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86
纺纺纺纺 Chap12 织织织织织织 织织织织织 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 ,。,、; 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纺 纺 纺纺纺 ,,、、体, 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 ,。 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 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 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纺 。, 体。

Upload: apu

Post on 05-Jan-2016

11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1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一节 舒适性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讲究结实、耐穿;现在,人们对服装的欣赏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款式新颖、穿着美观、大方得体,又要穿着舒适,全面考虑服装的功能。 纺织品流行的主题已从单纯的造型款式逐渐朝着以织物材料的热湿舒适、触觉舒适性为中心的方向转移。因此,纺织材料的热湿传递及力学特性是决定人体着装的舒适性的主要因素。.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一、舒适性的概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第一节 舒适性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讲究结实、耐穿;现在,人们对服装的欣赏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款式新颖、穿着美观、大方得体,又要穿着舒适,全面考虑服装的功能。

纺织品流行的主题已从单纯的造型款式逐渐朝着以织物材料的热湿舒适、触觉舒适性为中心的方向转移。因此,纺织材料的热湿传递及力学特性是决定人体着装的舒适性的主要因素。

Page 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一、舒适性的概念

舒适性定义为人与环境之间生理、心理及物理协调的一种愉悦状态,它是在穿着过程中影响人体生理状态及心理感觉的各种性能,涉及人体神经生理、热生理和生物力学特征,人的感觉心理物理过程,人体与服装和环境的动态的能量和质量交流的物理过程以及力学的相互作用过程。

舒适性研究范围包括物理、生理、神经生理和舒适生理 4个基本领域。

Page 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人时时处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之中,环境对人有一定的作用,纺织品的舒适性正是借助于纺织品的服用性能来抵御环境的特定作用,以满足人体的心理、生理要求。如利用纺织品的保暖性来抵御外界气候的寒冷,使人达到满意的热平衡;利用吸湿性好的纺织品来促进汁液的吸收与蒸发,使人达到满意的湿平衡等。

总之,舒适是一个多种性能复杂结合的概念。广义地说,只有当一系列生理、心理与物理因素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发生综合的良好反映时,才能使人感到舒适。狭义地说,只有当人体本身产生的湿、热量和向周围环境散失的湿热量之间的能量交换达到平衡时,人才有舒适的感觉。

Page 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表 12 - 1 列出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各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人们着装后的舒适性感觉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Page 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 1 )服装的热、湿传递平衡。

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人体穿着衣服后,身体与环境之间恒处于能量交换之中,人体的舒适感觉取决于人体本身产生的热量和向环境散发热量之间能量交换的平衡,服装在能量交换中通过热、湿传递过程起着调节作用。服装最重要的舒适性标准是处于满意的热平衡。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或者由于体力劳动或作剧烈运动,人体即产生大量热量,这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可以通过两个机制增加散热的速度:①刺激汗腺出汗引起蒸发散热;②抑制下丘脑后部的交感中枢,解除皮肤血管正常的血管收缩神经的紧张度,使血管扩张,增加热量从皮肤散失。

Page 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交感中枢会使血管发生收缩作用,阻止热量从身体内部大量传导到皮肤。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出汗停止,即使蒸发散热停止,这时人体的服装如不足以保暖,来自皮肤和脊髓的冷信号会刺激下丘脑后部的寒战运动中枢,引起全身骨骼肌发生非节律性的颤动,使人体总产热量增加。虽然可以通过上述机制在调节体温,但人体总是不会感到舒适的,必须借助于服装加以调节。因此,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在热的环境中或人在剧烈运动时,服装应有利于散热、透湿;在寒冷的环境中,服装应有利于保暖而不易散热。

Page 7: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人体是由 80%以上的水分组成,即使在静态时也一直在蒸发水分,每天约散失水分为 0.5 kg- 1.9 kg。人体着装后,其皮肤与纺织品之间形成一个“微气候”状态,因人而异具有相应的温度与湿度,与外界气候有所不同。因此,纺织品的热湿舒适性是影响穿着舒适最重要的因素。纺织品的热湿舒适性是由纺织材料、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热湿传递特性所决定的。有关专家分析了纺织材料和周围空气间的水气交换这一复杂的过程,具体涉及到纺织品表面的湿气状态是否以液态或气态存在和纤维的干燥现象等,并得出有关结论。

Page 8: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将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调节湿态纤维在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 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一个“恒定干燥速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热传递率和湿传递率达到平衡时,干燥速率维持常数,水分在织物内部迁移以维持纺织品表面的饱和状态; 第三个阶段即为“干燥速率降低”阶段。在这个阶段迁移到纺织品表面的水分不足以维持饱和状态,蒸发而进入织物内部,纤维开始放湿,使纤维和环境之间在相对湿度 25%的条件下达到干燥特性。

Page 9: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试验结果表明,羊毛和涤纶的不同之处在于涤纶的饱和含湿量低于 1%,它的恒定干燥速率持续时间较长,而当羊毛有较高的饱和含水量(最高 36 %)时,羊毛的“干燥速率降低”阶段持续延长。同时在干燥过程中羊毛的温度变化显著不同于涤纶,羊毛温度过渡的时间较长,这反映了羊毛吸湿能力较强,对织物与环境之间的热湿交换过程所需的时间也长。而使温度的变化所需要的时间长短,是影响舒适与否的关键。 专家指出,由于纤维吸湿性是决定织物热湿传递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湿度的织物进行比较,皮肤温度的下降程度随纤维吸湿能力的增强而趋缓。所以,织物含湿量的改变以及织物温度的改变,对皮肤温度下降有很大影响,同时对舒适性也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数字模拟试验发现,在织物与皮肤接触时,皮肤的温度因过量吸收水分而下降,当纤维达到吸湿饱和时,温度下降最快。

Page 10: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 2 )接触(或触觉)舒适性。

人体着装后皮肤对织物的触觉舒适性是由纺织材料的力学特性所决定。作为日常生活中身体大部分的覆盖物,材料动态而频繁地与人体大部分皮肤接触,从而产生了各种机械、热、化学或电学方面的刺激。

因此,材料触觉对皮肤刺激所引起的人体感官感觉变化,影响到纺织品的全部舒适状态。接触(或触觉)舒适性是指服装与人体皮肤接触时,服装织物的触感舒适程度,包括由皮肤触觉神经末梢感觉的力学触觉舒适如软硬、粗糙、刺痒、刺痛、静电和瞬时接触的冷暖感、服装尺寸的合体性等。

Page 1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为了能更清晰地理解织物在与人体的接触过程中是怎样使皮肤受到刺激,并相互作用的这一过程,我们先了解一下皮肤受刺激与皮肤的感觉系统的工作原理。人体皮肤组织结构复杂,有表皮层和真皮层。在真皮下面是肌肉结缔组织(皮下组织)和脂肪细胞。皮肤中的神经末梢有两种类型:小体神经末梢和非小体(或游离)神经末梢。人体皮肤的界面神经对所处环境形成了特定的感觉感受器,能识别各种外界刺激,产生了冷、暖和痛、痒等感觉。

Page 1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刺痛与瘙痒感是消费者对贴身内衣特别是含毛纤维的内衣时常抱怨的一种感觉。刺痛通常被描述为像针扎一样的感觉,当皮肤中疼痛神经受刺激时,毛细血管表面扩张变红,首先发生在痛神经末梢活动的地方,然后扩展至大面积皮肤。研究结果表明织物对皮肤的刺痛感与小神经纤维有关,并受以下因素影响:

( 1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刺痛敏感性;

( 2 )刺痛敏感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 3)有毛发的皮肤表面容易产生刺痛感;

( 4 )刺痛敏感性随皮肤含湿量的增加而增强;

( 5)刺痛敏感性在 12℃- 32℃、相对湿度为 60%- 65%的环境中会随周围温度增加而增加。

瘙痒的刺激会导致皮肤过敏,瘙痒是由表皮痛感受器活动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感觉。由于皮肤瘙痒的敏感性有时会产生严重反应,如皮肤发炎。刺痛与瘙痒感造成的主要原因是织物粗糙和挂刺感。

Page 1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 3)视觉舒适性。是指服装的款式、颜色、花样要适合不同性格和爱好,使人穿着时因为仪表端正、潇洒,感到自豪、英俊、俏丽而处于心理上的舒适状态。

综上所述,服装舒适性是一个涉及人体生理、心理、服装(织物)、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多学科交叉、相当复杂的问题。服装的舒适水平是由心理、生理和物理三个方面因素决定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三方面的因素达到一种最佳状态,人体才会感到舒适。

Page 1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二、人体生理和舒适性条件

摄人人体内的食物营养,在体内进行化学分解,产生能量,这是维持生命的能源,其中一部分用于内脏各器官的机能运动、肌肉收缩和组织增殖的基础新陈代谢,另一部分用于人体作各种运动所消耗的额外代谢能量。形成体热的产生,因摄入食物的数量、品种 ( 营养 )以及活动的程度等条件不同而异。在日常生活中,亚洲成年人一天所产生的热量,男子约为 10 470×lO3J,女子约为 8 750×103J。

Page 1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人体产生的热量,先使各组织的血液温度升高,再通过血液循环将热量传到人体各部位,最后从与外界接触的皮肤与呼吸等器官向体外散失,而皮肤散热占 80 %~ 90 %。其散热的方式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水分蒸发而进行。因此,服装对人体的包覆和体表的裸露是人体保温或散热调节的重要手段。

水分(汗液)蒸发也是人体散热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人们剧烈运动或强劳动情况下是这样。人体出汗量的多少因人、季节、身体状况、劳动强度而不同。平均气温 29℃的夏季,体重为 65 kg的人在室内生活一天的出汗量为 3 kg左右。若在太阳光照射下,气温为 32~ 36℃时步行,则出汗量为 237 ~ 373 g/(m2·h )。即相当于每人每小时的出汗量约 400~ 700 g;高温作业( 28.5~ 35℃)时的出汗量为 1.3~ 1.5 kg/ h 。

Page 1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当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时,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 37℃。如果失去平衡,身体就会感到不舒适,甚至发生种种故障,如体温升高、闷热、头晕、中暑、寒冷、冻僵等等。因此,体温调节需由服装来帮助进行调节。

多年来,人们着装后的热、湿舒适性研究表明:对一个通常体温为 37℃的正常人来说,其皮肤表面温度为 32℃,衣服内表面至皮肤表面间服装微气候的最舒适条件应为:温度为( 32±1 )℃,相对湿度为 50%±10 %,气流速度为( 25±15) cr~1/ s。

Page 17: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环境条件(气温、相对湿度、气流或风速、太阳辐射热)对服装微气候(或舒适性)的影响很大。当环境和皮肤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大时,微气候内相对湿度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当环境温度低时,小气候内温度是主要的。如果人体的热量和汗汽保持在小气候内,则很不舒适;但如果衣服吸湿,并能将湿和热传递到环境中去,保持服装小气候温、湿度恒定并符合最舒适条件,则人们感到舒适。 衣服吸汗,但不蒸发,使小气候内相对湿度很高,则不舒适;如果衣服不吸汗,不蒸发,则衣服内湿度更大,更不舒适;人体发热量很大时,依靠排汗蒸发,使人体皮肤降温,蒸发的汗汽必须能顺利排到环境中去,才感到舒适。因此,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对服装的舒适性非常重要,这也是 50多年来的服装舒适性研究工作中,大部分是研究讨论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的原因。它是服装舒适性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Page 18: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三、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试验研究方法

服装舒适性的测试包括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主观测试可以兼顾物理上的、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多因素的作用,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其应用性强。尤其对接触舒适性和视觉舒适性进行评价时,经常采用主观测试的方法。但是测试工作量较大,不同测试者对刺激的反应不同,存在一些缺陷。客观测试通常采用仪器测试,测试迅速,结果重演性好,但是脱离服装穿着中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实际情况。也有客观方法模拟实际情况较成功的例子,如热传导,湿传导的测试。主客观测试结合,是评价舒适性的较科学的方法。

Page 19: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1 、单项指标的测试

( 1 )服装面料的热传递测试:测试方法很多,一般有平板法,恒温法和冷却法,可采用织物保暖仪直接测试。

( 2 )服装面料的静态湿传递测试 :方法分为吸湿法和蒸发法。

( 3)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可直接在织物透气仪上进行测试。

( 4 )织物的刺痒感测试 :主观方法有人体前臂试验,如在人手臂上悬挂和绑上被测物,采用移动和拍打等方式记录试验者的感觉,以此来确定被感受织物的刺痒程度。客观评价可采用纤维针或束的刺扎测量,但与刺痒的真实效果存在误差。通常将实际人体前臂试验和纤维针或束的刺扎测量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Page 20: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2 、微气候仪试验

织物热湿舒适性是与织物传热,传湿特性及其交互作用联在一起的。微气候仪可以模拟实际着装时衣服内外环境所组成的微气候,在此条件下做织物动态热湿传递性能测试较符合服装穿着中的实际情况。然而,不能反映出由于服装形态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热湿传递性能的不同。

Page 2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3、假人模拟试验

1949 年, winslow首次用铜板制成暖体假人,用来代替人体测试服装的 CLO值。 1963 年, Clifford论述了要能使假人模拟人体,必须包括的几个因素。利用暖体假人可以在不同环境下测定服装的热阻和湿阻。假人可以经受任何环境试验,具有重演性和数据较稳定的优点,误差较小,能为服装设计,选材,服装生理卫生功能提供技术数据。东洋纺开发的新型发汗真人 SAMR考虑到人体不同部位的发汗量和皮肤温度的差异把全身分割成几部分 .采用液汗间歇吐出法,充分再现了人体汗腺流汗的机理,可再现各种各样的人体状况。然而假人没有感情,不能反映心理因素的影响。

Page 2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4 、人体穿着试验

人体穿着试验可以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或采用自然环境,人体活动量也可以被控制或是按照环境的变化,活动的要求加以人为的选择。在穿着试验中,主要是对一系列的生理和物理参数进行测定,然后作统计分析。既可以评价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又可以评价接触舒适性的一些参数,如静电产生情况,服装紧身或贴身程度,刺痒感等。

Page 2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第二节 织物的热传递性能

一、织物热传递的基本方式与理论

在人体-服装-环境三者之间的复杂热交换过程中,服装在人与环境之间既有热阻作用,又有导热作用。热阻作用包含阻碍人体向外界环境散热或阻碍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传至人体;导热作用则包含人体向外界环境散热或从周围环境中得到热量,人体在产生热量的同时,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体外,从而维持人体的动态热平衡。从人体流向环境的热量(或从环境流向人体的热量)有几种主要途径,即: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Page 2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一)辐射散热

辐射散热是一种非接触传热,它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任何物体,只要它有温度,就能发射红外线。人体各部位皮肤温度一般为 15~ 35℃,它发射的红外线 90 %以上的波长在 6~ 42μm之间,属于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

辐射与周围空气的物理特性(气温、湿度、风速、气压等)无关,它只取决于物体的表面温度、黑度和着装下的有效辐射面积,温度越高,黑度越大,有效辐射面积越大,则辐射本领也越大。

Page 2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衣服的颜色多种多样,除了黑色外,其他颜色的黑度都小于皮肤的黑度。对于皮肤的黑度需要明确,裸体时的皮肤黑度并不取决于皮肤色素的多少,而主要取决于皮肤表面的情况和血流状态。因此,不同人种的皮肤黑度是相同的,均为 0.39。水的黑度为 1 。

(二)传导散热

传导散热是接触传热方式的一种,当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时,温度高的物体传热给温度低的物体,且物体本身各部分不发生运动或相互位移,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导热。导热量与材料的温度场、温度梯度及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

Page 2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1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只要存在着温度温面。在图中, t1 、

t2 、 t3 代表三个等温面,就是说,在 t1 、 t2 、 t3 的圆柱体横

截面上温度分别是均匀相等的。把物体上许多等温面集合起来表示温度分布的情形,就称为物体的温度场。在一个温度场内,各等温面之间有温度差异时才会发生热能的传导,即 t1> t2> t3 时,才能发生传导,热传递(热流)是从高温到低温。

Page 27: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2 、导热系数 所谓导热系数是物质的一种输运特性,它标志着热扩散过程中的能量传递速率。这一参数取决于物质原子、分子和晶格的物理结构,并与物质状态有关。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小,其隔热性越好。

常见纺织纤维的导热系数列于表 12 - 1 。

Page 28: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服装材料是由导热系数很小的纤维及比它们导热系数更小的空气层所构成,因此其热传导性非常低。服装材料可称是优良的保温材料、绝热材料。由同样材料所制成的东西,气孔率越大,导热能力就越小。羊毛的保温性大,其原因是纤维有了蓬松性,含气量大。 ( 1 )服装材料的含气量越大,则导热系数就越小。毛织物、棉衣、法兰绒、蓬松性织物等都是其例,它们的保暖性都较好。含气量大的服装材料表观比重小,因此表观比重与导热系数略呈比例。

Page 29: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 2 )服装材料被污染或被水湿润时,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空气排除,导热系数增加。如图 12 - 3 所示。

考察一下实际穿着服装时的情况,紧贴皮肤的衣服从身体吸收热量并吸收不显性蒸发的水分,依次从服装内层向最外层表面散发,将热量与水分传递出去。而上述导热系数仅指服装本身的导热系数,与实际穿着服装时产生的水分及体热无关,因此这就与实际情况有了差异。

Page 30: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三)对流散热

对流散热也是接触传热,它与传导散热的区别在于传热物质发生位移,如血液的流动将体内热量传到体表,体表空气由于得到人体的热量而向外扩散,使热量传到外界,这种散热方式,称为对流散热。实际上,对流散热与传导散热是同时起作用的。

对流散热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自然对流是指在无外力作用下仅仅由于冷热不同而产生的空气分子位移,其运动速度小于 0.1 m/ s。而当有外力作用于空气分子的时候,就产生运动速度大于自然对流的气流运动-风,这就叫作强迫对流。如人体在静止空气中活动时,身体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产生相对风速而增加对流散热,这种相对风速也是强迫对流。

Page 3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四)蒸发散热

在人体皮肤表面和呼吸道中,时刻进行着水汽蒸发。单位质量的水( 1g 水)在人体表面蒸发,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该热量称为潜热。随着汗水的蒸发,皮肤表面温度显著降低,起到显著的散热作用。在一般室温和寒冷环境中,蒸发散热占总散热量的 25 %。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靠汗液蒸发以维持热平衡。

Page 3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二、织物隔热性能的测试方法与指标

隔热性与导热性是同一事物热传递性的互补描述方法。织物的热传递性能是影响服装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其测试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恒温法、冷却速率法、平扳法等。

1 、恒温法(或护热扳法)

该方法由美国歇菲尔提出,以后作为 ASTM标准,其原理是等温热体的一面放置测试织物,热体其他各面均为良好的隔热材料,测定保持热体恒温时所需要的能量。

Page 3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2 、冷却速率法

热体一面放置被测织物,其余各面均为良好的绝热保温材料,或者用织物将热体全部包覆,将包覆后的热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让其自然冷却,用热体的冷却速度表示织物的隔热性能。

3、平扳法(或热流计法)

将织物夹在恒温热板与恒温冷板之间,用圆形平板热流传感器测定通过织物的热流量。

Page 3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描述织物导热性或隔热性的指标很多,常用的有绝热率或保暖率、导热系数、热阻。另外表示织物热阻的还有克罗值( clo)。

( 1 )绝热率:绝热率用上述恒温法测得,设Q0 为热体不包

覆试样时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 Q1 为热体包覆试样后单位时

间内的散热量,则绝热率或保暖率W为0 1

0

100%Q Q

wQ

Page 3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 2 )导热系数和热阻:织物的导热系数 A和热阻尺是两个含义相反的织物隔热性指标,织物的热阻大或导热系数小,则织物的隔热性能好。

热阻 R的米制单位为热欧姆,它表示温差为 1℃时,热能以每平方米 1瓦特的速率通过织物时,织物的热阻即为 1 热欧姆,记作 T- Ω。

( 3)克罗( clo): 1941年,加吉和勃顿对服装的隔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弄清了服装防寒保暖的原理,从人体生理卫生角度出发,提出了服装热阻和隔热的定量单位-克罗( clo)。它是这样规定的:一个静坐着或从事轻度劳动的人,其代谢作用产生热量约为 210 kJ /(m2·h ),在室温为 20~ 2l℃,相对湿度小于 50 %,风速不超过 0.1 m/ s的环境中感觉舒适时穿着服装的隔热值定义为 1 clo。

Page 3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因为在风速等于或小于 0.1 m/ s的条件下,人体周围边界层空气厚度为 6~ 10 mm,相应的加权平均热阻 Ra=0.12

(m2·℃)/w。而此时人感到舒适时所穿衣服和边界空气层的总热阻为 0.275(m2·℃)/w,则服装的隔热值为

Rf= 0.275- 0.12= 0.155(m2·℃)/w

即 1clo = 0.155 T- Ω ( 12 - 8)

或 1 ( T- Ω)= 6.45 clo

Page 37: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三、影响服装、织物热传递性能的因素

(一)风对服装隔热值的影响

风的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外界因素。风压的大小与透人衣服内的气流量有关。微风时,加于衣服上的风压等于 3~ 4 Pa( 0.3~ 0.4mm H2O);中等风速时,约等于 77 Pa ( 7.8m

m H2O);强风时,约等于 269 Pa ( 27.4 mm H2O),此

种风的压力可使大量空气透人衣服内,扰乱衣下空气层和衣料纱线之间的静止空气。

Page 38: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服装的隔热性能决定于衣料纤维中的死腔空气和衣服纱线之间的静止空气,风透入服装首先是加强衣料纱线之间静止空气的对流,当风速很大时,纤维中死腔空气也活动起来,于是服装隔热值降低。在一般室外环境中,风速为 0.5~ 5 m/ s范围内,风可以使服装的总隔热值降低 0.1~ 0.8 clo;当风速增加到 10 m/s以上时,服装的总隔热值将下降 1.5 clo 左右。

除了风速大小以外,还与风的方向有关。垂直于人体纵轴的气流,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穿堂风,对服装隔热值的影响最大。侧风的影响较小。

Page 39: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二)湿度对服装隔热值的影响

在衣服中含有两种水分:一种是吸湿性水分,它是由于纺织纤维的吸湿性从大气中吸收的水蒸气,通常以回潮率表示。另一种是中间水分,它呈水滴状态充满在衣料纱线之间的空隙中,并且因毛细管现象沿着纱线纤维铺展,形成毛细水分。吸湿性水分是经常存在的,中间水分只有当衣服被浸湿(汗水或雨水)和环境特别潮湿时才存在。

纺织纤维中的吸湿性水分实际上不改变衣料纱线之间的空隙容积,也不改变衣料的透气性。但是吸湿性特别大的衣料,在受到空气中水蒸气作用时,其弹性会变小,因而便互相贴近。此时,衣服的厚度减少,密度和体积质量增大,于是导热性也就增大,隔热值势必下降。

Page 40: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中间水分对服装隔热值的影响最大,因为它进入衣料纱线之间的空隙中,挤掉了衣料中的静止空气甚至死腔空气,使衣服失去了隔热性能。

水的导热系数比一般纤维材料大得多,当空气湿度高时,纤维吸湿量大,使织物导热性增加,隔热性下降。在其他条件相同条件下,织物隔热能力的下降与织物的含湿量成正比。

Page 4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三)气压对服装隔热值的影响

在高原地区和高空,由于大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变小,纺织纤维中和衣料纱线之间的空气密度也减小,导热性下降,因而使服装的隔热值增加。所以,同样的服装,在高原地区的隔热值要增加。例如在海平面隔热值为 5 clo的登山服,到海拔6000 m的高山上,其隔热值增加到 7 clo。这种情况对高原地区防寒保暖有利,但在飞行中,将给飞行员增加热负担。

Page 4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四)运动对服装隔热值的影响

运动对服装隔热特性的影响,实际上是风和湿度的综合作用。因为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和进行体育锻炼时,身体在周围空气中运动,会产生相对风速。例如:骑自行车前进时,即使没有自然风,人们也会感觉迎面风流吹拂。同时,由于人体活动,使衣下空气层对流加强,产生鼓风作用。因此,人体活动时将受到自然风、相对风速、衣下气层鼓风三者的联合作用,服装的隔热值将显著减小。例如:人在行走时,服装隔热值只有安静状态时的一半。

Page 4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运动时出汗,衣料中水分增加,使隔热值也降低,但水分占领空隙,蒸发散热能力降低,这又将使隔热值增加。

运动时,由于风的作用加强,使衣服隔热值下降,有利于人体散热。但是,汗水浸湿衣服后,中间水分占满了衣料纱线之间的空隙,使衣服的透气性下降,不利于蒸发散热。

Page 4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五)服装材料对隔热值的影响1 、衣料厚度

衣料的厚度与其隔热值成正比。通常可按 0.15clo /mm进行换算。但不同的衣料其厚度不同,隔热值差别较大。从夏服到冬服,各种衣料的厚度平均在 0.15~ 5.8 mm之间。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所穿衣服的总厚度变动也很大,从 0.2~ 27mm,隔热值为 0.03~ 4.32 c1o。,衣料的厚度主要决定于原料和织物结构,一般来说,平纹布的厚度最小,疏松毛料厚度最大。例如:平纹丝织品的厚度为 0.18mm,法兰绒的厚度为 1.46 mm。

Page 4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2 、纺织材料的体积质量

纺织材料的体积质量以 g/ cm3 为单位。它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纺织纤维的特性,纺织纤维越松软,其厚度越大,体积质量也越小,体积质量小的纺织纤维隔热值大,体积质量大的纺织纤维隔热值小。

3 、纺织纤维的导热系数

纺织纤维的导热系数决定于纺织纤维的导热特性。导热系数与隔热值成反比。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小则隔热值大。因此,从保暖角度考虑,纺织纤维导热系数越小越好。最好的纺织纤维,其导热系数接近于静止空气。

Page 4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4 、衣料的弹性和缩水性

衣料的弹性是指衣料拉长之后立即回复至原有的长度和形状的性能,并且衣料的纤维或茸毛不脱离纱线的约束,衣料的挠曲度和结构丝毫不受损失。弹性好的衣料,隔热值较大。一般而言,天然纤维产品中毛纺织品的弹性最大,次为丝织品,再其次为棉布,针织品例外(不符合这种规律)。

衣料中纱线受到水的作用可以膨胀,衣料的纱线还能弯曲缩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缩水性。被水浸湿的衣料(特别是平纹织物),因为失去弹性,比干燥的衣服更易紧贴身体表面,平纹织物还容易发生折皱,且不易回复原状。

当衣料受潮发牛收缩时,失去弹性,其厚度、体积质量和密度均发生改变,使衣服的隔热值下降。

Page 47: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5 、衣料表面的粗糙度

衣料表面的粗糙度主要决定于其衣料基本原料的特性及其纺织方法。表面粗糙的衣料,具有大量的空隙,不易贴近皮肤。因此,在皮肤与衣服内表面之间、各衣服层之间形成较大的气层,有利于增加服装的调气作用和隔热作用。

六、服装的层数和层次对隔热值的影响

穿着总厚度相同的单层衣服与双层衣服比较,双层衣服的隔热值较大。因为将衣服加在另一件衣服上,增加了衣服间空气层的厚度,即增加了静止空气层的隔热作用。但衣服的层次太多,最下层衣服受到上层衣服重量的压迫,隔热值不仅不增加,反而降低。

Page 48: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七、衣服脏污对隔热值的影响

内层和外层衣服容易脏污。内层衣服直接接触皮肤,由于皮肤的分泌物(主要是汗液)以及分泌物的分解产物粘附于衣服上,这是内层衣服脏污的主要来源。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污垢及微生物,是造成外衣脏污的原因。

来自人体皮肤和外界环境中的一切污物,都能堵塞衣料纱线之间的空隙,会减少衣料中和衣下气层的静止空气,并且皮肤分泌的污垢和环境中的尘土,都是固体物质,其导热性比空气大得多。因此,脏污的衣服,隔热值减少。由此可知,衣服应当勤洗勤换。实验证明:经过多次洗涤的衣服,其隔热值与新衣服比较,无明显差别。而脏污的衣服与干净衣服比较,隔热值明显降低。

Page 49: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八、服装尺寸的影响:当着装者穿用的服装尺寸型号较大,穿着宽松时,衣服内空气层空间较大,通过服装各开口处而出现服装内外热、冷空气的自然对流加强,即所谓“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将大大增加人体热量的散失,降低服装的隔热性能。

Page 50: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第三节 服装的湿传递性能

一、透湿性概述

在炎热的夏天,当外界气温与人体表面温度相等,甚至超过体表温度的时候,人体惟一的散热途径就是蒸发散热。另外,在冷环境中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也是依靠汗液蒸发来散热。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持人体热平衡,服装的透湿性就起了决定性作用。

Page 5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透湿性能由三部分组成。

1 、衣服的透气作用

由于衣服纱线之间存在空隙,当接近皮肤的衣下空气层中水蒸气压力大于周围环境中水蒸气压力时,水蒸气便经过空隙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弥散。

2 、衣服的吸湿性

服装纤维具有一定的吸湿、散湿能力,皮肤出汗时,衣下空气层的相对湿度很高,服装纤维吸附水汽后,相对湿度增加,并向相对湿度低的周围环境放湿。

3 、衣下空气层的对流

即温度高、湿度大的衣下空气,离开人体表面,以周围环境中湿度低的空气取代之,在人体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时,这种对流去湿更加明显。

Page 5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二、透湿指数

服装的透湿指数是美国专家伍德科克( A. H.Wood Cock)于 1963 年提出的,它是描述服装透湿性能的一个量,用简写符号 im 表示,无单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He——服装蒸发散热量 [J / (m2·h)];

It——服装隔热值 (clo);

S——蒸发散热与对流散热的比值,一个大气压条件

下, S=2.2℃/133.3 Pa

Ps——皮肤表面饱和水汽压( 1 , a );

Pe——环境空气中的水汽压( Pa )。

5.55 ( )e t

ms e

H Ii

S P P

Page 5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im 的值域理论上为 [0, 1],但一般来说 im<l,因为由于边界层空气

的阻碍,人即使是裸体,风速小于 3m/s的条件下, im 也不可能等于 1 ,

而是约为 0.53。因此, im 的值实际范围为 [0, 1)。

一般来说, im越大,透湿性越好,越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维持人体

热平衡;反之,透湿性越差。由于透湿的过程中伴随着热的变化,因此,对服装的透湿性能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 im 和 im/It 之比进行综合评定。

im/It称为蒸发、散热效能。 It越大, im/It越小,即蒸发散热效能越低;

反之,蒸发散热效能越高。

Page 5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二、织物传湿性能的测试方法与指标

水分或水汽在织物中传递性能的测试一般可分为吸湿法和蒸发法两类。

1 、吸湿法

将织物试样覆盖在装有吸湿剂(如无水碳酸钙或五氧化二磷等)的密闭干燥器的瓶口上,覆盖的接缝处必须用石蜡密封,放在一定温、湿度的实验室内或恒温恒湿箱内约 0.5~ l h后,测定吸湿剂的增重以及试样的面积,可以计算织物透湿指标 U。即

式中, U为透湿率,mg/ (cm2·h); G为在 t(min)时间后,吸湿剂增加的质量mg; A为水的蒸发面积( cm2 ); f为试样放置的时间 h 。

60GU

tA

Page 5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2 、蒸发法

将试样覆盖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上端,在一定温、湿度(如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 60 %)的环境室内或在恒温恒湿箱中放置一定时间t(min)。根据容器质量的减少质量( G)和试样的透湿面积( A)应用式( 12 - 11 ),可以算出织物的透湿率。

有时也用相对透湿量( B)来表示织物的透湿性能,其定义为通过织物试样的水量 G与未覆盖试样的同一容器在相同条件和时间内所蒸发的水量 G0 的百分比

即 ( 12 - 12 )0

100%G

BG

Page 5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应用蒸发法测定织物透湿性能时,随水的表面到试样间距离的减小, U值将增大,因此应注明测量时水表面到试样间距离。同时,蒸发法中水不断透过织物向外扩散,使液面下降,这都会使被测织物两面的水蒸气压差发生变化。根据水汽扩散定律,透湿量直接受材料两边湿度差的影响。因此,对于高透湿量的织物或为了消除水蒸气压差的这种变化而引起实验的误差,就采用倒杯法(前者称为正杯法)。

Page 57: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如图 12 - 4所示,杯中的水直接和织物表面接触,使被测试样两面的水蒸气压差 为一恒定值。在用倒杯法测定不防水的织物时,可先用一层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封在杯口上,再将被测织物盖在薄膜上,然后进行测试。一般地,支承板 5和底板 6之间的距离为 10 cm,这个空间中风速为 3.3 m/ s,试验箱中温度为( 22.8±1 )℃,相对湿度为 50 %±2%,试验时间为 3h ,试样的透湿量可以通过实验前后整套实验杯系统的质量变化来求得。

Page 58: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1 2( ) / /Q D c c At d D cAt d

当将覆盖有被测织物试样的盛水容器 (正杯法 ) 放入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分别测得

织物两侧的容器和环境中的水蒸气浓度 c1 和 c2 ,则由费克( Fick)方程可以求出织物的

传湿性能指标——湿阻( R),即

( 12 - 13)

式中, Q为通过织物的水汽传递量( g);△ f为织物二侧水蒸气浓度差( g/ cm3 );A为试样面积( cm2 ); t为扩散时间( s); d为织物试样厚度( cm); D为扩散系数( cm2/ s)。

式( 12 - 13)可写成 ( 12 - 14 )

R称为织物的湿阻, R越大,表示织物的透湿阻力越大。

/ /R d D cAt Q

Page 59: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惠兰(M. E.Whelan)等应用水杯法对织物透湿性作了较全面的研究,使用测试装置简图如图 12 - 5( a )所示。

用覆盖织物遮住具有一定面积和空气层厚度的水杯, Pa 为

水表面的蒸汽压, Pb 为外界空气的蒸汽压。系统中水汽蒸发

受到三个方面的阻抗:容器内空气层的阻抗 RL 织物层的阻抗

Rm ,织物外层空气层的阻抗 Re 。则容器中水汽通过覆盖织物

的透湿率 U与各阻抗和空气层两侧水汽压差有如下关系

( 12 - 15)a b

L m e

P PU

R R R

Page 60: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Page 6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1

1a b

L m e

P PU

R R R

惠兰等通过改变杯内空气层厚度( L)的实验表明:在 L< 2 cm范围内,L与 1/U成线性关系,当 L> 2 cm时, U基本不变,这一现象被认为是对流产生的紊流作用使空气层受到干扰所至。测试织物的湿阻抗时可采用两个相同的水杯,在一个水杯上只有覆盖织物而没有织物试样,另一水杯则把试样放在覆盖织物与水面之间如图 12 - 5( a )、( h )所示。调节未加装织物的水杯的空气层厚度 L1 ,使两杯在同一时问内蒸发量相同,即 U1= U2= U0 。由式( 12 -

15),两水杯的相应关系为

( 12 - 16)

式中, RF 为被测织物试样的湿阻。

2

2a b

L m e F

P PU

R R R R

Page 6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1 2L m e L m e FR R R R R R R

1 2F L LR R R

1LR

因为 U1= U2 ,则有

由此得 ( 12 - 17)

根据 1/U与 L的关系可知, 和 与相应的静止空气层厚度相对应,因此也可以用空气层厚度( L1 - L2 )来表示织物的湿阻抗,即

( 12 - 18)

这一测试方法的缺点是试验时间很长,同时不能对湿阻大于 2cm的样品进行测试,应用有局限性

2LR

1 2FR L L

Page 6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三、影响服装透湿指数的因素

1 、风对透湿指数的影晌

风是加速空气对流、增大蒸发散热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风速的增加,透湿指数也将增加。

2 、人体运动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人体运动对 im 的影响,实际上就是衣服内外空气流动速度增加对 im 的影响。

人体运动时会产生相对速度,同时衣下空气层发生对流(鼓风作用)。相对风速和鼓风作用的大小与人的运动速度有关。因为人体活动时,代谢产热量成倍的增加,必然引起全身出汗。此时虽然对流散热有所增加,但在一般着装情况下,汗液蒸发散热仍起主要作用,故 im增大。

Page 6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3 、环境湿度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环境湿度增加,即环境中水蒸气压力 (P。, ) 增加,则皮肤表面饱和水气压力与环境中水蒸气压差( Ps 一 Pe )减小,

蒸发散热阻力增加,蒸发散热量( He )将减小。这样,一方

面使服装的隔热值( It )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水分占据了织物

的部分内部空隙,更不利于蒸发散热,又使蒸发散热量( H

e )减小,因此,最终导致 He 大大减少。由此可知,环境湿度

增加将引起一系列的变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im值是减小

的。

Page 6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4 、衣服的隔热值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im值是随着衣服隔热值的增大而减小的。因为, It增大,

服装的蒸发阻力增加,从而使蒸发敞热量显著减小,故 im 也

减小,同时蒸发散热效能( im/It )也降低。,当衣服厚度增加

时,蒸发阻力增加, im值下降,所以,在寒冷环境中,穿肴

过厚的衣服劳动或快速行走、剧烈运动,也可能发生体热积蓄或中暑。

Page 6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5 、衣服的透气性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服装的透气性能主要决定于农料的织物结构和服装的设计方式。有些衣料,各层经纬纱之间形成直通气孔,透气性好,有利于水汽弥散。有些衣料,各层经纬纱交错排列,构成不定型气孔,这种衣料透气性较差,蒸发阻力大。此外,衣料的密度也是影响透湿指数的重要因素,致密的衣料透气性差,例如衣料的密度增加 10倍时,它的透气性大约减少 65 %。透气性差的衣料, im值就小。

Page 67: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服装的设计方式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一般在厚度相同的条件下,复层的衣服透气性较好,尤其在人体活动时,增加衣下空气层对流,有利于水汽的散发。肥大、开放式的衣服透气性好,透湿指数大;连身衣服及颈部、手腕和脚踝处紧口的衣服,透气性差,透湿指数小;密闭性的特种服装,透气性很小或完全不透气,则 im值很小或等于零。

Page 68: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6 、衣服的吸湿性对透湿指数的影响

服装的吸湿性是由纺织纤维特性决定的,吸湿性强且放湿快的衣服,例如麻织品衣服,吸湿率高,蒸发速度快,透湿性能高。毛纺织品衣服虽然能够大量吸收水汽,但放湿过程缓慢,所以透湿性能不如麻织品衣服好。

Page 69: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第四节 织物的通气性

通气性是指在织物两侧存在空气的压力差时,空气从织物的气孔通过的性能。服装材料按通气性可分为下述三类。

1 、易通气性材料 易通气性材料是指在比较微弱的空气压差下,也可发生通气的材料,属于此类的主要有纤维织制的织物。

2 、难通气性材料 难通气性材料是指必须用比较大的压力差,才能发生通气的材料,如皮革制品、纸张及变形纤维制品属于此类。

3 、不通气性材料 不通气材料是指完全没有通气性能的材料,如橡胶制品、涂油制品、乙烯类制品等。

Page 70: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三者的区别没有明显的界限,纤维制品中帆布属于难通气性材料,皮革类中较薄的属于较易通气性材料。纤维制品的实测结果表明,一般的棉制品、麻制品、丝制品的通气性比较大,羊毛制品与这些制品比较,通气性小的居多。

经人体皮肤不显性蒸发的水分及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等均需排出,服装材料需要有通气性,使空气进行交换,不让废物在服装里积蓄。如果废物积蓄,二氧化碳量超过 0.08 %,水蒸气量使相对湿度超过 60 %时,就会产生不舒适感和闷热感。人体躯干部位的皮肤与服装最内层之间,如气温在 32℃左右,相对湿度在 59 %左右,气流在 25 cm/s 左右才能保持舒适感,通气性增加时这些条件将被破坏,就会产生不舒适的寒冷感。如果外界气象条件有变化,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不致引起急剧的变化,需要多穿几层衣服。穿多层衣服时,接近体表要穿通气性大但含气量也大的服装,外面穿含气量小而通气性也小的服装,这对保温和保健都有好处。

Page 7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相比起来,织物形态比构成织物的纤维性质更能决定通气性。织物越密,质地越厚,通气性越差。据实例报导,纬纱的密度提高 3倍,通气性可下降到 1%。受影响最大的是直通气孔,通气大部分是通过直通气孔,因此当气孔不直接由表及里地通过织物,在织物内单独滞留时,含气量虽大,但通气性并不好,羊毛制品是最好的例证。毛纺织品等的气孔率虽然比较大,但多数没有直通气孔,总起来看因厚度大,通气性有变小的趋势。

开孔度相同时。厚度越大,通气景越小;厚度相同而开孔度不同时,通气量大致与开孔度成比例变化,但其增加率因厚度而异,厚度越大则越小。

Page 7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吸水的织物,由于纤维的膨胀或收缩,使织物内部的空隙减小,再加上附着的水分,空隙被阻塞,通气量明显下降,这样的吸水织物居多。但羊毛织物因吸湿及吸水,通气量减少较小。这是由于毛织品的拒水性及弹性,使织物内部的空隙比较而言不易减少的缘故,这是羊毛织物成为合适的服装材料的特性之一。防寒用织物的含气最大而通气量小,防暑用织物含气量、通气最都大。一般织物其含气量及通气景为中等以下的占多数。两件以上织物相重替时,相巨间稍有窄隙比起相互接触在一起的通气量要大;穿多层服装时稍为宽松点,对保温和保健都有好处。

另外。织物的同潮率对通气性也有明显的影响,随回潮率的增加,通气性显著下降,这是由于纤维经向膨胀的结果。

Page 7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第六节 织物的接触舒适性

织物的触觉舒适性在名称上与织物的手感风格或传统风格似乎有些雷同,但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因为传统的触觉风格只是以手感和指尖触摸织物所得的某种感觉为依据的评价方法。

一、织物的接触舒适性

织物的接触舒适性是指人体皮肤在受到外加织物或服饰作用时的一种生理感觉,具有被动性和不可回避性。其作用位置是人体须遮蔽保护或保暖的皮肤,与手感不同。

Page 7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接触的舒适感源于皮肤与织物接触时,织物对表皮层下的感觉接受器的刺激。这些感受器即为人体的感觉神经,其包括触觉感受器、热感受器和痛感受器,并使人感觉到发生这些刺激作用的部位、区域和持续时间。

与织物接触不适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织物的刺痒感,主要是织物上的毛羽或硬、尖物对皮肤的作用以及人体对织物上的化学物质乃至对纤维材料本身的过敏反应;二是织物对出汗皮肤的粘贴,含有汗、脂残留物的织物与皮肤间的粘涩以及汗液蒸发时与织物接触的湿冷感;三是服装结构不合适,引起织物对皮肤的局部压迫不适。

Page 7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贴肤的舒适感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表现在织物接触皮肤的瞬间所产生的温、冷感,温感相对于冷感可能稍慢些,但对感觉者来说都是一种快感。一般多毛羽的织物温感较强;表面光洁,接触面大,导热性好的织物冷感较强。二是对于持续性作用于皮肤的爽适触感,主要表现在纤维的表面形态和接触面湿传导性。纤维形态的作用目前还不甚明了,但纤维及集合体的湿传导性质对织物的爽感影响极大。

Page 7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的刺痒感,湿粘涩感,局部压迫感,接触冷、温、爽感均属织物触觉舒适性的范畴,而且是织物与皮肤直接发生的生理和物理作用。因此,从多个角度说,织物的接触舒适性直接取决于人体的皮肤感觉系统。通常人与人之间、人体不同位置之间的皮肤触感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一般较薄、软的皮肤比较厚、硬的皮肤敏感,皮肤的温度较高时比温度较低时敏感。

Page 77: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二、织物的刺痒感

织物的刺痒感一般指织物表面毛羽对皮肤的刺扎疼痛和轻扎、刮拉、摩擦的痒之综合感觉,而 HI 往往以“痒”为主。这与通常所说的织物表面的粗糙、软硬的概念无关。神经生理学上认为,痒主要是由痛觉和触觉感受器感受的,其中痛觉神经末梢的感受为最主要的。低作用力下的反复、持久作用极易引起皮肤痒的感觉。而强烈的、局部大变形的刺激将引起疼痛。故可以认为痒觉是痛觉的先导,当作用磐力大于某一阀值时( >0.75mN),痒可能变换为痛的感觉。

Page 78: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不同纤维性状及毛羽形态,不同织物结构对人体产生的刺痒感是不同的。纤维性能与形状,如直径、长度和刚度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前两者影响织物表面毛羽的长度和密度,直径和毛羽长度还影响纤维刚度。纤维刚度不仅影响成纱的表面光洁度,而且直接决定纤维对皮肤表面的刺扎作用。 实验表明,传统苎麻产品——夏布并不产生恼人的刺痒。夏布的麻纱是以手工劈细的,纤维间被胶质粘连,故实际纤维体特长。而机织麻纱是精干麻经切断、打松后,为单纤维,长度较短。两者相比,后者的纱线表面通常毛羽特别多。因此,苎麻织物刺痒感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麻纤维本身的粗、硬和具有较大的弯曲刚度,另一方面是由于麻纤维突出于织物表面形成较多的毛羽产生的。

Page 79: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毛羽形态对刺扎过程中的刺痒形式和痛痒感觉有影响。织物与皮肤接触时,如果压力小,支持面主要是由一定硬度的毛羽提供;压力大时,毛羽倒伏,由织物组织构成支持面。如以硬挺毛羽作为接触或支撑表面的,可有两种接触形式,即正压刺扎和切向摩擦或刮拉接触形式。

Page 80: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正压刺扎分为纤维头端点和弯曲头端正对皮肤方向运动两种。前者,纤维受压产生压缩和弯曲变形,其反作用力将通过头端作用于皮肤,由于接触点面积小,压强大,所以刺扎感强。后者,由于纤维头端的弯曲,接触面积增大,虽然皮肤正对纤维主轴运动,但皮肤受压产生的压强小,刺痒作用弱于前者。竖直摩擦式和弯曲摩擦式的纤维主体相对于皮肤切向运动,对皮肤产生切变应力。产生的压强虽小,但由于纤维的反弹恢复倾向,将产生振动滑移,在较大区域内形成持续的刮拉刺扎作用。其作用大小还取决于纤维轴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大小。

Page 81: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毛羽对人体毛发的拨动,以及织物本身或密集毛羽对毛发的纠缠拨拉,同样会使人产生痒、痛感。前者拨动作用,实际中很少被感觉到。而后者毛发的纠缠拨拉,将直接引起疼痛不适感。

织物组织的稀密程度和纱线的捻度大小也影响皮肤的刺痒感。如果织物结构松散,纱线捻度小,毛羽被握持一端的活动余地大,当毛羽受外力被挤压时,毛羽容易向织物方向避让,减弱了毛羽与皮肤间的作用力,从而减轻毛羽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对于松结构的织物,尤其是针织物,同样的纤维原料,其刺痒感较轻,就是这个道理。

Page 82: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人穿着衣物过程中的一些化学刺激和皮肤过敏也会引起刺痒感。

刺痒感的主要成因是硬挺突出的毛羽,且是较短的突出的硬纤维,因此改善织物刺痒感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去除或大量减少毛羽,如烧毛、剪毛处理,或反之,增加毛羽并使毛羽倒伏,如拉毛、梳毛和压烫等处理。二是纤维的柔软化,即降低纤维的细度,如碱液、氨处理,砂洗和酶处理,使纤维柔软或变细和原纤化。三是选择较细的纤维进行织物加工。这些方法能减少织物的刺痒感,但无法消除。有些效果还不明显,或对纤维损伤太大。有些毛羽减少了很多,但织物的刺痒感并未减少多少。故理论上刺痒不仅仅是纤维刺扎的作用,可能与纤维表面的粗糙特征和硬度有关。

Page 83: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三、织物的冷感性

服装刚与人体皮肤接触时,人体产牛的一种冷感知觉反应称为冷感性。冷感性主要与内农的接触舒适性有关。,寒冷季节穿用的内衣如棉毛衫裤、羊毛内衣衫裤等,要求暖和、无明湿冷感;炎热季节穿用的内衣如汗衫裤、衬衫等要求凉快、有明显冷感。

Page 84: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冷感性实质上是在温度不平衡条件下产生的,即衣服刚与皮肤接触时,如果皮肤温度较高,就会有冷的感觉,随着接触时间延长,衣服的温度与皮肤的温度渐趋平衡,就不再有冷感。冷感大的织物作内衣在寒冷季节穿上时,会使流经皮肤表面的血液受寒后回流至血液中心在经颈静脉时引起寒战(肌肉收缩)而增加热量的产生,又由于皮肤血液收缩而控制了传导、对流、辐射的热量,这样就使体内与体表间的温度梯度加大而使深层组织的传导热增加。

Page 85: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因此,寒冷季节使用的内衣应降低冷感性。冷感性主要取决于服装与皮肤的表面接触状态。其中不仅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还与接触形态特征等有关。因此,长丝类服装冷感性较明显;起绒织物、毛型织物由于纤维起毛或卷曲等原因,这类服装冷感性不显著。冷感性与纤维的吸湿热也有关系。吸湿积分热高的纤维制成的服装,冷感性较小,如羊毛服装。

Page 86: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纺织物理

Chap12 织物的舒适性

此外,冷感性还与纤维的静电特性有一定的关系。静电现象显著时,贴肉穿着的服装上产生较强的负性静电,人体往往有温暖感,如氯纶内衣。冷感性与纤维的导热性也直接有关,导热性高的纤维织物,有一定的冷感,如亚麻织物刚与皮肤接触时有明显的冷感,因而在夏令穿着时,人体会有凉爽感。

冷感性还与服装色泽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应有关,服装表面的冷色调往往会增加冷感。如实验表明,室温 15℃,人处在蓝色的环境中就会感到冷,而处在黄色的环境中就不感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