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篇...

2
天地間每一族群能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必有 其生存之道。當今台灣是一自由民主的社會,在這寶 島上的各族群都能安居樂業、相互尊重與包容。但在往昔,這裡也有 過適者生存、你爭我奪的政治行為。我們可發現原住民一路走來,從 自由自在的原始生活,到後來經過外來政權占領,在台灣歷史的紀錄 上有所謂:荷西時期、鄭氏時期、清代時期、日本時期、國府時期。 但原住民如何度過,而能保有自己的文化一直到今天?我們可發現兩 點可資參考: 1.收穫節 每年小米 收穫之後,族 之頭目要按管 轄內去收租。 因台灣颱風發 生大致是在 夏、秋居多, 而小米是春天播種,約六月前即可收成。換言之,颱風襲擊前已收 穫,因小米是主食。我們這次托南山放生寺及慧炬佛學機構聯合 舉辦,參加排灣族與布農族的收穫節活動可體會到,慶豐收是他們 全族的活動(圖1。小米是族群賴以生存的糧食,只要充足,即可生 活無缺,所以每年要鼓勵生產。 作者簡介/ 吳永猛,字濟寬,臺北大學法學士,文化大學國家法 學博士。曾任文化大學副校長、日本天理大學客座教 授、空中大學教務長、大龍峒保安宮保生道教文化學 院校長。現任空中大學名譽教授、慧炬機構董事。 圖1:小米收穫節(吳永猛教授攝) 12 雜誌 607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Aug-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宗教信仰篇 排灣、布農族的收穫節及其祖靈信仰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577878.pdf2.祖靈信仰 祖靈信仰是原 民的根。每一族的 頭目必定有自己的

排灣、布農族的收穫節及其祖靈信仰

吳永猛

【宗教信仰篇─

原住民祖靈信仰】

天地間每一族群能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必有

其生存之道。當今台灣是一自由民主的社會,在這寶

島上的各族群都能安居樂業、相互尊重與包容。但在往昔,這裡也有

過適者生存、你爭我奪的政治行為。我們可發現原住民一路走來,從

自由自在的原始生活,到後來經過外來政權占領,在台灣歷史的紀錄

上有所謂:荷西時期、鄭氏時期、清代時期、日本時期、國府時期。

但原住民如何度過,而能保有自己的文化一直到今天?我們可發現兩

點可資參考:

1.收穫節

每年小米

收穫之後,族

之頭目要按管

轄內去收租。

因台灣颱風發

生 大 致 是 在

夏、秋居多,

而小米是春天播種,約六月前即可收成。換言之,颱風襲擊前已收

穫,因小米是主食。我們這次托南山放生寺及慧炬佛學機構聯合

舉辦,參加排灣族與布農族的收穫節活動可體會到,慶豐收是他們

全族的活動(圖1)。小米是族群賴以生存的糧食,只要充足,即可生

活無缺,所以每年要鼓勵生產。

作者簡介/

吳永猛,字濟寬,臺北大學法學士,文化大學國家法

學博士。曾任文化大學副校長、日本天理大學客座教

授、空中大學教務長、大龍峒保安宮保生道教文化學

院校長。現任空中大學名譽教授、慧炬機構董事。

圖1:小米收穫節(吳永猛教授攝)

12∣ 雜誌 607 期

Page 2: 【宗教信仰篇 排灣、布農族的收穫節及其祖靈信仰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577878.pdf2.祖靈信仰 祖靈信仰是原 民的根。每一族的 頭目必定有自己的

2.祖靈信仰

祖靈信仰是原

民的根。每一族的

頭目必定有自己的

祭 司(有被外來民族稱

為巫師)。任何活動

都需要祭司在祖靈

屋演法加持(圖2及圖

3)。而祖靈信仰是

根深柢固的,任何

外來統治者想要消

滅祂,也無法動搖,這就是他們能經多少風暴,仍屹立不搖。譬如外來宗

教在村裡設宗教場所,以他們看來也只是經濟救濟而已。由此,我們可體

會到各族群文化,其宗教信仰是根,根能碩壯,總可以枝葉繁盛。

圖3:祭司儀式圖2:祖靈屋(吳永猛教授攝)

No.607 Aug. 2017∣13

《一問一智慧》佛使比丘(Buddhadasa Bhikkhu)

著,香光書鄉出版。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深入淺出呈現現代人可以學以致用的佛學及佛法,提供參考方向給對生命認真、有心了解自己以及厭離痛苦的人。

期待透過讀書會的深化閱讀─理解、思考、力行與分享,潛移默化身口意,產生智慧與生命的感動,展現身心祥和之美。

2017年9月~11月每週二 上午9:30~11:30即9/12、9/19、9/26、10/3、10/17、10/24、10/31、11/7、11/14、11/21、11/28

主講人:天唯法師 臺南法圓講堂首席講師地 點:臺南市立圖書館3樓多功能室 臺南市北區公園北路3號

主辦:臺南市立圖書館.中華慧炬佛學會南區分會 洽詢:06-2881677

〔公益講座‧歡迎各界人士自由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