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10
v 001 ................................................................. 002 ......................................................................... 009 065 ..................................................... 066 ............................................................. 105 ......................................................................... 138 201 ── ......................................... 202 ......................................................... 224 ............................................................. 253 Contents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Ja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v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001

﹁國學﹂與中醫文化通識 .................................................................

002

古典醫學的知識根源 .........................................................................

009

疾病的歷史

065

先秦至中古﹁病因觀﹂及其變遷 .....................................................

066

掩埋屍體禮俗與疾病的想像 .............................................................

105

鬼神之病與﹁場所﹂ .........................................................................

138

中醫技術及其自然、性別、政治意義

201

艾火與天火─

中醫﹁灸﹂療法的起源 .........................................

202

﹁附子﹂毒藥在政治中的運用 .........................................................

224

傳統家庭的衝突與化解方術 .............................................................

253

Contents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9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2: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想像身體

283

唐代﹁肺石﹂的身體想像 .................................................................

284

中國方術史上的﹁形影觀﹂及技術 .................................................

294

十七世紀臟腑圖說的身體觀 .............................................................

319

明清抵抗火炮的法術身體 .................................................................

366

純粹手術

399

三世紀華佗故事的新解釋及啟示 .....................................................

400

十六世紀中醫﹁反常﹂手術史之謎 .................................................

418

我學習醫學史的經驗淺談

453

Contents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10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3: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1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4: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 002

「國學」與中醫文化通識

自一九九○

年代初至今,中國持續著「國學」的熱潮。這股熱潮不僅活躍於文化、學術界,

而且擴及地方、社會團體。李零將過去二十年的國學熱形容為「一種近似瘋狂的離奇現象」。他

似乎視這股不小的潮流,是一個政治化的「舉國」狂熱。但也不能否認,在其中有個人或團體

為傳統價值系統的起信及安身立命之道,自發地尋求精神資源。李零在《去聖乃得真孔子》中

提到中醫,意思是「新儒家」之類的思想流派的「精神勝利法」與中醫相同:「它要保留的只是

內聖,就像中醫,丟了地盤,最終還要領導西醫||在理論上領導西醫。」

1這是說中醫的技術

「地盤」不行、最終只能講一些理論高調嗎?

中國文化傳統包括「中醫」,不但極為豐富、複雜,而且存有不同的層次;我們在客觀地尋

求理解的同時,也不斷地做理性的反省。我即想利用余英時先生︿「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一

文,對民國時期「國學」研究的分期,及不同階段研究的特色及成果,以作為當下「國學熱」的

借鑑。

2余英時先生將民國時期的國學運動分為兩期:第一期是清末至一九一七年;第二期是

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四九年以前。這兩大段落的分水嶺,大致是以「新文化運動」為劃界的。先說

國學研究第一期。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2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5: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003︱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

梁啟超即說:「今日欲使外學之真精神普及於祖國,則當轉輸之任者必邃於國學,然後能收其

效。」︵《飲冰室文集》︶這種情況也出現在近代中、西醫學。王國維也說:「余謂中西二學,

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觀堂別集》︶而中、西醫學同時地進入「盛

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之上,而

是更為系統、全面的。

國學研究的第二期,可以胡適一九二二年在北大《國學季刊》所寫的宣言為代表。這篇宣

言認為國學最重要的使命,是要對過去的中國文化進行「專史式」的系統研究。余英時先生說:

「國學研究必以建立中國文化史的整體架構為最終歸宿」。

3這一規劃對今天的國學熱或許仍具

有導向的意義。中國醫學史作為不可忽略的「專史」之一,與整體的中國文化史應有更為有機的

連接。第

二期的國學研究還有兩項特色。其一是胡適所提倡的「科學方法整理國故」。其二是西方

人文社會科學的分科全面進入到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之內。這兩種情況,在中醫學術、教育也有類

似的情況。特別是以科學、實驗室的方式來解釋、證明中醫的理論。不過,中、西醫儘管不斷尋求

會通、結合,但在許多關鍵處多是二水分流的局面,而「互相推助」的趨勢卻無疑更加緊密。

在具體的研究成果上,國學研究的第一期,章太炎、廖平都有相當豐富的醫經、醫史的著

1

李零,《去聖乃得真孔子:︿論語﹀縱橫談》︵北京:三聯書店,二○

八︶。

2

余英時,︿「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人文與民主》︵臺北:時報文化,二○

一○

︶。

3

余英時,《「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頁四八。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3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6: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 004

作。章太炎︿論宋人煮散之得失﹀討論古今用藥權量之變化,涉及宋人改湯劑為煮散的歷史背景:

「宋人所以創為煮散者,蓋由五代分裂之際,遠方藥物,致之不易,於是減省其量,而以散煮服

之。沿及宋時,遂為常法。」

4南宋煮散風氣漸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以飲片為原料的湯劑。

5

廖平曾輯錄、評述中醫的文獻二十餘種,題為《六譯館醫學叢書》。他的著述將醫學與經學

交互會通。例如,《分方異宜考》論醫書的五行之學,「若醫家專門切要之事,則詳經絡,考部

位,識病名,知針藥,於《內經》中取其切要者,不過二三十篇。其屬通論治國、醫人皆所合通

者,不過三四十篇。其高深玄遠之《陰陽大論》,與政治陰陽五行家之專篇,則盡可束之高閣,

書少功多,庶乎可以自得?收五行以歸經學,日辟國萬里,治法可以重光。」

6簡言之,醫書多

言治國之道,經學史研究也應留意古醫家之論述。廖平又說:「古者經學政法專書,多說人身

臟腑。《五經異義》、《白虎通》、《五行大義》、《淮南》、《申鑑》,皆是也。醫道通於政

治,如《十二官相使篇》,其尤著者也。」

7可見經學之書言人身臟腑,不專為治療;政法與醫

學兩者貌似神離,用殊理同。

廖平又將《黃帝內經》的內容,析分為「政治、醫診二大派」;這本經典之所以兼言天道人

事者,「《內經》本為皇帝外史所掌,旁涉於醫」

8這些說法,正如匡衡說詩可以解人頤。他認

為《內經》治病的專篇,︿小針解﹀、︿針解﹀、︿八正神明論﹀、︿陽明脈解﹀、︿脈解﹀等

五篇,「歷來解家未能合之以成兩美,大抵分篇作注,不免肢解全牛。」

9因此,他主張將上述

五篇合讀,以相得益彰。

國學研究的第二期,陳垣、柳詒徵、呂思勉等幾位國學大師都有中醫文化研究的相關著作。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4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7: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005︱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陳垣的醫學史論文很多,主要發表在《醫學衛生報》、《光華醫事衛生雜誌》等刊物。他的醫學

史研究,多具現實之意義。如︿釋醫院﹀一文,追溯「吾國醫院之制,蓋起於六朝矣」。自此以

降,唐有「養病坊」,宋有「安濟坊」,金元有「惠民藥局」等,這些都是官方設立為治療貧民

之疾的。陳垣先生說中國人歷來有「以醫院為不祥者」的禁忌,與西人心態不同。

10他說住醫院

有時為必要:「有病須施行手術者必須入醫院」,「有病能傳染家人者必須入醫院」。

11醫院的

歷史,與「現代」醫療技術、衛生制度的革命有密切關係。

柳詒徵在其代表作《中國文化史》中,即闡述中醫藥文化的發展。舉例來說,柳詒徵認為中

醫早期重視解剖、手術,外科發達;有人認為中醫治療傾向「內治」並不正確。他說:「蓋古人

精於全體之學,劀殺剖割,初非異事,與今世西人之治病相同。」又說:「後世獨祖張機,於一

切病,唯恃診脈處方之術,是漢代實古今醫法變遷之樞。」

12所以,以「診脈」、「處方」︵湯

4

章太炎,《章太炎先生論傷寒》︵北京:學苑出版社,二○

九︶,頁一三三。章氏醫史作品,見《章太炎全集

︵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

5

鄭金生,《藥林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

七︶,頁一八○

一八三。

6

廖平,《廖平醫書全集》︵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二○

一○

︶,頁一三三二。

7

廖平,《廖平醫書全集》,頁一三五一。

8

廖平,《廖平醫書全集》,頁一三五八。

9

廖平,《廖平醫書全集》,頁一三五七—

一三五八,黃鎔序。

10

陳垣,《陳垣早年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一九九二︶,頁二三八—

二四二。

11

陳垣,《陳垣早年文集》,頁二四○

二四一。

12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臺北:正中書局,一九九三︶,頁四一六—

四一七。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5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8: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 006

劑︶為主流的「方脈」︵內科︶一支,並不足完全說明中國醫學之全貌。中醫在骨傷科、瘍醫也

有獨特的傳統。

呂思勉的《中國文化史》的「文化」不是狹義的學術技藝,而是「一切人為的事都包括於

文化之中」。

13這本書是以各類專史如政體、刑法、實業等攀上「通史」寫作的宏構。他在為近

代醫學史大家謝觀撰寫的傳記《謝立恆先生傳》︵一九三五年︶,即敘述兼通醫術的儒者傳統:

「君於醫,雖不以是為業,顧自幼熟誦醫經、經方,長而瀏覽弗輟,親故有疾,或為治療,遇儒

醫、世醫、若草澤鈴醫,有一技之長者,必慇勤詢訪討論,未嘗一日廢也。」

14謝觀肄業於東吳

大學,習地理之學,年少曾從馬培之門下學醫。呂思勉說,「予嘗與君上下其論議」,

15國學與

醫學應可對話、相通。

可見,大師們︵他們都不是執業醫生︶的眼光與今日「內史」取向的研究者或有不同,不少

仍具參考價值。他們所關懷的如外科、醫院、儒醫等課題,及提出的洞見,顯示了極為獨特的視

野。

余英時先生回顧第一、第二期的國學研究,指出當今國學研究的處境、脈絡:「我要鄭重

地指出,一方面由於西方中心論、科學主義走向式微,而另一方面文化多元論已逐漸成為人文、

社會科學界的共識,國學作為一門學術已不再有消解於西學之中的危險。中國自有一個源遠流長

的人文研究傳統,這一傳統雖在近百年中受過西學的不斷刷新,卻仍然未失其原有的文化身份

︵cultural identity

︶。」

16在此我並無意倡說「醫學多元論」,以免誤導視聽;但中醫經過百年來

的紛擾、打擊終究保持住其「文化身份」,這一點是我個人所深信的。德國學者蔣熙德︵Volker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6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9: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007︱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Scheid

︶最新的論著可以支持這個看法。

蔣熙德的新作C

urrents of Tradition in Chinese M

edicine , 1626~2006

︵《孟河醫派三百年》︶,

探討江蘇武進鎮孟河起源的一個中醫流派史及其相關分支的興起、擴展的漫漫過程,時間長達四

個世紀。

17孟河學派的歷史可以分三個階段:

從十七世紀初葉,費氏家族遷至孟河始,通過血緣、婚姻、師弟及其他社會、政治網絡,逐

漸由孟河往上海擴散,形成錯綜複雜的醫學家族︵m

edicinal lineages

︶。第二階段,在上海名醫丁

甘仁的提議下正式出現了「孟河學派」這一名詞;而以上海為民國時期的醫學中心,這個學派產

生了「分歧的現代性」的微妙變化。如利用傳統鄉籍的關係建立新的醫學校、團體及學術期刊。

而傳統「國粹」︵national essence

︶的潛移默化,及追求儒醫道德的理念已在這一階段現代化的

過程中持續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三階段是一九四九年以後,中醫的發展受到國家的支持,以及政

治、現代化的持續要求。相對來說,前兩階段的家族、社會關係網絡受到很大的弱化。

中醫的傳統雖然經歷多次強烈的變遷,但卻保持一定的穩定結構。所謂傳統是一套文化體系

的保存、繼承與改造。而文化是意義創造的具體實現,中醫本身蘊含的意義結構不只是其技術的

13

呂思勉,《中國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

一○

︶,頁九。

14

謝觀,《中國醫學源流論》︵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二○

三︶,頁二。

15

謝觀,《中國醫學源流論》,頁四。

16

余英時,《「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頁六三。

17

蔣熙德,C

urrents of Tradition in Chinese M

edicine, 1626-2006

︵Seattle: Eastland Press, 2007

︶。李夏亭主編,《孟河

醫派三百年》︵北京:學苑出版社,二○

一○

︶。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7 2018/11/12 下午5:51

Page 10: Contents v 065 001...003 ︱另類醫學?反思中醫文化 清末以來的學人以「國學」來作為與「西學」的對照,但也以為西學應該與國學融會貫通。是更為系統、全面的。則俱盛」的階段。西醫對中醫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已不像歷史上幾個時期只在一枝一節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 008

基礎,同時也貫穿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個傳統社會的知識分子應該讀哪些書?一八七○

年代的張之洞《書目答問》所建議的書單

包含中醫經典。《書目答問》挑選的中醫典籍以唐以前為斷限,一共十三部。

18有些中醫典籍,

非專家也應該讀,這不是張氏個人之見解。

近代四川國學大師劉咸炘在《學略》中提示一般讀者:「《素問》為理祖,非專門亦可讀。

李時珍《本草綱目》可考草木名類形狀,亦有益於學者。」

19粗備國學常識的現代公民應該可以

讀《素問》原文。所謂的「理祖」,是指《內經》提供了養生、治病甚至修養、治國的規律。這

裡的「非專門」、「學者」,指的不是執業的中醫師,而是中醫在技術層面以外,其知識系統可

能成為更多人的「文化通識」。這在傳統社會稱之為「士大夫之學」,指的是「略觀大意」、

「存其大體」的讀者及做人境界。

20它與「專業」、「專家之學」不同,強調的是對國學中的各

類學問的貫通、綜合。「文化通識」希望培養現代公民對公共事務、日常生活的判斷能力與人文

修養。段逸山先生說,「由儒而醫的現象」非常普遍存在於整個中國醫學史中。

21

本章的論旨,不是通過國學來理解中醫,而是中醫本身即是國學的核心文化資源之一。中醫

與儒道是國學的一體兩面、不可偏廢。而我們為現代人所做的不同層次中醫文獻及歷史研究,其

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達成「中醫文化通識」的深化及普及。

18

張之洞、范希曾,《書目答問補正》︵臺北:新興書局,一九六二︶,頁一三九。

19

劉咸炘,《學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二○

四︶,頁六六。

20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二○

四︶,頁五九六。

21段逸山,《段逸山舉要醫古文》︵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二○

一○︶,頁三。

從中醫看中國文化.indd 8 2018/11/12 下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