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移民史

36

Upload: chanda-norris

Post on 04-Jan-2016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一章 移民史. 1. 明朝中葉到清朝鴉片戰爭時,中國出現一波海外移民潮。關於這波移民潮,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  (A) 此波移民中有很多是契約華工  (B) 這群移民主要遷往美洲、澳州從事建造鐵路與採礦  (C) 「謀生」是這群移民最主要的原動力 (D) 這些海外僑民為了融入當地社會多半放棄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活方式。. 答案 : C. 第一章 移民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一章  移民史
Page 2: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 明朝中葉到清朝鴉片戰爭時,中國出現一波海外移民潮。關於這波移民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此波移民中有很多是契約華工 (B) 這群移民主要遷往美洲、澳州從事建造鐵路與採礦 (C) 「謀生」是這群移民最主要的原動力(D) 這些海外僑民為了融入當地社會多半放棄中國傳統文化的生活方式。

答案:C

Page 3: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2. 去年夏天,小明前往歐洲遊學,途中認識一位同行者。在閒聊中,小明得知這位同行者的祖籍為福建,曾祖父因家鄉饑荒而移民海外,並被迫取了西班牙姓名;他的父親在求學期間,適逢政治變遷,學習新統治者使用的英文,同時也學會了當地住民的語言;他們因為注重傳統根本,所以幾代以來還會說華語,並保留中文姓氏。這位同行者應來自何處? (A) 菲律賓  (B) 新加坡  (C) 馬來西亞  (D) 印尼。

答案:A

Page 4: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3. 張三是福建人,在清朝時移居馬來西亞,以下是他自述生平經歷,下列哪一個敘述是他說錯或記憶有誤? (A) 當初他是偷渡出國的 (B) 他與當地『番婆』結婚,可是家裡仍然說唐山話,讀漢文 (C) 參與開採錫礦,成為馬來西亞的錫礦大亨 (D) 在當地遭遇聖法蘭西節屠殺事件,飽受驚嚇。

答案:C

Page 5: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4. 上歷史課時同學討論中國城,小惠:「中國城又叫唐人街或中華街。」大炳:「唐人街多半位在貧民區,給人貧窮落後的感覺。」小馨:「中國城多半保留華人的傳統文化,是華僑聚居之地。」小容:「中國城在世界許多大城市都有,它們讓華僑得到保護,生活上有安全感。」請問上述四位同學中,哪一位說錯了? (A) 小惠  (B) 大炳  (C) 小馨  (D) 小容。

答案:B

Page 6: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5.19世紀末以後,美國華裔人口開始增加,形成社群。有關其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美籍華裔大都是華工的家眷 (B) 美籍華裔仍保留中華傳統文化,鮮少融入當地社會 (C) 美籍華裔深受美國白人社會影響,如組織棒球隊等 (D) 美籍華裔努力打進美國主流社會的各行各業,也如願得到很大的發展。

答案:C

Page 7: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6. 以下是《紐約時報》於 1932 年對當地華僑所作的報導:「這是中國婦女第一次公開遊行,主辦者是紐約中國婦女愛國聯盟。她們敲著鼓鈸,舞動瑞獅,張開巨幅的中國國旗,……,高喊著要樓上的人把錢捐出來。樓上的人於是把銀幣和鈔票紛紛擲下,落在張開的中國國旗上。遊客平時在唐人街很難得看見中國女子,昨天的遊行卻突然出現了四百多人。」請問這些中國婦女遊行抗議,主要是因為中國發生了什麼事? (A)五三慘案  (B)七七事變  (C) 西安事變 (D)九一八事變。

答案:D

Page 8: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7. 現在中國商會和中國青商會在以華埠為中心的華人商業交易中扮演著商業交換中心的角色。多年來,把華人遺骨或骨灰裝船運回中國一直是同鄉會的責任,但在一場政治劇變之後,這種運送已不再可能;未來即使可能,我們也懷疑有多少後人願意恢復那種習俗。請問這場政治劇變應為何年? (A)1918 年 (B)1937 年 (C)1945 年 (D)1949 年。

答案:D

Page 9: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8. 一位 1900 年代的旅美華人指出:在美國,排華分子主要是和,基本上,是比較不排華的,因為排華不見得對他們有利。關於、、指的是什麼,以下何者正確? (A) 可能是商人  (B) 可能是政客 (C) 可能是工人  (D) 、最有可能是農民與黑人。

答案:B

Page 10: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9.1636 年,一位巴達維亞的華人領袖在前往廈門的途中於臺灣停留將近三年。這段時間,他支援當地的荷蘭官員,並協助改良稻米與甘蔗的栽培。他與當時著名的海盜李旦齊名,因此有人認為他具有「亦商亦寇」的身分,他在巴達維亞有巨大的財富與影響力,時人推之為「開巴元勳」。此人是: (A) 張理  (B)林道乾  (C)蘇鳴崗  (D)顏思齊。

答案:C

Page 11: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0. 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期,美國華人移民史出

現「紙兒子」一詞,就你的歷史知識判斷,下列何者是「紙兒子」此一怪現象出現的原因? (A) 美國在此時新興造紙工業,大量華人擔任造紙工人,因而華人有紙兒子之稱 (B) 美國政府原視華人如奴工,但此時美國為求對外戰爭的勝利,乃允諾從軍一定時間之華人,可獲一紙證書,給予平等待遇 (C) 此時中國政府實施海禁政策,只准少數華人透過申請移民海外,能獲得政府給予證書的移民美國者稱為紙兒子 (D) 美國在此時通過法案,禁止華人移民美國,故華人乃偽造出生證明紙,以美籍華人之子身分偷渡美國。

答案:D

Page 12: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1. 「 1511 年甲人攻占Malacca ,他們發現有

6艘中國帆船停泊在港口進行貿易。 1572 年乙人占領Manila ,他們很容易就找到華人幫忙築城以及船運日常用品前來遞售。 1619 年丙人占領 Jarkata ,並更名 Batavia ,他們發現許多華人在那裡經營小買賣,鑄有中國皇帝年號的銅錢和鉛錢,並且是市場的通貨。……華人在東亞的散置網,早在歐洲人進入這個水域之前隱然形成。」請問上文中的丙是指哪一個國家? (A)葡萄牙  (B) 西班牙  (C)荷蘭  (D) 英國。

答案:C

Page 13: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2. 1639 年明朝大臣傅元上疏反駁海禁云:「大西洋則暹羅、柬埔寨諸國,其國產蘇木、胡椒、犀角、象牙諸貨物,是皆中國所需。東洋則呂宋,其夷佛郎機也,其國有銀山,夷人鑄作銀錢獨盛。中國人若往販大西洋,則以其產物相抵;若往販呂宋,則單得其銀錢。」請問文中佛郎機係指哪一國人? (A)葡萄牙人 (B) 西班牙人 (C)荷蘭人 (D) 英國人。

答案:B

Page 14: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3.紐約中華公所曾發電中國談判代表:「日本強暴無理,天下共見,膠州失,山東危;山東權力失,中國大局益危。請以死力爭,勿退讓。」又發電北京、廣州及上海議和代表團云:「請竭全力為顧王代表等後盾,令其以死力爭。」請問紐約中華公所發上述二電的目的是: (A)紐約華僑反對簽訂二十一條要求 (B)紐約華僑敦促巴黎和會代表據理力爭 (C)紐約華僑抗議「五三慘案」 (D)紐約華僑於九一八事變後電請國軍堅守山東勿失。

答案:B

Page 15: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4. 1683 年一位西班牙的海軍上將說:「中國

的國王能夠用來自祕魯的銀條建築一座宮殿」,下列哪一背景使得這位西班牙高級將領發出此言? (A) 中國海盜商人力量強大,壟斷了從拉丁美洲到菲律賓、中國的海上霸權 (B) 中國絲織品價廉物美,又不缺歐洲貨品,迫使西班牙商人以祕魯的白銀交換中國的絲綢 (C) 印加帝國的商人仰慕中國絲的精美,遠渡重洋,以其白銀交易中國的生絲 (D) 中國實施海禁政策,西班牙只好循朝貢貿易的途徑,奉上白銀以求清帝賜予絲織品。

答案:B

Page 16: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5. 中國經濟史學家全漢昇院士在其一篇論文中

說:「除絲、瓷外,近代中國 X 的對歐輸出貿易,也是荷人首先經營。荷人於 1610 年最先運 X 往歐洲,而英國東印度公司於 1669 年才首次運 X赴英出售。……荷蘭東印度公司每年在巴達維亞購 X價值,在十七世紀 90 年代至 1719 年,約占向華、葡商人購貨總值的 20~ 50%,及 1720至 1723 年,約占 50%以上至 90%。……自 1739 年開始, X 成為荷船自東方運返歐洲的價值最大的商品。」請問文中的 X 是指下列哪一項商品? (A)砂糖  (B)棉布  (C)胡椒  (D)茶葉。

答案:D

Page 17: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6. 「我做皮貨生意,同治 2 年正月到省城賣皮,賣了四十三兩銀子,遇見認識的陳阿里,他是賣豬到省城的。他約我到澳門玩,……我喝醉了。酒醒了,就在豬仔館內,我的銀子也不見了。……見西洋官,給合同一張,告訴我做八年工……。」這段資料反映的事實是: (A) 出洋華工慘遭虐待的情景 (B) 地方政府對非法移民的默許 (C) 移民出洋所可能遭遇的風險 (D)沿海地區非法招工的過程。

答案:D

Page 18: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7. 某大臣在奏疏中說:「荷、英等國招募華人

開闢荒島,是『借資於我』,而我政府不聯絡華僑,是『不能借資於彼』,如今應當改圖更張,不以化外之人視僑民,要聯絡之,以收桑榆之效—從西方英、荷諸國取利。」依奏疏所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他是明朝大臣 (B) 他所指的是中南半島的僑民 (C) 他意指聯絡華僑取得殖民地政權 (D) 他意欲改變從前消極對待華僑的政策。

答案:D

Page 19: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9. 某一朝代,冗官、冗兵、冗費十分嚴重,且長期與外族發生軍事對峙,大筆戰爭經費和鉅額賠款使財政十分拮据,發展海外貿易是開拓新財源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大力招徠蕃商到華貿易的同時,也積極鼓勵中國商人出海貿易。請問此朝代是 (A) 唐  (B)宋  (C)元  (D) 明。

答案:B

Page 20: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19. 下列這幅漫畫諷刺蜂湧搭船前往加州和澳洲的華工係茶壺腦袋。請問這些華工何以遠渡重洋呢? (A)淘金 (B)修鐵路 (C)種甘蔗 (D) 開採錫礦。

答案:A

Page 21: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一章 移民史

20. 1997 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發生以後,東南亞臺商損失慘重,元氣大傷,某國甚至在 1998 年爆發排華事件,華人成為經濟不景氣的代罪羔羊,店鋪、住屋、車子皆付之一炬,迫使很多臺商倉惶出逃,血本無歸。請問此國是 (A)泰國 (B) 印尼 (C) 菲律賓 (D) 馬來西亞。

答案:B

Page 22: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1. 在工業化以後,「人化的自然環境」提供人們物質生活的富裕,人與自然的關係也開始出現了不協調的局面,請問:這樣的現象是哪一種思想所造成的? (A) 天人合一  (B)物我兩忘 (C)順天應人  (D) 人定勝天。

答案:D

Page 23: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2.L. S. Stavrianos 在《全球通史》中提及:

「□□機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導致目前的局面:西歐和北美洲每人可得到的能量分別為亞洲每人的 11.5倍和 29倍。這些數字的意義在一個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直接依賴於所能獲得的能量的世界中是很明顯的。可以說,十九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機為基礎。」請問該機器應為:(A)蒸汽機 (B)紡織機 (C)發電機 (D)內燃機。

答案:A

Page 24: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3.某網站上有一段文章:「□□世紀英國的物理

學家法拉第,在電磁學及電化學領域有以下貢獻:在電學方面,他研究負載直流電的導體與附近磁場之間的關係,在物理學中建立起磁場這個概念。他發現了電磁感應、抗磁性及電解。另外,他也發現磁場能對光線產生影響,進而發現兩者間的基本關係,還發明了一種依電磁轉動的裝置,為電動機的前身。」請問□□應是何時?(A)十七世紀  (B)十八世紀 (C)十九世紀  (D)二十世紀。

答案:C

Page 25: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4 、布魯特是一位生活於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公務員,有關他當時的生活情況,下列哪些敘述『不符合』歷史實況? (A) 他每天駕駛福特汽車到州政府上班 (B) 他喜愛登上摩天大樓遠眺城市的夜景 (C) 他經常透過電報與電話與親友聯絡 (D) 他在辦公室經常使用個人電腦處理公文  (E) 他喜歡搭乘硬式飛船體會遨遊天際的感覺。

答案:D

Page 26: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5. 「在他開創目前企業的最初十年裡,他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廠。他向外國製造商們證明了他生產的汽車不但可以行駛,而且能經得起惡劣的交通設施,但價格只有他們所能承受的 1/ 5 或 1/ 6 或更低。這使他們驚得目瞪口呆。他的工廠發展速度很快,以致在其競爭對手還沒來得及生產出一些零件時,他已生產出整臺車。」請問上文的情況發生於下列哪一個國家? (A) 英國  (B) 法國  (C)德國  (D) 美國。

答案:D

Page 27: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6. 「中國西北地區出現多次沙塵暴,情況較往年嚴重。北京和天津亦受到沙塵暴嚴重襲擊。北京頻繁颳起的沙塵暴,讓當地居民聞沙色變。『滿城盡帶黃金甲』再次掛在北京人口中,說的不是張藝謀的新片,而是有關黃沙滿京城的描述。」該資料說的是人類正在遭遇的哪一生態問題?(A)全球沙漠化  (B)土壤侵蝕 (C)森林砍伐  (D)溫室效應。

答案:A

Page 28: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7.王筱雯某日看到新聞報導:「美國政府今天將北極熊

列為瀕臨危險物種。美國政府警告說,北冰洋冰帽的融化正威脅到牠們的棲息地。美國內政部部長坎普松說:『我今天根據瀕危物種法案,將北極熊列為瀕臨危險物種。』坎普松宣布上述消息之前,內政部提供的衛星影像畫面發現,北冰洋冰帽已縮減至有史以來的最低水準。他在記者會上說,美國政府是根據科學家與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的建議而採取行動。」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工業文明具有「順應生態系統」的特性  (B)物質文明帶來自然環境的破壞  (C)環境問題在非工業化國家中特別顯著  (D)《京都議定書》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產生保護環境的功效。

答案:B

Page 29: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8. 在《共產黨宣言》中(如圖)指出:每一歷史

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精神的歷史基礎,因此所有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換言之,近代資本家與勞工的經濟衝突,僅為各階級間長期經濟衝突中的一種狀態。無產階級如果不努力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就不能把自己解放出來。只有「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建立自己的統治」,建立共產主義國家,才是最終的政治目的。請問這份文件應出於何人之手? (A) 亞當斯密  (B)傅利葉  (C) 馬克斯  (D) 歐文。

答案:C

Page 30: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29.1650 年時,世界人口達到五億,等到 1750 年

時增至七億; 1850 年時,全世界有近十二億的人口,到 1950 年時再倍增為二十五億,隨後不到五十年間,人口更從五十億擴展到六十億。人口增長下,人們需要開發更多新的土地,作為工業區、住宅區、耕作地,致使平均每人可用的土地從 2.4公頃減為 1.3公頃。依上文所述,可歸納出何種主要影響人、資源和環境互動的因素? (A) 人口爆炸  (B)物質文明 (C)土地需求  (D)過度開發。

答案:A

Page 31: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30.某場演講,主持人在介紹某位科學家時,以時

事結合資料的方式鋪陳他的生平: ( 一 )某則新聞標題:照亮世界百餘年,白熾燈即將走入歷史,政府部門全面改換 LED省電照明; (二 ) 有一位科學家,他的事業從電的相關發明和改良開始,例如在生活中放出美妙的聲音,又為住宅起居提供光線等,最後還曾跨足電影產業,以其實驗室研製的機器來拍攝電影。請問:該科學家最有可能是下列何人? (A) 法拉第  (B)富蘭克林 (C)愛迪生  (D) 居里夫人。

答案:C

Page 32: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31. 為了改善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在政治上出現了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派別。請問:在文學上出現哪一種派別,以悲天憫人的人道關懷來關心基層的市井小民? (A)浪漫主義  (B) 人文主義 (C) 現實主義  (D) 自然主義。

答案:C

Page 33: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32. 有一本書中對生態的發展做了以下的寓言:「人們在使用 DDT 多年後,一天清晨起來,忽然聽不見小鳥歌唱,見不到蝴蝶飛舞,昆蟲的叫聲也變珍貴了。原本熱鬧的春天,忽然變寂靜了,靜得讓人害怕!為什麼?幾經調查發現,原來人們為除蟲、殺菌,大量使用殺蟲劑,結果竟連小鳥也遭了殃。」請問:這是哪一本書? (A)《京都議定書》  (B《極端的年代》 (C)《寂靜的春天》  (D)《不願面對的真相》。

答案:C

Page 34: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33. 「 X 認為,由於土地生產糧食的生產力的有限,而食物又為人類生存所必需,加上兩性間必然的情慾不斷加劇著人類的繁殖力,因此其結果,人口的增長勢必超過糧食的增長。 X 還把這二者之間增長的比例關係數量化。他說:『人口,在無所妨礙時,以幾何級數率增加;糧食,只以算術級數率增加。』」請問上文中的 X 是指哪一位學者? (A) 亞當斯密  (B) 馬爾薩斯 (C)李嘉圖  (D)邊沁。

答案:B

Page 35: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33. 「 X 國於十八世紀下半葉完成產業革命,當

時工人為反抗過度剝削、爭取起碼的勞動和生活條件,曾展開了同盟罷工和組織互助會、友誼會以及其他具有工會萌芽性質組織等活動。 1818年 X 國織布工人成立的工會是世界上最早的工會組織,其他工業發達國家亦相繼出現工會。至 1871 年 X 國終於頒布的《工會法》,是世界上第一個以保護工會法律地位為宗旨的工會法。」請問上文中的 X 是指哪個國家?(A) 英國 (B)德國 (C) 法國 (D) 美國。

答案:A

Page 36: 第一章  移民史

第二章 科技史

35. 「而對於民眾這種『成長』與『環境』的兩難,也讓我聯想到政府決策者類似的兩難態度。民眾想到『魚與熊掌』兼得,至多產生態度上的矛盾與失望,但是政府也想這樣,就會在政策上製造衝突與失調,後果不再是個人的選擇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成本的透支。」請問臺灣開始大量出現上述觀點的文章是在下列哪一年代?(A)1950 年代  (B)1960 年代 (C)1970 年代  (D)1980 年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