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47

Upload: aaf-aaf

Post on 10-Mar-2016

2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5 download

DESCRIPTION

「新婦女協進會」成立以來,一直倡議性別平等及女性權利,今次婦進編寫這本小冊子,目的是以性別角度為讀者們對香港兩性狀況作出分析,讓市民對男女在社會各個範疇的情況有較深的認識,也可以籍此回應社會上有關兩性差異的迷思。每個小節均以問題先行,再以數據及深入淺出的分析,務求做到「一看就明」的目的。

TRANSCRIPT

Page 1: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Page 2: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Page 3: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當市民想知道有關本港男女在社會各個不同範疇的狀況時,最全面的應

該是統計處每年出版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統計數字一覽》;這份刊物

資料齊全,可以免費下載,而且按年更新內容及擴大涵蓋範圍。較精簡

的有婦女事務委員會出版的《香港女性統計數字》,但其實都只是把《

香港的女性及男性統計數字一覽》中的資料選擇性的再編輯一次,讓讀

者較容易掌握。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單看數字或圖表並不能解答他們心中

有關兩性狀況的疑問。新婦女協進會成立於一九八四年,一直以來倡議

兩性平等及女性權利。適逢我們慶祝成立三十週年,特別編制這小冊

子,目的是以性別角度為讀者們對香港兩性概況作出分析,讓市民對男

女在社會各個範疇的情況有較深的認識,也可以籍此回應社會上有關兩

性差異的迷思。每個小節均以問題先行,再以數據及深入淺出的分析,

務求做到『一看就明』的目的。

1

Page 4: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Page 5: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不少人認為香港男女性在社會各個方面已經達至很大程度的平等。我們

甚至有時會聽到現今的女性『大曬』這說法。事實上相對於世界上不少

其他國家地區的女性,香港女性的社會地位、成就及所享有的權利都顯

得頗為理想。自1971年六年免費教育(1978 及2010 年更延長至分別九年

及十二年)的實施開始,大部分的女孩不會再因為家庭重男輕女的觀念

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而有了教育資本後當然對她們在勞動市場上能

得到較好的工作和得到經濟獨立能力有莫大的幫助。1995年通過的性別

歧視條例保障女性在就業、服務提供上不受性別歧視,2008年的修訂更

把教育範疇也納入條例的保障範圍之內。2000年成立的婦女事務委員會

更被視為是香港政府落實女性權利重要的中央機制。但以上這些發展是

否表示在香港男女已達致『平等』?

單看統計署的統計數字來說,兩性在教育、就業、收入各方面都有明顯

差異,而客觀來說女性在各個範疇的地位或待遇並非比男性優勝。儘

管女性在各方面的成就比數十年前有明顯的進步,但女性是否主宰著社

會上重要的資源?她們的社會處境是否比男性優勝?恐怕離開『女人大

曬』的日子仍然遙遠呢!

3

Page 6: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Page 7: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嬰兒出生的性別比例正常情況下是男嬰稍多於女嬰的(『正常』是指沒

有受人為因素如生育政策或因為重男輕女而引致選擇性殺嬰的情況),

所以當一個社會的人口出現女多於男的時候,值得細看因由。圖 1 顯示

本港活產嬰兒的數目是男性多於女性的,屬於正常情況。十九世紀的香

港男多女少情況嚴重,主要因為香港是移民社會,從內地來到香港的又

以男性為多。我們整體人口中男多女少的情況一直維持至近年才出現轉

變。有趣的是這麼多年以來男多女少的現象並沒有引起社會的討論,反

而近年女多男少卻多番受到傳媒的關注呢!特別是關心『港女』或『剩

女』嫁不出這問題!

5

圖1 按性別劃分的活產嬰兒 1981 至 2012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8: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Page 9: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香港性別比率(即每千名女性相對於男性人口數字,數字越大顯示男性

比例越高)持續下降,從1981年的1087下降至2012年的869。這有三個成

因:

一) 香港本地女性生育率持續下跌,而人均壽命則持續上升,出現人口

老化的現象(圖 2 )。老年人口中女性的壽命比男性長,所以老化

的人口會出現女多於男的情況;

二) 自八十年代開始大量海外家庭傭工來港工作,至今有三十多萬人,

絕大部分為女性,這也大大增加了整體人口中女性的比例;

三) 自1996年起,在20至39歲年齡組別的女性人口較男性為多,而自

2001年起,在40至44歲年齡組別的女性人口亦較男性為多。這是由

於中國內地女性跟本地男性結婚後,持單程通行證來港與丈夫團聚

的關係。

7

圖2 按性別劃分的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 1981 至 2012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10: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3 按國籍及性別劃分的人口 2011

海外家庭傭工及持單程證來港女性的增加是入境政策所致,而人口老化

導致女性比例增加則屬人口結構改變所致的。如撇除海外家庭傭工的話

(只把她們當外地輸入勞工計算,而並非本地長期居留人士),性別比

率的跌幅明顯減少,只從1996年的1048下降至2012年的943,而這變化很

大程度上是由於人口老化現象中女性長者人數增加所致。

接著來的問題就是,香港現時出現的女多男少現象,是否表示婚戀市場

中沒有『足夠』的男性供『港女』/『剩女』選擇呢?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11: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9

Page 12: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4 按年齡組別、居住情況及性別劃分的居住於家庭住戶的人數 2011

男性的居住情況與女性大致相若,但男性比女性較多搬離父母自組家居。

圖 4 可見25歲以下的男性有96.4%仍與其父母同住,而女性的相應數字則

為93.6%。25至34歲人士之中,明顯地較多男性仍然只是跟父母同住,同樣

地,35 至 44 歲組別中也是較多男性跟父母同住。這可能是因為社會對男

女適婚年齡有不同的期望。女性到了三十多歲仍然未婚的話,可能會引來

焦慮、被嘲笑是『剩女』或『老姑婆』,但男性到四十歲仍然可以被視為

是『黃金王老五』呢!此外,年長女性獨居的比例亦較年長男性的為高,

而女性獨居長者比例在2006年至2011年間的升幅較男性獨居長者的為高。

男性平均壽命較女性為低,所以當社會人口越是趨向老化,獨居女性的人

口也會較高。較多年長女性獨居是正常的情況,所以她們的需要也應得到

重視呢!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13: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11

Page 14: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已婚女性數目比已婚男性多,也跟人口老化有關係,因為男性人均壽命

比女性的為短,丈夫比妻子先去世,在一個老年人口比例高的社會中

自然會導致整體已婚女性比例較高。自2001年起,本港已婚女性數目高

於已婚男性的數目。在2012年,男女已婚數字分別為1735800及1717500

人。

圖5 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劃分的15歲及以上已婚人口 2012

(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15: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13

當我們比較適婚年齡(二十到四十四歲)的從未結婚男女比例(圖 6 )

,會發現其實是男多於女的。至於為何社會上仍然普遍認為『剩女』較

『剩男』問題嚴重,這有可能是因為本港男性越來越多選擇與內地女性

結婚的趨勢。圖 7 顯示2012 年在港登記結婚的『跨境婚姻』以及獲發『

無結婚記錄證明書』(往內地結婚必須的文件)的個案都是以港男配內

地女性為大多數。

圖6 按婚姻狀況、年齡組別及性別劃分的15歲及以上從未結婚人口 2012

(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16: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剩女嫁不出』的論述忽略了兩性在既有經濟文化框架下的處境,例如

較多男性會接受社會地位、教育及經濟能力等較自己差的女性為妻子,

而女性則普遍較少接受客觀條件比自己遜色的男性為丈夫。這顯示出一

般人仍然深信在夫妻關係中,男性應該是較『強』一方。社會上過度注

視『剩女』問題,其實也是忽略了異性戀婚姻以外的選擇(如獨身、同

性戀,同居等)。

圖7 在香港登記結婚而新郎/新娘為中國內地人士的數目及獲發「無

結婚紀錄證明書」(聲稱作為在中國內地申請結婚之用)的人士

數目 2012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17: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15

Page 18: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8 按教育程度及性別劃分的15歲及以上人口百分比 2012

(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圖 8 顯示在2012年,15歲及以上的女性中76.5%具中學或以上教育程度,

男性則有82.9%,可見整體女性學歷並非比男性高。香港在1971年實施六

年免費教育,1978及2008年更增至分別九年及十二年免費教育。在推行

免費教育前,重男輕女的觀念令經濟資源有限的家庭把教育機會留給兒

子,導致女性受教育機會較低。從數據可以見整體來說現時女性的教育

程度仍然較男性為低,這是因為較年長人口中男女教育程度的差異仍然

很大,這些較年長人士可能是從內地移民來港,也可能是在實施免費教

育前已經成年的人士。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19: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17

圖9 按修課程度及性別劃分的修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課程的學

生數目百分比 2012 ﹣2013

本港自九十年代後期大幅增加資助高等教育學位後(教資會資助大學由

九十年代初的兩間,增至現時的八間)修讀學士學位女生的百分比顯著

增加,更有稍比男生多的趨勢。為何會有這現象呢?一方面社會現在已

經普遍認同教育對男女同樣重要,大多數父母都會以子女有機會接受大

學教育為榮。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自從升中派位經平等機會委員會申

請司法覆核成功,一向沿用的男女分開計分派位被評定為違反性別歧視

條例後,女生成功升上理想中學的比例增加,導致女生升上大學的比率

也上升(圖 9 )。但女性就讀大學比例較男性稍高,是否表示在大學教

育方面男女已經達致平等?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20: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 10 顯示大學本科生在選科時仍然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教育、護理、人

文科學等這些一向被視為較適合女性的『靜態』學科仍然是女生較男生

多,而理科、工程及科技科則是男多女少。雖然在選修學科方面的兩性

差異有收窄的趨勢,但距離『平等』仍然有一段距離。為何會有這樣的

情況?女生在文科方面是否必然較男生優勝?男生是否理科必定比女生

好?男女在大學選科會受到中學所修科目限制(如中學沒有修讀理科在

大學就不可能選理科),而家庭及學校會否對男女生在不同學科的能力

和成就有不同的假設或期望,以致他/她們會傾向選擇某些學科?這些都

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圖10 按學科類別及性別劃分的修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課程的學

生數目百分比 2012 ﹣2013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21: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19

Page 22: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11 按經濟活動身分及性別劃分的15歲及以上人口 2012

(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不少市民認為現今女性參與經濟活動的機會(無論是自僱或受僱)都應

該和男性沒有什麼分別。加上很多家庭都有僱用外籍家庭傭工,更加令

人相信已婚婦女就業應該不會因為要照顧家庭而受影響。從圖 11 可以看

到,整體上男性的勞動市場參與人口比女性為高,反之,女性作為全職

家務料理者有六十八萬多,而男性只有一萬四千左右。如分開已婚和從

未結婚人士來看(圖 12 ),兩性勞動市場參與的差異便十分明顯。從未

結婚女性的勞動市場參與率比男性稍高,但已婚女性的參與率則比已婚

男性低了一大截,而且她們多年以來的參與率只有十分有限的升幅。不

要忘記這數字已經包括了為數不少的外籍家庭傭工 – 如不把她們計算在

內,升幅更加有限。這表示,不少女性會在結婚後退出勞動市場。婚姻

及生兒育女對女性的勞動市場參與是有明顯的負面影響,但對男性則沒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23: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21

有任何負面的影響。當然不少女性是自己選擇退出勞動市場照顧家庭,

但也有不少是因為不能負擔託兒費用或沒有其他託兒選擇而不得不離開

勞動市場的。如這些已婚女性的丈夫一個人的收入已經足夠整個家庭的

開支,那麼妻子做全職家庭照顧者也不成問題。但若妻子的收入對整體

家庭收入佔重要的一部分,而她因為不能負擔託兒費用而要被迫放棄工

作,便會對家庭的生活質素有一定的影響。

大量女性在婚後退出勞動市場,顯示出兩點:

一) 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仍然普遍存在,因為要照顧家庭而退出勞動市

場的是女性而不是男性;

圖12 按婚姻狀況及性別劃分的勞動人口參與百分比 2012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24: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二) 本港託兒服務不足,導致已婚女性因為要照顧子女而不能投入勞動

市場。

雖然女性教育程度漸漸跟男性看齊,但並不表示兩性在就業收入上也同

樣看齊。圖 14 顯示,從事同樣職業的男女之月入中位數在所有行業都有

明顯差距,只有從事文書工作者是看齊。為何會有這現象出現呢?香港

在1995年已經通過性別歧視法,保障所有人在僱員關係中不會因為性別

而受到較差的待遇,理論上圖中顯示的差距不應再存在。而事實上男女

收入差異這情況十分普遍,一般國家的兩性收入差距大概是女性收入比

男性低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左右。

圖13 按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數 2012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25: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23

這差距的成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兩性在家庭事分工上仍然是以女

性為主要家庭照顧者,即使是有家務工或有其他人幫忙,統籌和管理照

顧家事的仍然是女性的責任,包括照顧孩童及長者,起居飲食等。不少

研究發現女性較男性更多要負擔所謂的『雙重負擔』(second shift),即

下班後仍然要回家『上班』,擔當處理家務及照顧者的工作。不少就職

女性因為家庭角色而不能像男性般對工作投入大量時間(如經常性的超

時工作),這無疑會影響她們的晉升和增加收入的機會。

另外一個解釋,認為就算女性跟男性有同樣的表現和對工作的投入,僱

主也會因為對女性家庭角色有先入為主的牢固看法,可能會認定女性把

家庭看得比事業重要是早晚的事,所以傾向對女性工作的價值給予較低

圖14 按所屬行業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 2012

(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26: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15 按教育程度及性別劃分的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 2012

(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的評價,導致兩性在相同職業上仍然有收入差距的情況。

這現象告訴我們,性別歧視法例並不一定能剷除女性在收入上較男性差

這情況,因為問題根源來自社會上對兩性角色的牢固規範。如果男性跟

女性一樣,都要負起家庭照顧者角色的話,相信這差距並不是必然的。

試想想,如我們認真重視女性生育及照顧者角色對社會的貢獻,那麼女

性實在不應因為實踐這角色而受到懲罰。同時,男性的家庭角色倘若只

限於作為經濟支柱,對他們的壓力實在很大呢!如果可以不論性別,家

庭中每位成員都可以就自己所長和選擇去分擔家庭的責任,到時男女性

在勞動市場上的收入差異是否還存在呢?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27: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25

個人從事的行業對社會處境及收入有很大影響,如圖 13 顯示,從事建造

業的主要是男性,這表示當政府及整個社會對基建及建造業有很大需求

時,男性會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及條件。在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行

業中以女性佔大多數,顯示『服務性』工作仍然以女性為主。事實上不

少僱主認為女性較為溫柔體貼、對他人的需要敏感度較高,所以較適合

從事服務業。圖 14 可見從事不同行業的男女的月入中位數有明顯差別,

雖然較多女性從事公共行政、社會及個人服務,但她們的收入卻較男性

低得多,顯示她們在行業中較多從事較低職位的工作。

圖 14 顯示從事同樣行業的男女在月入中位數上也是較男性為低的,而圖

15 更顯示就算是同等學歷的男女,在收入上仍然有一定差距。圖 14 顯

示,就算女性的教育程度和男性看齊,也不表示她們的收入可以和男性

一樣呢!

Page 28: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Page 29: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16 按性別及所負責的家務的比重劃分的十五歲及以上人士的百分比

2003

27

本港有關兩性時間運用的調查不多,最近的也只有這個2003年的統計。

從圖 16 可見,完全不做任何家務(無酬活動)的男性比女性多出一倍左

右,而負責家中八至十成家務的女性也比男性多出三倍有多。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十四號報告書 2003年9月

Page 30: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17 按性別、活動的主要類別及年齡劃分的十五歲及以上人士平均每日用

於各類活動的時間 2003

女性用在無酬工作上的時間比男性多差不多三倍,而男性從事有薪酬工

作的時間比女性多出百分之五十左右(圖 17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十四號報告書 2003年9月

Page 31: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29

圖18 按性別、活動的主要類別及經濟活動身分劃分的十五歲及以上人

士平均每日用於各類活動的時間 2003

沒有受薪工作的女性才會花較多時間在家務上─這種說法是否確實呢?

圖 18 顯示,有從事經濟活動(有工作)的十五歲以上人口中,女性仍然

比男性花多很多時間在無酬活動上,這正是說明大部分家庭中負責家務

及照顧他人的主要是女性而不是男性。但女性是否必然更勝任負責家務

事宜?倘若女性不是家務的主要負責人,她們可以有更多時間在有薪工

作上。事實上不少沒有工作的女性都表示,沒有投身勞動市場的原因是

要照顧家庭。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十四號報告書 2003年9月

Page 32: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Page 33: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31

Page 34: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19 按基於誰人的決定而作為料理家務者及作為料理家務者的原因劃

分的十五歲及以上女性料理家務者數目 2013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35: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33

Page 36: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20 按會否接受一份有薪工作/有該意向的原因劃分的十五歲及以上女

性女性家務料理者 2013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37: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35

Page 38: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 19 列出全職女性家務料理者中大部分(近九成)表示是自己決定要

全職負責家務的,而當中的原因以可以有更多時間照顧家人和料理家務

佔大部分,表示因為未能找到工作或沒有經濟負擔者,合共只有兩成左

右。至於表示是其他住戶成員的決定而令她們成為全職家庭主婦的,有

一成多,當中有近三成表示對方認為做家庭主婦較適合自己,已經近七

成表示是因為家務需要有人料理及家中有人需要照顧。以上數據顯示本

港的家庭主婦不少是自願擔負起照顧家庭的角色,而且是基於家庭的需

要而作出這選擇。但當問到會否接受有薪酬的工作時(圖 20 ),有超

過兩成表示會,原因是可以經濟獨立,幫補家計,增廣見聞等。至於表

示不會考慮接受有薪工作者中,表示是因為沒有經濟負擔的只有一成左

右,不足百分之七表示是因為不想有太大的工作壓力,反而絕大部分是

因為家務繁忙及想多陪家人。如果男主外女主內不再是主流,女性不再

是照顧家庭的當然人選,而家務料理這個身分和價值得到社會認同時,

會否有更多男性樂意擔起料理家務和照顧家人的責任呢?會否有更多女

性樂意投入勞動市場,發揮所長呢?

Page 39: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37

Page 40: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21 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劃分的立法會選舉及區議會選舉已登記選民及

投票人士數目 2012

過去多年,女性越來越主動通過不同方式行使公民權利去參與公共事

務。

在香港,女性和男性均享有同等的投票權和參選權。雖然在各政府議會

選舉中,男性候選人仍遠較女性為多,但在過去數年間,女性參選的人

數錄得頗顯著增長。在登記選民和投票人數的比率方面,亦反映女性主

動參與選舉活動 (圖 21 )。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41: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39

圖22 按性別劃分的參與公營架構諮詢及法定組織非官方成員數目

2001, 2006 及2012

在2012年,共有5061人出任公營架構諮詢及法定組織的非官方成員,當

中只有1362名為女性,佔26.9%,而2001年的相應數字分別為1147人及

19.3%,可見雖然有增長但仍然遠低於整體女性人口比例。為何參與公營

架構諮詢及法定組織的非官方女性成員比例如此低?政府提名和任命這

些人士都是以該名人士的社會地位和成就作標準,當社會上『成功』人

士都是全心投入工作,把工作和事業放在第一位的人,那在現時的社會

環境下,不難理解為何是男多於女了。我們常說成功的男士背後一定有

一位女士(為他犧牲自己的事業,為他打點家中一切,讓他可以全心處

理事業),那麼成功的女士背後又有誰呢?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42: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Page 43: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41

圖23 按主要死因及性別劃分的標準死亡率 2011

圖 23 顯示各主要(非意外)死因的男性人數都較女性為高,這可能是跟

男性的生活習慣、工作環境和壓力有一定關係。不良飲食習慣、睡眠不

足、煙酒過多等都會增加長期病患及惡性腫瘤的形成。另外一個重要原

因,是女性的求醫行為跟男性有明顯不同。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44: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圖24 按整體健康狀況的自我評估及性別劃分的15歲及以上人士數目

從圖 24 可見,稍多男性認為自己健康情況屬於『好』或『很好』,而女

性則較多認為自己健康情況『差』或『一般』。女性使用醫院(包括公

營及私營醫院)住院服務人數比男性多(見『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

計數字 2013』表7.3及7.4)。女性發覺身體有毛病時傾向會盡快就醫,反

而男性較多會輕視問題的嚴重性,很多時是問題嚴重到不得不求醫時,

才會處理。

資料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香港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年版

Page 45: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43

圖25 按性別分佈的自殺率 1981 至 2012

圖 25 展示1981年到2012本港人口按性別劃分的自殺率,可以見到歷年以

來男性的自殺率都比女性高。自殺成因很多,最常見是生活壓力迫人,

令當事人覺得走投無路。上述數字顯示男性遇到的生活壓力可能比女性

大,更大可能性是男性遇到問題時不容易跟別人傾訴,以致壓力獨自承

擔。事實上女性心理/精神上遇到問題便尋求專業人員協助的比例較男性

高,而前往政府醫院精神科求醫的人士中也以女性佔大多數(見『香港

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 2013』表7.5)。這不表示女性較多遇到精神

或情緒問題,只是她們的救助意識較男性為高而已!

資料來源: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

Page 46: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

內容編寫:陳效能

設計及排版:阿七

鳴謝:何東爵士慈善基金

新婦女協進會

宗旨

² 積極了解及關注婦女問題,致力排除女性在各層面所受到的歧視。

² 團結本地婦女,一同了解自身處境,爭取權益、社會福利及發展潛

能的平等機會。

² 推廣意識培育工作,倡議性別平等。

Page 47: 「兩性狀況一看就明」小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