第八章 课程评价

29
第第第 第第第第

Upload: blair-cain

Post on 02-Jan-2016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八章 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对象.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 狭义的 “ 课程评价 ” 是特指对课程计划、课程目标、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标准的评价,对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 广义的课程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 二、课程评价的对象. 1.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八章  课程评价

第八章 课程评价

Page 2: 第八章  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对象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 狭义的“课程评价”是特指对课程计划、课程目标、

教材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课程目标体系的评价,对课程计划的评价,对课程标准的评价,对教材的评价等核心内容。

广义的课程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

Page 3: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二、课程评价的对象 1.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包括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安排、课

程实施和课程成果总结等的评价。 2. 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主要是教师钻研和使用课程标准的活动和教师与此相关联的

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教师实施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评价是看教师是否以课程标准作为他们教学策略的出发点,教师是否以课程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Page 4: 第八章  课程评价

3.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自身发展的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及其自身发展的评价是课程评价中最核

心、最基本的活动。评价的领域包括认知领域、态度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常以认知领域为主。

4. 对课程系统的评价 包括评价教师使用课程、评价课程设计、评价学生课

程成绩和评价课程体系。

Page 5: 第八章  课程评价

5. 对课程评价的评价 课程评价本身也可以是评价的对象,也称元评价 (met

a-evaluation) 。元评价是在评价工作完成之后,为了检讨评价方案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借以总结成功经验和纠正评价工作之不足,而对已完成的评价工作进行价值判断,即对刚完成的评价工作进行再评价。

Page 6: 第八章  课程评价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功能与方法

一、课程评价的功能 1. 需求评估 需求评估指的是在设计课程方案前,调查社会及学生

的需求,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直接依据,并作为拟定教育目标的参考。

2. 课程诊断与修订 诊断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求课程问题和

困难所在,以为课程修订提供建议。

Page 7: 第八章  课程评价

3. 课程比较与选择 对不同的课程方案,可以比较其在目标设置、内容组

织、教学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优劣,从整体上判断其价值,再结合需求评估,就可以对课程作出选择。

4. 确定目标达成的程度 对一项实施过的课程计划,评价可以判定其结果,并

通过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对照,判断其达成目标的程度 5. 成效的判断 一项课程或教学计划在实施后究竟收到哪些成效,可

以通过评价全面衡量,作出判断。

Page 8: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二、课程评价的方法

1. 量化课程评价 所谓量化课程评价,就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

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2.质性课程评价 评价要对被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

Page 9: 第八章  课程评价

3.走向多元的课程评价方法——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用任何一种方法评价教育现象,都是不可能完善的。方法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在课程评价中恰当地选择和使用。

Page 10: 第八章  课程评价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类型 一、以评价标准为依据的分类 1.相对评价 (常模式参照评价 ) 相对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或其中的某一对象的水平为参照点 ,确定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与群体中某一个体之间的差距的一种评价。

这种评价的优点是;不受集体整体水平的限制。 其缺点是:判据会随集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不

同集体中的个体就难以比较。

Page 11: 第八章  课程评价

2 .绝对评价 (目标 /标准参照评价 )

绝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 ,以某一预定的目标或标准为客观参照点 ,确定评价对象达到标准绝对位置的一种评价。

优点是:其标准比较客观,可直接鉴别各项目标完成情况,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

缺点是:其客观标准很难做到客观,在制定和掌握评价标准时,容易受到评价者的教育价值取向和经验的影响。

Page 12: 第八章  课程评价

3. 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群体中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 ,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 ,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

优点是:有利于自我发现差距,但由于被评价者不与他人相比较,这就难以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真正差距。

Page 13: 第八章  课程评价

4 .档案袋评价

也称“成长记录袋”评价、“卷宗评价”等,是借助档案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一种通过建立和查阅学生学业或个人发展的档案,从而评价个体内差异和比较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差异的一种评价方法。

其评价的重点是学生过去的发展情况和以后的发展基础。

Page 14: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二、以评价作用为依据的分类 1.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diagnostic evaluation) 是指在课程实

施之前,为预测学习者已有的认知、情感、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其目的是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问题或原因、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或对症下药。“诊断”具有较广的含义,既包括辨别不足或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也包括识别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禀赋。

Page 15: 第八章  课程评价

2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一种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某项教学活动的效果,评价的结果在于及时发现问题,以便调整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

Page 16: 第八章  课程评价

3 .过程性评价

过程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目的是了解全过程的活动表现情况,而不是关注活动效果。它重视质的分析和价值取向的判断,综合考察全过程的活动和表现状况,并作出解释性描述。常采用客观性、科学性评价标准。

Page 17: 第八章  课程评价

4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发展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从发展的角度去判断课程实施状况和教学的效果,主要是了解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情况,并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作出判断。

Page 18: 第八章  课程评价

5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summative evaluation) 在国内也被译为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结束后,对评价对象的整体效益作出价值判断而进行的评价。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认达成目标的程度。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与否,是与教学效能核定联系在一起的,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等提供依据。

Page 19: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三、以评价主体为依据的分类

1.内部评价 2.外部评价四、以评价关注焦点为依据的分类 1.效果评价 2.内在评价

Page 20: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五、以评价与目标的关系为依据的分类 1.目标本位评价 2.目标游离评价六、以评价的真实度来分 1.伪评价 2.准评价 3.真评价

Page 21: 第八章  课程评价

第四节 课程评价的模式

一、课程评价的模式的界说 课程评价模式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想建立的系统化、整体化课程评价体系,它对课程的评价活动作了基本的规定或概括性的说明。

Page 22: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二、课程评价模式的取向

1.技术取向 技术取向的课程评价模式侧重于控制,把课程当作一

种“产品”,可以根据一些预先确定的准则或其他标准加以评价。

2.实用取向 实用取向的课程评价模式侧重于“自然性”与“适应性”。“自然性”即以课程活动而不是课程目的为主;“适应性”即不受预先计划和设计的限制。实用取向的课程评价把课程当作一种“过程”和“实践”,评价的意义在于判断这种过程和实践如何使所有参与者达到臻善的程度。

Page 23: 第八章  课程评价

3.批判取向 批判取向的课程评价模式侧重于“解放”( emancipa

tion) ,即从针对实践工作者工作进行的外来评价中解放出来。评价不只是一项技术活动,也是一项政治批判活动。课程评价不是课程建构过程中的独立部分,参与者应有绝对的控制和发言权。批判模式是典型的批判取向的课程评价模式。

Page 24: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三、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 1.目标达成模式 目标达成模式的评价程序包括如下步骤:( 1)拟定

一般目标或具体目标;( 2)将目标加以分类;( 3)用行为术语界定目标;( 4)确定应用目标的情境;( 5)发展或选择测量目标的技术;( 6)收集学生的行为表现资料;( 7)将收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

2.外貌模式 外貌模式 (countenance model)由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太克( R.E.Stake)于 1967 年提出。课程评价既需要描述,也需要评判。

Page 25: 第八章  课程评价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 CIPP 模式) 这一模式将课程评价分为形成背景评价、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类。 4.应答模式 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

要充分地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Page 26: 第八章  课程评价

第五节新课程评价观

一、实现课程评价观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

的多样化 4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

体的多元化 5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

评价重心的转移

Page 27: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二、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关注过程性评价 3.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Page 28: 第八章  课程评价

三、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2.建立共同参与和反馈式的教师评价制度 3.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Page 29: 第八章  课程评价

四、对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五、考试的改革重点 1.考试内容 2.考试方式 3.考试结果处理 4.学考试与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