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碧水青山 迈向绿色崛起 -...

1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编辑/熊洪涛 美编/杨千红 制作/何叶 3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引领美丽傣乡建设 省政协副主席、西双版纳州委书记 陈玉侯 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州长 罗红江 守好碧水青山 迈向绿色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立足 州情,科学谋划,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将“保 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植根于祖国南疆的这片热 土,精心耕耘、蓄势而发,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果实 日益丰硕。 西双版纳素有“森林生态博物馆” 等美誉,拥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 热带雨林,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 保护圈”成员。目前,已建成自然保护 621.3 万亩,占国土面积的 21.6%;森 林覆盖率达 80.79% ,高于全省 21.1 百分点; 2017 9 月,被命名为全国首 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市)”。 以“护好一片林(热带雨林)、建好 两个园(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 园)、种好一棵树(珍贵用材树)、办好 两个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 转变两方式(改变农民落后的生产、生 活方式)”为重点,西双版纳把“建设生 态州”列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 条例》 , 制定 20 多部保护生态的条例、 法规、规章。用法制、制度的利剑保护生 态成果;推动形成全州主体功能区管控 机制,将全州绝大部分区域列为限制开 发的国家级重点功能区,各类自然保护 区被列为禁止开发区,严守生态环境安 全红线,严厉打击毁林开垦、蚕食热带 雨林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全州创新落实保护机制,在全省 率先建立森林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全 国开创性建立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 险,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州各级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21.5% ,对重大环境责任实行“一票 否决”,保护生态环境从“软指标”变成 了“硬任务”。 通过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 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 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推进生态修 复与产业共进的环境友好型胶园、生 态茶园、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全 州新建保护区 150 多万亩,建成生态胶 65.1 万亩,生态茶园 70 万亩,种植珍 贵林木 90 多万亩。同时,州里下决心拿 出财政资金,全力推广以气代柴、以电 代柴“清洁能源替代薪柴”计划。这项 计划自 2017 年实施以来,仅制茶农户、 制茶企业使用的液化气就达 3300 吨,折算成薪柴达 6.69 万吨,相当于 2.9 万亩薪炭林免遭砍伐。 四条宽阔的入村水泥路两旁鲜花 争奇斗艳,被各色鲜花簇拥的傣式新 楼房排列整齐,灰蓝色墙体配上深蓝 的琉璃瓦,充满着现代气息。漫步在村 寨道路上,如同进入了民居式花园,这 就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寨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拉村。 “过去村寨人畜共居,四处污水横 流,环境脏乱差。”村民小组长岩温龙 介绍,随着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渐提高, 如何改变人居环境成了曼拉村党支部 的中心议题。 曼拉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 部的引领作用,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 改善人居环境、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村 寨的行动中来。 2016 年一开年,曼拉 村就召开党支部大会和村民大会,向 群众阐明打造美丽村寨的新思想,建 设方案最终获得了全票通过。 1 8 日,随着支部书记岩温班带头将自家 8 米长的围墙拆除,曼拉村家家户户 主动将影响环境的围墙和私搭乱建 的房屋全部拆除。 通过一系列改造,村寨中央建起 了宽敞、大气的村小组活动场所,村寨 道路被装点成繁花似锦的鲜花大道; 拆除围墙后,村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 后栽上花草,民居被打造成一个个别 具一格的花园。 “我们村寨现在所有的家禽家畜 都集中在村外集中饲养,村民购买的 农用车和大型工程车也集中到村外的 生产区域停放,每个季度还要进行一 次村寨环境卫生大评比。”岩温龙说, 2016 年被列为省级美丽村寨试点村 后,曼拉村民小组按照“产业兴旺、生 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村寨现代 化,并积极探索村民民主自治管理模 式,形成了“村寨的管理大家一起议、 村寨的环境大家一起管、村寨的文明 大家一起创、村寨的建设大家一起干” 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 “目前,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已经着 手开发乡村旅游。”村委会干部玉遛 说,要让曼拉村进一步享受到美丽村 寨建设带来的发展红利。 本报记者 戴振华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 “水好清、鱼好多!”在勐腊县关累 镇勐远村委会境内的勐远河段,人们 会不由自主地惊呼。 推行河长制以来,用村规民约和 护河队制止村民破坏环境的行为,有 效遏制了村民乱排污水以及电鱼、毒 鱼等现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的 村民,人人扛起管水治水责任,真正实 现河长制落地于民众,形成“全村治 水、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河长制的各项措施落实 到位,勐远村委会沿河各村寨组织 “民兵护河队”,分解落实看护任务。 以确保每条河流、沟岔都有专人负 责,并采取民兵排长带队定期开展集 中巡河与队员分散临时巡河的方式, 对辖区内的河段进行管理维护,同时 组织村民不定期清理河道,形成了 “河长制+村规民约+民兵护河队”的 工作模式。 为了让河流生态得到修复,从 2017 年开始,勐远村委会对沿河各村 寨除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等重大 节日允许集中捕捞外,其余时间都列 为“禁渔期”。禁止任何人们在“禁渔 期”下河捕鱼,明确了奖惩措施,有效 遏制了村民电鱼、毒鱼和乱捕现象,使 得河里的鱼类得到了恢复。 记者近日到勐远村委会曼勐村采 访时,一进村就被清澈见底的河流中 密密麻麻、不停地在水面上翻滚的各 类野生鱼所吸引。 “就算在集中捕鱼的那一天,也不 允许穿村寨而过的河段捕捞。”村民小 组长岩罕龙说,村里决定把这一河段 作为吸引游客的风景,配合农家乐和 民族工艺品加工坊的开设,开发乡村 旅游。 据勐远村委会总支书记岩远叫介 绍,每到集中捕鱼的那一天,全村的村 民都会参与捕捞,然后将捕获的鱼按 照村民的户数,用傣族传统的分配方 式,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由于生 态环境越来越好,勐远村委会除了传 统的橡胶产业外,生态旅游的收入也 逐年攀升。 201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 1.1 万余元,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环境 改善带来的实惠,保护生态环境的自 觉性显著增强。 本报记者 戴振华 亮点 勐海县曼拉村: 花香村美人幸福 勐腊县勐远村: 山清水秀鱼满河 不仅在种养上下功夫,更在加工上 增效益。 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打造了橡胶树综合利用产业链, 曾经烂在胶园里的橡胶籽被加工成了 高级植物油、绿色饲料、高档有机肥; 用橡胶树锯末、橡胶籽壳等为原料生 产出的木塑型材已广泛应用 于民居建设中。与此同时, 投资 12.6 亿元,占地 505 的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 橡胶有限公司,年产乳胶 枕头 800 万个、床垫 50 张,医用浓缩乳胶 1 吨、专 用 浓 缩 乳 胶 5 吨、医用手术手套 1 亿 副、抗病毒避孕套 5 亿 只,产值 50 亿元的橡胶深加工项目已 在勐腊县投产。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过去居住在 保护区内,农作物频繁遭遇“象灾”的景 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搬迁到野象 谷景区附近后,村民依托在景 区打工和经 营农家乐等 项目,两年时间一跃成为全市易地搬 迁、脱贫致富的示范村。 通过野象谷、勐远仙境和望天树国 家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的打 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文化散 发出独特魅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成 为西双版纳的金字招牌。 2019 年,西双版纳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4478 元,全 州剩余的 3270 名建档立卡贫 困人口全部脱贫, 4 个“直过民 族”整族脱贫。在青山常在、碧 水长流与百姓富、生态美 的有机统一中,生态文 明综合效益和示范 效应正在释放。 本报记者 戴振华 在守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全州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老百姓的日子一 天比一天好,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 态融合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森林覆盖率高达 94%的景洪市基 诺山乡,一到周日就车水马龙。各村寨 村民集中摆摊销售从森林中采来的野 菜和菌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 品尝。“我去年单是大红菌就卖了 13000 多元钱。”茄玛村委会迁玛村民 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京军兴奋地告 诉记者。 过去全乡最贫困的小普希村,通 过建设生态茶园,茶叶价格连年翻番。去 年底,这个全村 15 户人家都是建档立卡 贫困户的村寨,人均纯收入达到 14207 元。村民者扫成一家 4 口的年收入超过 30 万元,成为率先脱贫致富第一人。 看眼前,想长远,发展珍贵用材林 成为西双版纳的重大选择。如今,胶林 旁、茶园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紫 檀、花梨、柚木、沉香等珍贵林木茁壮 成长。景洪工业园区 2000 余亩连片的 曼沙珍贵用材林示范园,成了“百万亩 国家珍贵用材林基地”布局的新亮点。 珍贵林木成材时间长,州里专门 出台政策,为单棵珍贵林办林权证。有 了林权证,老百姓可以用林权抵押贷 款,还可以上林权交易平台交易,“绿 色银行”的红利,可以“随用随取”。短 短几年,全州已种植珍贵用材林 94.328 万亩,建成中国最大的珍贵用 材林基地。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 召开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工珍 稀树种资源调查成果评审会”上,业内 专家认为:“西双版纳州珍贵用材林基 地建设,为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珍稀用 材林和国家林草局后期的布局发展, 提供了参考和示范。” 保护绿水青山见实效 数说 发展绿色经济有前景 推动生态产业共发展 比上年增长 10.1% 2019 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 568.1 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 精神是新时代云南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 纲领和根本遵循,是对云南的新定位新 要求,也是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展 的精准“点穴”和“把脉”。五年来和今后 一段时期,我们坚持以建设民族团结进 步示范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面向东 南亚重要枢纽的优异成绩,体现践行“两 个维护”的实践成效,来回报习近平总书 记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心厚爱。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傣乡。 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 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之路, 坚定不移护好热带雨林、建好环境友好 型胶园和生态茶园、种好珍贵树、办好垃 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改变落后的生 产生活方式,着力建设美丽县城、美丽乡 村、美丽公路、美丽湖泊,驰而不息打好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厉打击整治非 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 法违规行为,坚决守护好美丽傣乡的蓝 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在全省率 先实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 乡村美,率先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样板, 率先为建设美丽云南作出示范。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富裕傣乡。 紧盯“两型三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等目标,不断发 展壮大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 健康养生、信息及现代服务、清洁能源六 大生态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 进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进 一步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培育引进 行业领军和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型 企业,全力打造服务全国全省、面向东南 亚的生态经济产业聚集地,为西双版纳 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 色”新动能,走出生态功能区低碳环保、 永续发展的新路子。 —弘扬生态文化,建设魅力傣乡。 坚持传承“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 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山上没有好的 森林,好比孔雀没有彩屏”等优秀生态伦 理观,以弘扬雨林文化、普洱茶文化、傣 医药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 为抓手,不断加强生态文化保护力度,切 实把傣乡优秀生态文化挖掘出来、弘扬 开来、传承下去。深入实施生态文化基地 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城镇 创建、生态文化乡村建设、生态文化保 护、生态文化传播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全 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自觉推动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文化绚丽、宜 居宜业、充满生机的魅力傣乡。 —扩大沿边开放,建设活力傣乡。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占全省近四分之一, 4 个国家级口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优势在边、出路在边、潜力在边。必须在 全省和国家战略总体布局中找准发展定 位,以勐腊(磨憨)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 验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为突 破口,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着力构建现代 立体交通体系,推进“金四角”贸易圈和 旅游圈建设,推动“五国十一方”合作机 制取得新进展,实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 多领域全方位合作,成为面向东南亚的 重要枢纽,为丰富“一带一路”新内涵作 出西双版纳应有的贡献。 —维护民族团结,建设和睦傣乡。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 州,必须树牢“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 谋全局”“不重视民族工作,就不是一名 合格的领导干部”等意识,把民族团结 进步事业作为一切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不断巩固和扩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建设成果,全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坚 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在推动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弘扬民族特色文化、 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和改善民生、培养 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推进民族工 作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等方面作出示 范,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 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 在一起。 同时将不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 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加大对跨 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维护好边 疆稳定、边境安宁的大好局面。 全州剩余的 3270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4 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903 增长8.8%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478 增长10.7% 雨林之城 雨林之城景洪 景洪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ul-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守好碧水青山 迈向绿色崛起 - yndaily.yunnan.cnyndaily.yunnan.cn/images/2020-06/14/03/2020061403_pdf.pdf · 守好碧水青山 迈向绿色崛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立足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编辑/熊洪涛 美编/杨千红 制作/何叶 3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领美丽傣乡建设

省政协副主席、西双版纳州委书记 陈玉侯 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州长 罗红江

守好碧水青山 迈向绿色崛起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立足

州情,科学谋划,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将“保

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植根于祖国南疆的这片热

土,精心耕耘、蓄势而发,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果实

日益丰硕。

西双版纳素有“森林生态博物馆”等美誉,拥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热带雨林,是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目前,已建成自然保护区 621.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 21.6%;森林覆盖率达 80.79%,高于全省 21.1个百分点;2017年 9月,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市)”。

以“护好一片林(热带雨林)、建好两个园(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园)、种好一棵树(珍贵用材树)、办好两个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转变两方式(改变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为重点,西双版纳把“建设生态州”列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

条例》, 制定 20多部保护生态的条例、法规、规章。用法制、制度的利剑保护生态成果;推动形成全州主体功能区管控机制,将全州绝大部分区域列为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功能区,各类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禁止开发区,严守生态环境安全红线,严厉打击毁林开垦、蚕食热带雨林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全州创新落实保护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森林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全国开创性建立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生态环境保护在全州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达 21.5%,对重大环境责任实行“一票否决”,保护生态环境从“软指标”变成

了“硬任务”。通过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

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推进生态修复与产业共进的环境友好型胶园、生态茶园、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全州新建保护区 150多万亩,建成生态胶园 65.1万亩,生态茶园 70万亩,种植珍贵林木 90多万亩。同时,州里下决心拿出财政资金,全力推广以气代柴、以电代柴“清洁能源替代薪柴”计划。这项计划自 2017年实施以来,仅制茶农户、制茶企业使用的液化气就达 3300 多吨,折算成薪柴达 6.69 万吨,相当于2.9万亩薪炭林免遭砍伐。

四条宽阔的入村水泥路两旁鲜花争奇斗艳,被各色鲜花簇拥的傣式新楼房排列整齐,灰蓝色墙体配上深蓝的琉璃瓦,充满着现代气息。漫步在村寨道路上,如同进入了民居式花园,这就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寨——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委会曼拉村。

“过去村寨人畜共居,四处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村民小组长岩温龙介绍,随着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渐提高,如何改变人居环境成了曼拉村党支部的中心议题。

曼拉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改善人居环境、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村寨的行动中来。2016年一开年,曼拉村就召开党支部大会和村民大会,向群众阐明打造美丽村寨的新思想,建设方案最终获得了全票通过。1月 8日,随着支部书记岩温班带头将自家8米长的围墙拆除,曼拉村家家户户主动将影响环境的围墙和私搭乱建的房屋全部拆除。

通过一系列改造,村寨中央建起

了宽敞、大气的村小组活动场所,村寨道路被装点成繁花似锦的鲜花大道;拆除围墙后,村民家家户户在房前屋后栽上花草,民居被打造成一个个别具一格的花园。

“我们村寨现在所有的家禽家畜都集中在村外集中饲养,村民购买的农用车和大型工程车也集中到村外的生产区域停放,每个季度还要进行一次村寨环境卫生大评比。”岩温龙说,2016年被列为省级美丽村寨试点村后,曼拉村民小组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村寨现代化,并积极探索村民民主自治管理模式,形成了“村寨的管理大家一起议、村寨的环境大家一起管、村寨的文明大家一起创、村寨的建设大家一起干”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模式。

“目前,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已经着手开发乡村旅游。”村委会干部玉遛说,要让曼拉村进一步享受到美丽村寨建设带来的发展红利。

本报记者戴振华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水好清、鱼好多!”在勐腊县关累

镇勐远村委会境内的勐远河段,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惊呼。

推行河长制以来,用村规民约和护河队制止村民破坏环境的行为,有效遏制了村民乱排污水以及电鱼、毒鱼等现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的村民,人人扛起管水治水责任,真正实现河长制落地于民众,形成“全村治水、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河长制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勐远村委会沿河各村寨组织

“民兵护河队”,分解落实看护任务。以确保每条河流、沟岔都有专人负责,并采取民兵排长带队定期开展集中巡河与队员分散临时巡河的方式,对辖区内的河段进行管理维护,同时组织村民不定期清理河道,形成了

“河长制+村规民约+民兵护河队”的工作模式。

为了让河流生态得到修复,从2017年开始,勐远村委会对沿河各村寨除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等重大节日允许集中捕捞外,其余时间都列为“禁渔期”。禁止任何人们在“禁渔期”下河捕鱼,明确了奖惩措施,有效遏制了村民电鱼、毒鱼和乱捕现象,使得河里的鱼类得到了恢复。

记者近日到勐远村委会曼勐村采访时,一进村就被清澈见底的河流中密密麻麻、不停地在水面上翻滚的各

类野生鱼所吸引。“就算在集中捕鱼的那一天,也不

允许穿村寨而过的河段捕捞。”村民小组长岩罕龙说,村里决定把这一河段作为吸引游客的风景,配合农家乐和民族工艺品加工坊的开设,开发乡村旅游。

据勐远村委会总支书记岩远叫介绍,每到集中捕鱼的那一天,全村的村民都会参与捕捞,然后将捕获的鱼按照村民的户数,用傣族传统的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由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勐远村委会除了传统的橡胶产业外,生态旅游的收入也逐年攀升。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有1.1万余元,村民享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显著增强。

本报记者 戴振华

亮点

勐海县曼拉村:

花香村美人幸福

勐腊县勐远村:

山清水秀鱼满河

不仅在种养上下功夫,更在加工上增效益。

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了橡胶树综合利用产业链,曾经烂在胶园里的橡胶籽被加工成了高级植物油、绿色饲料、高档有机肥;用橡胶树锯末、橡胶籽壳等为原料生产出的木塑型材已广泛应用于民居建设中。与此同时,投资 12.6亿元,占地 505亩的西双版纳云锰新兴天然橡胶有限公司,年产乳胶枕头 800万个、床垫 50万张,医用浓缩乳胶 1 万吨、专用浓缩乳胶 5 万吨、医用手术手套 1 亿副、抗病毒避孕套 5 亿

只,产值 50亿元的橡胶深加工项目已在勐腊县投产。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过去居住在保护区内,农作物频繁遭遇“象灾”的景洪市大渡岗乡香烟箐村,搬迁到野象谷景区附近后,村民依托在景区 打 工 和 经营农家乐等

项目,两年时间一跃成为全市易地搬迁、脱贫致富的示范村。

通过野象谷、勐远仙境和望天树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文化散发出独特魅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西双版纳的金字招牌。

2019年,西双版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4478元,全州剩余的 3270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在青山常在、碧

水长流与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中,生态文

明综合效益和示范效应正在释放。本报记者 戴振华

在守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全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森林覆盖率高达 94%的景洪市基诺山乡,一到周日就车水马龙。各村寨村民集中摆摊销售从森林中采来的野菜和菌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品尝。“我去年单是大红菌就卖了13000多元钱。”茄玛村委会迁玛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罗京军兴奋地告诉记者。

过去全乡最贫困的小普希村,通

过建设生态茶园,茶叶价格连年翻番。去年底,这个全村15户人家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村寨,人均纯收入达到 14207元。村民者扫成一家 4口的年收入超过30万元,成为率先脱贫致富第一人。

看眼前,想长远,发展珍贵用材林成为西双版纳的重大选择。如今,胶林旁、茶园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紫檀、花梨、柚木、沉香等珍贵林木茁壮成长。景洪工业园区 2000余亩连片的曼沙珍贵用材林示范园,成了“百万亩国家珍贵用材林基地”布局的新亮点。

珍贵林木成材时间长,州里专门

出台政策,为单棵珍贵林办林权证。有了林权证,老百姓可以用林权抵押贷款,还可以上林权交易平台交易,“绿色银行”的红利,可以“随用随取”。短短 几 年 ,全 州 已 种 植 珍 贵 用 材 林94.328 万亩,建成中国最大的珍贵用材林基地。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召开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工珍稀树种资源调查成果评审会”上,业内专家认为:“西双版纳州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为我国南方地区发展珍稀用材林和国家林草局后期的布局发展,提供了参考和示范。”

保护绿水青山见实效

数说

发展绿色经济有前景

推动生态产业共发展

比上年增长10.1%

201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

568.1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新时代云南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是对云南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展的精准“点穴”和“把脉”。五年来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坚持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面向东南亚重要枢纽的优异成绩,体现践行“两个维护”的实践成效,来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关心厚爱。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傣乡。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之路,坚定不移护好热带雨林、建好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园、种好珍贵树、办好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着力建设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湖泊,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厉打击整治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守护好美丽傣乡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在全省率

先实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率先高标准打造全域旅游样板,率先为建设美丽云南作出示范。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富裕傣乡。紧盯“两型三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等目标,不断发展壮大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健康养生、信息及现代服务、清洁能源六大生态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培育引进

行业领军和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全力打造服务全国全省、面向东南亚的生态经济产业聚集地,为西双版纳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走出生态功能区低碳环保、永续发展的新路子。

——弘扬生态文化,建设魅力傣乡。坚持传承“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山上没有好的森林,好比孔雀没有彩屏”等优秀生态伦理观,以弘扬雨林文化、普洱茶文化、傣

医药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抓手,不断加强生态文化保护力度,切实把傣乡优秀生态文化挖掘出来、弘扬开来、传承下去。深入实施生态文化基地建设、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城镇创建、生态文化乡村建设、生态文化保护、生态文化传播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文化绚丽、宜居宜业、充满生机的魅力傣乡。

——扩大沿边开放,建设活力傣乡。

西双版纳国境线长占全省近四分之一,有 4个国家级口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势在边、出路在边、潜力在边。必须在全省和国家战略总体布局中找准发展定位,以勐腊(磨憨)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为突破口,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着力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推进“金四角”贸易圈和旅游圈建设,推动“五国十一方”合作机制取得新进展,实现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多领域全方位合作,成为面向东南亚的

重要枢纽,为丰富“一带一路”新内涵作出西双版纳应有的贡献。

——维护民族团结,建设和睦傣乡。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必须树牢“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不重视民族工作,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等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一切事业的前提和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成果,全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弘扬民族特色文化、维护民族团结、保障和改善民生、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推进民族工作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等方面作出示范,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同时将不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加大对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维护好边疆稳定、边境安宁的大好局面。

全州剩余的3270名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4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903元

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478元

增长10.7%

雨林之城雨林之城——景洪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