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49
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 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猪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陈

Upload: freya-hale

Post on 01-Jan-2016

5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DESCRIPTION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陈 润 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内容提要. 1. 前言 2. 影响猪肌肉中 IMF 含量的因素 2.1 品种(系)间差异 2.2 选择效应 2.3 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 2.4 性别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2.6 管理制度 3. 测定肌内脂肪( IMF )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 讨论. 1. 前言. 1. 前言. 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下降日益感到关切,迫使猪肉生产者和猪的育种改良计划都把肉质性状列为重要的指标。这是近 20 年来,国内外猪育种改良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1. 前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研究进展

陈 润 生 陈 润 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东 北 农 业 大 学

Page 2: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1.1. 前言前言 2.2. 影响猪肌肉中影响猪肌肉中 IMFIMF 含量的因素含量的因素 2.1 2.1 品种(系)间差异品种(系)间差异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2.3 2.3 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 2.4 2.4 性别性别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2.6 2.6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3.3. 测定肌内脂肪(测定肌内脂肪( IMFIMF )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 4. 讨论讨论

Page 3: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1.1. 前言前言

Page 4: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1.1. 前言前言 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下降日益感到关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下降日益感到关切,迫使猪肉生产者和猪的育种改良切,迫使猪肉生产者和猪的育种改良计划都把肉质性状列为重要的指标。计划都把肉质性状列为重要的指标。这是近这是近 2020 年来,国内外猪育种改良工年来,国内外猪育种改良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作的重要发展趋势。

Page 5: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1.1. 前言前言 对于优质猪肉的指标性状,研究者见仁见智提出对于优质猪肉的指标性状,研究者见仁见智提出

各种意见和建议。拙文《优质猪肉的指标及其度各种意见和建议。拙文《优质猪肉的指标及其度量方法》(陈润生,量方法》(陈润生, 20022002 )建议:“现阶段以)建议:“现阶段以肌肉的颜色、肌肉的颜色、 pHpH 和保(系)水力这三项国际通和保(系)水力这三项国际通用区分生理正常与异常(用区分生理正常与异常( PSEPSE )猪肉的指标,以)猪肉的指标,以及肌内脂肪和肌肉嫩度这两项能突出反映中国地及肌内脂肪和肌肉嫩度这两项能突出反映中国地方猪种优良种质特性的性状做为首选指标”。我方猪种优良种质特性的性状做为首选指标”。我提出这一建议的主要根据是,国际范围内肉类科提出这一建议的主要根据是,国际范围内肉类科学(学( Meat ScienceMeat Science )的发展,以及我国“六)的发展,以及我国“六 ··五”计划期间,《中国主要地方猪种质特性的研五”计划期间,《中国主要地方猪种质特性的研究》课题组取得的肉质性状方面的研究成果。我究》课题组取得的肉质性状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在《中国一些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一文中,对在《中国一些地方猪种的肉质特性》一文中,对此做了总结(陈润生,此做了总结(陈润生, 1989a1989a )。)。

Page 6: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1.1. 前言前言 在我所建议的五项性状中,肌内脂肪(在我所建议的五项性状中,肌内脂肪( Intramuscular fatIntramuscular fat ,,

缩写为缩写为 IMFIMF ,下同)对于肉的口感特性(嫩度、多汁性、,下同)对于肉的口感特性(嫩度、多汁性、滋味……)有重要影响。国内自上世纪滋味……)有重要影响。国内自上世纪 8080 年代初陈润生等年代初陈润生等(( 1989a1989a ,, 1989b1989b )对有代表性的中国一些地方猪的肌内)对有代表性的中国一些地方猪的肌内脂肪测定以来,近年来吴德等(脂肪测定以来,近年来吴德等( 20012001 )对梅山猪及其杂种)对梅山猪及其杂种猪和曾永庆等(猪和曾永庆等( 20042004 )对莱芜猪及其杂种猪的肌内脂肪含)对莱芜猪及其杂种猪的肌内脂肪含量也做了研究。从总体看来,国内的研究还处在定量测定量也做了研究。从总体看来,国内的研究还处在定量测定和和 IMFIMF 与其他肉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的水平上,每个组合的与其他肉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的水平上,每个组合的供测猪样本数少则供测猪样本数少则 1-31-3 头,多则不超过头,多则不超过 1010 头,从所取得的头,从所取得的数据很难分析和总结出可靠的结论,也难以在实际选择和数据很难分析和总结出可靠的结论,也难以在实际选择和育种改良工作中利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研究者近年来对育种改良工作中利用。本文主要介绍国外研究者近年来对 IIMFMF 的研究方法、内容和取得的成果,以期对国内扩展的研究方法、内容和取得的成果,以期对国内扩展 IMFIMF的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水平、促进研究成的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水平、促进研究成果在猪育种改良计划中的实际应用进程有所启发和借鉴。果在猪育种改良计划中的实际应用进程有所启发和借鉴。

Page 7: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影响猪肌肉中影响猪肌肉中 IMFIMF 含量的因含量的因素素

Page 8: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1 2.1 品种(系)间差异品种(系)间差异

表表 1 1 中国地方猪种的肌内脂肪(中国地方猪种的肌内脂肪( IMFIMF )含量()含量( %% ))

猪种猪种 民 猪 民 猪

金华猪 金华猪 二花脸二花脸猪 猪

大花白大花白猪猪 内江猪内江猪 姜曲海姜曲海

猪猪 香猪香猪LDLD22 SMSM22

IMF(%)IMF(%) 5.22±0.4 5.22±0.4 6.12±0.676.12±0.67 3.70±0.433.70±0.43 4.48±0.08 4.48±0.08 5.01±0.42 5.01±0.42 5.42±1.28 5.42±1.28 5.10±0.095.10±0.09 4.79±0.644.79±0.64

比对照猪比对照猪 (±)(±)百分单位百分单位 33

+1.18* +1.18* +2.01* +2.01* +2.01**+2.01** +2.24**+2.24** +2.57* +2.57* +1.45* +1.45* +2.86 **+2.86 ** +2.01 *+2.01 *

注: 1.资料来源,陈润生( 1989a , 1989b ) 2.LD= 猪背最长肌; SM= 猪半膜肌 3. 与各自对照猪差异( +或 -)是以百分单位来表示的。 4.*P<0.05, **P<0.01, 下同。

Page 9: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1 2.1 品种(系)间差异品种(系)间差异

表表 2 2 梅山猪及其杂种猪的肌内脂肪(梅山猪及其杂种猪的肌内脂肪( %% )) 11

猪种猪种 梅山猪梅山猪 1/21/2 梅山梅山猪猪

3/83/8 梅山梅山猪猪

1/41/4 梅山梅山猪猪

1/81/8 梅山梅山猪猪

IMF(%)IMF(%)22 7.27.2BCBC 5.825.82bb 4.84.8bb 3.273.27AaAa 4.084.08AaAa

注:1. 吴德等( 2001 ) . 转引自 . 经荣斌等( 2005 )养猪学分会三届五次会刊(四川、绵阳)2. 肩注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 P<0.05 ) , 下同。

Page 10: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1 2.1 品种(系)间差异品种(系)间差异

表表 3 3 莱芜猪及其杂种猪的莱芜猪及其杂种猪的 IMFIMF (( %% )) 11

品种品种(( 系系 )) 莱芜猪莱芜猪 3/43/4 莱芜猪莱芜猪 1/21/2 莱芜猪莱芜猪 1/41/4 莱芜猪莱芜猪 大约克夏猪大约克夏猪 显著性显著性

22

IMF(%)IMF(%) 10.22±1.9710.22±1.97AaAa 7.52±2.207.52±2.20BbBb 5.75±2.255.75±2.25BcBc 2.96±0.962.96±0.96CdCd 1.39±0.551.39±0.55CeCe ****

注: 1. 曾永庆等, 2004. 第二届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会刊, 45-50 2.* 差异显著( P<0.05 ); ** 差异非常显著 P<0.01

Page 11: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1 2.1 品种(系)间差异品种(系)间差异

表表 4 4 猪背最长肌猪背最长肌 IMFIMF 、硬脂酸和亚油酸(、硬脂酸和亚油酸( LSM±SeLSM±Se )) 11

品种品种 (( 系系 )) 长白猪长白猪 大白猪大白猪 杜洛克猪杜洛克猪 皮特兰猪皮特兰猪 梅山猪梅山猪 测定数测定数(n)(n)

IMF(%)IMF(%)22 1.095±0.071.095±0.07bb 1.00±0.071.00±0.07bb 1.81±0.081.81±0.08aa 1.21±0.081.21±0.08bb 1.90±0.091.90±0.09aa 498498

硬脂酸硬脂酸(%)(%)

12.21±0.1412.21±0.14bb 12.31±0.1412.31±0.14bb 13.40±0.1513.40±0.15aa 11.92±0.1611.92±0.16bb 12.17±0.1712.17±0.17bb 247247

亚油酸亚油酸(%)(%)

13.80±0.4513.80±0.45aa 13.84±0.4313.84±0.43aa 10.51±0.4710.51±0.47bb 13.18±0.5113.18±0.51aa 9.34±0.569.34±0.56bb 247247

注: 1.LSM 最小二乘均数, Se 标准误 2. 摘引自 Plastow, G. S. et al., ( 2005 )

Page 12: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1 2.1 品种(系)间差异品种(系)间差异

表表 5 5 不同品种猪肌内脂肪(不同品种猪肌内脂肪( %% )含量)含量

品种品种 巴克夏猪巴克夏猪 切斯特白猪切斯特白猪 杜洛克猪杜洛克猪 汉普夏猪汉普夏猪 长白猪长白猪 大白猪大白猪 波中猪波中猪

IMF(%)IMF(%) 2.79±0.182.79±0.18xx 3.43±0.283.43±0.28ww 3.30±0.193.30±0.19ww 2.20±0.332.20±0.33xyxy 1.90±0.371.90±0.37yy 1.98±0.241.98±0.24yy 2.18±0.272.18±0.27xyxy

注:肩注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 P<0.05 )

Page 13: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1 2.1 品种(系)间差异品种(系)间差异

综合以上资料(表综合以上资料(表 11 至表至表 55 )可见,中国地方猪种)可见,中国地方猪种 IMFIMF(( %% )含量,显著高于外国品种猪,甚至高出)含量,显著高于外国品种猪,甚至高出 2-32-3 倍以倍以上。这是极其宝贵的品质,为中国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上。这是极其宝贵的品质,为中国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也为中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也为中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生产优质猪肉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生产优质猪肉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保证。源保证。

表表 44 资料表明,梅山猪和杜洛克猪的资料表明,梅山猪和杜洛克猪的 IMFIMF (( %% )量最高,)量最高,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二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 33 个品系。必须指个品系。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梅山猪实际是含梅山猪出的是,这里的梅山猪实际是含梅山猪 50%50% 血缘的杂种血缘的杂种猪。梅山猪猪。梅山猪 IMFIMF 含量虽高但硬脂酸含量并不高,且低于含量虽高但硬脂酸含量并不高,且低于杜洛克猪(杜洛克猪( P<0.05P<0.05 )。软脂酸则反是,梅山猪与杜洛)。软脂酸则反是,梅山猪与杜洛克猪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三系(克猪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其他三系( P<0.05P<0.05 )。)。表表 44 资料也表明,资料也表明, 1818 碳酸的含量存在品种差异,是受碳酸的含量存在品种差异,是受遗传因素制约的。遗传因素制约的。

Page 14: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Suzuki, K.Suzuki, K. 等(等( 20052005 )报导了对杜洛克猪)报导了对杜洛克猪 IMFIMF 经经 77 个世代个世代

(( 1995—20011995—2001 )的选择试验。性状包括日增重()的选择试验。性状包括日增重( 30-105k30-105kgg ,活重)、眼肌面积、背膘厚度(,活重)、眼肌面积、背膘厚度( 105kg105kg 活重时)、肌内活重时)、肌内脂肪量(脂肪量( %% ),按同胞测定值。每世代平均群体大小(公猪),按同胞测定值。每世代平均群体大小(公猪16.616.6 头,母猪头,母猪 44.544.5 头)、每年头)、每年 11 个世代。个世代。 44 周龄断乳,周龄断乳, 88周龄时按活重由每窝选择周龄时按活重由每窝选择 1-21-2 幼公猪,幼公猪, 2-42-4 幼母猪,总计幼母猪,总计 101000 头猪的后备群。每世代选头猪的后备群。每世代选 8080 头猪做全同胞测定(头猪做全同胞测定( 30-105k30-105kgg 活重)。活重)。

由多性状选择构成动物模型:由多性状选择构成动物模型:I=0.038DG+1.38EM-15.10BF+12.63IMF-56.68I=0.038DG+1.38EM-15.10BF+12.63IMF-56.68

I=I= 选择指数选择指数 DG=DG= 测定期平均日增重(测定期平均日增重( gg )) EM=EM= 眼肌面积(眼肌面积( cmcm22 )) BF=BF= 背膘厚度(背膘厚度( cmcm )) IMF=IMF= 肌内脂肪量(肌内脂肪量( %% ))

Page 15: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为避免过快丧失遗传多样性,第为避免过快丧失遗传多样性,第 11 世代,世代,公猪实行系内选择,母猪实行窝内选择,公猪实行系内选择,母猪实行窝内选择,从第从第 33 世代开始,用世代开始,用 BLUPBLUP 法选择。现将法选择。现将选择结果摘要列于表选择结果摘要列于表 66 、表、表 77 、表、表 88 和图和图 11(( SuzukiSuzuki 等,等, 20052005 )。)。

Page 16: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表表 6 6 选择性状的均值、遗传力(选择性状的均值、遗传力( hh22 )、共同环境效应()、共同环境效应( CC22 )和遗传标准差()和遗传标准差( σσ GG ))

性 状性 状 头数头数 平均值平均值 ±sd±sd hh22±se±se CC22±Se±Se 遗传遗传 sd(sd(σσ GG ) )

平均日增重平均日增重 (g)(g) 1,6421,642 873.6±109.3873.6±109.3 0.47±0.020.47±0.02 0.04±0.010.04±0.01 55.355.3

眼肌面积眼肌面积 (cm(cm22)) 1,6391,639 37.0±0.4337.0±0.43 0.72±0.020.72±0.02 0.02±0.0110.02±0.011 2.52.5

背膘厚背膘厚 (cm)(cm) 1, 6421, 642 2.37±0.432.37±0.43 0.72±0.020.72±0.02 0.02±0.00.02±0.0 0.330.33

肌内脂肪肌内脂肪 (%)(%) 544544 4.25±1.464.25±1.46 0.39±0.020.39±0.02 0.10±0.020.10±0.02 0.870.87

嫩度嫩度 (kg(kg 力力 /cm/cm22))

545545 72.52±12.7172.52±12.71 0.45±0.020.45±0.02 0.07±0.010.07±0.01 8.268.26

滴水损失滴水损失 (%)(%) 543543 2.21±1.312.21±1.31 0.14±0.010.14±0.01 0.17±0.020.17±0.02 0.490.49

颜色评分颜色评分 541541 3.42±0.463.42±0.46 0.18±0.020.18±0.02 0.08±0.010.08±0.01 0.190.19

pHpH 515515 5.97±0.435.97±0.43 0.07±0.020.07±0.02 0.22±0.020.22±0.02 0.070.07

烹煮损失烹煮损失 (%)(%) 545545 24.7±3.3324.7±3.33 0.09±0.020.09±0.02 0.16±0.020.16±0.02 0.970.97

总胶原蛋白总胶原蛋白(%)(%)

225225 0.51±0.140.51±0.14 0.23±0.050.23±0.05 0.15±0.020.15±0.02 0.060.06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Page 17: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表表 7 7 生产性状与肉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生产性状与肉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 rrGG±sd±sd )和表型相关()和表型相关( rrpp ))

性 状性 状平均日增重平均日增重 (g)(g) 眼肌面积眼肌面积 (cm(cm22)) 背膘厚背膘厚 (cm)(cm)

rrGG±sd±sd rrpp rrGG±sd±sd rrpp rrGG±sd±sd rrpp

肌内脂肪肌内脂肪 (%)(%) 0.25±0.030.25±0.03 0.060.06 -0.26±0.04-0.26±0.04 0.240.24 0.28±0.030.28±0.03 0.220.22

嫩度嫩度 (kg(kg 力力 /cm/cm22))

-0.44±0.03-0.44±0.03 -0.34-0.34 0.32±0.040.32±0.04 0.190.19 -0.59±0.03-0.59±0.03 -0.39-0.39

滴水损失滴水损失 (%)(%) -0.14±0.01-0.14±0.01 -0.05-0.05 0.64±0.050.64±0.05 0.070.07 -0.25±0.06-0.25±0.06 -0.08-0.08

烹煮损失烹煮损失 (%)(%) 0.10±0.070.10±0.07 0.070.07 -0.01±0.08-0.01±0.08 0.000.00 -0.30±0.07-0.30±0.07 -0.04-0.04

颜色评分颜色评分 -0.33±0.05-0.33±0.05 -0.16-0.16 -0.08±0.06-0.08±0.06 0.040.04 -0.13±0.05-0.13±0.05 -0.13-0.13

pHpH 0.24±0.110.24±0.11 0.080.08 -0.40±0.12-0.40±0.12 -0.03-0.03 0.47±0.100.47±0.10 -0.01-0.01

总胶原蛋白总胶原蛋白(%)(%)

0.04±0.050.04±0.05 0.130.13 0.19±0.070.19±0.07 0.040.04 -0.35±0.07-0.35±0.07 -0.07-0.07

Page 18: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表表 77资料表明,资料表明, IMFIMF 与与 ADGADG间间 rrGG=0.25=0.25 和和 rrpp(0.06)(0.06) 相关较弱;与相关较弱;与 LMALMA 呈弱负遗传相关呈弱负遗传相关(( -0.26-0.26 ),且为非理想相关,与),且为非理想相关,与 BFBF 间相关间相关也不强,表明也不强,表明 IMFIMF 是不依存于胴体总脂肪,是不依存于胴体总脂肪,是独立遗传变量。是独立遗传变量。

LMALMA与与 DLDL呈强正遗传相关,呈强正遗传相关, rrGG=0.64=0.64 ,且为,且为非理想相关。非理想相关。

BFBF 与与 TENDTEND 间呈强负遗传相关间呈强负遗传相关 rrGG=-0.59=-0.59 ,表,表明选择降低背膘厚度会导致肌肉嫩度变差。明选择降低背膘厚度会导致肌肉嫩度变差。

Page 19: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表表 8 8 肉质性状间的肉质性状间的 rrGG 和和 rrPP (用最大似然法估计)(用最大似然法估计)

性 状性 状嫩度嫩度

(kg(kg 力力 /cm/cm22))滴水损失滴水损失

(%)(%)烹煮损失烹煮损失(%)(%) 颜色评分颜色评分 pHpH 总胶原蛋白总胶原蛋白

(%)(%)

rrGG rrPP rrGG rrPP rrGG rrPP rrGG rrPP rrGG rrPP rrGG rrPP

肌内脂肪肌内脂肪 (%)(%) -0.09-0.09 -0.20-0.20 -0.70-0.70--0.130.13

-0.42-0.42 -0.07-0.07 -0.05-0.05 -0.18-0.18 -0.51-0.51 -0.07-0.07 0.430.43 0.120.12

嫩度嫩度 (kg(kg 力力 /cm/cm22))

0.040.04 0.020.02 0.240.24 0.190.19 0.590.59 0.190.19 -0.16-0.16 -0.05-0.05 0.260.26 0.000.00

滴水损失滴水损失 (%)(%) 0.010.01 0.350.35 -0.31-0.31 -0.13-0.13 0.200.20 -0.20-0.20 0.090.09 0.030.03

烹煮损失烹煮损失 (%)(%) -0.13-0.13 -0.20-0.20 0.210.21 0.000.00 -0.64-0.64 0.060.06

颜色评分颜色评分 0.160.16 0.070.07 0.290.29 -0.02-0.02

pHpH -0.42-0.42 0.030.03

Page 20: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表表 88 资料表明,资料表明, IMFIMF 与肌肉嫩度间与肌肉嫩度间 rrGG=-0.09=-0.09 ,相关极,相关极弱,其他研究者报告,弱,其他研究者报告, rrGG=0.15(Sellier,1998);r=0.15(Sellier,1998);rGG=-0.10(D=-0.10(De Vriese Vries 等等 ,1994),1994) 。但。但 IMFIMF 与与 DL(rDL(rGG=-0.70)=-0.70) 和与和与 CL(rCL(rGG=-0.42)=-0.42) 呈强和中等负遗传相关。这表明随着呈强和中等负遗传相关。这表明随着 IMFIMF 量的量的提高,使肌肉系水力和熟肉率得到改善,这是很理想的。提高,使肌肉系水力和熟肉率得到改善,这是很理想的。

IMFIMF 与与 pHpH呈强负遗传相关(呈强负遗传相关( rrGG=-0.51=-0.51 ),也值得注意,),也值得注意,IMFIMF 含量高的肌肉,含量高的肌肉, pHpH 值也低。值也低。 IMFIMF 与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 COLCOL )) rrGG=0.43=0.43 ,呈中等遗传相关,表明,呈中等遗传相关,表明 IMFIMF 与结与结缔组织含量呈正相关。顺便指出,鲜肉中水分损失(缔组织含量呈正相关。顺便指出,鲜肉中水分损失( DDLL )与烹煮损失()与烹煮损失( CLCL )。只有中等表型相关,而几乎)。只有中等表型相关,而几乎没有遗传相关(没有遗传相关( rrGG=0.01=0.01 )。其他研究者报告,这两个)。其他研究者报告,这两个性状间性状间 rrGG(0.16)(0.16) 也很低。也很低。 SuzukiSuzuki 等(等( 20012001 )报告为)报告为 rrGG=0.19=0.19 。这表明这两个性状的系水力机制是不同的。。这表明这两个性状的系水力机制是不同的。

Page 21: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图 1 各世代育种值的变化(用加性遗传标准差为单位表示 σ A )

Page 22: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2 2.2 选择效应选择效应

图图 11 显示,显示, IMFIMF 和和 ADGADG 的选择反应较大,的选择反应较大,而而 LMALMA 则较小,可能是由于选择差较小所则较小,可能是由于选择差较小所致。经过致。经过 77 世代选择,世代选择, IMFIMF 向增加方向变向增加方向变化。化。

IMFIMF 的遗传改良,导致肌肉系水力改善,的遗传改良,导致肌肉系水力改善,但并未改善肌肉嫩度,这可能是由于但并未改善肌肉嫩度,这可能是由于 IMFIMF与胶原蛋白(与胶原蛋白( COLCOL )呈正遗传相关()呈正遗传相关( rG=rG=0.430.43 )所致。)所致。

Page 23: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3 2.3 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

表表 9 9 不同周龄和肌肉中不同周龄和肌肉中 IMFIMF 含量含量

性 状 性 状 周 龄 周 龄

PP 值 值 1616 1818 2020 2222 2525

活重活重 (kg )(kg ) 68.768.7 72.572.5 87.787.7 104.6104.6 119.7119.7 <0.001<0.001

胴重胴重 (kg) (kg)  45.245.2 47.947.9 57.957.9 70.470.4 78.878.8 <0.001<0.001

IMFIMF (( %% ):): 冈上肌冈上肌 3.953.95 4.204.20 3.623.62 4.634.63 3.773.77 0.2380.238

背最长肌背最长肌 2.772.77 2.842.84 2.762.76 2.882.88 2.822.82 0.6650.665

股二头肌股二头肌 2.632.63 2.352.35 2.332.33 2.882.88 2.192.19 0.0030.003

Page 24: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3 2.3 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年龄和不同肌肉组织

表表 10 IMF10 IMF 与年龄、胴体重和背膘厚的相关(与年龄、胴体重和背膘厚的相关( rr ))

年龄年龄 显著性显著性 胴体重胴体重 显著性显著性 P2P2 点膘厚点膘厚 显著性显著性

IMFIMF (( %% ):): 冈上肌冈上肌 0.0510.051 NSNS 0.0300.030 NSNS 0.0080.008 NSNS

背最长肌背最长肌 0.0030.003 NSNS 0.00030.0003 NSNS 0.0200.020 NSNS

股二头肌股二头肌 0.0060.006 NSNS 0.0070.007 NSNS 0.0050.005 NSNS

Page 25: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4 2.4 性别性别

据据 NewcomNewcom 等(等( 20052005 )报导,试验用)报导,试验用 589589头杜洛克猪,随机交配,于头杜洛克猪,随机交配,于 175.29±11.23175.29±11.23 日日龄和活重龄和活重 115.83±8.65kg115.83±8.65kg 时屠宰,测定第时屠宰,测定第 1010肋处眼肌的肋处眼肌的 IMFIMF (( %% ),结果是,幼公猪),结果是,幼公猪3.62±0.083.62±0.08 ;幼母猪为;幼母猪为 3.01±0.123.01±0.12 ,公猪大于,公猪大于母猪,性别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准(母猪,性别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准( P<0.00P<0.0011 )。)。

NewcomNewcom 等 等 (2004)(2004) 报导,发现报导,发现 IMFIMF 含量含量(( %% )有性别差异,阉公猪为)有性别差异,阉公猪为 2.87±0.122.87±0.12 ,,幼母猪幼母猪 2.21±0.122.21±0.12 。。

Page 26: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文献中对文献中对 IMFIMF (( %% )测定值的报导往往有很)测定值的报导往往有很大差异,对大差异,对 IMFIMF 含量与其他肉质性状的影响含量与其他肉质性状的影响也往往得出不同或相反的结论。这反映在也往往得出不同或相反的结论。这反映在 IMIMFF 与肌肉多汁性、嫩度、坚实性、系水力等与肌肉多汁性、嫩度、坚实性、系水力等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上更为突出。为了避免不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上更为突出。为了避免不同肌肉的影响,研究者大多选用猪背最长肌。同肌肉的影响,研究者大多选用猪背最长肌。但对这一大块肌肉的不同解剖部位的但对这一大块肌肉的不同解剖部位的 IMFIMF(( %% )量,很少考虑,以致不同研究报告中)量,很少考虑,以致不同研究报告中的结果,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对品种特性的的结果,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对品种特性的正确认识,也不知道究竟用背最长肌中哪一正确认识,也不知道究竟用背最长肌中哪一部位测定部位测定 IMFIMF (( %% )最有价值。)最有价值。

Page 27: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FaucitanoFaucitano 等(等( 20042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将背最)为解决上述问题,将背最

长肌沿长轴分为长肌沿长轴分为 1414 个肉段(从倒数第个肉段(从倒数第 33腰椎至第腰椎至第55胸椎),每段切取胸椎),每段切取 2cm2cm 厚肉样供分析用。厚肉样供分析用。

试验用杜试验用杜 ×× 长长 ·· 大杂种猪大杂种猪 5050 头(阉公头(阉公 2828 ,幼母,幼母 2222 头)。屠宰活重头)。屠宰活重 107±5.0kg107±5.0kg 。宰后。宰后 2424 小时由左小时由左半胴取肉样,对每切块表面按加拿大猪肉大理石纹半胴取肉样,对每切块表面按加拿大猪肉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评分标准图( NPPCNPPC ,, 19991999 )进行目测评分()进行目测评分( 11分最少,分最少, 1010 分最丰富)。对全部肉样进行修整,分最丰富)。对全部肉样进行修整,去除周边的结缔组织,肌间脂肪和外围肌肉,然后去除周边的结缔组织,肌间脂肪和外围肌肉,然后磨碎、真空包装、贮存在磨碎、真空包装、贮存在 -20℃-20℃冰箱中备分析用。冰箱中备分析用。按按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1990)s(1990) 公布的统一方法进行公布的统一方法进行 LMFLMF化学分析测定。化学分析测定。

现将研究结果摘要分别列于表现将研究结果摘要分别列于表 1111 、表、表 1212 和图和图 22 。。

Page 28: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表表 11 11 背膘厚、眼肌厚度、肌内脂肪和大理石纹评分背膘厚、眼肌厚度、肌内脂肪和大理石纹评分

背膘厚背膘厚(( mmmm ))

眼肌厚度眼肌厚度(( mmmm ))

肌内脂肪肌内脂肪(( %% )) 大理石纹评分大理石纹评分

平均值平均值 17.5617.56 61.5961.59 2.782.78 2.592.59

SDSD 4.874.87 3.963.96 1.141.14 0.710.71

最低最低 10.5010.50 51.9051.90 1.271.27 1.381.38

最高最高 34.7034.70 70.5070.50 6.906.90 4.884.88变异系数变异系数(%)(%) 26.6026.60 6.426.42 41.0541.05 27.5927.59

Page 29: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表表 12 12 按各部位的按各部位的 IMFIMF 量和大理石纹评分估计背最长肌总量和大理石纹评分估计背最长肌总 IIMFMF 的准确度(的准确度( RR22 ))

测定部位测定部位 肌内脂肪肌内脂肪 大理石纹评分 大理石纹评分 RR22 RRsdsd RR22 RRsdsd

T5T5 0.790.79 7.37.3 0.760.76 7.67.6

T6T6 0.860.86 5.95.9 0.690.69 8.78.7

T7T7 0.850.85 6.16.1 0.700.70 8.648.64

T8T8 0.910.91 4.644.64 0.760.76 7.727.72

T9T9 0.930.93 4.34.3 0.820.82 6.746.74

T10T10 0.940.94 3.693.69 0.810.81 6.796.79

T11T11 0.950.95 3.343.34 0.730.73 8.128.12

T12T12 0.950.95 3.373.37 0.800.80 7.067.06

T13T13 0.910.91 4.84.8 0.680.68 8.948.94

T14T14 0.910.91 4.84.8 0.700.70 8.648.64

L1L1 0.920.92 4.334.33 0.710.71 8.468.46

L2L2 0.890.89 5.165.16 0.670.67 9.059.05

L3L3 0.840.84 6.396.39 0.700.70 8.628.62

L4L4 0.850.85 6.026.02 0.680.68 8.908.90

注: 1.T5=1.T5= 第第 55 胸椎……胸椎…… T14=T14= 第第 1414 胸椎;胸椎; L4=L4= 倒数第 3 腰椎; 2.R2 = 决定系数, Rsd= 剩余标准差

Page 30: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表表 1212 资料表明,资料表明, T10-T12T10-T12 的的 IMFIMF决定系数较高决定系数较高(( RR22=0.94-0.95=0.94-0.95 )。)。 T8-T9T8-T9 和和 TT1313-L-L11 的决定系数也的决定系数也很高(很高( RR22变动在变动在 0.91-0.930.91-0.93 ),也是预测),也是预测 IMFIMF 量的量的较好部位,尽管这后一部位较好部位,尽管这后一部位 IMFIMF绝对含量较低(图绝对含量较低(图22 )。表)。表 1212所列所列 R2R2 值的研究结果,为我曾建议的值的研究结果,为我曾建议的IMFIMF 测定取肉样部位(第测定取肉样部位(第 1010~~ 1212胸椎部),提供胸椎部),提供了有力支持(陈润生,了有力支持(陈润生, 20022002 )。)。

大理石纹评分与大理石纹评分与 IMFIMF 含量的最强相关部位是含量的最强相关部位是 T9T9 ,,决定系数(决定系数( RR22 )为)为 0.820.82 ,次强相关部位是,次强相关部位是 T10T10(( RR22=0.81=0.81 ),可供根据大理石纹评分估计),可供根据大理石纹评分估计 IMFIMF 含含量的参考。量的参考。

Page 31: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图 2 不同性别猪背最长肌各部位的 IMF ( % )及其标准差( SD)

Page 32: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从图从图 22 可见,在可见,在 T5T5 至至 T8T8 (胸椎中部)和(胸椎中部)和 L2L2 至至 LL44 (腰部)的(腰部)的 IMFIMF 量较高,而最末量较高,而最末 33 个胸椎(个胸椎( TT1212 、、T13T13 和和 T14T14 )和第)和第 11腰椎(腰椎( LrLr )部分)部分 IMFIMF 量较低。量较低。其他研究者(其他研究者( BoutBout 和和 Girard,1988Girard,1988 ;; Van OeckelVan Oeckel和和 WarratsWarrats ,, 20032003 )也报导过胸椎部的)也报导过胸椎部的 IMFIMF 含量含量高于腰椎部。高于腰椎部。

图图 22还显示,背最长肌各段的还显示,背最长肌各段的 IMFIMF 量受性别影响量受性别影响不大,但不大,但 BoatBoat 和和 Girard(1988)Girard(1988) 的报告以及的报告以及 NewcoNewcomm 等等 (2005)(2005) ,均发现阉公猪值较高。,均发现阉公猪值较高。

Page 33: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图 3 不同性别猪背最长肌各部位的大理石纹评分及其标准差( SD )

图 3 示出猪背最长肌各段的大理石纹评分在 2—3范围(微量到适度)。粗略地看,各肉段大理石纹评分(表面可见脂肪)与 IMF 量有相似趋势, T7—T9评分较高,而 T12—L1评分较低,这表明肌内脂肪量与大理石纹评分是相关的,所应用的加拿大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对于预测 IMF 量是有效的。大理石纹评分有性别效应,阉公猪为 2.77分,幼母猪为 2.35 分。

Page 34: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5 2.5 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不同解剖部位

本研究资料还表明,本研究资料还表明, IMFIMF 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沿猪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沿猪背最长肌各部位间是有差异的,从图背最长肌各部位间是有差异的,从图 22 和图和图 33 上方上方TT 型杠(相应的标准差单位)可以看出,这两个性状型杠(相应的标准差单位)可以看出,这两个性状变异较大区域均出现在腰椎中部和胸椎中部的背最变异较大区域均出现在腰椎中部和胸椎中部的背最长肌,而最末两个胸椎部背最长肌变异较小。长肌,而最末两个胸椎部背最长肌变异较小。

总的看来,胸部后段(总的看来,胸部后段( 10—1210—12胸椎)背最长肌的胸椎)背最长肌的 IIMFMF 量对于整个背最长肌的量对于整个背最长肌的 IMFIMF 平均含量最有代表平均含量最有代表性。性。 R2R2估值显示,这些参数有很高准确度和重复率,估值显示,这些参数有很高准确度和重复率,对于猪肉质评定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大理石纹主观对于猪肉质评定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大理石纹主观评分与评分与 IMFIMF 含量呈正相关,且简便易行,可以做为含量呈正相关,且简便易行,可以做为预测预测 IMFIMF 含量的参考和纳入肉质评定指标体系。含量的参考和纳入肉质评定指标体系。

Page 35: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6 2.6 管理体制管理体制

表表 13 13 不同管理体制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不同管理体制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

性 状性 状

有机猪舍有机猪舍 (OH)(OH) 普通猪舍普通猪舍 (CH)(CH) 显著性显著性 (P(P 值值 ))

有机饲粮有机饲粮(OF)(n=1(OF)(n=16)6)

普通饲粮 普通饲粮 (CF)(n=16)(CF)(n=16)

有机饲粮 有机饲粮 (OF)(n=1(OF)(n=14)4)

普通饲粮普通饲粮(CF)(n=15)(CF)(n=15) 猪舍猪舍 营养营养 互作互作

瘦肉率瘦肉率 (%)(%) 56.656.6 56.356.3 54.954.9 56.956.9 NS NS NS NS NS NS

背膘厚背膘厚 (mm)(mm) 16.416.4 16.316.3 16.816.8 14.914.9 NS NS NS NS NS NS

肌内脂肪肌内脂肪(%)(%)

1.371.37 1.191.19 1.611.61 1.391.39 <0.05<0.05 <0.05<0.05 NS NS

pHpH 5.855.85 5.805.80 5.925.92 5.955.95 <0.01 <0.01 NS NS NS NS

滴水损失滴水损失(%)(%)

7.27.2 8.508.50 7.27.2 7.57.5 NS NS <0.1 <0.1 NS NS

剪切力值剪切力值 (N)(N) 36.836.8 33.433.4 38.238.2 38.238.2 NS NS NS NS NS NS

烹煮损失烹煮损失(%)(%)

26.3526.35 26.7826.78 26.0426.04 26.226.2 NS NS NS NS NS NS

Page 36: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2.6 2.6 管理体制管理体制

表表 1313 资料表明,饲粮对肌内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资料表明,饲粮对肌内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在有机猪舍管理体制下的在有机猪舍管理体制下的 IMFIMF 量(量( %% ),有机饲),有机饲粮为粮为 1.37(%)1.37(%) ,普通饲粮为,普通饲粮为 1.19(%)1.19(%) ,差异达显,差异达显著水准(著水准( P<0.05P<0.05 );而普通猪舍下两种饲粮所得);而普通猪舍下两种饲粮所得IMFIMF 量(量( %% )分别为)分别为 1.611.61 和和 1.391.39 ,均相应高于,均相应高于有机制猪舍下的有机制猪舍下的 IMFIMF (( %% )含量,且差异显著)含量,且差异显著(( P<0.05P<0.05 )。)。

没发现猪舍没发现猪舍 ××饲粮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饲粮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 NSNS )。)。 其他观测性状,大多差异不显著。其他观测性状,大多差异不显著。

Page 37: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3.3. 测定肌内脂肪(测定肌内脂肪( IMFIMF ))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Page 38: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3.3. 测定肌内脂肪(测定肌内脂肪( IMFIMF )的新技术和新方)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法

VilleVille 等(等( 19971997 )应用超声波和核磁共振)应用超声波和核磁共振((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技术活体估测猪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技术活体估测猪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试验用比利时施格(试验用比利时施格( SeghersSeghers )杂种猪,分)杂种猪,分属属 33 个品系。每系公、母猪各个品系。每系公、母猪各 3030 头,于活头,于活重重 2020 、、 6060 和和 100kg100kg 用活组织采样(用活组织采样( biopsbiopsyy )进行化学分析取得)进行化学分析取得 IMFIMF (( %% )量做为基)量做为基础数据(表础数据(表 1414 )。同时对最后肋骨处背最长)。同时对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做超声波和肌做超声波和 NMRNMR 图象测定,现将统计分图象测定,现将统计分析后所得结果分别列于表析后所得结果分别列于表 1515 和表和表 1616 。 。

Page 39: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3.3. 测定肌内脂肪(测定肌内脂肪( IMFIMF )的新技术和新方)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法

表表 14 14 不同活重时不同活重时 IMFIMF (( %% )化学分析值)化学分析值

品 系品 系 25kg25kg 60kg60kg 100kg100kg 显著性显著性((P)P)

AA 1.34±0.501.34±0.50aa 1.26±0.501.26±0.50aa 1.66±0.641.66±0.64bb 0.050.05

BB 1.71±0.651.71±0.65bb 1.55±0.421.55±0.42abab 1.85±0.611.85±0.61bb NSNS

CC 1.75±0.521.75±0.52bb 1.79±0.581.79±0.58bb 1.62±0.551.62±0.55bb NSNS

显著性显著性((P)P) 0.050.05 0.050.05 NSNS 表 14 表明,活重 20 和 60kg阶段, IMF ( % )系间差异显著, A 系 100kg阶段 IMF ( % )显著高于活重 20 和 60kg( P<0.05 ),活重 20kg 和 60kg阶段系内 IMF ( % )差异不显著。

Page 40: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3.3. 测定肌内脂肪(测定肌内脂肪( IMFIMF )的新技术和新方)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法

表表 15 15 活重活重 20kg20kg 时超声测定回归分析时超声测定回归分析

品系品系 PixelPixel 值值 IMF(%)IMF(%) 超声估超声估值值 bb11±se±se RR22 PP 值值

AA 15.5±0.3715.5±0.37bb 1.151.15 0.0391±0.01410.0391±0.0141bb 0.4350.435 0.020.02

BB 19.2±0.4519.2±0.45cc 1.441.44 0.0545±0.0280.0545±0.028bb 0.3120.312 0.090.09

CC 14.8±0.3314.8±0.33bb 1.271.27 0.0519±0.01870.0519±0.0187bb 0.3900.390 0.020.02

注: 1.b= 回归系数 2.R2= 决定系数

表 15 资料表明,回归系数( b )差异不显著。决定系数( R2 )较低,意味着估测值准确度较低,回归方程不宜实际利用。

Page 41: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3.3. 测定肌内脂肪(测定肌内脂肪( IMFIMF )的新技术和新方)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法

表表 16 IMF16 IMF (( %% )化学分析与)化学分析与 NMRNMR 估值估值

品系品系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 IMFIMF(%)(%)

NMRNMR 法法 IMF(%)IMF(%) 显著性显著性 (P)(P)

AA 1.19±0.24a1.19±0.24a 0.96±0.03a0.96±0.03a NSNS

BB 1.76±0.40b1.76±0.40b 1.11±0.30a1.11±0.30a 0.050.05

CC 1.45±0.30c1.45±0.30c 1.38±0.30c1.38±0.30c NSNS

显著性显著性 ((P)P) 0.050.05 0.050.05

表 16 是用 14 头猪取得的资料,化学分析法 3 系间差异显著。 NMR法,仅 C 系与其他二系间差异显著。两种测定方法间,除 B 系外差异均不显著。所得回归方程( R2=0.8077 ),准确度也不够高。

Page 42: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4. 4. 讨 论讨 论

Page 43: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4.4. 讨论讨论

肌内脂肪含量不仅是优质猪肉的重要指标,而且是中国地肌内脂肪含量不仅是优质猪肉的重要指标,而且是中国地方猪种优良种质特性的重要性状。无论从国内对多个地方方猪种优良种质特性的重要性状。无论从国内对多个地方猪种猪种 IMFIMF 的测定资料,或中国地方猪种输出到欧、美后,的测定资料,或中国地方猪种输出到欧、美后,国外研究者的测定资料,都一致证明,中国地方猪种国外研究者的测定资料,都一致证明,中国地方猪种 IMFIMF含量超过国外品种,粗略地说,一些中国地方猪种尤其是含量超过国外品种,粗略地说,一些中国地方猪种尤其是以民猪和莱芜猪为代表的华北型猪,以民猪和莱芜猪为代表的华北型猪, IMFIMF 含量平均约为含量平均约为 55%% ,变动范围,变动范围 3%-9%3%-9% 。江海型猪种中太湖猪主要品系。江海型猪种中太湖猪主要品系(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也都有很高的(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也都有很高的 IMFIMF 含量。含量。西南型的内江猪、荣昌猪也不例外。国外品种除杜洛猪的西南型的内江猪、荣昌猪也不例外。国外品种除杜洛猪的IMFIMF 含量较高外,其他品种猪大致在含量较高外,其他品种猪大致在 2.0%2.0% ,变动范围,变动范围 1.1.2%-4.0%2%-4.0% 。可以说,中国一些地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下。可以说,中国一些地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下限,几乎相当于国外肉用型品种猪的上限,有的甚至高出限,几乎相当于国外肉用型品种猪的上限,有的甚至高出后者后者 2-32-3 倍。 倍。

Page 44: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4.4. 讨论讨论 根据国内外对不同品种(系)和基因型猪的根据国内外对不同品种(系)和基因型猪的 IMFIMF (( %% ))

的研究,在拙文《优质猪肉的指标及其度量方法》中提出的研究,在拙文《优质猪肉的指标及其度量方法》中提出(陈润生,(陈润生, 20022002 ),一般肉用型猪的),一般肉用型猪的 IMFIMF 含量在含量在 3.0%-3.0%-4.0%4.0% 为理想值,为理想值, 2.0%-2.9%2.0%-2.9% 为较理想值;为较理想值; 1.5%-2.0%1.5%-2.0% 为为尚可接受值,尚可接受值, <1.5%<1.5% 为较低值”。这是考虑到现在广泛为较低值”。这是考虑到现在广泛应用于养猪生产中的大多数肉用型品种(系)及其杂种肉应用于养猪生产中的大多数肉用型品种(系)及其杂种肉猪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参考指标。国外研究者也认为猪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参考指标。国外研究者也认为 IMFIMF 含含量低于量低于 2.5%2.5% 则肌肉口感变差(则肌肉口感变差( Wood, 1985; EnserWood, 1985; Enser 等,等,19911991 )。对于一些国外品种(系)及杂种肉猪要达到上)。对于一些国外品种(系)及杂种肉猪要达到上述理想指标,尚需付出很大努力和假以时日。但是,对于述理想指标,尚需付出很大努力和假以时日。但是,对于一些中国地方猪种则已达到或超过这一理想指标,这是难一些中国地方猪种则已达到或超过这一理想指标,这是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考虑到性状间的遗传相能可贵的,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考虑到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有理想与非理想之别,关,有理想与非理想之别, IMFIMF 含量并非是愈高愈好,根含量并非是愈高愈好,根据现在的研究资料我们还提不出这一理想阈值,这为中国据现在的研究资料我们还提不出这一理想阈值,这为中国地方猪种的研究者提出了今后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地方猪种的研究者提出了今后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Page 45: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4.4. 讨论讨论 尽快实现尽快实现 IMFIMF 测定方法的标准化。测定方法的标准测定方法的标准化。测定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才能使所得数据用于品种间、品系间和化和规范化才能使所得数据用于品种间、品系间和个体间的比较,也为将个体间的比较,也为将 IMFIMF 的测定值实际应用于选的测定值实际应用于选种实践奠定科学基础。我们国内文献中报导的各品种实践奠定科学基础。我们国内文献中报导的各品种间种间 IMFIMF 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不能真实和完全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不能真实和完全地反映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许多因素,诸如,供试地反映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许多因素,诸如,供试猪的屠宰日龄和活重、不同肌肉、同一肌肉的不同猪的屠宰日龄和活重、不同肌肉、同一肌肉的不同解剖部位、取样时间、肌肉样品的现场处理(真空解剖部位、取样时间、肌肉样品的现场处理(真空包装、冷冻等)、测定前样品的预处理和含量的计包装、冷冻等)、测定前样品的预处理和含量的计算以什么为基准等等都对测定值产生很大影响,使算以什么为基准等等都对测定值产生很大影响,使测定值失去应用价值和比较基础。在国家标准制定测定值失去应用价值和比较基础。在国家标准制定前,建议应用国际标准:前,建议应用国际标准: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 1990. Official Methods Agricultural Chemists, 1990.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15th ed. AOAC, Washington, DC.of Analysis. 15th ed. AOAC, Washington, DC.

Page 46: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4.4. 讨论讨论

建议测定猪背最长肌的建议测定猪背最长肌的 IMFIMF 含量,因为这块肌肉含量,因为这块肌肉大,取样方便,容易准确定位,为国内外研究者大,取样方便,容易准确定位,为国内外研究者所乐意采用。为避免取样部位造成误差,我在所乐意采用。为避免取样部位造成误差,我在《优质猪肉的指标及其度量方法》一文中(《优质猪肉的指标及其度量方法》一文中( 20020022 )建议,采取第)建议,采取第 10—1210—12胸椎部背最长肌,这一胸椎部背最长肌,这一建议与建议与 Faucitano(2004)Faucitano(2004) 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表表 1212 资料表明,这一段背最长肌资料表明,这一段背最长肌 IMFIMF 含量含量(( %% )对整个背最长肌)对整个背最长肌 IMFIMF 含量估计的准确度含量估计的准确度(( R2R2 )高达)高达 0.94—0.950.94—0.95 ,完全达到实际应用的,完全达到实际应用的可能。现在国内一些研究者,习惯于在猪的胸腰可能。现在国内一些研究者,习惯于在猪的胸腰椎接合部采取背最长肌肉样进行化学分析,这一椎接合部采取背最长肌肉样进行化学分析,这一部位部位 R2(0.91—0.92)R2(0.91—0.92) 为次高区段,也是可以应用为次高区段,也是可以应用的,但关键是全国应有统一标准,并考虑与国际的,但关键是全国应有统一标准,并考虑与国际接轨问题。 接轨问题。

Page 47: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4.4. 讨论讨论

建议深入研究建议深入研究 IMFIMF 与猪的生长性状,特别是与胴与猪的生长性状,特别是与胴体性状和其他肉质性状间的相关研究,从表型相关体性状和其他肉质性状间的相关研究,从表型相关研究提高到遗传相关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寻找强相研究提高到遗传相关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寻找强相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而且也是为确定关性状进行间接选择,而且也是为确定 IMFIMF 含量含量的最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业已证明,的最宜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业已证明, IMFIMF含量与其他重要的肉质性状并非呈线性的、理想的含量与其他重要的肉质性状并非呈线性的、理想的遗传相关。为取得可靠的遗传相关的参数,试验设遗传相关。为取得可靠的遗传相关的参数,试验设计应合理并要求供测猪数达到有效的家系含量,这计应合理并要求供测猪数达到有效的家系含量,这虽然增大了工作量,但确是必需的要求。虽然增大了工作量,但确是必需的要求。

Page 48: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

4.4. 讨论讨论

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利用现代技术开展 IMFIMF 的测定研究。超声的测定研究。超声波和核磁共振图象分析为无损伤测定波和核磁共振图象分析为无损伤测定 IMFIMF ,,并将并将 IMFIMF 性状纳入选择指标,进行该性状性状纳入选择指标,进行该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可能。利用现代分子生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可能。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决定物学技术,寻找决定 IMFIMF 性状的主效基因性状的主效基因和相关基因,开展标记辅助选择,也展示和相关基因,开展标记辅助选择,也展示了诱人的前景。施启顺(了诱人的前景。施启顺( 20052005 )发现,心)发现,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H-FABPH-FABP )可有)可有效提高效提高 IMFIMF 含量,该基因定位于含量,该基因定位于 66号染色号染色体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体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Page 49: 猪肌肉中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