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装大剧,还是“成语大会 -...

Post on 24-Dec-2019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文娱新闻 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编辑:张楠 版面:盛慧梅 校对:张英A11

今年上半年,国内综艺界掀起一股铁甲格斗风潮,多档铁甲竞技类真人秀成为视频平台的新宠。上周末,

“铁甲陪你过六一”主题活动为热爱科技的青少年朋友带来一场与世界级铁甲近距离接触的盛宴。《这就是铁甲》中的热门选手,贪吃蛇的队长王奚也现身江苏省科技馆,为小朋友普及铁甲竞技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趣味互动。

优酷《这就是铁甲》自开播以来凭借跌宕起伏的赛事为广大观众展示了铁甲科技文化的魅力。截至第八期播放量超13亿,在豆瓣上得到8.3的高分。更多圈外人开始后知后觉地接触到“铁甲格斗”这一概念,也意外地发现,机器人间的“掐来斗去”,还挺好看。国内的铁甲格斗赛事也在悄然成长。

近年来机器人风潮在国内愈刮愈猛,机器人培训也成为中小学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这就是铁甲》请来郑爽、张一山、吴尊和撒贝宁,还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48支国际格斗铁甲战队。铁甲格斗有自己的国际规则,也分为不同级别。节目选择的是目前国际上重量级最高的110公斤级铁甲格斗。格斗起来火花四溅,令场上惊呼不断。

铁甲赛事在国外有几十年历史,明星铁甲们曾在各类国际赛事上斩获荣誉,声名显赫。但中国的格斗机器人起步较晚,2016年才有第一次小规模的羽量级比赛。国内参赛团队大约有100支左右,不过水平参差不齐,少数团队已达到世界一线水平,但大多数仍然处于入门摸索阶段。

此次来宁的“贪吃蛇”队长王奚

可谓是国内格斗铁甲圈子里的元老。2016年获得中国第一届铁甲格斗羽量级冠军,他是全球首创的单动力抓举系统的发起人,铁甲“贪吃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灵感被称为最与国际接轨的一台铁甲,并且国外已经出现“贪吃蛇”的模仿者。同时王奚也是《这就是铁甲》节目组的技术顾问及场地设计之一。

铁甲类节目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引爆巨大铁甲市场。据《2016全球教育机器人发展白皮书》,未来5年全球教育铁甲的市场规模将达111亿美元。我国也抓住时代潮流,将铁甲发展纳入“中国智造2025”发展计划,并给予政策支持,中国铁甲产业发展也将迎来大好前景,也需要更庞大以及更专业的人才供给。

“铁甲陪你过六一”活动当天,受邀的百组家庭通过与明星铁甲合影、为背景板上的铁甲涂色、制作纸膜、体验科技球等活动获得铁甲周边。在铁甲科普小课堂中,“贪吃蛇”队长王奚现身与小朋友们分享了铁甲生涯。从儿时梦想到成年事业,格斗铁甲带给王奚更多的是快乐的经历。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周末在南京你与林俊杰“确认过眼神”?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这个被大家玩坏的爆款热词和表情包的初识原版来啦!6月2日、3日晚,JJ林俊杰“圣所”世界巡回演唱会南京站在奥体连唱两场,林俊杰多首经典金曲掀起现场万人合唱,《醉赤壁》更是让万人现场齐唱“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气氛又暖又燃。

JJ林俊杰“圣所”世界巡回演唱会开唱以来,相继唱响上海、武汉、深圳、大连、北京,延续一路票房火爆好评如潮的场面,南京站是巡演的第十场,之前演出票开票当天即被粉丝全部秒光。6月2日现场,林俊杰以一句“南京,我回来了!”开场,《一千年以后》《可惜没如果》《背对背拥抱》《醉赤壁》……近三个小时三十首金曲,南京观众持续输出最大合唱声量;当《关键词》的旋律响起,全场观众同时举起

“每一刻都是故事的开始”的小扇子,扇子上不仅有JJ林俊杰不同阶段代表作品的“关键词”,整个扇子画面设计充满浓浓的中国风,用心十足。现场林俊杰唱到《那些你很冒险的梦》的副歌时,JJ突然问观众“想不想听张学友”,瞬间切换唱腔模仿起张学友的

“歌声”和惟妙惟肖的动作,“特别演出”再次引发观众尖叫。 张艳

是古装大剧,还是“成语大会”?《宫心计2》一集200个成语谚语,演员个个出口成章惊呆网友

铁甲综艺撬动国内机器人格斗市场“贪吃蛇”队长王奚来宁会粉丝开讲堂

一段台词就有10多个成语

傀儡小皇帝退位时,小演员看着也就是个几岁的孩子,一脸老成地随手拈来一段,起码有10个成语——“如此绚丽冕冠,于我确实千斤重担”,“荣华富贵一向非我所欲”,只希望“食能下咽,夜可安眠”,担心自己的未来,估计新皇帝对他将采取“抽薪止沸、斩草除根”的举措等等。看到这里,观众吓得手上的鸡腿都掉了。

记者追了几集后发现,除一些生僻的成语之外,剧中不论男女老少,出口都是文言文,权力越高的角色,其成语使用得也越多。另外,记者也来科普一下——成语“铭感五内”,出自明·罗贯中《粉妆楼》,比喻内心非常感激。成语“牝鸡司晨”,指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成语不够四字短句来凑

李隆基夫妻间说点情话也喜欢“四字成句”,比如李隆基说:“我的起居饮食、衣物鞋履,都是你照料打理,而我对你受伤之事却浑然不知,实在有愧”。妻子立马一顿“之乎者也”来回敬。李隆基又说:“你为了我,担惊受怕,披风抵雨”,妻子立马表示:“我在拜堂之时就决定与你,共同进退,披荆斩棘”。

其他人也是这样的对话路数,这部剧中的台词,能用成语的,就使劲堆,实在没有能用的成语,就说四字短句,有力又简短,总之就是不说大白话。

挺成语派VS倒成语派

喜欢看港剧的观众都知道其素有“金句”传统,在表现人与人正面交锋方面,有大量一对一单挑情

节,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妙语连珠,吹胡子瞪眼之余也不忘讲求对仗、押韵,指桑骂槐、明讽暗喻、正话反说。可见这一点在《宫心计2》中也有沿袭,只是这次加入了“超大份额”的成语、俗语与排比句。

不少网友感慨,演员背台词的时候肯定费了不少脑细胞,深宫里女人们的辩论赛也要看口才和词汇量。不少生僻成语,倒是有益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很多网友还给今年的考生们划了成语复习重点。

越来越多的观众表示想弃剧,因为人物角色在说这些充斥着成语的台词时,都像在背文言文,不少生僻成语不常用,讲出来的感觉就很怪,仿佛演员们也在赶进度做成语接龙的任务,带不出角色感情来。四字成句,感觉一顿一顿的,总觉得噎得慌,观感真得很累。

古人的对话里并没有大量成语

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方面的博士,他告诉记者,古人的日常对话中并不成语堆砌,就是正常讲话。其实就算汉代后的历朝历代,文人们写文章时都有一个标准和模板,就是秦汉古文,但里面也不会有什么成语。因此他认为,台词中出现大量成语,应该是编剧的有意为之,也许是多档文化综艺节目的成功给了编剧一些新思路,编剧做出了现在这样一种创新,但绝对不是传统文化复古。

而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邹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古装剧里出现大量成语和半文半白的台词,一定意义上有好的传播效果。文言文是中文的浓缩表达,不仅有很美的意境,也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尤其在当下这个快销环境下,需要有作品唤醒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不过,他也表示,如果过多堆砌成语,就过犹不及。

兰晓龙携新书《好家伙》出山

扬子晚报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获悉,著名编剧兰晓龙携新书《好家伙》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举办读者见面会。著名编剧史航、自媒体作家孔鲤到场助阵,与现场的媒体记者和粉丝们谈起了编剧创作中的趣事。

从2006年《士兵突击》热播后,兰晓龙的作品就一直备受大众的喜爱,作品评分与大众口碑始终居高不下。

“闭关”几年后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兰晓龙不仅带来了新书《好家伙》,早已绝版多年的《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也一同再版,被读者奉为兰晓龙版“四书五经”的作品终于集齐,让不少粉丝大呼开心。

兰晓龙透露,除了作品集的出版,备受关注的新剧《境外组》剧本即将完成。正午阳光出品、侯鸿亮制片、孔笙执导、兰晓龙编剧,强大的阵容以及境外追捕的题材,让该剧未播先火,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期待。当问及演员人选时,兰晓龙表示,自己当然希望跟好朋友们再合作,但由于档期等各种原因,

“一切还得随缘”。观众期待的《生死线》《团长》原班人马能否再聚首,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现场气氛热烈,粉丝们亲切地称兰晓龙为“249”。这是早年他在百度贴吧发贴的IP号,资深铁杆粉丝对这一天的到来期待已久。当天,还有一个特殊环节,粉丝们现场演绎了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少年中国》,以许三多梦游穿越的形式,将兰晓龙四部作品用台词穿插起来,诠释了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式困惑”,让在场不少人感动落泪。粉丝纷纷表示,兰晓龙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能让人在嬉笑怒骂中读懂人性,绝望生死间看到希望与光明。“即使249不在江湖,也到处都是他的传说”。 蔡震

你知道“铭感五内”、“牝鸡司晨”是什么意思吗?不要傻眼,这只是 TVB 古装剧《宫心计2:深宫计》中大量出现的成语中的两个。《宫心计2》刚一开播,就被网友私下更名为“成语大会古装剧版”,剧中演员一出场都出口成章,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还有排比句,甚至讲究单押双押⋯⋯一集的台词中甚至能出现200多个。网友迅速成两派,“挺成语派”认为,看剧学成语,一举多得;“倒成语派”则表示,演员只顾着讲文言文和成语,表情和动作僵硬,观众看得晕也“噎”得慌。 扬子晚报记者 孔小平

王奚

《宫心计2》剧照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