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 石材见证泉州与金奈的海丝情缘 ·...

1
12 热点关注 责编: 邓金花 美编: 韩惠彬 2019年10月18日 电话:(0591)87873681 E-mail: [email protected] 社址: 福州华林路 139 邮政编码: 350003 总编室: 87875392 副总编室: 87875375 新闻采编部: 87873681 办公室: 87802011 广告策划部: 87873681 发行通联部: 87849730 海外传播部: 87873681 电脑室: 87804710 传真: 87814007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广告许可证: 闽工广 01002 印刷: 福州十方印务有限公司 零售: 1元 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于 10 11 日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举 行。12 日,习近平主席在与印度总理莫迪 继续举行会晤时提出,支持中国福建省和 泰米尔纳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 省城关系,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从 会晤地址精心挑选在历史文化名城金奈, 到福建与泰米尔纳德邦、泉州与金奈的海 丝渊源,金奈当即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热点。 早在几个世纪之前,泰米尔纳德邦与 中国的福建就开始了贸易文化交流。宋 元时期,印度泰米尔商人曾沿着海上丝绸 之路来到“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开展海上 贸易,并将印度教带到这里。泉州成了中 国唯一留有印度寺庙遗存的城市,近300 方印度教寺庙建筑构件,见证了两国悠久 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也见证了泉州与 金奈的友好渊源。今天,泉州与金奈仍以 “石”为媒,续写当今的“海丝”故事。 300 方印度教石刻诉说 泉州与金奈交往历史 泉州与印度有文字记载的渊源,可回 溯至 1400 多年前。 据唐《续高僧传 · 拘那罗陀传》、宋《重修 延福寺碑铭》等史料记载,南朝时,印度高僧 拘那罗陀到南安丰州延福寺翻译《金刚经》, 成为有文字记载最早到泉州的外国人。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 港”,包括印度人在内的大量外国商人、传 教士汇聚于此。 泉州市文旅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到 目前,泉州已发现约 300 方印度教石刻。 这些石刻是宋元时期泉州印度教寺庙和 祭坛的遗留物,也是唯一在中国发现的印 度教寺庙遗存,包括立式神像、石龛、石柱 及柱头、柱础、底座、石垛等。这些重要印 迹,生动展现了中国与印度悠久的贸易往 来和文化交往。 据介绍,这些石刻图像以印度教神和 神话故事为蓝本,刻画的主神为毗湿奴和 湿婆,用印度和中国常见的纹饰雕刻出有 中国风味的印度图像。图像内容及表现 形式与南印度泰米尔地区的相关图像十 分相似,石刻上的纹饰也以泰米尔地区常 见的蛇纹及莲瓣纹居多。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 交馆)研究员王丽明表示,从出土石刻看, 元代泉州印度教信仰规模不小。寺院和分 散祭坛的存在,表明城市内有一定数量的 印度教信众。可以确信,随着时间流逝,一 些人在泉州定居,出现了印度教社区。 在泉州开元寺的后回廊中央,有两根 雕刻精美、造型别致的十六角形石柱,它们 是古印度教石柱,曾被明末泉州名僧木庵 称为“石柱牡丹”。石柱的每个圆盘内分别 雕刻有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图案,配以中 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花草图案。这些故 事的主要内容,和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 那》有关,涉及毗湿奴骑坐金翅鸟、象鳄争 斗、阎摩那河七女出浴、十臂人狮掰开裂凶 魔身体等印度教经典传说故事。 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的月台须 弥座束腰处,有 73 尊印度教的狮身人面 像青石浮雕,这在全国的寺庙里 也颇为罕见。这些狮身人面像 形状各异,有的毛发蓬松,四足 立地;有的头盘三层螺髻双耳垂 肩,右脚持莲花;有的人狮项挂 璎珞,手持莲花状器物…… 在泉州天后宫,也立着两根 印度教石柱。这两根同样是十 六角形石柱,与泉州开元寺的雕 刻有所不同的是,上面的雕刻以 一些花朵纹饰为主。 借由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宗教文化在 泉州和谐共生。接续研究泉州宗教石刻 数十年的泉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吴幼 雄说:“按目前发现,泉州的印度教石刻数 量,远多于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等异 域教派石刻。” 石材贸易续写泉州与金奈 的海丝故事 历史上的泉州,因与印度密切往来, 有了诸多宗教石刻。今天,泉州以“石”为 媒,续写与印度的“海丝”故事。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开始,南安水头镇的部 分商人,远赴印度开采矿 石,通过海上航运,送回国 内加工,再将石材制品 销往国内和国际市 场。 “买世界,卖世界”成 了水头石材商人的响 亮口号。 以“五号仓库”打 响高端石材品牌的英 良集团,其国际石材贸 易和加工的版图,最初 从到印度代理石材贸 易起步。 这其中,金奈至关重要。与泉州一 样,金奈也是港口城市。熟悉情况的石材 界人士介绍说,印度荒料石运到金奈港, 再经海上运到泉州石湖港区。与此同时, 以水头镇为主加工的泉州大理石,也通过 石湖港区出口至印度。 “泉州与金奈的‘石缘’,令石湖港区 成为全国最大的散装荒料石进口口岸。” 泉州海关驻石狮办事处石湖监管科科长 吴海波说,去年,口岸进口的荒料石超过 300 万吨,大部分来自印度金奈。 已延续近 30 年的“石缘”,随着近年 来印度城市建设提速,呈长足发展态势。 据南安石材界保守估计,当地约 1300 石材企业,其中三分之一从事花岗岩加 工。这些花岗岩加工企业,基本都与金奈 存在贸易往来。 长年从泉州进口大理石的印度人乔 德瑞说,立足彼此尊重、互利共赢,他和泉 州企业互动良好,也结交了许多泉州朋 友,期待今后拥有更大合作空间。 新闻链接: 金奈是印度第四大都市,泰米尔纳德 邦首府,市区人口 327 万,面积 130 平方 公里,是印度的一个大型商业和工业中 心,也是南印度重要港城和印度教重要的 文化中心。宋元时期,以金奈为中心的南 印度对华出口货物先集中运至泉州刺桐 港,再转往各地。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 易,也大多从金奈航运至泉州港。金奈与 泉州,有着悠久的贸易文化交流历史。 泉州是中国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起 点城市之一。历史上泉州与东南亚、南 亚、西亚和非洲、欧洲交往频繁,曾是中外 人员交融、多宗教并存的国际化城市,被 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多元文化中 心”。作为中国唯一留有印度寺庙遗存的 城市,这些印度教石刻见证了中国海洋文 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见证了古代 中国与印度友好往来,更是见证了泉州与 金奈的友好渊源。两国悠久的贸易往来 和文化交往,也必将推动新时代两国进一 步的交流发展。 (综合自《福建日报》《泉州晚报》、泉州网等) ▲泉州海交馆展出的1987年在晋江 池店发现的印度教石刻(复制)。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 座束腰处,有73尊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 ▲位于泉州城北县后路、模范巷交界 处的白庙,为印度教寺庙古迹。 ▲泉州海交馆展出的1934年在泉州南校场附近发 现的印度教毗湿奴石雕立像。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Sep-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石刻 石材见证泉州与金奈的海丝情缘 · 元时期,印度泰米尔商人曾沿着海上丝绸 之路来到“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开展海上 贸易,并将印度教带到这里。泉州成了中

12 热点关注 责编:邓金花 美编:韩惠彬

2019年10月18日

电话:(0591)87873681

E-mail:[email protected]

社址:福州华林路139号 邮政编码:350003 总编室:87875392 副总编室:87875375 新闻采编部:87873681 办公室:87802011 广告策划部:87873681 发行通联部:87849730海外传播部:87873681 电脑室:87804710 传真:87814007 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广告许可证:闽工广01—002 印刷:福州十方印务有限公司 零售:1元

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于10月11日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举行。12日,习近平主席在与印度总理莫迪继续举行会晤时提出,支持中国福建省和泰米尔纳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省城关系,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从会晤地址精心挑选在历史文化名城金奈,到福建与泰米尔纳德邦、泉州与金奈的海丝渊源,金奈当即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热点。

早在几个世纪之前,泰米尔纳德邦与中国的福建就开始了贸易文化交流。宋元时期,印度泰米尔商人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开展海上贸易,并将印度教带到这里。泉州成了中国唯一留有印度寺庙遗存的城市,近300方印度教寺庙建筑构件,见证了两国悠久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也见证了泉州与金奈的友好渊源。今天,泉州与金奈仍以

“石”为媒,续写当今的“海丝”故事。

300方印度教石刻诉说泉州与金奈交往历史

泉州与印度有文字记载的渊源,可回溯至1400多年前。

据唐《续高僧传·拘那罗陀传》、宋《重修延福寺碑铭》等史料记载,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到南安丰州延福寺翻译《金刚经》,成为有文字记载最早到泉州的外国人。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包括印度人在内的大量外国商人、传教士汇聚于此。

泉州市文旅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到目前,泉州已发现约300方印度教石刻。这些石刻是宋元时期泉州印度教寺庙和祭坛的遗留物,也是唯一在中国发现的印度教寺庙遗存,包括立式神像、石龛、石柱及柱头、柱础、底座、石垛等。这些重要印迹,生动展现了中国与印度悠久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

据介绍,这些石刻图像以印度教神和神话故事为蓝本,刻画的主神为毗湿奴和湿婆,用印度和中国常见的纹饰雕刻出有中国风味的印度图像。图像内容及表现形式与南印度泰米尔地区的相关图像十

分相似,石刻上的纹饰也以泰米尔地区常见的蛇纹及莲瓣纹居多。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研究员王丽明表示,从出土石刻看,元代泉州印度教信仰规模不小。寺院和分散祭坛的存在,表明城市内有一定数量的印度教信众。可以确信,随着时间流逝,一些人在泉州定居,出现了印度教社区。

在泉州开元寺的后回廊中央,有两根雕刻精美、造型别致的十六角形石柱,它们是古印度教石柱,曾被明末泉州名僧木庵称为“石柱牡丹”。石柱的每个圆盘内分别雕刻有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图案,配以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花草图案。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有关,涉及毗湿奴骑坐金翅鸟、象鳄争斗、阎摩那河七女出浴、十臂人狮掰开裂凶魔身体等印度教经典传说故事。

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的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73尊印度教的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这在全国的寺庙里也颇为罕见。这些狮身人面像形状各异,有的毛发蓬松,四足立地;有的头盘三层螺髻双耳垂肩,右脚持莲花;有的人狮项挂璎珞,手持莲花状器物……

在泉州天后宫,也立着两根印度教石柱。这两根同样是十六角形石柱,与泉州开元寺的雕刻有所不同的是,上面的雕刻以一些花朵纹饰为主。

借由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宗教文化在泉州和谐共生。接续研究泉州宗教石刻数十年的泉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吴幼雄说:“按目前发现,泉州的印度教石刻数量,远多于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等异域教派石刻。”

石材贸易续写泉州与金奈的海丝故事

历史上的泉州,因与印度密切往来,有了诸多宗教石刻。今天,泉州以“石”为媒,续写与印度的“海丝”故事。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南安水头镇的部分商人,远赴印度开采矿石,通过海上航运,送回国内加工,再将石材制品销 往 国 内 和 国 际 市场。“买世界,卖世界”成了水头石材商人的响亮口号。

以“五号仓库”打响高端石材品牌的英良集团,其国际石材贸易和加工的版图,最初从到印度代理石材贸

易起步。这其中,金奈至关重要。与泉州一

样,金奈也是港口城市。熟悉情况的石材界人士介绍说,印度荒料石运到金奈港,再经海上运到泉州石湖港区。与此同时,以水头镇为主加工的泉州大理石,也通过石湖港区出口至印度。

“泉州与金奈的‘石缘’,令石湖港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散装荒料石进口口岸。”泉州海关驻石狮办事处石湖监管科科长吴海波说,去年,口岸进口的荒料石超过300万吨,大部分来自印度金奈。

已延续近 30年的“石缘”,随着近年来印度城市建设提速,呈长足发展态势。据南安石材界保守估计,当地约1300家石材企业,其中三分之一从事花岗岩加工。这些花岗岩加工企业,基本都与金奈存在贸易往来。

长年从泉州进口大理石的印度人乔德瑞说,立足彼此尊重、互利共赢,他和泉州企业互动良好,也结交了许多泉州朋友,期待今后拥有更大合作空间。

新闻链接:

金奈是印度第四大都市,泰米尔纳德邦首府,市区人口327万,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印度的一个大型商业和工业中心,也是南印度重要港城和印度教重要的文化中心。宋元时期,以金奈为中心的南印度对华出口货物先集中运至泉州刺桐港,再转往各地。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也大多从金奈航运至泉州港。金奈与泉州,有着悠久的贸易文化交流历史。

泉州是中国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历史上泉州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欧洲交往频繁,曾是中外人员交融、多宗教并存的国际化城市,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多元文化中心”。作为中国唯一留有印度寺庙遗存的城市,这些印度教石刻见证了中国海洋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见证了古代中国与印度友好往来,更是见证了泉州与金奈的友好渊源。两国悠久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也必将推动新时代两国进一步的交流发展。(综合自《福建日报》《泉州晚报》、泉州网等)

▲泉州海交馆展出的1987年在晋江池店发现的印度教石刻(复制)。

◀泉州开元寺的一对雕刻有印度教神话故事的石柱。

﹃石刻﹄﹃石材﹄

见证泉州与金奈的海丝情缘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73尊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

▲位于泉州城北县后路、模范巷交界处的白耇庙,为印度教寺庙古迹。

▲泉州海交馆展出的1934年在泉州南校场附近发现的印度教毗湿奴石雕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