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77
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新 2006 新 11 新

Upload: jillian-horne

Post on 31-Dec-2015

3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2006 年 11 月. 主要内容. 一、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二、国外著名大学的管理特征 三、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路.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理念的概念与内涵 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 大学理念的共识特征 大学理念形成的规律 新时期大学理念的启示.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什么是大学的理念?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及理性思考所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和观念体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2006 年 11 月

Page 2: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主要内容

一、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二、国外著名大学的管理特征 三、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路

Page 3: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理念的概念与内涵 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 大学理念的共识特征 大学理念形成的规律 新时期大学理念的启示

Page 4: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什么是大学的理念? 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及理性思考所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和观念体系。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属性、职能及其运作方式(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之间关系的规定以及内部管理和运转)等问题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律性的的观念和认识体系。

Page 5: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理念的内涵

从根本上回答大学是什么的问题 /大学应该做什么;大学怎么运行 /应该如何运行的问题。

目标理念和治理理念 它是历史传承,现实认同和未来期望的统一。 不同的看法,狭义和广义。这里广义。

Page 6: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理念的历史演变

传统大学(从中古到工业革命初期) 现代大学(工业革命初期 到二战) 当代大学(二战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新时期大学( 21世纪)

Page 7: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传统大学的理念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萨莱诺大学 (医学): 1137 建校 波隆那大学(法律): 1158 建校 巴黎大学(教会): 1150 年建校 牛津大学: 1168 年建校 剑桥大学: 1209 年建校 海德堡大学: 1386 年建校14世纪中叶,有 40多所大学

Page 8: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传统大学理念的特征(中世纪大学)

学者社团 /行会。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 univearstas ) 14 世纪中叶后,特指大学。

育人的机构。培养教会神职人员、政府官吏、法官、律师和医生。

传授知识场所。普遍知识: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以文法、逻辑学、修辞学、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等“七艺”为主要内容,拉丁文,重在对学生进行智能、理性和思考的练习,把智力训练,强调培养有教养的人。在取得文学“学士”和硕士之后,分科进入专业知识(法、神、医)学习。博士。文科和博雅教育是大学的基础教育

教学方法:讲授和辩论,拉丁文;不进行科学研究

Page 9: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自治性和自由性(与生俱来) 自主管理,教师和学生自己管理大学事务; 对外有自立法庭、免除税收、迁移校址; 学者们自由教授,自由地发表言论 国际性 教师和学生随意云游,教师可以随学生的变动移至另一城市,大学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

由于宗教和语言的统一,知识的探求是没有国界的。 中世纪大学所有这些特征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Page 10: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西方对大学理念的探讨最早,是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

校长、英国红衣主教,牛津大学学者纽曼在 1853 年发表 《大学的理念》一书。 (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大学是育人的机构,强调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 强调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主张自由教育,而不是专业

知识。讲授的知识不应该是对具体事实的获得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发展,而是一种状态或者理性的训练。

普遍知识的作用:是整合的知识状态,是一种哲学体系化的知识状态。与这种整合的知识相对应的一种整合性的能力。

Page 11: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它是一种立即就能把许许多多零零星星的事情作为一个总

体观照的能力,是把握这些事情各自的价值并决定相互之间依存关系的能力。这就是个人理智中普遍知识的存在形式,它构成了理智的完善状态。如果大脑拥有了这种真正的启发,它在看待组成知识的广泛内容的任何部分时,就会先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部分,而是由这种认识产生种种的联系。这会使一切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触类旁通;这会把整体与局部沟通起来,知道整体在意识中变成仿佛是一种精神,渗入到各组成部分,并赋予他们一个明确的意义”。

影响久远。文理学院,一流大学的本科专业课程宽广,通识

教育,培养目标是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大学应该继承知识,而不是知识的发现。不主张科研。

Page 12: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现代大学的理念( 2种思想, 2个职能) 德国洪堡思想(柏林大学, 1810 ,校长)

科学研究——大学的第二职能。“纯科学” ,不是应用研究;其目的在于探求真理,而不直接满足社会现实需求。

科研与教学结合,培养理智人才。“由科学而达至修养” ; 学术自由 :学术繁荣的条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校正力量; 大学自治:大学不是国家政治和经济的附庸,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大学要体现国家精神,也应当履行其对社会的责任。

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Page 13: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美国威斯康星精神(范海斯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 大学必须为社会或社区服务,而实现社会服务只能的依托是大学的知识和人才优势。认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

“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本州负有特殊的责任 。” “州的边界就是大学校园的边界。”

产生了大学的第三职能:社会服务 走出了象牙之塔,成为社会服务站 三大功能的确立,标志现代大学已经形成

Page 14: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弗莱克斯纳大学理念 1930 年《美英德大学研究》 (描绘了理想,赞同与批判) (Universities:American,English,German) 基本职能:保存知识、发展知识、确立价值观念和高层次训练。 保存知识是大学永久的职能。也主张研究和服务。 与洪堡不同的是,主张大学应重视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现实

问题主要还是从学术的观点或理论的观点去研究,解决理论和方法的问题,并不在于去实际解决这些问题,而把具体的实施交由其他机构去做。

Page 15: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与威斯康星思想不同的是,他不赞同当时的大学所从事

的直接参与社会服务的做法,他主张间接和高层次的服务。他说,大学应做那些属于大学层次的工作,如研究和教育,通过人才和学术为社会服务。大学不应做低层次“服务性”工作。

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专业是学术性的专业,是高深学问的专业,而职业则缺乏高深学问这个基础,是非学术性的,因而职业教育便是没有高深学问基础的技术性教育。凡不够专业教育标准的职业训练,皆应在职业训练学校而非在大学中进行。大学不应做不属于大学而应该由其他教育或培训机构所从事的工作。

Page 16: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 在人才培养上,弗氏认为大学应对学生进行高层次的理性的训练,而不应该象当时的许多大学一样为学生提供一些毫无理性价值的杂乱的课程。这种高层次的训练应使青少年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开发组织和引导,应利于培养学生的情趣和教养,而不是提供一些职业训练。与纽曼一致,理性的训练

• 大学应是自主的,但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做出调整和变化。但他认为“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

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或标准的大学模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民族性

Page 17: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当代大学理念 社会服务职能的强化,大学与社会、政府的关系更密切。 从边缘走入社会的中心,社会的“轴心机构” 科研服务,国家投入大。研究型大学大发展。 大学是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 人数增加,大学类型多样化。大众化和普及化 增加应用性知识 /职业技术知识。短期培训,继续教育 全方位的服务,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提供什么。

Page 18: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克拉克·科尔(加州大学校长) 1963 年《大学的功用》( The use of a university) 当代的大学已不同于纽曼的牛津大学和洪堡的柏林大学,也不同于弗莱克斯纳的高级研究组织,它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具有多目标、多功能、多目的、多灵魂的一种多元化的巨型大学,是一个五光十色的大都市。( multiversity)

维持与传播真理,探索新知。但是大学要更加开放,更加社会化,不为某些约定俗成的的传统观念所束缚,积极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认同

Page 19: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21 世纪 大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动力站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凯斯泰尔斯把大学看作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发动机。他说,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经济中的电流,大学就是 21世纪发展所依赖的重要动力源。 Engine

美国大学协会的白皮书指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知识和信息技术,研究型大学的作用将增大,将日益在国家繁荣中发挥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核心的作用。” “大学科研以及与之交织在一起的教育和培训所创造的巨大动力,构成我国世界一流的经济的发动机。

Page 20: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培养人才和探索知识为本 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站作用,并不是通过没有知识基础的低层次服务实现的,而仍然是以大学内在的学术性为基础的。强调大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知识的生产,技术发明,并将发明创造应用于生产过程,推动社会的发展。

预测产生创造性大学。

强调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并没有削弱传统的功能理念,而是出现了知识创新与服务社会的结合,体现了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走向融合。因为过分强调政治论哲学,则会导致大学办学庸俗化,偏离大学的本质,甚至会产生生存危机;而如果过分强调认识论,则会陷入固守“象牙塔”的境地。

Page 21: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的国际化 大学的产生之时就是国际性的。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和聘任、行政组织管理都是在国际化的条件下进行的。离开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离开了国际性和开放性,大学将不成其为大学。预测出现世界型的大学。

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性对一个大学来说越来越重要,国际化成为一个大学发展的重要战略。

Page 22: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是社会思想库 独立思想和文化产生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灯塔,引领社会文化

大学是批判的中心 大学从中世纪开始就是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学术自由的机构,

这使大学对高深学问的探索可以超越社会、政府、政党和其他外界力量的压力,而仅仅服从于真理的标准。批判社会是大学的传统,是大学理念所固有的东西。大学通过它具有的批判精神,引导大众在文明与野蛮、高尚与媚俗、进步与倒退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Page 23: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在自古以来产生的各种组织机构中,似乎唯有大学是一个独立思想的中心,是一个批判中心。大学“具有一种强烈而严肃的使命,这就是思考。大学是独立思想的中心,既然它是一个思想中心,一个独立思想的中心,那么它也是一个批判的中心”。

Page 24: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如何对待独立思想与批判?

肯尼迪总统:“创造权力的人对国家的强大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但质疑权力的人做出的贡献同样必不可少,特别是当这种质疑与私利无涉之时。因为,正是这些质疑权力的人们在帮助我们做出判断:究竟是我们使用权力,还是权力使用我们?”

Page 25: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的生命力

据 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的一项调查 , 在西欧 ,自 1530 年一直延续至今的社会组织只有 66个 , 其中有 62个机构是大学。

涂尔干“ … 在所有中世纪的机构中 , 时至今日 , 显然只有一种机构留存下来… 这种机构就是大学。”

Page 26: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

1.保存、传播和探求真理; 2. 追求为人类服务 3.对技术的依赖程度低 4.社会的需要 5.未犯致命性错误 大学服从真理的标准,学术自治,自由,通过它强烈的批判精神,自我反省、自我矫正。

Page 27: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我国的大学理念 中国传统大学理念 核心内容《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社会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特点: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以政治论哲学为基础的教育传统,学术自由的传统缺失。

Page 28: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中国现代大学理念 蔡元培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教授治校,服务国家 梅贻琦 “通识教育,教授治校”,“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竺可桢 注重通才教育。 “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特点:接近西方大学的理念

Page 29: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中国当代大学理念 成立专门学院,综合大学削弱 培养专才,专业教育,基础 / 人文教育削弱 模式单一,各大学千篇一律 教育政治化,缺乏学术自由(文革) 缺乏自主权,政府的附属 改革开放, 85年之后,开始有所转变

特点:偏离大学理念到大学理念的回归

Page 30: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新时期我国大学的理念现状 现实和理论,接近西方大学的理念。自主权扩大,倡导

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国际化等。有差距。许多研究: 纪宝成:大学是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地方。 大学的开放

性。学术的独立和自由。大学应有崇高的使命感。 田建国:以人为本的理念,崇尚学术的理念,服务经济的

理念,持续发展的理念,重视道德教育的理念,面向世界的理念,引领社会的理念。

徐显明:大师、大楼、大爱(仁爱)、大树(氛围) 基本认识趋同,不一致;大学理念是发展的,个性的。需

要在把握大学理念本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结合国情和校情,有所创新。对大学理念的探讨是永恒的课题。

Page 31: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理念历史演变过程与趋势

大学总体发展状态:传统大学——现代大学——当代大学—— 21 世纪的大学

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知识形态:传播和探索普遍知识的高深学问——应用知识的高深学问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象牙之塔——服务站——动力站(轴心组织) 文化功能:独立思想和批判中心——社会思想库——引领社会文化 大学形态:学者社团(僧侣式村庄)——城镇—多元巨型大学(大都市)

服务对象:精英——大众——普及 治理理念:学术自治——相对独立与服务社会的平衡 教授治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平衡

Page 32: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理念的共识特征 核心价值:探索高深学问,追求真理 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传授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 知识形态:普遍知识和专业知识 服务形式:间接服务和直接服务

学术自由 (academic freedom) 学术自治 (academic autonomy) 学术中立( academic Neutrality) 公共责任 (academic accountability) 国际化

Page 33: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大学理念形成的规律:

永恒性与可变性 /时代性的统一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不同类型大学,理念不同) 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与国家的社会因素有关 内在逻辑与外部环境的统一 /相对独立,服务社会

现实与理想的统一。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大学校长对形成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Page 34: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

启示:传承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继承传统理念,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 坚持基本理念,体现个性理念 具有国际视野,体现民族特色 坚持相对独立,又要服务社会(结合点) 对现实中的大学理念弘扬与完善 注重校长的思想与精神力量 大学校长应该是思想家、教育家。校长有思想才有魄力,才敢于不跟风,不随大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会为学校形成坚实的理念打下基础。

Page 35: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大学(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大学的分类 研究型大学的理念 内部管理制度 大学校长的作用 教师队伍管理 经费管理(收支) 国际化

Page 36: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大学的分类(卡内基分类法) 2000 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别及其分布 机构类别 总数 占总数% 3942 100博士学位授予机构 261 6.6博土级/研究型大学 (Ex) 151 3.8博士级/研究型大学 (In) 110 2.8硕士级学院及大学 610 15.5学土级学院 550 13.9副学士级学院 1726 43.8专业院校 767 19.5族群学院及大学 28 0.7

Page 37: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研究型大学 (research university) 理念:传播知识、创造知识、服务社会;追求真理,学术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

哈佛大学 :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VERITAS”的字样 , 意为“真理”。哈佛校训的原文也是用拉丁文写的 ,译为汉语的意思为“以柏拉图为友 ,以亚里士多德为友 ,更要以真理为友”。

耶鲁大学 :校徽上书写着“光明与真知”几个字。

Page 38: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内部管理制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关系的四种典型模式(伯顿·克拉克)

欧洲大陆模式:欧洲大陆国家大学学术组织的基本结构是教授与国家官僚机构相结合,学术权力主要掌握在教授手中,无论是在大学一级还是在下属学院一级行政管理都比较薄弱。

英国模式:英国大学的学术组织模式,是把教授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授会的权力很大,但同时董事会和某些行政管理的权力也一直存在,并且与教授会权力相互渗透、融合,教授会、董事会和行政管理人员权力按照一定的协议运作。

Page 39: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美国模式:与英国模式相似,美国也采用教授会、董事会与行政管理当局相结合的模式,但教授的控制力量比较弱,而董事会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权力比较大。在美国模式中,学校的大政方针由董事会掌管,是最高权力机构,掌管学校的财政和选聘校长等,行政事务由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学术事务由评议会(教授会)决定;在院系基层组织,教授拥有较大的发言权。

日本模式:严格地讲,日本模式很难称得上一种独立的模式,它是一个独特的各种组织模式和各种权力类型的混合体。这个混合体允许多样化,适应性很强,但它本身又是冲突和矛盾的结构根源。

Page 40: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共性:教授拥有较大的学术权利。大学的学术权力主要集中在教授手中、教授在学校的教学和研究等学术事务中具有决定性的权力。

正如一位研究型大学的教授所言,“在研究型大学中,与教师有关的问题教师有很大的发言权。聘任和晋升权利几乎完全属于教师。”

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利比较平衡的制度保障了教授治校这一理念,成为保证学术自由,学术繁荣的重要条件。

Page 41: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校长的作用 条件: 著名学者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任务: 提出办学理念;广纳人材; 筹措办学资金

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 MIT, 1861MIT, 1861 年)年) 第九任院长 卡尔·康普顿 “加强理科教育”; 第十任院长 詹姆斯·基利安 突破理工学院框架,

拓展人文社会学科。 伯克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 UC BerkeleyUC Berkeley,, 18681868 年)年) 校长 田长霖( Chang-Lin Tien ),工程热物理专家;

当 7年校长,筹资 9亿美元,创最高纪录。

Page 42: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师资队伍管理 20 世纪 40 年代,毛主席在延安就讲过,“要办好一所

学校,第一要有一个好的校长,第二要有一批好的师资,只要有这两个条件就一定能办好一所学校。”

聘任“大师” 剑桥大学( 1209 年)教授中现有 7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剑桥学人中诺贝尔奖金得主累计 63 人。 东京大学( 1877 年)高薪聘请外国大师。全部办学经费的

1/3用于聘请外国教师;月工资为校长工资的 1.5倍。

Page 43: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人才招聘:

博士学位是敲门砖 ( 名牌大学 ) 教师来源的广泛性 防“近亲繁殖” ,不留本校毕业生做教师。面向国内和

国际。 聘任教师,先考察科研,再考察教学。要有比较丰富的科研成果,要在同行认可的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

教师是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有学问的) 生师比不高? 5.6 : 1, 10 : 1, 15 : 1(经合组织)

Page 44: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在教师的聘用标准上,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经鲜明地指出,“学术价值是遴选教师最重要的标准,就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惟一的标准。聘用教师必须看他是否具有学术创造力和是否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如果一位教师没有学术才能和潜力,即使他在道德上情操高尚,行为端正,即使他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那也没有资格在哈佛大学任教。”

Page 45: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职称晋升: 评价标准:“科研第一,教学,社会服务” 强调学术水平第一。 Publish or parish 但每位教授都必须至少开一门课,为本科生开课,而且有严格的检查评估制度。近年改革措施。

聘任期限: 非升即走(短期合同),激励,教师的竞争性 流动 终身教职,保障学术自由。 激励制度:以人为本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建立学术休假制度 特点:开放性,竞争性,激励性,流动性,活力性

Page 46: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经费收支 经费收入多,支出多 科研经费占总收入的比例高 捐赠收入比例高 科研支出比例高 教学支出仍然大于科研支出 人员支出比例高(数量多,工资福利水平高)

Page 47: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2005 年哈佛大学经常费收支情况 总收入: 27.7亿美元 来源比例:捐赠 31%,科研 22%( 6.3亿美元), 学杂费 21%,销售与社会服务 14%; 总支出: 27.6亿美元 支出比例:教学 27%,科研 23%; (一般研究型大学 14.5%,硕士 2.7%,本科 1.1%)

人员 51%,耶鲁 61%,斯坦福 60%

Page 48: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组织机构(美国) 本科学院(博雅教育) 研究生院(文理) 专业研究生院(医学、法律、商业、教育、农业等) 独立的研究机构 斯坦福大学: 同步幅射实验室 普林斯顿大学: 等离子物理实验室 麻省理工学院: 林肯电子与信息实验室 伯克利加州大学: 高能物理实验室 康乃尔大学: 康乃尔植物园( 3000英亩) 剑桥大学: 卡文迪什实验室

Page 49: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管理特征

国际化

留学生比例高,本科生中留学生的比例一般在 15%。研究生 20%以上,普林斯顿 40%。我国最高 7%。

国际交流频繁(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 合作培养人才(设立分校), 国际问题研究, 课程和内容等。

Page 50: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面临的机遇 经济发展水平: GDP世界第四 国家重大战略:小康社会,创新型国家,新农村 高校取得了巨大发展 2005 年在校生数 2300万人,毛入学率 21%。其中普通高

校在校生 1998 年 341万人到 2005 年 1562万人。 1998 年9.8%

普通学校数量: 1998 年 1022 所, 2005 年 1792 所 校均规模: 1998 年 3335 人, 2005 年 7704 人 科研水平:三类科技论文, 2005 年世界第四; SCI第五

Page 51: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面临的问题 外部问题: 自然资源短缺,人均;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0 ,水 1/4 ,石油 1/4 。

人口增长; 2010 年, 14亿; 2030 年, 16亿。 环境污染 /荒漠化。 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路子,开发人力资源,发展科技,自主创新。

Page 52: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内部问题: 经费不足;生均经费 2000 年以来逐年下降 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和质量); 质量(人才创新能力,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教育公平; 理念与体制问题(定位,偏高 /趋同;大学与外部关系;大学内部的关系)

需要创新的思路来解决

Page 53: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改革的思路 /思考 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先导 建设高素质队伍是关键 多渠道筹措经费是根本 实施国际化是重要途径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保障

Page 54: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共性基础上特色和创新) 分类办学,合理定位,体现特色 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 确保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人数是主体,研究生的基础 本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定位不能太高 /创新意识与精神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科研引入教学,本科生参与科研 加强通识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理性能力 科研与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理工与人文学科;学科交叉研究

社会服务:高层次的服务,教学、科研、技术与政策咨询等

Page 55: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的关系) 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

美国高校在校生的规模 :万人以上 396 所 , 10%5000-9999, 460 所 , 11.8%1000-4999, 1481 所 , 38%1000 以下 , 1525 所 , 40%

我国本科高校校均规模 : 13000 人, 701 所我国总体数量少,民办大学的发展空间(制约,经济 / 政策)

Page 56: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队伍建设是关键 增加教师数量,降低生师比(特别是建设研究型的大学); 不能一味降低非教师人员的比例; 制度:科学严格的入口、过程和出口管理制度; 高起点、严评价、重培训、重激励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打破“铁饭碗”与终身教职的关系; 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 分类管理:教学岗、教学科研岗、科研岗; 强化教师管理中的学术力量

Page 57: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多渠道筹措经费是根本 经济实力决定学校的发展!

政府加大投入,不能全部依靠 科研经费(政府、企业、国际)政策和队伍 社会组织 /个人赞助(校友) 创收(教学、科研成果转让等) 学费有限,资助(社会公平,和谐社会) 要增强学校经费自筹能力。 通过大学基金方式面向社会筹资,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 法。基金 可 拿来运作,如上市股票、投资房地产、金融机构获息等。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也重要。(人力资本)

Page 58: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国际化是重要途径 留学生数量 国外教师数量 人员国际交流 合作办学 科研项目合作 课程和教学内容 目的:培养国际型人才,促进水平,创新 成为衡量大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Page 59: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保障 依据:大学的组织特征——大学是专门从事高深学问的传播、储存、鉴别和探索的组织,其管理行为与企业和行政机关的根本不同之外,是后者以利润和仅力为中心;而大学组织是以高深系统的知识为中心,大学组织的核心目的是探索高深学问,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是追求真理的前提条件。

目的:保障学术自治和学术的自由

Page 60: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内涵:处理好几个关系 重构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扩大办学自主权 扩大办学自主权,保障自主办学 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原则: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

观管理、由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由过度管理转变为适度管理。

具体方式: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大学进行管理。

Page 61: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重建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扩大社会参与办学

社会广泛参与 争取来自社会办学资金 社会参与学校管理,董事会(来自外部) 社会问责(监督),促进学校的效率和质量提高 构建和完善大学与政府间的社会中介组织 评估中心,研究中心,拨款?

Page 62: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重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加强学术权力 我国大学内部的权力配置模式不同于国外任何一种模式,是一种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模式,行政权力泛化,实行严格的科层等级管理,权力的重心偏上,各种学术组织基本上听命于行政机构,学术权力较弱。

这种模式有利于统一指挥,提高决策效率等,但学术权力受到侵蚀,对学术发展的规律尊重不够,不利于调动基层学术组织的积极性等。

Page 63: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确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适当分离的原则 我国大学内部都会存在代表政治权力的校党委、代表行政权力的校行政和代表学术权力的学术人员三种力量。

党委行使政治权力,把握大学大政方针政策和政治方向;以校长为核心的校行政行使行政权力,根据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具体执行党委制定的大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力量行使学术权力,负责学校的学术事务的管理。

Page 64: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其次,理清行政性事务与学术性事务。

一般而言,有关教学、科研等学术工作的属于学术性事务,有关人、财、物等行政工作的属于行政性事务。

大学的行政管理并不能仅仅以行政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效益为出发点,而应该考虑学术发展的特殊性。

成果产生的长期性,效果产生的滞后性

Page 65: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再次,强化学术管理机构以及学术人员在大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大学必须加强学术委员会的职能作用,使其发挥国外大学评议会(教授会)的作用,赋予学术委员会在有关学术性事务上的决策功能和在行政事务上的咨询和建议功能。

我国大学必须扩大校务委员会的职能作用,通过设立专门委员会赋予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以咨询和建议功能。

Page 66: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总结

我国大学改革的依据的视角与原则: 把握规律 吸取经验 结合国情 开拓创新目标: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

Page 67: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Page 68: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重建大学的校、院和系的治理关系,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大学是一个“松散联合系统”。大学作为以知识或称学术发展为根本任务的学术性组织的典型代表,组织的重心在基层,因为院系作为基层操作部门,承担了大学发现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亦即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而且,知识的高度专业化使得各院系之间的联系趋于松散,形成相对于其他院系的独立性,这样不仅削弱了大学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一致性,而且弱化了一般组织所具有的秩序超强的结构,使得大学组织呈现出一种“有组织的无序状态”,成为一种“松散联合系统”。

Page 69: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松散联合系统的九个特征 (托尼·布什 ):

第一,组织的目标不明确; 第二,组织管理的手段和程序不清楚,管理过程也难以明确;

第三,组织具有分解和松散联结的特征,机构和成员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第四,组织结构不确定,各组成部分权力界限不清;

Page 70: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第五,越是高度专业化、规模较大、有多重目标的组织,其组织内部运作越具有无序的特征,它越“需要专业人员依据自己的判断来从事教学,而并非按照管理者的命令去工作”;

第六,组织管理中参与者的流动性强,很难明确各人的责任;

第七,组织对外部信息的把握具有不确定性,决策过程模糊;

第八,组织的决策具有无计划性; 第九,强调分权优势。

Page 71: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松散联合系统”的七个功能特征(卡尔·韦克):

第一,松散结合有利于化解整个组织不得不为环境所发生的每一细小变化而做出反应所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二,松散结合可以为组织提供敏感的反应机制,正如一粒沙子和一块岩石相比,前者对劲风的撼动反应更为灵敏;

第三,松散结合系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局部适应系统,局部适应相对于整体调整而言,灵活机动,承受风险小,代价低;

Page 72: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第四,松散结合有利于组织内部创新活动的开展,面对环境的各种变化,系统的各个部分可以即时做出适切的反应,并展现出适应的多样性;

第五,在松散结合的系统中,即使出现局部的病变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组织的其他部分;

第六,松散结合的系统可以为组织内部成员提供更开阔的自主空间;

第七,具有松散结合系统特征的组织,因为内部各组成部分间缺少过于密切的联系,不必为协调关系而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因而运作成本低。

Page 73: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和权力配置改革的思路:

第一,建立分权的内部管理体制。在大学一级,可以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以及咨询机构和反馈机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重,但分而治之;但在院系一级应该充分放权,以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为主,淡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管理;对基层组织的教学科研人员应该保证其教学自由、研究自由,调动其积极性和独创性。

Page 74: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第二,建立适当分散的权力配置模式。大学组织的松散联合系统的特征,要求改变权力集中在各级组织负责人一人身上的局面,适度分散权力,使校长、行政管理人员、院长和系主任、教学科研人员、学生、社区代表等都有一定的决策权。

Page 75: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第三,建立非线性的管理模式。作为松散联合系统的大学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大学管理如果不转变秩序、同一、线性等观念,必将陷入困境之中。大学管理活动必须走向非线性化,创建一种共同的组织文化,克服松散联合系统的局限性,使其成为大学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成为增进理解和合作的媒介,成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桥梁。

Page 76: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

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总结

我国大学改革的依据的视角与原则: 把握规律 吸取经验 结合国情 开拓创新目标: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高水平大学

Page 77: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