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78
如如如如 HPM 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 如如如 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 如如如如如如如如 (TAME) 如如如如 HPM 如如 如如如 Email [email protected] 如如如如http://math.ntnu.edu.tw/~horng

Upload: africa

Post on 02-Feb-2016

1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洪萬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台灣數學教育學會 (TAME) 副理事長 《HPM 通訊 》 發行人 Email : [email protected] 個人網頁: http://math.ntnu.edu.tw/~horng. 個人學術生涯之反思. 1985 年以前:文化史 (cultural history) 進路 / 數學史與科普寫作志業 / 數學史與通識教 育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如何利用 HPM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洪萬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

台灣數學教育學會 (TAME) 副理事長《 HPM 通訊》發行人

Email : [email protected]個人網頁: http://math.ntnu.edu.tw/~horng

Page 2: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個人學術生涯之反思• 1985 年以前:文化史 (cultural history) 進路 /

數學史與科普寫作志業 / 數學史與通識教育

• 1985-1988 :榮獲科教處獎學金,赴美專攻 HPM 。進入 CUNY 就學科學史博士班課程,學習社會史 (social history) 進路。同年赴美有王道還與徐光台。抵美之後,在哥大認識傅大為。後來,又在新澤西認識洪裕宏。

• 1988-1991 :在清大歷史研究所以『兼任專家』名義兼課(當時只有『講師證書』,清大之『彈性』可見一斑),採取社會史進路,研究『談天三友』,撰寫『李善蘭』(博士論文)。

Page 3: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個人學術生涯之反思• 1992 年:在遠流出版社之贊助下,與洪裕宏,傅大為,

林正弘與戴華等創辦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 Taiwanese Journal ,推動學術國際化。

• 1993 年:參加西班牙舉辦的第 19 屆國際科學史大會。• 1994 年:入選為國際科學史學院 (International Acade

m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之通訊會員 (corresponding member) 。

• 1994 年: Historia Mathematica (國際數學史委員會之官方刊物)編輯委員。

• 2004 年:應邀擔任 HPM 國際研究群諮詢委員 • 2005 年: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Mat

hematics Teaching (2006 年出刊 ) :編輯委員。

Page 4: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個人學術生涯之反思• 1995 年:申請第一個數學教育研究計畫

『數學史與數學學習』。• 1996 年:參加 在葡萄牙舉辦的 HPM 96

Braga ,並接受委託承辦 HPM 2000 Taipei 。首次參與 HPM 國際學術活動。

• 1998 年 10 月:《 HPM 通訊》創刊,邀請蘇惠玉老師擔任主編迄今!

Page 5: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個人學術生涯之反思• 1999 年 8 月 -2001 年 7 月:特別研究計畫

(『文本計畫』),配合 HPM 2000 Taipei 之承辦,鼓勵研究生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曝光!

• 2002 年 8 月 -2004 年 7 月:『 HPM 與教師專業發展』特別研究計畫。

• 2001-2004 :國科會科學教育處『數學教育學門』召集人。

Page 6: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HPM 之 DEMO!

• 1994 :〈數學史上三個公式積圓面〉 • 1996 :〈數學史與代數學習〉• 2000 ( 與林倉億合撰 ) :〈數學史教學與數學觀的改變〉• 2000 : “ Euclid versus Liu Hui: A Pedagogical Refl

ection” • 2001 :〈貼近《幾何原本》與 HPM 的啟示:以驢橋定理

為例〉• 2002 : “ Teaching Experiment with Proposition IX.2

0 of the Elements” • 2002 : “ Cognitive Dimension of the HPM: Text vs.

Context”

Page 7: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HPM 之 DEMO!

• 2003 :〈建構主義 vs. 柏拉圖主義:親愛的老師你站在哪裡?〉

• 2003 : “ Power of Innovation: A Historical View”

• 2004 :〈教改爭議聲中,證明所為何事?〉 • 2004 :〈數學史如何呈現?〉 • 2005 :〈從古今翻譯看數學文化交流〉 • 2005 :〈 PCK vs. HPM: 以兩位高中數學教師

為例〉• 2005 :〈從程序性知識看《算數書》〉

Page 8: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國一學生的一則學習札記 (1996)

• 我每天都幾乎有一節數學,我每天都在看黑板,老師寫的,自己慢慢的看,算法怎麼算,所以每天幾乎都可以理解了幾題。

• 假如我有一個題目不懂,就去問□ □ □(略去同學名字)怎麼作,他糾正我的寫法,我也慢慢的懂了。

• 我對數學有困難的是,不能容忍 x, y, z是個數字,並算出一個答案,這是自己面臨(林)到的一個困難,無法突(途)破!

Page 9: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宋金元的天元術:列方程式的方法

• 金元數學家李冶(或李治)《測圓海鏡》卷七第二題:

今有圓城一所,不知周徑。或問丙出南門直行一百三十五步而立,甲出東門直行一十六步見之,問徑幾何?

草曰:立天元一為半城徑。……⊙立天元一為半城徑,就相當於今日之設 x為圓城之半徑。

Page 10: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明代唐順之、顧應祥之『反應』• 唐順之:『藝士著書,往往以秘其機為奇。

所謂立天元一云爾,如積求之云爾,慢不省其為何語。』

• 顧應祥:『細考《測圓海鏡》,如求城徑即以二百四十為天元,半徑則以一百二十為天元。既知其數,何用算為?』

Page 11: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晚清華蘅芳的《學算筆談》• 初學天元之人,每不知天元為何物,則心

中存一意見,以為所求之數尚未知,何以能立一天元,遽謂即是此數!

• 立天元之術,其意謂所求之數尚未知,而必有此數則可知,故以所立之天元一即為一個所求之數,亦即以所求之數為一個天元。是天元者,乃是記其所求之數之倍數也。

Page 12: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晚清華蘅芳的《學算筆談》• 所求之數,既能以天元代之,則可視之如已知,而將此數入算耳。故能將所立之天元與題中已知之各數相加減乘除,此天元之術所由立也。

• 天元則視未知之數無異於已知,故可將已知、未知之各數,依題中曲折以相證。則其所注意者,不在未知之數,而專在相等之兩積。

Page 13: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怎麼編寫?怎麼教學?

• 數學知識的『認知』 vs. 『邏輯』兩個面向如何折衷?

• 你(妳)認為老師怎麼教學而導致學生形成此一『迷思』(或『另類』)概念?

• 有很多老師『照本宣科』!你(妳)認為教材的編寫者強調了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的哪一個面向?

Page 14: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一位國中實習教師的教室日誌(2005 年 3 月 )

• 教學單元:一元一次方程式• (3 月 2日 ) 如果是平時上課,學生就會吵著要做練習題,但是今天卻沒有,可見大多數的學生對於這個單元都不太了解,我絕得依原一次方程式對這個年紀的學生真的很難!當年我學到未知數也是花了許久才理解,所以想要趕快學會就必須下苦工夫才行!

Page 15: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一位國中實習教師的教室日誌(2005 年 3 月 )

• (3 月 9日 ) 有些數學問題是我在學習過程中不曾遇到的,所以我比較不知道學生是如何思考的?例如:化簡 9x+5-8x 會得到 17x+5 的答案,這當然是錯的啦!正確答案是 9x-8x+5 = (9-8)x+5 = x+5 ,但是學生卻是這樣子看的︰ 9x+8x+5 = 17x+5 ,原本我說正負號要跟好,意思是 8x 前的負號要一起看成 -8x ,但是學生卻是看成 9x+ 後面的東西,難怪怎麼算都錯!但是我平常事〔示〕範例題的時候都有用不同的顏色的粉筆圈起來一再強調,學生卻還是沒有感覺,問題出在哪裡呢?專心度不夠?學生程度不好?

Page 16: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一位國中實習教師的教室日誌(2005 年 3 月 )

• 本週 (3/7-3/11) 與指導老師討論重點︰• 一、 103這個班級學生學習這一個單元的表 現太差、許多學生都需要個別指導才行!我和○ ○老師安排時間加強指導學生,希望能讓更多人跟上學習進度。

• 二、要求學生徹底了解以符號代表數的真意〔義〕很困難,目前我們的目標是期望學生依照規則將題目做對,例如… …

• 三、課本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用等量公理教學,但是補充的部分是用移項法則,學生的反應普遍都不懂!雖然只不過是省略幾個步驟,就可以更快地解出未知數,可惜學生剛接觸這個單元,就是想讓學生用移項法則〔,這〕似乎太快了,所以教學還是要是〔視〕班級學生程度而定。

Page 17: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一位國中實習教師的教室日誌(2005 年 4 月 )

• 4 月 4日:利用摺紙來看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線和中垂線,教師在台上示範教學,學生也有附件可以自己動手做,有學生私下反應這樣子的課程比較有趣,因為可以親自參與,並不是只有聽老師說。

• 4 月 22日:雖然數學教了圓形,但並非將每一個有官員行的概念都介紹過(國一的學習目標不需要這麼難的程度),學生做題目的時候就會先遇到先備知識不足的情況,例如:只教了圓心角,卻未交圓周角,更別提是否知道其中的角度關係了!可是試卷或是講義(訂購的)就會出現這樣的題目,如果要讓學生明白原因,就必須花很多時間完整教學(將會耽誤到原本的進度),但是讓學生只記得結果或公式又非數學教師的本意,想要兼顧兩方面還真是難!

Page 18: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阿基米德的動手做『功夫』: Eureka !(取自小天下《圖形的探險》,陳昭蓉翻譯)

Page 19: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希臘史家 Plutarch 評論阿基米德的動手做『功夫』

• 阿基米德的一些動手做發明,只不過是『研究幾何之餘供消遣的玩意』!他的『志氣如此之高,心靈如此之幽深,科學知識如此之豐富,以致於雖然她的這些發明使人們把他看得神乎其技,他卻不削把這些東西寫成書流傳於世,把所有直接為了使用和謀利的機械和技巧都看做是鄙賤之事,而一心一意追求那美妙的,不夾雜俗世需求的學問。』

• 不過,丹麥考據學家 Heiberg 1905 年在伊斯坦堡發現阿基米德的一本十世紀的羊皮手抄稿《方法》 (The Method) ,推翻了 Plutarch 的說法。可見阿基米德也很喜歡『勞作幾何』!

Page 20: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教師努力設計或布置教學活動,教學時數夠嗎?

• 帶領學生利用摺紙來領會幾何概念,是不是一個恰當的教學活動?曾有國內明星大學數學家評論說這是一種『勞作幾何』!

• 從『勞作(或直觀)幾何』到『論理幾何』!從一般學生到資優學生!

• 『卓越追求』與『社會正義』如何兩全?

Page 21: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22: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23: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劉徽注 (263 AD) 的價值與意義

• 根據高樹藩編纂《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 ( 台北:正中書局 ) ︰在甲骨文、金文中缺『注』字。小篆注:從水、主聲,其本義根據許慎《說文解字》作『灌』解,乃自彼輸水適此之意,故從水。又以主在古代為元首之略稱,乃臣屬殊途同趨以朝者;諸細流之注湖澤江海,亦係殊途而同歸之,故注從主聲。

• 漢唐宋時,解釋經史子集曰注,明人始改『注』為『註』!

Page 24: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25: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26: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27: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劉徽如何說明『約分術』• 約分術曰:副置分、母子之數,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故以等數約之。

• 劉徽注:其所以相減者,等數之重疊也,故以等數約之。

• 更相減損 vs. 輾轉相除法• 《幾何原本》中的輾轉相除法:『設有不相等的二數,從大數中連續減去小數直到餘數小於小數,再從小數中連續減去餘數直到小於餘數,這樣一直作下去,若餘數總是量不盡其前一個數,直到最後的餘數為一個單位,則該二數互素。』

Page 28: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數學教育家 Keith Weber 『如何』看待證明?

(1) 用以說服的證明 (proofs that convince) – Heine-Borel 定理之證明,可以說服但無法說明。

(2) 用以說明的證明 (proofs that explain) – 『中間值定理』(intermediate value theorem) 之證明,可以說明但無法說服。

(3) 用以核證定義或公設結構的證明 (proofs that justify the use of a definition or axiomatic structure) – 利用 Peano 公設來證明 2+2=4 。

(4) 用以解釋技巧的證明 (proofs that illustrate technique) – 證明函數 f(x) 為連續函數,則被認為是解釋技巧用的證明(譬如如何熟練 epsilon-delta 的極限定義與技巧)。

Page 29: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劉徽注 vs. 數學證明• 劉徽對『約分術』中的『更相減損』之說明手法,就是利

用一個命題『分子、分母之等數重疊』(分子、分母有最大公因數),來解說『更相減損』這個算則 (algorithm) 。

• 歐幾里得的證法當然不是如此,因為他所運用的邏輯推論都是運用在命題之間。

• 如果說劉徽與歐幾里得在分別解說『更相減損』與『輾轉相除法』時,都各自運用了『概念性知識』來進行連結,那麼,劉徽的版本由於出自中算脈絡,在風格上比較接近 David Tall 所謂的『程序成概念』 (procept) 。

• 劉徽這個注的論證形式可以『翻譯改寫』如下: 因為分子、分母都是等數的重疊,所以,我們可以運用輾

轉相減求出等數,從而可以利用等數來约簡它們。

Page 30: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劉徽注 vs. 數學證明• 在此,我們補上了『求出等數』這個運算結果。

『分子、分母都是等數的重疊』固然是一個命題,後兩者卻是算法而非命題,因此,劉徽在此一脈絡中的註解目的,大概就是利用『分子、分母都是等數的重疊』,來提供『輾轉相減』此一算法的理由。在此一『論證』中,『理由』與『歸結』 (conclusion) 之間,沒有所謂的邏輯必然 (logical necessity) 。

• 如果『所以』之後的第一個命題改成『分子、分母一定存在有最大等數』,那麼,「因為分子、分母都是等數的重疊,所以,分子、分母一定有最大等數」,無疑就是邏輯之必然了。

Page 31: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劉徽注 vs. 數學證明

• 有別於歐幾里得論證的『推演關係』 (derivation relationship) ,劉徽的論證頗像是掌握了『核證關係』 (justification relationship) 。

• 前者是命題 (譬如 A 與 B 之間 ) 的演繹關係,後者則是在比如『論述句』 (argument) A 被宣稱成立的情況下,『論述句』 B 是用以支持 A 或反駁 A 。前者之 A 是當作前提 (premise) 或假設 (hypothesis) 用的,至於後者的 A 則是一個論題 (thesis) 。日常語言中的所謂『推論』 (reasoning) ,大都指後者而言。

• 數學史上一些『數值核證』 (numerical justification) 或『幾何圖形重構』 (geometrical reconfiguration) (譬如劉徽的『出入相補』),嚴格說來都無法構成數學證明,然而,它們卻是不折不扣的『論述句』,可以在引出相關命題之為真時,為我們加強信心。

Page 32: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33: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34: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35: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劉徽注的意義• 『注』是甚麼意思?• 給定 (已知 ) 『方田』面積:『廣從步數相乘為積步』

• 說明『圭田』面積︰『半廣以乘正從』• 方法︰以盈補虛

Page 36: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37: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38: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劉徽注圓田術• 圓面積公式:『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 劉徽注首句︰『按半周為從、半徑為廣,故廣從相乘為積步也。』

• 劉徽的『割圓術』︰『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 劉徽先證明圓面積公式,再據以求圓周率近似值。此一進路與古希臘阿基米德類似。

Page 39: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40: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阿基米德證明圓面積公式的朝鮮版

• 本圖取自朝鮮兩班南秉吉的《九章術解》(約 1860 年代 )

• 南秉吉修訂了傳到中國的《數理精蘊》(清康熙皇帝主編)中的圖形與證法。

Page 41: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劉徽 vs. 阿基米德• 劉徽『直接』進路:割到不可割!• 阿基米德『間接』迂迴,運用了所謂的

『窮盡法』 (the method of exhaustion) 。固然『嚴密』,可惜,失之『直觀』!

• 刻卜勒 (Kepler) 的『直觀』解讀 – 說明為甚麼圓面積長成那個樣子!

• 刻卜勒的能力,稱作『數學洞察力』 (mathematical insight) !

Page 42: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43: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44: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45: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46: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美國加州公立數學課程綱要『幾何』( 8-12 年級)

• 此一課程綱要的『論理嚴密』,廣受國內很多數學家推崇:

『數學的最重要目標,是教授學生邏輯推論。隱含在數學學習中的邏輯推理,允許我們將數學應用到很大範圍的情境上,其中有關實際問題的解答可以達到精確的程度。

上了八年級以後,學生的數學敏銳度應該強化。他(她)們需要開始理解邏輯的奧妙,並體會到下結論之前實質有效的論證之需求。

數學推理與概念理解不應與內容分離;它們是內稟 (intrinsic) 於學生在更高層次精通的數學分科之中。』 (CDSMS, 2000, pp. 72-73)

Page 47: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美國加州公立數學課程綱要『幾何』( 8-12 年級)

• 『三角形或多邊形與外接圓的關係,應該及早安排教授:

在幾何課程中,似乎沒有人好好考慮將有關圓形的定理趁早引進。譬如說吧,有關在圓形中等弧對等角的一些相當特出的定理,必須在介紹完幾何公理之後三週內就呈現給學生。而這,主要的目的是證明下列兩個定理:

1. 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 2. 一個三角形的外角等於兩個遠內角的和。』

Page 48: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幾何原本》的邏輯順序• 在《幾何原本》 (The Elements) 中,等弧對等角之相關定理,卻是安排在第 III冊命題 27、 28與 29 :

III. 27. 在等圓中,等弧上的圓心角或圓周角是彼此相等的。

III. 28. 在等圓中等弦截出相等的弧,優弧等於優弧,劣弧等於劣弧。

III. 29. 在等圓中,等弧所對的弦也相等 (歐幾里得, 1992 ,頁 81-83; Heath, 1956, v

ol. 2, pp. 58-60 )。

Page 49: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幾何原本》• 證明 III. 27 ,就依賴了 I. 23、 III. 20 與 III.

26 。但是, III. 20 的證明依賴了 I. 5 。 III. 26依賴了 III. 24 ,從而 III. 10 ,乃至於 I. 8 ,後者最後還是依賴了 I. 5 。至於 I. 23 則是基於 I. 8 ,於是,最終還是仰賴了 I. 5 。

• I. 5 的(完整)內容為: 『在等腰三角形中,兩底角彼此相等;並且若向下延長兩腰,則在底以下的兩角也彼此相等。』

Page 50: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幾何原本》• 若想利用 III. 27 來引進『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之命題,而又不想離開歐幾里得的脈絡,那麼,我們勢必無法迴避邏輯推論上的循環謬誤 (circular fallacy) 。

• 再以 III. 28 與 III. 29 的證明為例,前者至少依賴了 I. 8 ,因而一定逆推回 I. 5 ,於是,循環謬誤仍然無法避免。同理,證明 III. 29必須依賴 III. 27 ,於是,循環謬誤依然。

Page 51: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邏輯嚴密 vs. 直觀推論• 加州標準設計者『想當然爾』的及早引進

三角形外接圓的進路,在邏輯嚴密上無法自圓其說。

• 同理,如果利用作頂角平分線的圖形,來證明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則由於角平分線可作圖之命題為 I.9 ,而 I.9 必須依賴 I.8 ,而後者則必須依賴 I.5 。因此,最『直觀』的證法,也陷入邏輯上的循環謬誤。

Page 52: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文本 vs. 脈絡• 數學文本 (text) 的四面向: 1. 數學知識(含認識論面向)(理解古代

文本的起點) 2. 數學知識本質等(數學哲學) 3. 歷史(演化)(數學史) 4. 社會文化(與數學社會學有關)

Page 53: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Page 54: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數學史』教學反思 (9/30/04)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恰當『提問』的能力,這些問題包含 『歷史問題』、『數學問題』與『數學史問題』

等等。主題:《隋書》中有關『祖率』文本( 1306 年影本)之討論: 古之九數,圓周率三,圓徑率一,其術疏舛。自劉歆、張衡、劉

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設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圓周二十二。又設開差冪、開差立,兼以正圓參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書,名為綴術,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

Page 55: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學生所提出來的問題

• 祖沖之怎麼算出來的?• 劉歆等人算到哪?• 祖沖之的動機為何?為何他要算那麼多?• 祖沖之的成就對後世有何意義?• 祖沖之如何確認此一『正數』?• 祖沖之的方法與前人有何關係?• 長度單位如何定義?• 為何學官看不懂?• 密率、疏率如何挑選?• 因為採用了長度單位,所以無法往下算?為何要採用單位?

Page 56: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HM 與 HPM 可以互惠 ⊙ HPM : HM :: Applied Mathematics : Mathematics

HM = History of Mathematics; “::” means “analogous to”; HPM as applied HM.

⊙ HM and the General Education or Liberal Studies: the Humanistic Aspect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 HM Becomes Expertise of Professional Historians. ⊙ HPM Restores One of the Central Themes, which HM

was supposed to do, namely, to Explore the Humanistic Aspect of Mathematics.

⊙ John Fauvel and Jan van Maanen eds. (2000). History in Mathematics -- An ICMI Study Book.

Page 57: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Methods of Research– 如何提問: Asking Historical Questions in t

he Perspective of Mathema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Same Subject (such as Hua Hengfang)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 如何說明: Explaining the Texts in terms of HPM; Liu Hui’s Methodology.

– 教學面向的反思: Pedagogical Reflection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athematics in Different Cultures; Liu Hui versus Euclid, Li Rui versus Nam Pyong-Gil.

Page 58: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Methods of Research

– HPM = Applied History of Mathematics; Making Cognitive Conflict by Bringing Texts into Classroom; My Special Project!

– Dual Nature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e., the procedural and the conceptual) versus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hematical Cultures.

– Analysis versus Synthesis: Berggren’s Argument.

Page 59: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Berggren 的觀點• 在『解析方向』, Berggren 認為從現代教育研

究有關證明的文獻出發,(逆向)考察現代教育研究是否『照亮』 (illuminate) 了阿拉伯的相關數學文本。在『綜合方向』, Berggren (意在順向)證明中世紀阿拉伯數學史的研究結果,可以賦予現代相關數學教育研究結論之實質內容。此處 Berggren 所謂的『解析』 (analysis) vs.『綜合』 (synthesis) 取自古希臘的相關方法論。不過,有關這種跨學門 (interdisciplinary) 的相互啟發,我們也不能無限上綱。還有,現代術語的釐清與套用,也必須謹慎從事才好。

Page 60: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通訊團隊』四大領域及相關研究成果

• HPM

博士論文:蘇意雯碩士論文:王文珮,李秀卿,洪秀敏, 洪誌陽,黃志宏,楊淑芬,

董芳成,顏志成,蘇惠玉, 蘇意雯

Page 61: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東算史

• 碩士論文:吳秉鴻,李建宗,周宗奎,林肯輝,洪宜亭,孫梅茵,張復凱,陳冠良,葉吉海,蕭文俊,謝三寶, 謝佩珍。

Page 62: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漢簡《算數書》• 蘇意雯,蘇惠玉,蘇俊鴻,葉吉海, 黃清揚,陳鳳珠,林倉億,吳秉鴻, 楊瓊茹• 2006 年夏天,本系將主辦『《算數書》及其相關漢簡國際學術研討會』。預料將有美,英,法,日等數學史與醫學史學者15 人應邀來訪,國內論文將有 10 篇之多。中國學者二至三名也在邀訪之列,不過,可以確定他們將『不准』前來與會!

Page 63: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中國明清數學史: 1600-1900

– 台清大碩士論文:周秀娟,許進發, 劉天祥,歐秀娟,鄭鳳凰,羅春暉– 台師大碩士論文:王連發(明),王錫熙,

李俊坤,阮錫琦,林旻志,林倉億, 徐梅芳(明),許雪珍(明),郭慶章,

陳威男(明),陳彥宏,陳啟文,陳敏晧(明),陳鳳珠,黃清揚(明清), 楊玉星,楊淑玲,楊瓊茹(明),歐士福,蘇俊鴻

Page 64: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中國明清數學史: 1600-1900

• 明末清初 (1600-1722)

• 清中葉前期 (1723-1796)

• 清中葉後期 (1797-1820)• 晚清時期 (1821-1900)

Page 65: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二、明末清初時期 (1600-1722)

• 《幾何原本》 (1607);《同文算指》• 徐光啟 (1562-1633) :進士、內閣大學士• 梅文鼎 (1633-1721) :布衣• 方中通 (1633-1698) :明末遺老方以智之子,不願出仕

• 程大位:《算法統宗》 (1592)

• 勾股術 (1368-1806)

Page 66: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三、清中葉前期 (1723-1796)

• 康熙主編:《數理精蘊》 (1723)• 梅玦成 (1681-1763) :賜同舉人出身,算

學大臣,《赤水遺珍》• 明安圖《割圓密率捷法》( 1774 ),掀起

清中葉三角函數展開式的研究熱潮。• 戴震 (1724-1777) :《四庫全書‧天文算法類》 (1773) 纂修兼分校官,『館案』!

• 『借根方』與『天元術』之對話 (1723-1820) (林倉億論文)

Page 67: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四、清中葉後期 (1797-1820)

• 借根方與天元術之對話• 談天三友:焦循 (1763-1820)、汪萊 (1768-181

3) 與李銳 (1769-1817)• 乾嘉學派:中法派 vs. 西法派• 駱騰鳳 (1770-1841) :大挑、縣學訓導• 安清翹 (1756-1829) :進士• 張作楠 (1772-?) :進士• 經學家治算 vs. 算學家治算• 《疇人傳》 (1799)

Page 68: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五 晚清時期 (1821-1900)

• 算學作為一種『專門之學』• 李善蘭、華蘅芳 (1833-1902) 與西算的翻譯• 算學與自強:算學的制度化趨勢;算學試題之研

究• 晚清八大家:羅士琳 (1789-1853)、項名達 (178

9-1850)、徐有壬 (1800-1860)、戴煦 (1805-1860)、顧觀光 (1799-1862)、李善蘭 (1811-1882)、鄒伯奇 (1819-1959)、夏鸞翔 (1823-1864)

• 羅士琳《疇人傳續編》 (1840)、諸可寶《疇人傳三編》 (1886)、黃鐘駿《疇人傳四編》 (1898)

Page 69: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五 晚清時期 (1821-1900)

• 丁取忠 (1810-1877) :幕友• 張之洞《書目答問》 (1875) :本書推薦『天文算法』書目;也推舉『算學專門名家』。 1820 年代之後,董祐城是唯一兼有『胼體文家』頭銜的數學家。

• 晏聯奎 (1820-1890?) :大挑,司鐸。• 梅啟照 (1830-1898) :進士,東河河道總督。• 張文虎 (1808-1885) :幕友、(官)書局編輯• 汪康年 (1860-1911) :舉人,《時務報》 (1896-

1898) 總經理

Page 70: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參考文獻:研究生習作• 王連發 (2002). 《勾股算學家-明顧應祥及其著

作研究》 • 王錫熙 (2003). 《清代算學家梅啟照及其算學之

研究》 • 李俊坤 (2003). 《 (晏聯奎 ) 《中西算學合訂》內容之研究》

• 林旻志 (2003). 《清代算學家張作楠及其算學研究》

• 林倉億 (2002). 《中國清代 1723-1820 年間的借根方與天元術》

• 周秀娟 (1995). 《顧觀光曆算學研究》

Page 71: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參考文獻:研究生習作• 阮錫錡 (2002). 《清代算學家徐有壬及其算學研

究》• 許雪珍 (1997). 《明代算書《算學寶鑑》內容分析》

• 徐梅芳 (2005). 《顧應祥《測圓海鏡分類釋術》之分析》

• 陳彥宏 (2003). 《清代算學家安清翹之《矩線原本》內容分析》

• 黃清揚 (2002). 《中國 1368-1806 年間勾股術的勾股術發展之研究》

Page 72: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參考文獻:研究生習作• 楊玉星 (2003). 《清代算學家方中通及其算

學研究》• 楊瓊茹 (2003). 《明代曆算學家周述學及其算學研究》

• 陳啟文 (2002). 《清代算學家戴煦及其算學研究》

• 陳威男 (2002). 《明代算書《算法統宗》內容分析》

Page 73: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參考文獻:研究生習作• 陳敏皓 (2002). 《李之藻《同文算指》之研究》• 陳鳳珠 (2001). 《清代算學家駱騰鳳及其算學研

究》• 陳彥宏 (2003). 《清代算學家安清翹之《矩線原

本》內容分析》• 郭慶章 (2005). 《羅士琳及其算學研究》• 歐士福 (2005). 《從算學試題看中國晚清 1870-1

900 年間的數學教育與數學傳播》• 歐秀娟 (1997). 《《清史稿》的最後一位疇人-

華蘅芳》

Page 74: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參考文獻:研究生習作• 楊淑玲 (2005). 《顧觀光《九數存古》之內容分析》

• 鄭鳳凰 (1996). 《李銳對宋元算學的研究-從算書校注到算學創作》

• 蘇俊鴻 (1996). 《焦循《加減乘除釋》內容分析》

Page 75: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結論 (Concluding Remarks)

‧ 整合資源: Integrating Resources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e Context of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t the Normal University, say NTNU. ‧ 推動研究: Promoting Research on Teacher

Profession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HPM. Master Program in HPM, one which created at NTNU, for In-service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Page 76: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結論 (Concluding Remarks)

‧ 江河不擇細流: Inviting Mathematicians to Join the HPM Community. The Example of 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 R. Laubenbacher and D. Pengelley’s Mathematical Expeditions: Chronicles by the Explorers. ‧ 恰當地提問: Encouraging Historical Resear

ch in terms of HPM; Exploring HPM Problems on the Same Subjects. ‧ 批判性反思: Critical Re-evaluation of the C

urrent Historiography of Mathematics in light of Transmission Issues.

Page 77: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餘音裊裊 (Epilogue)

• Mathematics + Taiwan Cuisine = Enjoyment of HPM ?

• TAME (Taiwan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台灣數學教育學會 ):

We are going to “tame” mathematics in terms of HPM!

Page 78: 如何利用 HPM 來推動數學史之研究

中國數學史家終於『覺悟』 ?!

• 2005 年 5 月 1-4 日,由中國全國數學史學會、西北大學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數學史與數學教育會議』在西北大學萃園賓館召開。主旨是探討如何將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相結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史;並組建我國數學史與數學教育學術團隊。

• 理論探討:數學史的教育價值• 實踐開發:數學史在教學中的運用• 時代呼喚:數學史走進新課程• 關注焦點: HPM案例的研製• 組織建設:成立『全國數學史與數學教育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