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20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Sep-2019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Page 2: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胡風

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

2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簡單的隨身聽卡帶機錄的,胡風先生極其虛弱的聲音淹沒在

一團噪音當中,我對照曉風老師的稿子仍舊無法辨別。後來

我們找聲音剪輯師做了處理,才驟然在一片噪雜的亂云中聽

到了胡風先生的聲音。他以相當清晰的思路,回憶了他踏上

文學道路的思想啟蒙。

胡風﹙錄音﹚:我於舊社會不滿,但是通過文藝作品看見了人生的光明,覺得應該改變這個社會,應該反抗,就是這樣一個感情上的要求、一個朦朧的追求,讓我尋求新的道路。尤其是在我青年時期,發現了、讀到了魯迅先生的作品,反抗舊社會的那種感情更濃厚了,跟舊社會作鬥爭的勇氣更進一步了。我主要還是讀魯迅先生五四新文學的作品,來確定自己的道路的。在這條道路上,我漸漸地發現了、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同時逐漸地懂得了應該追求共產主義的偉大前程、人民解放的前途。

像很多受到五四運動和文化影響的人一樣,胡風從青年時代

就讀到魯迅的作品。他在北京大學聽過魯迅的課,但是真正

1 曉風﹙1939–﹚,本名張曉風,湖北蘄春人,生於敵機轟炸下的重慶。高中畢業考大學時因受「反革命」父親胡風的影響,政審不合格而未能升學。後在北京郊區國營農場當農業工人從事勞動。二十年後,父親獲平反,遂調至中國藝術研究院擔任胡風秘書,協助他的工作。胡風去世後,主要從事胡風著作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並撰寫有關方面的文章。著有《雖九死其猶未悔—我的父親胡風》、《胡風畫傳》、《胡風傳》等,主編《胡風全集》、《胡風全集補遺》、《我與胡風—胡風事件三十七人回憶》、《我與胡風•增補本》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Page 3: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3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結識魯迅是在1933年,此後成為魯迅最親密的弟子和戰友之

一。與馮雪峰 2、蕭軍 3、聶紺弩 4 等人一樣,他不僅是魯迅喪

儀上的擡棺者,還將在未來的人生裏,繼續扛着魯迅先生的

大旗,努力推進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以及先生倡導的新文學

運動。這一章,我們要從魯迅講起。

2 馮雪峰﹙1903–76﹚,浙江義烏人。1922年與友人組成湖畔詩社,1925年到北京大學旁聽日語,1926年開始翻譯文學作品及文藝理論專著。1927年李大釗遇害之後入黨,遭到通緝,避難北大時與王凡西有交往。1929年到上海,通過翻譯工作漸與魯迅相熟,1930年為共產黨牽線請魯迅主持左聯。參加過長征,坐過國民黨監獄。1949年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等職,組織了魯迅著作的整理出版。1954年因未積極參加《紅樓夢》批判,被解除《文藝報》主編職務,次年又因「胡風事件」遭到批判。1957年被劃為右派、次年被開除黨籍,直到1961年才被摘去右派帽子。文革開始後,又就被打成「叛徒」,1969–71年間下放五七幹校勞動,回京後開始校訂《魯迅日記》。1976年因肺癌去世,1979年平反。主要作品有《湖畔》、《論民主革命的文藝運動》、《魯迅和他少年時候的朋友》、《回憶魯迅》、《魯迅的文學道路》、《上饒集中營》等。

3 蕭軍﹙1907–88﹚,原名劉鴻霖,遼寧錦州人。筆名還有酡顏三郎、田軍、三郎等。「東北作家群」的領軍人物,知名的左翼作家。青年時代得到魯迅支持,發表成名作《八月的鄉村》。抗戰爆發後,輾轉各地,1940年到延安,將其後五年所見所聞寫成《延安日記》,2013年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後受到學界和讀者歡迎,反覆加印。在延安整風中因為捍衛被批判的王實味說話的權利而被孤立,1946年去東北之後又受到批判,受影響直到文革結束之後。

4 聶紺弩﹙1903–86﹚,原名聶國棪,湖北京山人。1923年秋冬到達緬甸仰光任《覺民日報》編輯,不久被開除,乃任《緬甸晨報》編輯;1924年在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結識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1925年黃埔畢業後,考入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1926年在莫斯科就學期間,未能掌握俄語,但自修全部文科大學課程,因「專心文藝,不問政治」,被國共兩方看作落後分子;1927年回南京,經過半年審查,成為中央黨務學校的輔導員;1928年因和黨務學校學生周穎戀愛,遭到學生反對,被調任中央通訊社編輯,後升副主任。1929年與周穎結婚,婚後周穎到日本留學。1931年幫《新京日報》編副刊《雨花》,因發表抗日文章被通緝,棄職赴日;1933年和胡風一起被日本政府驅逐回國,編輯《中華日報》副刊《動向》;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在魯迅支持下編輯《海燕》雜誌;1936年護送丁玲去延安;抗戰開始後,曾與蕭軍、蕭紅等人奔赴山西民族革命大學;1938年加入新四軍。1950年任香港《文匯報》總主筆,1955年受胡風案影響,1957年劃為右派,文革中入獄,1977年回北京,1979年平反,同年冬開始臥床,1986年去世。

Page 4: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左上:1905年魯迅在仙台;右上:辛亥革命後,魯迅穿着自己設計的衣服;下:魯迅自傳手跡。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Page 5: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5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1902年,胡風出生在湖北蘄春。這一年,21歲的魯迅,

作為清政府兩江總督派赴日本的留學生之一,進入東京弘文

學院學習。此時適逢清朝光緒二十四年康有為、梁啓超、譚

嗣同等人主導的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9

月21日﹚失敗,去日本修遊,見證鄰國如何在明治維新後躋身

世界強國,在要求進步的中國青年中迅速成為一種潮流。據

實藤惠秀5 的統計,1902年魯迅抵日時,中國留學生只有500

人;而到1905年時,留學生人數已經猛增到8,000人了。這其

中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中國政府對於出國的人們,都絕對

不管。只要你有錢,什麽時候願意去日本,你就去;什麽時

候願意回國,你就回。絕對不受留難。而日本方面,對於中

國人,也絕對許其自由出入,不要護照。」6 加上旅費也不貴,

在日本還能學習各種西方的語言、文化課程,因此留學日本

是很多人的選擇。

魯迅留學時期的東京,聚集了一批歷盡挫折的中國革命

家。1903年夏天孫中山在日本青山開辦革命軍事學校時,魯迅

5 實藤惠秀﹙1896–1985﹚,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以數年時間寫成《中國人留學日本史稿》,於1937年1月起由《日華學報》分11期連載,使用包括留日學生的日記、書信、著譯書刊、口述史料,及中日文公私檔案文牘等,詳述1896至1937年間留日運動情況,探討留日學生對中國近代思想、政治、教育、文學、語言、翻譯、出版事業等方面的影響。

6 龔德柏《龔德柏回憶錄》,﹙台北:隆文出版社,1989年﹚,11頁。

Page 6: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胡風

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

6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參加過留學生歡迎孫中山7 的集會。雖然孫中山的粵語演說他

一句也沒有聽懂,但還是出席表示支持。後來與孫中山齊名的

辛亥革命領導人黃興﹙字克強﹚8,當時也在弘文學院讀書。魯迅

曾在生前最後一篇文章裏回憶起他:「黃克強在東京作示範學

生時,就始終沒有斷髮,也未嘗大叫革命,所略顯其楚人的反

抗的蠻性者,為因日本學監,誡學生不可赤膊,他卻偏光着上

身,手挾洋瓷臉盆,於是經過大院子,搖搖擺擺的走入自修室

去而已。」9 曾任毛澤東兼職秘書、水利電力部副部長等職的李

銳10,回憶他父親那時也在日本。

7 孫中山﹙1866–1925﹚,原名孫文,號逸仙,生於廣東香山,少時在檀香山讀書。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是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之創始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後又提倡用武力推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5年3月12日病逝。中國國民黨尊其為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8 黃興﹙1874–1916﹚,字克強,湖南長沙人。22歲中秀才,在讀書之餘亦喜愛武術。1898年,黃興受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推薦,入武昌兩湖書院讀書,開始同情維新運動、認同變法主張。 1902年湖南官紳開始選派公費生東渡,黃興赴日留學。辛亥革命時期,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並稱中華民國開國元勳。1916年於上海去世,1917年4月尊以國葬於湖南長沙嶽麓山。

9 魯迅《其介亭雜文末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見《魯迅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556頁。

10 李銳﹙1917–﹚,生於北京,祖籍湖南平江。1934年考入國立武漢大學,次年參加 「一二九運動」,為武漢秘密學聯負責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湖南、延安和東北從事青年工作和新聞工作。1945年後到東北,先後任高崗、陳雲的秘書。1949至1952年任《新湖南報》社長、湖南省委宣傳部長。1952年調北京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水力發電建設總局局長,主管水電建設。1958年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毛澤東兼職秘書。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被定為「彭德懷反黨集團」追隨者,撤銷職務、開除黨籍、下放北大荒勞動。「文革」期間在秦城監獄單身監禁長達八年﹙1967–75﹚。1979年平反後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1982至1984年由陳雲推薦任中央組織部青年幹部局局長、常務副部長。中共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離職後主管《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的編篡,長年呼籲民主憲政。

Page 7: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7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李銳:我父親李積芳是1905年去日本的。在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前後,留洋可以說是社會上的一種潮流了,各個省都有人去。我父親一去日本就碰見孫中山第一次到日本講演。父親和幾個平江人聽到講演,馬上就把辮子剪掉、參加了同盟會。我父親在早稻田大學讀政治經濟,跟宋教仁11 同級、同庚,都是1882年出生,那時就是朋友。我父親大概和黃興、秋瑾 12也是朋友。因為他1922年在長沙去世後,我繼承了他的大書桌。這個書桌裏面,就有宋教仁、黃興的照片和書,有秋瑾的《榮安錄》,我小時候都翻過。黃興的照片比較大,後面應該是黃興自己寫的字:「出師未捷身先死。」

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同盟會是由孫中山

的興中會,黃興與宋教仁等人的華興會,上海蔡元培、章炳

麟、吳敬恒等人的愛國學社,以及張繼的青年會等組織,合併

組成的革命團體,也是中國國民黨的前身。孫中山被推為同

盟會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

權」的革命政綱,把原華興會的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改

組成為《民報》,在發刊詞中首次提出強調民族、民權、民生的

11 宋教仁﹙1882–1913﹚,字鈍初,號敦初,生於湖南桃源。曾留學日本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領導過華興會和同盟會,也是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中華民國初期他率先倡導責任內閣制,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內閣的農林部總長、國民黨代理理事長。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遭袁世凱的刺客槍殺。

12 秋瑾﹙1875–1907﹚,初名閨瑾,浙江紹興人。1904年離婚之後留學日本,改名瑾,別號競雄,自稱鑑湖女俠。1905年加入光復會,後又加入中國同盟會,積極參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1907年初在上海創辦《中國女報》,3月回紹興創辦明道女子學堂。7月13日在紹興被捕,兩天後被殺。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權。

Page 8: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左上:孫中山;右上:黃興; 左下:宋教仁;右下:秋瑾。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Page 9: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9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三民主義」。這些革命者們以《民報》為陣地,與戊戌變法失

敗的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激烈論戰,涉及的問

題主要集中在: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要不要建立

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等等。1904

年,魯迅從弘文學院畢業之後,入讀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除

了關注國民性問題,還抱有醫學救國的思想,直到課堂上發生

了一件小事,改變了他的志向:

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於戰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着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13

錢理群14:今天讀魯迅的〈《吶喊》自序〉或〈藤野先生〉,還可以感受到當時那種氣氛。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已經很強大了;魯迅留學的時候,正好是甲午戰爭日本勝利了。這之前日本人對中國一直都有種很緊張的情緒,而勝利讓

13 魯迅〈《吶喊》自序〉,見《魯迅全集•吶喊》第一卷。14 錢理群﹙1939–﹚,生於重慶,祖籍杭州。1960年畢業於人民大學新聞系,在貴州任中

專語文教員數年,1981年獲得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留校任教,成為北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在魯迅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面成績卓著,近年專注於研究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同時從事現代民間思想史研究。

Page 10: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胡風

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

10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他們一下從中國的壓迫下解放出來,陷入了一種「交織着純情與傲慢」的激情之中。這應該讓魯迅和同時期的留日學生深受刺激,就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從那時開始,魯迅便常常和友人討論三個問題:一、怎

樣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麼?

三、它的病根何在?魯迅一生始終孜孜追索的,就是這三個

問題的答案。1906年,魯迅還未結束在醫學院的學業,就奉

母命回國與朱安結婚,同年又和二弟周作人15 再到東京,把改

變愚弱國民的希望寄託在「文藝運動」上。幾位志同道合者的雜

誌《新生》最終胎死腹中。魯迅不久後在河南留學生同鄉會辦

的雜誌上發表了《人之歷史》,為中國作者最早介紹達爾文學

說的文獻之一。

15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壽,字星杓,浙江紹興人,魯迅(周樹人)之弟。1906年留學日本,1909年在日本娶了日本女人為妻。1911年回國,1917年到北京大學附屬國史編纂處做編纂,1918年出任北京大學文科(文學院)教授,並創辦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出任首任系主任。1919年起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盧溝橋事變後,北京大學撤離北平,他沒有同行,成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1938年9月起,至燕京大學國文系任客座教授。1939年1月任汪精衛南京政府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3月應聘兼任北京大學「文學院籌辦員」,開學後兼任文學院院長。1941年任汪精衛政權的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並指定為常務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10月起,兼任東亞文化協議會會長。1943年6月起,兼任華北綜合調查研究所副理事長。1944年5月起,兼任《華北新報》經理和報導協會理事、中日文化協會理事。1945年12月抗戰結束後,在北平以漢奸罪名被蔣介石主政的國民政府逮捕。1949年1月獲釋,後定居北平。從1952年8月起出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制外特約譯者。文革中遭受迫害,1967年5月6日發病去世。

Page 11: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11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竹內實16:魯迅留學日本一共七年,在日本看的大都是文藝書。他一方面很注意日本最尖端的、最新的文學理論;另一方面很快把這些翻譯出來,介紹回中國。翻譯工作需要快,對象國流行什麼文藝要儘快介紹,不然五年、十年以後也沒有意思了。當時在日本流行所謂「自然主義派」文學,寫一些個人化的生活和情緒。魯迅好像不屑於介紹這些,他在日本搜集、介紹的主要是東歐國家的作品,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抵抗詩人的詩作,還有蘇聯的新文藝理論。

魯迅一生留下上千萬字的著作,一半都是翻譯的作品。他

非常重視作品本身的個性,只選取有「智性」的作品來翻譯。

1909年魯迅回到中國時,革命者們紛紛籌畫着建立新的秩序。

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出版時,魯迅曾說,當時他們「注

重的倒是在紹介,在翻譯,而尤其注重於短篇,特別是被壓迫

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17 比如他注意到1910年在日本,一些

無政府主義者想要暗殺天皇,因為事情敗露而被處死。日本總

16 竹內實﹙1923–2013﹚,生於中國山東。19歲才回到日本,把中國當成第一故鄉。二戰之後就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是日本著名漢學家。2010年底,筆者專程到京都訪問87歲高齡的竹內先生時,他正在想辦法處理自己的手稿和筆記。他把閱讀 30年代的文學與文獻時的很多筆記都贈送給筆者,其中還有一本珍貴的、1930年出版的托派雜誌《展開》的複印件。竹內對資料的搜集歷時久遠,對材料的分析和思考對筆者啟發很大。

17 魯迅〈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見《魯迅全集》第四卷。

Page 12: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胡風

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

12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檢察長稱這個事件為「大逆事件」,幸德秋水等人被處死18,同

時封閉工會、禁止出版一切進步書刊,並在全國捕殺社會主義

者和無政府主義者,使日本的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所謂的「嚴

冬時期」。

竹內實:魯迅在開始翻譯小說時,介紹過幾篇日文小說。我感到驚奇的是,魯迅特別關注一位叫森鷗外19 的日本作家。森鷗外是陸軍軍醫總監,中將軍銜,可以說是陸軍醫學部門職位最高的人。當時掌握日本實權的山縣有朋20 曾經問森鷗外,「無政府主義」究竟是個什麼思想?森鷗外從陸軍可以接受的角度回答了。但這以後,他寫了篇散文,大意說沒有思想知識的人搞審判,幸德秋水等人才被處死。魯迅看到這篇文章,馬上翻譯成中文。魯迅的眼光真是非常尖銳!有趣的是,魯迅從沒有寫過批判日本天皇制的文章,但他非常贊成辛亥革命,所以他也許是從中國革命派反抗大清皇帝的精神,來瞭解日本這些革命家、思想家的精神的。

18 幸德秋水﹙1871–1911﹚,日本明治時代的記者、思想家、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1903年日俄戰爭前夕,幸德秋水與堺利彥一起創立了主張反戰的平民社,創立週刊《平民新聞》。兩年後,幸德因違反新聞紙條例而入獄,在獄中認識了克魯泡特金,傾向於無政府主義;出獄後流亡美國三藩市。後與岩佐作太郎一起成立了社會革命黨。1909年創辦《自由思想》刊物,發行當日就被列為禁刊。1910年5月下旬,日本長野縣明科鋸木廠一工人攜帶炸彈到廠,被查出後,政府即以此為藉口鎮壓日本的社會主義運動。26人被逮捕審判,幸德等12人翌年被判處死刑,罪名是「大逆不道,圖謀暗殺天皇,製造暴亂,犯了暗殺天皇未遂罪」。

19 森鷗外﹙1862–1922﹚,日本明治至大正年間小說家、評論家、翻譯家、醫學家、軍醫、官僚。森鷗外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與夏目漱石齊名的文豪。

20 山縣有朋﹙1838–1922﹚,下級武士出身,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首相﹚、陸軍大將、元帥、元老。在日軍和日本政府中勢力龐大,號稱是日本陸軍之父。

Page 13: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13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黨史學家唐寶林21 在《陳獨秀全傳》中提到,陳獨秀22 曾經五次

留日,1907至1909年期間,在日本曾和章太炎等多位好友參

加過「亞洲親和會」,這是個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亞洲的聯合戰

線組織,幸德秋水也參加了23。

同盟會在黃興的領導下進行了黃花崗等多次起義都未能成

功,但1911年4月27日的黃花岡起義是同盟會領導下進行的最

後一次起義。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由文學社的新軍發動,

義軍佔領武漢,成立了湖北軍政府。各省的革命黨立即回應,

推翻持續了幾千年的帝王統治,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

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1912年元

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同盟會會員李積芳也回到湖南。

李銳:我父親回國後,在湖南搞法制,成立了法制局,辦了法政大學。後來民國成立議會,選舉眾議院、參議院,參議員由政府推薦,五十萬人以上的縣可以選一位眾議員。我父親是平江縣的眾議員,不是老百姓普選的。民國

21 唐寶林﹙1939–﹚,上海人。1964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畢業。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獲得對社會科學突出貢獻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革命史研究,專注於陳獨秀、中國托派、宋慶齡、「一•二九」運動等問題,《陳獨秀全傳》2011年出版後幾次重印。

22 陳獨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安慶市人。思想家、政治活動家、語言學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及首任總書記。他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創辦了著名白話文刊物《新青年》,對包括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高層領導在內的五四之後的知識分子有很大影響。1929年轉向托洛茨基派,成為中共批判的對象。

23 唐寶林《陳獨秀全傳》﹙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49頁。

Page 14: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胡風

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

14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初年日本有出版社在北京出版了一本《民國之精華》。當時四百多個國會議員,一人一頁,一張照片,孫中山、黃興都有照片,有中文、日文、英文小傳。我父親的小傳也在其中,我一直保存着這本書。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退位詔書》裏說「特率皇帝

將統治權公諸全國」,由她作主讓年僅 6 歲的末代皇帝溥儀退

位,清朝滅亡。次日孫中山向參議院請辭,並舉薦袁世凱出任

大總統。之後,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由宋教仁斡旋,將當

時的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合併,改組為國民

黨。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殺,袁世凱有元兇嫌疑,孫中山

召集舊部武裝反袁,所謂二次革命,但旋即失敗。孫中山、黃

興等人均被通緝,再次逃往日本。

早年創辦過白話文報紙《安徽俗話報》的陳獨秀,1914年

反袁運動失敗後,也再度赴日,開始用「獨秀」的筆名發表文

章。1915年夏天回到上海後,住在法租界嵩山路吉誼里21號。

佐佐木力24:陳獨秀早年參加過科舉考試,在安徽家鄉的考試中,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中了大秀才。那以後,他很同情清末那些參加變法運動、反對保守派的人。後來他到日本留學,之後變成了無產階級民主派的代表人物。

24 佐佐木力﹙1947–﹚,日本科學史學者,原東京大學教養學部教授,曾著書研究數學史,對於托洛茨基研究有濃厚興趣,曾任日本陳獨秀研究會會長。

Page 15: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15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誌》創刊,陳獨秀發表創刊詞《敬告

青年》,對青年提出六點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

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

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留學美國的胡適25 率先提倡使

用白話文和文學革命,陳獨秀對這兩個主張不但立即撰文支

持,後來還以比胡適更堅定的態度推進26。如今我們已經用白

話文八九十年了,很難想像胡適在《新青年》上提倡語言改良

時,這還是個政治問題。用魯迅的話講,一個「驚嘆號」像坦

克一樣讓人害怕27。1916年《青年雜誌》更名為《新青年》後基

本上由陳獨秀主編,只有1918年出版的第六卷曾經由錢玄同、

高一涵、胡適、李大釗、沈尹默等人輪流編輯過。這時的魯迅

處於比較消極的狀態,錢玄同來向他約稿時,魯迅正在抄一些

古碑上的文字。

錢理群:魯迅回國後,先到浙江教書,接着又到南京和北京做教育部的職員,直到陳獨秀主筆的《新青年》出版,1918年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才問世。這近十年間魯迅基本上是沉默的,但這是魯迅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日本學

25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早年提倡白話文,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早年留學美國,對中西文化的認識視野寬闊。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北京大學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史哲、考據、教育、倫理、紅學等領域都有深入研究。

26 唐寳林在《陳獨秀全傳》中指出,一般人都認為「文學革命」是陳獨秀提出的,但先用這個詞的人是胡適。見《陳獨秀全傳》,86頁。

27 魯迅《「論語一年」—借此又談蕭伯納》,收入《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見《魯迅全集》第四卷。

Page 16: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胡風

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

16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者竹內好28 先生早就提出來,這段時間魯迅有一個「回心」的過程,如果我們不能瞭解這一時期的魯迅,也許我們會永遠失去他。魯迅在日本留學後期的《新生》雜誌夭折,文學啟蒙的夢想破滅,所以有了這樣「寂寞」的感受。他弟弟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裏說,當時正值洪憲帝制活動,袁世凱的特務軍警活動頻繁,被抓的、失蹤的人非常多,北京的文官不論大小都在他們的注意範圍裏,所以這些文人就用嫖賭,或者把玩古董書畫的方式來逃避耳目。魯迅也「假裝玩玩古董」,收集一些石刻、古碑來抄寫,一方面在「寂寞」中消磨時間,另外像魏晉玄學的基本命題,比如「生與死」、「有與無」、「實與空」、「言與意」等等此時也進入了他的思考。他通過自我反省打破了早些時候的自我神話,從而使20世紀初作為邏輯點的批判、懷疑精神達到了極致。這樣一種徹底的批判與懷疑和「重新估定價值」的五四精神是相通的,這是魯迅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內在原因。

魯迅從自身的寂寞,認同了《新青年》「不特沒有人來贊同,

並且也還沒有人來反對」的寂寞。經過十年沉默,魯迅帶着他

對生命本體黑暗的體驗,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狂人日記》、

《孔乙己》、《風波》等短篇小說。他後來把這些創作稱為「革

命文學」或者自願遵從「革命的前驅者的命令」的遵命文學,而

28 竹內好﹙1908–77﹚,日本文學評論家、中國文學研究家。著有《魯迅》、《中國的近代與日本的近代》、《現代中國論》、《中國革命的思想》、《新編魯迅雜記》、《作為方法的亞細亞》,其著述對日本學術界發生過巨大影響。

Page 17: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17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這位「前驅者」就是陳獨秀 29。陳獨秀後來評價魯迅、周作人

給《新青年》的投稿時說:「他們兩位,都有他們自己獨立的思

想,不是因為附和《新青年》作者中那一個人而參加的,所以

他們的作品在《新青年》中特別有價值。」30 專門研究過魯迅和

陳獨秀,特別是《新青年》的王觀泉31 說:

王觀泉:陳獨秀為什麼特別重視魯迅?因為陳獨秀一提出文學革命,馬上《狂人日記》就能出來,這是政治對文學的作用、也是文學對政治的反映;在這個氣氛中造就了一個魯迅。所謂政治就是社會制度,社會制度革命的地方,文學要支持;同時,表現社會制度下百姓的痛苦,不能用政治語言直說,要通過文學描寫讓普通百姓感同身受。

1911年俄曆10月在聖彼德堡,俄國共產黨創立者列寧和

蘇聯紅軍的締造者托洛茨基32 領導的布爾什維克軍隊攻打了沙

29 魯迅《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見《魯迅全集》第四卷。30 陳獨秀《我對於魯迅之認識》,1937年11月21日《宇宙風》散文十日刊,第五十二期。31 王觀泉﹙1932–2017﹚,上海人。1950年1月參軍,1958年轉業,1962年調入黑龍江省

文聯,1978年調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任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魯迅學會理事、名譽理事。在大陸出版了《魯迅美術繫年》、《魯迅與美術》、《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瞿秋白》等,在台灣出版了《被綁的普羅米修斯—陳獨秀傳》。

32 托洛茨基﹙1879–1940﹚,本名列夫•達維多維奇•布隆施泰因。一度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布爾什維克﹙多數派﹚和孟什維克﹙少數派﹚之間搖擺,1917年十月革命前,加入布爾什維克,並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主要領導人之一。蘇俄建國之初,他擔任蘇俄外交人民委員,後任蘇俄軍事和海軍事務人民委員,建立了蘇聯紅軍,並出任總司令。他帶領布爾什維克贏得了俄國內戰﹙1918–23﹚,並成為這一勝利的精神象徵。列寧死後他被排擠出蘇共領導核心,後流亡海外,1940年被斯大林派人刺殺於墨西哥。作為第四國際精神領袖,他著作頗多,其政治理論被稱為托洛茨基主義,影響深遠。

Page 18: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胡風

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

18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皇的冬宮,宣稱「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勝利」。此後布爾什維克

成立了自己的蘇維埃政府。自1919年5月起,《晨報副刊》幾乎

每天都登載有關馬克思主義的翻譯文章,主要翻譯者是留日多

年、精通日語的陳溥賢33,他用「淵泉」的筆名翻譯了大量馬列

著作,並介紹日本的社會運動。同年在日本,也有《改造》等

進步雜誌,因為刊登探討社會問題、工人問題、社會主義思想

而銷量猛增。整個日本也都出現了「只要是馬克思,不論好壞

都大受歡迎」的情形34,對於在日本學習的中國留學生,自然

也產生了影響。

林賢治35:五四是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的一個源頭。當時著名的口號「德先生、賽先生」36,要求自由、民主、人權、科學,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普世價值。西風東漸早在五四之前,但從五四開始才真正稱得上是個文化運動。五四精神是一種叛逆精神,要求價值重估。所謂「打倒孔家店」37,整

33 陳溥賢﹙1891–1957﹚,福建閩侯人。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在日期間,和李大釗均為留日學生總會文事委員。1916年前後歸國,和李大釗一起進入《晨報》前身《晨鐘報》社任編輯,後任《晨報》主筆。1918年底,作為《晨報》特派員赴日,觀察巴黎和會前日本朝野態度,採訪吉野作造等人的「黎明會」和日本社會主義思想及工人運動的狀況。

34 轉引自石川禎浩《中國共產黨成立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5頁。35 林賢治﹙1948–﹚,著名詩人、作家、編輯,代表作有詩集《駱駝和星》和《夢想或憂

傷》、散文集《平民的信使》、評論集《胡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和《時代與文學的肖像》、自選集《娜拉:出走或歸來》、傳記《人間魯迅》和《魯迅的最後十年》等,被文學界冠以「民間思想者」的稱號。

36 指「民主」和「科學」,從英文發音Democracy和Science而來。37 「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運動時提出的口號,即反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

Page 19: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第一章

眼中天地久沉昏

19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個傳統的文化價值受到質疑;尼采38、易卜生39 這些人成了五四的新偶像。五四是創造的,當時那些文字讓人熱血沸騰。「少年中國」!完全充滿朝氣,是過去所沒有的。

梁啟超40 有篇著名的散文《少年中國》,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的

1900年,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治下的

中國是「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

神,這個對新派人物的稱謂,不專指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者。

1919年7月,蘇維埃政府以外交人民委員加拉罕的名義發

表了《致中國人民及中國南北兩政府的宣言》,表示要把沙俄從

中國掠奪的權益無條件地還給中國。1920年5月出版的《新青

年》﹙第七卷第6號﹚稱此宣言是「空前的美舉」,並新辟了「俄羅

斯研究專欄」,開始關注蘇聯革命,其文章的主要來源是在紐

約出版的蘇俄政府辦事處機關刊物:《蘇維埃俄羅斯》。此後,

《新青年》的雜誌封面也仿照美國社會黨的黨徽而改變,「一對

38 尼采﹙1844–1900﹚,德國哲學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對於後代哲學—尤其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發展影響極大。

39 易卜生﹙1828–1906﹚,生於挪威,現代現實主義戲劇的創始人,出版過26部戲劇和一部詩集,其作品有民族浪漫歷史劇、思想劇、當代現實劇、心理與象徵劇,代表作有《玩偶之家》、《人民公敵》等。其中《玩偶之家》是五四之後中國歷演不衰的作品,激勵了一代女性離開家庭,追求自由人生。

40 梁啟超﹙1873–1929﹚,廣東新會人。青年時曾與老師康有為合作進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嚴詞抨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宣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

Page 20: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 cityupress.edu.hk · 在2004年的採訪中,胡風先生的女兒張曉風 1 給了我們一 段胡風先生1984年去世六個月前的錄音。由於錄音是用一個

胡風

詩人理想與政治風暴

20

© 2017 香港城市大學

相握的大手」,據作家茅盾41 說,表示「中國人民與十月革命後

的蘇維埃俄羅斯必須緊緊團結」以及「全世界無產階級團結起

來」42。 曾經和陳獨秀一起推動新文化運動的胡適對《新青年》

的轉向十分不滿,說「今《新青年》差不多成了 Soviet Russia 的

漢譯本」43。 1920年9月之後,英語布爾什維克書刊逐漸取代了

日語文獻,成為中國共產主義者的主要消息來源。

佐佐木力:對於無產階級民主的追求,個人行動是沒有用的,針對帝國主義的抵抗運動,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組織。受到俄國革命影響的李大釗,當時十分醉心於馬克思主義學習,留在了北京大學。而陳獨秀從北大辭職回到上海後,積極地尋找各種新的政策,結果1919年末1920年初,他認為既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就應該成立共產黨,於是就加入了共產國際。

41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初,主持《小說月報》中「小說新潮欄」的編務工作。1921年1月參與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同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轉為正式黨員。1923年到商務印書館國文部工作。1926年到廣州工作,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1927年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教官,以及漢口《民國日報》主編。1930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被選為理事,創辦《文藝陣地》,同時編香港《立報•言林》。1940年抵延安,在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處講學。後從延安到達重慶,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常委。1941年到香港,任《大眾生活》編委、主編《筆談》半月刊,1942年底再赴重慶。1946年赴蘇聯訪問,1947年歸國後赴香港,參與《小說月刊》的編委工作,9月主編《文匯報•文藝周刊》。1949年被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和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後改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長職務,主編《人民文學》雜誌。1951年1月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文革中被抄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42 茅盾《我走過的道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149頁。43 耿雲志、歐陽哲主編《胡適書信集》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2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