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人生喜好也是终生事业 -...

Post on 18-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66责编 成程视觉编辑 张淼校对 马珊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www.xiancn.com

■记者 孙欢

从农村到城市,从学堂到书斋——读书数十载,教书五载之后,又编书、写书数十载,陕西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邢小利由此笑言,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一介书生”。不管是曾经的学生时光,还是后来担任《小说评论》副主编、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白鹿书院常务副院长……邢小利的生活中始终未变的,是与书融为一体的日子。这也让他在不断阅读中,对“读书”这个话题,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

不同的书陪伴他走过不同人生阶段在邢小利的记忆里,自己对书的热爱是从小

学萌芽的,“我在长安农村长大,小时候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14岁进城之前,我几乎把村里有书人家的书都借着看完了。”

上世纪 70年代,农村还没有“图书馆”这样“洋气”的阅读场所,村里人家的“藏书”自己又都看完了,邢小利于是想尽办法去买书——他最常做的,是把割下的麦秆编成“麦辫子”,卖了钱以后,步行 5里路去镇子上的合作社买书,“那时只有当代革命历史题材的书,但也看得津津有味。”

农村天地特别广阔,也特别寂寞,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邢小利越发产生了“人活一辈子,很

不容易,长大以后我要从事伟大职业”的想法。读书影响了他对人生理想的抉择,“虽然当时还是少年,但我已经有了人生目标,我想成为一个作家,因为一本好的文学作品,能跨越时代流传。”

如果说小学时的邢小利,更多是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读故事”,那么前往西安上中学的他,已经开始了系统而成规模的阅读,“当时的省图书馆还在西大街,每到周末,我就从竹笆市的家走到省图借书。”初中和高中六年,在图书馆的“浩瀚书海”中,邢小利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包括整套《中国文学史》和《唐宋文举要》《唐宋诗举要》等作品,《红与黑》《飘》等外国名著也开始进入他的视野。而在进入大学中文系就读后,邢小利的阅读更专业了,《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等文学理论性作品以及各种美学相关书籍,成为他书案上的“常客”。

读书要读“难啃”的书邢小利的“读书人生”,可以用他的作品集

“串联”起来——闲来《坐看云起》,静听《长安夜雨》,最爱《种豆南山》,理想《义无再辱》。写作与读书相伴的生活,让他养成了酷爱搜罗好书的习惯——西安城中旧书摊,常见其踪影,北京的中国书店,更是他钟爱的购书地点。

书读得多了,自然对“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有更多思考——在邢小利看来,世上的书浩如烟海,是不可能读完的,对书的选择,因此非常重要,他不赞成现在的年轻人为追求潮流,去读一些“网红书”或是“快消书”,“读书还是要读‘难

啃’的书。”邢小利表示,自己非常认

同著名文学家金克木的读书经验,“读书就读经典,甚至是经典中的经典。”

怎样读书呢?邢小利认为古人有很多经验之谈,值得当代人借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下这样的功夫,应该是对那些经典,不是什么书都要读一百遍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和写的关系;苏轼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则是说不读书,读书不够多、不够深,就没有学问的根底,精神也会没有根底。”

西安人的读书环境越变越好了邢小利认为,读书对读书人来说,是一生的

喜好,也是终生的事业,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书同样应是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读书,我们会解除许多疑惑和迷惑,变得事理通达、心平气和、视野开阔、心明眼亮,进而问道、求道,知道我们要走向哪里,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

他因此非常羡慕现在的西安年轻人,能在读书上拥有更多选择,也拥有更多惬意、舒适的阅读场所,“上世纪70年代末,我高中毕业后在新华书店小寨门市部做过 3年临时工,那时候顾客来买一本书,都是要隔着柜台,通过营业员才能拿过去短暂地看一下,非常不方便。现在西安的书店做得确实很好,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而且非常多的书店是复合型的——不仅能在里面买书,也可以阅读,喝咖啡,开讲座……书店出售图书的品位也都很好。”

对于即将在西安举行的第 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邢小利非常期待,“我也做好了去书博会淘好书的准备。”他说:“西安是历史文化名城,读书人特别多,书博会在西安举办,对西安书香氛围的营造一定会有更大的促进,也让更多西安市民有机会看到更多好书,让更多人爱上阅读。”

■记者 孙欢

读书已成为西安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阅读的体验感越来越被市民和读者所看重。一年前,钟书阁西安店在西安北郊正式亮相,一年中,无数西安读者在这座犹如云端的“白色阅读殿堂”中流连,享受温馨浪漫的购书与阅读氛围。

钟书阁已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扬州等地开设了书店,钟书阁西安店是钟书阁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家书店,位于西安市凤城六路。昨日,当记者步入这座书店,一切喧嚣似乎都被隔绝在外,烟消云散。记者在钟书阁西安店看到,这是一个充满设计感和文化感的书店,螺杆悬吊、曲线书架、旋转楼梯、空间分割、镜面天花、透明楼板……设计师创造性地将各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材质运用其中,打造出一座童话般圣洁剔透的“云端书屋”。

不仅“颜值”高,而且很有料——在钟书阁2400平方米的殿堂里,容纳着3万种、10万册图书,并且可以同时容纳

3000人在其中阅

读。书店的基本空间由重点图书推荐区和公共阅读区组成。其中在重点图书推荐区,设计师用纤细的螺杆悬吊着三角形的钢板,让上面陈列的图书仿佛飘浮在空气中,别致独到的设计让读者恍如在云中漫步。在公共阅读区,5毫米厚的钢板定制出的曲线书架独具创意,行云流水的书架,让现代感呼之欲出,也构成了梦幻的极致空间。此外,钟书阁的童书馆仿佛是一座隐秘在森林之中的水晶建筑物,它暗藏了可供嬉戏的机关与洞穴,孩子们置身其中,可以自己寻觅隐秘的入口,去发现一个温暖丰富的世界。

让买书、读书成为一种享受。在这座犹如白色殿堂的书店里,读者随意散步其间,充满设计感和文化感的空间,为读者平添一份温馨的阅读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绝不是只有单一售书功能的连锁书店,集阅读、咖啡、文创、活动和影音视觉相结合,书店被分为“动区”和“静区”两大区域,无论在咖啡区中与好友分享下午茶,或是在影院中感受光影魅力;抑或在书架区域沉浸于阅读的宁静时光,书店深入关照到了现代都市人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人们心灵的归栖之地。

读书是人生喜好

也是终生事业

陕西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邢小利

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评论集《坐看云起》《邢小利文艺评论集——长安夜雨》,散文随笔集《独对风景》《回家的路有多远》

《种豆南山》,发表中短篇小说《寻找故事》《捕风的网》等数十万字,诗歌数十首。

漫步“云端”品味书香

昨日,学生们在解放路新华书店读书。暑期来临,不少学生利用假期前往书店、书城“充电”,避暑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记者王旭东 摄)

名人谈读书

身边书店

读书故事

“小书虫”邵方晴:

为西安小朋友开书单■记者 职茵

良好的读书习惯离不开家庭氛围的潜移默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邵方晴就在父母的熏陶下成为一位极爱读书的“小书虫”,她读过的书很多,开出的书单也很长。书博会开幕在即,对于这位爱读书的小朋友来说,将是一次盛大的节日。昨日,记者专访了这位小朋友,请她讲述自己的阅读心得。

记者:你还记得平生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邵方晴:想了想,真是想不起来啊!在我不到两岁的时候,妈妈

就开始每晚睡前读书给我听,直到我自己能识字、会阅读。妈妈从小培养了我读书的习惯,我要谢谢她每天的坚持!非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就是《小熊绘本》或汤素兰的《红鞋子》。

记者:在你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有哪些?邵方晴:印象深刻的书太多了,有《草原上的小木屋》《海蒂》《哈

利波特》《儿童哲学智慧书》《女生贾梅全传》《战马》《火印》《彼得潘》等等,这个书单可以列很长。

记者:哪一本书曾经对你产生过重要影响?邵方晴:是《中国经典童诗诵读100首》。通过诵读每一首童诗,

培养了语感和审美能力,让我学习到许多写作技巧和要点,从而使我的诗和作文水平大有提升。

记者:你现在通过什么渠道看书、买书? 通常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呢?

邵方晴:我读的书,大都是爸爸妈妈从网上买的,每次都是一大包。我们也经常去书店看书,顺便也会买几本各自喜欢的书。爸爸常说,要支持实体书店。

记者: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经历过的买书、看书的趣闻。邵方晴:有一次去西西弗书店看书,我突然发现这里有《哈利波

特》,就坐在地上读了一部分,觉得很好看。我就告诉妈妈,这套书不错,能不能给我买一套?妈妈当时没有回复,我也渐渐地忘记了这件事。“六一”儿童节到来的那一天,妈妈告诉我,她已经帮我买了一套

《哈利波特》,我太高兴了,废寝忘食地读起来!记者:你读过电子书吗?觉得电子书有趣还是纸质书有趣?邵方晴:我没有读过电子书,原因是爸爸妈妈从来不读电子书。记者: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目前正在看的案头书?并为同龄的小

朋友推荐几本好书。邵方晴:我正在看《安房直子作品集》,书里的故事很开放,充满

想象力,看一点就会想一直看下去,情节非常奇妙,很值得看。我想推荐一本特别有趣的书,我们陕西作家海莲写的《母鸡九香的山茱萸城堡》,是一本关于秦岭动物的童话书,超级好看,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很喜欢这本书。我相信,谁看了都会喜欢那只迷恋色彩的勇敢的小母鸡!

记者: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要在西安开幕了,你期待吗?邵方晴:当然期待啦!希望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圆满成功,让

大家都爱上读书!

邢小利(记者 翟小雪 摄)

暑期“充电”

昨日,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书店读书、学习,在书海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清凉“充电”,以别样的方式充实暑假生活。 (记者 郝钟毓 摄)

市民在钟书阁内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时光。 (记者 翟小雪 摄)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