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學專題: p. 1 - edb.gov.hk ·...

20
1 1. 教學專題: p. 1 異想天開話“創造” 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本要素 2. 教學專題: p. 7 帶幼兒進入美的世界 在教學活動中提升幼兒美感的方法 3. 教學專題: p. 15 一切盡在有言中 在音樂、體能、美藝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 的表達能力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Oct-2019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

1. 教學專題: p. 1

異想天開話“創造”

— 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本要素

2. 教學專題: p. 7

帶幼兒進入美的世界

— 在教學活動中提升幼兒美感的方法

3. 教學專題: p. 15

一切盡在有言中

— 在音樂、體能、美藝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

的表達能力

2

異想天開話“創造”--- 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本要素

一. 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的創造力是從回憶過去的經驗,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

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幼兒的創造力一般具有主動、自發和在特定情形下隨時可能發生

的特點。能力、技能、動機、態度被視為構成創造力的基本要素,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決定創造力的水準。創造力的挖掘跟幼兒的能力、技巧、動機、態度相關,有策略地引導可

挖掘幼兒創造力,提高幼兒的創造力水準。至於,教師的創造力意識、創造力水準以及培養

幼兒創造力方法直接影響幼兒的創造力挖掘。

二. 音樂、體能、美藝活動與創造力的關係

音樂、體能、美藝活動中大部分屬創造性藝術活動,其中以創造想像尤為突出,這正是創造

力的支柱。

1. 通過唱歌、律動、舞蹈、打擊樂、欣賞等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2. 通過欣賞名畫、聽音樂繪畫、趣味添畫、製作玩具、創意情景等美術活動手法來挖掘幼兒

的創造力。

3. 提供寬鬆的活動環境,用不同的運動器具探究玩法,借助身邊實物開發玩法,挖掘內容的

拓展空間,推動幼兒的創造力發展。例如體能活動時,運用報紙所做出的紙棒開展走、跑、

跳、爬、鑽等遊戲活動。

三. 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本要素

從能力、技巧、動機、態度等角度入手,介紹在音樂、體能、美藝綜合活動中創造力培養的

做法,借此共享用。

1. 創造力不可缺少的條件 - 能力

1.1 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指在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是創造力的核心。美國心理學家吉爾

福特認為創造性思維過程包含發散性思維和聚斂性思維兩種思維形式。發散性思維是指從

多種角度去思考、探索問題,尋找多樣性解決問題方案的思維。聚斂性思維,是通過邏輯

分析,按問題解決的要求篩選出一種最優化解決方案的思維。

3

案例︰《小豬蓋房子》主題的活動目標為鼓勵幼兒觀察生活中房屋的多樣性,根據自己的

喜好畫出不同房屋的圖樣,同時鼓勵幼兒運用不同材料建構不同的房子,通過“搬”和

“運”活動發展幼兒上下肢大肌肉的運動能力,通過“蓋”活動發展幼兒小肌肉的協調

性,以及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聚斂性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一階段是美術活動。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實地觀察、聽故事和看圖片,了解房屋外形、建

築材料、建築方法,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的房屋有高、矮、方、圓等變化。通過交流思路

和草圖設計,幼兒根據喜好畫出草圖:有細長、矮寬的房子外型;有尖尖的、起伏的房

頂;有玻璃的、樹葉拼成的房子等等,展現了他們喜好的多樣性。在這個活動中,幼兒發

現蓋房子的模式、建築用的材料都有很多種,這樣一個思維過程就是發散性思維。

第二階段是體能活動。實際建構時,幼兒發現在眾多的模式中最終只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

一種,這個選擇的過程就是聚斂性思維。

這兩種思維形式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推進創造性思維的不斷發展。其中最重要的

就是發散性思維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學活動都可以進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如引發幼兒

思考的一形多物、一物多形、一物多玩、一因多果、一題多法等,還有逆向思維、類推聯

想的訓練、開發右腦等方法。

1.2 動手能力

幼兒的創造力首先表現在動作發展之中,動作的發展表現在動手能力上。要培養動手能力

教師先要了解幼兒手部動作發展的特點規律。3 歲幼兒的手、眼、腦簡單協調,已經能隨

意擺弄物體,4 歲幼兒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已經顯著發展,精確動作的準確性和雙手的協調

性已經發展起來,5 至 6 歲幼兒已經具備了多種手工製作的能力。

案例︰《樹林真好玩》綜合活動就是先讓幼兒設計製作動物、大樹頭飾,然後再利用頭飾

進行創造性遊戲。這些畫、塗、剪、貼、戴、模仿表演等協調動作,促進幼兒的動手能力。

2. 順利進行創造力活動的保證 - 技巧

遊戲化的活動將技巧練習和創意活動自然結合。年幼的幼兒,模仿是他們獲得知識技能

的主要方式,創造的習慣也應從此時開始培養。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

情緒愉快飽滿,思維想像可以無拘無束地發揮。

案例︰《小魚和漁網》塗鴉活動的目標是在織魚網的遊戲中練習畫交叉斜線,以及在技巧

練習中體驗創意活動的樂趣。

教師彈奏“水裏的魚兒”歌曲帶領幼兒進入小魚世界,幼兒扮演小魚隨著音樂舞蹈,教師

則扮演漁夫隨著音樂與幼兒一起玩捕魚遊戲。活動結束後,教師與幼兒一起觀察魚網,引

4

導幼兒思考為什麼魚兒在網內不能遊出來? 隨後教師向幼兒介紹交叉斜線,再提供多種物

料(雪梨網、紙條、尼龍繩等),鼓勵幼兒拿取不同的物料嘗試用斜線交叉的方法擺放魚網。

跟著教師啟發幼兒設計魚網,一位幼兒用彩虹的顏色做魚網,另一位幼兒因為自己喜歡綠

色所以認為小魚也會喜歡用綠色做魚網。由於幼兒班知識經驗較少,創造力水準較低,雖

然限於顏色的範圍創作和想像,但這樣的教學活動能改變了幼兒機械獲得技能的習慣。

3. 引發創造力的內在動力 - 動機

引發幼兒進行創造力動機很重要,因為它是創造的內在動力,其切入點如趣味性的、可

拓展性的、激發想像的、有成就感的活動內容,具有挑戰性的活動目標,提供多媒體、生

動及易操作的材料,並運用引發想像力的、調動多種感官的、誘發擴散性思考的、假設式

的提問,以及佈置寬鬆的、鼓勵探索的、自我表達的、意見分享的、讚賞和鼓勵的環境等

等。其中有策略的提問是最有效的引發創造力動機的要素,包括有

* 引發想像力的提問(你能把盒子變成汽車嗎?你能把手變成兔子嗎?)

* 調動多種感官的提問(你嘗了酸的味道,能畫出它是甚麼顏色嗎?)

* 誘發擴散性思考的提問(一條線你能把它變成甚麼?)

* 假設式的提問(假如我們可以住在樹上,你的樹屋是甚麼樣?如果蘋果有腳,你猜它

最想幹麼甚? 想出我們將來吃的食物?)

案例︰《我是跳躍的小音符》主題活動的目標是欣賞不同樂曲、感受不同節奏,嘗試用不

同的韻律跳出豐富的動作,並借助想像使幼兒幻想自己是一個跳躍的小音符在牛皮筋上展

示多種行動,幼兒能用不同的節奏方法來念童謠,按語言的韻律跳躍,拓展跳牛皮筋的方

法,以及體驗運動的樂趣,發展幼兒走、跳、繞、鑽等動作。過程中,借助了多種引發創

造力動機的方法,進行了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自由玩,讓幼兒積累經驗、引發探究(寬鬆的環境引發動機)。

第二階段是跳法匯總,有線上玩、線邊玩、線下玩、拉線玩,將幼兒經驗交融,教師用圖

形記錄下幼兒的玩法動作(有挑戰性引發動機)。

第三階段是從不同角度展開:

* 從不同音樂融入,有抒情、進行曲、情節性、激昂的,感受後進行表現(想像引發動機);

* 不同語言遷移,添加語言韻味、語言節奏感念童謠、古詩(趣味引發動機);

* 不同想像後行動創作,“想像自己是跳躍的小精靈,畫出自己怎樣在牛皮筋上在跳

躍”,再在皮筋上嘗試、飛舞(提問引發動機)。

第四階段是再次多種跳法匯合、展示,讚賞和鼓勵引發繼續創造的動機。

5

活動後,教師發現活動引導幼兒創造動機的手法多樣性,能調動幼兒的創作欲望。其次

是關注內容的有機整合,從目標、從需要出發,有效整合,而不是各學科的堆積。如皮

筋活動,是以體育為切入口,活動激發幼兒探索、語言、韻律節奏、動作、繪畫等方面

自然地結合。

4. 持續不斷創造的力量 - 態度

4.1 幼兒的態度

* 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幼兒在創造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盡可能陪伴其身邊,通過語言、眼神、動作給予幼

兒支持和鼓勵,一起克服困難,幫助幼兒樹立自信。

案例︰《情節添畫傘》活動,教師看到一名幼兒把傘裝飾好後不知道該畫甚麼而呆坐。

教師發現後說:「你的傘畫得真漂亮呀,這麼漂亮的傘是甚麼時候用的?」幼兒回答「是

放學媽媽來接我時用的。」教師再說︰「怎麼樣讓別人了解你的想法呢?」幼兒想了想

回答說:「在這裏畫上媽媽,那裏畫上我。」教師回應幼兒「看,你自己想得多好呀,趕

快把你的想法畫下來吧!」於是,幼兒充滿自信地開始畫了。從中可見教師先用語言肯

定了幼兒原有的創作,再用開放性的提問啟發和誘導幼兒繼續進行創作,最後肯定了幼

兒的想法,幫助幼兒樹立了自信。

* 堅持不懈的毅力

當幼兒經過多次努力而不能成功想放棄時,教師要給予幼兒有效的支援,讓幼兒體會到

堅持不懈就會成功。

案例︰一名幼兒要畫出打著傘的動作,畫了幾次都畫不好便不想畫了。教師看到了說:

「我看到你修改了好幾次,你能堅持真棒!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動作可以怎樣畫。」在

教師耐心引導下幼兒終於成功了。幼兒經過不懈地努力後獲得的成功感是他們持續不斷

進行創造的力量,因此教師在活動中應更多地關注幼兒在這方面的情感體驗。

* 學會欣賞自己和他人

教師表現出對幼兒創作成果感興趣時,幼兒會感受到認可。另外,教師在幼兒的創作過

程應允許幼兒相互觀摩、相互交流,讓幼兒從同伴獲得創作靈感和認同讚賞,以及交流

分享也是幼兒間相互欣賞的好時機,可能併發出幼兒更多的創意。

4.2 教師的態度

教師在促進幼兒的創造力發展時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和諧、

民主、鼓勵創造的精神氛圍,寬容地對待幼兒、尊重接納幼兒的想法,允許幼兒以自己獨

6

特的方式表達表現。教師還要在時間、空間和材料上給幼兒提供更多的可自由選擇的機

會,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大多數幼兒與生俱來就對事物充滿了興趣與好奇,教師要敏感地

用愛心、耐心、細心,呵護幼兒已有的創造力,為幼兒創設激發創造力的探索環境,允許

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探索世界。

四. 結語

在創造力探究活動中,內地交流人員與香港教師密切合作,總結出培養幼兒創造力的一些經

驗,同時發現香港教師的智慧及教師自身具備創造意識和創造力的重要性。這次對創造力的

探究只是拋磚引玉,期望兩地教師對幼兒創造力培養的熱情不減,發展更多更好的挖掘幼兒

創造力的方法。

創造力小組成員︰王冰、王黎、朱瑤、閆興芬 (按姓氏筆劃排名)

參與協作的學校︰

世佛會文殊幼兒學校、太陽島英文幼稚園(卑路乍街分校)、雅麗斯英文幼稚園、港澳信義會

翠恩幼稚園、香港幼稚園協會幼兒學校、蘇浙小學校(幼稚園)、觀塘浸信會彩明幼稚園、

嘉言中英文幼稚園 (排名不分先後)

7

帶幼兒進入美的世界 - 在教學活動中提升幼兒美感的方法

在社會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人們在識別美與醜、是與非、高尚與卑下的過程中,發展

美好事物,推動社會的進步。對幼兒實施美感教育,不斷豐富幼兒的美感體驗,讓幼兒獲得審

美愉悅和成長的快樂,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可以為幼兒的終身發展打下良

好的基礎。

一. 美感是什麼

美感是指人們對美好事物的一種認識、感受和反映。由於人的年齡、文化修養、情趣傾向、

情緒心境和審美理想的差異而決定了美感的不同,實現了美感的主觀性。由於,美感是人在

社會狀態下的認識行為,所以美感也有共同性,因應時代而轉變,例如唐代的美女是以豐腴

為美,現代的美女是以苗條為美。

二. 幼兒的美感

幼兒的美感是一種對周圍美好事物的一種直覺反映。幼兒的美感表達是直接的、具體的,卻

容易受情感影響。幼兒用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感知物件的美,例如聽到好聽的音樂就會情不自

禁地跳舞,見到教師穿漂亮的衣服就去摸,表示喜愛。幼兒的美感亦受身邊的人審美傾向所

影響。例如幼兒認為自己媽媽是最美,所以媽媽所用的東西都認為是美。為此,成人的審美

水準直接影響著幼兒美感的發展。

至於,幼兒的美感主要通過動作、表情、語言及活動等方式表達出來,幼兒喜歡在動態中欣

賞美的事物,如看、動手去撫摸,說一說,進行操作等,而不能靜靜地欣賞。隨著感知和思

維的發展,以及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幼兒逐漸掌握了審美標準,並能從音樂、舞蹈、手

工操作等藝術活動中產生美感。美感的最初階段是感性認識階段,是讓幼兒初步獲得美的感

受,對美的事物獲得初步印象;第二步是讓幼兒由發現和喜愛美的事物,到喚起相應的聯想

和想像;第三步是讓幼兒對美的事物有領悟和思考。當幼兒經歷了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

表現美、創造美這樣一個過程後,其審美認識水準就會有提升,在此基礎上又會對事物的美

產生新的發現和感受,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水準比前一階段會更深刻。幼兒美感的發展

就是這樣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

8

三. 音樂活動提升幼兒美感的方法

音樂以聲音塑造形象的聽覺藝術,是幼兒智能的源泉,歡快、柔和、優美的音樂,能培養幼

兒良好的感受力、豐富的想像力,進而美化其心境、陶冶其情操。

1. 培養幼兒的感受美、體驗美

1.1 多感官參與

幼兒是通過操作活動來感知音樂,活動過程中去用心傾聽、用情演唱、去演奏、去舞蹈、

去表演、去遊戲,通過多感官的參與產生對音樂的真實體驗和深刻的認識,就能獲得音樂

感知力的發展,進而感受、體驗音樂之美。

1.2 音樂情境創設

音樂情境的創設有時需要借助光線的變化、圖片、聲音、桌椅不同形式的擺放、道具佈景

的裝飾等手段來烘托音樂特有的氣氛,讓幼兒在變化、新奇的意境中感受體驗音樂的美。

如:學習歌曲《大巴士》時,教師和幼兒一同把桌椅擺放成乘坐巴士的場景,借助桌椅的

變化和道具,讓幼兒在情境中學唱,以愉快的心情演唱,從而形成了歡樂的情感體驗,美

感也就會在情境中漸漸萌生。

1.3 體驗不同的美

旋律美體現在音的長短、高低、強弱的變化中。例如:讓幼兒體驗出旋律美的特點,可以

把它賦予感情,通過變化速度、力度、音色等方法來演唱,體驗到旋律連貫舒緩、輕盈跳

躍、激昂高亢之美。歌詞的韻律美和歌詞內容的意境美可以在誦讀的過程中體驗。如《搖

籃曲》中的歌詞“月兒明風兒靜,樹葉遮窗櫺,小蛐蛐叫錚錚,好似那琴弦聲…”在幼兒

不能完全聽懂歌詞的情況下,要充分運用圖片、多媒體等形式呈現出歌詞的內容和意境,

幫助幼兒理解歌詞中美的內涵。節奏圖譜是幼兒園最常用的學習、練習節奏的方式,可以

讓幼兒操作不同時值的音符,創造出圖譜進行自主學習。低班可進行單一節奏型創作和學

習,高班可進行多種節奏型的創作和學習。通過視聽感受,幼兒用身體動作或打擊樂器去

表現不同的節奏型,體驗節奏活動帶來的愉悅感,也可以自製打擊樂器進行練習,深刻體

驗節奏變化的美。

2. 引導幼兒表現美、創造美

幼兒對音樂有了一定的感受、理解和體驗後,是非常想把他們的感受表現出來的。最初幼

兒是模仿著表現,當有了一定的鑒賞美的能力後,就會開始嘗試去創造性地表現美。

2.1 提供機會,拓展表演空間

提供個人、小組、集體表現的機會,把幼兒表演的作品延伸到社區、親子活動中。如《舞

9

獅》和《四季之冬》,在優美的音樂中聽、說、想、演,盡情地發揮、自由地創編動作,

那份快樂和美感的表達滿足了幼兒的精神需求,使美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2.2 示範引領,情感帶動

教師要有美感意識,用自身的表情、動作、語音、神態帶動幼兒模仿、表現,用自身的情緒、

情感激發幼兒創造性的表現美。教師正確的示範和美感的表現,是幼兒最直接學習、提升美

感的方式。

2.3 鼓勵賞識、及時回饋

幼兒的美感表達是幼稚的、淺顯的、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的鼓勵和回饋,如:點頭、微笑、身

體接觸、眼神示意等,藉此增強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自信。

四. 體能活動提升幼兒美感的方法

教師在體能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美感教育內容,可以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

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在鍛煉健美身體的同時,塑造美好的心靈,建立正確的審美觀。

1. 注重運動環境的創設

運動器材美 - 色彩鮮豔、造型美觀的體育器械讓幼兒積極地去擺動和嘗試使用。

場地設置美 - 美觀、整潔的擺放運動器材和教學場地使幼兒從內心體驗到一種美的感受。

2. 音樂介入

運用優美的樂曲來控制運動時間,調整幼兒的運動頻率和運動量,做到動靜交替,讓幼兒

產生愉悅心理,迅速進入運動狀態。

3. 運用多媒體

播放有關體育競賽的影像資料,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直觀體育技能的美。教師依據影像

資料引發幼兒討論和提問,促進幼兒運動美的鑒賞能力。

4. 準確示範

能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和防止幼兒受傷,亦可直接提升幼兒美感。示範分整體示範和分段

示範兩種,整體示範即教師完整、連貫地把動作整體展現給幼兒。分段示範是把動作分成

部分片段分別進行展示和語言說明。特別是有難度的技能練習更需要分段示範,把技巧直

接傳遞給幼兒。教師示範的位置應該是全體幼兒都能看到的地方為宜,示範的次數可以分

不同的方位示範 2-3 次。

5. 有效練習

動作技能的練習對於幼兒來說具挑戰性,難度大了會使幼兒失去信心,難度小了幼兒不感

10

興趣。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組織適宜的練習。

5.1 選擇性練習

在進行跨跳活動前,教師提供了不同難度的技能練習場地,讓幼兒根據自己意願選擇,多

數幼兒會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場地練習,個別幼兒選擇了容易達到的場地,也有少數幼兒

選擇了難度稍大的場地。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及時引導和提示,讓每位幼兒選擇到既有挑戰

又適宜自己的場地進行練習。這樣使不同差異的幼兒都能找到適宜自己的學習點,使幼兒

很快掌握跨跳動作。

5.2 分層練習

分層練習就是按幼兒能力重新設置不同難度的場地。當幼兒在自己選擇的場地練習了一段

時間後,為了提升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幼兒技能掌握的高低重新設置場地,分成難

宜不同的幾組進行練習。

5.3 針對性練習

針對共同存在的技術動作問題,重新示範,講解技術動作的銜接要領。如幼兒的跨跳動作

不夠標準,教師可對幼兒共同存在的一些技術動作,重新進行示範並對技術動作的銜接要

領進行講解。在針對性的指導下,幼兒隨後的練習過程中動作有了明顯的改進。

6. 運動美展示

當幼兒通過練習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能後,美感自然產生。如果給幼兒一個展現美的機

會,會使幼兒的美感獲得進一步提升。其方法有以下幾種:

6.1 比賽法

以跨跳“學飛人”為例,教師設置 3 個跨跳物,障礙物的高度和寬度要根據幼兒能力而

定,幼兒已經學會跨跳狀態下,可適當提高難度,跨跳距離是延長為 3—5 米。將幼兒分

成人數相等兩隊站在起跑線後。聽起跑信號後各隊第一名同時起跑,助跑後依次跨越障礙

物,最先跑到終點的一組獲勝。教師在比賽過程中及時讚賞動作標準、速度快的幼兒。通

過這次比賽,幼兒的跨跳動作明顯標準了。

6.2 遊戲法

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發現並提升運動經驗技巧是遊戲法的核心。以跨跳遊戲“小馬蓋

房”為例,幼兒基本上掌握跨跳的基本動作以後,教師可為幼兒創設由淺到深的跨跳遊

戲:佈置 50 釐米、70 釐米和 100 釐米寬的多條“小河”,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當“小

馬”均在“舊家”上站成一排, “舊家處放有多塊積木。遊戲開始後,幼兒輪流起跑跨

過“小河”把積木送到“新家”搭成一個“新房”,先搭好的隊獲勝。活動中教師引導幼

11

兒思考和商量怎樣才能跨得快,取物轉身快和蓋房快。幼兒討論的結果是要跑得快,跨的

步子大,步數和步幅穩、跨跳落地不停頓。討論後再次遊戲時,幼兒跨跳動作的美感有了

明顯提升。

6.3 評價法

體能活動中的評價對於幼兒運動美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其中有教師評價、同伴互評和幼兒

自評三種。教師的評價要注重評價語言的具體性和指導性。例如跨跳活動中教師可以說:

“我讚賞××小朋友的跨跳動作,他跨跳時注意擺臂,起跳時全身用力,他的動作真像劉翔

啊。”同伴互評時,高班可以有多個評價指標;低班可以有兩個評價指標;幼兒班只能有

一個評價指標。評價語言以讚賞語為主。例如跨跳活動中高班幼兒可以對同伴說:“你的

跨跳動作很標準啊!””你助跑的動作很優美”。幼兒班幼兒的自評結果可以向老師直接

表示,教師可依據幼兒的自評結果及時回饋。低班和高班幼兒可以用表格、圖示等形式對

自己的動作表現進行評價。

體能活動中幼兒美感發展的關鍵在於教師所採用的方法。教師通過不斷反思、發現、總結、

完善活動中的教學策略,幼兒就會越來越喜歡體能活動,在體能活動中他們的體質、身體姿

態、運動技能的美可會不斷獲得提升。

五. 美術活動中提升幼兒美感的方法

1. 豐富幼兒的美感經驗,引導幼兒主動發現美的事物

幼兒處於認識世界的初級階段,幼兒發現美的事物多半依賴於客觀事物本身鮮明特徵的吸

引,面對大自然和社會瑰麗奇妙、變幻萬千的形態美、色彩美,教師須以極大的熱情引導

幼兒學會觀察。在帶幼兒春遊時,引導他們發現不同樹形的美、樹葉、花朵顏色的美、蝴

蝶翅膀對稱美,垂直的樹木,流水的波紋那舒緩伸展的美等等;帶幼兒散步時,引導他們

發現人群服飾的不同、各種車輛的外形美,彩旗飄揚的動態美;帶幼兒參觀畫展,感受藝

術作品的美。還可以讓幼兒在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美的事物,比如碗上花紋的典雅之美、

扣子與衣服的搭配的和諧美、電視塔的高聳挺拔之美等。幼兒有了感性的經驗,在構思畫

面時就特別有趣,想像力也會特別豐富。

2. 提供多種材料和工具,讓幼兒在多樣化的美術活動中創造性地表現美

幼兒對新鮮事物本身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多樣化的工具和材料能刺激幼兒的操作欲望,積

累處理和使用這些材料和工具的經驗,促使其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我們給予幼兒作畫的

材料應該是豐富的、富有變化的,如為提供印章、棉簽、菜根、竹簽、紙團、樹葉、粉筆、

12

水彩、油彩、水粉、毛筆,滴管、拓印板、不同材質、顏色和規格的紙張、毛線、廣告紙、

竹、藤、柳、草等編織材料、收集到的廢舊物品等,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可以給幼兒帶來

了好奇心,使幼兒對藝術產生吸引力,身心頓時處在一種無限歡樂和活躍的境界之中,並

在精神、情感上產生滿足感。孩子會覺得很好玩、很有意思,他們就願意去參與了,例如:

幼兒班的車輪印畫、石子滾畫、吹畫等;低班的對揭畫、噴畫、染紙等;高班的水墨畫、

紮染、油水分離畫、毛線印染想像畫、環保小製作等。幼兒操作了有趣的材料後,會對操

作中出現的意想不到的作品效果非常驚訝,激發了幼兒創造表現美的欲望和興趣。

3. 在賞析作品中促進幼兒美感的發展

3.1 善於發現作品中的美。

幼兒的藝術創造不同於成人,他們在反映客觀現象和表現心象的過程中,常常滲透著自己

的主觀意願,如幼兒繪畫時不僅畫其所見,而且畫其所知,畫其所想。因此其作品審美價

值的最大特點就是童心、童趣。如何發現,以及是如何引導幼兒發現作品的審美價值關鍵

在於教師能否用透過童眼來觀察,用童心去體驗。在解讀孩子的作品時要關注童趣的保護,

善於在看似糟糕的作品中尋見孩子的所見,感悟孩子的所知,感動孩子的所想。

如作品《會飛的房子》,初次看作品時你會認為作品的線條不流暢,色彩不鮮明,畫面構

圖不完整……然而當聽完作品幼兒介紹時,你會被作品的童真和童趣打動:這是一幢長著

翅膀會飛的樓房,稚拙、不穩定的線條表現出房子飛起來時飄逸的動感,雲彩環繞著樓房,

小朋友住在家裏打開窗戶就可以和雲彩說話了…

作品的形式美是顯性的,但作品中的童真、童趣往往是隱性的,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幼兒

發現。如果我們過於關注作品的技術表現,就很可能會使得幼兒丟失寶貴的審美價值—童

趣。和幼兒一起重溫作品的過程就是了解幼兒的創作過程,理解幼兒的情感過程。教師應

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介紹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創作的。通過共

同解讀作品,引導幼兒對作品美的重新發現、重新感受、重新鑒賞,從而提升他們的美感。

3.2 善於引發幼兒表現美

評價與賞析幼兒作品時教師可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給幼兒一些啟發的線索,開

闊他們的思路。如作品《大風吹飛了帽子》表現的是冬天的大風,評析作品時,教師覺得

畫面比較空,缺少趣味性,就用暗示的方法給幼兒繪畫表現技法上啟發的線索,使得作品

更加生動,更加富有個性,有效提升了幼兒表現美和評價美的能力。

引發幼兒表現美地方法有很多,如提問法、暗示法、創設情境法、聯想法、隱喻法等,關

鍵在於教師能夠靈活的運用。在進行《蔬菜朋友》繪畫活動時, 教師就創設情境,將自

13

己變成會施魔法的仙女,啟動幼兒想像的翅膀,將幼兒帶入童話情境,使作品中原先缺乏

童趣寫實的蔬菜一個個都變成鮮活可愛的小精靈。

3.3 善於激勵幼兒創造美

模仿大師的作品是幼稚園美術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內容,評價幼兒作品時,可以把大師作品

幼兒作品放在一起賞析,這樣幼兒會增添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勵創造的強化劑。通過對賞

析幼兒作品的深入探究,我們認為幼兒作品的美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完整是一種美,殘缺

也是一種美;成熟是一種美,幼稚也是一種美;清晰是一種美,朦朧也是一種美…只要觀

念轉變了,就知道如何在引導幼兒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過程中促進幼兒美感發展了。

總之,教師的審美水準和能力直接影響到幼兒的美感發展。教師的服飾、教師說話的聲音、

語調和表情、教師的動作、教師的發現、教師的感慨、教師的激情、教師的創造都對幼兒美

感的產生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善於運用大自然的美和生活中優美的環境薰陶幼兒的審美情

趣,還可以把美的事物用多媒體的形式呈現給幼兒,配上動聽優美的音樂,不斷豐富幼兒的

審美經驗。教師還要善於選擇適宜幼兒理解的優秀藝術作品,協助幼兒感受和理解藝術作品

的美。

在教學活動中,美感培養的方法和要求有著自身的特點。以音樂為主體的活動應關注對音樂

的理解、感受和表達上;以體能發展為主體的活動應關注肢體運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運動之

美;以美術為主體的活動則應關注讓幼兒發現美的事物,並通過繪畫、語言、製作等表現手

法去自由創作上,體現出創造的美。教師了解和把握教學過程中美感的培養方法是促進幼兒

美感發展的關鍵。特別是教師適宜的評價和有效的指導對幼兒美感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作用。

我們說美感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美感的形成還要有家庭美感教育的

配合,教師要與家長合作,幫助幼兒提高鑒賞美的能力,拓寬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空間。

幼兒美感的發展要堅持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和堅持不懈的原則,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只要

有了美感培養的意識,不斷總結並反思自己美感培養的方法,每天都能讓幼兒生活在身心愉

悅的美的世界裏,幼兒就能夠按照美的要求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14

美感小組成員︰胡穎、徐卓婷、陳福靜、劉樂珍(按姓氏筆劃排名)

參與協作的學校︰

嗇色園主辦可立幼稚園、基督教香港崇真會安仁幼兒學校、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基恩幼兒學校、

宣道會上書房中英文幼稚園、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幼稚園(穗禾苑)、香港東區婦女福利會

黎桂添幼兒園、香港培道小學幼稚園、元朗三育幼稚園、嗇色園主辦可愛幼稚園、聖保祿幼

兒園、樂善堂張葉茂清幼稚園、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亞斯理幼稚園、保良局張潘美意幼稚園、

上水培幼幼稚園、保良局李徐松聲紀念幼稚園、九龍靈糧堂幼稚園 (排名不分先後)

15

一切盡在有言中 — 在音樂、體能、美藝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一. 幼兒的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們思維的工具,是認知能力的一種,是社會交往的工具,更是社會化中個性發展的

重要標誌。語言能力包括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具體表現在「聽」、「說」、「讀」、「寫」之

中。「聽」和「說」指是口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讀」和「寫」指是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

能力。學前階段的幼兒應強調口語的理解和表達。「聽」是理解和感知語言的行為表現,注意

傾聽對方講話,以及能理解日常用語。「說」主要培養幼兒想說、會說和敢說。

二. 在教學中滲透幼兒語言表達的機會

發展幼兒語言主要途徑是通過各學習範疇的相互滲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

驗。這種滲透不是隨心所欲,是要把滲透理念正式納入整個課程中,有意識、有組織、有計

劃地進行。幼兒喜歡模仿,教師是幼兒模仿的對象,為了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教師也要有

豐富的辭彙,注意日常說話用詞造句的準確性,令語言變得生動、形象,以及能吸引幼兒。

現嘗試把語言表達的機會滲透在音樂、體能、美藝活動之中︰

1. 音樂活口

音樂與語言密不可分,一首活潑、愉快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詩歌。一首優

美、動聽的樂曲就好像描述著一個有趣的故事。總括來說,音樂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聽覺,提

高幼兒的音樂素質,豐富幼兒的語言,促進幼兒語言的表達。

1.1 唱歌活動中練習發音、豐富辭彙

歌詞是歌曲的組成部分。聆聽優美的歌曲,積累許多精練、優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辭彙。因

此,在唱歌教學進行發音練習,能豐富辭彙,幼兒從敢唱到敢說,由會唱逐步到會說。如《星

光閃閃》的歌曲,教師可引導幼兒學習理解歌曲中的辭彙“佈滿天際”、“星光閃爍”、“遙

看”外,並可鼓勵幼兒用更豐富的辭彙對星空進行描述。

1.2 節奏活動中培養語言韻律、學習短句

中國語言具有很強的韻律美,也含有生動、豐富的節奏,而節奏是構成音樂的第一要素。

節奏教學中發展幼兒語言的韻律與節奏是非常趣味可行的方法。如《金元寶》的節奏活動,

教師通過把金元寶更換位置的遊戲,達到用不同節奏型來唸兒歌的目的,體現語言的節奏美。

16

1.3 欣賞活動中提高專注聆聽和善於描述的能力

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前提,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前設。音樂能激發幼

兒聆聽的興趣,幫助幼兒辨別聲音的高低強弱,促進幼兒理解音樂中所要表達的形象並用自

己的語言進行描述。教師應設計激發幼兒想像與表達的問題,如「你聽到音樂中好像看到了

甚麼?」、「你覺得音樂中的獅子王是甚麼樣子?」等來激勵幼兒仔細聆聽,大膽描述。

1.4 創編活動啟發想像力,促進連貫表達

教師應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幼兒嘗試仿編歌詞、聆聽音樂編故事等活動,從中來豐

富幼兒的語句、語彙,學習連貫、完整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藉此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

能力。如《石頭》的創編活動,教師首先引導幼兒商討把石頭變成公園裡的東西,然後在音

樂節奏的伴奏下合作拼搭出毛毛蟲、花、蝴蝶等動植物。最後,教師帶領幼兒用自己拼搭出

來的各種角色進行故事創編,將音樂與語言結合在一起。

2. 體能活動

豐富多彩的體能活動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也能幫助幼兒在積極的情緒中學習表達。體能活動

既可以鍛煉幼兒身體,增進幼兒身體健康,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的

能力。

2.1 輕鬆氣氛令幼兒“敢說”

教師利用情境教學導入體能活動,有助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如幼兒班進行《學習雙腳

向前行進跳》的體能活動時,選用「小白兔採摘蘑菇」 的故事貫穿技能學習中。教師說︰

「有一天,一群可愛的小白兔要到樹林裡採摘蘑菇。小兔是怎樣行,誰來說一說、學一學。」

教師運用鼓勵的語言讓幼兒大膽講述和模仿。當幼兒學會雙腳跳的基本動作後,教師再提出

更高的要求︰「一路上,小白兔會遇到甚麼呢?」,引導幼兒想像出其他的場景,如有小水

溝必須用力向前跳、在大熊家門口要跳得輕等。幼兒在教師創設的氣氛中身臨其境,既學習

了雙腳向前行進跳的技能,又解決了落地較重的問題,還在敢於開口說話了。

2.2 趣味兒歌令幼兒“有說”

在體能活動中學習兒歌,會否喧賓奪主,幼兒的體能如何發展呢?其實,兒歌是幼兒喜聞樂

見的一種形式,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簡單易記。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利用兒歌的這些特

有功能,引發幼兒掌握動作的基本要領,同時也是促進語言發展的一種好方法。如高班的跳

繩兒歌「花兒紅,鳥兒叫,椰樹下把繩跳。單腳跳,雙腳跳,腳步越跳越靈巧。你也跳,我

也跳,一個挨著一個跳。直起腰,向上跳,腳兒輕輕地震動。小朋友跳得真輕巧,樹上鳥兒

也叫好。」利用兒歌既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又能讓他們透過大膽表達指導自己跳繩

17

的動作,整個活動呈現歡樂的運動場面。

2.3 實踐探索令幼兒“想說”

體能活動能讓幼兒自主探索和嘗試,從集體討論中尋找合理的操作方法,也給幼兒創造性地

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因此,教師應減少在體能活動中說教的時間,而是在有限時間內合理

安排幼兒實踐探索的空間,給予幼兒表達的機會,這樣會令教師教學更具吸引力,幼兒的技

能掌握更快捷。如低班幼兒學習側身鑽,教師不示範,也不用告訴幼兒動作要領,而是為幼

兒創設一個遊戲情境和探索的氛圍,教師運用較低的拱形門當作山洞,在洞口掛一串小鈴,

請幼兒當偵察員,教師提問︰「想一想,用怎樣的辦法鑽過山洞?不能碰響小鈴。」幼兒躍

躍欲試,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鑽山洞。

2.4 遊戲設計令幼兒“多說”

幼兒在體能遊戲中不僅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評價,還能在規則設計的環節中有效

發展幼兒語言的靈活性,鍛煉自我調節能力。如在玩《小猴摘桃》的遊戲,教師提出問題:

「小猴到桃園要經過一條河、一片樹林,想一想用甚麼當小河和樹林呢?」幼兒紛紛動腦筋,

想辦法,最後提出用辮繩擺成平行的兩排當小河,把水樽四散擺放在河的前方當樹林,幼兒

在主動參與遊戲環境創設的過程,想像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2.5 合作交往令幼兒“巧說”

語言本身是在交往中產生和發展起來。體能活動中的合作遊戲能增加幼兒交往的氛圍,也為

幼兒提供了練習說話的機會。幼兒進行合作性遊戲時需要商量配合,這樣就需要使用大量語

言。如在遊戲《玩呼啦圈》中,教師請幼兒聽鼓聲,敲擊幾下即為幾人合作玩,當聽到三聲

後幼兒迅速以三人一組,然而玩的時候出現了“都想先玩”的矛盾,這時有幼兒就開始與同

伴商量「你們先玩,等會交換好嗎?」。

3. 美藝活動

美藝活動是一種有形、有色、有情節的藝術活動,對幼兒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促進幼兒語言

的表達能力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及得到積極回應的環境。現嘗試從

美藝活動的流程中滲透幼兒語言表達的機會︰

3.1 關注全面發展,明確活動目標

教學活動目標是幼稚園活動的指南針,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

節。因此應從目標開始整合,直接影響教育內容的整合,進而也影響教育內容、方法和形式

的整合。一般美術活動的目標會從知識技能、情緒情感、素質能力三方面去設計,如果要加

入語言的因素,應有意識地將語言目標與美藝活動目標進行整合,使之與幼兒美術技能的提

18

高相得益彰,例如高班《我設計的車》美術繪畫活動滲透語言的目標為:

* 能用幾何形狀和線條畫出汽車的基本外形特徵

* 能較專注地進行繪畫活動

* 能大膽想像、創造出與他人不同的汽車,並用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3.2 關注教學環節,抓住教育契機

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把教學目標設計當作指向,那麼教學環節就是教學的骨架。美藝

活動的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蘊涵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機會。將就美藝活動的四個教學環節,採

用教學方法以對比形式闡述教師在美藝活動中促進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第一個教學環節是引出活動內容及觀察。常規教學方法有(1)點明主題。開門見山地導入本次

美藝活動的內容﹔(2)觀察範例。出示教師準備好的範例,引導幼兒觀察。所建議教學方法如

下:

* 圍繞主題,交流談話,增加幼兒說話的機會

點明主題後,圍繞主題開展交流活動,讓幼兒表達。如活動開始,教師說:「今天我們來給自

己的媽媽畫像,誰願意向我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說說媽媽是甚麼樣子。」教師的提問能

引起了幼兒的表述願望,有的幼兒說:「媽媽有披肩長髮。」有的說:「媽媽的頭髮卷卷的。」

幼兒用語言表達了對繪畫主體的認識,同時為“媽媽”這個繪畫主題提供了素材。

* 觀察範例,表述想法,滿足幼兒說話的願望。

美藝是一門視覺藝術,美藝的一切活動都是以觀察為基礎。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藝術物件的

形象結構、顏色等特徵,讓幼兒腦中獲得鮮明的形象,同時為幼兒提供了積極說話的物件。

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差異性較大,每當範例出示後,幼兒會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說法,所

以在活動中應鼓勵幼兒積極思考,並給予一定的空間與同伴交流,滿足幼兒說話的欲望。

第二個教學環節是講解操作內容及方法。常規教學方法是由教師示範,幼兒觀察。往往是用

“教師做,幼兒看;教師說,幼兒聽”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美術技能。所建議教學方法如下:

* 把美術技能的學習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

所謂美術技能就是美藝活動中幼兒操作的能力。如何把枯燥的技能化為幼兒能接受的、新奇

的、有吸引力的東西,在美藝活動中可以將一些繪畫技能化為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

讓幼兒容易接受。例如幼兒班《美麗的煙花》活動中,教師將煙花的畫法編成了兒歌:「先

畫一個點,上面畫畫、下面畫畫、左面畫畫、右面畫畫,紅色畫畫、綠色畫畫、黃色畫畫。」

19

幼兒邊畫邊說,其樂無窮,這種方法對幼兒班和低班的幼兒尤其適合,通過簡單詞語的概括,

使幼兒既掌握了技能又把技能內化成語言,進行理解吸收。

* 把美藝活動的內容化作娓娓動聽的故事。

把故事貫穿於整個活動能大大吸引了幼兒。教師通過故事的形式介紹活動內容,幼兒不僅激

起了繪畫創作的興趣,同時為幼兒語言的發展提供了生動活潑的環境。如《美麗的春天》活

動,教師利用故事《小雞找春天》介紹活動的內容:「春天在哪裹呢?春天是怎麼樣的?小

雞也來找春天,小雞看到了綠綠的草地,看到了美麗的鮮花,還看到了青青的湖水…」幼兒

從故事中不僅聽到了好聽的辭彙,還理解的繪畫的內容。

第三個教學環節是幼兒操作活動。常規教學方法有(1)告訴幼兒本次活動的內容,即要求幼兒

畫甚麼、做甚麼﹔(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即幼兒畫、做,教師巡視。所建議教學方法如下︰

* 教師創設一個“說畫”的機會,讓幼兒表述對活動內容的理解。

在操作之前,教師創設一個“說畫”的機會,讓幼兒先進行互相的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對

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打算,使語言表達有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 提供一個“交流”空間,讓幼兒表達自己的願望和動機。

幼兒作畫不像成人那樣一聲不響,她們總是不斷地交談、討論,努力表達自己的想法,相互

討論著“你做的是甚麼呀?”“你看我做的?”在討論、溝通中,幼兒完善了自己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對認知、積累、深化的過程。此時,教師不應該去打擾她們,不要為了一

點點安靜而扼殺了幼兒最自然的特點。

第四個教學環節是結束評價。常規教學方法有(1)教師向幼兒介紹幾幅教師認為好的作品﹔(2)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作品,或作品中的亮點、創意。所建議教學方法如下:

* 評價可以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交流、共同提高,而且在感受美、享受成功的同

時又能發展幼兒的語言。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可採用下列的語言鼓勵幼兒用語言進行

自我評價、互相評價,讓幼兒在評價中練習口語表達。

**幼兒班“你畫的是甚麼?”

**低班“你喜歡誰的作品?為甚麼?”

**高班“你為甚麼這樣畫?”

由於作畫的內容是幼兒的感受,自己的所思所想,因而講述時幼兒的語言就會生動、富有情

趣,幼兒表現繪畫的同時進行語言思維和表達,從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20

語言組成員︰

交流人員︰王霰、呂淑青、金翠萍、曾冬梅 (按姓氏筆劃排名)

參與協作的學校︰

信生中英文幼稚園、聖公會聖約瑟堂幼稚園、東華三院李黃慶祥紀念幼稚園、香港保護兒童

會賽馬會學心幼兒學校、仁愛堂天耀幼兒園暨幼稚園、救世軍富強幼稚園、香港創價幼稚園、

玫瑰崗學校(幼稚園分部) (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