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8
幼幼幼幼 63 幼 幼6幼 编编 编编编

Upload: hayden-cooper

Post on 01-Jan-2016

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6 download

DESCRIPTION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编辑 张小玲. 导读. 1、学情早知道 2、优秀作业展示 3、学习明星 4、智慧共享. 学情早知道. 学员数: 160 研修日志 : 提交数 183 评论数 22 推荐 9 作业 : 提交数 125 评论数 3 推荐 4 我的教学故事 : 提交数 86 评论数 10 推荐 9 论坛研讨: 发帖数 569 回帖数 944 精华帖数 0 活动设计与反思 : 提交数 51 评论数 4 推荐 1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幼儿学科 63班 第 6期

编辑 张小玲

Page 2: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导读

• 1 、学情早知道• 2 、优秀作业展示• 3 、学习明星• 4 、智慧共享

Page 3: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学情早知道

• 学员数: 160 • • 研修日志 : 提交数 183 评论数 22 推荐 9 • 作业 : 提交数 125 评论数 3 推荐 4 • 我的教学故事 : 提交数 86 评论数 10 推荐 9• 论坛研讨: 发帖数 569 回帖数 944 精华帖数 0 • 活动设计与反思 : 提交数 51 评论数 4 推荐 1 • 班级学习简报 : 发布数 5 评论数 13

Page 4: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优秀作业展示• 提交者: 王丽芬 (提交时间: 2013-9-15 15:10:48 ) 依据《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案例分析• 在案例 1 中:我认为小班张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很显然张老师用了一刀切

的方法对幼儿做出了整齐划一的评价,这是不科学的做法。 • 《指南》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在开始部分就强调了这一

点,我认为:• 1 、《指南》提供给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典型表现是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而不是作为让我们拿来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工具。

• 2 、《指南》中说明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例如:要过新年了,教师让小班每个幼儿制作一个彩环,许多彩环连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大串彩练,装饰在教室中享受节日的快乐。 但是做得认真,还有的幼儿是因愿意帮助别人而完成的慢等等。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善于发现各自的亮点,从不同的侧面做出激励性评价,便于在以后的活动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终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 在案例 2 中:我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从案例中我们能够分析出 : 幼儿不会讲,老师还坚持他的观点,带有一定因素的惩罚性。 1 、这位王老师在活动中为了完成语言领域的一个目标,忽略了《指南》目标的完整性,将《指南》的目标分裂了,将活动“任务化”,要求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达到同一目标要求,不注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没有从活动主体出发,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Page 5: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 2 、这位王老师没有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忽略了幼儿的情绪变化。

• 3 、作为教师,在语言活动中首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和引导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其次要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入手(比如:设置一些情境、采用一些游戏形式等)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从而获取经验。

• 在案例 3 中:我觉得这两位教师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1 、因为《指南》中指出“学习分工合作”是大班孩子活动时凸显的一个特征,但并不是说小班的孩子就不需要培养合作精神了,这位老师在理解上不太到位。

• 我们知道,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间交往合作的主要形式,小班幼儿常会寻找同伴一起合作做游戏,但游戏中由于无法理解对方的想法,就会出现攻击性的行为,这完全就是受幼儿年龄特点所限,不会分工与交流,缺乏合作的意识,作为教师要适时的抓住教育契机,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让幼儿在情境游戏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 2 、因为《指南》社会领域中的“合作”是没有指定的年龄限制的,而是渗透在幼儿每个学习成长阶段的,只是各年龄段的要求不同,

• 如:小班幼儿是处于“自我中心化”时期,这一阶段已经萌发与同伴竞争合作的意识;中班幼儿合作意识明显增强,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争吵、告状等矛盾,但是通过这些矛盾,这一阶段幼儿可以学会如何坚持自

Page 6: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 己的意愿和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发展合作协调能力;大班阶段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游戏中不仅相互协调性发展好,同时合作的时间上会很长,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

• 因此,孩子的能力不是到了某一个阶段就发展起来了,而是需要我们将培养幼儿作为一项长期工程,从幼儿入园开始,做到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并将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学习的各个不同阶段。

• 在案例 4 中:刘老师的做法较为稳妥,张老师的做法不对。• 通过学习,并结合教学经验,我们知道《指南》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指引

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指南》,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案例中刘老师给小红配上一把勺其实是尊重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均衡性,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刘老师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幼儿配上了小勺,消除了幼儿的紧张情绪和自卑心理,重视了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指南》中说的“ 4-5 岁幼儿能用筷子吃饭”,我们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去理解《指南》。案例中的张老师明显是按照《指南》中的目标建议来要求幼儿的,但却忽略了幼儿个体差异的发展。学会用筷子吃饭由于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均衡,不是必须在吃饭环节来掌握。我们可以

• 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练习。因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遵循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

Page 7: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学习明星

• 景冰、王晋方、王丽芬、韩雪芳、冀彦玲、史新花、郭秀英、傅继霞

Page 8: 幼儿学科63班        第6期

智慧共享•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

作。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著作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的女儿品学兼优,曾跳级两次,2007 年 1 6 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 22 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被评为北京市市级三好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也是作家出版社自《哈佛女孩刘亦婷》之后重点推出的素质教育图书。在家教书泛滥的今天,这本书从专业性、实用性、深刻性及可读性方面,都显示出卓越的品质。

• 本书紧贴当下生活,讲了许多教育故事,它让人看到,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原来潜伏着错误;许多被人们忽略的小事,正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良机。它让家长反思、醒悟,使家长对教育子女茅塞顿开。这本书能引起一场中国家庭教育的革命,改变很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错误观念。

•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看完本书后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到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