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39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儿 儿 儿 Pediatrics 儿儿儿儿儿

Upload: hyacinth-david

Post on 02-Jan-2016

15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儿 科 学 ( Pediatrics ).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儿科教研室. 新生儿溶血病. 课时安排: 0.5 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熟悉 :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新生儿溶血病.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 :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难点 :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临床病案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儿 科 学( Pediatrics )

儿科教研室

Page 2: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

课时安排: 0.5 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教学目的要求:掌握 :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熟悉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Page 3: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 : 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难点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临床病案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Page 4: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占新生儿溶血比例

ABO 溶血病

85.3%

Rh 溶血病

14.6%

MN 溶血病

0.1%

新生儿溶血病 (HDN )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已发现的人类 26个血型系统中,以 ABO 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是 Rh血型不合。

Page 5: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由父亲遗传而母亲所不具有的显性胎儿红细胞血型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当不完全抗体( IgG)

进入胎儿血循环后,与红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致敏红细胞),在单核 -吞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引起溶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Page 6: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ABO 溶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ABO 血型的遗传:有 A基因者称 A型,有 B基因者称 B型,同时有 A、 B二个基因者称 AB型,有 H基因而无 A, B基因为 O型。假如母“ O”型,父“ A”型(纯合子或杂合子)母基因

型 OO

AO

A

父基因型 AA

子基因型子血型

AO OO

母基因型 OO

父基因型 AO

A O或或

Page 7: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ABO 血型抗体: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上缺A或 B抗原时,血浆中存在相应的天然抗体

抗 A抗体或抗 B抗体,以 IgM 为主,实质是

机体与广泛存在的类 ABO 物质接触产生。若由于输血、怀孕或类 ABO 物质的刺激使抗体浓度增加,这种免疫抗 A或抗 B抗体多半为 IgG ,特别是 O型血母亲。

ABO 溶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Page 8: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 基因型 血浆中可以存在的抗体

O OO 抗 A抗体和抗 B抗体

A AA / AO 抗 B抗体

B BB / BO

抗 A抗体

AB AB 无

ABO 血型与抗体

Page 9: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ABO 溶血发生在第一胎

主要发生在母亲 O型而胎儿 A型或 B型 ,如母亲 AB 型或婴儿 O型,则不发生 ABO溶血病。发生率 40%-50% ,原因: O型血的母亲在首次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 A或 B血型物质的刺激,产生抗 A或抗 B抗体 (IgG) 。

Page 10: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ABO 血型不合中约 1/5 发病

原因: 1、胎儿红细胞抗原性强弱的不同,导致抗体产生量的多少差异。

2、血浆及组织中存在的 A和 B血型物质,可与来自母体的抗体结合,使血中的抗体减少。

Page 11: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Rh 溶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Rh 基因 :编码 Rh 抗原的两个基因是 RHD 和RHCE;Rh 基因系统的等位基因中最重要的是 D、 E、 C、 c、 e五种,不存在 d基因 ;

RHD 基因编码 D抗原, RHCE 基因的编码产物为 C/c 和 E/e , C和 E一起遗传,排列为 DCE;无 d抗原 ,d 表示 D阴性表现型 ;

Page 12: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Rh 溶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RHD 和 RHCE 基因编码的单倍型中最常见的有 8种形式: Dce 、 dce , DCe 、 dCe 、DcE 、 dcE 、 DCE 和 dCE 。

Page 13: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Rh 溶血病:红细胞缺乏 D 抗原称为 Rh阴性,具有 D抗原称为 Rh阳性,中国人绝大多数为 Rh阳性。母亲 Rh阴性 (无 D抗原 ),若胎儿

Rh阳性可发生 Rh溶血病。母亲 Rh阳性(有 D抗原 ),但缺乏 Rh 系统其他抗原如 E等,若胎儿有该抗原也可发生 Rh溶血病。

Page 14: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Rh 溶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RhD 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 RhE , Rhe 溶血病罕

见。其抗原性强弱依次为 D> E> C> c>e 。Rh 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由于自然界无 Rh 血型物质

Page 15: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首次妊娠末期或胎盘剥离

经过8 ~ 9周

以后 再次妊娠

孕期 几天内

Rh阳性胎儿血 >0.5~1ml

胎儿已 娩出

胎儿 Rh血型同上胎

少量胎儿血 0.05~

0.1ml

胎儿红细胞溶血

Rh阴性母血

产生 IgM 抗体

产生少量 IgG抗体

母血循环 产生大量 IgG抗体

初发免疫反应 次发免疫反应

第一胎不溶血 第二胎溶血

胎盘

Page 16: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Rh 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的情况:Rh阴性母亲既往输过 Rh阳性血、既往有流产或人工流产史。极少数可能是由于 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 Rh阳性,其母怀孕时已使孕妇致敏,故第一胎发病(外祖母学说)。RhD 血型不合者约 1/20 发病,母亲对胎儿红细胞 Rh抗原的敏感性不同。

Page 17: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病理生理

Rh 溶血 ABO 溶血

胎儿红细胞溶血重

心力衰竭

髓外造血↑

肝脾肿大胎儿全身水肿

低蛋白血症

胎儿重度贫血胎儿血中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

母亲肝脏 胎盘

娩出时黄疸不明显

新生儿处理胆红素↓

血清 UCB 过高胆红素脑病

血脑屏障

胎儿红细胞溶血轻

Page 18: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ABO 溶血病 Rh 溶血病

发生频率 常见 不常见发生的母子血型 主要发生在母 O型胎

儿 A型或 B型 母缺少任一 Rh抗原 胎儿却具有该 Rh 抗原

发生胎次 第一胎可发病(约半数)

一般发生在第二胎;第一胎也可发病

下一胎情况 不一定 大多数更严重

临床表现 较轻 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 黄疸 生后第 2~ 3天出现 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 贫血 轻 可有严重贫血或伴心力衰竭 肝脾大 很少发生 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 晚期贫血 很少发生 可发生,持续至生后 3 ~ 6周

Page 19: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室检查

血型检查:母子 ABO 和 Rh 血型溶血检查 :溶血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早期新生儿毛细血管血血红蛋白 <145g/L 可诊断为贫血 ;网织红细胞增高(第一天 >6

% ) ; 血涂片有核红细胞增多( >10/100

个白细胞) ; 血清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 ; 致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定

Page 20: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

Page 21: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

Page 22: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室检查 试验名称 目的 方法 结果判定 意义

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 Coombs试验 )

测定患儿红细胞上结合的血型抗体

“最适稀释度”的抗人球蛋白血清与充分洗涤后的受检红细胞盐水悬液混合

红细胞凝聚为阳性

红细胞已致敏,为确诊实验Rh 溶血病阳性率高而 ABO 溶血病低

抗体释放试验

测定患儿红细胞上结合的血型抗体

加热使患儿致敏红细胞结合的母体血型抗体释放于释放液中,该释放液与同型成人红细胞混合,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

红细胞凝聚为阳性

检测致敏红细胞的敏感试验,为确诊实验Rh 和 ABO 溶血病一般均为阳性

游离抗体试验

测定患儿血清中来自母体的血型抗体

在患儿血清中加入与其相同血型的成人红细胞,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

红细胞凝聚为阳性

估计是否继续溶血和换血效果,不是确诊试验

Page 23: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产前诊断

既往所生新生儿有重度黄疸和贫血或有死胎史,孕妇及其丈夫均应进行 ABO 和 Rh 血型检查。

Rh血型不合者:孕妇在妊娠 16周时应检测血

中 Rh血型抗体,以后每 2~ 4周检测一次,当

抗体效价逐渐升高,提示可能发生 Rh溶血病28 周后监测羊水中胆红素浓度,了解是否发病及其程度。 B超 : 胎儿水肿

Page 24: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生后诊断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早期出现黄疸。血清特异性免疫抗体的检查是生后诊断的主要依据。

Rh溶血病:改良 Coombs ( +)ABO 溶血病:改良 Coombs ( +) 改良 Coombs ( -)需做抗体释放试验( +)

Page 25: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鉴别诊断

先天性肾病:有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和蛋白尿。无病理性黄疸和肝脾大。

新生儿贫血:双胞胎的胎 -胎间输血,或胎 -母间输血可引起。无重度黄疸、血型不合及溶血三项试验阳性。

生理性黄疸: ABO 溶血病可仅表现为黄疸,易混淆。血型不合及溶血三项试验可鉴别。

Page 26: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胆红素脑病为新生儿溶血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早产儿更易发生多于生后 4~ 7天出现症状临床上分 4期

并发症

Page 27: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治疗

产前治疗血浆置换宫内输血酶诱导剂提前分娩

新生儿治疗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其他治疗

Page 28: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产前治疗

血浆置换 目的:换出抗体,减少胎儿溶血。用于:血 Rh抗体效价明显增高,又不宜提前分娩的孕妇宫内输血:直接将与孕妇血清不凝集的浓缩红细胞在 B超下注入脐血管或胎儿腹腔内目的:纠正贫血。用于:胎儿水肿或胎儿Hb < 80g/L,肺尚未成熟者

Page 29: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产前治疗

酶诱导剂:孕妇于预产期前 1~ 2周口服苯巴比妥。目的:诱导胎儿 UDPGT产生增加,减轻新生儿黄疸。提前分娩 既往有输血、死胎、流产和分娩史的 Rh阴性孕妇。本次妊娠 Rh抗体效价逐渐升至 1:32 或 1:64 以上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羊水胆红素增高羊水 L/S > 2 ,提示胎肺已成熟

Page 30: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光疗

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原理设备和方法指征副作用

Page 31: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药物治疗

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见新生儿黄疸

Page 32: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疗法

作用: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

Page 33: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指征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 68μmol/L (4mg/dl) ,血红蛋白低于 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生后 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 12μmol/L

( 0.7mg/dl)者。

Page 34: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指征

总胆红素已达到 342μmol/L( 20mg/dl)。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大部分 Rh 溶血病和个别严重 ABO 溶血病有任一指征者即应换血 ;

小早产儿、合并缺氧和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 ;

Page 35: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疗法

新生儿 换血血液的选择

Rh 溶血病

1.Rh 系统与母亲同型、 ABO 系统与患儿同型2.紧急时可选用 Rh阳性或 O型血

ABO 溶血病 母 O型、 子 A或 B型

1.AB 型血浆和 O型红细胞的混合血

2. 抗 A或抗 B效价不高的 O型血3.患儿同型血

Page 36: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方法—换血量

一般为患儿血量的 2倍(约 150~ 180ml/kg )。换出 85% 的致敏红细胞和 60% 的胆红素及抗体。

也有人主张用 3倍血。换出更多致敏红细胞、胆红素及抗体。

所需时间较长对患儿循环影响较大。

Page 37: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疗法

有明显贫血和心力衰竭者,可用血浆减半的浓缩血

方法—换血途径脐静脉或其他较大静脉进行换血。动、静脉同步换血。

Page 38: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预防

Rh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 Rh阳性胎儿后,应尽早注射相应的抗 Rh免疫球蛋白以

中和进入母血的 Rh抗原。临床目前常用方法是对 RhD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 RhD阳性胎儿后, 72小时内注

抗 D球蛋白 300µg 。

Page 39: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新生儿溶血病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1、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2 、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