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9
·83·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 关世民 摘要: 写作是人思维本质的必然体现,是人类特有的社会与思想活动;写作的目的是表征 思想与社会,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薪尽火传”的生存方式。写作活动具有很强的模因属性,通 过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模因对人类的思想和社会活动进行复制与传播。研究与运用写作模因,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写作本质、了解写作表征机制、掌握写作认知规律、指导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 写作模因;英语写作;基因型模因;表现型模因 作者简介: 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用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研究。电子邮 箱: [email protected] 1 引言 模因(meme )一词最早出自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 Dawkins 1976 )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道金斯认为, 以基因为基础的生物进化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全部,在社会文明史中,人类还以 模因为基础进行着整体文化的遗传,基因和模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与社会 进化的驱动力。模因概念的提出是源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启示,在解释社会文化进 化规律过程中具有社会人本性特征,模因能够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对文化的传 承性和进化的规律性做出解释(张旭红, 2008 )。由于模因的功能特点与基因的相 似,所以人们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信息的复制因子或文化进化的单位,模因的核心价 值是模仿。何自然(200554 )指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 得以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从 知识传授、语言运用和信息的交际三个方面揭示了 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英语写作也是一种以 语言运用和信息交际为特点 的思维表征活动,具有模因属性。写作模因不但揭示了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词语、句 型、篇章、语用和文化层面上的复制、模仿、认知和传播表征规律,而且还明示了英 语写作活动的认知心理过程和写作学习的策略。因此,对于写作模因的研究,可以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Jan-2020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83·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海南师范大学  关世民

摘要:写作是人思维本质的必然体现,是人类特有的社会与思想活动;写作的目的是表征

思想与社会,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薪尽火传”的生存方式。写作活动具有很强的模因属性,通

过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模因对人类的思想和社会活动进行复制与传播。研究与运用写作模因,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写作本质、了解写作表征机制、掌握写作认知规律、指导英语写作教学。

关键词:写作模因;英语写作;基因型模因;表现型模因

作者简介: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用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等研究。电子邮

箱:[email protected]

1 引言

模因(meme)一词最早出自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

(Dawkins,1976)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道金斯认为,

以基因为基础的生物进化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全部,在社会文明史中,人类还以

模因为基础进行着整体文化的遗传,基因和模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人类与社会

进化的驱动力。模因概念的提出是源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启示,在解释社会文化进

化规律过程中具有社会人本性特征,模因能够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对文化的传

承性和进化的规律性做出解释(张旭红,2008)。由于模因的功能特点与基因的相

似,所以人们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信息的复制因子或文化进化的单位,模因的核心价

值是模仿。何自然(2005:54)指出,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

得以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从“知识传授、语言运用和信息的交际”三个方面揭示了

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英语写作也是一种以“语言运用和信息交际”为特点

的思维表征活动,具有模因属性。写作模因不但揭示了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词语、句

型、篇章、语用和文化层面上的复制、模仿、认知和传播表征规律,而且还明示了英

语写作活动的认知心理过程和写作学习的策略。因此,对于写作模因的研究,可以

Page 2: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外国语文研究 2013 年第 1 辑; 总第 6 辑

·84·

帮助我们看清人类以写作方式记录历史和传播思想活动的方式及其规律,加深对

写作模因内涵与功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写作教学活动。写作活动

是人类特有的语言社会文化行为,是人思维本质的必然体现(张杰,2006)。写作模

因是一种思维活动的复制与传播的认知或行为方式,通常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

或者由一种语言现象繁衍出许多相类似却又不同的语言现象。携带模因的人叫作

宿主(host),宿主携带模因并且对其加以复制和传播,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

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自我再产生能力。写作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功能鲜明地体现在思

想意识与社会文化的传承当中。写作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功能可以概括为“想法、说

法和做法,即思想、言语和行为”(何自然等,2007:149)。根据何自然的观点,写作

模因以文字形式,通过选择、复制、整合、创造和传播等方式,表达人的思想观点、

记录社会活动、传承知识文化。写作模因能够让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人通过

文字方式进行跨文化学习、研究与交流。写作模因对重要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然,2005:55)。写作模因具有“过滤”作用,在复制与传播人类的思维结晶时,发挥

着“薪尽火传”的创生功能,形成社会文化的深厚积淀,而这种积淀绝非重复,而是

应当如雨果所说,“增添文明的光芒”(于文心,2003:22)。 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语

言模因表征机制的重要意义所在。

2 语言模因的表征机制

模因论主张,人不但随自身基因自然进化,也随语言模因而整体演化,传播发

展自身及其文化。语言模因在推动人类语言社会发展和传承社会文化过程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而在这其中,语言模因的写作表征机制尤为凸显。语言模因的写作表征

机制是通过人类大脑不断地加工、整理、储存和复制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思

维活动。这一断言可以从弗朗西斯·海利恩(Francis Heylighen,1998:26)对语言模因表征机制的阐述中得到证明,他认为模因有四种表征方式:(1)同

化(assimilation)。模因通过复制和传播,进入宿主的记忆。能够被同化的模因必

须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而且能够与宿主已有的认知结构兼收并蓄、形成新的

认知结构;(2)记忆(retention)。人的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那些有重要意

义和突出特征的模因才能够被宿主保存下来。所以,只有那些能够在大脑里长时间

停留的模因记忆,才可能在运用时得到提取、复制与传播。(3)表达(expression)。

Page 3: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85·

模因的表达形式必须经由记忆模因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语言文字是最

突出的表达手段,其他常见手段还有图片、声音以及肢体语言和行为符号等。(4)传播(transmission)。一旦重要的信息成为宿主携带的模因,就会具有传播功能。模

因传播需要借助有形的载体或媒介,模因传播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模因内

容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不会失真或变形。

模因的这四种表征方式恰好体现了英语写作活动的主要过程。写作需要作者

关注、思考、接收有关语言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知识与信息,这样,作者的头脑就能

够储备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通过筛选、组合,进入长期工作记忆的系统

编码过程。在作者的信息储备中,那些具有凸显意义和价值的信息将变成可以复制

和传播的模因因子。在不同语境中,宿主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重组那些模因因子,

以模因特有的复制、模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宿主的思想观点一旦形成特

色鲜明的文字或者其他媒介形式,就会被其他人选用、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的四

种表征机制也正是写作模因生成与繁衍的基本功能,学习和理解写作的模因表征

机制对于正确认识与理解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3 语言模因的表征方式

语言模因表征的方式是媒介复制与传播,其本质属性是写作活动。我们可以

说,语言模因的生成方式就是写作模因的表征机制。从写作模因视角看,人类写作

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强调外在于人的写作表达形式、方法技巧、语言知识和文体结

构,而是在重点关注写作者的写作身份、思想观点、语用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同时,还

要关注读者的身份、语境知识、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Ivanic,1998:125)。因此,写

作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互为表征的存在方式(Pinker,1994:86)。人在

这种存在方式中,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模因载体。这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

在精神上具有相互依存的性质,而维系人与人之间精神交流的基本方式就是写作,

因此写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必然体现(Hairston,1992:93)。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

展过程中,人们通过写作模因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复制、整合、创生和传播,以此

来实现人类社会文明“薪尽火传”的积淀和发展。在此积淀和发展过程中,写作通

过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方式表现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内容。

3.1 基因型

基因型方式是相同的信息可以先后在不同的语境中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复制与

Page 4: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外国语文研究 2013 年第 1 辑; 总第 6 辑

·86·

创生。布莱克摩(Blackmore,1999:61)在分析模因进化时指出,这类以传递信息

内容为主的模因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可以比喻为基因型的语言模因。基因型语

言模因既可以同形传播又可以异形传播。相同的信息以同形传播,在某种语境中

不改变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例如我们在写作中使用的各种援引文献的数据、结

论、观点、事例。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播,在传播中改变原来的形式,但是内容没

有变化。例如,李宁运动系列的广告语“anything is possible”就是根据耐克广告语

“impossible is nothing”的创意内容进行模因复制与创生。虽然广告语在外在的用

词方式上不一样,但是意义表征却是相同的信息,它们都表达了“一切皆有可能”

的意思。另外一个典型语例可以更加明确地解释基因型模因表征特点,下面这四句

话,形式各异,但是在一定语境中都具有“请求关门”的语义:A. Please close the door. B. Who has left the door open? C. How about a bit less breeze? D. Now, John, what do grown-ups do when they come in?

3.2 表现型

表现型模因的特点是语言表征形式不改,但是却在其中赋予了不同的复制与

传播内容。表现型模因的特征是形同义不同,通过模仿已知的语言结构,同时

根据表达意图的需要,变动原来的语言信息或其中的成分,使之生成新的内

容(Dawkins,1982:96)。例如,马库斯·布吕蒂斯(Marcus Brutus)的名句

“not that I loved Caesar 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不是我不爱恺撒,但

我更爱罗马)经常被复制和创生。诸如“Not that I loved Shakespeare less, but that I loved Shelly more.”(不是我不爱莎翁,但我更爱雪莱。)又如,自从1973年美国总

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后,“ Watergate”一词在全球迅速复制、传播,演变成一个

时髦模因。人们把具有影响广泛的重大贬义事件表述为“……门”事件。例如,在国

际上媒体中出现的“Irangate”,“Zippergate”等。在我国媒体中也经常使用“食品

门”、“艳照门”、“胶水门”事件等(赵静,2010)。

4 语言模因的写作意义

语言模因对外语写作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模因的视角研究外语写作

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写作的思维活动特性、掌握语言知识的建构和

写作技能形成的策略。

Page 5: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87·

4.1 写作中的思维模因

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思维主体是可以对信息进行采集、

传递、存储、提取、表达等活动的、具有思想意识的人。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梅耶斯

(Myers,1993)指出,思维可以通过归纳与概括来掌握现实中事物的规律,还可以

在已有的事物上,通过想象、整合与复制,创建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梅耶斯的观

点十分恰当地揭示了人类思维的模因特性。写作是思维的表征过程,也是思维的结

晶形式。写作者思维活动的对象是信息和意识,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输

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模因的复制与传播。人类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思维方式主

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思维方式(inductive thinking pattern),从信息的若干具体

表征形式和事物特征对比、分析、排列、整合并由此而归纳出相关的结论;另一种是

演绎思维方式(deductive thinking pattern),从概括性的信息特点,通过大前提和

小前提的推理,得出结论。写作者在掌握了这两种写作思维方式后,就会通过写作

思维模因的复制功能,运用归纳或者演绎的表征方式,利用不同词汇、句式、段落

和体裁来说明事物、议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思维

模因方式,他们在写作中就会写出许多令人赞叹的作文。学生会把演绎式思维方式

和归纳式思维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写作主题思想,让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

不仅有衔接承转的词语交替使用,也有写作逻辑思维方式的交替变化,从而可以避

免英语写作注重演绎思维表达方式训练的“石化”问题。

4.2 写作中的词语模因

写作中的词句模因主要是指那些复制、创生和传播能力比较强的词缀模因、短

语模因、谚语模因、词语搭配(语块)模因和句式模因。这些模因构成了写作模因的

基本内容,是我们掌握写作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

4.2.1 语块模因

语块(chunking)是一串预制的连贯或者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在语言

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Wray,1999)。语块具有很强的模因特性,主要是因为语块可

以作为整体储存、提取和产出的套语序列(王立非、钱娟,2009)。语块模因的重要

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同义异构”和“异义同构”的写作意识,确保写作内容在不

同语境中具有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语块之所以在语言学习中备受关注,是因为它

是人们学习记忆的基本单位,它可以帮助写作者快速、高效提取心理词汇并流利表

达(Simon,1974)。从模因论视角研究语块学习,具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Learn

Page 6: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外国语文研究 2013 年第 1 辑; 总第 6 辑

·88·

from others, and employ their methods to alter your own studying, and you are sure to improve your performance at school.”在识记这个由22个词组成的句子时,如果

我们没有词块意识,只是机械地记忆这个句子,我们需要记忆22个词,但是如果我

们把句子转化成6个语块:learn from sb., employ methods, alter studying, be sure to do, improve performance, at school,通过这六个语块,我们很容易记忆和再认句子

信息,而且这六个语块经过重新编码后可以进入长时记忆,进行整体储存,这六个

短语可以转化成模因(钟珊辉,2011)。在需要输出时,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复制

和创生,形成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块模因的繁衍具有序列性特点,基于一个“基因”可以复制出语义相同,形

式各异的语块序列,例如,“success”与不同的动词搭配,可以复制出许多形式不

同、语义不变的动词短语。教师事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范例,例如,“lead to success”。然后,要求学生复制出尽可能多的“V+success”动词短语。能够与

“success”搭配、表达“成功”语义的动词有“achieve/enjoy/bring/end in/result in/ensure/guarantee/be vital to”等。由此可见,运用语块模因方式,是学习者整体储

存、提取和产出词汇的高效学习途径。

4.2.2 句式模因

句式模因是句子类型与句子结构在写作实践中的“复制与生成”模态。句式模

因复制能力最强,主要是因为句子是人们交际过程中使用的基本话语单位。在写作

过程中,那些能够携带大量写作模因的写作者,不愿意拘泥于学的语言知识,运用

一成不变的表达方式,而是通过句式模因,创生和使用更多、更精彩的句式表达自

己的思想。

(一)利用固定句式模因进行拓展和创生“语言形式类似、语言内容不同”的句式

这种固定句式在英语中很多,学习者可以把一些结构固定的经典句式作为长

期记忆的内容,在写作中需要提取时,可以有效复制和创生。如“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句式,就可以使用表现型模因进行复制和创生:“It is nice (good, kind, brave ...) for you to do such a job.”。再如,写作常用的句式:“It is said/ reported/ thought/ estimated/ understood that ...”“Reports say that ...”;“Rumours say that ...”;“The more ...,the more ...”等等。

(二)借助谚语创生出新的句子

谚语是富有一定哲理的简约句式,通常具有高频使用率,因此,谚语积累了丰

Page 7: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89·

富的语境影响效果。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喜欢“借力打力”,创生出眼熟耳新的句子。

(三)利用英语习语创生出生动和幽默的句子

习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惯用语和套话,习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约定俗成

的短语,短语的搭配是固定的,而且短语的语义是由短语中的词组合生成的,搭配

方式和词语顺序不容改变,词语中的单个词不能够表征短语语义(彭庆华,2007:30—40)。习语在写作中是最活跃的语言元素,也是最具复制和生成能力的语言模

因。人们在使用习语时,往往打破原习语搭配形式,模因出新的表征方式。这种创

生的句子与复制句子有所不同,通常表达得更加灵活和自由。例如:Mary’s breast cancer was a very heavy cross for her to bear. 这里的“cross for her to bear”是根

据一个习语“bear one’s cross”(忍受痛苦、背负沉重负担)模因创生而成。再有:

John got his fingers badly burnt when he speculated on the stock market. 这里的“got his fingers badly burnt”是模因于一个习语“burn one’s finger”(由于愚蠢的行为

而吃苦头)。更生动的模因例子还有:Thatcher waved trade carrot before African countries. 这句话的模因原型是“dangle a carrot before a donkey”(在驴前面悬挂

一根胡萝卜,诱使驴不断向前拉车)。这句话不但生动、形象而且戏谑地描写了原英

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非洲国家的贸易居心。

4.3 语篇模因

语篇模因是学习者重要的写作学习策略,语篇模因和其他写作模因一样,也具

有复制和创生功能。语篇模因的复制和创生功能主要表现在语篇结构、语篇信息和

语篇衔接方面。

4.3.1 语篇结构模因

语篇的结构因交际功能、信息内容和文章体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不论

语篇有什么不同,所有语篇的整体框架是相同的。不论是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

还是议论文,它们的结构都由开篇段、正文段和结尾段构成。在此仅以议论文为例

来说明语篇结构模因的方式。议论文的开篇段一般都是指出议论的背景和要议论

的问题,同时要鲜明地提出论点。正文部分采用立论或者驳论的方式,围绕论题进

行分析、对论点加以论证,结尾部分是对开篇中所指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

得出一个结论。例如,教师在教授议论文写作时,可以把议论文体裁的表现型模因

“形式不变、内容可以变”的模仿特点告诉学生,议论文的结构模因可以复制为:

Page 8: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外国语文研究 2013 年第 1 辑; 总第 6 辑

·90·

Some people think... and some people believe... But in my opinion ... My reas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 secondly, ... thirdly ... last but not least ... In conclusion ... 这样

的议论文结构很容易掌握,当学生把自己的表达内容套用在这个结构中时,一篇议

论文就创生出来了。通常情况下,创生能力很强的学生会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生出

表现力更加灵活的结构方式,例如,在表述论证观点时,学生一改“first, secondly, thirdly”的模因格式,而是创生出新的表达方式,诸如“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what’s more, last but most importantly”等。

4.3.2 语篇信息模因

语篇信息在写作中通常要遵循实义切分法(actual division of the sentence)原则。根据实义切分法,一个句子可以从交际功能的角度划分两个语义组成部分:主

位(theme)和述位(rheme)。主位往往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表征语篇主题,从而

成为句子其余部分叙述内容的起点。因此,主位是叙述的出发点、对象或基础;述

位则是对主位的叙述、描述和说明,它是叙述的核心内容。主位通常传达交际双方

已经熟悉的内容,即已知信息,述位则通常传达受话者未知的内容,即新信息。在写

作实践中,这条原则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必然会变成语篇信息安排的模因方式,帮

助学习者掌握写作中的正确信息处理方式。

5 结语

语言模因理论对英语写作的表征机制做出了科学的阐释,充分借鉴这一理论我

们可以看到,语言模因对写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和作用,让我们能够从模因视角研

究英语写作的认知过程,把握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复制和创生特点。这就为英语写作

教学提供了写作思维、词语识记、句式运用和语篇模仿的有效学习与训练模式。语

言模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研究英语写作教学的新视角,也是尝试改变目前高等院

校英语写作教学薄弱状况的新途径。我们期待对语言模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能够

对写作教学产生更多的模因效应。

参考文献

Blackmore, S. 1999. The Meme Machi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awkins, R. 1982. The Extended Phenotype: The Gene As the Unit of Sele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9: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 思想精华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复制、模仿和传播。然而,这种通过选择、复制、模 仿和传播的模因方式不只是百分百的“克隆”,而是写作模因因子集合的重组(何自

语言模因在英语写作中的表征机制研究

·91·

Dawkins, R. 1976. The Selfish Ge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irston, M. C. 1992. From Successful Writing (3rd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Heylighen, F. 1998.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

In Proc.16th Int.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Association Internat. de Cybernétique.

Ivanic, R. 1998. Writing and Identity: The Discoursal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 Academic

Writ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Myers, D. G. 1993.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ition). NewYork: McGraw-Hill.

Pinker, S. 1994. The Language Instinct. New York: William Morrow&Company, Inc.

Simon, H. A. & A. Newell. 1974. Thinking processes. In D. H. Krantz, et al (eds.),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s in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Vol. 1).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Wray, A. 1999. Formulaic sequenc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Principle and practice.

Applied Linguistics 21 (4):463—489.

巴赫金,1998,《巴赫金全集》(钱中文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关世民,2012,《高级英语写作概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何自然,2005,语言中的模因,《语言科学》(6):54—64。

—2008,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外语学刊》(1):68—73。

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2007,《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

彭庆华,2007,《英语习语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立非、钱娟,2009,我国学生英语演讲中的语块特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外语学刊》

(2):115—120。

于文心,2003,《外国名家散文经典》,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杰,2006,关于写作的本质追问—我们为什么要写作,《襄樊学院学报》(7):58—60。

张旭红,2008,语言“内在论”的模因新解,《外语学刊》(2):70—73。

赵静,2010,模因论启示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思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81—83。

钟珊辉,2011,大学英语词汇搭配教学:理论与模式,《外语学刊》(3):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