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专栏 为教师营造专业成长“内生场”...2015/11/06  ·...

1
张吉华 河北省隆尧县教育局局长 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区域教育 区域教育 2019年11月6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15 周刊 每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成立了一 些管理部门,但在具体分工时一般会 落在某个负责人身上,所谓“一人一 块儿事,一人管一条线”。可是,当每 个人只为自己的分工负责时,团队合 作、部门协同往往很难实现,个人决 策代替了集体智慧。比如一些学校 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往往被搁置,因为 大家都忙着眼前重要紧急的事情,忽 略了对那些重要却不十分紧急的谋 划与设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团队合作、部门协同的价值是把学校 引向尽可能的高度。 (北 京 市 中 关 村 第 三 小 学 校 长 刘可钦) 管理的目的是让员工按公司要 求工作。但在创造力革命时代,员工 最主要的驱动力来自创造带来的成 就感和社会价值,自我激励是他们的 典型特征。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来自 外部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而是赋能, 也就是为他们提供能更高效创造的 环境和工具。 (湖畔大学教育长 曾鸣)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不能只满足 于会做自己的事情,你要对这个世界 和未来有认知的能力。这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能力。西点军校对于领导 力发展的诠释是:最重要的是认识自 己的能力,以及多视角看待世界的能 力。如果单向视角看世界,你就不会 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 学教授 陈春花) 要设定现在自己不能胜任的有 难度目标,“我要在未来某个时点实 现这个目标”,要下这样的决心。然 后,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 在“未来这个时点”实现既定目标。 如果只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判断决定 “能做”还是“不能做”,那么就不可能 挑战新事业,或者实现更高的目标。 “现在做不到的事,今后无论如何也 要达成”。如果缺乏这种强烈的愿 望,就无法开拓新领域、达成新目标。 (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创始人 稻 盛和夫) 人才是大树、是根本,也是一个 组织的生命。从方法论上讲,人才就 是选 、用 、育 、留四个维度 ,分别对应 的是:怎么判断人、怎么磨炼他、怎么 培养他、怎么留住他。在选人上,我 们不仅仅看一个人的行业经验,还看 重他的“底层 ”,即学习能力 、从无到 有的创建能力以及反思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流程官 童文红) 为教师营造专业成长“内生场” 唱响“校长陪餐” 三部曲 局长专栏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市 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 康管理规定》,河北省隆尧县教育系 统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坚决把校 长陪餐制落到实处,保证校园饮食的 公开、透明、营养、安全。隆尧县提出 “四化一中心”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学 生用餐安全为中心,实行陪餐制度常 态化、监管机制全程化、餐食饮用营 养化、共管模式家校化。各学校围绕 这一思路,实行了各具特色、形式多 样、行之有效的陪餐方式,唱响了“校 长陪餐”三部曲。 全程监督进行曲。 “校长陪餐”不是 即兴行为,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参 与,只有对食堂的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 督,才能确保“校长陪餐”的实效性。隆 尧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坚持“三个延 伸”,持之以恒落实“校长陪餐”制度。 人员延伸。陪餐责任不仅限于 学校校长,还延伸到中层领导、班主 任。各学校将“陪餐校长”定义为责 任明确、分工合理的监督群体,建立 了群体监督、轮流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食堂醒目位置公示“值班校长”名 单,确保了“校长陪餐”的常态化。 时段延伸。陪餐责任不仅限于 就餐时段,从原材料购进到熟食品加 工,从领取饭菜到学生就餐,“陪餐校 长”每餐都要提前介入,走进食堂监 督检查食堂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检 查学生饮品、食品的卫生状况,询问 学生就餐满意度,确保“校长陪餐”常 规程序的规范执行。 区域延伸。陪餐责任不仅限于 学生餐桌,还延伸到食材存储、后厨 操作、售饭窗口。“陪餐校长”对涉及 饭菜质量、数量等各环节进行检查、 督导、记录,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堵塞 漏洞,思考改进措施,保证学生用餐 安全。 监督履职交响曲。校长陪餐制的 有效执行,既要夯实相关群体的责任意 识,也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监 督。为此,我们建立了“三个机制”,强 化推进“校长陪餐”的贯彻落实。 巡查机制。县教育局各包片局 长不定期到分包学校进行巡查,通过 检查档案、现场查看、询问师生等方 式,抽查“校长陪餐”相关记录是否健 全,陪餐过程是否规范,陪餐效果是 否明显。并将巡查结果计入年终校 长考核,进一步强化“陪餐校长”的责 任意识,为学生健康安全饮食撑起一 道保护伞。 监督机制。各学校成立了由学 校工会、师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 成的监管委员会,全覆盖监督履行职 责。监管委员会按要求定期开展督 察,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不断完 善陪餐方式,增强陪餐效果,促成“校 长陪餐”作用的有效发挥,使“校长陪 餐”真正形成了学校食堂安全的保障 力量。 反馈机制。陪餐结束后,“陪餐 校长”都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针对 进货渠道、操作规范、饭菜质量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收集到的学生意 见逐条反馈给食堂,由食堂负责人制 定改进措施及时整改。 家校共管协奏曲。 在实施“校 长陪餐”过程中,各学校还引进了家 校共管、社会监督等多方参与主体 的操作模式。为了让学生家长清楚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饮食情况,各学 校利用班级微信群每天公开“日餐 谱”,介绍配餐营养搭配的科学依 据,转发学生就餐图片,增加用餐的 透明度。各学校实施家校合作,携 手共管,每周定期邀请家长代表与 孩子一起就餐,合力打造规范、安 全、放心食堂。 让培训成为一种期待,这是河北 省承德市双滦区开展教师培训的宗 旨。双滦区期待通过培训提升学校 品位、推动学校发展并促进管理者与 教师共成长。经过几年的探索,双滦 区教师培训紧贴学校教育改革需求, 为教师营造专业成长“内生场”,提升 同心力、学习力、行动力、教学力、自 省力。 走出去,在学习中内化创生 教育发展需要借鉴先进经验。 双滦区教师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 来”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创生新的培 训方式。 双滦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建立 长期合作关系,近两年先后组织三 期“管理干部北师大高级研修 班”。培训人员涉及广泛,包含各 校、幼儿园主抓教学、德育、安全、 总务、财务的副主任及以上领导。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梳理意见与 建议,采取“点餐”方式按需培训。 培训归来,双滦区教体局及时组织 “教育论坛”研讨交流活动,分享培 训的收获、感悟以及今后工作中可 借鉴的做法,并将心得体会集优成 册,先后出版了三期《滦江丝路》, 巩固学习成果,切实发挥以培训促 提升的作用。 创新培训形式,打造以智能手 机为核心的网络化培训,推出双滦 教育“微培训”,开启“轻给养”。每 日向教师手机推送一篇《师教简 讯》,分新闻摘要、健康养生、安全卫 士、心得点滴 4 个板块,把最新、最前 沿的新闻传递给教师;引领教师关 注健康养生,关注自身、学生的安 全;为教育教学改革、师德修养提升 助力。 双滦区充分利用城域网和“智 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落实 平台各项应用:云视频管理系统、 中考招生考试系统、教师考核评 价系统、新高考应用系统,集应 用、研修、培训、评价为一体,进一 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教 育优质发展。 抓机遇,跨区域对接优质资源 双滦区与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 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院学生定 期到双滦区进行顶岗实习,为区域教 育注入新鲜血液;学院借助承办“国 培”项目的契机,让国培学员到双滦 区进行跟岗培训,促进学校教学、管 理方式的改进。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双滦 区第四小学与北京市大东流中心小 学、双滦区实验小学与北京展览路第 一小学、双滦区第三小学与中国农业 科学院附属小学、承德市第三中学与 北京密云三中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教 育管理、文化建设、课程开发、课堂教 学改革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为教师 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 障。同时,深化中小学与京津冀名校 的合作,教师分批次到合作学校跟岗 培训,在开阔教师视野的同时提升教 师教育教学水平。 双滦区中小学教研室、仪器电教 室、师教科联合启动名师工作室工程, 选拔名师组建“双滦区名师工作室”。 学习北京市昌平区经验,以先进的教育 思想为指导,以学科教学和教科研为纽 带,对有发展潜质的教师进行集中培 训,探究培养名师的方法与途径,完善 双滦区骨干教师培养梯队,探索建立一 套优秀教师培养机制,研发一批优秀教 研成果,把名师工作室打造成双滦区基 础教育改革能量场、蓄水池。 精帮扶,优秀资源域内流动 双滦区坚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旨在为乡村学校提供教学示范、专业 引领、业务扶持、信息交流、共享教育 资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促进 城乡教师相互学习,提高农村学校的 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乡村学校音体美师资不足的 现状,城镇校选派教师进行“走教”。 “走教”分为“小走教”和“大走教”。 “小 走教”是乡镇内部优质资源共享,打破 小学与幼儿园界限。“大走教”包括城 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三年、学科送 教下乡、帮扶团队送服务上门、活动中 心科技小组下乡开设社团活动、初中 到农村小学开展学生家长大讲堂活动 等,打破学段、学科界限,促进区域教 育的共享共联共建。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 科结构不合理现状,今年全区开始创 新送教下乡活动,利用城镇校师资优 势,使城镇校与农村校点一一对接, 通过视讯互动平台、精品录播室、走 教或送教等多种形式,对农村校点进 行网络授课、精准帮扶,共享教育资 源,切实提高农村校点教学质量。 区教体局启动“银龄计划”,充分 利用退休教师资源,调动退休教师继 续投身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农 村教师队伍建设。退休教师可以根据 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以课堂教 学为主的讲学活动;可以根据学校的 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听课评课、开设公 开课、研讨课或专题讲座指导青年教 师,带动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和管 理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教 体局局长) 决策者说 田小风 区域观察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城镇化 率达77.4% ,较2010年提升了近25 个百分点。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 乡村师资短缺、教师专业对口率 低、师资水平低等问题更为凸显。 为此,杭州市自 2016 年起推出《杭 州 市 乡 村 教 师 支 持 计 划(2016— 2020 年)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 强全市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的通 知》,创建以特级教师、学科名师等 领衔的名师乡村工作室,从根本上 提升乡村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夯实 乡村教育基础,实现乡村教育与城 市教育的融合发展。 杭州市先后建成名师乡村工 作室 119 个,覆盖了杭州市 70 多个 乡镇街道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 中、职教、特教等学段,学员逾千 名。为实现乡村学校“校校有名 师”,杭州市明确规定将每个名师 乡村工作室建到乡村学校,由工作 室所在区、县(市)安排相应的专项 经费。考核合格的工作室,杭州市 财政给予每年 3 万元的工作经费补 助。名师乡村工作室在建设过程 中,创生出联络员、绩效月报、专项 检查、阶段考核等工作机制,进一 步优化了政策实施的内部环境。 名师乡村工作室针对杭州城 乡教育资源的差异,把重心落在提 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上,对工 作室导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都做 了明确规定:导师每学期到乡村工 作室不少于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 天,每学期开设示范课 3 次以上;组 织学员到名师所在学校开展见习 观摩不少于1次;同步建立名师网 络工作室,在名师所在学校和工作 室所在学校之间建立远程网络课 堂,每学期组织在线教学或研讨活 动不少于 2 次……名师乡村工作室 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和自我发展要 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三年发展 规划,在团队学习过程中以更高、 更新、更科学的视角审视教学中的 问题,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观 念和行为。 3年来,杭州市名师乡村工作 室成效明显。问卷调查表明,近九 成工作室成员认为,“名师乡村工 作室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一条 有效途径”。导师在教育教学上的 引领作用,不仅带动了学科教学的 改变,还通过阅读分享、讲座研讨 等为工作室所在学校带来了更多 优质资源和更多理念的引领、方法 的改进,带动教师群体发展。不少 名师本身是名校长,能够带来名校 各学科教研组的资源和学校管理 经验,助力乡村学校全面发展。当 然,名师乡村工作室在运行机制等 方面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的 空间。 由于许多名师在自己的工作 岗位上独当一面,承担着本校或本 区域繁重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养 任务,部分导师还担任着学校校长 或教育集团总校长,客观上造成名 师乡村工作室的开展只能“点到为 止”,活动开展不能面面俱到。因 此,还需要加强名师工作量、薪酬 制度、名师工作室协作机制等配套 政策的研究,保证名师乡村工作室 更好运行。 从对名师乡村工作室走访的 情况看,虽然导师的示范课、磨课 评课、课题研究、搭建公开课平台 等引起了乡村教师对优质教育追 求的信心,但仍未解决教师培养机 制和体制问题。乡村教育振兴的 关键在教师,乡村学校的质量提升 在于教研组。名师乡村工作室 3 年 工作即将期满,需要进一步总结推 广优秀名师工作室的经验和工作 模式,将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的重 心放在加强乡村学校的教研组长 培训和教研组建设上,使教学研究 成为乡村学校的常态。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考核中,可 考虑加强对名师乡村工作室学员 的考核,如以工作室成员上公开 课、课题研究、学习报告会、学习反 思、磨课评课等学习成果和工作成 效来考核工作室开展的有效性。 在区(县)、市层面应增加工作室成 员走出去的机会,搭建更多让乡村 教师教学比武的平台,培养属于杭 州市的乡村教师学科带头人。 (作者单位分别系浙江省杭州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杭州市教育局) 名师乡村工作室提升教育软实力 王曦 边宏 管理慧语 孙和保 辑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校长 王柱华/绘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Dec-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局长专栏 为教师营造专业成长“内生场”...2015/11/06  · 学习北京市昌平区经验,以先进的教育 思想为指导,以学科教学和教科研为纽 带,对有发展潜质的教师进行集中培

张吉华河北省隆尧县教育局局长

管理漫画

当正确决策遭遇个人利益。

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区域教育区域教育2019年11月6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15版周刊

每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成立了一

些管理部门,但在具体分工时一般会

落在某个负责人身上,所谓“一人一

块儿事,一人管一条线”。可是,当每

个人只为自己的分工负责时,团队合

作、部门协同往往很难实现,个人决

策代替了集体智慧。比如一些学校

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往往被搁置,因为

大家都忙着眼前重要紧急的事情,忽

略了对那些重要却不十分紧急的谋

划与设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

团队合作、部门协同的价值是把学校

引向尽可能的高度。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刘可钦)

管理的目的是让员工按公司要

求工作。但在创造力革命时代,员工

最主要的驱动力来自创造带来的成

就感和社会价值,自我激励是他们的

典型特征。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来自

外部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而是赋能,

也就是为他们提供能更高效创造的

环境和工具。

(湖畔大学教育长 曾鸣)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不能只满足

于会做自己的事情,你要对这个世界

和未来有认知的能力。这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能力。西点军校对于领导

力发展的诠释是:最重要的是认识自

己的能力,以及多视角看待世界的能

力。如果单向视角看世界,你就不会

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

学教授 陈春花)

要设定现在自己不能胜任的有

难度目标,“我要在未来某个时点实

现这个目标”,要下这样的决心。然

后,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

在“未来这个时点”实现既定目标。

如果只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判断决定

“能做”还是“不能做”,那么就不可能

挑战新事业,或者实现更高的目标。

“现在做不到的事,今后无论如何也

要达成”。如果缺乏这种强烈的愿

望,就无法开拓新领域、达成新目标。

(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创始人 稻

盛和夫)

人才是大树、是根本,也是一个

组织的生命。从方法论上讲,人才就

是选、用、育、留四个维度,分别对应

的是:怎么判断人、怎么磨炼他、怎么

培养他、怎么留住他。在选人上,我

们不仅仅看一个人的行业经验,还看

重他的“底层”,即学习能力、从无到

有的创建能力以及反思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流程官 童文红)

为教师营造专业成长“内生场” 唱响“校长陪餐”

三部曲

局长专栏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市

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

康管理规定》,河北省隆尧县教育系

统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坚决把校

长陪餐制落到实处,保证校园饮食的

公开、透明、营养、安全。隆尧县提出

“四化一中心”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学

生用餐安全为中心,实行陪餐制度常

态化、监管机制全程化、餐食饮用营

养化、共管模式家校化。各学校围绕

这一思路,实行了各具特色、形式多

样、行之有效的陪餐方式,唱响了“校

长陪餐”三部曲。

全程监督进行曲。“校长陪餐”不是

即兴行为,不是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参

与,只有对食堂的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

督,才能确保“校长陪餐”的实效性。隆

尧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坚持“三个延

伸”,持之以恒落实“校长陪餐”制度。

人员延伸。陪餐责任不仅限于

学校校长,还延伸到中层领导、班主

任。各学校将“陪餐校长”定义为责

任明确、分工合理的监督群体,建立

了群体监督、轮流参与的工作机制,

在食堂醒目位置公示“值班校长”名

单,确保了“校长陪餐”的常态化。

时段延伸。陪餐责任不仅限于

就餐时段,从原材料购进到熟食品加

工,从领取饭菜到学生就餐,“陪餐校

长”每餐都要提前介入,走进食堂监

督检查食堂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检

查学生饮品、食品的卫生状况,询问

学生就餐满意度,确保“校长陪餐”常

规程序的规范执行。

区域延伸。陪餐责任不仅限于

学生餐桌,还延伸到食材存储、后厨

操作、售饭窗口。“陪餐校长”对涉及

饭菜质量、数量等各环节进行检查、

督导、记录,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堵塞

漏洞,思考改进措施,保证学生用餐

安全。

监督履职交响曲。校长陪餐制的

有效执行,既要夯实相关群体的责任意

识,也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监

督。为此,我们建立了“三个机制”,强

化推进“校长陪餐”的贯彻落实。

巡查机制。县教育局各包片局

长不定期到分包学校进行巡查,通过

检查档案、现场查看、询问师生等方

式,抽查“校长陪餐”相关记录是否健

全,陪餐过程是否规范,陪餐效果是

否明显。并将巡查结果计入年终校

长考核,进一步强化“陪餐校长”的责

任意识,为学生健康安全饮食撑起一

道保护伞。

监督机制。各学校成立了由学

校工会、师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

成的监管委员会,全覆盖监督履行职

责。监管委员会按要求定期开展督

察,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不断完

善陪餐方式,增强陪餐效果,促成“校

长陪餐”作用的有效发挥,使“校长陪

餐”真正形成了学校食堂安全的保障

力量。

反馈机制。陪餐结束后,“陪餐

校长”都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针对

进货渠道、操作规范、饭菜质量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收集到的学生意

见逐条反馈给食堂,由食堂负责人制

定改进措施及时整改。

家校共管协奏曲。在实施“校

长陪餐”过程中,各学校还引进了家

校共管、社会监督等多方参与主体

的操作模式。为了让学生家长清楚

了解孩子在学校的饮食情况,各学

校利用班级微信群每天公开“日餐

谱”,介绍配餐营养搭配的科学依

据,转发学生就餐图片,增加用餐的

透明度。各学校实施家校合作,携

手共管,每周定期邀请家长代表与

孩子一起就餐,合力打造规范、安

全、放心食堂。

让培训成为一种期待,这是河北

省承德市双滦区开展教师培训的宗

旨。双滦区期待通过培训提升学校

品位、推动学校发展并促进管理者与

教师共成长。经过几年的探索,双滦

区教师培训紧贴学校教育改革需求,

为教师营造专业成长“内生场”,提升

同心力、学习力、行动力、教学力、自

省力。

走出去,在学习中内化创生

教育发展需要借鉴先进经验。

双滦区教师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

来”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创生新的培

训方式。

双 滦 区 与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建 立

长期合作关系,近两年先后组织三

期“ 管 理 干 部 北 师 大 高 级 研 修

班”。培训人员涉及广泛,包含各

校、幼儿园主抓教学、德育、安全、

总务、财务的副主任及以上领导。

培训前发放调查问卷、梳理意见与

建议,采取“点餐”方式按需培训。

培训归来,双滦区教体局及时组织

“教育论坛”研讨交流活动,分享培

训的收获、感悟以及今后工作中可

借鉴的做法,并将心得体会集优成

册,先后出版了三期《滦江丝路》,

巩固学习成果,切实发挥以培训促

提升的作用。

创新培训形式,打造以智能手

机为核心的网络化培训,推出双滦

教育“微培训”,开启“轻给养”。每

日 向 教 师 手 机 推 送 一 篇《师 教 简

讯》,分新闻摘要、健康养生、安全卫

士、心得点滴 4个板块,把最新、最前

沿的新闻传递给教师;引领教师关

注健康养生,关注自身、学生的安

全;为教育教学改革、师德修养提升

助力。

双滦区充分利用城域网和“智

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落实

平台各项应用:云视频管理系统、

中 考 招 生 考 试 系 统 、教 师 考 核 评

价 系 统 、新 高 考 应 用 系 统 ,集 应

用、研修、培训、评价为一体,进一

步 提 高 教 育 现 代 化 水 平 ,实 现 教

育优质发展。

抓机遇,跨区域对接优质资源

双滦区与河北承德民族师范学

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院学生定

期到双滦区进行顶岗实习,为区域教

育注入新鲜血液;学院借助承办“国

培”项目的契机,让国培学员到双滦

区进行跟岗培训,促进学校教学、管

理方式的改进。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双滦

区第四小学与北京市大东流中心小

学、双滦区实验小学与北京展览路第

一小学、双滦区第三小学与中国农业

科学院附属小学、承德市第三中学与

北京密云三中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教

育管理、文化建设、课程开发、课堂教

学改革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为教师

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提供了有力保

障。同时,深化中小学与京津冀名校

的合作,教师分批次到合作学校跟岗

培训,在开阔教师视野的同时提升教

师教育教学水平。

双滦区中小学教研室、仪器电教

室、师教科联合启动名师工作室工程,

选拔名师组建“双滦区名师工作室”。

学习北京市昌平区经验,以先进的教育

思想为指导,以学科教学和教科研为纽

带,对有发展潜质的教师进行集中培

训,探究培养名师的方法与途径,完善

双滦区骨干教师培养梯队,探索建立一

套优秀教师培养机制,研发一批优秀教

研成果,把名师工作室打造成双滦区基

础教育改革能量场、蓄水池。

精帮扶,优秀资源域内流动

双滦区坚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旨在为乡村学校提供教学示范、专业

引领、业务扶持、信息交流、共享教育

资源,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促进

城乡教师相互学习,提高农村学校的

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乡村学校音体美师资不足的

现状,城镇校选派教师进行“走教”。

“走教”分为“小走教”和“大走教”。“小

走教”是乡镇内部优质资源共享,打破

小学与幼儿园界限。“大走教”包括城

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三年、学科送

教下乡、帮扶团队送服务上门、活动中

心科技小组下乡开设社团活动、初中

到农村小学开展学生家长大讲堂活动

等,打破学段、学科界限,促进区域教

育的共享共联共建。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

科结构不合理现状,今年全区开始创

新送教下乡活动,利用城镇校师资优

势,使城镇校与农村校点一一对接,

通过视讯互动平台、精品录播室、走

教或送教等多种形式,对农村校点进

行网络授课、精准帮扶,共享教育资

源,切实提高农村校点教学质量。

区教体局启动“银龄计划”,充分

利用退休教师资源,调动退休教师继

续投身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农

村教师队伍建设。退休教师可以根据

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开展以课堂教

学为主的讲学活动;可以根据学校的

教育教学需求,进行听课评课、开设公

开课、研讨课或专题讲座指导青年教

师,带动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和管

理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教

体局局长)

决策者说

□田小风

区域观察

2018 年,浙江省杭州市城镇化

率达77.4% ,较2010年提升了近25

个百分点。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

乡村师资短缺、教师专业对口率

低、师资水平低等问题更为凸显。

为此,杭州市自 2016 年起推出《杭

州 市 乡 村 教 师 支 持 计 划(2016—

2020年)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

强全市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的通

知》,创建以特级教师、学科名师等

领衔的名师乡村工作室,从根本上

提升乡村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夯实

乡村教育基础,实现乡村教育与城

市教育的融合发展。

杭州市先后建成名师乡村工

作室 119 个,覆盖了杭州市 70 多个

乡镇街道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

中、职教、特教等学段,学员逾千

名。为实现乡村学校“校校有名

师”,杭州市明确规定将每个名师

乡村工作室建到乡村学校,由工作

室所在区、县(市)安排相应的专项

经费。考核合格的工作室,杭州市

财政给予每年3万元的工作经费补

助。名师乡村工作室在建设过程

中,创生出联络员、绩效月报、专项

检查、阶段考核等工作机制,进一

步优化了政策实施的内部环境。

名师乡村工作室针对杭州城

乡教育资源的差异,把重心落在提

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上,对工

作室导师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都做

了明确规定:导师每学期到乡村工

作室不少于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

天,每学期开设示范课3次以上;组

织学员到名师所在学校开展见习

观摩不少于 1 次;同步建立名师网

络工作室,在名师所在学校和工作

室所在学校之间建立远程网络课

堂,每学期组织在线教学或研讨活

动不少于2次……名师乡村工作室

学员根据自身情况和自我发展要

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三年发展

规划,在团队学习过程中以更高、

更新、更科学的视角审视教学中的

问题,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观

念和行为。

3 年来,杭州市名师乡村工作

室成效明显。问卷调查表明,近九

成工作室成员认为,“名师乡村工

作室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一条

有效途径”。导师在教育教学上的

引领作用,不仅带动了学科教学的

改变,还通过阅读分享、讲座研讨

等为工作室所在学校带来了更多

优质资源和更多理念的引领、方法

的改进,带动教师群体发展。不少

名师本身是名校长,能够带来名校

各学科教研组的资源和学校管理

经验,助力乡村学校全面发展。当

然,名师乡村工作室在运行机制等

方面仍存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的

空间。

由于许多名师在自己的工作

岗位上独当一面,承担着本校或本

区域繁重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养

任务,部分导师还担任着学校校长

或教育集团总校长,客观上造成名

师乡村工作室的开展只能“点到为

止”,活动开展不能面面俱到。因

此,还需要加强名师工作量、薪酬

制度、名师工作室协作机制等配套

政策的研究,保证名师乡村工作室

更好运行。

从对名师乡村工作室走访的

情况看,虽然导师的示范课、磨课

评课、课题研究、搭建公开课平台

等引起了乡村教师对优质教育追

求的信心,但仍未解决教师培养机

制和体制问题。乡村教育振兴的

关键在教师,乡村学校的质量提升

在于教研组。名师乡村工作室3年

工作即将期满,需要进一步总结推

广优秀名师工作室的经验和工作

模式,将名师乡村工作室建设的重

心放在加强乡村学校的教研组长

培训和教研组建设上,使教学研究

成为乡村学校的常态。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考核中,可

考虑加强对名师乡村工作室学员

的考核,如以工作室成员上公开

课、课题研究、学习报告会、学习反

思、磨课评课等学习成果和工作成

效来考核工作室开展的有效性。

在区(县)、市层面应增加工作室成

员走出去的机会,搭建更多让乡村

教师教学比武的平台,培养属于杭

州市的乡村教师学科带头人。

(作者单位分别系浙江省杭州

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杭州市教育局)

名师乡村工作室提升教育软实力□王 曦 边 宏

●管理慧语 孙和保 辑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校长 王柱华/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