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2 18075167350 “知心姐姐”当了奶奶重新学起...

Post on 16-Feb-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06 2017.11.02 星期四 责编:欧阳继霞(电话:18075167350)版式:陈文旭

祖孙

祖孙 事乐乐

名人带孙

两老争宠孙女得利

上四年级的孙女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学了点新东西就回家来和我切磋。

一天,她忽然问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怎样解释,我说:“简单地比喻,就是两者相争,第三者得利。”

孙女听了想了想说:“爷爷我这样理解行不行?奶奶和姥姥争相宠我,争着和我玩,争着给我买好东西吃,两老争宠,哈哈,孙(外孙)女得利。”

我一听,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说:“孙女你太有才了”。(山东临沂 于运海 65岁)

机器得了老年痴呆

老伴退休多年,为丰富自己的休闲文化生活,做完家务后,经常对着唱戏机的视频学唱歌学跳舞。

由于机子已使用多年了,经常会出点毛病,不是图像一下子出不来了,就是一下子没声音了,有时拍打几下又好了。老伴经常自言自语说:“怎么搞的,刚才还是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不行了。”

有一次,上幼儿园的孙女在一边听到了就说:“奶奶,你的机子也得老年痴呆症了,赶快拿到医院(修理店)去看看吧。”(江西鹰潭 李庚道)

姥姥姥爷丢了

国庆假期里,我和老伴带着小外孙到郊区的一个游乐园里去游玩。因为人多拥挤,我和老伴在一个小景点拍完照后,突然发现小外孙不见了。我的头顿时

“嗡”的一下,赶紧和老伴分头去寻找。

我 往 前 走 了 几 十 步远,发现几位老人正围着一个啼哭的孩子。我忙走上前去一看,正是我家小外孙,只听到他边哭边说道:“我的姥姥姥爷丢了。”我急忙把他抱在了怀里,松一口气的同时又哭笑不得,他急的不是自己走丢了,是姥姥姥爷走丢了啊。(河南郑州 李朝云 53岁)

这学期,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给一年级的同学发了一本“好习惯手册”,上面罗列了10条好习惯,并要求家长记录下孩子们的实施情况,坚持21天。家长通过与孩子一起坚持做,孩子身上的变化让家长惊喜不已。

学校要求孩子们在家每天要坚持做好的10件事是:第一,按时睡觉;第二,早上起来要对家人说“早上好”;晚上睡

觉要对家人说“晚安”;第三,外出或回家要主动打招呼,说“我回来了”或“我要出去一会”;第四,吃饭前要劳动,吃饭时要请长辈先坐,吃饭完要说:“慢慢吃”;第五,父母下班要给父母接物品,并说“辛苦了”;第六,每天要洗袜子;第七,每天衣服、袜子干净;第八,看书写字前要洗手;第九,换洗衣服放固定位置,学会整理自己的衣柜;第十,按时完成作业。

一位家长说,一开始把这些好习惯一条一条读给孩子听了,他理解起来没有难度,但做起来却不能坚持。看来家长光靠提醒和督促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一周后,这位家长跟家人商量后,全家都坚持这么做,慢慢地孩子开始转变了。

很多家长都表示,学校“好习惯手册”让他们受益匪浅。(摘编自《重庆晨报》)

照着手册培养孩子十个好习惯

当了一辈子老师的母亲,退休伊始心情低落到极点。那天,女儿兴高采烈地回家,说她的作文成了全班的范本,她还特别感谢奶奶为作文润色。这事启发了我,何不培养母亲的写作爱好呢?

我与女儿商量着,把奶奶审阅后的好作文,在指导老师

处填上母亲的名字,投给市报的学生园地版。一日,我拿着发表作文的样报给母亲看,她虽面无表情却认真细读,还挑出一个用错的标点符号。我和女儿相视一笑。

当晚,我和女儿翻箱倒柜,精挑细选出几篇母亲的旧稿,发往一些适合的报刊。随着时

间的推移,母亲的文字纷纷在报刊上露脸,着实让她 喜 上 眉

梢。那天晚上,当电视里报道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母亲跟着兴奋不已。这时女儿把我的耳朵拽过去……翌日,女儿亲自选购了一个红色花瓶,还买了一大束康乃馨插上,抱回家递给母亲:“我代表我们全家,颁发给奶奶一个诺贝尔奖杯——祝奶奶身体健康,天天高兴,创作丰收!”

如今,母亲订阅了数份报刊杂志,并学会上网阅读,下载学习资料,写作劲头十足。(四川乐山 钟志红)

孙女给奶奶颁“诺奖”■隔代最亲

安静的多动症容易被忽略

在浙江杭州城北某小学上三年级的小娟(化名)是个乖乖女,学习也勤奋,可成绩总处于中下水平。家长一度怀疑她的智商,带她到医院学习困难咨询门诊检查。令人意外的是,小娟智商测出来130,学习不好的原因是患有多动症。

医生方妍彤说,在大家的普遍认识中,多动症的孩子就应该是成天上蹿下跳,一刻也闲不下来。殊不知,那些平日里过分安静的孩子,也很可能是多动症患者,他们的多动不表现在行为上而是思维上,具有很强的隐匿性,99%的家长都会忽略。临床上发现,在安静的多动症中,女孩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男孩,上课神游、做作业磨叽、没有时间观念是安静的多动症典型表现。(摘编自《钱江晚报》)

即使作为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在孙子出生后,也感觉“自己当了奶奶,反而变小了,好像一切都要从头学习了”。陪伴了小孙子从 0 岁到 1 岁长大的过程,卢勤不仅感慨“长大不容易”,又增添了更多家庭教育感悟。

未等孙子出生,已开始上课

2010 年 3 月 7 日,卢勤荣升为奶奶,小孙子小名叫小虎。

儿媳怀孕时,卢勤就和她一起去医院办的“孕妈妈讲堂”上课。一次,老师在讲母乳喂养时,特别强调,妈妈在哺育孩子时,要心静,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喂奶,微笑着看着孩子吃奶。这样,孩子性格会很好。

记住了老师的话,卢勤和先生每次去看小虎,先是对他笑,接着就用各种办法逗他笑。小虎习惯了,见到爷爷奶奶就笑,用卢勤的话说,“笑得让我们心醉”。家里来了生人后,小虎会先观察一番,从眼到脸,从头到脚看个遍,然后再决定是笑还是哭。一般他觉得有危险时才哭。

知道得太少,买了好多书

随着虎子的成长,卢勤越来越发现,早期教育是多么重要,“而我们自己知道得太少太少,等我们弄明白了,孩子已经长大了,真是要‘只争朝夕’呀!”虎子才几个月大,卢勤买了许多书,并不断修正理念。

卢勤常常给小虎买玩具,到八九个月时,他已有两箱玩具了。卢勤发现,小虎四五个月时,妈妈给他看书讲故事时,他特别专注,有时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但玩具多了后,小

虎看书不再那么专注了,看两页就开始关注别的事;玩玩具也是摸摸这个,又摸摸那个。

原来,给小孩过多的玩具,只会助长他养成散漫的性格,这样的幼儿会注意力不集中。于是,卢勤建议小虎的妈妈收起一部分玩具,一天只让他玩几个。卢勤还发现,有一天,小虎拿着 3 个空饮料瓶玩得很开心,翻来覆去地看,又是咬,又是敲。卢勤感叹,培养孩子肯钻研、有创意的精神才是我们给予孩子玩具的目的,一颗纽扣、一个瓶盖,往往胜过一个电动玩具。

每次见小虎,都说“给奶奶吃”

卢勤在和小虎的交流中,非常注重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她说,这一点是她家里家风的传承。

“我妈妈有六个孩子,买六根冰棍,不给自己买。她要求所有孩子给她咬一口。”慢慢

地,大家有什么好的,都会你想着我,我想着你。儿子出生后,卢勤也这样教儿子,所以儿子小的时候就特别会分享。他上幼儿园时,表演完节目,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两块巧克力,他站起来,跑到家长席,找到卢勤,

“妈,分你一块”。孙子小虎能听懂话后,卢

勤又这样教孙子,每次见到小虎,都要说:“给奶奶吃!”虽然不到 1 岁,可小虎立刻会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奶奶,“有一次,他身边什么东西都没有,就用食指和拇指捏了一点空气给我,样子十分可爱”。

“从中我悟出,分享是训练出来的。”卢勤说,如果你总是对宝宝说:“这是宝宝的。”宝宝就会越来越“独”,他的东西,你就别想要出来,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合群,也很难快乐。孩子学会了分享,就找到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整理/欧阳继霞)

“知心姐姐”当了奶奶重新学起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