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42
連連連連連 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 連連連連連連 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 連連連連 [email protected] 連連連連 連連連連 連連連 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 一,一; 連連連連 連連連連 連連連 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 一,一; 連連連 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 一。 連連連 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連 一。 Scott G. Paris and Linda R. Ayres Scott G. Paris and Linda R. Ayres

Upload: gaius

Post on 04-Jan-2016

5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台中市北屯區新興國小       阿吉老師 [email protected]. 我不只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讓你問路的旅途同伴; 我和你一樣都在朝著前方不斷地前進。 Scott G. Paris and Linda R. Ayres. 民 75~80 年 國立台中師院 ( 五專部普師科自然組 ) 民 84~87 年 台北市立師院 ( 特殊教育學系 ) 民 88~90 年 國立台中師院 ( 自然科學教育系碩士班 ) 民 80 年   分發台中縣僑忠國小服務 民 85 年   調至台中市新興國小服務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連結教學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連結教學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台中市北屯區新興國小      阿吉老師[email protected]

我不只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讓你問路的旅途同伴;我不只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讓你問路的旅途同伴;我和你一樣都在朝著前方不斷地前進。我和你一樣都在朝著前方不斷地前進。

Scott G. Paris and Linda R. AyresScott G. Paris and Linda R. Ayres   

我不只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讓你問路的旅途同伴;我不只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讓你問路的旅途同伴;我和你一樣都在朝著前方不斷地前進。我和你一樣都在朝著前方不斷地前進。

Scott G. Paris and Linda R. AyresScott G. Paris and Linda R. Ayres   

Page 2: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民民 75~8075~80 年年 國立台中師院 國立台中師院 (( 五專部普師科自然五專部普師科自然組組 ))

民民 84~8784~87 年 台北市立師院年 台北市立師院 (( 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系 ))民民 88~9088~90 年年 國立台中師院 國立台中師院 (( 自然科學教育系碩士自然科學教育系碩士班班 ))

民民 8080 年   分發台中縣僑忠國小服務年   分發台中縣僑忠國小服務民民 8585 年   調至台中市新興國小服務年   調至台中市新興國小服務民民 90~9390~93 年 調府擔任國教輔導工作年 調府擔任國教輔導工作民民 9494 年 級任老師年 級任老師民民 9595 年 總務主任年 總務主任民民 95~9695~96 年 教務主任年 教務主任民民 97~9897~98 年 輔導主任年 輔導主任現任 台中市新興國小總務主任現任 台中市新興國小總務主任 台中市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 台中市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 台中市推動校園閱讀線上認證系統研發人 台中市推動校園閱讀線上認證系統研發人員員

Page 3: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省思~談話的方式……分享教學現場的故事~讓講者和聽者互有收穫

講師是催化者、對話者 ( 顧瑜君 ,2002)

~能否有更多收穫將在於催化

Page 4: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 範例……◆ 得獎作品分享……

~作為對話的材料

Page 5: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磁鐵和我的童年小三的自然教學與評量~磁鐵

曾走過的「學」與「評量」 ( 「測驗」 ) ……

Page 6: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自然課裡,到底孩子要學會什麼?當我們對孩子們進行評量時,是不是真的瞭解了他學會了沒?

Page 7: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換個角度問~當我們決定了評量的方式與題目時,那樣的方式、題目,真的讓我們知道孩子們    都學到了該學的東西?

Page 8: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我們又告訴孩子們~

你們該怎麼學?

Page 9: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請大家回想……您在決定評量的方式和命題時,指引了什麼樣的學習方式?

增強了什麼樣的學習成果?

Page 10: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作為一種邀請~

請思考這樣的題目,到底評出了什麼?

◆答對的孩子,  運用了怎樣的知識或能力?

◆這些知識或能力,  是如何被○○出來的? 換句話說~如何教出      能答對這些問題的孩子?

Page 11: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對話……希望能聽到的~■ 教學■ 評量■ 評量後的補救教學■ 後續的教學■ 後續的評量

Page 12: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將評量設計理念化為實際

Page 13: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從台中市的大火談起

圖片引自:蘋果日報動新聞圖片引自:蘋果日報動新聞

Page 14: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圖片引自: http://giveme555.pixnet.net/blog/post/22043193圖片引自: http://giveme555.pixnet.net/blog/post/22043193

新興國小消防安檢 90 分 ~消防安檢工作做得好不好? ~有哪些地方有待改善?既然是「評量」,就應該……

Page 15: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教育工作~ 不能等發生事情才發現   某些地方的不足……

Page 16: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 一 ) 列出該單元最重要的概念評量命題內容\概念分析

• 亂槍打鳥?• 學習脈絡 &概念發展……

Page 17: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 二 ) 從教學的角度來設計評量

「評量積極意義發揮」的呼應

• 我付出的努力有收穫• 我不足之處可以…

Page 18: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Page 19: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Page 20: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 二 ) 從教學的角度來設計評量• 評量命題的安排可依概念發展順序或教學順序為脈絡依序安排

• 如果一個知識概念必需以一個以上的題目才能評測出學習狀況則可適切採用「題組」方式來呈現

Page 21: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 三 ) 評量設計內涵的充實與發揮• 課程目標兼重「知識認知」與「科學智能」

• 而因應學習的多元,評量命題也需有多樣方式來設計,才能瞭解學生在各個層面的學習狀況

Page 22: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Bloom 認知六個層次……知識: 包括記憶名詞、事實、規則和原

理原則。表示的行為動詞有:指出、寫出 、界定、說明、列舉、命名、認明等。理解: 指能把握所學過的知識或概念。

表示的行為動詞有:解釋、說明、舉例說 明、摘要、歸納和區別。應用: 將所學到的規則、方法、步驟、

原理、原則、概念,應用到新情境。表示 的行為動詞有:預測、證明、解決、應用 、說明……理由。

Page 23: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分析: 將所學的概念或原則,分析為各 個構成的部分,或找出各部分間的相互關 係。表示的行為動詞有:選出、分析、判 斷、區別、指出… .. 組成要素、指出… .. 相 互關係。綜合: 將所學到的片段概念或知識、原

理原則與事實等統合成新的整體。表示的 行為動詞有:設計、組織、綜合、創造、

歸納、聯合等。評鑑: 依據某項標準作價值判斷的能力

。表示的行為動詞有:評鑑、判斷、評論 、比較和批判。

Page 24: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國中基本學力指標,簡化成三個層次……基礎層次:能認識、理解該學科的事實性資訊

、基本概念和原則。相當於 Bloom 認知領域內的 記憶、理解目標層次。擴展層次:能應用所習得的資訊、概念、原則

於其他情境中,或進一步分析概念與概念,原則 與原則,事物與事物,原因與結果之關係。相當 Bloom 認知領域內的應用、分析目標層次。高級層次:能將所習得的資訊、概念、原則和

知識,予以統整、創新、重組,用以解決問題,

或形成知識規準對各種理論或命題予以評鑑。相 當 Bloom 認知領域內的綜合、評鑑目標層次。

Page 25: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知識認知的深淺層次 (陳文典, 2003)……

概念知道:知道某一科學現象、事實或知識理解:瞭解某一科學現象或事實的邏輯

、因果轉用:類化科學知識於不同情境的理解

或問題解決

Page 26: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技術會操作,例:會用溫度計能精確操作避免誤差和危險,例:測量

前要校準,測溫要避免日照能巧妙地將技術應用到相彷的情境,

例:許多隨溫度改變的現象,都可當成 溫度計來使用。

Page 27: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科學智能的深淺層次 (陳文典, 2003)……

過程技能觀察:察覺有意義的訊息,並做量化度量比較分類:知道各變因的屬性及作控制變

因的操作組織關連:由資料探討因果,尋找變因之

間的關係研判推斷:定因果關係、解釋資料

Page 28: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思考智能:綜合統整:形成整體觀的能力演繹推論:能由已知的規則、理論去預測

應發生的事象批判創造:由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對現

狀的批評和建議解決問題:養成遇到問題面對問題,且實

地去規劃處理的能力設計與製造:設計及製作技能

Page 29: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評量設計內涵的佔分與分佈評量設計內涵的佔分與分佈

• 評量命題的設計可以採用一個具有啟示作用的架構作為命題的參考,但並不是代表要能完全含括。

• 一份優良的試卷,也不必然每個題目都著重在較高層次的認知或科學智能的評量 (較高層次的命題數量不必然和試卷的優劣相關 ) 。

Page 30: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一篇好的報告應該告訴我們什麼?應該寫什麼?

Page 31: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為什麼而寫?寫給誰看?為什麼而寫?寫給誰看?• 建議命題送件的大綱:

–命題原稿 (試卷 )–優選命題分析:擇選一個概念、單元或題組來進行包含雙向細目、難度、鑑別度的分析

–後設評量:• 評量後的教學省思 ( 對自己教學的部分 )•未來命題形式與方向的自省與展望 ( 對未來評量命題的部分 )

Page 32: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鑑別度……難 度……

Page 33: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測驗學生分組測驗學生分組

• 高分組 (Ph)全班分數排序:前 25% 學生

• 低分組 (Pl)全班分數排序:後 25% 學生

Page 34: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難度指標難度指標• 常模參照 P=(Ph+Pl)÷2• 意義:高分組和低分組答對該題         的平均比率

• 幾種可能–高分組、低分組全對≦ 100%(1.0)–高分組、低分組全錯≧ 0%(0)

Page 35: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難度指標合理範圍難度指標合理範圍•依用途而有不同•例 :–常模參照~ 0.5–用於評定學生是否學到所教授的基本能力~ 0.8

Page 36: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鑑別度鑑別度• 常模參照~內部一致性分析法  D=Ph-Pl

–意義:高分組答對該題的機率   減去低分組答對的機率

Page 37: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鑑別度鑑別度• 幾種可能

–高分組全對、低分組全錯100%-0%=100%(1.0)

–高分組全對、低分組全對100%-100%=0%(0)

–高分組全錯、低分組全錯0%-0%=0%(0)

–高分組全錯、低分組全對0%-100%=-100%(-1.0)

Page 38: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常模參照測驗的鑑別度常模參照測驗的鑑別度

鑑別度指標 試題評鑑

0.40 以上 非常優良0.30-0.39 優良0.20-0.29 尚可0.19 以下 劣

Page 39: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為什麼而寫?寫給誰看?為什麼而寫?寫給誰看?• 建議命題送件的大綱:

–命題原稿 (試卷 )–優選命題分析:擇選一個概念、單元或題組來進行包含雙向細目、難度、鑑別度的分析

–後設評量:• 評量後的教學省思 ( 對自己教學的部分 )•未來命題形式與方向的自省與展望 ( 對未來評量命題的部分 )

Page 40: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對於科學的教學,從頭到尾都應該對於科學建構的鮮活過程更加用心,而不是只會說明「已完成的科學」——說實在的,我們的教科書、手冊和一些標準程序的「示範實驗」,都是這樣死死的東西。

好的科學老師好的科學老師

Page 41: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好的科學老師(這樣的老師很多,只是永遠不夠多)事實上就會做我所提議的那些事:把重點放在活的科學形成過程,而不是放在已經完成的科學殘骸上。

宋文里譯 (2001):教育的文化 ( 原著 Bruner,1996)。

好的科學老師好的科學老師

Page 42: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台中市新興國小阿吉老師

[email protected]

~還評量「教學」面目~

如果您一直想著的是要如果您一直想著的是要    教得更好教得更好,,您的評量也一定會跟著更進步您的評量也一定會跟著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