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监管金融科技–°加坡是如何监管金融科技的... · 2018. 4. 2. · 85...

2
84 全球嘹望 年来,快速发展的FinTech初创 企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们通 过利用新技术开展颠覆性的创新。这些 公司很可能会成为现有企业的强劲竞争 对手。然而,这些FinTech初创公司不具 备财务实力,也不符合提供金融服务所 需牌照的现行监管要求,如良好的业务 和管理记录。监管机构如何促进这些初 创企业的创新,促进金融服务领域的竞 争,为金融消费者带来好处?如何确保 监管不会扼杀创新?如何确保监管环境 能适用于这种颠覆性的创新?这些都成 为监管机构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制定金融科技(FinTech)的监管措施 在目前这个阶段,新加坡金融监管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采取了以下政策措施来规范金融 服务领域创新的这一新浪潮。 首先,MAS针对不同的科技及其应 用采取差别化的方法处理。值得注意的 是,与提供全面服务和产品的传统银行 有所不同,目前FinTech初创公司倾向于 开发新技术来改进特定的金融服务或产 品,它们的行为蕴含的风险或由于它们 的技术性质产生的风险与传统金融机构 的风险是不同的,“一刀切”的监管方 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例如,数字支付和 数字货币产生的身份认证问题;P2P借贷 平台和众筹对消费者保护和欺诈风险的 影响;云计算和大数据面临的网络安全 风险问题;等等。MAS将在评估每种技 术的优点并考虑其应用于哪个金融活动 以及可能发生的影响之后,才制定应对 的监管政策。 其次,MAS在目前不受其监管的 FinTech创新领域内采用“风险导向” 的方法来应对。MAS清楚地意识到, 过早引入监管可能会扼杀创新,并可能 阻碍新科技的使用,因此MAS始终确 保监管不能领先于创新。MAS采用了 实质性和适配性(materiality and proportionality)原则。这意味着当新 科技带来了显著与重要风险时,监管就 会到位。此外,监管行为必须与所构成 的风险成比例。例如,MAS对银行机构 实施监管主要是因为银行机构吸收了普 通民众的存款。证券(债务或股权)众 筹平台不允许吸收存款,投资者仅限于 被认可或合格的投资者,所以MAS降低 了对这些平台的监管要求。然而,当一 些众筹平台开始帮助企业从散户投资者 手中筹集资金时,MAS采取措施,要求 这些平台事先应获得MAS的牌照并遵 守最低资本和信息披露相关要求。其目 的是在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证券 融资的途径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取得 平衡。 最后,MAS于2016年11月16日发布 了FinTech“沙盒监管准则”,其中MAS 提出了“沙盒监管”,以提供FinTech初 创企业和大型金融公司研发的金融科技 方案测试的真实环境。MAS敏锐地意识 到,FinTech领域正在蓬勃发展,而现 有监管要求引起的摩擦可能会减缓创新 过程。此外,MAS认为,“在某些情况 下,一个特定的金融科技方案是否符合 监管要求或是否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并不清楚。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而不给予 机会尝试可能扼杀有前途的创新,并可 能导致错失良机”。 “沙盒监管” MAS规定,申请“沙盒”计划来测 试创新的FinTech方案以提供金融服务, 应按以下评估标准进行评估。第一,推 出的金融服务应包括崭新的技术,或以 创新的方式使用现有技术,如次级研究 应该表明,在新加坡市场上几乎很少或 没有类似的产品可供选择。第二,推出 的金融服务应能解决问题,或给消费者 或行业带来好处,比如这些服务能得到 有关消费者或行业的支持。第三,申请 人在“沙盒”试验结束后,有意向并有 能力在新加坡更广泛地推出测试成功的 金融服务。如果此项金融服务在新加坡 不可行或较难广泛地应用等,则申请人 应该以其他方式继续为新加坡作出贡 献,如继续开发在新加坡能推出的金融 服务。第四,“沙盒”的测试场景和测 试的预期成果应明确,“沙盒”实施主 体应按计划向MAS报告项目进度。第 五,明确界定测试适当的边界条件,在 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维护行业安全 的情况下执行“沙盒”规则。第六,应 评估并降低推出的金融服务产生的重大 风险,如申请“沙盒”测试时提供推出 金融服务初步测试的证据,确定初步测 试中所发现的风险并提出降低风险的建 议。第七,如果推出的金融服务必须停 止,或者可以在“沙盒”测试完成后更 广泛地推出,则应制定一个适当的退出 和过渡战略。 MAS指出“沙盒”可能不适合以下 情况:第一,推出的金融服务与在新加 坡已经提供的金融服务类似,除非申请 人可以证明正在应用不同的技术或者相 新加坡如何监管金融科技 白士泮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Feb-2021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新加坡如何监管金融科技–°加坡是如何监管金融科技的... · 2018. 4. 2. · 85 主持人:张晓哲 同的技术被应用于不同领域;第二,申 请人没有证明已经做了尽职调查,包括

84

全球嘹望

年来,快速发展的FinTech初创

企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们通

过利用新技术开展颠覆性的创新。这些

公司很可能会成为现有企业的强劲竞争

对手。然而,这些FinTech初创公司不具

备财务实力,也不符合提供金融服务所

需牌照的现行监管要求,如良好的业务

和管理记录。监管机构如何促进这些初

创企业的创新,促进金融服务领域的竞

争,为金融消费者带来好处?如何确保

监管不会扼杀创新?如何确保监管环境

能适用于这种颠覆性的创新?这些都成

为监管机构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制定金融科技(FinTech)的监管措施

在目前这个阶段,新加坡金融监管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采取了以下政策措施来规范金融

服务领域创新的这一新浪潮。

首先,MAS针对不同的科技及其应

用采取差别化的方法处理。值得注意的

是,与提供全面服务和产品的传统银行

有所不同,目前FinTech初创公司倾向于

开发新技术来改进特定的金融服务或产

品,它们的行为蕴含的风险或由于它们

的技术性质产生的风险与传统金融机构

的风险是不同的,“一刀切”的监管方

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例如,数字支付和

数字货币产生的身份认证问题;P2P借贷

平台和众筹对消费者保护和欺诈风险的

影响;云计算和大数据面临的网络安全

风险问题;等等。MAS将在评估每种技

术的优点并考虑其应用于哪个金融活动

以及可能发生的影响之后,才制定应对

的监管政策。

近 其次,MAS在目前不受其监管的

FinTech创新领域内采用“风险导向”

的方法来应对。MAS清楚地意识到,

过早引入监管可能会扼杀创新,并可能

阻碍新科技的使用,因此MAS始终确

保监管不能领先于创新。MAS采用了

实质性和适配性(mater ia l i ty and

proportionality)原则。这意味着当新

科技带来了显著与重要风险时,监管就

会到位。此外,监管行为必须与所构成

的风险成比例。例如,MAS对银行机构

实施监管主要是因为银行机构吸收了普

通民众的存款。证券(债务或股权)众

筹平台不允许吸收存款,投资者仅限于

被认可或合格的投资者,所以MAS降低

了对这些平台的监管要求。然而,当一

些众筹平台开始帮助企业从散户投资者

手中筹集资金时,MAS采取措施,要求

这些平台事先应获得MAS的牌照并遵

守最低资本和信息披露相关要求。其目

的是在为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证券

融资的途径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取得

平衡。

最后,MAS于2016年11月16日发布

了FinTech“沙盒监管准则”,其中MAS

提出了“沙盒监管”,以提供FinTech初

创企业和大型金融公司研发的金融科技

方案测试的真实环境。MAS敏锐地意识

到,FinTech领域正在蓬勃发展,而现

有监管要求引起的摩擦可能会减缓创新

过程。此外,MAS认为,“在某些情况

下,一个特定的金融科技方案是否符合

监管要求或是否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并不清楚。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而不给予

机会尝试可能扼杀有前途的创新,并可

能导致错失良机”。

“沙盒监管”

MAS规定,申请“沙盒”计划来测

试创新的FinTech方案以提供金融服务,

应按以下评估标准进行评估。第一,推

出的金融服务应包括崭新的技术,或以

创新的方式使用现有技术,如次级研究

应该表明,在新加坡市场上几乎很少或

没有类似的产品可供选择。第二,推出

的金融服务应能解决问题,或给消费者

或行业带来好处,比如这些服务能得到

有关消费者或行业的支持。第三,申请

人在“沙盒”试验结束后,有意向并有

能力在新加坡更广泛地推出测试成功的

金融服务。如果此项金融服务在新加坡

不可行或较难广泛地应用等,则申请人

应该以其他方式继续为新加坡作出贡

献,如继续开发在新加坡能推出的金融

服务。第四,“沙盒”的测试场景和测

试的预期成果应明确,“沙盒”实施主

体应按计划向MAS报告项目进度。第

五,明确界定测试适当的边界条件,在

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并维护行业安全

的情况下执行“沙盒”规则。第六,应

评估并降低推出的金融服务产生的重大

风险,如申请“沙盒”测试时提供推出

金融服务初步测试的证据,确定初步测

试中所发现的风险并提出降低风险的建

议。第七,如果推出的金融服务必须停

止,或者可以在“沙盒”测试完成后更

广泛地推出,则应制定一个适当的退出

和过渡战略。

MAS指出“沙盒”可能不适合以下

情况:第一,推出的金融服务与在新加

坡已经提供的金融服务类似,除非申请

人可以证明正在应用不同的技术或者相

新加坡如何监管金融科技

白士泮

Page 2: 新加坡如何监管金融科技–°加坡是如何监管金融科技的... · 2018. 4. 2. · 85 主持人:张晓哲 同的技术被应用于不同领域;第二,申 请人没有证明已经做了尽职调查,包括

85

主持人:张晓哲

同的技术被应用于不同领域;第二,申

请人没有证明已经做了尽职调查,包括

已在实验室环境中测试拟推出的金融服

务,以及了解与拟推出的金融服务相关

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沙盒”将由申请人进行部署和运

营,MAS通过放宽某些法律和监管要求

的方式以提供适当的支持。但值得注意

的是,目前还没有明确“沙盒”实施主

体的具体法律形式或结构。

如果“沙盒”实施主体需要延长测

试的时间,应在到期前至少1个月向MAS

申请,并提供支持延长申请的理由。例

如,在考虑客户反馈意见或纠正缺陷

后,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对测试中的金融

服务进行改善,或者“沙盒”实施主体

需要更多时间才能遵守相关的法律和监

管要求。MAS将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将

根据个别情况审批。

沙盒将在以下情况下停止测试:第

一,根据最新的测试场景,未达到MAS

与“沙盒”实施主体共同设定的预期目

的或结果不满意。第二,“沙盒”实施

主体在沙盒期限结束时仍无法完全符合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如果能提前预测到

这样的情况,MAS鼓励“沙盒”实施主

体应尽早与MAS沟通。第三,MAS在测

试中发现缺陷,即应用创新的FinTech

方案推出的金融服务对客户或金融体系

造成的风险超过其带来的好处,且“沙

盒”实施主体也认为该问题在“沙盒”

期限内不能解决。第四,若“沙盒”实

施主体违反“沙盒”期限内应遵守的任

一监管条件,MAS将终止测试。第五,

“沙盒”实施主体已通知MAS将自行决

定退出“沙盒”。

“沙盒”实施主体应确保在退出或

停止“沙盒”之前,必须完全履行其在

“沙盒”中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承诺

的所有义务。

在成功完成“沙盒”测试后,申请人

可以更广泛地推出金融服务,条件是:

MAS和“沙盒”实施主体都认为在“沙

盒”计划的实施已经实现了预期的测试

结果;“沙盒”实施主体完全符合相关

的法律法规要求。如果“沙盒”实施主

体预计在退出“沙盒”时仍不符合法律

和监管要求,则应尽早和MAS沟通,

并可以向MAS申请延长“沙盒”时限,

使其完全符合法律和监管要求。MAS

将根据个别实际情况开展评估,以鼓励

FinTech的创新并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

维持公平竞争的环境。

虽然“FinTech沙盒监管指引” 阐

明了申请程序和审批流程,并指导申请

人如何申请“沙盒”,但该指引以原则

为本,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MAS能协调

与帮助更多公司开展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的测试。同时,MAS也不排除在法律允

许的范围内,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其他

监管工具的可能性。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成功完成“沙

盒”后申请测试的公司是否能够完全遵

守有关的法律和监管要求,以便继续在

更广泛的场景范围内推行FinTech方案。

因为从本质上说,FinTech的许多初创

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都很强大,但由于

缺乏财务实力、资源和业务记录,它们

也不可能在“沙盒”实施期间拥有满足

监管机构提出的审慎性要求的实力。因

此,MAS可能会围绕FinTech方案的类

型设计监管要求,类似于目前MAS采用

的适用于资本市场活动的“基于业务种

类”(activity-based)的监管方法;也

有可能更多FinTech初创公司与现有的强

大金融机构合作,从而使FinTech方案能

够在这些强大金融机构的保护下,在遵

守有关法律和监管要求的同时得到更广

泛的运用。

从MAS对Fin t e ch的应对方案来

看,MAS认识到金融技术发展迅速,

且有可能是具有颠覆性的,但它最终

也可能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

MAS意识到,需要采用一种具有回应

性(responsive)和前瞻性(forward

looking)的监管方法,以进一步提高

FinTech创新蓬勃发展的能力,同时也需

要监管机构在制定“智能监管”政策方

面具有创新性。例如,已经提出的“沙

盒监管”计划允许创新FinTech方案快

速测试,并在方案被证明是成功的前提

下,进一步缩短FinTech方案的“上市时

间”(time to market);另一方面,如

果方案失败了能降低试错成本。这和打

造新加坡成为“智慧金融中心”的愿景

相一致,其中的关键驱动因素就是提供

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安全使用新科技的监

管环境。■

作者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

(责任编辑 张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