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歷史資料題 - edb.gov.hk ·...

26
一 . 歷史資料題 課題 3 1945 年後的國際協作及 地區政治─中國、日本及東南亞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Jun-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75

一 . 歷史資料題

課題 3

1945 年後的國際協作及

地區政治─中國、日本及東南亞

176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177

歷史資料題:課題3

1. 細閱資料 A 及 B。

資料 A

下文整理自論述 1976 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政策的一本書籍。

自 1976 年起,中國的國內政治和外交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1978 年,中國政府簽訂了中日

和平友好條約,其中包含反霸權條款。同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雙方並在聯合公報裡

重申反霸權原則。

資料來源:J. Cheng,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in the Post Mao Era: From Anti-Hegemony to Modernization Diplomacy’ in J. Cheng, ed., China: Modernization in the 1980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9), p.161.

資料 B

下文摘錄自 197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締約雙方應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各

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

根據上述各項原則和聯合國憲章的原則,締約雙方確認,在相互關係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

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資料來源:Created by editing the text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http://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china/treaty78.html)(瀏覽日期:2014 年 7 月 14 日)。

(a) 根據資料A所示,1976年後中國外交的主要原則是甚麼?引用資料A一項線索,支持你的答案。

(1+1 分)。

(b) 197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能否反映你在題 (a) 所指出的原則?請

參考資料 B,解釋你的答案。(4分)

(c) 資料 A及 B能否充分反映 1976-2000 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鄰國的外交關係?請參考資

料 A及 B,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7分)

178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問題 1

建議答案及評估參考

(a) 1976 年後中國外交的主導原則 (1+1 分 )

主導原則(不可直接引述原文)

﹣避免國際社會出現單一霸權 [1 分 ]

線索:

﹣美日皆同意中國的反霸權原則。 [1 分 ]

(b) 1978 年中日兩國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能否反映題(a)指出的原則 (4 分 )

L1 答案一般,未能善用資料 [ 最多 2分 ]

L2 答案清晰,且能善用資料 [ 最多 4分 ]

條約有否反映反霸權原則:

﹣有

﹣線索 :

* 「締約雙方應在互相尊重主權……各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

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係」

* 「……在相互關係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

武力威脅。」

解釋:

﹣兩簽約國承諾採用和平手段、互相尊重等多項原則,同意以平等基礎

展開和平協商,解決未來任何爭端,而非訴諸武力或政治壓力脅迫對

方就範。

179

歷史資料題:課題3

(c) 資料 A 及 B 能否充分反映 1976-2000 年時期中國與亞洲鄰國的外交關係 (7 分 )

L1 答案粗疏,僅鋪陳兩國的外交史實。 [ 最多 2分 ]

L2 答案片面,僅著重用處或局限。 [ 最多 4分 ]

L3 答案全面,能兼論用處及局限。 [ 最多 7分 ]

用處,例:

﹣(資料 A)1978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實現關係正常化,雙方

就反霸權原則達成協議。

﹣(資料 B)1978 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訂明,中日須以和平方式解

決爭端,並承諾尊重彼此主權、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及和平共處。

局限,例:

資料 A、B皆未有反映下列各點:

﹣釣魚台列島主權爭議,以及反對日本竄改歷史教科書內有關日本

1937-1945 年期間侵華史實,導致中日外交關係出現周期性惡化。

﹣中國和越南在南海某些島嶼的領土爭議。

180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2. 細閱資料 C 及 D。

資料 C

下文引用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耀邦在 1982 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我們堅持執行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同我們履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的崇高的國

際義務是一致的。建國三十三年來,我們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表明:中國決不依附於任何大

國或者國家集團,決不屈服於任何大國的壓力。」

資料來源:“The 12th National Congress – Beijing Review website” (http://www.bjreview.com.cn/90th/2011-04/12/content_357550_13.

htm)(瀏覽日期:2014 年 7 月 14 日)

資料 D

下文整理自論述日本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一本書籍。

自「正常化」後,毫無疑問,中日雙方在政治、經濟及文化關係上均有顯著得益。首項成就

當數外交關係「正常化」本身,此後,雙方敵意不再,也彼此認同雙方在體制及政治上制度

均有不同。此外,兩國間的遊客量也錄得顯著上升,由 1972 年的 9000 名邀增至 1998 年的

2百萬名以上。及至 1998 年,中國留日學生達 3萬人。〔經濟上〕,中日兩國〔促進了〕亞

洲地區的發展和穩定。

資料來源:T. Kojima, ‘Japan’s China Policy’ in P. Drysdale and D. Zhang, ed., Japan and China: Rivalry or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Canberra: Paragon Printers, 2000), p.38.

(a) 根據資料 C所示,指出中國在 1980 年代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引用資料 C的有關線索,

支持你的答案。(1+2 分)

(b) 參考資料D,作者對於197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末期的中日發展抱有甚麼態度?參考資料D,

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4分)

(c) 有關反映20世紀後半時期的中日關係發展,資料C及D的用處及局限是甚麼?參考資料C及D,

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6分)

181

歷史資料題:課題3

問題 2

建議答案及評估參考

(a) 1980 年代中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 (1+2 分 )

主要目標 : [1 分 ]

﹣維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

線索 :

﹣「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 [1 分 ]

﹣「決不依附於任何大國或者國家集團,決不屈服於任何大國的壓力」 [1 分 ]

(b) 作者對 1970 年代初期至 1990 年代末期的中日關係發展態度 (4 分 )

L1 答案粗疏,試圖總結資料,卻未能詳述作者的態度 [ 最多 2分 ]

L2 答案清晰,並能詳述作者的態度。 [ 最多 4分 ]

作者的態度 :

﹣正面/肯定

﹣線索:

* 「……毫無疑問,中日雙方在政治、經濟及文化關係上均有顯著

得益。」

* 「首項成就當數……」

解釋:

﹣資料僅片面提及中日外交關係正常化所帶來的各種政治、經濟及文化

上的益處。

﹣當時中國適值改革開放,正好與日本增加政治、經濟及文化上的接觸,

因為日本早前經歷了數十年的經濟增長及蓬勃發展(1950年代至1970

年代),故此,透過這段合作關係,期間中國可汲取日本的成功經驗。

182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c) 有關反映 20 世紀後半時期中日關係發展上,資料 C 及 D 的用處及局限 (6 分 )

L1 答案片面,僅著重用處或局限。 [ 最多 3分 ]

L2 答案全面,能兼論用處及局限。 [ 最多 6分 ]

用處,例:

﹣(資料 C)在 1980 年代,中國沒有向任何國家屈服,這是由於胡耀

邦在 1982 年提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這原則適用

於同時期的中日關係。

﹣(資料D)在 1972-1998 年這段期間,中國與日本在政治、經濟及文

化上的關係均取得穩定進展。中日外交關係正式化,雙方終止軍事衝

突,並且尊重彼此相異之處。兩國互訪遊客量上升,學術交流也日見

蓬勃。

局限,例:

資料 C、D均未能反映以下各點:

﹣中日釣魚台列島的領土爭議,及

﹣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以及日本政府試圖在教科書上淨化日本侵

華史實,導致中日關係不時惡化。

183

歷史資料題:課題3

3. 細閱資料 E 及 F。

資料 E

下文整理自 1980 年早期出版有關中國在世界政治地位的一本書籍。

1997 年,中日貿易額比中國與蘇聯及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還要龐大。此外,中國還尋求與日本

在技術及財政上進行合作,以發展部分大型工業項目,涉及的投資金額超過 60 億元。同樣值

得記述的是,中國也向日本尋求援助:(a) 興建全球最龐大、最先進的煉鋼廠、(b) 建造三座

大型綜合鉛鋅製造廠、及 (c) 共同研發噴射機引擎。

資料來源: H. Kapur, The Awakening Giant: China’s Ascension in World Politics (Alphen aan den Rijn: Sijthoff & Noordhoff, 1981), pp.145-146.

資料 F

下文整理自 1990 年代早期出版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代化的一本書籍。

自 1979 年以來,中國決心推行現代化計劃,建立一個經濟先進、政治穩定的社會主義中國。

為達成這項目標,中國必須對外開放,加強外交關係。而實現四個現代化是開放政策的前提,

目的是吸引外資、擴展貿易及發展科技。設立經濟特區及開放 14 個沿海城市則是中國對外開

放的主要步驟。

資料來源:K. Liao, Antiforeignism and Modernization in China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239.

(a) 1977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建立了甚麼關係 ?引用資料 E的有關線索,支持你的答案。(1+2

分 )

(b) 參考資料 F,1979 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否也跟其他國家促進了你在題 (a) 所指的關係?參考

資料 F解釋你的答案。(4 分 )

(c) 「在 1976-2000 年這段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鄰國建立關係,純粹出於經濟動機。」你

同意嗎?參考資料 E及 F,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7 分 )

184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問題 3

建議答案及評估參考

(a) 1977 年中國與日本建立的關係 (1+2 分 )

關係種類: [1 分 ]

﹣貿易夥伴/經濟合作關係

線索(任何 2項): [1+1 分 ]

﹣「中日貿易額比中國與蘇聯及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還要龐大……」

﹣「中國還尋求與日本在技術及財政上進行合作……」

﹣「中國也向日本尋求援助……(c) 共同研發噴射機引擎」

(b) 1979 年後中國有否跟其他國家建立相同關係 (4 分 )

L1 答案一般,未能善用資料 [ 最多2 分 ]

L2 答案全面,且能善用資料 [ 最多4 分 ]

中國有否跟其他國家建立相同關係:

﹣有

﹣線索:

*「……開放政策的前提,目的是吸引外資、擴展貿易……」

*「設立經濟特區及開放 14 個沿海城市則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主要步

驟。」

解釋:

﹣自推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開放門戶,吸引亞洲內外國家的外

地資金。

﹣自 1978 年起,中國決心以工商、金融等活動,與鄰國建立穩固的經

濟關係,並以此作為外交關係的基礎。

185

歷史資料題:課題3

(c) 「在 1976-2000 年這段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鄰國建立關係,純 (7 分 )

粹出於經濟動機。」你同意嗎?

L1 答案粗疏,未能表達自身立場,只敘述期間外交關係的發展 [ 最多2 分 ]

L2 能表達自身對此言論的立場,但未能提出理據,論點片面,僅著重 [ 最多4 分 ]

資料或個人知識。

L3 能表達自身立場並提出理據。答案全面,兼論資料及個人知識 [ 最多7 分 ]

經濟動機,例:

﹣(資料 E)中國加強與日本的貿易關係,以汲取日本在建設煉鋼廠、

鉛鋅製造廠和噴射機引擎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利於擴大改革開放規模。

﹣(資料 F)自推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加強了與鄰國的外交關係,開

放門戶接納國際貿易,藉此吸引外資、拓展貿易及發展科技,以上種

種都是出於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個人知識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外交關係,是出於經濟動機,方

便採購原材料(如馬來西亞的橡膠),以配合中國工業蓬勃發展。

其他動機,例:

﹣(個人知識)中國參與東盟,還出於反霸權的原則,即避免亞太地區

出現單一霸權,此舉也基於戰略及國家安全考慮。

﹣(個人知識)中國與亞洲所有鄰國建立關係,也出於政治動機,要亞

洲所有鄰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即阻止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正式

外交關係。

186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4. 細閱資料 G 及 H。

資料 G

下文整理自 1980 年代早期出版論述中國對外關係的一本書籍。

在官方媒體內,中國主動採取相關措施,減少報道東盟各國及緬甸的共產主義活動,以免進

一步惱怒非共產主義政府。舉例,由 1978 下半年起,《人民日報》幾乎再無刊登標榜共產主

義意識形態的文章,與過去形成鮮明對比,特別是1966-1975年間,這類文章多不勝數。現在,

《人民日報》報道的主要是東盟經濟及外交事務活動的新聞。

資料來源:C. Chang, ‘Chinese Policy Dilemmas in Southeast Asia,’ in K. Liao, Modernization and Diplomacy of China (Hong Kong: Public Affairs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81), p.138.

資料 H

下文是 1999 年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的總結。

中國一直視東南亞為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重視東盟在實現中國期望多極秩序所可能扮演的

角色。從中國觀點來看,與東盟建立經濟關係,取決於共同的政治及策略利益,而非單純經

濟受惠。另一方面,東盟雖然似已準備接受中國在亞洲的合法利益,可是又恐懼中國有野心

成為亞太軍事強國,犧牲弱小鄰國利益。

資料來源:A. Baviera’s, ‘China’s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 Politic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Interests,’ PASCN Discussion Paper 99-17 (1999), Abstract.

(a) 指出 1970 年代末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贏得東南亞國家信任而改變的一項重要政策。引用資料

G的有關線索,支持你的答案。(1+2分 )

(b) 參考資料H,對於中國直至 1990 年代末期嘗試贏取東南亞國家的信任,作者對其成效有何看

法?參考資料H,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4分 )

(c) 資料 G及H能否充分反映中國與亞洲鄰國建立外交關係背後的考慮?請參考資料G及H,並

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6分 )

187

歷史資料題:課題3

問題 4

建議答案及評估參考

(a) 1970 年代末期,中國為贏得東南亞國家信任而改變的一項重要政策 (1+2 分 )

政策的重大改變: [1 分 ]

﹣由報導東南亞國家的共產主義活動,改為只報道東盟的經濟及外交

活動

線索:

﹣「減少報道東盟各國及緬甸的共產主義活動」或者「……幾乎再無刊 [1 分 ]

登標榜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文章,與過去形成鮮明對比」

﹣「現在,《人民日報》報道的主要是東盟經濟及外交事務活動的新聞」 [1 分 ]

(b) 對於中國直至 1990 年代末期嘗試贏取東南亞國家的信任,作者對其成 (4 分 )

效的看法

L1 答案一般,未能善用資料 [ 最多2 分 ]

L2 答案清晰,且能善用資料 [ 最多4 分 ]

作者對成效的看法:

﹣中國未能完全贏得東南亞國家的信任。

﹣線索:「可是(東南亞國家)又恐懼中國有野心成為亞太軍事強國,

犧牲弱小鄰國利益」

解釋:

﹣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助長了軍事科技的發展,包括衛星及導彈的建造、

軍力的擴充,又有助其在外交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東南亞國

家擔心在外交事務上被逼向中國就範。

188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c) 資料 G 及 H 能否充分反映中國與亞洲鄰國建立外交關係背後的考慮 (6 分 )

L1 答案片面,僅著重用處或局限 [ 最多3 分 ]

L2 答案全面,能兼論用處及局限 [ 最多6 分 ]

用處,例:

﹣(資料G)中國希望贏得東南亞國家的信任,避免因報導東南亞國家

內的共產主義活動而惱怒那些國家。

﹣(資料H)中國希望亞洲維持穩定,以利中國國土安全,建立多極秩

序,以及東南亞國家在多方面承認中國在亞洲的合法利益。

局限,例:

資料 G、H均未能反映中國在外交關係所關切的議題:

﹣亞洲鄰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例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

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189

歷史資料題:課題3

5. 細閱資料 I 及 J。

資料 I

下文整理自 2000 年出版有關日本在亞洲角色的一本書籍。

毫無疑問,日本是區內強國,其強大影響力早已深入東亞及東南亞地區,而且情況很可能持

續下去。一直以來,日本對中國、台灣、香港、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經濟發展

舉足輕重。日本固然具有顯而易見的經濟影響力,同時又透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論壇、東盟

擴大外長會議及東盟區域論壇等區內多邊機構,建立政治安全聯繫。有人稱此舉為日本的「亞

洲化」行動,也有人說日本正在「重新發現」亞洲。

資料來源:P.Jain,〈太陽會在東南亞升起嗎?〉,M. Söderberg 及 I. Reader 編輯,《日本在亞洲的影響及存在》(Surrey:CurzonPress,2000),188 頁。

資料 J

下文出處與上文相同,只是出自不同文章。

在泛亞洲及/或國際論壇上,某些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新加坡,往往採取比日本更有力、更

清晰的立場。舉例來說,亞歐會議主要是東南亞國家所倡議的。除此之外,中國已晉身為亞

洲經濟中心,而且情況可能會持續數十年。在未來十年左右,日本似乎未必可以擁有像德國

主導歐洲那樣的實力。

資料來源:J.Lehmann,〈日本及亞太區域:世界雄心-區域志向〉,M. Söderberg 及 I.Reader 編輯,《日本在亞洲的影響及存在》(Surrey:CurzonPress,2000),179-180 頁。

(a) 參閱資料 I,1990 年代日本在亞洲擔當甚麼角色?引用資料 I 的有關線索,支持你的答案。

(1+2分 )

(b) 資料 J 的作者會同意你在題 (a) 指出的日本角色嗎?參考資料 J,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4 分 )

(c) 「1980 年代早期至 2000 年,日本的影響力因亞洲鄰國的影響力而逐步弱化。」你同意嗎?參

考資料 I及 J,解釋你的答案。(4 分 )

190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問題 5

建議答案及評估參考

(a) 1990 年代日本在亞洲擔當的角色 (1+2 分 )

在亞洲的角色: [1 分 ]

﹣主導經濟發展及國際合作的國家

線索:(任何兩項 ) [1+1 分 ]

﹣「毫無疑問,日本是區內強國……」

﹣「一直以來,日本對中國、台灣、香港……的經濟發展舉足輕重」

﹣「日本固然具有顯而易見的經濟影響力,同時又透過……區內多邊

機構,建立政治安全聯繫。」

(b) 資料 J 的作者是否會同意你在題 (a) 提到的日本角色 (4 分 )

L1答案含糊,僅嘗試闡述資料內容 [ 最多2 分 ]

L2 答案清晰,能善用資料闡述作者觀點 [ 最多4 分 ]

作者是否同意日本的經濟領導角色:

﹣否

﹣線索:

* 「某些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新加坡,往往採取比日本更有力、更

清晰的立場。」

*「除此之外,中國已晉身為亞洲經濟中心,而且情況可能會持續數

十年。」

個人知識:

﹣1980 年代至 1990年代時期,新加坡躍升為亞洲經濟強國(即四小龍

之一);日本則經濟增長放緩,其經濟影響力更不斷遭受新加坡挑戰。

﹣此外,中國自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也迅速擴張,成為亞

洲最大的投資及銷售市場,吸去了日本原有的外資及貿易夥伴。

191

歷史資料題:課題3

(c) 「1980 年代早期至 2000 年,日本的影響力因亞洲鄰國的影響力而逐步 (4 分 )

弱化。」你同意嗎?

L1 答案粗略,僅試圖敘述日本在亞洲影響力的發展,卻未發表個人立場 [ 最多2 分 ]

L2 答案清晰,能表達立場並提出理據及兼論資料內容 [ 最多4 分 ]

同意,例:

﹣(資料 J)在亞洲論壇討論區域/國際議題時,新加坡比日本採取更

有力、更清晰的立場。此外,中國成為新晉亞洲經濟中心,對日本的

經濟主導地位構成挑戰。

不同意,例:

﹣(資料 I)日本持續在中國、台灣、香港、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及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擔當重要角色,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及東盟等組織

裡依然具舉足輕重。

192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6. 細閱資料 K、L 及 M。

資料 K

下文整理自 1988 年出版有關中日關係的一本書籍。

1982 年的整個 8月份,中國報刊充斥大量文章譴責日本教科書扭曲史實。多篇文章指控,負

責竄改教科書的人無非渴望重燃日本軍國主義的氣焰……。

資料來源:L. Newby,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hina’s Perspective (London: Routledge, 1988), p.51.

資料 L

下文整理自 1997 年出版有關日本外交政策的一本書籍。

日本與韓國(包括南、北韓)因領土問題而不咬弦,南北韓十分不滿日本把介乎朝鮮半島與

日本之間的水域稱之為「日本海」,韓國人稱之為「東海」。日本與韓國也因這個小島嶼 (韓

國人稱為獨島,日本人稱為竹島 )而起爭議,雙方皆聲稱擁有此一小島的主權。

資料來源:整理自 R. Grant, ‘Japan and Northeast Asia’ in R. Grant, ed.,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7), p.119.

資料 M

下文整理自 2000 年出版有關日本在亞洲角色的一本書籍。

在許多方面,日本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仍然不穩。日本對亞洲的觀感可謂五味雜陳,原因

來自過去的侵略行徑、文化包袱及「獨特」的國家身份。日本似乎認同亞洲共和體的觀點,

也正在當中找尋屬於自己的位置。日本與美國的安全關係再次得到肯定,可是「橋本主義」

卻招來中國及東盟國家的批評。對日本來說,日美關係仍然佔最重要地位。

資料來源:K. Steffensen, ‘Post-Cold War Changes in Japanese International Identity: Implications for Japan’s Influence in Asia’ in M. Söderberg and I. Reader, ed., Japanese Influences and Presences in Asia (Surrey: Curzon Press, 2000), pp.150-152.

193

歷史資料題:課題3

(a) 參考資料 K及 L,指出兩項日本與亞洲鄰國衝突的根源。引用資料 K及 J 的有關線索,支持你

的答案。(2+2分 )

(b) 參考資料M,對日本政府而言,日本與亞洲鄰國的外交關係有多重要?參考資料M,並就你所

知,解釋你的答案。(4分 )

(c) 「2000 年,日本與亞洲鄰國的外交關係仍被 1945年二戰後的外交背景所籠罩。」參考資料K、

L及M,並就你所知,評論這項言論的有效性。(7分 )

問題 6

(a) 日本與亞洲鄰國衝突的兩項根源 (2+2 分 )

衝突的兩項根源:

﹣(資料K)日本試圖扭曲二戰期間軍事侵略亞洲的史實(線索:「報 [2 分 ]

刊充斥大量文章譴責日本教科書扭曲史實」)

﹣(資料 L)日本與韓國之間就島嶼及海域的主權發生爭議(線索: [2 分 ]

「日本與韓國……因領土問題而不咬弦」及「日本與韓國也因這個小

島嶼 (韓國人稱為獨島,日本人稱為竹島 )而起爭議,雙方皆聲稱擁

有此一小島的主權。」)

(b) 日本與亞洲鄰國的外交關係對日本政府的重要程度 (4 分 )

L1 答案一般,僅試圖敘述日本與亞洲國家外交關係的發展,卻未討論 [ 最多2 分 ]

重要程度

L2 答案清晰,能善用資料,指出並解釋重要程度 [ 最多4 分 ]

重要程度:

﹣日本政府認為,日亞關係不及日美關係重要

﹣線索:

* 「在許多方面,日本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仍然不穩。」

* 「對日本來說,日美關係仍然佔最重要地位。」

194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個人知識:

﹣雖然二戰期間遭日本侵略的東南亞國家大致上已恢復元氣,可是日本

首相多番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戰爭罪責問題依然存在爭議。

﹣同時,自 1946 年以來,美國一直致力向日本提供經濟復甦及增長必

不可少的援助,雙方外交關係自然非常良好。

(c) 「2000 年,日本與亞洲鄰國的外交關係仍被 1945 年二戰後的外交背 (7 分 )

景所籠罩。」評論這項言論的有效性。

L1 答案粗疏,僅敘述日本外交歷史,未有嘗試表明言論立場/提出理據。 [ 最多2 分 ]

L2 答案片面,僅著重討論言論的其中一面(不論聲明是否有效)。 [ 最多4 分 ]

L3 答案全面,能兼論言論的正反兩面(即有效及無效之處) [ 最多7 分 ]

這項言論有效,例:

﹣(資料 K)1982 年,中日爭議仍然圍繞日軍的戰爭罪行,意味即使

戰後 30 多年,問題尚未解決。

﹣(個人知識)及至 2000 年,中日關係仍然受這類議題困擾,中國人

民不時舉行反日示威及採取杯葛行動,宣洩反日情緒。

﹣( 資料 L及M) 由於日本二戰時期的侵略行徑及戰爭罪行,直至 20

世紀末,部分東南亞國家的人民依然仇恨日本。

﹣(資料M)直至 2000 年,外交方面,日本重視與美國關係多於與亞

洲鄰國關係,正好反映日本在盟軍最高統帥佔領時期(1945-52 年)

附從美國的角色。

﹣(個人知識)日本各任首相不時參拜靖國神社,往往再度掀起日本戰

爭罪行及日本是否尊重侵略史實的爭議。

言論無效,例:

﹣(資料M)及至 2000 年,日本與東南亞國家在東盟等組織之間的參

與、互動及合作,完全有別於二戰期間的主從關係。及至 2000 年,

日本已視東南亞國家為主權完全獨立的國家,不再使用任何政治脅逼。

195

歷史資料題:課題3

7. 細閱資料 N 及 O。

資料 N

下文列舉東盟的四項主要目標。

透過促進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及文化發展,從而推動平等夥伴關係;

堅持區內國家信守公義、服從法治及遵行聯合國憲章原則,提倡區域和平及穩定;

在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科學及行政領域等共同利益的議題上,提倡主動合作及互

助精神;

在教育、職業、科技及行政範疇內互相幫助,提供相關培訓及研究設施。

資料來源:“Overview –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website” (http://www.asean.org/asean/about-asean/overview) (http://www.asean.org/asean/about-asean/overview) ( 瀏覽日期:2014年 7月 15日 ).

資料 O

下文描述緬甸如何加入東盟,摘錄自 1999 年出版有關 1990年代東盟發展的一本書籍。

緬甸軍政府遲遲不願與政治反抗勢力談判,令東盟內部分會員國更加憤怒。特別是菲律賓及

泰國,近日更對緬甸情勢公然表示不悅,甚至提及「建設性介入」及「靈活干預」等字眼。

這兩個已建立民主架構的國家,顯然不滿緬甸所作所為,其次就是柬埔寨的政治局勢。泰國

最近表示,緬甸政治形勢無法接受,大量緬甸難民持續湧入泰國尋求庇護,干擾到泰國內政。

資料來源:N. Ganesan, Bilateral Tensions in Post-Cold War ASEAN (Singapore: Regional Strateg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Programm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9), p.53.

(a) 根據資料N所示,指出東盟終極目標。引用資料N的有關線索,支持你的答案。(1+2分 )

(b) 指出使東盟在 1990 年代未能順利達成部分目標的一個因素。引用資料O的有關線索,支持你

的答案。(1+2分 )

(c) 對於反映1967年至2000年間影響東盟會員國之間關係的因素,資料N及O有多大用處及局限?

參考資料N及O,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6分 )

196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問題 7

(a) 東盟的終極目標 (1+2 分 )

東盟的終極目標: [1 分 ]

﹣在不同方面提倡東南亞各國的國際合作

線索(任何兩項),如: [1+1 分 ]

﹣「透過促進經濟增長……從而推動平等夥伴關係」

﹣「共同利益的議題上,提倡主動合作……」

﹣「提供相關培訓及研究設施……」

(b) 使東盟在 1990 年代未能順利達成部分目標的一個因素 (1+2 分 )

會員國不忿鄰國因政治變化而帶來不利影響。 [1 分 ]

﹣線索(任何兩項),如: [1+1 分 ]

* 「特別是菲律賓及泰國,近日更對緬甸情勢公然表示不悅……」

* 「這兩個……國家,顯然不滿……柬埔寨的政治局勢。」

*「泰國最近表示,緬甸政治形勢無法接受……干擾到泰國內政」

﹣東南亞各國如此相互不滿,又互相指責,並不符合資料N所提及東

南亞國家之間促進相互理解及共同合作的精神。

c) 對於反映 1967 年至 2000 年間影響東盟會員國之間關係的因素,資料 N (6 分 )

及 O 的用處及局限

L1 答案片面,僅著重用處或局限 [ 最多3 分 ]

L2 答案全面,能兼論用處及局限 [ 最多6 分 ]

197

歷史資料題:課題3

用處,例:

資料 N及O能反映以下影響東盟會員國之間關係的因素:

﹣(資料N)關乎區域和平穩定及共同遵守聯合國憲章的事務,

﹣(資料O)東盟會員國的本土政治(如緬甸及柬埔寨)會影響鄰國

安全及穩定(如泰國及菲律賓 )

局限,例:

資料 N及O均未反映下列可影響東盟會員國之間關係的因素:

﹣(個人知識)1990 年代早期,中國、日本及南韓必須進一步合作,

以抗衡美國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日益上升的影響力

﹣(個人知識)財政及金融的穩定性(如泰銖在 1997 年的亞洲財政危

機中大瀉)

198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8. 細閱資料 P 及 Q。

資料 P

下文整理自 1973 年出版有關東盟發展的學術期刊。

1967 年 8 月,越戰愈演愈烈,東盟以東南亞國家的區域合作聯盟形態誕生。客觀來說,對抗

共產主義是東盟各國政府的共同利益,也是促成東盟的動力。東盟的前身是東南亞聯盟……

一個由泰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聯合邦組成的鬆散組織……其內部本身是非常保守的反共政

權……這種共同利益,促成了 1961 年東南亞聯盟的誕生。

資料來源:Yoshiyuki Hagiwara,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13 (1973), p.443.

資料 Q

下文整理自 1997 年出版有關東盟在當代亞洲扮演的角色。

及至冷戰結束,雖然東盟仍未達至東南亞一體化的願景,可是它卻成功防止會員國之間爆發

衝突,促進了國家之間的邦交,締造了區域一體化的認同感,這已經稱得上非常成功。東盟

在柬埔寨議題上亦擔當重要角色,奠定了東盟作為政治組織的權威,表明在重大利益受到威

脅時能夠齊心行動。不過,柬埔寨衝突的結束方式,同時也凸顯了東盟的局限。衝突之所以

告終,是因為大國政策有變,在這件事上,主要是因為蘇聯政策有變。而最終協議也是由大

國(即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敲定。

資料來源:D. Singh, ‘ASEAN and the Security of Southeast Asia’ in C. Yue and M. Pacini, ed., ASEAN in the New Asia: Issues and Trends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7), p.126.

(a) 參考資料P,有甚麼共同關切議題,促使東南亞國家在1967年成立東盟?引用資料P一項線索,

支持你的答案。(1+1分 )

(b) (i)根據資料Q所示,20 世紀末前東盟的一項成就。參考資料Q,解釋你的答案。(3分 )

(ii)根據資料Q所示,指出 20 世紀末前東盟的一項局限。(3分 )

(c) 「直至 2000 年,東盟在維持東南亞穩定上,成就大於局限。」你同意嗎?參考資料 P及 Q,

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6分 )

199

歷史資料題:課題3

問題 8

(a) 促使東南亞國家在 1967 年成立東盟的共同關切議題 (1+1 分 )

共同關切議題: [1 分 ]

﹣1960 年代末期,共軍在越戰中節節勝利,帶來顯著的共產主義威脅

線索: [1 分 ]

﹣「越戰愈演愈烈,東盟以東南亞國家的區域合作聯盟形態誕生」

(b) (i) 20 世紀結束前東盟的一項成就 (3 分 )

L1 答案簡略,未能善用資料 [ 最多1 分 ]

L2 答案清晰,且能善用資料。 [ 最多3 分 ]

成就(任選其一):

﹣維護東盟會員國之間的關係,避免彼此發生衝突(線索:「成功

防止會員國之間爆發衝突,促進了國家之間的邦交……這已經稱

得上非常成功」)

﹣加強東盟會員國之間的團結(線索:「……締造了區域一體化的

認同感……表明在重大利益受到威脅時能夠齊心行動。)

(ii) 20 世紀結束前東盟的一項局限 (3 分 )

L1 答案簡略,未能善用資料 [ 最多1 分 ]

L2 答案清晰,且能善用資料 [ 最多3 分 ]

局限 ( 任選其一 ):

﹣東盟各會員國不僅要在精神上聯合,而且還要以相同取向及政策

應付受影響的共同/國家利益(線索:「……雖然東盟仍未達至

東南亞一體化的願景……」

﹣在領導力及重要性上,蘇聯、美國、英國、法國以及中國等強國

超越東盟(線索:「衝突之所以告終,是因為大國政策有變,在

這件事上,主要是因為蘇聯政策有變。而最終協議也是由大國……

敲定)

200

《1945年後的國際協作與地區政治》

(c) 「直至 2000 年,東盟在維持東南亞穩定上,成就大於局限。」你同 (6 分 )

意嗎?

L1 答案片面,僅著重成就或局限 [ 最多3 分 ]

L2 答案詳盡,能兼論成就與限制 [ 最多6 分 ]

東盟的成就,例:

﹣(資料 P)在越戰期間、共產威脅擴大之際,加強東盟會員國之間的

團結

﹣(資料Q)維護會員國之間的關係,避免彼此發生衝突

﹣(個人知識)1992 年簽訂東盟自由貿易區共同有效普惠關稅方案協

議,逐步撤消關稅,增加區內作為世界生產基地的競爭優勢

﹣(個人知識)1995 年簽訂東南亞無核武區域協定,使東南亞變為無

核武區域。協定 2001 年 6 月 21 日生效,全面禁止區內擁有任何

核子武器。

東盟的局限,例:

﹣(資料Q)未能達成首要任務,即主導東南亞的發展,反遭蘇聯/

俄國、中國、英國及法國等強國奪走部分控制權。

﹣(個人知識)未能終止緬甸長達數十年的軍事暴力及侵犯人權事件,

甚至允許緬甸繼續留在東盟,無視該國侵犯人權的不良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