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4
学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浙浙浙浙浙浙浙 浙 OO 浙浙浙浙

Upload: brent-morrison

Post on 02-Jan-2016

1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大学教务处 二 OO 六年十月. 中、外学分制管理的现状研究 , 完善我校进一步改革方案. 我校于 2002 年起全面推行学分制 , 经数年的完善已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 2005 年新一届校领导班子要求再次进行中、外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学分制的现况研究进一步推进改革 — 形成了资料汇编两本 同时将改革新方案进行专家咨询和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广泛、深入讨论 2006 年初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统一思想 2006 年 7 月暑期教学工作会议确定新一轮教学改革与学分制管理的实施方案 2006 年 9 月正式实施.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大学教务处

二 OO 六年十月

Page 2: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中、外学分制管理的现状研究 , 完善我校进一步改革方案• 我校于 2002年起全面推行学分制 , 经数年的完善已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

• 2005年新一届校领导班子要求再次进行中、外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学分制的现况研究进一步推进改革—形成了资料汇编两本

• 同时将改革新方案进行专家咨询和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广泛、深入讨论

• 2006年初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统一思想• 2006年 7 月暑期教学工作会议确定新一轮教学改革与学分制管理的实施方案

• 2006年 9 月正式实施

Page 3: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自主按文理或不分类招生(哈佛、耶鲁)宽口径、跨学科、个性化、灵活性培养 哈佛大学特别专业、伯克利分校个人专业等注重通识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 7大类 11个领域 MIT的通识课程达 17门,占学位要求的 1/2 UCLA8个通识教育领域, 10门课程 斯坦福大学 6大技能性与知识性通识教育课程

国外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 ( 略 )

Page 4: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鼓励自主与交叉学习 主修、双主修、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 UCB:多主修 7%,未定主修 40%

教学方式方法与教授授课 研讨式教学,教授均为本科生授课 小班教学比例高,斯坦福大学 15人以下小班占 73%,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杜克大学等 20人以下小班占 72%- 75%

外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 ( 略 )

Page 5: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 2001 年教育工作大讨论后新的教育理念)浙大的使命是要造就能从世界大势看问题,知识、能力、素质俱佳、智慧独特、坚忍不拔、诚信可靠的各行、各界未来的领导者(潘云鹤, 2005 年 9月新生教育报告)

浙江大学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 ( 略 )

Page 6: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建立基本符合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逐步完善以 3M(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和“宽、专、交”为特征的 KAQ(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本科教学 “自主化、研究化、国际化、高效化”

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总体目标与方案

Page 7: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新一轮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 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按大类招生、新生特别教育计划• 完善学分制,营造更宽松的选课与学习环境,推进个性化培养

• 自主确认主修专业• 大力推进研究性和自主性的教与学• 开设辅修、双专业 /双学位培养• 加强国际与校际交流,完善学分互认体系

Page 8: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1 、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Page 9: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拓宽专业类别 文科类、文理类、理科类、 理工类、工科类、艺术设计类

通识教育课程( 48学分) 大类基础课 ( 42-47 学分) 专业学位课程( 55学分) 个性化课程 ( 10-15 学分)

2 、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Page 10: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特殊培养计划 本硕(博)统筹培养 辅修、双专业 /双学位培养 跨校(跨国)合作教育 完善学分制,推进个性化培养

2 、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按院或大类招生 2006 年按院或类招生 20个 按专业 20 个

Page 11: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多维学习环境建设 推进学科竞赛和 SRTP 推进双语教学和学生国际交流 改革考试方法,完善学业评价 完善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

4 、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 ( 略 )

Page 12: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5 、实施新生特别教育计划 ( 略 )

理解大学篇 认识大学系列讲座 求是精神与优良学风教育 转换人生篇

领航人生系列活动 新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学科导论与新生研讨课

共同成长篇 新生党员、骨干培训计划 学长辅导计划

Page 13: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建立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运行新模式

含实验课

学 院 选 择 课程 库 的 课 程填 入 教 学 计划

课程库

质评

必修

某 学 期开 课 课程

学 生 实际 的 学习结果

比较—→毕业资格

学生选课

毕 业 发证

供 方 需 方

指 导 性 教学 计 划 (主 副)

学 生 学习计划

学业导师

开课单位院、系、专业(缩写)序号

课程含实验、实践等(课程主管单位负责落实)课程介绍、要求、教学对象教师、教学特点

教务部审核(同意进入课程库)

其他要求任选限选

Page 14: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方案对现行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影响

• 对选课和课程安排的影响• 对学籍管理的影响• 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影响• ......• 总之是对学生成才的有利影响

Page 15: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选课与选教师的研究

• 实施全面选课制的基本条件—课程管理(校、院二级)新挑战(通识、大类课程)

• 三轮选课的目的、安排及效果(不分先后、先到先得、适时补退选)

• 对不同权限学生选课设定优先级(如专业优先、年级优先、注册优先等)的研究与实施证明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体现公平的原则。

• 教师竞争环境的形成,好教师的走上讲台• 证实了教学承诺制的落实、学生诚信教育对学分

制管理重要意义

Page 16: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学生注册管理的研究

• 学习状态的定位功能,新挑战(自主确认主修专业)

• 学籍管理(完善监控与处理)• 分阶段毕业资格审核• 成绩管理与建档、外来成绩的处理与记载 •自

主确认主修专业

Page 17: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必修、选修、辅修及二专业的注册的研究

• 必修、选修、辅修及二专业、系列课程与专业

• 注册与非注册(保证选上课又不浪费资源)

• 主专业外选课的收费问题

Page 18: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06 级学生专业确认的研究

• 明确了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的意义与实施的必要条件

• 促进专业的发展• 促进对本科教育及本科生的关注• 进行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度与量的控制与分析的研究,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

Page 19: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选择主修专业 5 % 30 % 50 % 300-450 人 / 年 . 06级 主修专业确认选择课程和教师 每学期 2500 课程, 3500 多教学班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重修制、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收费制

学分制与自主性、交叉性学习的初步进展

Page 20: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校际交流项目( 3个月 -1年)IAESTE项目( 2-6 个月)MELTON基金项目香港大学交换生计划( 50-60 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50-60 人)暑期海外研修计划 出国(境)交流学生 600 多( 2005 年)

扩大学生国际交流 ( 略 )

Page 21: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初步构建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生源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排名 4-8 位)就业率 83% 96-98 %毕业生读研率不足 20 % 41 %( 05届毕业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五项(第一单位两项) 二等奖 23 项( 2001 、 2005 年)国家级精品课程 20门

取得的初步成效

Page 22: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002 级学生经自主性、交叉性学习后所获学分的统计

( 06.4 )

Page 23: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003 级学生经自主性、交叉性学习后所获学分的统计

( 06.4 )

Page 24: 学分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