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信群让家长 感到“很有负担”? -...

1
记者 司文 班级微信群让家长很焦虑 “我现在真的有点害怕看儿子的班级 微信群了!”家住西影路的孙先生,儿子今 年上小学三年级。他告诉记者,老师每天 都会在群里发布孩子的作业,有一些“超纲 题”还会以“选做”的形式发 布,让家长辅导学生完成。 另外,老师还会“晒”一些写 得好的学生的作业,让其他 人学习。“作业写得好的孩 子,家长肯定高兴,但让我 们这些总也‘榜上无名’的 孩子家长还是觉得不光彩; 甚至老师有时候还会点名 批评,让家长秒变‘小学生’ 的感觉。现在的家长真难 做呀!每天陪孩子写作业 到很晚,要检查对错,还要 一起挨批。”他苦笑着说。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 部分家长都有类似的体 验。有的家长为了帮助孩 子完成作业,甚至不惜“替 代上阵”,只为了获得老师 在微信群的认可、替孩子争 光。微信群不仅变成了“焦虑群”,有的甚至 还会演变成“马屁群”、 “攀比群”……刘女士 拿着自己的手机给记者展示,老师们在群里 发了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的照片,家长们一片 溢美之词,纷纷表示“这次活动组织得真好” “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老师们的精心策 划,收获良多”等等。“这只是一次平常的教 育教学活动,我觉得也是老师们的教学任务 之一,家长们没有必要一个个跟‘拍马屁’似 的。”她说。另外,记者还在调查中发现,一 些家长喜欢在群里有意无意地展示自己孩 子的特长,引得别的家长“点赞”、 “欢呼”;还 有的喜欢发布孩子参加活动的“链接”,让其 他家长帮助投票…… 家长应做好心理建设不盲从 近日,衡水市教育局就发布了一则关 于家校沟通群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 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通 讯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 息时间等;对于老师,则要求不得在通讯群 中布置课后作业、不得公布成绩排名、不得 就个别学生问题进行讨论等。其他一些地 市、区和学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浙江 省杭州市文晖中学正式发布了“教师减负 提效行动”具体方案,要求每个班级只能建 立一个由班主任管理的家长微信群;家校 群沟通交流时间为早 8 点到晚 9 点;微信群 以转发重要通知、布置重点事项为主要功 能,不提倡家长排队点赞或回复“收到”;教 师不得在群内点名批评,提倡在工作时间 电话交流、家长到校约谈或家访等。 家住明德门附近的岳先生认为,微信 群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既然是老师 和家长沟通的群,发一些孩子的情况也无 可厚非,只是要注意尺度的把握。“一个人 的行为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舒服, 既然是相互交流的群,家长也应该注意交 流的内容。另外,家长自身也应该做好心 理建设,不能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 就产生嫉妒心理,或者扭曲了老师原本的 意思。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老师和家长不 应该按照一样的标准要求学生。” 西安东郊一所小学教语文的李老师 说:“有时确实被家长很晚在群中聊天甚至 发布代购信息等问题所困扰。科技发展带 来微信群广泛应用,老师和家长沟通起来 确实更加方便了,家长每天都能够及时掌 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什么问题也能第 一时间通过微信和老师沟通。我建议,家 长们在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发布和 学校无关的内容,同时要注意用词和语气, 毕竟不是面对面的聊天,尽量避免引发一 些不必要的误会。” 明确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界限” 西安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微信群存在的问题,一些家长给学校也 有反映。目前,我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措 施和意见,但这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电视问政观察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张迎春表示,这一现象说明了学校教育和 家庭教育之间的问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代教育制度建设中, 家校合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重要的 是,两者之间也是需要明确界限的。家校 的矛盾,一部分原因在于家校权责的模 糊。她说,首先微信群的群主应该对群的 功能有所约定,对群内成员作出相应管 理。老师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 内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家 长的感受。家长应该按照要求,跟教学无 关的内容应该叫停。 “我觉得重要的是制度 建设,要用相应的制度来保障。规则和制度 可以明确每位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底线,有利 于家校教育的正常开展。但是也不应该盲 目照搬经验,一定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制定 合理的规章制度。”她说。 古都文苑·科教卫时空 责编 白茹 李通 视觉编辑 白刚 组版 杨艳 校对 小璐 无忧 2018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二 www.xiancn.com 11 11 上月底, 94 岁的金庸走了,他笔下的江 湖长存。刀光剑影,家国天下。金庸塑造了 一个个武功盖世的大侠,渗透小说中的武侠 精神今后仍会启迪一代代少年。2003 10 月,金庸曾来到陕西圆了“华山论剑”梦,并 在碑林谈艺、法门说禅。先生已去,追忆不 灭。当年有缘和金庸近距离接触的人们,如 今通过文字、照片和思念追忆着他,还原出 那个儒雅博学、柔中带刚的“大侠”。 “大侠”风范性格柔中带刚 15 年前的 10 月,金庸赴陕台大型文化 活动“华山论剑”之约而来。主会场设在华 山北峰,这场直播在海内外影响极大。金庸 先“过三关”,来到华山北峰。4 个多小时的 直播中,各路文化学者和金庸一起,从他的 武侠小说入手,谈古论今。如果说之前大部 分读者都是透过小说猜想金庸,而这次的访 谈中他的性格特点也悄悄展现一二。 从《射雕英雄传》中走出的“华山论剑” 已成成语典故。可当时 79 岁的金庸是第一 次来到华山。2003 10 8 日直播当天天 气极好。近 80 高龄的他思维敏捷,说话极 快,并有浓重的吴侬软语口音。不少参与 直播的观众感受到他祥和安静的一面,有 点像邻家爷爷。豪气似乎藏在灵魂里写进 了书里,展现给大家的是一种温和、细腻的 一面。当时参与的陕西文化名人不少,肖云 儒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就思考,这种反差 也许正是金庸生命的巨大张力。性格中有 柔软、细致的一面,生命中又有强大的英雄 主义冲动。由此通过笔下的人物、场景来倾 诉,才有了那一位位大侠和英雄。果不其 然,直播现场有嘉宾说金庸的大侠风范是 “柔中带刚”时,他自己也承认:“我性格刚 强,别人不管怎么压迫我绝对不屈服。” 金庸去世后,肖云儒撰文回忆当时对 先生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刻。“我终于来到了 华山,一辈子写了多少次华山,但从来没到 过华山。”金庸提到巍峨的华山以及整个西 部都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和背景,西部的 传奇性、西部人的人格魅力和大气情怀,给 他的作品带来了英雄气度和浪漫气质。 西部情怀给金庸带来了很大的创作灵 感,他的作品也文如其人,展现出他对侠义 的理解。陕台原《开坛》节目制片人郭敬 宜,因促成这次文化活动和金庸成了忘年 交。她在金庸去世后写下万字文追忆。她 提到,虽然金庸的小说不同读者关注向往 的领域和“点”不一样,但几乎所有的人都 读懂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的 15 武侠小说之所以塑造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 侠义之士,正因为他心中有对侠义精神的 崇仰,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博才多学 博物馆里流连忘返 4 小时的直播让金庸展示了博才多学 的一面。历史、地理、佛学、哲学、文物、民 俗等知识信手拈来。郭敬宜回忆,当时先 生一直在研究四裔学,在西安还向历史学 家请教有关匈奴变迁的问题。如此博古通 今的金庸在西安自然沉醉在了博物馆的历 史海洋中。 “金庸先生来我们馆待了 3 个小时,是 所有到陕历博参观的名人中时间最长的。” 陕历博外宣办主任曹晓明当时全程接待, 他至今还保留着一张搀着金庸的照片。“他 来的时候我扶着他下车,一路搀扶,走的时 候扶着他上车。”金庸当天是下午到的, 14 时多待到 17 时多。曹晓明回忆当时金庸参 观展厅时看得很细,问得很多。“他真的是 博才多学,对很多文物及背后的历史知识 都了解。”陕历博里最吸引金庸的是两个地 方,一个是大唐遗宝展区,一个是唐壁画 馆。他对唐朝的了解和向往不言而喻。 金庸对很多文物都问得非常详细,虽 然已过去了 15 年但曹晓明清楚地记得他对 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兽首玛瑙杯等 如数家珍,并在唐墓壁画馆内对唐壁画《打 马球图》《客使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 直在详细询问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 景。一路接触下来,曹晓明印象中金庸就 是一位文化名儒的形象,更是一位慈祥的 老人。“他面相慈善、平易近人、温良平和, 非常儒雅。”他回忆金庸话不多,除了问问 题没有寒暄之余,但对读者非常好。 “那天围着他签名的人太多了,大部分 是大学生也有中老年的金庸迷。”他回忆金 庸在前面接待厅签了一阵子,进馆以后到 贵宾厅又签,到壁画馆还在签。近 80 岁的 老人最后实在是签不动了,经纪人才出 面。“我觉得虽然他去世了,但作品会影响 几代人。” 此行金庸还前往碑林谈艺,与贾平凹、 高建群等作家进行了交流。碑林博物馆副 馆长张云当时是宣教部主任负责接待。“当 时整个博物馆都沸腾了。”张云回忆金庸在 碑林待了很长的时间,本人非常和蔼和 亲。“原本想着这是一个大家,肯定很难接 近,在他来之前我们和讲解员、工作人员说 不要围观打扰到他。可他来了之后很亲切 地和讲解员们聊天合影。”张云说金庸一口 软绵绵的南方口音,乍一看很严肃,但接触 下来很亲切。活动要开始的时候,金庸从 接待室走到老石刻馆门昭陵六骏前的会 场,一路上被不少游客“发现”。陆续围观 中,他没有不厌其烦,一直招手、点头,打招 呼,应游客需求合影。 碑林 001 号讲解员杨烨也回忆当时金 庸到碑林的交流让他受益颇深。因为金庸 将《开成石经》上典籍的内容“加工”进武侠 小说。“比如降龙十八招的招式:飞龙在天, 见龙在田,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其实出 自《周易》。”包括他武侠小说中的尹志平、 丘处机,以及凌波微步等不是空穴来风,都 在《开成石经》中有记载。这也启发了杨烨 深入研究碑石研究历史。“很多传说和人物 故事来源于碑石上记录的古代事件,碑石 其实也派生出多重领域和文化。” 回顾这些生动的回忆画面,定格了金 庸在陕西的足迹和他真实的一面。有评论 说“如果没有金庸,少年时代该多么荒凉。” 虽然先生离去了,但留下了 15 部一直在流 传、一直在改编翻拍成影视作品的武侠小 说,继续影响世人。先生笔下独特的武侠 世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胸襟也不会 随他的离去而消失。 本报讯 由西安美术学院实施的国家艺术基金 2018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丝路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 养》近日完结。 参与培训的30 位学员来自甘肃、山西、山东、贵州等 地。其中, 27 位是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类学员, 3 位是文博 策划及旅游线路设计类专业理论研究类学员。培训从 6 月下旬开始,课程分 4 个阶段,从专业理论到创意设计 实践转化。30 位学员经过全方位培训,不仅熟悉了丝路 文化遗产资源,且具有了“丝路”文创的创新思维和较强 的创作能力。 培养丝路文创人才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结业 本报讯 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总工会主办 的陕西省第二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 动,近日在西安市举办,来自全省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 机构的 12 支代表队共 56 名参赛选手进行技能竞赛。 本次技能竞赛的复赛环节共设置政策法规考试、文 书制作及案卷归档、执法程序规范(案卷纠错)三个科 目,分别考察执法人员对行政类法律、文化广电新闻出 版领域法规的掌握程度及执法文书的规范化水平。经 过激烈角逐,安康市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西安市、宝鸡 市代表队分别获团体二、三等奖。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 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举办 本报讯 中国国家话剧院形体剧《罗刹国》近日在西 安上演。这个取材于《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的故事,在 舞台上呈现出古今融合、跨界交融的新形势。也让传统 文化在当代话剧舞台上鲜活起来。 演出融合了傀儡戏、戏曲、面具戏、当代舞、傩戏等 元素,并将现代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贯穿到一起。除了 肢体演绎,《罗刹国》使用的面具是中国首例皮影面具。 演员们手执皮影化面具进行表演,皮影与戏曲身段一起 呈现。舞美上为关照剧情,特制了一个 1.5 米高的皮影 烘托氛围。 多剧种元素融合演绎另类聊斋 形体剧《罗刹国》演出 本报讯 伴随着“高原·高原—第七届中国西部美术 展油画雕塑年度展”的成功举办,省美博迎来了第三届“高 原论坛”, 20 余位专家学者多维度多层次解读西部美术。 “高原论坛”是一个全国性的专题学术论坛,以研讨 西部美术、西部美学、当代美术文化为学术核心。本次论 坛分四个半场进行,论题分别为:世界与高原、西部与高 原、科技与高原、历史与高原。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 对西部美术、西部文化卓有研究的专家学者20 余位。来 自全国各地的论文入选学者到场演讲、互动。论坛为西 部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深层次发展,搭建了高水平、多层 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了对地域文化艺术发展 的关注、增进了东西部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 第三届“高原论坛”举行 本报讯 (记者 王燕) 近日,有幼儿园和小学的部分 学生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被确诊为诺如病毒。西 安市卫计委提醒公众,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 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学校和托幼 机构应做好晨午检工作,短时间内出现多名学生有呕 吐、腹泻现象时应及时汇报疾控中心。 据介绍,诺如病毒是一种食源性病毒,每年11 月至来 年的2 月高发,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 吐,成人感染多以腹泻为主,儿童感染多以呕吐为主。西 安市卫计委提醒,做好手部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尤其学校 和托幼机构应加强对学生手卫生的健康教育和引导。餐 饮单位应该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 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 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 管理人员报告,应暂 时调离岗位并隔离。 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 市卫计委:做好手部清洁是关键 卫生动态 卫生动态 本报讯 (记者 司文) 近日,第 42 届新东 方国际教育展西安站开启。百所海外名校 云集,国外考试及使馆机构亲临展会,出国 留学顾问、海归精英齐聚现场,为学生们搭 建了与名校“零距离”交流的平台。 新东方大咖讲师,分别从留学趋势、留 学规划、留学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 讲;国外招生学校现场招生、面试评估、全方 位解读各自学校招生政策,揭秘留学申请和 录取的关键因素……众多学子不出国门,近 距离约见全球名校招生官。 据新东方相关 负责人介绍,新东方前途出国在业内率先开 始研发多样的留学产品,从录取力、学术力、 就业力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帮助学生提高录 取竞争力的同时培养终身 学习能力及未来职场续航 力,从而培养出满足国际 化需求的全面人才。 42 届新东方国际 教育展西安站开启 本报讯 (记者 王超) 为帮助数以万计的陕西儿童长 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一家爱心企业,日前在西 安启动身高促进计划大型公益活动。近千名西安儿童 在现场进行了梦想职业体验,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了专业的身高评估。 据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高雪婷介绍,很 多中国家长觉得自己个子高,孩子肯定矮不了,殊不知 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中国超过一半的儿童居然 连遗传身高都没有达到!还有家长认为青春期才是孩 子长身高的时候,之前不用着急,这也让很多孩子错失 3 岁到 7 岁这个身高发育的真正黄金期。有研究证 明,有八成的孩子成年后身高达不到父母的预期。儿 童生长发育专家认为,学龄前时期是决定孩子一生身 高的重要时期,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对孩子身 高进行评估和科学管理。高雪婷表示,身高70%由遗传 因素决定, 30%由后天因素决定,通过对营养、睡眠、运 动、情绪等后天因素进行科学干预,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 生长潜力。所以说, 遗传并不能决定一 切,后天的身高管理 才是关键。 八成儿童身高难达预期 医生: 3 7 岁是孩子长个黄金期 健康提示 健康提示 本报讯 (记者 司文) 记者获悉,以“研 学旅行课程化开发”为主题的第四届全 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暨基地(景区)课程 化开发高峰论坛,将于 12 2 日至 5 在西安举行。此次论坛特邀各地教育 部 门、全 国 中 小 学 校 长、全 国 各 地 旅 行 社等 参加,届时还将邀请全 国中小学校长对接交流 研学旅行的实践经验。 西安作为全国首 批研学旅行试点城市, 2013 年起开始大 胆实践、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促进我市教育改革的同时,也为旅游 市场创造了经济效益。相关负责人表 示,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每年接 待海内外游客近 2 亿人次,不仅是有名的 “网红”旅游城市,更是全国第二大研学 旅行目的地。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高峰论坛下月在我市举行 教育动态 教育动态 科教文卫部主办 科教卫 时空 88216529 88211613 电话 科教文卫部主办 古都 文苑 88216529 88211613 电话 15 访教育观察 教育观察 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黎 见习记者 廉晶采写 “班级微信群”,已经 成为学校发布信息、家校 相互沟通的桥梁,被广泛 应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 过程中,老师通过微信群 布置作业、晒学生作业甚 至成绩,让不少家长“心里 添堵”,觉得“很有负担”; 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在 微信群中相互聊天、攀 比,让原本传播信 息功能的微信群变成了 “马屁群”、“炫耀群”,甚 至“广告群”。班级微信 群 到 底 该 不 该 被“规 定”、被“限制”?又该如 何“规定”呢? 班级微信群让家长 感到“很有负担”? 专家建议出台规章制度明确家校界限 本报讯 (记者 拓玲) 为提升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 基层、服务青年的能力,扎实开展市级文明机关创建工作, 昨日,团市委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到市委宣传部机关党 务专职副书记姚全力作《增强创建文明机关的针对性持续 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讲座。 姚全力从西安青年铁军建设、以党建促团建、服务 青年成长成才等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创建文明机关的 针对性。同时以制度化建设、品牌化建设等为着力点, 阐述了创建文明机关如何做到持续有效。团市委机关 干部纷纷表示,要在机关建设中不断提升素质,努力争 当忠诚、担当、作为的西安青年铁军。 据了解,今年以来,团市委扎实推进创建文明机关 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共创建市级青年 文明号 439 个,评选市级青年岗位能手 330 名。 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团市委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Feb-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班级微信群让家长 感到“很有负担”? - xiancnepaper.xiancn.com/newxarb/page/2018-11/13/11/2018111311_pdf.pdf年上小学三年级。他告诉记者,老师每天 都会在群里发布孩子的作业,有一些“超纲

■记者 司文

班级微信群让家长很焦虑“我现在真的有点害怕看儿子的班级

微信群了!”家住西影路的孙先生,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他告诉记者,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孩子的作业,有一些“超纲

题”还会以“选做”的形式发布,让家长辅导学生完成。另外,老师还会“晒”一些写得好的学生的作业,让其他人学习。“作业写得好的孩子,家长肯定高兴,但让我们这些总也‘榜上无名’的孩子家长还是觉得不光彩;甚至老师有时候还会点名批评,让家长秒变‘小学生’的感觉。现在的家长真难做呀!每天陪孩子写作业到很晚,要检查对错,还要一起挨批。”他苦笑着说。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都有类似的体验。有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甚至不惜“替代上阵”,只为了获得老师在微信群的认可、替孩子争

光。微信群不仅变成了“焦虑群”,有的甚至还会演变成“马屁群”、“攀比群”……刘女士拿着自己的手机给记者展示,老师们在群里发了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的照片,家长们一片溢美之词,纷纷表示“这次活动组织得真好”

“老师你们辛苦了”“感谢老师们的精心策划,收获良多”等等。“这只是一次平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觉得也是老师们的教学任务之一,家长们没有必要一个个跟‘拍马屁’似的。”她说。另外,记者还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家长喜欢在群里有意无意地展示自己孩子的特长,引得别的家长“点赞”、“欢呼”;还有的喜欢发布孩子参加活动的“链接”,让其他家长帮助投票……

家长应做好心理建设不盲从近日,衡水市教育局就发布了一则关

于家校沟通群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家长不得对教师进行“拍马屁”式回复、通讯群不得做聊天使用、咨询应自行避开休息时间等;对于老师,则要求不得在通讯群中布置课后作业、不得公布成绩排名、不得就个别学生问题进行讨论等。其他一些地市、区和学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浙江省杭州市文晖中学正式发布了“教师减负提效行动”具体方案,要求每个班级只能建立一个由班主任管理的家长微信群;家校群沟通交流时间为早8点到晚9点;微信群以转发重要通知、布置重点事项为主要功能,不提倡家长排队点赞或回复“收到”;教师不得在群内点名批评,提倡在工作时间电话交流、家长到校约谈或家访等。

家住明德门附近的岳先生认为,微信群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既然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群,发一些孩子的情况也无可厚非,只是要注意尺度的把握。“一个人的行为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舒服,既然是相互交流的群,家长也应该注意交流的内容。另外,家长自身也应该做好心理建设,不能看到别的孩子比自己孩子好就产生嫉妒心理,或者扭曲了老师原本的意思。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老师和家长不应该按照一样的标准要求学生。”

西安东郊一所小学教语文的李老师说:“有时确实被家长很晚在群中聊天甚至发布代购信息等问题所困扰。科技发展带来微信群广泛应用,老师和家长沟通起来确实更加方便了,家长每天都能够及时掌

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什么问题也能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和老师沟通。我建议,家长们在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发布和学校无关的内容,同时要注意用词和语气,毕竟不是面对面的聊天,尽量避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明确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界限”西安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微信群存在的问题,一些家长给学校也有反映。目前,我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意见,但这也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电视问政观察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迎春表示,这一现象说明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问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代教育制度建设中,家校合作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重要的是,两者之间也是需要明确界限的。家校的矛盾,一部分原因在于家校权责的模糊。她说,首先微信群的群主应该对群的功能有所约定,对群内成员作出相应管理。老师在发布信息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内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家长的感受。家长应该按照要求,跟教学无关的内容应该叫停。“我觉得重要的是制度建设,要用相应的制度来保障。规则和制度可以明确每位老师和家长的言行底线,有利于家校教育的正常开展。但是也不应该盲目照搬经验,一定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她说。

古都文苑·科教卫时空 责编 白茹 李通 视觉编辑 白刚组版 杨艳 校对 小璐 无忧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www.xiancn.com 1111

上月底,94岁的金庸走了,他笔下的江湖长存。刀光剑影,家国天下。金庸塑造了一个个武功盖世的大侠,渗透小说中的武侠精神今后仍会启迪一代代少年。2003年10月,金庸曾来到陕西圆了“华山论剑”梦,并在碑林谈艺、法门说禅。先生已去,追忆不灭。当年有缘和金庸近距离接触的人们,如今通过文字、照片和思念追忆着他,还原出那个儒雅博学、柔中带刚的“大侠”。

“大侠”风范性格柔中带刚15年前的 10月,金庸赴陕台大型文化

活动“华山论剑”之约而来。主会场设在华山北峰,这场直播在海内外影响极大。金庸先“过三关”,来到华山北峰。4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各路文化学者和金庸一起,从他的武侠小说入手,谈古论今。如果说之前大部分读者都是透过小说猜想金庸,而这次的访谈中他的性格特点也悄悄展现一二。

从《射雕英雄传》中走出的“华山论剑”已成成语典故。可当时79岁的金庸是第一次来到华山。2003年10月8日直播当天天气极好。近 80高龄的他思维敏捷,说话极快,并有浓重的吴侬软语口音。不少参与直播的观众感受到他祥和安静的一面,有点像邻家爷爷。豪气似乎藏在灵魂里写进了书里,展现给大家的是一种温和、细腻的一面。当时参与的陕西文化名人不少,肖云儒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就思考,这种反差

也许正是金庸生命的巨大张力。性格中有柔软、细致的一面,生命中又有强大的英雄主义冲动。由此通过笔下的人物、场景来倾诉,才有了那一位位大侠和英雄。果不其然,直播现场有嘉宾说金庸的大侠风范是

“柔中带刚”时,他自己也承认:“我性格刚强,别人不管怎么压迫我绝对不屈服。”

金庸去世后,肖云儒撰文回忆当时对先生的一句话印象最深刻。“我终于来到了华山,一辈子写了多少次华山,但从来没到过华山。”金庸提到巍峨的华山以及整个西部都是他创作的重要素材和背景,西部的传奇性、西部人的人格魅力和大气情怀,给他的作品带来了英雄气度和浪漫气质。

西部情怀给金庸带来了很大的创作灵感,他的作品也文如其人,展现出他对侠义的理解。陕台原《开坛》节目制片人郭敬宜,因促成这次文化活动和金庸成了忘年交。她在金庸去世后写下万字文追忆。她提到,虽然金庸的小说不同读者关注向往的领域和“点”不一样,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读懂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之所以塑造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侠义之士,正因为他心中有对侠义精神的崇仰,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博才多学博物馆里流连忘返4小时的直播让金庸展示了博才多学

的一面。历史、地理、佛学、哲学、文物、民

俗等知识信手拈来。郭敬宜回忆,当时先生一直在研究四裔学,在西安还向历史学家请教有关匈奴变迁的问题。如此博古通今的金庸在西安自然沉醉在了博物馆的历史海洋中。

“金庸先生来我们馆待了 3个小时,是所有到陕历博参观的名人中时间最长的。”陕历博外宣办主任曹晓明当时全程接待,他至今还保留着一张搀着金庸的照片。“他来的时候我扶着他下车,一路搀扶,走的时候扶着他上车。”金庸当天是下午到的,14时多待到17时多。曹晓明回忆当时金庸参观展厅时看得很细,问得很多。“他真的是博才多学,对很多文物及背后的历史知识都了解。”陕历博里最吸引金庸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大唐遗宝展区,一个是唐壁画馆。他对唐朝的了解和向往不言而喻。

金庸对很多文物都问得非常详细,虽然已过去了15年但曹晓明清楚地记得他对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兽首玛瑙杯等如数家珍,并在唐墓壁画馆内对唐壁画《打马球图》《客使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在详细询问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一路接触下来,曹晓明印象中金庸就是一位文化名儒的形象,更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面相慈善、平易近人、温良平和,非常儒雅。”他回忆金庸话不多,除了问问题没有寒暄之余,但对读者非常好。

“那天围着他签名的人太多了,大部分是大学生也有中老年的金庸迷。”他回忆金庸在前面接待厅签了一阵子,进馆以后到贵宾厅又签,到壁画馆还在签。近 80岁的老人最后实在是签不动了,经纪人才出面。“我觉得虽然他去世了,但作品会影响几代人。”

此行金庸还前往碑林谈艺,与贾平凹、高建群等作家进行了交流。碑林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当时是宣教部主任负责接待。“当时整个博物馆都沸腾了。”张云回忆金庸在碑林待了很长的时间,本人非常和蔼和亲。“原本想着这是一个大家,肯定很难接近,在他来之前我们和讲解员、工作人员说不要围观打扰到他。可他来了之后很亲切地和讲解员们聊天合影。”张云说金庸一口软绵绵的南方口音,乍一看很严肃,但接触下来很亲切。活动要开始的时候,金庸从接待室走到老石刻馆门昭陵六骏前的会场,一路上被不少游客“发现”。陆续围观中,他没有不厌其烦,一直招手、点头,打招呼,应游客需求合影。

碑林 001号讲解员杨烨也回忆当时金庸到碑林的交流让他受益颇深。因为金庸将《开成石经》上典籍的内容“加工”进武侠小说。“比如降龙十八招的招式: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其实出自《周易》。”包括他武侠小说中的尹志平、丘处机,以及凌波微步等不是空穴来风,都在《开成石经》中有记载。这也启发了杨烨深入研究碑石研究历史。“很多传说和人物故事来源于碑石上记录的古代事件,碑石其实也派生出多重领域和文化。”

回顾这些生动的回忆画面,定格了金庸在陕西的足迹和他真实的一面。有评论说“如果没有金庸,少年时代该多么荒凉。”虽然先生离去了,但留下了 15部一直在流传、一直在改编翻拍成影视作品的武侠小说,继续影响世人。先生笔下独特的武侠世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胸襟也不会随他的离去而消失。

本报讯 由西安美术学院实施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丝路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近日完结。

参与培训的30位学员来自甘肃、山西、山东、贵州等地。其中,27位是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类学员,3位是文博策划及旅游线路设计类专业理论研究类学员。培训从6月下旬开始,课程分 4个阶段,从专业理论到创意设计实践转化。30位学员经过全方位培训,不仅熟悉了丝路文化遗产资源,且具有了“丝路”文创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创作能力。

培养丝路文创人才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结业

本报讯 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总工会主办的陕西省第二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近日在西安市举办,来自全省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12支代表队共56名参赛选手进行技能竞赛。

本次技能竞赛的复赛环节共设置政策法规考试、文书制作及案卷归档、执法程序规范(案卷纠错)三个科目,分别考察执法人员对行政类法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领域法规的掌握程度及执法文书的规范化水平。经过激烈角逐,安康市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西安市、宝鸡市代表队分别获团体二、三等奖。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举办

本报讯 中国国家话剧院形体剧《罗刹国》近日在西安上演。这个取材于《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的故事,在舞台上呈现出古今融合、跨界交融的新形势。也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话剧舞台上鲜活起来。

演出融合了傀儡戏、戏曲、面具戏、当代舞、傩戏等元素,并将现代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贯穿到一起。除了肢体演绎,《罗刹国》使用的面具是中国首例皮影面具。演员们手执皮影化面具进行表演,皮影与戏曲身段一起呈现。舞美上为关照剧情,特制了一个 1.5米高的皮影烘托氛围。

多剧种元素融合演绎另类聊斋

形体剧《罗刹国》演出

本报讯伴随着“高原·高原——第七届中国西部美术展油画雕塑年度展”的成功举办,省美博迎来了第三届“高原论坛”,20余位专家学者多维度多层次解读西部美术。

“高原论坛”是一个全国性的专题学术论坛,以研讨西部美术、西部美学、当代美术文化为学术核心。本次论坛分四个半场进行,论题分别为:世界与高原、西部与高原、科技与高原、历史与高原。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对西部美术、西部文化卓有研究的专家学者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论文入选学者到场演讲、互动。论坛为西部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深层次发展,搭建了高水平、多层次、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了对地域文化艺术发展的关注、增进了东西部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

第三届“高原论坛”举行

儒雅博学

风范

——

追忆金庸在陕活动足迹

本报讯(记者 王燕)近日,有幼儿园和小学的部分学生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被确诊为诺如病毒。西安市卫计委提醒公众,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做好晨午检工作,短时间内出现多名学生有呕吐、腹泻现象时应及时汇报疾控中心。

据介绍,诺如病毒是一种食源性病毒,每年11月至来年的2月高发,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成人感染多以腹泻为主,儿童感染多以呕吐为主。西安市卫计委提醒,做好手部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尤其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对学生手卫生的健康教育和引导。餐饮单位应该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急性胃肠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须向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应暂时调离岗位并隔离。

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市卫计委:做好手部清洁是关键

卫生动态卫生动态

本报讯(记者 司文)近日,第 42届新东方国际教育展西安站开启。百所海外名校云集,国外考试及使馆机构亲临展会,出国留学顾问、海归精英齐聚现场,为学生们搭建了与名校“零距离”交流的平台。

新东方大咖讲师,分别从留学趋势、留学规划、留学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国外招生学校现场招生、面试评估、全方位解读各自学校招生政策,揭秘留学申请和

录取的关键因素……众多学子不出国门,近距离约见全球名校招生官。 据新东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东方前途出国在业内率先开始研发多样的留学产品,从录取力、学术力、就业力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帮助学生提高录取竞争力的同时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及未来职场续航力,从而培养出满足国际化需求的全面人才。

第42届新东方国际教育展西安站开启

本报讯(记者 王超)为帮助数以万计的陕西儿童长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一家爱心企业,日前在西安启动身高促进计划大型公益活动。近千名西安儿童在现场进行了梦想职业体验,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专业的身高评估。

据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高雪婷介绍,很多中国家长觉得自己个子高,孩子肯定矮不了,殊不知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中国超过一半的儿童居然连遗传身高都没有达到!还有家长认为青春期才是孩子长身高的时候,之前不用着急,这也让很多孩子错失了 3岁到 7岁这个身高发育的真正黄金期。有研究证明,有八成的孩子成年后身高达不到父母的预期。儿童生长发育专家认为,学龄前时期是决定孩子一生身高的重要时期,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对孩子身高进行评估和科学管理。高雪婷表示,身高70%由遗传因素决定,30%由后天因素决定,通过对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后天因素进行科学干预,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生长潜力。所以说,遗传并不能决定一切,后天的身高管理才是关键。

八成儿童身高难达预期医生:3到7岁是孩子长个黄金期

健康提示健康提示

本报讯(记者 司文)记者获悉,以“研学旅行课程化开发”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暨基地(景区)课程化开发高峰论坛,将于 12月 2日至 5日在西安举行。此次论坛特邀各地教育

部门、全国中小学校长、全国各地旅行社等参加,届时还将邀请全国中小学校长对接交流

研学旅行的实践经验。 西安作为全国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城市,2013年起开始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促进我市教育改革的同时,也为旅游市场创造了经济效益。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 2亿人次,不仅是有名的

“网红”旅游城市,更是全国第二大研学旅行目的地。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高峰论坛下月在我市举行

教育动态教育动态

科教文卫部主办科教卫时空

8821652988211613

电话

科教文卫部主办古都文苑

8821652988211613

电话

15年前曹晓明搀扶金庸参观陕历博。(受访者供图)

教育观察教育观察

本组稿件由记者 陈黎见习记者 廉晶采写

“班级微信群”,已经

成为学校发布信息、家校

相互沟通的桥梁,被广泛

应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

过程中,老师通过微信群

布置作业、晒学生作业甚

至成绩,让不少家长“心里

添堵”,觉得“很有负担”;

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在

微信群中相互聊天、攀

比,让原本传播信

息功能的微信群变成了

“马屁群”、“炫耀群”,甚

至“广告群”。班级微信

群到底该不该被“规

定”、被“限制”?又该如

何“规定”呢?

班级微信群让家长感到“很有负担”?专家建议出台规章制度明确家校界限

本报讯(记者 拓玲)为提升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青年的能力,扎实开展市级文明机关创建工作,昨日,团市委开展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到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务专职副书记姚全力作《增强创建文明机关的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讲座。

姚全力从西安青年铁军建设、以党建促团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等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创建文明机关的针对性。同时以制度化建设、品牌化建设等为着力点,阐述了创建文明机关如何做到持续有效。团市委机关干部纷纷表示,要在机关建设中不断提升素质,努力争当忠诚、担当、作为的西安青年铁军。

据了解,今年以来,团市委扎实推进创建文明机关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共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439个,评选市级青年岗位能手330名。

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团市委开展道德讲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