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整改力度 增进服务实效 -...

1
(上 接 第 一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乎每逢教师节,全 1600 多万名教师就会收到来自习近平总 书记的问候和祝福。走进校园、亲切交谈、 致信问候……纵然日理万机,总书记总会通 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全国教师的关心关 怀、对教育改革和教师工作的殷切期望。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014 9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 北京师范大学时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 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 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 支持力度”“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 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2015 9 9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 计划( 2014 )”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 教师回信,勉励他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 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 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2018 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 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 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 的社会声望”。 一个迈向伟大复兴的民族,需要什么 样的教育?一项开辟新篇章的事业,召唤 什么样的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带着对 这些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 对教师群体的角色定位不断提出新的更高 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总书记以“无上光荣”这四个字形容教师 的地位:“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 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 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 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 老师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全国广大教师 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 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总书记用四个“引路人”的概念,对教育 理念和教育能力的全面转变提出更高要求: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 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 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思想高屋建瓴,情怀深厚绵长。 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沐浴在党中央 的亲切关怀下,广大教师倍感振奋、投身育 人事业,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身体力行抓关键 立德树人铸师魂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 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 子。” 2019 3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话,发人深思、令人难忘。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 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 2018 9 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 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把立 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 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 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 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 绕这个目标来学。” 从“宝藏老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副教授张帆,到“带着信仰扎根思政 课讲台”的华东师范大学教师闫方洁;从 “伏案 400 分钟只为课上 45 分钟”的天津师 范大学思政课教师王雪超,到“在解题中渗 透育人思想”的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 学院青年教师谭艳祥……越来越多的教师 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 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积极修 为,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 岗位,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 推动下,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 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了 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 思政课教师队伍。 师者行为世范,方能传道授业解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 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指 示批示精神,深刻揭示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内 在规律,赋予了师德师风新的时代内涵,为加 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 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 支部建设的意见》等相继出台,推动教师党 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 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大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 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 善,“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划定 师德“红线”,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 设制度体系加快建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持 续进行,一大批优秀教师塑造了当代人民 教师的良好形象和感动中国的光辉榜样。 黄大年,吉林大学教授。他放弃国外 优厚待遇毅然归国,为填补国内尖端技术 空白耗尽心血。 钟扬,复旦大学教授。在生命的最后 16 年,他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上千 种植物的 4000 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 的生物“家底”。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35 年里, 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区所有县,全心全意服 务于太行山 10 万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梦想。 …… 如璀璨星辰,榜样的光辉照耀神州大地。 退休后的陈立群怀着“一生只做一件 事”的教育情怀,谢绝民办学校开出的百万 年薪邀请,来到贵州台江担任中学校长,让 自己的扶贫支教攻坚战战果辉煌。 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院士罹患癌 症,却将毕生积蓄捐献给华南农业大学设 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 年教师。 在河南信阳绿之风希望小学外,面对飞驰 而来的三轮车,教师李芳一边大声呼喊着学生 们快让开,一边以身挡车快速推开身边最 近的 4 名学生,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光辉,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他们一生惦记着学生,却唯独忘记了自己。 “很多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就 是人间大爱。”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 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字字恳切,饱含着对 教师的浓浓情意。 夯基固本育英才 高瞻远瞩兴伟业 参加培训、检修教学用具、准备秋季学 期课程……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陕西省 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老师 们一直在忙碌。 2015 2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 望教职工,并关切地询问教师待遇状况。老 师们难忘他当时殷切的嘱托:“教育很重要, 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 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山里娃的未来,终归要由乡村教师合 力托举。 “跟 4 年前相比,我们的教学环境已经 今非昔比。” 37 岁的语文老师张燕感慨。学 校不仅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还与北京 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福州市鼓楼第二中 心小学等建立教育合作结对机制,为老师 们提供更多“走出去”学习的机会。 硬件配齐、软件跟上,一直被视为教师 队伍建设中短板的乡村教师难招难留等问 题正在一一破解。 2015 4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 年)》。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 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 斜……这份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 策文件,让全国 330 万乡村教师看到了春天。 “国家给乡村教师的这些支持,既是一 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只要干得动一天 就要坚守一天。”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 坝镇文沧村德斯立小学教师张有国说。 2019 年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 2019 》显示,根据抽样调查, 83.46%的乡村教 师愿意继续留在乡村学校任教。 直面短板、定向施策,乡村教师境遇之 变,正是近年来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 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趋势缩影。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 大飞跃,今日之中国,仍然面临着一道道教育 难题:一边是城市里名校资源供不应求,另一 边是乡村教育捉襟见肘;一边是考试“指挥 棒”让孩子们对分数苦苦追求,另一边是社会 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教师,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 以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为 教师想办法、做实事、办好事。党的十八大 以来,一系列被认为是“直抵人心”的制度 性改革,为形成一支肩负教育强国重任的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保驾护航。 —这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 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 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描 绘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围绕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 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不断提 高教师地位待遇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这是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为提高 教师专业素质,中央财政 2013 年至 2019 年累 计投入经费 135 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 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中央财政 2013 年至 2019 年累计安排奖补资金 198.2 亿元,实 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全覆盖,每年惠及约 127 万乡村教师。 —这是留住好老师的实际举措。全面 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设置正高级 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这是培养好老师的不懈努力。通 过全国各地各校师范生教育内容、形式、师 资、基地、经费等全方位改革,教师教育布 局结构逐步优化,一个开放、协同、联动的 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建立。 一份份文件、一项项政策、一个个夯基 固本的行动,化作教师们砥砺奋进的动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迎来大好局面2018 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 51.88 所,比上年增加 5017 所;专任教师 1672.85 万人,比上年增加 45.96 万人。同时,小学、 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 99.97%99.86%98.41%各地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完善编制管 理,通过定向培养、支教、转岗培训等多种 方式,重点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 2018 年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 衡发展的 338 个县,新补充教师共约 22 人,其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 等学科教师约 4 万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 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站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崭新起点, 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 期, 1600 多万名中国教师在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民族复兴 的接续奋斗中砥砺前行,必将汇聚起教育 事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坚定托起民族 未来的希望! 新华社北京 9 9 日电 记者施雨岑、 胡浩要闻 要闻 2 2 2019 9 10 日 星期二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重温嘱托看变化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整改落实 “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数额较 大,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近日,四川 34 名评标专家因违法违规被取消资格,其 8 人获刑 —四川在主题教育中严厉整 顿工程招标、专项资金使用等六大领域的 不正之风,让一大批曾是“老大难”的行风 问题得到从速处理。 窗口单位服务意识不强,是四川在主 题教育中重点整改的问题之一。全省各级 政务服务机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巴中市 建立好差评制度,抽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每季度末对政府部门打分;乐山市整合党 政、群团等 50 多个热线电话,集中统一受理 群众诉求,要求 30 分钟内作出响应…… “现在可以下班时顺路去政务大厅办 税,省时省力。”经过整改,宜宾市工作日政 务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 8 点,当地一家企业 的财务人员王丽告诉记者,如今的政务大厅 态度好、流程短,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 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办事难、办 事繁、办事慢等问题,四川在全省开展政务 服务对标专项行动,提出 22 项政务服务目 标任务,共梳理出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存在的问题 100 余项,目前正组织技术部门 及业务部门开展整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 进驻综合性办事大厅,市县级事项进驻比 例达到 78%、一窗分类受理率达 56% 。”四 川省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整改,群众反映的多头跑、来回跑等问 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整改中,基层 卫生机构开展工作盘点,以市州为单位通 报作风偏软等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 省医疗卫生领域共筛查发现问题线索 2011 条,认定不合理医疗行为问题 218 例次,查 处乱收费和不正当价格行为 17 起,对 18 次医疗机构和 94 人次医师进行不良执业记 分,对 34 家医疗卫生机构予以罚款 36 万元。 工程招标领域,是四川主题教育整改 的重点。“今年上半年全省工程招标领域问 责领导干部 23 人,串通投标在公安机关立 案的有 25 起,涉及金额近 3000 万元。”省相 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加大整改力度,省审 计厅在重大工程审计、扶贫审计和领导干 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活动中,将工程建设招 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环 节和关键内容,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严肃处 理、整改到位。 一位区县财政系统的负责人告诉记 者,有时专项资金迟迟无法下发到位,“等 米下锅”的基层部门只能干瞪眼。随着主 题教育整改落实的推进,此类问题有望得 到解决:省财政系统收到问题反馈后,通过 搭建统一框架,促进资金规范分配。 “以改革促整改,财政厅 7 25 日制定 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要素框架,确保所 有专项资金按规定办法规范分配。”省财政 厅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将按月对专项转 移支付分配情况进行通报,对未按规定时 限下达的省级专项转移支付,将督促资金 主管部门向省人大预算委员会作出说明并 制定工作计划。 四川破解六领域行风“老大难” 加大整改力度 增进服务实效 本报记者 拥有 600 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 2400 万常住人口,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近年来面临 交通拥堵、社区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破 解这些难题,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提高城市管 理水平的“必修课”。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垃圾分类工 作就是新时尚”“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 智能化上下功夫”“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 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 11 月在上海考察时的重 要指示,犹在耳边。 近一年来,在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下,一 项项“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在申城发生:全力 实施垃圾分类且定时投放,大力推行老有所 养、老有所乐,深化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 化、智能化…… 民生“小事”皆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随着“绣花”般精细治理持续推进,上海正在 成为一座更加“有温度”的城市。 精细化治理多了智能支撑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 心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城市的各种“体 征”数据。浦东 12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 旦有信息异常,会在第一时间上传到这个 “城市大脑”中。 去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 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中心的大屏幕 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贯彻落实好总 书记的要求,让‘城市大脑’运行得更高效。” 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礌说。 近一年来,大屏幕里显示的内容不断丰 富,跳动的数据更加优化,背后的算法持续 提升,“城市大脑”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头脑”更加聪明的同时,“四肢”也更加 有力。目前,浦东新区的 36 个街镇陆续建立 起城市运行分中心,接收来自区中心的订单 任务,大大缩短任务单的流转时间。 王礌告诉记者,浦东“城市大脑”将不断迭 代更新,更快更强大的城市运行中心即将上线。 “对城市管理者而言, ‘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将变得更加可行。” 养老服务 15 分钟内“触手可及” 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 57 岁的金阿姨经常参 加插花、烘焙等活动……越来越多的老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去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走进这家驿站,逐一察看综合 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 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狄梁告诉记者:“总书记十分关心社区 的养老服务。当了解到我们市民驿站的养老服务窗能够提供多类 服务时,他非常欣慰。” 近一年来,这家驿站的事务受理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咨询事 项由原来的 169 项调整至 188 项,当场办结事项也由 7 38 项增加 至目前的 9 50 项。 “上海正在积极打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上海市民政局 局长朱勤皓说,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 180 家;今年底将建成 超过 250 家,实现街镇全覆盖。 今年 5 月,“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开通上线,涵盖新版养老地 图、养老服务机构查询等主要功能。广大市民在这一平台上寻找 养老服务,犹如在网上找餐馆、购物一样方便。 “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站点的齐头推进, 15 分钟社区 养老服务圈’正在逐步构建。这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 ‘近家’和‘进家’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朱勤皓说。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走向“新习惯” 如今,“新时尚”逐渐变成“新习惯”。作为上海市虹口区宇泰 景苑小区的志愿者,过去冯海梁每天都得回答十来遍垃圾分类的 问题,“现在连小朋友们都会准确地分垃圾啦。” 随着家家户户逐渐养成家中垃圾分类装袋、定时定点分类投 放的好习惯,志愿者们逐渐无事可做,如今全部“下了岗”。 据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红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静华介绍,目 前,宇泰景苑小区的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达 100% ,分类准确率达 98%,资源回收利用率达 60%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上海这一“新时尚”,孕育出更多积 极的“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 8 月末,湿垃圾日均清运量为 0.92 万吨,较去年年 底增加 130% ;干垃圾日均清运量低于 1.55 万吨,较去年年底减少 26%;可回收物日均可回收增加至 0.45 万吨,较去年年底增长了 5 倍。 “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 平介绍,上海力争到 2020 年底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让 “新时尚”成为“新习惯”,让垃圾分类“形得成”更能“守得住”。 据新华社上海 9 9 日电 记者申铖、何欣荣、杜康、郑钧天许东远、程思琪、王辰阳参 与 采 写) 渐入佳境的垃圾分类、老有所乐的养老社区、智能高效的“城 市大脑”……每次记者来到上海,都能从街巷楼宇间感受到温馨的 变化,体验到走心的服务,发现不一样的申城。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对于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而言,要实 现“绣花”般精细治理,关键是练好“走针”功夫。只有将“针尖”对 准顽疾难症,将“针脚”走得更细更密,才能为老百姓绣出一幅实实 在在的美好生活图景。 “绣花”般精细治理既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 这些“硬核”科技,更需要各级干部用心用情,在为民服务方面精益 求精。上海,正按照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探索着一条超大城市治理 的新路子,也将为中国城市高水平治理打造“上海样板”。 新华社记者申铖、何欣荣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 ■记者手记 R 9 3 日,乌英苗寨,群众在 帮助贫困户梁秀金修建新木楼。 广东廉江市和广西融水苗族 自治县自 2017 9 月结成对子, 开展“携手奔小康”定点帮扶以 来,针对山区群众建房材料运输 成本高等实际困难,加大对贫困 群众危旧房改造的补助力度,帮 助他们实现安居梦。 据统计, 2018 年廉江市共投 入帮扶资金 1100 多万元用于补 助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全县共 882 3725 人受益,其中特困 160 1388 人。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手牵手 起新楼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Feb-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上接第一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乎每逢教师节,全

国 1600 多万名教师就会收到来自习近平总

书记的问候和祝福。走进校园、亲切交谈、

致信问候……纵然日理万机,总书记总会通

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全国教师的关心关

怀、对教育改革和教师工作的殷切期望。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2014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

北京师范大学时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

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要

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

支持力度”“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

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2015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

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

教师回信,勉励他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

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

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2018 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

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

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

的社会声望”。

一个迈向伟大复兴的民族,需要什么

样的教育?一项开辟新篇章的事业,召唤

什么样的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带着对

这些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

对教师群体的角色定位不断提出新的更高

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总书记以“无上光荣”这四个字形容教师

的地位:“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

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

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

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

老师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全国广大教师

要 做 有 理 想 信 念 、有 道 德 情 操 、有 扎 实 知

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总书记用四个“引路人”的概念,对教育

理念和教育能力的全面转变提出更高要求: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

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

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思想高屋建瓴,情怀深厚绵长。

肩负历史赋予的重任,沐浴在党中央

的亲切关怀下,广大教师倍感振奋、投身育

人事业,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

身体力行抓关键立德树人铸师魂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

美 的 种 子 ,引 导 学 生 扣 好 人 生 第 一 粒 扣

子。”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

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话,发人深思、令人难忘。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

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

2018 年 9 月 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

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把立

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

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

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

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

绕这个目标来学。”

从“宝藏老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副教授张帆,到“带着信仰扎根思政

课 讲 台 ”的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教 师 闫 方 洁 ;从

“伏案 400 分钟只为课上 45 分钟”的天津师

范大学思政课教师王雪超,到“在解题中渗

透育人思想”的长沙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

学院青年教师谭艳祥……越来越多的教师

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

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积极修

为,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

岗位,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

推动下,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

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了

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

思政课教师队伍。

师者行为世范,方能传道授业解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

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指

示批示精神,深刻揭示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内

在规律,赋予了师德师风新的时代内涵,为加

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

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

支部建设的意见》等相继出台,推动教师党

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

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大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

奖 惩 相 结 合 的 师 德 建 设 长 效 机 制 逐 步 完

善,“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划定

师德“红线”,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

设制度体系加快建立。

春 蚕 到 死 丝 方 尽 ,蜡 炬 成 灰 泪 始 干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持

续进行,一大批优秀教师塑造了当代人民

教师的良好形象和感动中国的光辉榜样。

黄大年,吉林大学教授。他放弃国外

优厚待遇毅然归国,为填补国内尖端技术

空白耗尽心血。

钟扬,复旦大学教授。在生命的最后

16 年,他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上千

种植物的 4000 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

的生物“家底”。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35 年里,

他的足迹踏遍太行山区所有县,全心全意服

务于太行山 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梦想。

……

如璀璨星辰,榜样的光辉照耀神州大地。

退休后的陈立群怀着“一生只做一件

事”的教育情怀,谢绝民办学校开出的百万

年薪邀请,来到贵州台江担任中学校长,让

自己的扶贫支教攻坚战战果辉煌。

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院士罹患癌

症,却将毕生积蓄捐献给华南农业大学设

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

年教师。

在河南信阳绿之风希望小学外,面对飞驰

而来的三轮车,教师李芳一边大声呼喊着学生

们快让开,一边以身挡车快速推开身边最

近的 4名学生,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生 命 的 光 辉 ,点 亮 了 孩 子 们 的 未 来 。

他们一生惦记着学生,却唯独忘记了自己。

“很多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就

是人间大爱。”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

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字字恳切,饱含着对

教师的浓浓情意。

夯基固本育英才高瞻远瞩兴伟业

参加培训、检修教学用具、准备秋季学

期课程……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陕西省

延安市宝塔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的老师

们一直在忙碌。

2015年 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

望教职工,并关切地询问教师待遇状况。老

师们难忘他当时殷切的嘱托:“教育很重要,

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

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山里娃的未来,终归要由乡村教师合

力托举。

“跟 4 年前相比,我们的教学环境已经

今非昔比。”37 岁的语文老师张燕感慨。学

校不仅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还与北京

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福州市鼓楼第二中

心小学等建立教育合作结对机制,为老师

们提供更多“走出去”学习的机会。

硬件配齐、软件跟上,一直被视为教师

队伍建设中短板的乡村教师难招难留等问

题正在一一破解。

2015年 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

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

斜……这份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

策文件,让全国 330万乡村教师看到了春天。

“国家给乡村教师的这些支持,既是一

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我只要干得动一天

就要坚守一天。”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

坝 镇 文 沧 村 德 斯 立 小 学 教 师 张 有 国 说 。

2019 年 发 布 的《中 国 农 村 教 育 发 展 报 告

2019》显示,根据抽样调查,83.46%的乡村教

师愿意继续留在乡村学校任教。

直面短板、定向施策,乡村教师境遇之

变,正是近年来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

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趋势缩影。

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

大飞跃,今日之中国,仍然面临着一道道教育

难题:一边是城市里名校资源供不应求,另一

边是乡村教育捉襟见肘;一边是考试“指挥

棒”让孩子们对分数苦苦追求,另一边是社会

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教师,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

以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为

教师想办法、做实事、办好事。党的十八大

以来,一系列被认为是“直抵人心”的制度

性改革,为形成一支肩负教育强国重任的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保驾护航。

——这是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

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

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描

绘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蓝图,围绕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

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不断提

高教师地位待遇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这是真金白银的巨大投入。为提高

教师专业素质,中央财政 2013年至 2019年累

计投入经费 135 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

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中央财政 2013年至 2019年累计安排奖补资金 198.2亿元,实

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全覆盖,每年惠及约 127万乡村教师。

——这是留住好老师的实际举措。全面

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设置正高级

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一支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

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这是培养好老师的不懈努力。通

过全国各地各校师范生教育内容、形式、师

资、基地、经费等全方位改革,教师教育布

局结构逐步优化,一个开放、协同、联动的

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建立。

一份份文件、一项项政策、一个个夯基

固本的行动,化作教师们砥砺奋进的动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迎来大好局面——

2018 年,全国有各级各类学校 51.88 万

所,比上年增加 5017 所;专任教师 1672.85万人,比上年增加 45.96 万人。同时,小学、

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

达 99.97%、99.86%和 98.41%。

各地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完善编制管

理,通过定向培养、支教、转岗培训等多种

方式,重点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 2018年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

衡发展的 338 个县,新补充教师共约 22 万

人,其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

等学科教师约 4 万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

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站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崭新起点,

面 对“ 两 个 一 百 年 ”奋 斗 目 标 的 历 史 交 汇

期,1600 多万名中国教师在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民族复兴

的接续奋斗中砥砺前行,必将汇聚起教育

事业改革发展的磅礴力量,坚定托起民族

未来的希望!

(新华社北京 9月 9日电 记者施雨岑、

胡浩)

要闻要闻 22 2019年 9月 10日 星期二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重温嘱托看变化

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

“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数额较

大,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近日,四川

34 名评标专家因违法违规被取消资格,其

中 8 人获刑——四川在主题教育中严厉整

顿工程招标、专项资金使用等六大领域的

不正之风,让一大批曾是“老大难”的行风

问题得到从速处理。

窗口单位服务意识不强,是四川在主

题教育中重点整改的问题之一。全省各级

政务服务机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巴中市

建立好差评制度,抽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每季度末对政府部门打分;乐山市整合党

政、群团等 50 多个热线电话,集中统一受理

群众诉求,要求 30 分钟内作出响应……

“ 现 在可以下班时顺路去政务大厅办

税,省时省力。”经过整改,宜宾市工作日政

务服务时间延长至晚上 8 点,当地一家企业

的财务人员王丽告诉记者,如今的政务大厅

态度好、流程短,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

针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办事难、办

事繁、办事慢等问题,四川在全省开展政务

服务对标专项行动,提出 22 项政务服务目

标任务,共梳理出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存在的问题 100 余项,目前正组织技术部门

及业务部门开展整改。“推动政务服务事项

进驻综合性办事大厅,市县级事项进驻比

例达到 78%、一窗分类受理率达 56%。”四

川省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整改,群众反映的多头跑、来回跑等问

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整改中,基层

卫生机构开展工作盘点,以市州为单位通

报作风偏软等问题,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

省医疗卫生领域共筛查发现问题线索 2011条,认定不合理医疗行为问题 218 例次,查

处乱收费和不正当价格行为 17 起,对 18 户

次医疗机构和 94 人次医师进行不良执业记

分,对 34 家医疗卫生机构予以罚款 36 万元。

工程招标领域,是四川主题教育整改

的重点。“今年上半年全省工程招标领域问

责领导干部 23 人,串通投标在公安机关立

案的有 25 起,涉及金额近 3000 万元。”省相

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加大整改力度,省审

计厅在重大工程审计、扶贫审计和领导干

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活动中,将工程建设招

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作为审计关注的重点环

节和关键内容,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严肃处

理、整改到位。

一 位 区 县 财 政 系 统 的 负 责 人 告 诉 记

者,有时专项资金迟迟无法下发到位,“等

米下锅”的基层部门只能干瞪眼。随着主

题教育整改落实的推进,此类问题有望得

到解决:省财政系统收到问题反馈后,通过

搭建统一框架,促进资金规范分配。

“以改革促整改,财政厅 7 月 25 日制定

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要素框架,确保所

有专项资金按规定办法规范分配。”省财政

厅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将按月对专项转

移支付分配情况进行通报,对未按规定时

限下达的省级专项转移支付,将督促资金

主管部门向省人大预算委员会作出说明并

制定工作计划。

四川破解六领域行风“老大难”

加大整改力度 增进服务实效本报记者 张 文

拥有 600 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2400 多

万常住人口,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近年来面临

交通拥堵、社区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破

解这些难题,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提高城市管

理水平的“必修课”。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垃圾分类工

作就是新时尚”“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

智能化上下功夫”“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

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 11 月在上海考察时的重

要指示,犹在耳边。

近一年来,在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下,一

项项“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在申城发生:全力

实施垃圾分类且定时投放,大力推行老有所

养、老有所乐,深化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

化、智能化……

民生“小事”皆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随着“绣花”般精细治理持续推进,上海正在

成为一座更加“有温度”的城市。

精细化治理多了智能支撑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

心的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城市的各种“体

征”数据。浦东 12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

旦 有 信 息 异 常 ,会 在 第 一 时 间 上 传 到 这 个

“城市大脑”中。

去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

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通过中心的大屏幕

了解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贯彻落实好总

书记的要求,让‘城市大脑’运行得更高效。”

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王礌说。

近一年来,大屏幕里显示的内容不断丰

富,跳动的数据更加优化,背后的算法持续

提升,“城市大脑”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头脑”更加聪明的同时,“四肢”也更加

有力。目前,浦东新区的 36 个街镇陆续建立

起城市运行分中心,接收来自区中心的订单

任务,大大缩短任务单的流转时间。

王礌告诉记者,浦东“城市大脑”将不断迭

代更新,更快更强大的城市运行中心即将上线。“对城市管理者而言,

‘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将变得更加可行。”

养老服务 15分钟内“触手可及”

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57 岁的金阿姨经常参

加插花、烘焙等活动……越来越多的老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去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走进这家驿站,逐一察看综合

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

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狄梁告诉记者:“总书记十分关心社区

的养老服务。当了解到我们市民驿站的养老服务窗能够提供多类

服务时,他非常欣慰。”

近一年来,这家驿站的事务受理服务内容进一步拓展,咨询事

项由原来的 169 项调整至 188 项,当场办结事项也由 7 类 38 项增加

至目前的 9 类 50 项。

“上海正在积极打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上海市民政局

局长朱勤皓说,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 180 家;今年底将建成

超过 250 家,实现街镇全覆盖。

今年 5 月,“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开通上线,涵盖新版养老地

图、养老服务机构查询等主要功能。广大市民在这一平台上寻找

养老服务,犹如在网上找餐馆、购物一样方便。

“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站点的齐头推进,‘15分钟社区

养老服务圈’正在逐步构建。这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

‘近家’和‘进家’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朱勤皓说。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走向“新习惯”

如今,“新时尚”逐渐变成“新习惯”。作为上海市虹口区宇泰

景苑小区的志愿者,过去冯海梁每天都得回答十来遍垃圾分类的

问题,“现在连小朋友们都会准确地分垃圾啦。”

随着家家户户逐渐养成家中垃圾分类装袋、定时定点分类投

放的好习惯,志愿者们逐渐无事可做,如今全部“下了岗”。

据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红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静华介绍,目

前,宇泰景苑小区的居民分类投放参与率达 100%,分类准确率达

98%,资源回收利用率达 60%。

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上海这一“新时尚”,孕育出更多积

极的“新变化”。

数据显示,截至 8月末,湿垃圾日均清运量为 0.92万吨,较去年年

底增加 130%;干垃圾日均清运量低于 1.55 万吨,较去年年底减少

26%;可回收物日均可回收增加至 0.45万吨,较去年年底增长了 5倍。

“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

平介绍,上海力争到 2020 年底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让

“新时尚”成为“新习惯”,让垃圾分类“形得成”更能“守得住”。

(据新华社上海 9月 9日电 记者申铖、何欣荣、杜康、郑钧天,

许东远、程思琪、王辰阳参与采写)

上海:用精细治理传递城市温度

渐入佳境的垃圾分类、老有所乐的养老社区、智能高效的“城

市大脑”……每次记者来到上海,都能从街巷楼宇间感受到温馨的

变化,体验到走心的服务,发现不一样的申城。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对于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而言,要实

现“绣花”般精细治理,关键是练好“走针”功夫。只有将“针尖”对

准顽疾难症,将“针脚”走得更细更密,才能为老百姓绣出一幅实实

在在的美好生活图景。“绣花”般精细治理既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

这些“硬核”科技,更需要各级干部用心用情,在为民服务方面精益

求精。上海,正按照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探索着一条超大城市治理

的新路子,也将为中国城市高水平治理打造“上海样板”。

(新华社记者申铖、何欣荣)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

■记者手记R

9 月 3 日,乌英苗寨,群众在

帮助贫困户梁秀金修建新木楼。

广东廉江市和广西融水苗族

自治县自 2017 年 9 月结成对子,

开展“携手奔小康”定点帮扶以

来,针对山区群众建房材料运输

成本高等实际困难,加大对贫困

群众危旧房改造的补助力度,帮

助他们实现安居梦。

据统计,2018 年廉江市共投

入帮扶资金 1100 多万元用于补

助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全县共

有 882 户 3725 人受益,其中特困

户 160 户 1388 人。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手牵手起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