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張實驗室量測作業 之不確定度探討 · 2.1 建立數學模式:...

10
紙張實驗 室量測作業 之不確定度探討 - 以厚度 量測為例 吳惠敏 摘要 「量測不確定度」的概念,由國際標準組織(ISO)於 1993 年在國際間推廣,國內亦自 1999 年由 CNLATAF)將 ISO GUM 概念導入認證系統,因此「量測不確定度」對許多從 事量測、校正人員來說,並不是個陌生的名詞。本文希望透過量測不確定度的發展與誤差之 差異探討來釐清「量測不確定度」觀念上容易被誤用的部份,並藉由 ISO GUM 指引方法進 行物理量量測—厚度的計算,提供相關人員在進行「量測不確定度」估算時的參考。 關鍵詞 : 量測不確定度、ISO GUM、厚度量測。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Jul-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紙張實驗室量測作業

之不確定度探討-以厚度量測為例

吳惠敏

摘要

「量測不確定度」的概念,由國際標準組織(ISO)於 1993年在國際間推廣,國內亦自

1999年由 CNLA(TAF)將 ISO GUM概念導入認證系統,因此「量測不確定度」對許多從

事量測、校正人員來說,並不是個陌生的名詞。本文希望透過量測不確定度的發展與誤差之

差異探討來釐清「量測不確定度」觀念上容易被誤用的部份,並藉由 ISO GUM指引方法進

行物理量量測—厚度的計算,提供相關人員在進行「量測不確定度」估算時的參考。

關鍵詞 :量測不確定度、ISO GUM、厚度量測。

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50

1. 前言

隨著全球貿易的流通,各種交易已由

國內擴展至全球,面對貿易自由化,評估

產品(或程序)品質多採用量測方式;然

而量測之間的標準如何訂定,何謂標準?

標準如何認定?測試實驗室之間所採用的

「共同的語言」就顯得格外重要。

量測的結果通常不會是一個不變的數

值,隨著不同的量測環境、儀器、引用的

方法及人員等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的結

果。長久以來,許多國際組織都致力於將

這些量測變異加以標準化。1993年,國際

標準化組織(ISO)等七個單位聯合訂定了

「量測不確定度表示方式指引(Guide of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GUM)」,建立了在量測中評定和表達不確

定度的一般規則。對於實驗室量測運作

上,量測結果的陳述如何與不同實驗室間

的量測結果進行比較,「量測不確定度」的

陳述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工具。

1.1 發展

自古人們視「量測」為評價事物較客

觀的一種方式。柏拉圖:「消除感官錯覺最

好的方式就是量測、計數與稱量」。然而,

隨著數學、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同

一個「量測」行為中仍隱藏著變異量,進

而開始探討變異的發生與來源。

1794年,德國數學家高斯(C.F.Gauss)

首次提出最小平方法原理;同期,法國數

學家勒居德爾(A. M. Legendre)也於 1805

年在其著作「決定慧星軌道的新方法」中

應用最小平方法處理觀察結果,為量測數

據處理奠定了理論基礎;前蘇聯科學家瑪

利柯夫在 1949年出版的「計量學基礎」,

使用系統性的統計方式評估誤差,這時期

為「古典誤差理論」。然而,用量測誤差來

表達量測結果可靠程度的方法由於真值的

相對性與理論性,導致量測誤差無法確

定,使得古典誤差理論難以適應現代量測

的要求。

1970 年代,由 Eisenhart 所撰「Realistic

Evaluation Calibration Systems」論文中提出

評估量測不確定度的方法,帶動了以統計

方法評估量測不確定度的方向; 1973年,

J.E.Burns在「誤差與不確定度」一文中正

式提出”不確定度”一詞;並陸續發展了

誤差分離與修正技術、動態量測誤差的評

定等理論,形成了較完整的現代誤差理論

系統。

量測不確定度系統的運用始於 1963年

美國國家標準局(NBS)的 Eisenhart在研

究「儀器校正系統的精密度和準確度的評

估」時提出了以定量表示不確定度的建

議,也因為 NBS的研究和推廣使得「不確

定度」這個術語逐漸在量測領域內被廣泛

應用與接受,但表示方法各不相同。1980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0 2011/3/14 下午 02:29:41

51

印 刷 科 技

表 1、量測不確定度與誤差的區別

誤差 量測不確定度

意 涵 量測結果偏離真值的程度 量測結果的分散性程度

符 號 正值或負值 恆為正值

分 類 系統誤差、隨機誤差和粗大誤差 A 類評估和 B 類評估

表示符號 無規定 規定用 u、uc、U、U

p表示

自 由 度 一般不需要考量 需要考慮

組合方式 代數和或均方根 均方根

主客觀性 客觀存在:不因人的了解程度改變 與人們對被量測與量測過程的了解有關

修 正 性 可用系統誤差的估計值修正量測結果 無法用不確定度對量測結果進行修正

操 作 性 真值未知,誤差無法確切求得 可用統計方法評定不確定度

信賴水準 不需要且不存在 需要且存在

與分佈的關係 無關 有關

與真值的關係 有關 無關

與量測條件的關係 無關 有關

表格來源 : 方冠權、郭晃銘、蔡森南,「材料抗拉強度量測不確定度與誤差分析問題的探討」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1 2011/3/14 下午 02:29:42

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52

年由國際度量衡局(BIPM)組成之工作小

組提出「BIPM方法」,結合統計與非統計

方法,使量測不確定度的分析與運用層面

較以往更廣。最後由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等七個單位於 1993年,協商制定了

「量測不確定度表示方式指引(Guide of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GUM)」,成為目前量測估算不確定度之指

引。

在國內,ISO GUM的概念由 CNLA

(TAF)於 1989年引進,1992年開始推廣;

於 1999年正式將 ISO GUM概念導入認證

系統中,要求所有的認可實驗室採用 ISO

GUM為量測不確定度的表示方法指引。自

此,欲通過認可之實驗室皆需將測試項目

之量測系統不確定度加以評估並書面之。

1.2 量測不確定度與誤差

量測所得到的數值究竟代表什麼?事

實上,量測不論是由任何儀器、方法或經

驗判斷所得結果,都只是「真值」的近似

值或估計值而已。不同的只是,這個數值

包含了多少的誤差、在什麼範圍下可被接

受、可靠度有多少⋯。這些所有的因子即

構成「量測不確定度」。

通常,量測不確定度與誤差的概念容

易被混淆。前者指的是測量結果的分散程

度,後者指的是與真值間偏差的大小。量

測不確定度所表示的值,使我們知道量測

值是集中還是分散,亦可知道量測值可能

的分佈範圍。簡單來說,量測不確定度包

含誤差來源的計算,而誤差卻無法包含量

測不確定度的所有概念。也就是說,量測

不確定度是以科學的程序估算被量測值的

分散性及量測結果相關連的參數,其大小

決定了量測結果的使用價值,不確定度越

小,量測結果質量越高,使用價值也越

大。

量測系統中的「不確定度」根據 ISO

GUM將不確定度分為兩類:

A 類是統計方法評估出來的,用變異

數、標準偏差與自由度表示。可由重複量

測而得,次數越多可降低此類不確定度。

B 類則是用可能的變異模式或合理的

機率分佈推算而來。如儀具本身的解析

度、工件之品質、稱量瓶本身的誤差等測

量中存在量測不確定度之任何物品。

對各項的不確定因子,以變異數的方

式表示,再以變異數加成的方式組合,後

以標準偏差的型式表示組合不確定度;在

應用上,最後的組合不確定度會考量信心

水準,再乘上擴充係數,即是量測不確定

度。

2. 量測不確定度的評估程序

目前國際間通用的量測不確定評估方

法,是國際標準組織(ISO)在 1993年與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2 2011/3/14 下午 02:29:44

53

印 刷 科 技

國際度量衡委員會 CIPM,依其「CIPM原

則」訂定,並於 1995年頒布之。

根據 1995年版「ISO 量測不確定度表

示指引」及結合 2000年版的 Eurachem/

CITAC Guide中提供的評估流程;如果測試

過程中每一個量測值、相關的參數值間都

相互獨立,則可依以下程序估算之:

2.1 建立數學模式:

首先要根據測試方法、操作步驟與計

算公式等,決定待測量及相關參數 X1 , X2 ,

X3 ⋯ , XN ,並從中導出數學模式

y = f (xi| in

= 1)

= ( x1, x2, x3, ⋯⋯⋯ xn)

2.2 確定量測系統中的不確定因子:

常用的分析工具是以「特性要因圖

(魚骨圖)」(圖 1)找出各種可能的不確定

因子,一般利用 5W&1H的原則掌握大部

分的影響因子。就紙張實驗室常見的因子

有溫溼度變化、儀器精度、紙張橫 /縱向、

校正品精度、操作偏差及其他的隨機因

素。

2.3 評估 Xi的標準不確定度:

1. A類不確定度:此類評估方式適用於

量測的隨機性與重複性所產生的可能變異,

在確定單一量測數值為重複且獨立後,由其

量測數值與常態所推導計算而得。分析估算

的步驟如下:

(1)重複測試 n次。

(2)計算量測平均值:X

(3)計算量測值標準差:S(若σ未

知時,可用 S取代σ)

Sx =〔 (Xi - X)2/n-1〕1/2,ESDM

實驗標準差 SX= Sx /√n。

(4)計算標準不確定度(平均值的標

準差):S/√n

此部份強調重複測試次數對此類不確

定度的消弭。從統計的角度,若已知母體

為常態分布,則無論測試次數為何,常態

分佈皆不影響;但若 n≧ 30,無論母體本

質為何,因符合中央極限定律,均歸屬常

態分佈。

圖 1 不確定度因子分析 -特性要因圖

量測方法(How)

量測設備(What)

待測物(Which)

量測環境(Where)

量測原理(原理、定義)

量 測不確定度

量測人員(Who)

量測時間(When)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3 2011/3/14 下午 02:29:46

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54

但若實驗樣本的數量很少(或大多為

破壞性試驗),則將結果 y及 uc(y)視為

近似常態分佈並不合理。因此在統計上,

應以 t分配來計算更為恰當。也就是說,從

重複測試 n次的測試中,求得平均值 X,

再計算平均值的標準差 S/√n,此時自由度

為 n- 1。當考量為 t分配估算時,則在擴

充係數的選擇上需加以估算有效自由度

Veff。

2. B類不確定度(u(Xi)):此類評估

的方式乃以經驗上的機率分配來估算,如

儀器操作規格或說明書、參考之標準或文

件(如 CNS、ISO)、實驗室先前累積之資

訊、函數換算之計算等。常見的三種機率

分配如下(圖 2):

1.矩形分配(最常見):具有每一區間

內誤差均勻存在之特性,如儀具的解析度

(Resolution)、準確度(Accuracy)、遲滯

性(Hysteresis)、進位誤差(Round off)、

最大允許範圍(Maximun bound)等。

u(Xi)=H/√3 H:全距的 1/2

2.三角形分配(常見):最大允許範圍

或誤差,依量測或經驗可得知較集中於中

心而不集中於邊界者,如化學領域中的定

容器、量瓶等。

u(Xi)=H/√6 H:全距的 1/2

3.若能從儀器的校正報告中查出擴充

不確定度 U及信賴水準為 P%或擴充係數

為 K,則可依常態基率分配之特性計算標

準差。

u(Xi)=U/k

此時的自由度則依技術人員以經驗判

表 2、B類不確定度之自由度評估

相對不信賴評估自由度

(1/2)(100/R)2%

0 ∞

10 50

20 12.5

25 8

33 4.5

50 2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4 2011/3/14 下午 02:29:47

55

印 刷 科 技

斷對其因子的不信賴度來估算(表 2)。

圖 2、B類不確定度常見的機率分佈(資料來源:何達仁,校正曲線的不確定度評估,2004)

2.4 組合標準不確定度:

若數學方程式中所有之量測值、相關

參數等,每一個影響因素均為相互獨立,

則根據不確定度傳播定律(The law of

propagation of Uncertainty )可運用表 3推導

出「組合標準不確定度:uc(y)」:

Uc(y)= 〔(c1×u1)2 +(c2×u2)

2

+(c3×u3)2+⋯〕1/2

Uc2 (y)= u2(xi)

其中,δy/δxi代表靈敏係數,u(xi)

代表每一獨立因素所具有之標準不確定

表 3、 組合標準不確定度計算表

不確定因子 不確定度 機率分配 分配係數 標準不確定度 敏感係數 Ui × C

i(U

i × C

i)2

∑(Ui × C

i)2=

uf =

來源:TAF-CNLA-G03(1),測試結果與量測不確定評估指引

度。靈敏係數是指當某一因子變動時,量

測結果所受到的影響,通常可由經驗法則

得知,例如在紙張之耐折測試(Double

Folding)時,溼度變化的影響;而在所有

因子的影響一致下,靈敏係數為 1。

2.5 擴充不確定度與信心水準:

如果不是要求特別嚴格的話,通常將

測試系統視為一個常態分配的特性。亦即

在 95%信心水準下,使用擴充係數 k=2來

計算;在 99%信心水準下,使用擴充係數

k=3來計算。擴充不確定度 U之估算為:

U = k × uc(y)

若樣本數少時,則以 t分配來估算。在

決定擴充係數時,須先定義一個 有 效

自由度 Veff,使該變數可以近似 t分配,而

有效自由度可以以Welch-Satterhwaite的公

式求得,有效自由度化為整數後,對照 t分

配表,得出擴充係數。

Veff =

Veff =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5 2011/3/14 下午 02:29:49

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56

2.6 結果的闡明:

說明在 P%信心水準下,擴充不確定度

為 U,或是在信心水準為 P%下,信賴區間

為 y- U至 y+ U,並陳述所使用的規範

及評估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使結果報

告的呈現精簡易懂,在不影響量測結果信

心下,ISO建議不確定度應修整至適當的有

效位數,一般而言為兩位有效位數。

3. 紙張實驗室之量測作業範例-厚度量測

3.1 前言

本報告指在說明本實驗室依照 1995年

版 ISO量測不確定度表示指引,分析評估

本實驗是依照 CNS 3685 P3028執行紙張厚

度試驗之量測不確定度的分析方法與評估

結果。

3.2 試驗作業說明

一般紙張厚度試驗程序如下:

1.本實驗以厚度 0.12mm標準片作為量

測試片 。

2.試驗環境 20℃,65% R.H.。

3.以 TMI 49-70-01-0001厚度計進行量

測,量測前已先進行歸零。

4.測試試片共測試 20點。

由於本試驗以自動化儀器測試,故只

要技術人員依儀器標準作業程序操作,可

合理推測其對結果所造成的誤差很小,可

忽略不計。環境溫濕度造成的影響,因量

測環境經嚴謹的控制,亦可忽略不計。

試驗機不確定因子的來源分析有:

1.標準片的不確定度。

2.試驗機的準確度。

3.試驗機解析度。

4.重複試驗的變異。

3.3 試驗之不確定度評估數學模式

以 H表示厚度試驗的量測值,並假設

每次試驗值讀值均為 h,則可表示為 H=h,

再加上三項應修正之變異:

Es 標準試片的本身的不確定度

Emr 試驗機解析度所產生的變異

Emv 試驗機準確度所產生的變異

Erp 試驗機重複量測時所產生的變異

修正為:

H = h + Es + Emr + Emv + Erp

再依據量測不確定度傳播定律

uH2 = uh

2 + uEs2 + uEmr

2 + uEmv2+ uErp

2

3.4 分項標準不確定度評估

3.4.1 標準試片之不確定度 uEs

本項變異係由標準試片本身之均質性

所影響。所使用之 0.12mm標準試片,其校

正報告上為 95% 信賴水準,擴充係數為

2.0,不確定度為 0.00006mm,若引用校正

報告上之不確定度數值來計算,則標準不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6 2011/3/22 下午 03:07:24

57

印 刷 科 技

確定度為:

uEs = U/k = 0.00006/2.0 = 0.00003

3.4.2 試驗機因解析度限制所產生的變異 uEmr

解析度為 0.001mm,呈矩形分佈,其

半寬為 0.0005,則標準不確定度為:

uEmr = 0.0005 / √3 = 0.000289

3.4.3 試驗機準確度(容許誤差)所產生的

變異 uEmv

查閱儀器手冊,出廠測試以 Gauge

block在 0.10~0.254mm時,容許誤差為±

0.003mm,按矩形分佈,則標準不確定度

為:

uEmv = 0.003 / √3 = 0.00173

3.4.4 試驗機重複量測時所產生的變異 uErp

以試驗機對標準試片重複試驗 20次,

測得以下數據:

得到平均值:0.12055,標準差為

0.000589 ,則標準不確定度為:

uErp = S/ √n=0.000589/ =0.000186

3.5. 組合標準不確定度

將各項標準不確定與敏感係數帶入,

計算組合組合不確定度,如表 5所示,組

合標準不確定度計算結果為 0.0017(mm)。

3.6 擴充不確定度

在 95%信心水準下,擴充係數 k=2

時,擴充不確定度為 0.0017×2= 0.0034

(mm)。

4. 結論

在現今社會,從產品的製程、產出到

商品的販售、流通、出口等,皆需仰賴

「量測」作業的進行,因此測試 /校正實驗

室之測試能力與量測值間的溝通能力顯得

格外的重要。量測不確定的估算,目前在

國際間已廣被接受與運用,雖然對於不同

的量測系統(化學量測、物理量測),目前

量測不確定度評估程序,雖有不足或需補

正之處,但卻是目前唯一在測試 /校正實驗

室間唯一的「共通語言」。因此如何分析評

估量測結果之不確定度,是測試分析 /校正

人員需積極了解與研究的課題。

表 4、量測數值表

0.122 0.121 0.121 0.121 0.120

0.120 0.120 0.121 0.121 0.120

0.121 0.121 0.121 0.121 0.120

0.120 0.120 0.120 0.120 0.120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7 2011/3/22 下午 03:07:25

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58

參考文獻

1. 廖啟宏(2001),測試實驗量測不確定

度評估之研究,逢甲大學土木工程研究

所碩士論文

2. 何達仁(2004),校正曲線的不確定度

評估,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3. 江容(2004),實驗室認證系統實施效

益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

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2005),測

試結果量測不確定度評估指引:文件編

號 : TAF-CNLA-G03(1)

5. 方冠權、郭晃銘、蔡森南,材料抗拉

強度量測不確定度與誤差分析問題的探

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2010.03.18取

自:http://210.69.140.1/wSite/public/Data/

f1200276364672.pdf

6. 陳育達(2004),加州載重比試驗不確

定度評估,逢甲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

士論文

7. 台灣通訊,「量測不確定度簡介」,第

十五期,2005,2010.05.12取自:

http://www.ul.com.tw/news_nl/2005-

Issue15/page12.htm

吳惠敏 /中央印製廠

表 5、不確定度計算表

不確定因子 不確定度 機率分配 分配係數 標準不確定度 敏感係數 Ci

Ui × C

i (Ui × C

i)2

標準試片 0.00003 常態 1 0.00003 1 0.00003 9.0×10-10

解析度 0.005 矩形 √3 0.000289 1 0.000289 0.000000083521

準確度 0.003 矩形 √3 0.00173 1 0.00173 0.0000029929

重複量測 0.000186 常態 1 0.000186 1 0.000186 0.000000034596

∑(Ui × C

i)2= 0.000003111017

uf = 0.001763808(mm)

049-058-紙張實驗室.indd 58 2011/3/22 下午 0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