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生》前言

5
O 2 便(G. L. Semenz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 1 調2 調前 言 22

Upload: mulan-yu

Post on 16-Mar-2016

2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別以為「缺氧」離你很遠! 其實現代人很容易遇到「缺氧」的狀況,辦公室、教室、冷氣房、公車、捷運……都會讓人缺氧; 情緒起伏或壓力也會加速氧耗,導致缺氧―― 我們隨時處於容易致癌的環境卻不自知,也因此癌症致死的比例逐年升高!

TRANSCRIPT

Page 1: 《氧生》前言

O2

缺氧致癌,氧生防癌

即便在醫學進步的二十一世紀,癌症仍令人聞之喪膽,一旦罹癌,治療過

程漫長且艱辛。癌症蟬連多年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各種防癌、抗癌書籍如雨後

春筍般上市,但人們對癌症的了解仍十分有限。

關於癌症的起因,隨著醫學的進步不斷推陳出新,近年來,歐美醫學界最

新研究證實了﹁缺氧會導致癌症﹂。一九九二年,美國約翰‧

霍普金斯醫學院

的薩凡札(G

. L. Semenza)

教授首度發現,細胞缺氧時會產生一種前所未知的﹁缺

氧因子﹂(H

ypoxia Inducible Factor, HIF)

1。到了一九九四年,他的研究團隊︵其

中一位即是本書作者群之一的方鴻明醫師︶又再發現缺氧因子具有調控癌症相

關基因的功能2,從此為癌症研究打開一扇新的門。至今已證實,缺氧因子具

有調控超過一百組癌症基因的功能,十萬篇以上的醫學論文也證實﹁細胞缺氧﹂

與癌症有密切的關連,臺灣也發表了不少相關的研究,如:

前 言 22

Page 2: 《氧生》前言

1、中研院發現

癌細胞缺氧反急速成長(二○

一一年)

2、癌缺氧就易轉移

陽明大學找到染色質標記(二○

一一年)

3、從腫瘤缺氧談癌症治療的新思維(北榮血液腫瘤科,二○

九年)

研究者還發現,當細胞缺氧時,細胞內會大量產生一種﹁活性氧自由基﹂

(Reactive O

xygen Species

,簡稱R

OS)

,而引起細胞發炎、死亡,甚至基因癌變。

雖說缺氧因子是時下醫學界對於癌症的新研究,但其實早在一九三一年,

德國的華堡(O

tto Heinrich W

arburg)

博士就提出﹁缺氧致癌﹂的理論,當時華

堡博士透過減少三十五%氧氣供給量,短短數天內便讓胚胎細胞癌化;而且,

癌細胞會越來越偏重無氧呼吸,就算有足夠的氧氣,依舊是以無氧呼吸為主。

一九六六年,華堡博士更在演講中提到﹁只要維持細胞的正常呼吸,就能預防

所有癌症﹂。︵演講稿請見本文末︶

華堡博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著名的生化學家,一九三一年,他因為

發現細胞代謝糖類以產生能量的機制而得到諾貝爾醫學獎,他指導的三位研究

者,更分別在一九二二年、一九五三年及一九五五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3。

1 G. L. Semenza, G. L. Wang, “A nuclear factor induced by hypoxia via de novo protein synthesis binds to the human erythropoietin gene enhancer at a site required for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Mol. Cell. Biol, 1992.

2 G. L. Semenza, Peter H. Roth, Hon-Ming Fang, Guang L. Wang,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Genes Encoding Glycolytic Enzymes by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l”, THE JOURNOFA BLI O ~ I CCAHLEM ISTRY, 1994.

3 華堡博士所主持的研究機構,堪稱是諾貝爾醫學獎的搖籃。曾在華堡研究機構任職,後來得到諾貝爾獎肯定的三位得主分別是:Otto Meyerhof (1922)、Hans Krebs (1953)、Axel �eorell (1955)。

23 氧生

21 世紀最有效的防癌新革命

Page 3: 《氧生》前言

O2

但由於華堡博士同時是希特勒的御醫,個性自大威權,當時反對他研究的

人還不少,而且以當時的醫學研究水準,他也無法進一步驗證癌細胞的生化反

應。更重要的是,一九七六年,法姆斯及畢夏普4

首度發現,基因異常會導致

癌細胞的誕生,此後﹁突變致癌﹂成為癌症研究的主流。華堡博士﹁細胞缺氧

是癌症主因﹂的觀念逐漸被漠視。

在基因突變致癌理論下,致癌物質、自由基、病毒……能改變我們的基因,

讓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因此要抗氧化、多吃蔬果、排毒、強化免疫力才能

防癌。但

是,三十多年下來,癌症並未得到控制。美國男性一生罹癌機率持續的

提高到四十%,女性也達到三十%5。臺灣也是如此,單單在民國一百年這年,

就有超過四萬人因癌症死亡,占該年全部死亡人口的二十八%,並推估新增了

八萬

十萬名癌症患者。癌症藥物的研發則走向標靶治療、基因治療……感覺

醫學越來越精深,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如今,致癌物質多被列管,抗氧化、

多吃蔬果、少吃肉已成為常識,但,為什麼沒有得到預期的防癌功效?我們到

24前 言

民國 100 年,臺灣有超過 4萬人因癌症死亡,新增了 8萬~ 10萬名癌症患者。

Page 4: 《氧生》前言

底還忽略了什麼?

或許,我們真的忽略了每分每秒不可或缺的﹁氧氣﹂,它很重要,但也最

不容易被察覺。一九九二年起由薩凡札教授帶動的﹁缺氧因子﹂研究,等於回

頭證實當年華堡博士的﹁缺氧致癌﹂理論,使得缺氧再度成為癌症研究的新方

向。

華堡博士當年提倡要預防癌症,就要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血紅素,並在飲

食中補充能幫助呼吸代謝的酵素。他同時預言:此一癌症預防方法雖被漠視,

但終將實現,在此之前,數以百萬計的男男女女,將毫無意義的因癌症而死亡。

回顧數十年來的癌症奪命史,不得不佩服華堡博士的先見之明。如今經過﹁缺

氧因子﹂的研究證實,最根本有效的防癌法其實很簡單─

只要讓細胞有足夠

的氧氣。

多數人可能不覺得日常生活中有缺氧的問題,事實上,尤其在現代都市中,

缺氧是很常見的現象。人口擁擠、空間狹小、空氣汙染、壓力過勞、運動不足、

緊張焦慮……都會導致缺氧體質,使細胞冒黑煙,成為癌細胞的溫床。

4 兩人同為 1989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5“Lifetime Risk of Developing or Dying From Cancer”,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5 氧生

21 世紀最有效的防癌新革命

Page 5: 《氧生》前言

O2

缺氧的人罹癌的機率不但較高,癌細胞惡化的速度也遠高於非缺氧者。

二○

一二年五月英國報導,打鼾、睡眠呼吸中止會使血氧濃度下降,使人得

癌的機率提高一‧

六五倍;美國威斯康辛—

麥迪遜大學的科學家也在一項逾

一千五百人的研究中,發現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的人,罹癌死亡率會提高四‧

倍,中度者亦高達二倍。相對的,只要能改善環境缺氧、提高血紅素、改善心

肺及呼吸循環,就能減低罹癌機率,甚至大幅度的提高患者的壽命和生存機率。

「缺氧致癌,氧生防癌」是一個終於被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的老發現,但以

目前醫學界對這方面研究的熱衷程度看來,它將是抗癌、防癌的新革命。分享

這個既創新又簡單的觀念與方法,為眾多讀者解惑,不再莫名其妙的恐癌,是

我們決定出版這本書最大的目的。

為了向讀者介紹這一個全新的觀念,我們將先深入剖析癌症的產生、成長

及轉移,並以﹁缺氧﹂為切入點,讓大家了解﹁氧生﹂的重要性,進而幫助大

家做好預防及保健。

26前 言

缺氧致癌,氧生防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