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 - digitalpaper.stdaily.com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 · 科苑视点...

Post on 07-Sep-2019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科苑视点责编:陈杰 美编:纪云丰

编辑部热线:010-58884135

广告、发行热线:010-58884190

2018年9月28日星期五

第54期

主管主办单位:科技日报社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03

邮发代号:1-178

社 长 尹宏群总编辑 尹传红

科普时报

科普全媒体平台 中国科普网 www.kepu.gov.cn 投稿邮箱:kpsbs@sina.com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学普及

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

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没

有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普 遍 提有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普 遍 提

高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

高素质创新大军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难以实

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习近平—习近平

9月17日,恰逢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召开之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 (简称“专委会”)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 (简称“实验学校”) 召开专委会成立一周年座谈会。实验学校非常重视这次活动:学生们精心绘制了手抄报以表达对科学的热爱;学校引导专家参观了学校

“科普世界”等,在全校通过闭路电视播放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视频;邀请国防大学李大光教授为师生作 《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之我见》 专题科普讲座;精心编排了联谊互动节目,抒发秉承传统、奋发有为“科普教育在路上”的意志。整个校园洋溢在“不一样的科普日”的节庆气氛中。我深为师生的热情所感染,更加坚定了

“优秀教师是天然的科普作家”的基本判断。

科普,顾名思义是指科学普

及。《现代汉语词典》“科学”词条释义:【名】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形】合乎科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简称《科普法》)规定:“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开展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据此,凡易于公众理解、接受的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作品,或公众乐于参与的活动(方案),或蕴藏着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作品,都可视作科普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简称 《著作权法》) 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

技术等作品: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 技 艺 术 作 品 ; 美 术 、 建 筑 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 程 设 计 图 、 产 品 设 计 图 、 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简称‘九类作品’) ”因此,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的九类作品都可视作科普作品。显然,教师的教案、课件、公开课、课堂教学甚至板书以及著作、发表的文章等都是受 《著作权》 保护的作品,其中绝大多数都可归为科普作品。因而,教师是天然的科普作者。

科普作家,顾名思义,就是科普作者中的优秀分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章程》(简称《章程》) 规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科普作家为主体,并由科普翻译家、评论家、编辑家、美

术家、科技记者,热心科普创作的科技专家、企业家、科技管理干部及有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盈利性的学术性群众团体。”对《著作权法》保护的九类作品略加分析,大体可将作者归类为法人作者和九大类20多小类个人作者:专家(科学家、技艺工匠等)、学者(思想家、文史哲学家等)、作家(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等)、艺术家(比如词作家、曲作家、剧作家、歌唱家、表演艺术家、画家、摄影师、影视编导、播音主持等)、工程技术人员(比如工程师、设计师、建筑师、监理师、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质检师、产品广告策划师等),以及教师、编辑、记者、医生等。因此,科普作家通常来自于这些群体。

(下转第三版)

优 秀 教 师 是 天 然 的 科 普 作 家□□ 杨多文

11

《科普时报》设立了要闻、新知·解读、科学·传播、自然·生态、书香·文史、创新·消费、健康·情感、教育·智慧等八大板块内容,内容涵盖科普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下一步《科普时报》将重点发力青少年科普(进校园)、中老年科普(进社区)、重点行业科普、重大科技成果科普等四个领域,竭力打造《科普时报》科普全媒体平台的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303,邮发代号:1-178,每周一期,对开8版。全年订阅价:120元/份。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订阅《科普时报》报社咨询热线:010-58884190。

全新的《科普时报》给您不一样的科普盛宴扫码订阅

更方便

9月21日,2018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最后一天,也正值全国首份科普类综合周刊《科普时报》创刊一周年之际,此前由《科普时报》与中信国安集团联手推进的“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双方就此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利用《科普时报》优质的科普内容、丰富的科普专家资源和国安社区精准的用户触达终端,共同推动科普文化进社区。

此次活动由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国安社区主办,国科创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科普时报社社长尹宏群,中信国安城市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航,国安城市副总经理、国安社区副董事长党艳梅等领导共同启动了

“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科普时报社还在活动现场发布了“科普汇 APP”

“科米课堂移动端安卓版”两款移动端科普产品。这两款产品是科普全媒体平台的重要版图,更是科普全媒体平台未来坚持移动优先、推进渠道融合,着力打通移动端传播渠道的主力产品。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表示,一年来,《科普时报》和科普全媒体平台在各项重点工作都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未来,《科普时报》和科普全媒体平台在做精纸媒的同时,将坚持移动优先、推进渠道融合,着力打造科普传播的强力引擎。

2017年11月,科技日报社与中信国安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央媒+央企”合作新模式。“百万

《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则是双方推动科普进社区“最后一公里”落地应用的重要举措。

“国安集团作为央企,对于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表示,“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国安集团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加强战略合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据悉,“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主要将在国安社区北京100家门店开展,100万份《科普时报》将通过开卡礼品、随单赠送、门店发放等方式,免费送到社区居民的手中。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表示,“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是科普时报社落实中国科协“科普文化进万家”要求的具体举措。未来,中国科协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科普时报》和科普全媒体平台的各项工作。

作为此次活动的媒体平台,科普时报社社长尹宏群表示,依托《科普时报》国家级媒体的优质内容、科普全媒体平台的专家资源和国安社区强大的终端触达优势,“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力求真正打通科普进社区的“最后一公里”,把优质科普内容精准覆盖到社区家庭用户,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文化氛围。

活动上,由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主持的“科普大家谈”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林群院士、联合国卡林加奖得主李象益、中国科技馆副馆长苏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马爱宁、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调研员邱成利等科普专家进行对话,分别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科技场馆科普、健康科普、科普微视频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碰撞出不少精彩的火花。

此外,主办方分别为科普全媒体平台第二批科普顾问颁发聘书,为《科普时报》 优秀专栏作者颁发优秀专栏奖项。同时,还为 《科普时报》—中国科普网科普教育实践社区、《大学生科技报》科技创新体验中心以及《中国科技财富》创新先锋园进行了授牌。这意味着科普工作将不仅深入社区,还将覆盖高校和园区的创新群体,以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的创新力量。

打通社区科普

打通社区科普﹃﹃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

﹃﹃百万百万《《科普时报

科普时报》》进社区

进社区﹄﹄活动启动

活动启动

优秀教师是天然的科普作家。为破解科普主客体异位、缺位的尴尬局面,从根本上解决科普教

育与创作的瓶颈问题,应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增大科普作家队伍中教师的权重,使科普教育与创作

逐步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打造一支人民教师科普作家队伍。

9月21日,由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国安社区主办,国科创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启动仪式暨创刊一周年活动”在中信国安第一城举行。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鑫,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科普时报社社长尹宏群,中信国安城

市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小航,国安城市副总经理、国安社区副董事长党艳梅等领导,共同启动了“百万《科普时报》进社区”活动。

活动期间,房汉廷主持了“科普大家谈”,分别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科技场馆科普、健康科普、科普微视频等热点话题与特邀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尹宏群与党艳梅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科普时报讯 据新近出版的 《国家 科 普 能 力 发 展 报 告 (2017~2018)》(以下简称 《报告》)) 披露,我国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持续增长加强,截止到 2016 年底,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1倍。

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是筑强科普一翼、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报告》对我国科普能力建设影响大、贡献大的新媒体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次研究发现,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持续增长。2006 年到 2016 年,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以年平均近 9%的速度递增,截止到 2016 年底,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 2006 年的 2.1倍。

第二,东部地区科普能力远高

于中、西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科普能力指数增速加快,不平衡发展状态有改观趋势。

东部地区科普能力指数逐年增长,2016 年达到 3.19,高于全国水平51.9%,同比增长4.25%。

中部地区科普能力指数呈现总体增长、偶有下降。2016 年提升明显,达到1.71,同比增长14.77%。

西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2016 年的指数达到 1.79,同比增长 9.15%,已经连续四年超过中部地区的水平;且年均增速超过10%,高于全国。

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越来越注重提升区域科普能力,和全国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 2015 年的 20.00%缩小至 2016 年的 14.76%,说明我国在大力推动西部地区科普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为进一步解决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科普能力指数的增长点。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4 城市的调查,科普信息获取渠道已经转移到手机端和电脑 PC 端,分别占 96.8%和 87.33%;新媒体获取科普信息已成主流。中国科协适时推出的科普信息化工程,对国家科普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二级指标看,对国家科普能力总指数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来自于“科普网站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两者对国家科普能力的贡献率分别为9.16%和24.27% , 贡 献 率 同 比 分 别 增 长74.58%和81.58%。

第四,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仍然位居省级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前5名。海南省的成绩在 2016 年最为突出,其科普能力指数达到 2.73,同比增长 155.14%,海南省在 2016 年注重发展科普基础设施,落地实效显著,科普经费支持的大幅提升也是海南省科普能力得

以快速提升的重要因素。《报告》 还对中央级各部门及重

要科普平台对国家科普能力的贡献进行了比较评估。

最后,《报告》 从基于科普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科普、基于新兴传播技术的信息化科普、基于人民生活需求的精准化科普、基于公众参与科学的众包化科普等 4 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未来走向。同时,从加快深化新媒体科普组织机制改革、逐步建立新媒体科普行业监管体系、强化新媒体科普的人才培养与激励、建立新媒体科普权威评价体系、加强维护新媒体科普信息内容的知识产权等 5 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该 《报告》 是中国科普研究所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系列研究的又一最新成果,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康友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国 家 科 普 能 力 发 展 指 数 持 续 增 长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