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仿“飞檐走壁”到推广全民健身 记者探访跑酷青年的日常...2019/12/02  ·...

1
首席编辑:马智峰组版:王震校检:公大年卢伟 官方微博:新浪/腾讯 @三秦都市报 2019 年 12 月 2 日 星期一 社会新闻 A6 www.sanqin.com 进入冬季,为确保更多“西安蓝”,高新 区交通和住房建设局严格监管全区建设工 地扬尘污染,助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 品质西安建设。 其中,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的万达·西安one项目6地块工程积极响应政府 号召及“铁腕治霾”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六个百 分百” “七个到位” “十九项措施”相关规定,制定 《治污减霾专项施工方案》及《治污减霾专项应急 预案》,设立“治污减霾专项小组”,组长由项目经 理直接负责,要求施工人员常态化进行场区清 扫;实行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片区,责 任到人;建立“治污减霾日常巡查记录”,不定期 抽查,明确奖惩考核。现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具体包括自动洗车池、雾炮、围墙环形自动喷 淋系统、塔吊全覆盖喷淋系统等。 文锦 高新区严控冬季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从模仿“飞檐走壁”到推广全民健身 记者探访跑酷青年的日常 一起训练的小伙伴吴书豪今年21 岁, 大四,在西安美院读首饰设计专业。跑酷 是他专业课以外的最爱。 吴书豪是哈尔滨人,在他看来,玩跑 酷就是一起训练、一起玩,看视频学习、练 习,然后现场训练中相互纠正,就像奥林匹 克精神一样,跑酷可以让自己变得“更高、 更快、更强”,跑酷还能让自己更熟悉这座 城市,用另外的视角看世界。 “很多人无法想象,一个学画画的 男生,爱好却是跑酷,但这其实和爱篮 球、爱游泳没什么区别。在跑酷练习的 过程中,做动作的瞬间,让我更专注。而 寻找训练场地的时候,可以发现这个城 市不同的美。就像我们写生一样,我路 过环城公园,看到城墙、看到石堆、看到 台阶、看到竹子,移步换景、风景入画。 但我寻找训练场地的时候,我就会想到, 这地方适合落地翻滚、那个地方适合鱼 跃翻滚、或是精准跳远、又或是侧手反抓 栏杆……”吴书豪告诉记者,尽管本月就 要参加考研,但约定训练的日子,他从未 失约过一次。 李雨哲说:“除了约定室外训练外, 跑酷基本动作简单,每个人都能在力所 能及地范围内练习,让自己更加热爱运 动,这样随时能练习的方式,被越来越多 人接受。” 随时能练习 被更多人接受 变化 “反猫挂定点”训练 “这台子至少有 1.5 米高,看人家小伙子流畅的动作,优美的姿势,给他们点赞。这可是专业的,危险动作,请不要擅自模仿。” 11月29日下午,在永宁门西侧的环城 西苑,西安跑酷青年正在进行自由训练,身边除了跳广场舞的大妈、练太极拳的大爷,还有围观的路人。 跑酷(英语:parkour),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运动,常被归为极具观赏性的极限运动,以日常生活环境为运动场所。没有既定规则,只是将各种日常设施 当做障碍物或辅助在其中跳跃穿行,它需要人极强的身体协调能力,力量、弹跳及勇气缺一不可。 咸阳小伙李雨哲是当天训练的小 组长, 1995 年出生的他,接触跑酷已有 9 年时间。扎小辫、穿队服、个头不高、 看起来很清瘦,但做起动作却非常有力 量,他生活中相对寡言,但聊起对跑酷 文化的推广和全民健身,李雨哲有自己 的观点。 那一年李雨哲13 岁,在学校里的一节 多媒体课上,看到了一部名为《暴力街区》 的片子,当时被片中男星跳跃、穿行的身姿 所吸引。从小爱爬高上低的他,悄悄尝试 模仿片中的个别动作。 “能不能挑战”的想 法在他心中开始萌芽。 两年后的一天,他无意中通过 QQ 趣小组,寻找到了当时咸阳本地一个跑酷 兴趣小组。当时读高一的他,独自来到该 兴趣小组训练的地方,想要同他们学习。 结果,现场一位成员一开始就教给他一个 技巧难度非常高的动作。 “模仿,却又学不会,当时就差点放 弃了。”此后的两周时间里,李雨哲看到 了很多跑酷视频,从小练太极拳的他,凭 着自己的体能底子,这才开始再次偷偷 练习。 从一个动作开始模仿 初学 2010 年之后,课余时间李雨哲一直在 努力练习,因为从小练习太极拳的原因,所 以他在跑酷青年中体能不错,从大众组到 精英组,只用了不到3 年时间,他的成绩就 有很好的提高。 然而在追求更快、更强的道路上,不 停地对着视频模仿,也让他在试错的道路 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15 年,李雨哲因 腰椎间盘突出而停止训练。至此, 4 年时 间里,他不得不离开赛场。 李雨哲说: “如果仅仅从训练量来说, 2015 年受伤,我基本就与比赛无缘 了。但在后来的恢复期,我不断调整自己 的情绪,也去适应自己的身体,渐渐的用 一些技巧代替强度训练。4 年后的 2019 年,我再次复出,参加中国极限运动协会 举办的极限跑酷联赛。我也自知在精英 组里体能最差,但竞赛策略和动作技巧, 还有对跑酷这项运动的思考,让我在比赛 中占据了优势。” 目前,在国内比赛中,李雨哲经常排 在前十名,而他也自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已 无法进入前五。但他并不特别在意比赛 成绩。 “就像俄罗斯人的动作比较刚、西班 牙人的动作流畅优美、美国人比赛现场动 作创意更占优势。”李雨哲说:“希望更多 的市民喜欢运动,更多喜欢运动的市民能 喜欢跑酷,虽然更多城市举办跑酷赛事, 就像城市马拉松赛事一样,不一定赛事能 更有创意,有更高标准,但在让更多人知 道跑酷这项运动,更多人看到跑酷比赛这 件事上,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起玩”,是两年多来李雨哲在推广 跑酷运动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偷偷练 习到变成心中挚爱,李雨哲认为,增加了社 交属性的跑酷运动,是这项舶来运动最接 地气,最有出路的发展之路。 跑酷运动增加社交属性 发展 大学学体育英语、练习两年拳击,因 为一次比赛与李雨哲相识,结缘跑酷,还曾 去丹麦留学半年,专门学习跑酷。在一众 队友中,谭钰棋是标准的“科班生”。因为 共同的爱好,而一路同行,李雨哲和女友谭 钰棋是圈内备受羡慕的一对情侣。今年8 月, 2019 中国极限跑酷联赛·济南站,谭钰 棋包揽竞速赛女子组冠军和技巧赛女子组 的亚军。 拥有这样的好成绩,但日常生活中, 谭钰棋更多地是向人们介绍和推广跑酷运 动。11 29 日下午,正在训练中的她笑着 对记者说: “下个月有两场比赛,其中一场 比赛如果拿前三名的话,可以代表中国参 加世界比赛,我很想进前三名,实力也可 以,但我太焦虑了,我最近练得少,大多数 时间都在推广这项运动,在运动员和运营俱 乐部之间,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了。” 是的,你无法想象,就像小伙伴巨晨 本职工作是给艺考生教空翻,队友农志健 今年读大四,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而他们 和谭钰棋一样,因为热爱所以相伴而行。 室内的训练,他们租用蹦床馆练习,而室外 的训练,西北大学老校区、绕城墙一周的环 城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这座城 市是他们的健身房。 因为热爱所以相伴而行 梦想 “量力而行”是李雨哲和小伙伴们最 常叮嘱的词。在环城西苑的训练现场,高 1.3 米、 1.6 米,相隔2.2 米的两处石墩,做一 个“反猫挂定点”,大概讲了动作要领,李雨 哲总是第一个示范。 “轻,仿佛不受地心引力干扰。”围观市 民不觉惊叹。紧随其后,小伙伴依次完成 了这一动作,其中一位小伙伴勉强完成,但 似乎没有掌握动作要领。李雨哲再次做了 一遍动作。 2017 年底开始,李雨哲和女友谭钰 棋全职在推广跑酷运动这条路上努力前 行,他们没有像击剑、跆拳道、瑜伽这样开 馆授课,而是选择了相对开放的俱乐部模 式。如果是成年人想要练习跑酷,可以像 上瑜伽课一样,通过付费购买课时的方式, 学习基础动作。但如果参赛成绩已经能达 到各类城市邀请赛精英组成绩,就变成队 友,共同承担场馆费用。另外,他们还开设 了少儿跑酷课。 李雨哲说:“所有成熟的动作都源于 反复的练习,但在练习中,我希望是量力而 行,感受身体的能力,不要刻意跟身体别 劲。就像现在很多人将跑酷入门归纳为 38 个基本动作,但这其实只是参考各类 资料的统计。跑酷可以强健体质,使得自 身越发敏捷,反应能力更加迅速。一个专 业的跑酷训练者可以正确地控制危险,并 把它降到最小,当陷入火灾、地震、遭遇袭 击、车祸、紧急突发事件等危险中,他的脱 险几率将比普通人高很多倍。这才是我 理解的跑酷,我也在参加比赛,希望每个人 都运动起来。” 文/本报记者 李佳 图/本报记者 陈飞波 希望每个人都运动起来 期待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首席编辑:马智峰 组版:王震 校检:公大年卢伟

    官方微博:新浪/腾讯@三秦都市报

    2019年12月2日星期一社会新闻A6www.sanqin.com

    进入冬季,为确保更多“西安蓝”,高新区交通和住房建设局严格监管全区建设工地扬尘污染,助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品质西安建设。

    其中,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万达·西安one项目6地块工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及“铁腕治霾”文件要求,严格执行“六个百分百”“七个到位”“十九项措施”相关规定,制定

    《治污减霾专项施工方案》及《治污减霾专项应急预案》,设立“治污减霾专项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要求施工人员常态化进行场区清扫;实行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分片区,责任到人;建立“治污减霾日常巡查记录”,不定期抽查,明确奖惩考核。现场扬尘污染控制措施具体包括自动洗车池、雾炮、围墙环形自动喷淋系统、塔吊全覆盖喷淋系统等。 文锦

    高新区严控冬季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从模仿“飞檐走壁”到推广全民健身

    记者探访跑酷青年的日常

    李雨哲和伙伴练习跑酷

    一起训练的小伙伴吴书豪今年21岁,大四,在西安美院读首饰设计专业。跑酷是他专业课以外的最爱。

    吴书豪是哈尔滨人,在他看来,玩跑酷就是一起训练、一起玩,看视频学习、练习,然后现场训练中相互纠正,就像奥林匹克精神一样,跑酷可以让自己变得“更高、更快、更强”,跑酷还能让自己更熟悉这座城市,用另外的视角看世界。

    “很多人无法想象,一个学画画的男生,爱好却是跑酷,但这其实和爱篮球、爱游泳没什么区别。在跑酷练习的过程中,做动作的瞬间,让我更专注。而寻找训练场地的时候,可以发现这个城

    市不同的美。就像我们写生一样,我路过环城公园,看到城墙、看到石堆、看到台阶、看到竹子,移步换景、风景入画。但我寻找训练场地的时候,我就会想到,这地方适合落地翻滚、那个地方适合鱼跃翻滚、或是精准跳远、又或是侧手反抓栏杆……”吴书豪告诉记者,尽管本月就要参加考研,但约定训练的日子,他从未失约过一次。

    李雨哲说:“除了约定室外训练外,跑酷基本动作简单,每个人都能在力所能及地范围内练习,让自己更加热爱运动,这样随时能练习的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随时能练习被更多人接受变化

    “反猫挂定点”训练

    “这台子至少有1.5米高,看人家小伙子流畅的动作,优美的姿势,给他们点赞。这可是专业的,危险动作,请不要擅自模仿。”11月29日下午,在永宁门西侧的环城西苑,西安跑酷青年正在进行自由训练,身边除了跳广场舞的大妈、练太极拳的大爷,还有围观的路人。

    跑酷(英语:parkour),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运动,常被归为极具观赏性的极限运动,以日常生活环境为运动场所。没有既定规则,只是将各种日常设施当做障碍物或辅助在其中跳跃穿行,它需要人极强的身体协调能力,力量、弹跳及勇气缺一不可。

    咸阳小伙李雨哲是当天训练的小组长,1995年出生的他,接触跑酷已有9年时间。扎小辫、穿队服、个头不高、看起来很清瘦,但做起动作却非常有力量,他生活中相对寡言,但聊起对跑酷文化的推广和全民健身,李雨哲有自己的观点。

    那一年李雨哲13岁,在学校里的一节多媒体课上,看到了一部名为《暴力街区》的片子,当时被片中男星跳跃、穿行的身姿所吸引。从小爱爬高上低的他,悄悄尝试模仿片中的个别动作。“能不能挑战”的想

    法在他心中开始萌芽。两年后的一天,他无意中通过QQ兴

    趣小组,寻找到了当时咸阳本地一个跑酷兴趣小组。当时读高一的他,独自来到该兴趣小组训练的地方,想要同他们学习。结果,现场一位成员一开始就教给他一个技巧难度非常高的动作。

    “模仿,却又学不会,当时就差点放弃了。”此后的两周时间里,李雨哲看到了很多跑酷视频,从小练太极拳的他,凭着自己的体能底子,这才开始再次偷偷练习。

    从一个动作开始模仿初学

    2010年之后,课余时间李雨哲一直在努力练习,因为从小练习太极拳的原因,所以他在跑酷青年中体能不错,从大众组到精英组,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他的成绩就有很好的提高。

    然而在追求更快、更强的道路上,不停地对着视频模仿,也让他在试错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15年,李雨哲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停止训练。至此,4年时间里,他不得不离开赛场。

    李雨哲说:“如果仅仅从训练量来说,从 2015年受伤,我基本就与比赛无缘了。但在后来的恢复期,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也去适应自己的身体,渐渐的用一些技巧代替强度训练。4年后的 2019年,我再次复出,参加中国极限运动协会举办的极限跑酷联赛。我也自知在精英组里体能最差,但竞赛策略和动作技巧,还有对跑酷这项运动的思考,让我在比赛

    中占据了优势。”目前,在国内比赛中,李雨哲经常排

    在前十名,而他也自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无法进入前五。但他并不特别在意比赛成绩。

    “就像俄罗斯人的动作比较刚、西班牙人的动作流畅优美、美国人比赛现场动作创意更占优势。”李雨哲说:“希望更多的市民喜欢运动,更多喜欢运动的市民能喜欢跑酷,虽然更多城市举办跑酷赛事,就像城市马拉松赛事一样,不一定赛事能更有创意,有更高标准,但在让更多人知道跑酷这项运动,更多人看到跑酷比赛这件事上,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起玩”,是两年多来李雨哲在推广跑酷运动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偷偷练习到变成心中挚爱,李雨哲认为,增加了社交属性的跑酷运动,是这项舶来运动最接地气,最有出路的发展之路。

    跑酷运动增加社交属性发展

    大学学体育英语、练习两年拳击,因为一次比赛与李雨哲相识,结缘跑酷,还曾去丹麦留学半年,专门学习跑酷。在一众队友中,谭钰棋是标准的“科班生”。因为共同的爱好,而一路同行,李雨哲和女友谭钰棋是圈内备受羡慕的一对情侣。今年8月,2019中国极限跑酷联赛·济南站,谭钰棋包揽竞速赛女子组冠军和技巧赛女子组的亚军。

    拥有这样的好成绩,但日常生活中,谭钰棋更多地是向人们介绍和推广跑酷运动。11月29日下午,正在训练中的她笑着对记者说:“下个月有两场比赛,其中一场

    比赛如果拿前三名的话,可以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我很想进前三名,实力也可以,但我太焦虑了,我最近练得少,大多数时间都在推广这项运动,在运动员和运营俱乐部之间,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了。”

    是的,你无法想象,就像小伙伴巨晨本职工作是给艺考生教空翻,队友农志健今年读大四,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而他们和谭钰棋一样,因为热爱所以相伴而行。室内的训练,他们租用蹦床馆练习,而室外的训练,西北大学老校区、绕城墙一周的环城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这座城市是他们的健身房。

    因为热爱所以相伴而行梦想

    “量力而行”是李雨哲和小伙伴们最常叮嘱的词。在环城西苑的训练现场,高1.3米、1.6米,相隔2.2米的两处石墩,做一个“反猫挂定点”,大概讲了动作要领,李雨哲总是第一个示范。

    “轻,仿佛不受地心引力干扰。”围观市民不觉惊叹。紧随其后,小伙伴依次完成了这一动作,其中一位小伙伴勉强完成,但似乎没有掌握动作要领。李雨哲再次做了一遍动作。

    从2017年底开始,李雨哲和女友谭钰棋全职在推广跑酷运动这条路上努力前行,他们没有像击剑、跆拳道、瑜伽这样开馆授课,而是选择了相对开放的俱乐部模式。如果是成年人想要练习跑酷,可以像上瑜伽课一样,通过付费购买课时的方式,学习基础动作。但如果参赛成绩已经能达

    到各类城市邀请赛精英组成绩,就变成队友,共同承担场馆费用。另外,他们还开设了少儿跑酷课。

    李雨哲说:“所有成熟的动作都源于反复的练习,但在练习中,我希望是量力而行,感受身体的能力,不要刻意跟身体别劲。就像现在很多人将跑酷入门归纳为38个基本动作,但这其实只是参考各类资料的统计。跑酷可以强健体质,使得自身越发敏捷,反应能力更加迅速。一个专业的跑酷训练者可以正确地控制危险,并把它降到最小,当陷入火灾、地震、遭遇袭击、车祸、紧急突发事件等危险中,他的脱险几率将比普通人高很多倍。这才是我理解的跑酷,我也在参加比赛,希望每个人都运动起来。”文/本报记者李佳 图/本报记者陈飞波

    希望每个人都运动起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