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社区建了个老年讲师团 -...

1
2 18 晚晴/百味 2017 11 24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卢国平 校对:李蔚 10 台上,讲课人精神矍铄、 声音洪亮、讲得绘声绘色;台 下,80多名党员和居民代表听 得有滋有味—这是1115 日崇川区文峰街道新城社区 老年讲师团成员潘永江在与 大家分享党的十九大精神内 涵的一个场景。 潘永江原是市委党校常 务副校长, 退休后被新城社区 党委聘为社区老年讲师团成 员。他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 神, 奋力谱写南通新篇章”的 主题, 从十九大重大深远意 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 位的新判断等八个方面进行 宣讲。 社区党委书记褚敏介绍 说, 外面的老师难请更难常 请,我们就用自己社区的资源 组建了老年讲师队伍,在讲课 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社区党 员、居民。 这个社区挖掘和利 用本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先后 聘请了8 人为老年讲师团成 员,这些成员是机关、企事业 单位的退休干部,具有较好的 理论水平与表达能力。 讲师团成员陈军为讲好 “永恒的毛泽东思想”这一课, 把课堂搬到陆洪小镇毛泽东 塑像收藏馆里。大家一边听他 的讲解,一边瞻仰伟大领袖毛 主席的光辉形到了一革命传统教育。党的十九大后,讲师团成员麟备了“ 不忘初心再出发新辉”的课题,从坚定信 马克思主义的忠心、坚持对 人民群众爱心、 坚守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公心个方面进行 课。 讲师团成员陆梅芳、张进行了化、 党史教育 。 他们用自的特长为社区 居民带来务。 在社区居民里, 社区老 年讲师团成员就在本小区里, 熟悉社区情况道居民群众爱 什么、 何疑惑, 讲课针对性 所以,他们上的一堂课能居民住、听得懂、记得。社 区老年讲师团不仅受到本社区居 民的欢迎还受其他社区的请, 到光明、五城南等社区课, 110共授242000多人。 新城社区老年 讲师团成为社区教育的一支奇 到了居民的欢迎和好五接桃园村退休老师张毓写“光与”新写在心底的为民情怀 马正祥 “下了,收被。 ”“下 了,衣裳。 ”一声声急促 女高音,打破午时宁静,把 在小的和牌桌上的居 民们唤起下一片杂 脚步声和开窗声。 大家晾晒在外面的被收进乌云 秋雨并进,雨点 噼噼啪啪天空变白蒙蒙的一 。好再晚都将打湿,想想都尴尬的场景, 大家已经为常。 在这幢楼多年的老居们有历。 虽然没有人向楼下的 喊话人说声“ 谢谢”, 大家明白,老包又了一 好事。 隔壁的一名退 职工,长得精乐善,是 热心肠的人,微笑恰似四季花儿整日绽放上。 家平时烧煮都车库里, 而车库又临小区的通道。 所以站 下,仰整幢大的日子晾晒 下,衣物晚了收,老包都会一 主人收起来车库 里。 上人家回来发现衣物不见 了,到老车库里一,大多 数时候到。 有人说, 城市里崛起的水 泥森形中加深了人淡漠,“ 铃相闻,老相往 代城市无法消弭 的一个通在的小区 。 我从部队业后,末班,享到了单位的房补贴,选择此安居。 打动的是这里地段好, 年小学一路之的小学年,本上但天堵塞粪池环境脏有老小区的,在这里一览无余。我动过另择优居的好了。与说是一个陌生环境担忧不如说是这里围,一次让变初终使身心坚 。后政府老小区的 成后,这里的环境美设施全了, 我这里的依恋也 俱增就说一事, 居们有义。 上下家,都头 疼停难, 更有些乱放。 我们的默契,先 车都尽量靠边, 左右 尽量给辆留出空到有电瓶车、 摩托位上,影响他人的,会主动协助将其。新车时热情地提示 指挥,我梯口妈妈我, 就急急地告诉我说家在水,了,敲你都不在。 我里一 赶忙奔是,到家后,水的方。 我 跟几了一没找确实 哗哗地流 水。 我机一,通水表。 我搬开楼梯口地面上的,一水表里,妈妈 家的水表在速转动。我让她 赶紧回去看看家的 了关。老感激地说,哎呀,好在是我家水,不然,一不知要浪费水。 我说妈妈 要客气,是我家的。 之间洋溢满满妈妈姓朱88 因住,人好,一长,大家就亲切地称 为“ 妈妈”。“ 妈妈大了脚不便,平搬一梯口透过元门看看外面的景, 看看上下边上上下下 居, 大人喊她声“ 妈妈”, 热情地打招 呼: “小陈,上啊? ”“小吃饭吗? ”小孩则奶奶握握者抱下, 顺手拿块饼之类的,在小孩手里。 我们这 些在城里人, 父母 都不边。 20多年每每妈妈, 就像自己的 母亲。特嘘寒问 我们倍感温暖妈妈要问楼、找谁家,一个水的保安。这多年,我们这 个单元还发生过什么案件,这与老妈妈的平有关。 前几日晚上,我对门邻说,妈妈了,我听后一? 前段光听说她不慎摔家休养啊里一 阵悲痛的好味。 一个多么善的老 人,说常。 里好赛金宝”。 从教30多年,下;他退休返乡民,做群众的贴人—— 他就 81张毓义。 张毓义原为南京航大学老师,1997退休到家五接桃园村后,群众民。 桃园村浦河1000 ,原是一,年坑坑洼洼到下雨天上行人难,发生多事 2012年,张毓义和退休老 干部振威起找里,捐款2000,在里和大家 力下,2013年,这了水,近年义为事业捐款1020055月,原李港吴某 上学张毓义。义了解情况后, 陆续借7000。后吴某,有人张毓义把张毓钱不了。 6月,一名员在从安徽老家 南通的上,钱包无法生 张毓道后,500他。 这名泪盈 眶:想到我一个外人,帮助我。 张毓 不仅 自己 教育引导他人。 2015年, 政府浦河路路边进行绿 树栽好后,被一些家。 张毓后,一边树木浇水,一边有人 拔树,就进行劝阻在这些长得枝繁叶茂。他持每天国家了解。 了解后,他近的群众听。 民们说老师是大学的老师, 是我们的 老师。 镇干部“在我 ,特张毓义这的宣讲员, 他们把党的理论线 策及时传达到万户一了思想通了凝聚 了人心、,是党和政府 声音的宣、传员。 ” 腾飞司总说, 张毓是他的 是他成的领人。 1987年, 刚刚创业的干, 分。 他张毓 义, 张毓到南京航大学领他介绍了学做工义和他民时没张毓 义就把他的宿舍腾出让保量完庆祝,他说,最应该的是张毓 义老师。 义的1000骥伏枥里。 烈士 年,心不已张毓义用自己 曲曲“光 ”的人章。 挖掘自资源 发挥退休居民新城社区建了个老年讲师团 蒋春昇 老邻居们的故事 周建新 闾阎短长 现有成员300多人的崇川区老年瑜伽运动俱乐部,其表演队曾多年参加省、市比赛和表演,多次 获奖。 领头人沈小村执着瑜伽艺术, 除了在市老年大学精心培训老年人学习瑜伽外,还醉心于编排 节目。最近,他们改变了以往瑜伽舞台作品的配乐风格,编排了瑜伽节目《五星红旗我的骄傲》,在瑜伽 中融入了舞蹈、太极、八段锦等元素,深受老年人喜爱。 图为崇川区老年瑜伽运动俱乐部1112日在省老 年人体育节南通分会场闭幕式上表演。 戴卫民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Oct-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新城社区建了个老年讲师团 - epaper.ntrb.com.cnepaper.ntrb.com.cn/new/jhwb/page/2/2017-11/24/A10/20171124A10_pdf.pdf · 单位的退休干部,具有较好的 理论水平与表达能力。

老2 18

晚晴/百味 2017年 11月 24日 星期五责任编辑:卢国平 校对:李蔚10

台上,讲课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讲得绘声绘色;台下,80多名党员和居民代表听得有滋有味———这是11月15日崇川区文峰街道新城社区老年讲师团成员潘永江在与大家分享党的十九大精神内涵的一个场景。

潘永江原是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退休后被新城社区党委聘为社区老年讲师团成员。他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奋力谱写南通新篇章”的主题, 从十九大重大深远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新判断等八个方面进行宣讲。 社区党委书记褚敏介绍说, 外面的老师难请更难常请,我们就用自己社区的资源

组建了老年讲师队伍,在讲课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社区党员、居民。 这个社区挖掘和利用本社区老年教育资源,先后聘请了8人为老年讲师团成员,这些成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与表达能力。

讲师团成员陈军为讲好“永恒的毛泽东思想”这一课,把课堂搬到陆洪小镇毛泽东塑像收藏馆里。大家一边听他的讲解,一边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讲师团成员钱泽麟备好了“不忘初心再出发,不断创造新辉煌”的课题,从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忠心、坚持对

人民群众的爱心、 坚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公心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授课。 讲师团成员陆梅芳、张家如分别进行了茶文化、 党史教育讲座。 他们用各自的特长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不一样的服务。

而在社区居民眼里, 社区老年讲师团成员就住在本小区里,熟悉社区情况, 知道居民群众爱听什么、 有何疑惑, 讲课针对性强。 所以,他们上的每一堂课能让居民坐得住、听得懂、记得住。 社区老年讲师团不仅受到本社区居民的欢迎,还受其他社区的邀请,到光明、五一、城南等社区授课,今年1至10月共授课24场次,受教人数2000多人次。 新城社区老年讲师团已成为社区教育的一支奇葩,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通州区五接镇桃园村退休老师张毓义谱写“光与热”新篇章

写在心底的为民情怀□马正祥

“下雨了,快收被子。 ”“下雨了,快收衣裳。 ”一声声急促的女高音,打破午时的宁静,把正在小憩的和正在牌桌上的居民们唤起,只听楼上楼下一片杂乱的脚步声和开窗声。 大家刚把晾晒在外面的衣被收进去,乌云与秋雨并进,雨点“噼噼啪啪”由疏到密, 天空变成白蒙蒙的一片。 好险,再晚一点,衣被都将被打湿,想想都尴尬。

这样的场景, 大家已经习以为常。 因为住在这幢楼里很多年的老邻居们有很多回这样的经历。 虽然没有人向楼下的喊话人说声“谢谢”,但大家心里明白, 老包又为邻居做了一回好事。

老包是隔壁单元的一名退休职工,长得精瘦,乐善好助,是个热心肠的人,微笑恰似四季常开的花儿, 整日绽放在她的脸上。 她家平时烧煮都在车库里,而车库又临小区的通道。 所以站在楼下,仰头一望,整幢大楼一目了然。 风大的日子,谁家晾晒的衣被掉到楼下,或是晒在楼下的衣物晚上忘了收,老包都会一一帮主人收起来,然后晾在车库里。 楼上人家回来发现衣物不见了,到老包的车库里一找,大多数时候能找到。

有人说, 城市里崛起的水泥森林, 无形中加深了人情的淡漠,“门铃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似乎是现代城市无法消弭的一个通病, 而我所在的小区并非如此。 我从部队转业后,赶上末班车, 享受到了单位的住房补贴,选择在此安居。 当初,打动我心的是这里地段好,离一所百年小学一路之隔。 女儿的小学六年,基本上没有接送。但天长日久,管道堵塞、粪池外溢,环境脏乱,所有老小区的弊病,在这里一览无余。 我曾多次动过另择优居的念头, 甚至选好了心仪的楼盘。 与其说是对去一个漂亮但陌生的环境心存担忧, 倒不如说是这里友善和睦、互帮互助的邻里氛围,一次次让我改变初衷, 终使身心坚守下来。 后来政府对老小区的改造完成后,这里的环境美了、设施全了, 我对这里的依恋也与日俱增。

就说停车一事, 邻居们也有情有义。 晚上下班回家,都头疼停车难, 更怕有些车主乱停乱放。 我们的邻居心有默契,先停的车都尽量靠边, 前后左右尽量给后来的车辆留出空间。

遇到有电瓶车、 摩托车等停在车位上,影响他人停车的,邻居还会主动协助将其移开。 新手倒车时, 邻居还会热情地提示指挥。 那天傍晚,我回家刚走到楼梯口, 楼下妈妈和几个邻居一见我, 就急急地告诉我说你家在漏水,漏了半天了,敲你家的门, 你们都不在。 我心里一紧,赶忙奔上楼。 可是,到家查看后,没有发现漏水的地方。 我再下楼,跟几个邻居寻了一圈,也没找到漏水点。 但单元外墙的落水管里确实在哗哗地流水。 我灵机一动, 通过水表寻找。 我搬开楼梯口地面上的铁盖,一排水表里,只有楼下妈妈家的水表在快速转动。 我让她赶紧回去看看, 果然是她家的人忘了关热水器的阀门。 老妈妈一脸感激地说,哎呀,好在你发现是我家漏水,不然,一晚上不知要浪费多少水。 我说妈妈不要客气,是你先帮我家找的。一来二去, 邻里之间洋溢的都是满满的信任。

“楼下妈妈”姓朱,已88岁高龄, 因住在底楼, 人缘又极好,时间一长,大家就亲切地称其为“楼下妈妈”。“楼下妈妈”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 平时就喜欢搬一张椅子,坐在楼梯口,透过单元门看看外面的风景,看看上下班从她身边上上下下的邻居, 此时大人都会喊她一声“妈妈”,她也会热情地打招呼:“小陈,上班去啊? ”“小王,吃饭了吗? ”小孩则会喊奶奶,她也会握握小孩的手或者抱一下, 顺手拿起一块饼干或橘子之类的,放在小孩手里。 我们这些在城里工作的农村人, 父母都不在身边。 20多年来,每每碰到楼下妈妈, 就像看见自己的母亲一般。 特别是她的嘘寒问暖,让我们倍感温暖。 碰到生人上楼梯, 楼下妈妈还要问一问去几楼、找谁家,俨然一个不拿薪水的保安。 这么多年,我们这个单元还真没发生过什么失窃案件,这也与老妈妈的平日关心有关。前几日晚上,我正在饭桌上小酌,对门邻居打来电话说,楼下妈妈去世了,我听后一惊,怎么会呢? 前段时间光听说她不慎摔了一跤,正在女儿家休养啊。心里一阵悲痛。妻子炒的好菜、杯中美酒也顿时无味。 一个多么善良的老人,说走就走。唉,心中不舍,但怎奈生命无常。

俗话道:“邻里好赛金宝”。此言不虚。

他痴心从教30多年,桃李满天下;他退休返乡后倾心为民,做群众的贴心人———他就是现年81岁的张毓义。

张毓义原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习指导老师,1997年退休回到家乡通州区五接镇桃园村后,心系群众,倾心为民。 桃园村新浦河东路1000多米,原来是一条泥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每到下雨天,路上行人困难,发生了很多事故。 2012年,张毓义和退休老干部朱振威一起找到村里,带头捐款2000元,在村里和大家的努力下,2013年,这条路修成了水泥路。 据统计,近年来,张毓义为公益事业捐款近10万元。 2005年5月,原李港的吴某因办小企业、儿子上学、建房等事项急需用钱,找到张毓义。张毓义了解情况后, 陆续借给他7000多元。后来,吴某因事故去

世,有人劝张毓义把钱赶快要回。看到吴家孤儿寡母,张毓义决定这笔钱不要了。 今年6月,一名当地的河道保洁员在从安徽老家回南通的路上,钱包失窃,无法生活。 张毓义知道后,拿出500元给他。 这名保洁员接过钱,热泪盈眶:没想到我一个外乡人,你还这样无私帮助我。

张毓义不仅自己心系群众,还教育引导其他人。 2015年,政府对新浦河东路路边进行绿化。 风景树栽好后,被一些村民拔回家。 张毓义发现后,一边给树木浇水,一边蹲守,发现有人拔树,就进行劝阻,晓以利害,现在这些树已长得枝繁叶茂。 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 对国家政策方针深入了解。了解后,他再讲给附近的群众听。村民们说:张老师不仅是大学生的老师, 也是我们的老师。 镇村干部感慨地说:“在我们基层, 特别需要像张毓义这样

的宣讲员, 他们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到千家万户,统一了思想、沟通了情感,又凝聚了人心、推动了工作,是党和政府声音的宣传员、传播员。 ”

对腾飞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义来说, 张毓义既是他的好朋友,也是他成功的领路人。1987年, 刚刚创业的徐义没有活干, 焦急万分。 他找到张毓义, 张毓义找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领导, 给他介绍了学院的风洞工程。 做工程时,徐义和其他民工有时没有地方住, 张毓义就把他的宿舍腾出让民工们住。 徐义保质保量完工庆祝之时,他说,最应该感谢的是张毓义老师。 现在徐义的公司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张毓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光与热”的人生篇章。

挖掘自身人才资源 发挥退休居民余热

新城社区建了个老年讲师团□蒋春昇

老邻居们的故事□周建新

闾阎短长

现有成员300多人的崇川区老年瑜伽运动俱乐部,其表演队曾多年参加省、市比赛和表演,多次获奖。 领头人沈小村执着瑜伽艺术, 除了在市老年大学精心培训老年人学习瑜伽外,还醉心于编排节目。 最近,他们改变了以往瑜伽舞台作品的配乐风格,编排了瑜伽节目《五星红旗我的骄傲》,在瑜伽中融入了舞蹈、太极、八段锦等元素,�深受老年人喜爱。图为崇川区老年瑜伽运动俱乐部11月12日在省老年人体育节南通分会场闭幕式上表演。 戴卫民

瑜伽表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