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病者之福利”是护士的神圣使命epaper.xiancn.com/xarb/page/22/2016-05/12/16/2016051216_pdf.pdf ·...

Post on 14-Mar-2020

2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责编 刘雪妮 庞进 视觉编辑 张淼组版 杨艳 诚安 校对 香宁

下午版88 终南时评·文化随笔

热点众议

西安市南二环太白路立交东南角西安日报社理论评论部 邮编:710068

来稿来稿请寄请寄

电子邮箱:xjpinglun@163.com

协办:杜万全堂中医医院□邓海建(江苏)

做了个胸腔手术,几个月后却发现自己的右肾没有了。10日,安徽男子徐州手术后“丢肾事件”又有新进展。晚上8点左右,记者收到了刘永伟儿子的短信,他表示父亲的报告已经在昨天拿到,南京总医院给出的结果为:考虑为外伤后右肾移位、变形、萎缩。(5月11日《现代快报》)

“一个胸腔手术,搭进去一个肾,且事发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如果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那么,医患关系估计会再添几分云谲波诡。然而,事实颠覆了想象、真相吊打了谣言,常识与常理,并未僭越底线。在第三方诊断之后,地方卫计委的调查结果审慎出炉,至此可以断论:所谓

“丢肾事件”,不过虚惊一场。此事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概有两个背景使然:

一则,医患失信由来已久,“患者永恒有理、医者永恒暴利”成了不少人判断医疗事件是非真假的魔咒。但凡有公共事件出来,医者基本处于“被动接招”的境地。二则,在民间,“医生偷肾”传言已久,尽管“丁香园”等专业网站多次邀约肾移植专业医生论证谣言之伪,但更多权威医

疗机构懒得或不屑于辟谣,令此类顽固谣言仍大有市场。换肾不是搭积木,肾移植要配型,而配型时间漫长……凡此种种,未必尽人皆知。

更直接的问题在于:当患者对右肾存疑,而院方的解释又无法令其信服的时候,舆论以怎样的姿态“帮衬”这种不信任?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丢肾事件”曝光之后,“医学界”等诸多专业网站或APP,多以详实的科普分析,论证了

“大医院偷肾”传言之悖谬;然而在媒体传播中,这样的声音基本是被边缘化的,患者的控诉与质疑、民众的情绪与口水,漫无边际的追问、肆无忌惮的联想,令事件突然有了一波三折的意味。如果舆论在传播“丢肾事件”时,兼顾着搭载一篇科普文章,哪怕是作为“平衡声音”,起码也能落得个

“公道在人心”。但为何,在信息筛选与过滤的时候,只有被放大患者的焦虑在?这种火上浇油的姿态,乍看起来是帮着弱势群体发声,却在医患伤口上撒盐,令重装待整的秩序之路更为艰难。

我们当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始,网上便流传类似的段子:说单身女子入住酒店,醒来发现自己浸泡在满是冰块的浴缸,于是报警就医,于是发现肾脏被偷。这则寓言旨在警

示那些单身住宿的人,小心安全,顺带着还编造了一个“偷肾产业链”。这则粉不碎的跨世纪谣言,令很多人心生恐惧,但问题是——数十年过去,除了“地下卖肾团伙”被起底,谁见过肾脏被“偷”、谁看到医生“偷肾”落网?

当然,与谣言同样可怕的,是此事中的推诿扯皮,一步步将“丢肾事件”送进了舆论场的激流。刘永伟的“万里追肾路”,与企业的“公章旅行”相比,估计还要难上千百倍。医患沟通办公室“让他找当地法院”,法院说这属于刑事案件“让他去当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让找当地的12345”,

“12345”又被推到“12348”,“12348”又把他引到徐州医患调解中心办公室……这一路奔波与无助,足以成为重塑医患关系、问责权力作为的典型样本。

一颗被误会的肾,事件反转,却不见得就是谁的胜利。这一路上,不只谣言被打脸。

“丢肾事件”中没有胜利者

“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为了挂包,对大树施‘钉刑’,园林部门应严查!”昨日有市民反映,福州五一广场里,不少大树的树干上被人钉满钉子。记者走访发现,最惨的一棵大树上,足足被钉了25个钉子,惨不忍睹。

的确,为了跳舞方便,而让无辜的树木惨遭“钉刑”,既不文明,更不合规。园林部门理应按照相关条例迅速进行查处,及时刹住这股钉树自便的歪风。但问题是,园林部门今天把钉子拔出来了,明天会不会又有人将它钉进去?一般而言,倘若某种公共需求上升为群体需求,那么有关部门就当考虑提供这项公共服务,否则服务空白,或者小于需求,就会出现树遭“钉刑”等各类怪象。大树遭“钉刑”的背后,是对公共服务当更细微的诉求。 (陈孝斌江苏)

最近有这样两条新闻,一位坐经济舱的乘客,因为帮领导拿行李坐了头等舱摆渡车,结果300米左右的距离收费398元;江苏大学对月平均手机消费 100-150元的学生降低贫困等级;对月平均消费超过150元的学生取消贫困生资格。对此扶贫办官员回应“不能说不好,但不一定全面”。

天价虾、天价鱼都成了热门新闻,如今来了个“天价服务”。但是,在“天价服务”事件中,关键环节却是清楚明白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了要收费,乘客同意了并且开具了发票,怎么还能叫被宰呢?

这里面的关键点是契约精神。乘客没有被强买强卖,也没有遇到价格欺诈,交易后又抱怨被宰,这是不诚信的表现。如果这样的不诚信,都可以在保护弱者的名义下得到声援,那还谈什么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又哪来的市场经济?次次都拿天价来炒作,其实是质疑企业自主定价权,似乎凡事都要政府定价才合理,这是计划经济思维。

同样,江苏大学通过手机话费大数据找出“装穷贫困生”,是个非常好的尝试。贫困生手机消费高,本身就不正常,江苏大学据此筛选,有其合理性。最重要的是,这种识别方法成本低廉,尽管“不全面”但是有效而且可操作。如果突出“全面性”,识别贫困生将是非常复杂的工作,成本必然不菲——这笔钱本可以用来资助更多贫困生,而不是用于“全面”地识别贫困生。

那些一边接受资助一边乱花钱的贫困生,无论当初是否“装穷”,事实上都已经违反了契约,让资助贫困生变得低效而错配。超过一定限额的手机消费,并不是生活必要开支,你愿意如何分配你的生活费固然是你的自由,但资助者也有权拒绝那些在非必要开支上大笔花钱的学生。生活得像个“隐形富二代”却去申请贫困生补贴,本是不诚信的表现,江苏大学的做法何错之有?

“天价服务”也好,“手机话费判定贫困生”也罢,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都是因为我们以同情弱者的名义无视了契约精神。这种泛滥的同情,我们貌似无须支付任何代价,而殊不知,无视契约精神的后果,必然会由我们每个人来承担。(止凡《北京青年报》)

(请作者与 本 报 联系 ,以 便 奉寄稿酬)

同情弱者也不能无视契约精神

□堂吉伟德(四川)

每克售价高达千元的“极草”,日前被国家相关部门从保健品中“除名”。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火热的保健品市场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占领市场,成本和研发费用则只占很小比例。(5月11日《新快报》)

从燕窝阿胶到螺旋藻,从虫草极草到玛卡,国人似乎总是在消费迷信中,从一个陷阱进入了另一个陷阱,并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稍懂常识的人都知道,保健品不是药品而只是一种保健的辅助品,不能起到治病的功能,更不能“包治百病”。有了这个最基本的前提,那么无论其如何包装与宣传,都无法超越其基本的功能设计。然而,仅仅是同一种“讲故事”的手法,就能每天重复“同一个传奇”,保健品的市场传说中,显然并非只是“监管虚置”那么简单。

保健品消费中,首当其冲的把关者和责任人是消费者,因为再强大的监管也会迟滞一步。一个人若是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那么就难免会落入消费陷阱。如果说商家每天都在“讲故事”,并通过健康讲座的方式不断洗脑,同时也有科学素养不足的因素——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 20世纪 80年代末的水平。

“前车之鉴未能成为后车之师”,消费责任的缺失同为主要的原因。若没有消费者责任的落实,那么所谓的监管能力就始终难以提升。

监管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间就包括消费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消费者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力和强大的保护能力,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使得商家责任和行政监管等同步跟进。与国外相比,我们消费者在消费责任上有很大差距。不主动去掌握和学习基本常识,不有效鉴别和防范消费欺诈,对已有的教训不认真吸取,未能以真正的市场主体和权利人的角色参与,已构成消费市场的最大短板。

成熟的市场需要理性和成熟的消费者作为基础。如何让消费者更加成熟而有责任,显然是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其提升之路和改进之策,除了外力的辅助,比如公共宣传、教育与倡导之外,自我主观性和能动性的提升才是根本。哪怕在做出消费之时,多长几个心眼,多作一点资料的查询和科学的论证,都不失为一种负责之举。

重视保健品乱象中的“消费者责任”

□李秀荣(四川)

10日下午,西安市卫计委召开了2016年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优质护理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对西安市30位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5月11日《西安晚报》)

“甜美的微笑点燃患者心中希望的光亮,精湛的护理技术令病痛缓解退缩……”像西安一样,在第104个“国际护士节”到来时,不少地方都在推荐评选“优质护理”“最美护士”“模范天使”,或者开展关爱护士等活动。昔日地位低微的护士,如今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对于护士群体及其敬业精神,我们确实需要高调地宣传,因为护士之美在于“谋病者之福利”。

护士是医生的“左膀右臂”。每个病人在疾病康复的幸福时分,首先想感谢的人是仁心治病、妙手回春的医生,却很少想到每天穿梭在病房,从事打针、发药、输液、铺床等平凡

而又枯燥工作的护士。事实上,护士对疾病的康复也举足轻重。在老百姓中间,甚至流行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之说,可见,护士与医生相辅相成,同是患者的“健康守护神”。对待二者的态度上,切不可重医轻护。

护士是患者的“心理医生”。护理事业的创始人、英国著名护士南丁格尔指出,“护士要做的就是把病人置于一个最好的条件下,让身体自己去恢复”。这里的最好条件,当然包括患者的心理状况。优秀的护士一定会追求用真诚的话语、贴心的安慰,在精神上鼓励支持病人,将心灵抚慰融入给每一个对象、每一个细节,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之所以被称为“白衣天使”,原因正在于此。

护士是医患关系的“沟通桥梁”。优秀的护士除了要用青春守护患者的生命,用爱心铸就患者的坚强之外,还会用责任化解患者的怨气,用担当消除医患的矛盾。要追求技术

的精益求精,追求服务的优质高效,更要追求职业的公道人心。护士若能做到各项信息透明,让患者感受到尊重,能普及医疗常识,消除患者的模糊认识甚至偏见,能及时将患者心声反馈至医生或医院,就能赢得患者的尊重。一言以蔽之,千万别小看了护士职业。

同时,她们也有许多的酸甜苦辣:工资待遇低,易被患者误解甚至伤害,疲劳和压力高于常人……但她们仍不忘初心,用特有的光芒,将病人心田的阴霾驱散。这就足以令人敬重。在护士节,护士也有必要重温南丁格尔誓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

“谋病者之福利”是护士的神圣使命

图说新闻

今日聚焦

媒体观点

社会观察

陶小莫/

祖父的﹃工匠精神﹄

摄影部:88216583 理论评论部:88216530 总编室:88216352时政新闻部:88216120 经济社会部:88216223 科教文卫部:88216529 体育专副刊部:88215983

我的祖父是个木匠,我的童年几乎是在刨花和木香中度过的。

祖父是大家族的灵魂人物,他是个极为细致和讲究的人。每天清晨,祖父都是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吃早饭的时候,院子里的刨花已经散开一片,好闻的木香在空气中飘散着。我问祖父:“爷爷,今天你要做什么呢?”祖父坐到饭桌前,慢条斯理地说:“今天给村北老王家做大衣柜,他儿子结婚用的。”祖父一脸胸有成竹的模样。他的手艺在我们当地是出了名的,大家都知道他做活儿精细,结婚需要家具都让他做。祖父做活儿一点都不着急,总是慢悠悠的,再加上顾客多,所以总让别人等。不过,大家宁愿把婚期推迟了,也要等祖父来做。

祖父做活儿时非常专注。我们一群孩子在偌大的院子里跑来跑去,上蹿下跳,祖父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们叫他,他根本听不见,于是放开嗓子更大声叫他。他终于听见了,抬抬头说:

“哦,哦……”然后又继续手中的工作。堂姐曾一度怀疑祖父耳朵有点聋,可是我知道他能听得见最细微的声响。祖父说过:“一刨子下去,光听音就知道活儿咋样。”祖父做活儿的时候,总是陶醉享受的样子,他熟练地挥动着锯、刨子等工具,偶尔要量一量木材的尺寸,我觉得他一般情况下是“跟着感觉走”,因为一切都烂熟于心了,下一步该怎样做根本不需计算,整个过程像一首流畅的曲子,有节奏有旋律。

家具的雏形出来之后,祖父要还进行一番精雕细琢。我问祖父:“这柜子不是做好了吗,干吗还要费事?你不嫌累吗?”这时候祖父脸上有种初战告捷的得意之色,他笑呵呵地说:“这还不行,还得细细打磨一遍,里里外外、边边角角都要做到最好!”我看得出来,祖父是在享受他的创作过程。

除了做橱柜等“大活儿”,连做个小凳子这样的活儿祖父也是精益求精。那次祖母说:“自家坐的凳子,不必那么认真,随便做做就行了!”祖父一听就急了:“那不行,出自我手的东西,哪怕再小也要做得地地道道!”说完,还转身对着他的一群儿孙说:“无论做什么,只要做,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我们好像被祖父的严肃感染了,齐声回答:“知道了!”是的,祖父即便用做家具的边角料为堂哥他们做小木枪,也都做得那么精巧绝伦。堂哥他们拿出去炫耀时,总会引来同伴的追捧,以至于后来每每听到“高手在民间”这话,就立即想到祖父。

祖父做事的态度影响了子孙,“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我们学会了用心去做事。上学期间,我们家族的几个孩子在不同的年级都稳居第一名,曾经是学校的传奇。我们天赋不同,性格不同,境遇各异,但是我们都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做事追求完美和极致,成年后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一次,我带祖父去家具市场闲逛。他很不屑地看着那些家具说:“就是觉得这些家具缺点什么。”我明白,在这个追求高效的时代,粗制滥造的“短、平、快”制作过程,流水线千篇一律的制作方法,做出来的家具缺乏的是感情和灵魂。只有“工匠精神”,才能打磨出真正的精品。

我很庆幸自己能够继承一点“工匠精神”。一个家族真正能够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一个民族也是。

感悟篇

□马亚伟

偶从木塔寺遗址公园新开的西门经过,见园内花树繁茂,风景幽美,便信步而入。

看了“公园简介”方知,这位于高新区唐文化核心区的木塔寺遗址公园,乃隋唐大总持寺所在处。大庄严寺始建于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文献独孤皇后所建,初名“禅定寺”,位于隋唐长安城西南隅。寺院规模宏大,总面积为60公顷。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为文帝立寺曰“大禅定寺”,其寺院规模建制与东邻的禅定寺一样,亦建有木浮图,高度也与之相同(约97米),都是七层,气势雄伟,香火不断。到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隋文帝曾自立法号称“总持”,又呼独孤皇后为“庄严”,故又改二寺为“大总持寺”、“大庄严寺”。后又因二寺院都有木塔,故又称之为“木塔寺”。遗憾的是,随着唐朝灭亡,长安城与木塔寺均遭到严重破坏。后宋元明时期,曾多次修葺,

但到明末,又遭废毁,仅木塔幸存。至清康熙年间,又经过两次修葺,并改名为“木塔寺”。然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寺院经过多次人为及自然破坏,寺内建筑及木塔,均已无存,目前也仅存清康熙年间所建山门、东西偏殿及法堂等几处遗址。2009年9月,高新区管委会决定在原木塔寺遗址建设木塔寺遗址公园。公园占地总面积为230.4亩。其规模是不如当年,但能在寸土寸金的高新区,闹市之中,修建这一公园,已实属不易。

向前走不远,即被几座不同类型的古塔建筑所吸引。塔,是佛教中的一种专门建筑,原本埋葬佛骨的纪念物,作为佛的象征,供信徒们顶礼膜拜。印度的塔经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原有建筑相结合,就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塔。而在我眼前的这几座塔的建筑,虽说有的还是局部或微缩,但通过观看可知有以下几种类型:覆钵式塔、金刚

宝座式塔、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密檐式塔最大的特点是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从而给人以柔美之感。

再向前走,经过刻有唐人歌咏总持寺的诗碑,就来到塔刹广场,可见一宏伟高大的台阶式高台,高台上有一座七八米高的深褐色梯形建筑。其东西两面均刻有原木塔寺木塔的浮雕图,南北两面则分别用中、英文刻写“木塔简介”,其文曰:“总持、庄严二寺之木塔,依史是先有庄严寺塔,后有总持寺塔。据《两京新记》残卷记载:总持寺塔‘高下与东浮图不异’,可证明两塔高低一致。再据《续高僧传昙迁传》载:禅定寺‘架塔七层,骇临云际’;炀帝‘奉为二皇,双建两塔七层木浮图’来看,两塔都是七层且形制一致。塔体均为木结构,其每层周匝有门户窗槛、回廊栏杆,形制是典型的楼阁式塔,二塔高330尺,约为97米。”

伫立高台,再向东望去,即可看见唐人诗词书法雕塑及山门广场的巨大莲花雕塑,不远处就是原山门遗址。而在公园西边,还修有总持湖及庄严湖。举目望去,园内林木繁茂,鸟语花香,园中有寺,寺中有园,充分体现其“林圃天苑怡性,佛寺莲香养心”的设计理念,并以原塔基为核心形成东西历史轴,以原山门、偏殿为核心南北文化保护轴。在身居闹市的木塔寺公园畅游,不仅可以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怡性养心,而且可以追忆历史足迹,诵念众多歌咏木塔寺的唐诗,了解古塔的有关知识,何乐而不往呢?

文史苑 □金瑞麟

藏身闹市的木塔寺

如今说起母亲花时,很多人会想到康乃馨。殊不知,康乃馨可说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洋”母亲花。我们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母亲花,它的名字叫萱草。

《诗经·卫风·柏兮》中曰:“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与“萱”同音,谖草就是萱草,“背”与“北”相通,指母亲所居住的北房,其全句的意思是:我到哪里去找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的堂前,使她从此再也没有忧愁呢?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诗》中曰: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南宋文学家叶梦得有诗曰:“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杯。”以上这些诗文,都是把萱草与母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足以说

明,在中国古代,萱草就已经是母亲花了。萱草还有一个非常通俗的名字——黄花

菜,以及忘忧草、金针菜、安神菜等。萱草,在天井里,沟渠里,塄坎上,山坡上,到

处都可以生长。无论是家种的,还是野生的,基本都是自生自灭,没有人去为它浇水,没有人去为它施肥,更没有人去对它进行管理。只是在它夏天开花时,才想起它,农妇们拎着竹篮子,在说说笑笑中,将黄花菜采摘回来。

萱草属根繁殖植物,好栽易活,根系不断地向四处延伸,只要稀稀拉拉地栽上几株,要不了几年工夫,就是一大片。萱草的花期很短,盛开的时间只有一天,朝开暮谢,早晨是它最好看的时间,花冠如钟,其花色金黄,花丝细长,绚丽而又不甚张扬,有一种静谧的美。

萱草的花朵上笼蒸后,晒干了便是黄花菜。萱草花无论干鲜,都是菜中珍品,配荤配素均宜。

去年夏季,我去一家植物园参观,在一个花卉园里,见到了人工培育的萱草花,居然有淡黄、深黄、橙红、淡雪、玫瑰红等品种,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各展艳姿。但是,我还是更喜爱商州老家山野里的萱草花。

中国的母亲花

生物圈 □赵德铭

古城初夏(国画) 舒宏昌

花开长安红胜火,春满乾坤绿如蓝。在五月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参加“留学生在西安”征文颁奖仪式。

大家知道,拥有 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与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及世界文化遗产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兴教寺塔等众多名胜古迹的所在地。在这里开创的大汉文景之治和大唐贞观盛世,为世界文明史册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是享誉世界“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2100多年前即连接于此,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城市。同时,西安还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的故乡。

改革开放的西安,迎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不断取得新的

进展。广大留学生朋友们从世界各地来到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西安学习、生活,不仅看到了西安的典雅和美丽,也受到了西安厚重文化的熏陶,同样也体会到了西安人的热情与坦诚。正是由于你们对西安这座城市有着真挚的情感和无比的热爱,才使你们纷纷拿起手中的妙笔,抒写对古城西安由衷的赞美,倾吐对中华文化深沉的敬慕,表达对西安人民的美好祝愿,共同用中外文化交流的涓涓春水,浇灌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之花,令人读之亲切,思之感慨,品之韵味无穷,不失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西安声音”大合唱中一曲魅力独具、影响深远的乐章。但愿这曲乐章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传遍世界各地。

留学生朋友们,我以为,一个人一旦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某个城市,他的灵魂就会属于那个城市,他的思想就会在那个城市里自由地生活。我相信,你们在西安学习、生活的这几年,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你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像中国的所有土地一样,是辽阔博大的,是友善肥沃的,是能够滋养你们成才并能够培育出人类的信任之花、文明之花、美丽之花的,愿你们用你们所拥有的智慧,好好学习,通过西安这个窗口,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为讲好西安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希望通过你们的家人让世界更好地认识西安、了解中国。

让世界更好地认识西安了解中国□张晓宁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