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92
涂涂涂涂涂涂涂涂涂 涂 003 涂 2 涂

Upload: morpheus-zephyr

Post on 30-Dec-2015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二 003 年 2 月. 一、防腐蚀技术简介. 1 腐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 防止腐蚀的途径: 正确选择材料 进行正确的防腐蚀设计 电化学保护 缓蚀剂防腐蚀 保护性覆盖层防腐蚀:. 3 涂层的破坏历程: 泛白 — 起泡 — 生锈 — 连续脱落 最主要的因素是漆膜能透过一定量的水分、氧和某些离子。水透过漆膜后,油相和水相互相渗透,并将底漆中的可溶物溶解,或生成腐蚀产物。. 4 涂层防腐蚀的机理 1 )隔离作用; 2 )电阻作用; 3 ) 钝化作用。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二 003 年 2 月

Page 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一、防腐蚀技术简介

• 1 腐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 防止腐蚀的途径:• 正确选择材料• 进行正确的防腐蚀设计• 电化学保护• 缓蚀剂防腐蚀• 保护性覆盖层防腐蚀:

Page 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3 涂层的破坏历程:• 泛白— 起泡—生锈—连续脱落• 最主要的因素是漆膜能透过一定量的

水分、氧和某些离子。水透过漆膜后,油相和水相互相渗透,并将底漆中的可溶物溶解,或生成腐蚀产物。

Page 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4 涂层防腐蚀的机理• 1 )隔离作用;• 2 )电阻作用;• 3 ) 钝化作用。• 所谓钝化是指涂料中的颜料对金属表

面所形成的保护膜层,如铬酸盐防锈颜料

Page 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二、表面涂装技术• 1 表面涂装技术的分类• 浸涂• 淋涂• 刷涂• 幕式涂装• 喷涂• 高压无空气喷涂• 静电喷涂• 粉末静电喷涂• 流化床涂装• 电泳涂

Page 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2 各种涂装方法的技术特点• 1 )涂装前处理• A 黑色金属的前处理• 除油— 热水洗—冷水洗—除锈—冷水洗——

冷水洗—(表调)—磷化—水洗—涂装• B 有色金属的前处理 • 铝及铝合金:• 除油—水洗—除锈—水洗— 铬酸盐处理—涂装

Page 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锌合金压铸件:• 除油—喷砂—铬酸盐处理—涂装• 锌合金压铸件由于其组织特点,表面比

较致密,近表面疏送,所以切不可将表面去除过多。

Page 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2 工业上常用涂装技术的特点:• 浸涂• 将被涂物浸入涂料中,提起,滴尽多余涂料而获得涂

层的方法。• 特点:高效,涂料损失少,操作简便,适合形状复杂

的工件。 可以是手工作业,也可自动化作业。• 涂料的粘度是工艺的关键,一般控制在 20-30 秒。• 被涂物的上、下部位涂层厚度不同,下边缘往往有积

聚涂料。

Page 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淋涂:• 将涂料淋到工件上,随后滴尽多余涂料

的涂装方法。• 特点:用漆量少,高效,适合于中空的

容器。但耗溶剂较多。• 涂料粘度较高,有时接近 100 秒。温度

应在 20-25 度。

Page 1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幕式涂装:这是淋涂的一种改进。涂料呈连续的幕状流下,被涂件在漆幕下通过。

• 特点:适合平面涂装,涂料省,膜层外观好,厚度均匀,涂装效率高,但薄膜涂装较困难。

Page 1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空气喷涂:• 利用压缩空气在喷枪嘴产生的负压将涂

料带出,涂布于物体表面。• 特点:快速有效,适应性广,涂膜平整美观。缺点是涂料和溶剂损耗大,有着火或中毒的危险。

• 目前应用仍较多。

Page 1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设备组成:• 空气压缩机 喷枪 油水分离器 漆罐

喷涂室 等• 喷漆室配有排风和捕集漆雾的装置。按照捕集漆雾的

方式,可以分成干室喷漆室和湿式喷漆室。• 干式喷漆室:由喷漆室、漆雾捕集装置、排风装置、风管等组成。构造简单,适合小批量生产,捕集效果不如湿式喷漆室好。

Page 1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湿式喷漆室:用水捕集漆雾,因此效果较好。但相应要增加供水系统和形成水帘的设备。费用和能耗有所增大。

• 正确使用喷枪:• 喷枪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压下式、压入式和吸上式)。

要正确使用它们,须注意以下几点:• A 喷涂压力—喷涂压力大,涂料雾化好,所得漆膜细腻平滑。但过大,则涂料利用率低,还会产生流挂。若压力过小,涂料雾化差,涂层表面粗糙。喷涂压力主要取决于涂料粘度。

Page 1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B 喷涂距离—喷涂距离大,涂料利用率低。若太短,易产生流挂、起邹。大型喷枪,以 200-300mm ;小型喷枪以 150-200mm为佳。

• C 走枪速度—要快慢一致。此外,还要注意喷涂搭接。• D 喷枪角度—要垂直于喷涂表面。• E 喷嘴大小—一般常选用 1-2.5mm 的 .大件可选大的 .

Page 1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高压无空气喷涂:• 用高压泵将密闭容器内的涂料送出,压力约为 10-15Mpa. 这种高压漆液在经过特殊喷嘴时体积发生激烈变化而雾化成微粒 , 高速喷射到物体表面形成涂膜 .

• 特点 : 效率高 , 损失小 , 有利于环保 , 涂膜质量好 . 可喷涂粘度高的涂料 . 但不宜喷不薄涂层 .

Page 1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高压无空气喷涂的操作与空气喷涂基本一样 . 但喷涂距离为 300-370mm.

• 对涂料和压力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 :

Page 1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硝基漆 25-35 S ( 涂 4杯 下同 )

8-10 Mpa

合成树脂调和漆 45-50 S 10-11 Mpa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漆

25-35 S 8-10 Mpa

乳胶漆 35-40 S 12-13 Mpa

防锈漆 50-80 S 12 以上

Page 1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静电喷涂 :• 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 ,从喷枪喷出的漆雾雾化得更加细小 , 并带电 ,受静电力的作用向带有相反电荷的被涂物运动 , 在其表面发生电荷中和而沉积成膜 .

• 特点 :劳动生产率和涂料利用率都高 ,环保好 , 便于流水线连续生产 . 对涂料有一定要求 , 要注意防火防爆 ,且设备较复杂、昂贵 .

Page 1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静电喷涂按施工方式可分为固定和移动式二种 .

• 固定式 : 在喷涂室中按照工件的大小、形状,把喷具以一定距离、方向布置。作业时,喷具不断喷出涂料,工件以一定的速度通过喷涂室而完成喷涂。

Page 2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移动式:移动式静电喷涂使用手提喷枪。灵活方便,特别适合形状复杂的工件,也可作为固定式静电喷涂的补充喷涂。

• 静电喷涂对涂料的要求:• 易于带电;• 流平性和光亮度好;• 固体含量高;• 溶剂的沸点高,极性大,对树脂的溶解性好。

Page 2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以下一些涂料比较适合静电喷涂:• 醇酸树脂漆;酚醛树脂漆;环氧树脂漆;• 丙烯酸树脂漆;氨基醇酸树脂漆;聚氨酯漆;聚酯树脂漆;其中氨基醇酸树脂漆更适合于钢铁制品。

Page 2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粉末静电喷涂(又称为喷塑):• 粉末静电喷涂包括粉末涂料的供给和分散,以及使之带电。带负电的涂料粒子在高压电场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带正电的工件表面。移动喷枪或转动工件就可使粉末涂料均匀地散布于工件表面。然后经再加热使涂料熔融、流平、固化成膜。

• 粉末静电喷涂包括表面处理,蔽覆,工件预热,粉末喷涂,固化,水淬,缺陷补救等工序。

• 表面处理与一般涂装要求相同。• 蔽覆是为了蔽盖那些不需要涂装的部位。可用不导电

Page 2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的硅橡胶溶液覆盖。工件预热的温度则要根据涂料的种类而定。如用环氧粉末涂料,工件预热到 180-220℃。

• 喷涂后必须再加热使之流平。加热温度对环氧粉末涂料而言是 180-200 ℃,时间 20-30 分钟。

• 固化后从炉内取出,立即投入到冷水中,目的是增加漆膜的坚韧性和结合力,并提高漆膜的光泽。

• 静电粉末喷涂因受预热炉容量的限制,处理大型工件比较困难。由于电场的影响,外型比较复杂的工件往往难以获得均匀的涂层。

Page 2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流化床涂装 :• 用经过预热的压缩空气将流化床内的粉

末涂料流化 ,再把预热好的工件浸入其中 ,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 , 工件表面便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 .

• 特点:设备简单 , 操作方便 , 粉末利用率高 ,易获得厚涂层 . 但此法难以处理大和重的物件 ,且外观较差 , 涂层厚度不易控制 .

Page 2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流化床涂装后还要进行后热处理,目的是使热塑性粉末涂料能更好地熔融成膜,有助于涂层外观。若是热固性粉末涂料,则后热处理可使涂层固化完全,改善外观和防护性能。

• 流化床粉末涂装对涂料粒子的大小有要求。如环氧粉末涂料,粒径为 50-300微米。涂料的含水量要低。

Page 2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电泳涂 :

• 电泳涂是应用胶体化学的电泳原理 ,即带电的漆粒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向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运动 , 并在电极上脱去电荷同时沉积成膜 .

• 特点 : 涂膜质量好 , 涂料利用率高 ,劳动条件好 ,从根本上消除了火患之忧 .

• 电泳涂一般不适宜于非金属及不能承受高温烘烤的金属制品 .目前相对来说花色品种较少 , 主要用于涂底漆或涂一层面漆 . 对工件的预处理要求高 .

• 设备较昂贵 .

Page 2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电泳涂可分为阳极电泳涂和阴极电泳涂二种。

• 阳极电泳涂:由于被涂物接阳极,会因溶解而产生离子,不但使膜层色泽加深,并且物理、机械、耐腐蚀性下降。

• 阴极电泳涂:被涂物接阴极,不会因金属的溶解而污染涂液。

Page 2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影响因素:• 电泳电压;溶液• 溶液温度;电泳时间;• 搅拌; 阳极材料;• 阴阳极面积比;• 电极距离。

Page 2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三、干燥技术• 1 涂料的干燥与固化:• 1 )自然干燥—一般适合于大型件或多品种、小批量;

也适合于通过溶剂挥发成膜的硝基涂料、过氯乙烯涂料等;适合于既挥发溶剂,又氧化聚合的酯胶涂料、酚醛涂料、醇酸涂料;及加胺类固化的环氧涂料;

• 2 )热空气对流干燥—只适合需烘烤后聚合的涂料,如环氧 -呋南、环氧 -酚醛涂料。适合于批量生产,形状与厚度不受限制。

• 3 )红外线加热—适于热固性树脂基涂料的固化,也可用于 油基 -树脂基涂料的加速干燥。适合于批量生产,工件形状不过分复杂。

Page 3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4 )射线固化—目前主要用紫外线。适用于用聚酯树脂制成的容剂清漆,半透明漆,及其它含有滑石、重晶石等透明填料的底漆或平光漆。也可用于含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钛白粉颜料;

• 5 )电子束固化—用于不饱和聚酯及环氧和酚醛涂料。• 2 红外及远红外干燥—用一定数量的红外或远红外辐射

器安装于室内组成的干燥室即是红外或远红外干燥室。• 涂层吸收红外线,并转化为热能干燥涂层。这种红外线

热能,升温快,热效率高。• 根据红外线的波长,分为近红外和远红外。波长在 5.6

Page 3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微米以下并与可见光相邻的称为近红外 ;波长在 5.6-25微米的称为远红外 .

• 各种物体对红外线的吸收是不一样的 , 同一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的吸收也是不一样的 .从涂层干燥的角度来讲 , 最好选择能量最大限度地透过涂层而不透过基材的那种波长的红外线 .

• 红外线必须直射涂层表面才有最佳效果 . 对复杂的曲面 ,则难以均匀地干燥 .

Page 3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四、涂装质量评定及缺陷解决办法

• 1 前处理质量检测• 前处理是影响涂层质量和涂装寿命的极为重要

的因素,可以认为是第一位的因素。一般认为约占成因的 50%-70% 。

•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涂装预处理标准是瑞典标准 SIS05-5900.我国的标准 GB8923-88 将钢材表面原始的锈蚀程度和表面除锈等级分为若干级别。

Page 3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2 涂层质量检测• 1 )涂层基本性能检测• 颜色与外观— 采用观察涂膜颜色及外观并与标准色板比较加以评定;

• 厚度—厚度测量有湿膜测量和干膜测量。干膜厚度可用千分尺、磁性测厚仪测量。在非磁性金属表面可用涡流测厚仪。湿膜厚度可用湿膜测厚规测量。

Page 3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硬度—划痕法;铅笔硬度法;压痕法;摆杆法• 附着力—划圈法;划格法;拉开法;• 柔韧性—锥形轴弯曲法;园柱轴弯曲法;• 柔韧性多轴棒试验法• 冲击强度—落锤法• 2 涂层应用性能检测• 抗磨性—即在一定的负载下经规定的磨转数后,测定膜层的失重。如可用 M-200型磨损试验机

Page 3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耐水性—将涂膜试片用 1 : 1 的石蜡、松香混合物封边,然后将试片面积的 2/3 浸入 25±1℃的蒸馏水中,经规定时间后取出,用过滤纸吸干,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观察表面。如涂膜有剥落、起皱,则为不合格。如有起泡,生锈,失光,变色等现象,要记录产生时间,按技术要求判断是否合格。

• 蒸馏水也可是沸腾的。

Page 3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耐化学性—• A 耐盐水性:按规定制备涂膜试片。盐水是 3.

5% 的 NaCl 水溶液 , 温度 25±1 (℃ 或 40±1 ).℃经规定时间后观察试片表面的变化判断其耐盐水性 ;

• B 耐酸硷性 : 将带孔的低碳钢试棒浸涂后 ,测量涂层厚度 , 以试棒长度的 2/3 浸入 25±1℃的酸或硷液中 ,每 24小时检查 1次样品表面 ,根据产品标准判断是否合格 .

Page 3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耐湿热性— 按规定制备好涂膜试片,将其垂直悬挂在试验架上,置于调温调湿箱内,箱内维持 47±1℃和 RH96 ± 2% 的条件,试片表面不应出现凝露。连续试验 48小时检查 1次,经二次检查后,改为每 72小时检查 1次。达到规定的试验次数后,进行表观检查,与标准试片对比评级(分三级)。

Page 3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耐盐雾性—用 3.5% 的 NaCl 水溶液 ,PH值 6.5-7.2, 温度 35 ± 2 .℃ 试片与盐雾沉降方向呈 30 度角 .每周期喷 15 分钟 ,停 45分钟 .停喷时 RH 保持> 90%. 连续试验48小时后检查 1次 . 经二次检查后 , 改为72小时检测 1 次。达到试验周期后,把试片清洗干净 ,与标准对照评级(共分三级)。

Page 3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耐汽油性— • 浸汽油试验:将按规定制备好的试片浸入 25 ± 1℃的

指定汽油中,( 2/3 面积)达到规定时间取出吸干,检测涂膜表面的各种情况,如皱皮、起泡、剥落、变软、变色、失光等;

• 浇汽油试验:在涂膜表面,浇上指定汽油 5ml使其布满表面。使试片呈 45 度放置 30 分钟。然后平放并且在表面放一块双层纱布,其上再放一个 500克的砝码,保持 1 分钟取下,纱布不粘在膜面,或用手指轻弹试片反面即能自由落下为合格。

Page 4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耐霉菌性—用喷涂法制备膜片,平放在无机盐培养基表面,在膜面上均匀细密地喷雾混合霉菌孢子悬浮液,晾干后盖上皿盖,放入保温箱中。温度 29-30 ℃。三天后检查生霉情况。如生霉正常,可将培养皿倒置。七天后检查生霉程度。十四天后总检查,按标准评级。

Page 4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评级标准共分 5级。 0级,无霉; 1级,霉斑直径约 1mm;2级,霉斑直径约 2mm, 分布量小于 1/4 的面积 ;3级,霉斑直径约 2mm ,分布量小于 1/2 的面积 ;4级,霉斑直径多数大于 5mm ,或布满整个表面。

• 若不见霉菌生长,需重喷混合霉菌孢子悬浮液。

Page 4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抗污气性—这是涂膜对 CO 、 CO2 、 SO2

等气体的抵抗能力。也是以涂膜表面的变化现象表示。

• 耐候性—这是检查膜层在自然大气条件下的耐候性。一般在选定的暴晒环境中把试片放置在试验架上进行试验。这种试验时间长,前三个月每半月检查 1次;

Page 4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三个月到一年,每 1 个月检查 1次;一年后,每 3个月检查 1次。在雨季或天气剧变时应随时检查。通常当膜层表面的任一参数被破坏的程度达到评级标准中差的程度时即可终止试验。

Page 4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人工老化试验—以上自然耐候试验时间很长。所谓人工老化即是在人为的苛刻条件下缩短试验时间。常用的人工老化试验机设有高强度紫外光源,控温、调湿装置等。

• 试验时按要求调整好温度、湿度,喷水周期,试片距灯源的距离等参数。

Page 4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加速腐蚀试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适宜于评定涂装体系本身在各种使用环境下的性能,但并不表征其防腐性能。为检验有机涂层的防腐蚀性能,一般常用 SO2 。

Page 4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3 涂层质量缺陷及解决办法• 1 )常见缺陷:• 桔皮—原因是:低沸点的溶剂用量过多;涂料

粘度太高,漆膜太厚;溶剂不当,溶解力不好;喷涂时气体压力过大;喷枪距离不适当;烘烤升温太快;施工现场温度太高。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的对策。

Page 4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 流挂—原因是:喷涂时涂料粘度太低,膜层过厚;稀料沸点高,或加入量过多,挥发太慢;工件形状复杂,有较多深孔,使孔周围积漆;喷枪距离太近,或移动太慢,或移动轨迹呈弧形 ,导致漆膜有厚薄;喷枪嘴直径太大;工作是光照不好。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的对策。

Page 4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表面粗糙、突起—原因是:涂料粒度(颜料)过粗;涂料中混入尘土等杂物;涂料中混入漆皮;沉淀层在使用前未充分搅开;施工场地环境差;喷涂时喷枪离工作面太远;涂料粘度太大。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 涂膜不盖底—原因是:漆料本身含颜料不足、

颜料研磨不细、分散性差;涂料粘度太低;

Page 4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层太薄。• 解决办法:加强原料检验;加入粘度高的涂料,

调整涂料粘度;使用前彻底搅拌;控制施工厚度。

• 涂膜起皱—原因是:涂料质量不好,如钴催干剂含量太高;漆膜过厚;烘烤不当;重复涂装涂料不配套;底层未完全干燥又涂第二层;施工时与酸硷气体接触。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

Page 5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针孔—原因是:低沸点溶剂过多,使挥发太快;环境温度高,相对湿度大;工件加热太快、温度太高;工件表面有油污或灰尘;喷涂时气体压力过高;压缩空气含有油污和水。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

Page 5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起泡—原因是:涂料搅拌时产生的气泡未消失就涂装;工件表面有水分;压缩空气中有水分;喷涂时涂料粘度高,涂层又厚;烘烤时升温太快、温度太高;底材有小孔,尤其是铝铸件;底漆未干透;若为木制品,木材含水超标。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

Page 5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表面泛白—原因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施工;稀料中各组分失调,如香蕉水中稀释剂比例过大,真溶剂比例过小;施工现场气温太低,通风太强;施工时有水分带入涂料中。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 涂膜渗色— 原因是:面漆溶剂渗透力强,

Page 5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使底层漆的部分颜料被溶浮到面漆表面上,使面漆颜色被污染。涂料中含有易发生渗色的颜料或有机染料。

• 解决办法:已喷的漆经干燥磨平后,涂一层虫胶漆隔离,但这仅适合于挥发性漆。对于高温烘烤漆,可喷涂铝粉漆或聚乙烯醇涂料进行隔离后再喷面漆。

Page 5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发笑—发笑也称收缩,表现为涂层在底面产生凝聚。原因是:施工现场温度低,湿度大;工件表面有油污或温度太低;基体太光滑或底层漆光泽度太高;第一道面漆烘烤时间长、温度高,使漆烘烤过硬。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为防止漆层过硬,在施工第二道漆前,对底层漆和已产生收缩的部位用粗砂布打磨。

Page 5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干燥慢或不干—原因是:室温自干型涂料是环境温度太低;烘干型涂料是烘烤温度太低或不均匀;固化型则可能是双组分比例不对,固化剂加入量不足;涂料粘度太大;底层涂料未干燥。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

Page 5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失光—原因是:涂料变质;底材表面过于粗糙或磷化膜粗糙;施工环境差、温度低、湿度大;现场有氨气等有害气体;涂料中固体成分太少;烘烤温度太高、时间太长;工件表面不干净;涂层太薄。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对策。

Page 5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泛黄—原因是:涂料本身易发黄;烘干温度太高、时间太长或炉温不均匀;稀释剂质量不佳,含有硫化物杂质。

• 解决办法:对于易发黄的涂料,应控制干燥温度和使用温度。其它可采取相应的对策。

Page 5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咬底—原因是:底、面漆不配套;底层漆未干透;底层漆出现干燥假象。

• 解决办法:凡有烘烤条件的,都应经一定温度的烘烤,彻底干燥后再涂面漆。喷涂要均匀,防止局部涂层过厚。有时候可用‘湿“碰”湿“工艺。

Page 5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附着不牢—原因是:涂料变质;涂料本身附着力差;基体过于光滑或底层漆光泽高;工件表面处理差;与底材性质有关;烘烤温度太高;底层漆未干燥,被咬底。

• 解决办法:对于已出现剥离、脱落的涂层,必须铲除,并采取相应措施重涂。

Page 6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涂膜出现返粘—原因是:涂料质量;催干剂用量不足或超量;涂膜太厚;底漆未干就上面漆;湿度大;不同性质涂料混淆;在旧漆面上刷时清理不干净。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措施。• 在镀锌钝化面上涂层起泡—原因是:• 脱脂、除锈液使用过久;脱脂、除锈后

Page 6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清洗不干净;钝化液未洗净;经镀锌钝化的工件未经烘烤就涂装。

• 解决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涂漆前应将已经洗净的工件在 180 度烘烤 1-1.5小时 , 冷却后再涂装 .

Page 6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2 粉末静电喷涂的缺陷与解决方法 :

• 现象 : 涂膜局部或大面积烧坏• 原因 : 喷枪与工件距离太近• 措施 : 应保持 10-25cm;

• 现象 : 工件不沾粉、沾粉量太少或易脱落• 原因:工件表面脱脂不彻底;施工电压太低或接触不良;

Page 6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措施:采取针对性的工艺措施;• 现象:涂膜不均匀或凹处无涂层• 原因:工件复杂,电场分布不均匀;电

压太低;喷涂时间太短;工件悬挂不好或转动不好

• 措施:无涂层处修补;形状太复杂的不要采用静电喷涂;其它相应措施;

Page 6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现象:涂膜发脆或附着力差• 原因:粉末涂料性能不很好;污油锈斑未除净;固化后未淬水或淬水不良;固化温度太低或时间太短;涂料未完全固化

• 措施:采取相应对策

Page 6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现象:涂膜有桔皮• 原因:电压不稳定;喷涂时间太长或工

件传送速度太慢、太快• 措施:采取相应措施。

Page 6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3 电泳涂时的缺陷与解决方法:• 现象:气泡针孔• 原因:电压太高,反应激烈;漆液中杂质离子过多;漆液温度过低;助溶剂量过少

• 措施:采取相应措施。可用阴极隔膜除杂质离子

Page 6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现象:水痕• 原因:漆液颜基比过小;漆液中杂质离子过多;

磷化膜过薄;水洗不干净;助溶剂量过大;树脂表面张力过大

• 措施:采取相应措施• 现象:桔皮• 原因:漆液颜基比过小;漆液中杂质离子多;

磷化膜粗糙;水洗不干净;电压过高;漆液中

Page 6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低分子量树脂增加• 措施:采取相应措施• 现象:漆膜剥落• 原因:磷化膜过厚;漆液中杂质离子过

多;电压过高;漆液颜基比过小;电泳涂后水洗压力过大

• 措施:对工艺作出相应调整

Page 6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现象:漆膜粗糙• 原因:漆液中胺量过少;漆液中树脂凝

聚;颜料分散性不好;搅拌不均匀;漆液中杂质离子或机械杂质多;温度过高

• 措施:采取相应对策;• 现象:漆膜失光• 原因:漆液中杂质离子多;磷化膜过于粗糙;漆液中胺量过大, PH值过高;

Page 7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温度低,电沉积量少,漆膜薄• 措施:采取相应措施;• 现象:漆膜防护性差• 原因:磷化膜过薄或不均匀;磷酸盐溶解混到

漆膜中与树脂反应生成皂;漆液中杂质离子多;电沉积后水洗用水含盐多;

• 措施:采取相应措施

Page 7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现象:漆膜脆、附着力差• 原因:前处理温度过高;磷化膜不均匀;

PH值过低;磷化液混入漆膜中与树脂生成大分子皂

• 措施:采取相应措施

Page 7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五、涂料的分类及特性简介• 1 涂料的分类• 1 )根据组成形态分:• 无溶剂型、溶剂型、粉末涂料、水性涂

料、高固分涂料等;• 2 )按用途分:• 建筑漆、汽车漆、木器漆等;• 3 )按涂装方法分:

Page 7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喷漆、浸漆、烘漆、电泳漆等;• 4 )按涂装工序分:• 底漆、面漆、腻子、二道漆、罩光漆等;• 5 )按效果分:• 绝缘漆、防锈漆、防腐蚀漆、防污漆等;• 6 )按成膜物质分

Page 7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目前以按照成膜物质分类最常用。有以下:

• 油脂:天然植物油、动物油、合成油等;• 天然树脂:松香、虫胶、动物胶、大漆等;• 酚醛树脂:酚醛树脂及改性酚醛树脂;• 沥青:天然沥青• 醇酸树脂:甘油醇酸树脂、改性醇酸树脂等;

Page 7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氨基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等;

• 硝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 纤维素酯、纤维素醚:乙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

• 过氯乙烯树脂:过氯乙烯树脂等;• 烯类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含氟树脂等;

Page 7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等;

• 聚酯树脂: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 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环氧酯、改性环氧树脂等;

• 聚氨酯树脂:聚氨(基甲酸)酯树脂等;

Page 7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元素有机聚合物:有机硅树脂、有机钛树脂、有机铝树脂等;

• 橡胶:氯化橡胶、氯丁橡胶、环化橡胶、丁苯橡胶等;

• 其它:以上不能包括的成膜物质,如:无机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树脂、二甲苯树脂等

Page 7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2 涂料的命名规则:• 涂料型号由一个汉语拼音字母和几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字母表示涂料类别代号,放在型号的最前面;其后的一位或二位数字表示涂料的基本名称代号。然后加“——”,后面再接数字,表示涂料的序号。例如: C04—2 醇酸磁漆

Page 7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3 几种国产涂料的性能:• 1 )酚醛涂料• 酚醛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是酚醛树脂,是由酚和醛缩合而成。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可以制得各种不同性能的酚醛涂料。这种涂料的特点是干燥快、硬度高、耐水、耐化学腐蚀,但膜层脆,易泛黄,主要用于木器、船艇、电机、化工等防腐蚀。价格适中,品种多。

Page 8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2 醇酸涂料• 又称醇酸磁漆,是由多元醇、多元酸和脂肪酸缩合而

成的醇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一类涂料。它的性能与用何种树脂制成醇酸树脂有关。此外,还与醇酸树脂用油量有关。

• 醇酸涂料的特点是:膜层柔韧性好,耐摩擦,附着力好,不易老化,光泽持久,耐矿物油及醇类溶剂能力高,施工方便,可自干也可烘干。但涂膜完全干透时间较长。膜层较软,耐水、硷性能较差。

Page 8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3 氨基磁漆• 也称氨基烘漆。它是以氨基树脂和醇酸树脂为成膜物质的一类油性磁漆。

• 它的特点是:漆膜外观丰满,色彩鲜艳,手感好,不易变色。漆膜的耐候性、抗粉化性、抗龟裂性均比醇酸磁漆好。具有一定的耐水、耐油、耐磨性能和良好的绝缘性能。

Page 8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防潮湿、防盐雾及防霉菌的性能也不错。• 加入铝粉可使其抗紫外线性能和耐候性

有所提高。• 4 过氯乙烯涂料• 过氯乙烯是由聚氯乙烯经过氯化处理而

得到的。• 过氯乙烯涂料具有优良的耐化学性,因此大量用于化工机械、管道等的防腐蚀。

Page 83: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由于它的良好的耐油性、耐皂性,用于机床效果很好。

• 此涂料固体含量低,面漆光泽性差,故较少用于装饰性要求高的产品。

• 5 硝基漆:• 硝基漆是以硝酸纤维素为主,配以其它树脂等溶于有机溶剂而成。

Page 84: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特点是:干燥快,不需烘干设备;机械强度高,可打蜡抛光;光泽较好;耐水、耐油、耐化学品;但膜层易发白;干膜薄,要多次施工;流平性较差。

• 6 环氧树脂涂料• 它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具有极好的附着力、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绝缘性能。但耐候性差,所以不宜作为室外涂料。

Page 85: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环氧树脂涂料可分 5 类:• 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又可分为胺固化、

热固化和环氧酯三种;• 无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 环氧粉末涂料;• 其它环氧树脂涂料

Page 86: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7 聚酯漆• 聚酯漆是以聚酯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

聚酯漆又分为不饱和和饱和二种类型。不饱和聚酯漆色泽好,漆膜硬度高,耐光、保色性能好;具有一定的耐热、耐候性能,能耐弱酸、弱硷。该涂料固体分含量高,一次涂刷即可得到较厚的涂层。但施工感条件较高。常用于高级木器或高级乐器。

• 饱和聚酯漆漆膜坚韧,耐磨、耐热,主要用于

Page 87: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电机、变压器等。• 8 丙烯酸漆• 丙烯酸漆的主要成膜物质是甲基丙烯酸酯与丙烯酸酯的共聚树脂。特点是:色泽很浅;具有良好的耐紫外线、保色性能;涂层稳定,不变色;可耐一般酸、硷的腐蚀;耐热性好。

Page 88: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在耐湿热、耐霉菌、耐盐雾方面优于过氯乙烯和氨基类漆。

• 但热固性的丙烯酸磁漆如配套漆选用不合适,或粘度不当,烘烤时可能出现脆裂。而热塑性的丙烯酸磁漆固体含量低,要达到一定光亮度,需多次喷涂,并且耐溶剂性较差。

Page 89: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9 有机硅磁漆• 以含甲苯和苯基的混合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

涂料。特点是:• 耐高温,可达 200 度;绝缘性能优良;可耐零

下 80 度的低温;耐化学品性能高;抗霉性好。但有机硅漆膜脆,与金属基体的附着力不好。如经改性,则可减轻这些缺点,但耐热性等有所下降。在耐高温涂料、绝缘漆等方面应用较多。

Page 90: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10 粉末涂料• 1 )热塑性粉末涂料• 有:聚乙烯粉末涂料;聚丙烯粉末涂料;• 聚氯乙烯粉末涂料;聚酰胺粉末涂

料;氯化聚醚粉末涂料;氟树脂粉末涂料等;

• 2 )热固性粉末涂料

Page 91: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有:• 环氧粉末涂料;聚酯 -环氧粉末涂料;• 聚酯粉末涂料;聚氨酯粉末涂料;丙烯

酸粉末涂料;丙烯酸 - 聚酯粉末涂料;• 丙烯酸 -环氧粉末涂料;氟树脂粉末涂料• 等

Page 92: 涂装技术及涂料讲座

• 11 电泳涂料•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环氧酯电泳漆;醇酸类电泳漆;丙酸类电泳漆;聚丁二烯电泳漆等。近年来又出现了低温烘干电泳涂料,不带电的自泳涂料,既可作底漆又可作面漆的一些新型电泳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