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温州高中语文三模佳作赏析 -...

Post on 06-Aug-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有奖征文永嘉县妇联主办

2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编辑/金叶 美编/新叶 组版/陈小敏电话:88869996 邮箱:wzrbline@vip.163.com新教育

温州市瓯江小学 三(3)班 包承溯

最近,科学老师教给大家很多关于蚕和蚕蛾的知识,还送给我们蚕宝宝和蚕茧。

那几天我期待着蚕蛾从茧里出来,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茧却一点动静也没有。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剖开茧,发现里面躺着一个棕色的蛹,这个蛹比原来的蚕短了些,也胖了好多,碰到它时还会扭屁股,这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过了几天我看见蛹的颜色变淡了许多,我准备查下这是为什么。正当问号还在我脑子里闪烁时,妈妈突然说:“蚕蛾出来了!”果然一只洁白如雪的蚕蛾停在盒子上,它的翅膀有点皱巴巴的,可能是因为还来不及完全展开。蚕蛾比蚕宝宝多了一双翅膀,连脚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八对足,现在只有三对了,而且变得只有笔尖这么细。过了几天,蚕蛾产卵了,一枚淡黄色的卵比芝麻还小。

据资料上说,蚕蛾产卵后不久生命周期就会结束,这让我有点失落。于是前几天我给它留下了一张纪念照,上面写着:生命不在于是否短暂,而在于是否在短暂的生命里发现处处存在的美,快乐而幸福地过好每一刻! 指导老师:林文彬

“代际认识”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关乎

“认识成长”的话题,前段时间视频短片《后

浪》引发了与这个话题相关的热议。现选

取2020届温州高中语文三模中的2篇考场

作文,以飨读者。

——编者

温州市蒲鞋市小学 五(9)班 吴炜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爷爷奶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时候听着唠叨,长大了才知道,这不仅仅是爷爷奶奶对我的叮嘱、期盼,更是我们家传承下来的家风。

为了让我们小辈从小守规矩,长大了

能够规规矩矩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我们家有很多“祖传”的家规。

“百善孝为先”,“孝”便是我们家的第一条家规。祖父常年卧病在床,尽管有护理阿姨照顾,但是爸爸每天还是风雨无阻地去探望他。爸爸说:“孝顺父母长辈,要心中有爱,人年纪大了最开心的就是子孙绕膝,陪他拉拉家常。”因为爸爸的言传身

教,我也会在学习之余给爷爷奶奶泡个茶、捶个背,虽然都是小事,但是爷爷奶奶却特别的开心。

“君子以俭养德”,勤俭节约便是我们家的第二条家规。记得因为这条家规我还挨过训呢。小时候,每天起床洗脸,我就在脸盆里接上满满的一盆水。一天,爷爷看见了,严厉地对我说:“豪豪,你怎么这么浪费水资源,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你不知道吗?”说完,他就从脸盆里舀出了大半盆水。看着脸盆里的水,我记住了爷爷的话——俭以养德。

“勤学善思,以勤补拙”,“勤”便是我

们家的第三条家规,也是让我受益最多的一条家规。从记事起,我就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每天天刚亮,我就起床在阳台上、书房里读书。因为勤奋,我比别人采集到更多的“花蜜”,家里的墙壁上贴满了我的各种奖状。

家规家训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也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家规家训带来的宝贵财富。《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好的家规家训就是一种正能量,让我们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书写家国情怀,弘扬时代新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温州市第二中学 八(16)班 侯越翔

小酒馆。昏暗的街灯无力地呻吟,店里静悄悄

的,只有锅铲与铁锅碰撞的声音。菜上来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伯

伯婶婶阿姨兄弟姐妹全部拿起手机开拍。一盘菜,不同角度,各种造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摆拍。“等一下,让我们先拍!”母亲打掉孩子的手,“先别夹菜!”。孩子瘫倒在椅子上,等待着全家拍

过瘾。热气不再升腾,大家又开始自拍,晒

到朋友圈。之前急着夹菜的孩子咚咚地灌着饮料,他不想吃菜,那冷如手机壳一般的菜。

围坐在桌边的亲友们低着头,争先恐后地在手机里报告,谁谁谁不在。

群里,热火朝天。桌边,无人声响。大人们各自抓紧手机,沉浸在手机屏

幕上的世界,刷着微博、抖音、朋友圈,等

待着人们来点评那可口的图片。不和赴约的人说话,却和不在的人闲

聊。当下选择错过,远方总是渴望。孩子们忙着在峡谷里冲锋陷阵,在荒岛

上绝地求生。偌大个酒馆,有视频的声音、游戏的音效、电子提示音,好不热闹……

苍蝇在冷似铁的菜上飞舞,却没人注意到。玩累了,大人们草草地扒拉几口饭,便归去了。

夜,地铁在地道中穿梭,除了列车的灯光,每个人手中的手机屏幕,是唯一的光源……

到家,父亲倒在床上,看着电视,刷着手机。母亲端坐在台式电脑前,和那些幽默、风趣、浪漫的陌生网友聊天,他们可比现实中的朋友有意思多了。

倦了,关了电视,合了电脑。在床上,

他们各顾各地玩着手机,一左一右的手机,散发着同样冷清的蓝光……

何以为真,何以为假?登录了网络就是真,不在自身认知范围内就是假?虚拟中精彩万分,现实中群山失色,水流无光。当虚拟比现实更“真”时,不正如那地牢中的囚徒,只看见火光下的影子,而不相信那绚丽夺目的阳光……

周末,一家人和朋友出去玩。父母们惊奇地发现,虽然各自的住所只隔一条街,但已好久没有见到彼此的笑容。不是那个标准的网络表情,而是真实的,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眼角鱼尾纹的笑容!

放下手机,别让手机给你和他人之间贴上“手机膜”,去看看你许久未见的真实吧……

指导老师:朱阳秋

关掉,微笑

乐清乐成一小 三(1)班 杨骁

一天过去了,天空这个舞台也到了谢幕的时候。一层黑色的幕布慢慢地从天降临。不一会儿,天上地下成为一色。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渐渐沉入梦乡。这时,月亮像是一个体贴的大姐姐出来工作了,她的小跟班星星也偷偷地跟着跑了出

来,他们每天都一样。月亮每天工作至少要七个小时,直到

天边出现太阳哥哥的一点亮光,才会回去休息。星星还小,熬夜当然承受不住,所以在夜空中不停地眨眼。月亮看了很心疼,叫星星先回去睡觉。星星揉了揉眼睛,噘着嘴说:“不,我回去怕黑睡不着。”听了星星的话,月亮没办法。

一夜复一夜,月亮为了让星星睡个好觉,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请太阳哥哥多上一个小时的班。这一个小时,月亮陪星星睡觉。等星星睡着,月亮才悄悄出去工作。月亮工作没多久,就发现星星其实一直都跟在她后面。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星星之前是装睡的。

月亮为了让星星认不出她,就努力地减肥。月亮减肥成功,样子像极了农夫手里的镰刀。月亮高兴极了,心想:现在,星星不会认出我来了。到了晚上,她放心地去工作。虽然月亮的样子变了,但星星还是认得出月亮天天穿着的金黄大衣,躲在月亮的身后跟着。最

后,月亮还是发现了星星 。为此,月亮担心极了。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有一天,天上刚好起了大雾。天空像

是调皮的小孩在黑色的纸上不小心打翻了白色的颜料桶,连月亮也被浸在里头,分辨不出。月亮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对星星说:“我们来玩捉迷藏吧。我藏起来,你来找我,好不好?”“好!”星星高兴地回答道。

在大雾中,星星怎么也找不到月亮,渐渐累了,困了,倒在云上就呼呼大睡起来。月亮终于安心地工作去了。

指导老师:姚碎丽

星星和月亮

高三考生

让·保罗·萨特曾有著名论断:“存在先于本质。”这阐明了个体独特性之根源——每个人都在持续创造自我的定义,丰富自身之色彩,进而拼合出了参差多态的社会百花园。其中,代际个

体间的价值对冲尤为激烈,以我之见,互谅共情方能铺开携手共行之通衢。

无可否认,时代的更迭、三观的重塑、经历的相异,皆是横亘于代际的丘壑,但此类因素是否无可避免地将代际关系推向鸿沟天堑呢?是否将代际认知推向了无解的渊潭呢?不是的,正如哲

学家尼采所言,“冲突与势不两立都是幼稚的”,与其偏执地对代沟大加批判,不如让沟通、共情化解代际坚冰,让互相理解、互相体谅的暖阳遍洒心田。

在个体独特性与个体意识无限伸张的当下,我们诚应摘掉有色眼镜,体察真实社会。如此,上代人会顿悟:下代人不可等同于无理取闹的幼稚顽童;下代人也能够理解:上代人并非偏激保守的顽固势力。毕竟身为代代相继的个体,无论上代人抑或下代人,心中都怀有毕淑敏所言之“无瑕的爱”,代际关系之所以出现裂隙,无非是因

为共情能力一时的缺席,只要双方能够多一份理性的理解,少一份标签式的责难,则有望将“无瑕的爱”引回代际的殿堂,使之曜映代代个体之心灵,弥合代际之裂痕。

“愿麦子和麦子长在一起,让河流与河流流归一处”,人之相与亦如此,奔涌在同一片河流中的我们,何不互谅共情,携手共行,走向光明彼岸。恰如有际,方能代代相融、携手前进,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愿代代人携手同行,跨过代际偏见,跨过认识偏颇,走向共情之温敦吧。

高三考生

生活在这个便捷、变化的时代,我们常听到有年轻人讽刺上一代人,如“固执己见”“泥古不化”等言论,又常常听闻长辈评议新生代,如“垮掉的一代”“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独当一面”。面对代际认知的沟壑愈发拓宽加深的恶境,我们唯有重拾理

性,才能代代共进,创造人际和睦的社会。理性地评价,是一缕氤氲久溢的熏

香,消弭人与人心灵的距离与隔阂。问题的出现必然有其根源。是传

统思维的桎梏,还是以偏概全的管窥蠡测呢;是恶意胡诌的偏见,还是无奈搪塞的借口呢?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理性判断的能力,而使

他们以“阿喀琉斯之踵”在代际世界中裹足难行,终陷入非理性的泥潭。继而,谣言、偏见如雪球一般,堆积、叠加,越滚越大,掩盖了理性的声浪。

然,我们深谙理性评价之重要性后,该如何重拾理性呢?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应当怀有一颗包容谦逊的心,对待我们的上一代或下一代。

当青年人心怀宽容,我们会发现老年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当青年人拥抱客观,看到“声震寰宇通神州”是古稀老人孙家栋的执着追求;“留取三尺卧榻,梦回万千

稻香”是袁隆平老爷爷心系苍生温饱的誓言;“双眉深锁为谁悲,两鬓白丝为谁愁”是耄耋院士钟南山鏖战抗疫一线,保护新生代的赤血丹心。

当上一代人焕发宽容的力量,他们将发现,徐颖孜孜矻矻于北斗导航的研究而不怠;东剧的“燃灯者”王佩瑜正将传承国粹的重任扛在肩;少年曹原志在星海,绝非“垮掉的一代”。

当代人拥有理性评价之力,并能常怀宽容之心,花时间了解彼此,代际沟壑自然消落。

因此,重拾理性,代代共进的明天指日可待,和谐社会可期!

今年温州高中语文三模佳作赏析

互谅共情,携手共行

重拾理性,代代共进

蚕蛾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代与代之间的理性认知是多代共进的前提。然而在现实中,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评断,往往狭隘;下一代

人对上一代人的评议,常常失之偏颇。针对代际认知的这种现状,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温州市南浦小学 五(2)班 徐菀妍

“一棵草何其渺小,风一吹它就弯了腰,可草总是结伴而生,相视着彼此微笑……”听到这熟悉的旋律、难忘的歌词,我的泪水又一次溢出眼眶。

这首歌的名字叫《草》,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开始我只是很喜欢这首歌的歌词,可当我得知其作者的经历后,对这首歌有了新的认识……

这首歌的作者是包珍妮,患有天生骨髓性肌萎缩症,每天只能依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写下这首歌时,她刚做完手术,脸上还挂着泪水,但一回到重症监护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用她唯一能动的大拇指开始创作。

当她面对不公平的厄运考验时,更多的是对人生的一种坦然,一种豁达,更多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态度,让我们这些健康的人生出一种敬意,更有发自内心的惭愧。我们的人生态度是这样吗?我们的人生魅力哪里去了?是谁偷走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当一些困难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慌了,怕了,成了懦夫,成了逃兵,成了害怕困难的逃避者。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你强它就弱。命运是可以战胜的,人能主宰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只渴望远方的鸟儿,每只鸟儿都对未来有着无限幻想。在前进的路上,坚定的信念是我们飞翔的翅膀,不屈的灵魂使我们到达远方。我们应当像他们那样,拥有刚强不屈的翅膀,坚持不懈地飞向属于你的远方!

“你可曾聆听心跳,属于你的生命的讯号,它总是和时间赛跑,每一个暮暮朝朝……”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在你有能力、有精力时,去寻找那个属于你的远方吧! 指导老师:李数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