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不为己 受挫不气馁...

1
我的爷爷出生于1919年2月,没有多 少文化,识字也不多。但从我记事起,他就 是生产队队长,在一百多口人的小村庄里算 是最大的官儿。那时,正处在人民公社大集 体时代,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低,物品也不 富裕。 “吃不饱、穿不暖、睡无窝”是当时生活 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村干部,农活一样也 不能落下,犁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挑 水、劈柴样样都干。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总 有使不完的劲儿、用不完的力量,每天早晨 天刚蒙蒙亮吹响“上工”哨子后,他第一个到 田地干活,傍晚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田地, 晚上还要点着煤油灯,和村干部讨论第二天 的农活分配。每到收获季节,家家户户按工 分分发玉米、小麦或红薯、大豆时,他总是把 饱满的玉米棒、大豆和上等小麦、大块红薯 分发给别人,自己家里留差的、小的。为这 些事儿,爷爷每年都没少受全家人特别是奶 奶埋怨,但是爷爷依然我行我素,禀性难 移。爷爷八十岁生日全村老少爷们儿给他 祝寿,我曾问他为什么那样做时,爷爷坦然 地说:“大集体年代好多人生活不如我们。” 末了又说: “人这一辈子,心里要时刻想着别 人,特别是作为一名村官儿,更要时刻想着 大伙儿。” 我的爷爷一生含辛茹苦养育了三男五 女,但不幸也随时不期而至。我七八岁时, 我的大姑、他的大女儿被病魔夺去生命;我 二十四岁时,我的大叔、他的二儿子溘然而 走;我三十二岁时,我的父亲、他最器重的大 儿子也离他而去。老年失子人生之大不幸, 噩耗传出,已到耄耋之年的爷爷硬是咬紧牙 关挺了过来,没有掉下一丁点儿眼泪。 “白发 人三次送走黑发人”,面对这些挫折,爷爷拉 住我的手哽咽着说: “孙儿,人生在世不可能 一帆风顺,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面对灾难关键要自强自立,我坚信自己一定 活到九十岁,再和你一起生活十年!”我抹着 眼泪说: “爷爷,您一定到能活到一百岁!” 爷爷八十八岁时,不慎摔了一跤,我和 全家人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爷爷是 脑积水、脑萎缩等多种疾病缠身,立即下达 病危通知书,还说八九十岁的人了,又不宜 做手术,要求家属做好思想准备,时刻都有 生命危险,即使好了,不是瘫痪就是神志不 清。没有办法,只好凭借输液维持生命,爷 爷昏昏沉沉睡了十多天。当他醒来清醒时, 居然嚷着要离开医院。还对我说: “孙儿,你 忘了我定的活到九十岁的目标?”回家后,爷 爷一方面依靠药物治疗,一方面凭着自信坚 持自我锻炼,居然站了起来独立行走,生活 完全自理,连主治医师复诊后都说是奇迹。 就这样,我的爷爷靠着自立、自信和自强,不 仅实现了他自己确定的活到九十岁的人生 目标,还活到了九十三岁。 2012 年 10 月 ,爷 爷 过 完 九 十 三 岁 生 日,安详地离我们而去。我在悲痛之余,不 禁为爷爷一生的长寿感到骄傲和自豪,更重 要的是他教给了我要面对做官不为己、面对 挫折不气馁、面对疾病不消沉的做人处事准 则,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和自立 自强的人生信仰。这或许就是我从爷爷的 人生经历中悟出的门风家训。 我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早已成家立 业。我也学着爷爷那样帮助左邻右舍,每当 帮助他们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们都 说: “这孩儿像他爷爷,做人诚实,待人实诚。” 可见,乡亲们对爷爷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前不久在爷爷的大祭之日,我和儿女到 爷爷的坟墓前烧香祭奠,我的儿子还说: “他 年年都会祭奠老爷爷,向老爷爷学习。”我 说: “一定要记住老爷爷,像老爷爷那样处事 做人。”爷爷,祭奠您,感恩您,祝福您,这不 正是您“家训”影响的结果吗?我和您疼爱的 重孙儿默默祝福老人家在天堂那边吃得饱、 穿得暖、睡得香、过得好。 近年来,随着各种车辆的日益 增多,停车难、交通堵塞的现象在 农村也时常发生,给人们的日常生 活带来很多不便。 农村停车难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一是很多村庄没有停车场,遇 到春节、清明节假日在外人员的 车辆集中进村,或村里遇到婚丧 嫁娶车辆增多时,占道停车的现 象很普遍。二是大多农户的住房 未有配套建车库,大门未加宽,购 置车辆后无处停放又不能进院, 只能停在靠近路边的自己门前, 往往会影响车辆通行。三是农村 占道堆放秸秆、柴草、沙石、砖块、 垃圾的现象很普遍,给本来就狭 窄的乡、村道路设置了障碍,阻碍 了车辆正常通行,往往会造成一些 车辆就地“抛锚”停车,恶性循环加 剧了道路堵塞。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停车难 的问题,首先要在新农村民居建 设规划中,将居民区、自然村的停 车场同步规划建设,以适应农村 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同时,对 新建住房的农户,要给予规划指 导,在建房时建好车库,加宽大 门,将自己的车辆尽量停放在车 库或院内,以减轻停车难、车辆 出行难的压力。其三,农村基层 组织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 育与日常管理,与农村环境卫生 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 合起来,教育广大村民养成良好 的交通意识、环境卫生意识,自觉 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做到不占道 堆放杂物影响交通,自觉做到不 随意乱停放车辆。能如此多策并 用,农村停车难的问题就可迎刃 而解了。 4 月 27 日,在安阳县北郭乡武庄村第五次“千人饺子宴”敬老活动上,千余名来自该村和周边村庄 65 岁以上的老人分享了免费的午餐—美味的鸡蛋韭菜馅饺子。 这次当地爱心人士举办的千人大餐敬老活动,是为了在村里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让老年人 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年轻人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弘扬孝道文化。 农村版 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3 乡情 民意 编辑∶白正春电话∶0371-65795789 E-mail [email protected] 版式∶李英 校对∶黄丽 有话直说 盛德劭 门风家训 赵宏伟 做官不为己 受挫不气馁 有病不消沉 —从爷爷的人生经历悟出的家训 中原影像 王子瑞 化解农村停车难 规划管理要跟上 随着新型城镇 化建设步伐的不断 加快,在建项目大量 增加。而在建筑垃 圾消纳场所有限的情况下,偷倒乱倒问题日益凸 显,给环境卫生和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 此,对这一行为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予以从严管控。 建筑垃圾偷倒乱倒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 场地因素。部分建筑工地施工场地狭小,无处堆 放需要回填的建筑垃圾,附近又无消纳场所,于是 擅自就近设置临时堆放点,如路边闲置空地、农田 等处。二是成本因素。由于垃圾填埋场距离施工 工地路途相对较远,一些拉运建筑垃圾的驾驶员为 了多拉几车,又想省下相关费用,就会找一个自认 为“安全”的地方随意倒掉建筑垃圾。三是人为因 素。个别清运车辆驾驶员在夜间清运时,为了省 事,就近随处偷倒乱倒。还有一些驾驶员在清运车 辆中途发生故障时,为减少车辆负载,方便去修理 厂修理,就会随意倾倒,有的甚至直接倒在路边。 笔者建议:一是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有计划 地就近设置建筑垃圾专用消纳场所。加强对消 纳场所的管理,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建立消纳场 地,不能仅仅以个别单位出具的允许倾倒证明就 核发渣土清运证;二是设立临时建筑垃圾消纳点 必须由土地所有者开具证明,建筑垃圾运输车辆 途经线路证明必须由所在居委会同意并盖章;三 是针对清运车辆存在的超载、滴露撒扬等问题, 由政府部门协调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建立交警、 城管等部门联动机制,对清运车辆超载、滴露撒 扬等行为进行联合查处,并将查处结果进行电视 曝光;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对建筑 垃圾偷倒、乱倒行为危害性的认知度,鼓励他们 对建筑垃圾偷倒、乱倒行为积极进行监督。 基层呼声 钟长顺 李斌 偷倒乱倒建筑垃圾 污染环境阻碍交通 千人饺子宴 浓浓敬老情 安阳县 那 是 1992 年 12 月 6 日 早 晨 5点30分左右,从部队退伍的我 刚从郑州火车站下车,背着行李 走到出站口时,忽然一阵大风把 一张报纸刮在我脸上,顺手抓住 一看,是当年 12 月 1 日的《河南 日报农村专版》。顿时一愣,觉 得奇妙,环视四周后便把她叠得 板板正正的装进提包里。到家 后,利用一天的时间把整张报纸 看了两遍,并将各个版面的每个 栏目、编辑名字都一一记在笔记 本上。 1993 年 1 月,我被招聘为社 旗县饶良镇新闻报道员,同时还 担任村民兵连长。当时,正值党 的十四大召开不久,我国的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村产业 结构大调整,计划生育大突击、 植桑养蚕大发展等均让我看在 眼里、记在心中、做在手上。特 别是一些发生在农村的新人新 事更让我感兴趣。记得4月20 日那天,我撰写的新闻故事《训 练场上,战士接到命令》在《河南 日报农村专版》的《农家新风》栏 目刊登。 看着白纸黑字的版面,目睹 作者的名字,瞧着《农家新风》栏 目,我当时的确不敢相信自己的 眼睛,但这是事实。从此之后,我 就以这篇稿件为“骄傲”的资本, 以身处农村这个大舞台的优势而 笔耕不辍,决心以自己的绵薄之 力为饶良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扮演 好“鼓与呼”和传递“正能量”的角 色。 如果说酷爱新闻是我的人 生转折点,那么稿件的刊登就是 我成功的“加油站”。有了坚强 的后盾,我索性辞去村民兵连长 职务,从事专业新闻写作。为了 多写稿、写好稿、上大报、登头 题,无论是酷暑的盛夏,还是寒 九的隆冬,白天我总是骑着自行 车带着孩子穿梭于田间地头、施 工现场,采访于牛棚马厩、厂矿 企业。夜晚伏案写作,炎热时, 就用湿毛巾擦擦身子;冻手时, 就把双手合在一处使劲地搓一 搓;困倦时,叠个纸团捅捅鼻孔 打几个喷嚏提提神,有时实在是 坚持不下去就坐在椅子上口述, 让妻子替我写。就这样,一篇又 一篇的稿件见诸报端。 我在县人口计生委工作近 20 年。由于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又有写新闻报道的优势,一般县里 大型活动就会把我抽调过去写材 料,偶尔还登个报。同时,我十分 注重基层群众呼声方面的收集与 整理,并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 法律法规,深层次、多角度分析呼 声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 议。 回味着这一切,都是我无意间 捡到那张《河南日报农村专版》之 后得到的。 编读往来 赵兰奇 捡到一张“农村专版” 以后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ul-2020

3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做官不为己 受挫不气馁 有病不消沉newpaper.dahe.cn/hnrbncb/images/2017-05/04/03/HNRBN03B03XQ… · 眼泪说“:爷爷,您一定到能活到一百岁!” 爷爷八十八岁时,不慎摔了一跤,我和

我的爷爷出生于1919年2月,没有多

少文化,识字也不多。但从我记事起,他就

是生产队队长,在一百多口人的小村庄里算

是最大的官儿。那时,正处在人民公社大集

体时代,生产力落后,生活水平低,物品也不

富裕。“吃不饱、穿不暖、睡无窝”是当时生活

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村干部,农活一样也

不能落下,犁地、播种、除草、施肥、收割、挑

水、劈柴样样都干。在我的印象里,爷爷总

有使不完的劲儿、用不完的力量,每天早晨

天刚蒙蒙亮吹响“上工”哨子后,他第一个到

田地干活,傍晚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田地,

晚上还要点着煤油灯,和村干部讨论第二天

的农活分配。每到收获季节,家家户户按工

分分发玉米、小麦或红薯、大豆时,他总是把

饱满的玉米棒、大豆和上等小麦、大块红薯

分发给别人,自己家里留差的、小的。为这

些事儿,爷爷每年都没少受全家人特别是奶

奶埋怨,但是爷爷依然我行我素,禀性难

移。爷爷八十岁生日全村老少爷们儿给他

祝寿,我曾问他为什么那样做时,爷爷坦然

地说:“大集体年代好多人生活不如我们。”

末了又说:“人这一辈子,心里要时刻想着别

人,特别是作为一名村官儿,更要时刻想着

大伙儿。”

我的爷爷一生含辛茹苦养育了三男五

女,但不幸也随时不期而至。我七八岁时,

我的大姑、他的大女儿被病魔夺去生命;我

二十四岁时,我的大叔、他的二儿子溘然而

走;我三十二岁时,我的父亲、他最器重的大

儿子也离他而去。老年失子人生之大不幸,

噩耗传出,已到耄耋之年的爷爷硬是咬紧牙

关挺了过来,没有掉下一丁点儿眼泪。“白发

人三次送走黑发人”,面对这些挫折,爷爷拉

住我的手哽咽着说:“孙儿,人生在世不可能

一帆风顺,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面对灾难关键要自强自立,我坚信自己一定

活到九十岁,再和你一起生活十年!”我抹着

眼泪说:“爷爷,您一定到能活到一百岁!”

爷爷八十八岁时,不慎摔了一跤,我和

全家人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爷爷是

脑积水、脑萎缩等多种疾病缠身,立即下达

病危通知书,还说八九十岁的人了,又不宜

做手术,要求家属做好思想准备,时刻都有

生命危险,即使好了,不是瘫痪就是神志不

清。没有办法,只好凭借输液维持生命,爷

爷昏昏沉沉睡了十多天。当他醒来清醒时,

居然嚷着要离开医院。还对我说:“孙儿,你

忘了我定的活到九十岁的目标?”回家后,爷

爷一方面依靠药物治疗,一方面凭着自信坚

持自我锻炼,居然站了起来独立行走,生活

完全自理,连主治医师复诊后都说是奇迹。

就这样,我的爷爷靠着自立、自信和自强,不

仅实现了他自己确定的活到九十岁的人生

目标,还活到了九十三岁。

2012年 10月,爷爷过完九十三岁生

日,安详地离我们而去。我在悲痛之余,不

禁为爷爷一生的长寿感到骄傲和自豪,更重

要的是他教给了我要面对做官不为己、面对

挫折不气馁、面对疾病不消沉的做人处事准

则,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和自立

自强的人生信仰。这或许就是我从爷爷的

人生经历中悟出的门风家训。

我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早已成家立

业。我也学着爷爷那样帮助左邻右舍,每当

帮助他们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们都

说:“这孩儿像他爷爷,做人诚实,待人实诚。”

可见,乡亲们对爷爷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前不久在爷爷的大祭之日,我和儿女到

爷爷的坟墓前烧香祭奠,我的儿子还说:“他

年年都会祭奠老爷爷,向老爷爷学习。”我

说:“一定要记住老爷爷,像老爷爷那样处事

做人。”爷爷,祭奠您,感恩您,祝福您,这不

正是您“家训”影响的结果吗?我和您疼爱的

重孙儿默默祝福老人家在天堂那边吃得饱、

穿得暖、睡得香、过得好。

近年来,随着各种车辆的日益

增多,停车难、交通堵塞的现象在

农村也时常发生,给人们的日常生

活带来很多不便。

农村停车难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一是很多村庄没有停车场,遇

到春节、清明节假日在外人员的

车辆集中进村,或村里遇到婚丧

嫁娶车辆增多时,占道停车的现

象很普遍。二是大多农户的住房

未有配套建车库,大门未加宽,购

置车辆后无处停放又不能进院,

只能停在靠近路边的自己门前,

往往会影响车辆通行。三是农村

占道堆放秸秆、柴草、沙石、砖块、

垃圾的现象很普遍,给本来就狭

窄的乡、村道路设置了障碍,阻碍

了车辆正常通行,往往会造成一些

车辆就地“抛锚”停车,恶性循环加

剧了道路堵塞。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停车难

的问题,首先要在新农村民居建

设规划中,将居民区、自然村的停

车场同步规划建设,以适应农村

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同时,对

新建住房的农户,要给予规划指

导,在建房时建好车库,加宽大

门,将自己的车辆尽量停放在车

库或院内,以减轻停车难、车辆

出行难的压力。其三,农村基层

组织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

育与日常管理,与农村环境卫生

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

合起来,教育广大村民养成良好

的交通意识、环境卫生意识,自觉

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做到不占道

堆放杂物影响交通,自觉做到不

随意乱停放车辆。能如此多策并

用,农村停车难的问题就可迎刃

而解了。

4月27日,在安阳县北郭乡武庄村第五次“千人饺子宴”敬老活动上,千余名来自该村和周边村庄

65岁以上的老人分享了免费的午餐——美味的鸡蛋韭菜馅饺子。

这次当地爱心人士举办的千人大餐敬老活动,是为了在村里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让老年人

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年轻人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弘扬孝道文化。

农村版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3乡情民意编辑∶白正春 电话∶0371-65795789 E-mail∶[email protected] 版式∶李英 校对∶黄丽

有话直说□盛德劭

门风家训

□赵宏伟

做官不为己 受挫不气馁 有病不消沉——从爷爷的人生经历悟出的家训

中原影像

□王子瑞摄

化解农村停车难规划管理要跟上

随着新型城镇

化建设步伐的不断

加快,在建项目大量

增加。而在建筑垃

圾消纳场所有限的情况下,偷倒乱倒问题日益凸

显,给环境卫生和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

此,对这一行为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予以从严管控。

建筑垃圾偷倒乱倒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

场地因素。部分建筑工地施工场地狭小,无处堆

放需要回填的建筑垃圾,附近又无消纳场所,于是

擅自就近设置临时堆放点,如路边闲置空地、农田

等处。二是成本因素。由于垃圾填埋场距离施工

工地路途相对较远,一些拉运建筑垃圾的驾驶员为

了多拉几车,又想省下相关费用,就会找一个自认

为“安全”的地方随意倒掉建筑垃圾。三是人为因

素。个别清运车辆驾驶员在夜间清运时,为了省

事,就近随处偷倒乱倒。还有一些驾驶员在清运车

辆中途发生故障时,为减少车辆负载,方便去修理

厂修理,就会随意倾倒,有的甚至直接倒在路边。

笔者建议:一是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有计划

地就近设置建筑垃圾专用消纳场所。加强对消

纳场所的管理,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建立消纳场

地,不能仅仅以个别单位出具的允许倾倒证明就

核发渣土清运证;二是设立临时建筑垃圾消纳点

必须由土地所有者开具证明,建筑垃圾运输车辆

途经线路证明必须由所在居委会同意并盖章;三

是针对清运车辆存在的超载、滴露撒扬等问题,

由政府部门协调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建立交警、

城管等部门联动机制,对清运车辆超载、滴露撒

扬等行为进行联合查处,并将查处结果进行电视

曝光;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居民对建筑

垃圾偷倒、乱倒行为危害性的认知度,鼓励他们

对建筑垃圾偷倒、乱倒行为积极进行监督。

基层呼声

□钟长顺李斌

偷倒乱倒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阻碍交通 千人饺子宴 浓浓敬老情安阳县 那是1992年 12月 6日早晨

5点30分左右,从部队退伍的我

刚从郑州火车站下车,背着行李

走到出站口时,忽然一阵大风把

一张报纸刮在我脸上,顺手抓住

一看,是当年12月 1日的《河南

日报农村专版》。顿时一愣,觉

得奇妙,环视四周后便把她叠得

板板正正的装进提包里。到家

后,利用一天的时间把整张报纸

看了两遍,并将各个版面的每个

栏目、编辑名字都一一记在笔记

本上。

1993年1月,我被招聘为社

旗县饶良镇新闻报道员,同时还

担任村民兵连长。当时,正值党

的十四大召开不久,我国的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农村产业

结构大调整,计划生育大突击、

植桑养蚕大发展等均让我看在

眼里、记在心中、做在手上。特

别是一些发生在农村的新人新

事更让我感兴趣。记得4月 20

日那天,我撰写的新闻故事《训

练场上,战士接到命令》在《河南

日报农村专版》的《农家新风》栏

目刊登。

看着白纸黑字的版面,目睹

作者的名字,瞧着《农家新风》栏

目,我当时的确不敢相信自己的

眼睛,但这是事实。从此之后,我

就以这篇稿件为“骄傲”的资本,

以身处农村这个大舞台的优势而

笔耕不辍,决心以自己的绵薄之

力为饶良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扮演

好“鼓与呼”和传递“正能量”的角

色。

如果说酷爱新闻是我的人

生转折点,那么稿件的刊登就是

我成功的“加油站”。有了坚强

的后盾,我索性辞去村民兵连长

职务,从事专业新闻写作。为了

多写稿、写好稿、上大报、登头

题,无论是酷暑的盛夏,还是寒

九的隆冬,白天我总是骑着自行

车带着孩子穿梭于田间地头、施

工现场,采访于牛棚马厩、厂矿

企业。夜晚伏案写作,炎热时,

就用湿毛巾擦擦身子;冻手时,

就把双手合在一处使劲地搓一

搓;困倦时,叠个纸团捅捅鼻孔

打几个喷嚏提提神,有时实在是

坚持不下去就坐在椅子上口述,

让妻子替我写。就这样,一篇又

一篇的稿件见诸报端。

我在县人口计生委工作近20

年。由于在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

又有写新闻报道的优势,一般县里

大型活动就会把我抽调过去写材

料,偶尔还登个报。同时,我十分

注重基层群众呼声方面的收集与

整理,并结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

法律法规,深层次、多角度分析呼

声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

议。

回味着这一切,都是我无意间

捡到那张《河南日报农村专版》之

后得到的。

编读往来□赵兰奇

捡到一张“农村专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