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kendypublishing.com · 目錄 單元 篇章名稱 文化導向 知人論世 文類匯聚...

11
目錄 單元 篇章名稱 文化導向 知人論世 文類匯聚 能力增潤站 文言精粹 1. 河中石獸 獸形石雕 紀昀 小說 層遞 語氣詞:焉 2. 臨江之糜 美麗的鹿 柳宗元 筆記小說 擬人 省略句 3.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士為知己者死 劉義慶 筆記小說 間接描寫 疑問句 4. 子魚論戰 先禮後兵 左丘明 歷史散文 正反論證 古今異義︰股 5. 李將軍列傳 太史公曰 司馬遷 歷史散文 人物描寫 量詞︰千石、步 6. 張衡列傳(節錄) 察舉孝廉 范曄 歷史散文 映襯 連詞︰遂、雖 7. 天時不如地利章 天干地支 孟子 說理散文 舉例論證 否定句 8. 王者何貴 諸子百家 劉向 說理散文 排比 介詞:與 9. 山木 獨善其身 莊子 說理散文 對偶 雙音節詞 10. 公輸 墨家思想 墨子 說理散文 駁論 代詞︰子、吾、之 11. 西湖七月半 盂蘭盆會 張岱 遊記 多感官描寫 名詞使動用法 12. 三峽(節錄) 地理山水 酈道元 遊記 融情入景 一字多音 13. 黃生借書說 汗牛充棟 袁枚 對比論證 一字多義 14. 陋室銘 服裝的顏色 劉禹鍚 類比論證 助詞︰之 15. 鷓鴣天 婉約和豪放 賀鑄 虛、實描寫 數詞︰半、兩 16. 醉太平‧感懷 九儒十丐 張可久 散曲 借事抒情 聯綿詞︰餛飩 17. 與宋元思書 寄情山水 吳均 駢文 擬聲詞 通假字︰見 18. 與陳伯之書 行人辭令 丘遲 駢文 游說技巧 狀語後置 19. 悼夭賦 祭文之最 曹丕 借景抒情 名詞作狀語 20. 采蓮賦 採蓮和愛情 蕭繹 抒情小賦 白描 象徵 21. 鷓鴣天與江城子 從軍詩人 辛棄疾、 蘇軾 比喻 形容詞作名詞 22. 望梅止渴與床頭捉刀 想像的梅子 江盈科、 遊戲主人 筆記小說 通感 副詞:乃 23. 買櫝還珠與鄭人買履 足衣鞋履 韓非子 寓言 細描 倒裝句 附錄 文言虛詞表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Sep-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目錄

    單元 篇章名稱 文化導向 知人論世 文類匯聚 能力增潤站 文言精粹

    1. 河中石獸 獸形石雕 紀昀 小說 層遞 語氣詞:焉

    2. 臨江之糜 美麗的鹿 柳宗元 筆記小說 擬人 省略句

    3.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士為知己者死 劉義慶 筆記小說 間接描寫 疑問句

    4. 子魚論戰 先禮後兵 左丘明 歷史散文 正反論證 古今異義︰股

    5. 李將軍列傳 太史公曰 司馬遷 歷史散文 人物描寫 量詞︰千石、步

    6. 張衡列傳(節錄) 察舉孝廉 范曄 歷史散文 映襯 連詞︰遂、雖

    7. 天時不如地利章 天干地支 孟子 說理散文 舉例論證 否定句

    8. 王者何貴 諸子百家 劉向 說理散文 排比 介詞:與

    9. 山木 獨善其身 莊子 說理散文 對偶 雙音節詞

    10. 公輸 墨家思想 墨子 說理散文 駁論 代詞︰子、吾、之

    11. 西湖七月半 盂蘭盆會 張岱 遊記 多感官描寫 名詞使動用法

    12. 三峽(節錄) 地理山水 酈道元 遊記 融情入景 一字多音

    13. 黃生借書說 汗牛充棟 袁枚 說 對比論證 一字多義

    14. 陋室銘 服裝的顏色 劉禹鍚 銘 類比論證 助詞︰之

    15. 鷓鴣天 婉約和豪放 賀鑄 詞 虛、實描寫 數詞︰半、兩

    16. 醉太平‧感懷 九儒十丐 張可久 散曲 借事抒情 聯綿詞︰餛飩

    17. 與宋元思書 寄情山水 吳均 駢文 擬聲詞 通假字︰見

    18. 與陳伯之書 行人辭令 丘遲 駢文 游說技巧 狀語後置

    19. 悼夭賦 祭文之最 曹丕 賦 借景抒情 名詞作狀語

    20. 采蓮賦 採蓮和愛情 蕭繹 抒情小賦 白描 象徵

    21. 鷓鴣天與江城子 從軍詩人 辛棄疾、 蘇軾

    詞 比喻 形容詞作名詞

    22. 望梅止渴與床頭捉刀人

    想像的梅子 江盈科、

    遊戲主人

    筆記小說 通感 副詞:乃

    23. 買櫝還珠與鄭人買履 足衣鞋履 韓非子 寓言 細描 倒裝句

    附錄 文言虛詞表

  • 本書特點

    1. 知人論世,把握主旨 我國素來重視知人論世,語出《孟子》,認為閱讀前人作品時,必須知道作者生平(即「知人」),和時代背景(即「論世」),才有可能準確把握文章主旨。本書在每課之前,扼要介紹作者生平及其時代背景,輕易讓學生打開文言閱讀理解之門。

    2. 文化導向,知趣並重 文言文自有其存在的社會文化環境,例如不理解古代學生讀書時共席而坐,如何能理解「管寧割席」的意義?不明白古代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如何能明白父親淳于意為何說出「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這樣的話?因此,文化知識的提供,既有助於理解,也增加學習的趣味,是十分必要的。

    3. 文類匯聚,掌握特點 什麼是文章的體式?古代傳統的文體分類法,一般分為詩、文(包括散文、駢文和賦)、詞、曲(包括散曲和曲藝)、戲曲(包括雜劇、戲文和傳奇)、小說(包括文言小說和通俗小說)幾大類型。我們認同郭英德、過常寶:《中國古代文學史 • 緒論》的看法:「文體是具有類型相似性的文學作品的集合體,是獨立的文學作品得以產生和接受的空間環境。」據此,本來繁雜紛陳的各種文言文,就不再是漫無邊際的海洋,而是有了可以依靠的涯岸了。本書將文言篇章按下列十二項進行歸類:

    B 寓言 C 筆記小說 D 歷史散文 E 說理散文: 儒、道、墨、法

    F 記、遊記、雜記 G 說、論、序、銘 H 詩、詞、曲 I 章回小說 J 人物傳記 K 駢文、書信 L 詩經、楚辭 M 賦

    本書將數十篇選文,系統地分配到中一至中三各冊之中。換言之,只要學生善用本書,便可較為全面地掌握文言文各種體式及其特點,對於理解文言文,自然事半功倍。

    4. 能力增潤,讀寫結合 學習語文,不管文言、白話,目的都在提升語文能力,而記事、抒情、描寫、論說等各種寫作手法和修辭技巧等,都是學習的重點。學習文言文的同時,尤須揣摩古人優秀的寫作特色,才能貫通閱讀和寫作,舉一反三,同步提升讀寫能力。

  • 5. 文言精粹,舉一反三 文言文與白話文不同,它有本身的一套語法規律,用字、遣詞、句法均需慢慢學習,不能一步登天。坊間有不少書籍,提供「文言文字詞總表」,如「文言通假字表」等,雖然有助於歸類,但對中學生而言,一切離開了實際作品的「總表」,恐怕只能是參考的工具書吧!因此,本書在每一課之前,率先提示學生該課的一項文言特點,學生只要隨文學習,日積月累,自能逐步掌握。書後附有文言虛詞總表,歸納了本書曾經學過的文言知識,作為學習總結,也方便同學檢索之用。

    6. 精選篇章,注釋扼要 閱讀篇章按年級的程度選取,經典性和趣味性並重,且盡量涵蓋不同時代、不同作者、不同文類、不同風格的作品,原文的人名、地名均加上專名號,方便閱讀。注釋以簡明扼要為原則,既不想加重同學的負擔,也不想因為提供太多注釋而影響同學的理解力。文章注釋均附以粵語和普通話注音,以切合不同學校的實際需要。

    7. 問題探究,六層次法 本書的「問題探究」部分,均以考評局倡導的「祝新華閱讀六層次」作為設題依據,即解釋、複述、重整、伸展、評鑑、創意,務求令題型更切合學習和考試的需要。題型主要包括:三式判斷、填充、選擇、短答、簡短寫作等,答案盡量從簡,以方便教師和同學核對答案。

    8. 語譯主旨,總結學習 隨書附送獨立的答案小冊,當中有四項內容:B 語譯 C 主旨 D 分段大要(凡有分段的篇章)和 E 參考答案,均有助同學總結,作為鞏固和進階學習之用。

    9. 比較篇章,融會貫通 每冊均附有三課比較篇章,方便同學應付考試的比較題型,也有利於同學融會貫通,作為升讀高中前的準備。

  • 練習 22 1

    梅子是梅樹的果實,而非觀賞用的梅花,亦稱作青梅、酸梅,汁多而味酸。本篇中的故事,本義是士兵通過聯想而止渴,後引申為成語「望梅止渴」,意思是指願望難以實現,通過空想安

    慰自己。

    劉義慶(403 年-444 年),彭城人,劉宋宗室,襲臨川王,同時亦是南朝宋代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劉義慶愛好文史,召集食客,如何長瑜、鮑照等人均曾為劉義慶門下之士。劉曾著《徐州先賢傳》,編《幽明錄》、《宣驗記》及《世說新語》。

    本課兩篇皆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作品,由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全書共分上、中、下卷,總三十六類,例有「德行」、「言語」、「政事」、「文

    學」、「方正」、「雅量」、「識鑑」,合一千多則,均善用對照、比喻及誇張等文學技巧。

    梁代劉孝標曾為《世說新語》作注,引書四百多種。本篇體裁是筆記小說,行文簡單易明,通曉流暢,具有教育意義。

    望梅止渴 劉義慶 床頭捉刀人 劉義慶 22

  • 初中中國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解析 「中三級」

    練習 22 2

    通通感感

    通感,亦稱作「移覺」。意思是指通過更換感受角度來描述事物,把某種感官所感覺得到的事物,從另一感官表現出來,例如把視覺轉為聽覺。

    宋代詞人宋祁《玉樓春》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便是通感的名句,以形容聲音的「鬧」來形容視覺的紅杏。

    本篇通過通感,以聽到有梅子的聽覺引起聯覺(即打通不同感官),從而影響其他感官。

    副副詞詞︰︰乃乃

    乃,是常見的文言虛詞。所謂的文言虛詞,意思是指沒有實在意義,且不能充當句子成分的字詞。乃,於文言文中可用作副詞及代詞。

    本篇中「乃令曰」一句用作副詞,以「乃」字表示前後兩事於邏輯上的緊密,白話文可以譯作「才」。陸游的《示兒》中,「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句則用作代詞,作第二人稱(你)之用。

  • 22 《望梅止渴》、《床頭捉刀人》

    練習 22 3

    望望梅梅止止渴渴

    魏武①行役②失汲道③,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④甘酸,

    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⑤,乘⑥此,得及前源。

    【注釋】 ① 魏武:即魏王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稱帝並建立魏國後,追尊曹操為武帝,故稱魏武。 ② 行役:本指服兵役而跋涉,本文指部隊行軍。 ③ 汲道:水源,意為取水的途徑。(汲:粵:吸 kɐp7;普:jí) ④ 饒子:豐富的果實。 ⑤ 水:口水 ⑥ 乘:趁著、藉著。

    床床頭頭捉捉刀刀人人

    魏武將見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②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

    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③非常,

    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注釋】 ① 使:使節、使者。 ② 雄:威懾。 ③ 雅望:氣質儀容高雅。

  • 初中中國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解析 「中三級」

    練習 22 4

    請判斷以下句子,並在方格內以「」號表示正確的選擇;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零分。

    (6分) U(每題 2分 UU) U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1. 前方確有梅林供士兵食用。【重整】 □ □ □ 2. 士兵因吃下梅子而有口水分泌。【重整】 □ □ □ 3. 魏武帝與三軍最後尋得水源。【重整】 □ □ □

    4. 試據理解,完成下列填充:【重整】(10分) U(每題 2分 UU) U

    魏武帝在 (1)___________的時候找不到水源,而導致三軍皆口渴,於是魏武帝下

    命令:前有 (2)____________________,因梅子甘甜帶酸,可以解渴。士卒聽到之後

    因而生口水,繼而 (3)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運用了通感,意為不同感官通

    軌,以文章為例,便是通過的感官 (4)___________,描述士卒 聽到軍令知道前方有

    梅林,而影響另一感官,使 (5) __________________。

    5. 試解釋文句中( )的字詞,把答案寫在橫線上。【解釋】(8分) (每題 2分)

    (1) 三軍皆(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乃(令)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卒)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卒(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以下哪一項是魏武帝下令前方有梅林的原因?【伸展】(2分)

    A. 魏武帝希望以梅林作軍隊下一個佔領區

    B. 魏武帝喜歡吃梅子

    C. 誘使士兵向前行進

    D. 三軍皆喜歡吃梅子 本題答案:____________

  • 22 《望梅止渴》、《床頭捉刀人》

    練習 22 5

    7. 以下哪一項是曹操不親自召見匈奴使者的原因?【重整】(2分)

    A. 因曹操害怕使節意圖刺殺他

    B. 因曹操認為自己醜陋,不能威懾他國

    C. 因曹操患病,不方便迎接遠客

    A. 因曹操希望測試使節是否具有識人敵才能 本題答案:____________

    8. 寫出一個與「望梅止渴」的意義相近的成語。【伸展】(2分)

    9. 在《床頭捉刀人》文中說:「魏武聞之,追殺此使。」試推想曹操追殺使者的兩個原因。

    【伸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綜合兩文對曹操的描寫,可見曹操具有甚麼性格特質?【伸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中中國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解析 「中三級」

    練習 22 6

    11. 如果你是魏武帝,你會如何化解三軍皆渴的危機?試結合知識或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不多於 90字)【創意】(4分)

  • 57

    【語譯】

    望望梅梅止止渴渴

    魏武帝行軍時因找不到水源而使三軍皆口渴,故魏武帝下命令說:「前方有一個大梅林,

    果子甘甜帶酸,可以解渴。」士兵聽了之後,嘴裏都流出了口水,靠這句話的鼓舞,趕得及找

    到水源所在。

    床床頭頭捉捉刀刀人人

    曹操將要接見匈奴使臣,但是他認為自己相貌醜陋,不能威懾遠方的國家,便命令崔季珪

    代他接見,自己則握刀站在坐榻旁。接待過後,命令間諜問匈奴使者:「魏王這人怎樣?」匈

    奴使者回覆說:「魏王氣質儀容高雅,但是坐榻邊握刀的那人才是英雄。」曹操聽後,便下令

    追殺使者。

    【主旨】

    望望梅梅止止渴渴

    本文通過魏武帝行軍時因找不到水源而欺騙士兵前有梅林的故事,從而稱讚魏武帝聰明機

    智。

    床床頭頭捉捉刀刀人人

    曹操因為認為自己醜陋而派崔季珪代其接待匈奴使者,其後使者認為持刀人更具英雄風

    範,最終被曹操殺害一事,刻畫曹操多疑、殘暴的性格。

    【參考答案】

    1. 無從判斷 (2分)

    文中未有表明士兵最後有否在前方看見梅林,故無從得知。

    2. 錯誤 (2分)

    從文中「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一句,可見士卒是聽到而非吃到。

    3. 正確 (2分)

    從文中「乘此得及前源」一句,可見魏武帝與三軍最後尋得水源。

    望梅止渴 劉義慶 床頭捉刀人 劉義慶 22

  • 初中中國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解析 「中三級」答案

    58

    4.

    魏武帝在(1) 行軍 (2分) 的時候找不到水源,而導致三軍皆口渴,於是魏武

    帝下命令:前有(2) 一大片梅子林 (2分) ,因梅子甘甜帶酸,可以解渴。士卒聽到之

    後因而生口水,繼而(3) 趕及找到水源所在 (2 分) 。有說全文運用了通感,意為不

    同感官通軌,以文章為例,便是通過的感官(4) 聽覺 (2 分) ,描述士卒聽到軍令知

    道前方有梅林,從而影響另一感官,使(5) 嘴裏流出了口水 (2分) 。

    5. (1) 口渴 (2分)

    (2) 命令 (2分)

    (3) 士兵 (2分)

    (4) 聽聞 (2分)

    6. C (2分)

    綜觀全文,可推理前方不一定有梅林,只是為了誘使士兵向前行進。

    7. B (2分)

    從文中「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一句,可見曹操認為自己醜陋,不能

    威懾他國,所以曹操不親自召見匈奴使者的原因。

    8. 畫餅充飢 (2分)

    9. 原因一:害怕匈奴使者已看穿了自己的身份,回國後會說一些不利於自己的話。(2分)

    原因二:匈奴使者是難得的人才,如果不爲己用,將來必定後患無窮。(2分)

    10. 機智、多疑、殘暴 (3分)

    11. 參考答案:

    我會派其中一名士兵前往尋找水源。這樣既可以幫助部分士兵減低體力消耗;又可以給

    予士兵確切的答案,有明確的方向;同時,亦避免了因說謊而減低士兵對自己的信任

    (4分)。

    /ColorImageDict > /JPEG2000ColorACSImageDict > /JPEG2000ColorImageDict > /AntiAliasGrayImages false /CropGrayImages true /GrayImageMinResolution 300 /GrayImageMinResolutionPolicy /OK /DownsampleGrayImages true /GrayImageDownsampleType /Bicubic /GrayImageResolution 300 /GrayImageDepth -1 /GrayImageMinDownsampleDepth 2 /GrayImageDownsampleThreshold 1.50000 /EncodeGrayImages true /GrayImageFilter /DCTEncode /AutoFilterGrayImages true /GrayImageAutoFilterStrategy /JPEG /GrayACSImageDict > /GrayImageDict > /JPEG2000GrayACSImageDict > /JPEG2000GrayImageDict > /AntiAliasMonoImages false /CropMonoImages true /MonoImageMinResolution 1200 /MonoImageMinResolutionPolicy /OK /DownsampleMonoImages true /MonoImageDownsampleType /Bicubic /MonoImageResolution 1200 /MonoImageDepth -1 /MonoImageDownsampleThreshold 1.50000 /EncodeMonoImages true /MonoImageFilter /CCITTFaxEncode /MonoImageDict > /AllowPSXObjects false /CheckCompliance [ /None ] /PDFX1aCheck false /PDFX3Check false /PDFXCompliantPDFOnly false /PDFXNoTrimBoxError true /PDFXTrimBoxToMediaBoxOffset [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 /PDFXSetBleedBoxToMediaBox true /PDFXBleedBoxToTrimBoxOffset [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 /PDFXOutputIntentProfile () /PDFXOutputConditionIdentifier () /PDFXOutputCondition () /PDFXRegistryName () /PDFXTrapped /False

    /CreateJDFFile false /Description > /Namespace [ (Adobe) (Common) (1.0) ] /OtherNamespaces [ > /FormElements false /GenerateStructure false /IncludeBookmarks false /IncludeHyperlinks false /IncludeInteractive false /IncludeLayers false /IncludeProfiles false /MultimediaHandling /UseObjectSettings /Namespace [ (Adobe) (CreativeSuite) (2.0) ] /PDFXOutputIntentProfileSelector /DocumentCMYK /PreserveEditing true /UntaggedCMYKHandling /LeaveUntagged /UntaggedRGBHandling /UseDocumentProfile /UseDocumentBleed false >> ]>> setdistillerparams> setpage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