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堤东乡野中...

Post on 10-Nov-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教育专刊6版 2015年 9月 29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 :余 玲 电话 :85222316 ■版式设计 :陶扬

今年59岁的吴龙官,是新街镇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1977年从教至今,已有38个春秋了。“我的职业和学生是太阳最灿烂的一束光辉,我会用心血呵护守望。”为了这份承诺,吴老师守土有责,痴心不改。

春风化雨,甘露洒幼苗都说乡村苦,留不住人,可吴老

师说:“只要一走进校园,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和目光,便觉得特别知足。”在关注“留守儿童”、转化“学困生”上,吴老师将满腔的爱意化作滴滴甘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小万,顽皮好动,成绩一般,吴老师多次和家长沟通,耐心施策,循循善诱。如今,已经在外地读大二的小万还一直和吴老师保持联系,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学生小禹,家庭特殊,早上常饿着肚子上学,吴老师知道后,默默买来早点给孩子吃。学生小涛患脑瘫,不仅走路困难,而且体质很差,多次在课上休克,吴老师对他格外关照,为了给孩子多一

道安全保障,他甚至主动找医生,学习一些急救方法……吴老师用无私的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也多次被新街镇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大队辅导员”。

与时俱进,教研攀新高吴龙官多年任教,作为一名经

验丰富的老教师,完全可以带着教学简案走进课堂,但是每上一节课前,他总是像第一次执教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吃透课标理念,撰写教学详案。他说:“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没有教师的进步,哪有学生的成长。”正是对教学艺术的孜孜以求,使他远离了职业倦怠,教学实绩也一直处于学校前列。

新街小学每学期都进行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5周岁以上的老师自愿参加。年近 60 的吴老师却从不找借口来推脱,他完全以一个年轻人的激情参与练兵,翻阅各种资料,精心制作课件,网上一些教

学资源需要付费购买,他二话不说,立即买下。有人开玩笑说:“你个老头儿了,还这么赶时髦,钱多得慌啊?”他却认真地说:“只要对教学有用,对孩子有用,这钱值得花!”

无怨无悔,谱写奉献歌2011年,同事因为家人重病请

假照顾,学校人事安排一时捉襟见肘。吴老师自发组织了几位热心老师,主动分担了这位老师的所有课务,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吴老师年过八旬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他总是起早贪黑,为妻子分忧,从未因为家庭琐事影响过工作。

2013年,新街小学拆除了旧教学楼,准备新建教学大楼,教室空前紧张,学校决定临时并班,班额都在60人以上。考虑到吴老师已经接近退休年龄,领导想适当照顾一下他,安排他去后勤管理宿舍,可是吴老师却婉言拒绝了,把这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让给其他老教师,自己则坚守在教学第一线。

今年是吴老师退休前的最后一年,按理说,也该适当轻松轻松了。然而,与他搭班的两位老师一个产假期刚满,另一个任教三个班的英语。班主任谁来当呢?无奈之下,校长拨通了他的电话。当吴老师了解到学校的难处之后,毫不犹豫地接过任务。吴老师就是这样,执著于自己的教育理想,用恬静的灵魂和淡泊的情怀,行走在教育寻梦的路上。

数十年如一日 谱写奉献之歌吴惠琴

沈文清,三仓中学的一名骨干教师。1985年,15岁的沈文清以全镇第一的中考成绩考上了东台师范学校,毕业后,二话没说打点行囊直奔当时最艰苦最需要老师的地方——海堤乡前哨小学。

工作之余,他参加自考继续深造,大专本科都毕业后,依旧马不停蹄,于 2002 年又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生,当时,东台市的语文老师之中仅此一人。重返校园的他,更是如饥似渴地学习。读书,成天泡图书馆;上课,勇坐第一排;听讲座,争着提问交流。几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识了这个学习略带疯劲的东台人沈文清。

许多人学有所成,不是进城,就是去苏南,或者到待遇更好条件更优越的地方去。常言道,树挪死,人

挪活。沈文清也面临艰难的选择,到南京到苏南,不是没有机会。一直宠他爱他挺他的班主任张中原教授把他推介给了南京三中、南京五中,甚至连东大附中和南师附中都想聘用,但是沈文清都婉拒了,因为他知道他就是家乡的一棵树,喝的是梁垛河的水,流的是三仓河的汗,呼的黄海之滨的气。他像依恋母亲一样依恋着家乡,他热爱这片堤东热土,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学有所成的人,如果都拥挤到发达地区,那么父老乡亲的农家子弟怎么办?沈文清选择回到了家乡。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读书和写作成为沈文清的兴趣和习惯。他广泛阅读,不仅阅读语文学科的专业书刊,而且浏览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等,甚至但凡看得懂的能到手的书都会走马观花。摒除名

利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写作,沈文清把写作当成了纯粹的爱好和兴趣,迄今为止,在各级报纸、杂志、媒体上发表的论文、诗歌、小说、散文等已有一百多万字。厚积而薄发,沈老师指导学生作文不仅言之有物,而且深有体验,深昧个中滋味。他担任学校《沧海》杂志主编,几年工夫,便获得了“银瑞杯”江苏省首届中学校园期刊特等奖,这份殊荣在乡镇中学几乎寥若晨星。

教育上,秉持平等公正的理念;教学上,寓教于乐,化繁为简,坚持创新。所以,上沈文清的课,既紧张激烈,又轻松活泼,学有所得,令人印象深刻,沈老师也因此多次被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他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孝顺,百德孝为先,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企求他(她)爱别人吗?他要求学生做一个

有思想的人,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乐,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畅游在思想的海洋里。他还要求学生做个有品位的人,一个人可以不写诗,甚至可以不读诗,但必须做到诗意地栖居。他的学生刘敏高考语文成绩进入全省十强,这在东台的教育史上也为数不多。在 2014 年初中教师暑期培训班上,他的“学习习惯与教学习惯”专题讲座,在幽默爽朗的氛围中给人以睿智的启迪,赢得了最为热烈的掌声,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志在四方好男儿,埋名家乡真英雄。立足故土廿八载,润物无声今世缘。沈文清就像故乡的一口井,离开故乡,也许就会枯萎干涸,但在故乡就会依然清澈纯净。迎着朝阳的露珠,沈文清又穿行在黄海之滨的晨风中。

扎根堤东乡野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刘荣华

编者按:如果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那么,农村教育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当前,我市教育正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从基本现代化走向更高水平现代化,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我们有理由给予辛勤耕耘在农村广阔天地的教师们更多的关注,并以教育的名义,向所有乡村教师致敬。

本期专刊,我们采撷了沈文清、刘小冬、吴龙官、杨卫东等老师的事迹,他们或身为孺子牛痴心不改,或献身乡村教育信念如初,或投身课改实践弄潮。他们的付出看似只是平淡无奇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带着乡村沃野泥土的气息和种子的芬芳;只有走进他们的教育世界、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一份喧嚣中的宁静,宁静中的质朴,以及质朴中的丰盈。“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们期待着,作为优质资源第一要素的师资队伍建设必将为东台教育的时代动车提速向前注入强大动力。

坚守乡村教育圆梦教育人生

江苏省东台中学 dtzxxzxx@126.com东台开放大学 ssj06180210@sina.com江苏联院东台分院 dtzzx015@126.com东台市安丰中学 afzxxzxx@163.com东台市三仓中学 cangzhongyx@163.com东台市时堰中学 dtssyzxxzs@126.com东台市唐洋中学 214733927@qq.com东台市第一中学 dtjy_yz@126.com东台中专 dtzzx015@126.com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afzx_lhb@126.com城南中学 yy.dt.js@163.com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jsdtsx001@163.com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lsq6270@126.com农干桥学校 qianpj@qq.com曹农学校 574374237@qq.com市少年宫 297177770@qq.com市幼儿园 2893404830@qq.com特教学校 dthqz@163.com市少体校 170541930@qq.com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dtezzxrq@126.com溱东镇学校 ycdtafwxl@sina.com时堰镇中学 syzzxjx@163.com时堰镇小学 dt13914661158@163.com时堰镇后港中学 dthgysq@163.com时堰镇后港小学 13815541518@163.com五烈镇学校 dtswlzxx@126.com五烈镇广山中学 dtgszx@163.com五烈镇广山小学 gsxxxzs@163.com五烈镇廉贻中学 ldx_111@126.com五烈镇廉贻小学 904174208@qq.com梁垛镇中学 ldzxxzs@126.com梁垛镇小学 jsdtldzxx@126.com梁垛镇台南中学 zcl84585@163.com梁垛镇台南小学 2893943104@qq.com安丰镇中学 jsdtafzh@163.com安丰镇小学 afzxxxzs@163.com南沈灶镇中学 nszzzxxzxx@126.com南沈灶镇小学 dtjyhx@126.com富安镇中学 13770298307@139.com富安镇小学 tdxx001@163.com富安镇富东学校 1014619606@126.com富安镇丁庄学校 jsdtcsp@163.com唐洋镇中学 513328145@qq.com唐洋镇小学 yb.6@163.com新街镇中学 1761080267@qq.com新街镇小学 dtsxjzxx@163.com许河镇中学 ckg123654@163.com许河镇小学 jswxp680501@126.com三仓镇中学 dtsczzx@163.com三仓镇小学 dtssczxx@163.com头灶镇中学 huxiqi@sina.com头灶镇小学 13401790859@126.com头灶镇曹中学 wangtod@126.com头灶镇曹小学 dtjy_cpx@163.com头灶镇六灶学校 578731287@qq.com弶港镇中学 1121364266@qq.com弶港镇小学 13584789969@163.com弶港镇新曹中学 13801415127@163.com弶港镇新曹小学 zhouzhengping12@126.com东台镇四灶中学 1565201290@qq.com东台镇四灶小学 395154543@qq.com东台镇海丰中学 xczxdbq@126.com东台镇海丰小学 jsdthfx@163.com东台镇范公学校 tydlf1970@126.com东台镇台东学校 dtstdxx@163.com东台苏东双语学校 dt85313449@126.com富腾学校 ftxxxzxx@163.com创新学校 dtcxorg@163.com

为进一步增进家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学校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我市各学校均设立了校长电子信箱,现予公布,敬请关注!

校长电子信箱公示

特约编辑:马祝祥 钱连富

扫描东台教育微信公众号,关注东台教育。欢迎宣传推介,欢迎赐稿。邮箱dtjyzk@126.com

1984年,刚满18岁的他从盐城师范毕业,怀揣着教育梦想,来到了完全陌生、离家一百多里的海边小镇——弶港。当他卷着裤腿,涉水来到学校门口时,一下惊呆了:眼前破败零落的几间草房竟然就是他即将工作的学校!在蚊虫的叮咬中他独自度过了在异乡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可第二天,当面对着一群天真的孩子时,他忘记了一切烦恼,静静地翻开课本,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一行粉笔字,而这一写,就是整整 32年!他就是弶港镇小学杨卫东老师。

32年间,这个海滨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鳗苗产业兴起,到处是一夜暴富的神话。有人劝过他,辞职吧,一个月百十块工资,就几条鳗苗钱,也有人说你可以不辞职啊,用一用手上

的资源,下班后收点苗,一转手就是钱啊!面对这些善意的劝告,他都笑着摇摇头,继续起早贪黑,辅导着他的学生。有谁知道,他的家弟妹多,举家东迁到新东时债台高筑。台城学校招考优秀教师,又有人劝他,凭你的基本功和教学水平,考进城肯定不成问题。他在学校带的几个徒弟都考进了台城学校,他还是微笑着摇着头,继续走进他的课堂!

如今,白发已爬上他的两鬓,虽然担任着繁重的管理工作,他仍坚守在讲台前,还担任着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三十二载耕海听涛,他用坚守写就了一个教育者的高大形象。

有谁知道,讲台上神采飞扬的他,竟是一个肺功能严重缺损的、爬几层楼梯都气喘吁吁的病人。

2008年春学期,他的右腿经常

莫名其妙地疼痛,严重时无法站立。家人让他去大医院彻底检查一下。由于任教毕业班,他总是说等暑假吧,放了假就有空了。家人并不知道,毕业考试前夕,有好几次他是被学生搀着离开教室的。放暑假了,他本可以去大医院检查,但全体教师要参加盐城市第一次基本功书面考查。因为是第一次,好多老师心里没底。身为教导主任,他带着教师们开始了暑期业务培训,办讲座、出试卷,跟老教师讨论课程标准,带新老师模拟微课。陪着老师们一起参加完考试,他直接由考场去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原先的病灶没有好转,还造成了严重的肺部栓塞。在上海长海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一个多月,才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留下了肺功能缺损的后遗症。休养期间,学校一名老师生养,

他立即回到学校,拖着病体又站到了讲台上。这一站,一直到今天。

近年来,杨卫东敏锐地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开始自学心理学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同时开始服务学生。去年,三年级一个男生因与父母分离不愿上学,发展到不肯进教室,父母非常着急。他主动把孩子带在身边,小心地进行心理干预。那段时间,经常有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校园里漫步。一个月后,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又回到了教室。从此,怕做作业的、上课走神的、性格行为怪异的学生都成了他的孩子,他成了留守儿童和他们家长最知心的朋友。

学校同事们这样评价:杨卫东就是为弶小而生的!

扎根海滨 情系教育王志耘 丁 捷

16 年前,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选择了扎根农村;16年后,一位成熟的班主任从这里走出。16年中,这位班主任一身朴实,践行着奉献的理念,铺就了属于教师的幸福之路。他,就是三仓镇中学初三(5)班班主任刘小东老师。

扎根农村,甘于奉献2000年,刘小东走上教师岗位,

来到三仓镇原一仓中学,这一年他刚满20岁。他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让他在农村初中整整待了 16 年。农村初中的工作条件是异常艰苦甚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曾有人这样问他:值得吗?后悔吗?他淡然一笑说:“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农村这么久,无论多么艰辛,我选择了坚持,就让我这辈子与农村初中结下不解之缘吧!”

扎根农村教育的力量源于刘小

东对农村的无比热爱。他是一个地道的农村孩子,是农村的饭哺育了他,农村的水滋养了他。他热爱美丽的农村,热爱淳朴的民风,尤其热爱可爱的农村孩子。在孩子们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是他内心对生他养他的农村的坚定承诺。

情系学生,润物无声刘小东心系学生,特别是对贫

困学生和留守儿童关爱有加。他经常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帮他们垫交和代交学杂费用;他还常常上门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义务辅导留守儿童学习。在采访中,许多学生、家长提起刘小东老师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说:“刘老师真是一个好老师啊!”

早已在唐中就学的裴先勇不会

忘记,是刘老师的无私帮助让他得以继续上学。裴先勇从小父亲多病,母亲改嫁,爷爷很早就过世,小勇只能跟随年迈体弱的奶奶生活。2013年,家庭贫困的他竟然痴迷上了网络游戏,再也无心上学,面临辍学的困境。了解情况后,刘小东多次从网吧里把他拉到课堂上来,主动帮他代交了伙食费用,让他重回学校;多次找他谈人生,帮助他找回自信。就这样,裴先勇同学在2013年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被唐洋中学录取。

辛勤工作,无怨无悔常年任教初三毕业班,平常工

作繁忙,刘小东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经常带病工作,更无暇照顾家庭。由于长期劳累过度,他积劳成疾,先后患上了严重的咽喉炎、慢性胃炎等疾病,但他却极少请假。

对待工作,刘小东呕心沥血;对待学生,他倾情关爱。然而,对待亲人,他付出的太少,亏欠却很多。2012 年,刘小东母亲干农活时,右手中指被机器轧断,在东台中医院进行治疗。作为家中独子的他,本应陪伴在母亲身旁尽孝。然而,为了不耽搁工作,他只能利用星期天去医院看望一下,周日下午又匆匆返校。儿子上小学,作为父亲的他,也从来没有一次接送过孩子,更不要说参加家长会了。提及家人,刘小东满怀愧疚之情说:“我亏欠家人的实在太多,我给予家人的实在太少!”

刘小东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然而,其闪光之处正是体现在他多年扎根农村教育的点滴小事之中,闪光的荣誉往往是由平凡所铸就。

行走在农村教育路上的一粒微尘袁则存 周建军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