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一件事 医 我和你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种交集和 …2019/10/31  ·...

1
14 15 公益 CSR 复星人 2019.10.31 在中国,也许你从未将目光和想象投 向一些峰峦叠嶂、山路回转的深处。 那里有着与高楼林立所不一样的雄阔 壮丽,也不乏泥泞艰难。 在这些起伏绵延的大山里,藏着神秘 奥妙,也藏着,一群可亲可敬的守护神, 他们守护着偏远乡村里的百姓,守护着最 淳朴善良的一群人的健康。 我们总能发现一些闪光的温暖与感 动,凝聚这些忠于职守、坚守责任的人身 上,在被需要的时刻,他们迸发出令人为 之震撼的“守护力量”。 为了守住老百姓的健康,张瑞廷一年 365天每天都会出诊。新年的大年初一他同 样也看了5个病人,365天,有苦也有泪, 但是当他被村民需要,一切便仿佛都顺理 成章地值得了。 村民们把张瑞廷村医都作为自己的紧 急联络人,因为他们知道,他,一直都会 在。 1980年出生、2010年由卫校毕业的 马国林,选择回乡做一名普通的乡村医 生,为全村老小开展妇幼保健、慢性病管 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山夹路,路盘 山,为了方便开展村医工作,马国林硬是 在自己家“隔”了一间房间出来,设计成 一个简单的卫生室作为医疗服务的根据 地。 行医问诊路的艰险与不易,只有村医 自己知道。 平日里,感冒、发烧、腹泻、膝关 节疼痛、摔伤,等等,村民们平时大大小 小的毛病,都需要李玉忠医生的救治。地 处深山,交通不便,一下大暴雨,道路泥 泞,还会有泥石流。元阳县攀枝花乡碧播 村的村医李玉忠的日常出诊,除了步行, 摩托车,还有一匹小马驹。 十几年来,他在每一条危险的山间羊 肠小道上走了一遍又一遍。 林泳祺是山西省永和县的驻点扶贫队 员。寒冬凛冽,每每当村医谷继花得知他 要来看望,她都会到半路迎接。就像半山 腰一盏明灯,伫立着、眺望着,照亮着、 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年仅26岁的城市姑娘高雯离开熟悉的 繁华,一头扎进重庆市奉节县的扶贫工作 中,贫困地区有待改善的生活条件、扶贫 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都让她震撼。像一束 温柔的光,乡村医生驻点队员的身份让她 得以抚慰和帮扶那些原本远在天涯的贫困 户和大病家庭。 李素银作为一名志愿者驻点云南省红 河州元阳县,她在爱心人士资助下完成了 高中和大学学业,现在决定以参加西部计 划的方式回报社会。 今年夏天,对痛仰乐队来说足够喧 嚣。告别喧嚣,9月17日,痛仰乐队默默来 到云南澜沧,这个地处中缅边境,东临澜沧 江、高山林立的小县城。他们来澜沧县不做 演出,低调无踪。主唱高虎、贝斯手张静和 吉他手宋捷跨沟越岭,跋山涉水,他们的服 务对象是澜沧县山沟沟里的几位乡村医生。 医生出诊,他们帮忙拎医药箱,箱子里带着 村医三大件: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 9月18日,在云南省澜沧县惠民镇芒景 村,痛仰见到了村医陈志华。 陈志华1982年生,从医20年中最深刻 的记忆,却是一次失败。那次他和妈妈出 诊,两个小孩因误吃毒果生命垂危,当时路 况太差,17公里的路程母子俩一天内往返 两次,耽误太多时间,没能挽回。这份遗憾 他记了整整20年。 如今,他的手机每天24小时保持开 机,背着药箱走村入户为附近几个村的村民 看病。 当村医收入微薄,仅靠村医的工资难 以维持一家老小的开支。陈志华不得不做 茶养家,在山上种了几十亩茶叶。穿上白大 褂,他是陈医生;脱下大褂,他又是一个普 通的茶农。 二十年来,陈志华在两种身份中来回 转换。尽管村医工资不高,但他仍不愿放弃 这份职业。每当看见儿子在作文中写到为村 医爸爸而自豪时,他又增加了一份动力, 他甚至探过儿子口风,“儿子愿意来接我的 班,回村当村医”。 贝斯手张静生长在南京,家里有多位 至亲是医生。他从来都觉得医生是一个蛮稳 定的不错的职业,没想过这个职业如果落在 中国的大山深处,会遇到多少超出想象的困 难。 在班利村,姚芳医生在云南深山行医 二十年,以前路不好走,她三天时间才能爬 完一座座山,给村里所有寨子的孩子打完疫 苗。班利村如今10个寨子共3509人,在村 民口中,姚芳村医被称作“保护神”。 跟随姚医生行走的过程中,张静惊讶 于姚医生居然和遇到的每个乡亲都很非常熟 悉。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哪家的 老人要随访、哪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疫 苗,姚芳的心里最清楚。 班利村位于中国和缅甸边境,以往毒 品泛滥,村民健康意识差,不少人患上艾滋 病,姚芳想着拉祜族村民都能歌善舞,于是 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编成拉祜族民歌教给村 民。 吉他手宋捷从小和爷爷一起长大,父 亲是需要常年远行的大货司机,他记得自 己上课时总想翻开地图,想找一找正开大货 车的爸爸今天到了哪里。18岁宋捷到北京 闯荡,一往无前。他还记得少年写的日记: 要去找大部队,去霍营,去找那些搞乐队的 人。 最终,他找到了高虎和张静。 他觉得音乐和医生一样,也可以治 愈,但医生的工作与音乐相比更加直接。 澜沧县岩因村的村医张惠仙和钟丽 萍,负责8个寨子约3000人的健康。2017 年,村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大,张惠仙一 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把从卫校毕业的侄女 钟丽萍叫回来帮忙。说起刚当村医出诊时的 慌乱,钟丽萍忍不住流泪。 村里的卫生室由一所旧小学改造而 成,没有自来水,平时用水需要到山谷里 取。高虎和宋捷背着取水用的竹篓,沿着羊 肠小道往山下走,雨后泥泞的路走起来湿 滑,到达装水的地方大约需要十五分钟。回 程时,背着装满水的背篓,上坡路走起来更 吃力。 数十年来,高虎习惯用歌词讲述爱, 而他觉得村医是用行动来讲述爱,村医的存 在,是深山乡村数千人健康和幸福的基石。 第一次拜访葛德福村医时,心里惶惶 不安,57岁的他患有白血病,承受着化疗的 痛苦,却依然坚守岗位给村民看病,这幅画 面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想象。可当我见到他 时,他是那样的平静亲切,端坐在干净整洁 的就诊台前,细心询问病人的病情,笑容似 春日阳光般温暖。 此前,水坪村的老百姓看病,需要夜 里出发,徒步20多里山路赶到卫生室,如果 选择白天再去,天黑前就无法回来,因此当 地看病被称为“鸡叫走路”。就医路途的遥 远、医疗资源的匮乏,曾经困扰着这个大别 山深处的乡村长达几十年。“鸡叫走路”这 个看似滑稽的名字,诉说的是村民看病的艰 难,他们甚至为此曾付出生命的代价。 多年前,葛医生的母亲突发脑溢血, 几兄弟好不容易把母亲送到卫生室,却被告 知医生在外出诊,最终母亲因救治不及时, 不幸瘫痪,落下终身残疾,不久后就离他而 去。 老家接着发生洪涝灾害,由于洪水阻 隔,村里的一名产妇未能及时就医,大出血 去世。这些事情深深的刺激着葛德福,初中 毕业后他就迫切地想行医治病,改变山里人 的命运。 “那时候我就想既然找医生看病这么 难,那就让我自己来当医生给村民看病, ‘鸡叫走路’的事情一定要成为历史”,今年 是葛德福做村医的第38个年头,他告诉我坚 持这么长时间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让村民看 病方便些,这是打小就植根心底的愿望。 学医归来后,他在村里组建了医疗 室,两个破旧的泥巴墙围成,四周糊了些报 纸挡风,虽然很简陋,但重要的是他可以服 务村民了。为了更及时地医治病人,他通常 都是亲自去病人家里,风雪无阻,这样的坚 守持续了近四十年。 2012年的冬天,大半年的高强度工作之 后,葛德福感到身体不适,在安徽医科大学被 查出身患慢性淋巴系统白血病、冠状动脉硬化 性心脏病。主治医生告诉他,感冒对别人来说 是小病,但对他却是可以致命的大病。 为了让他专心治病,儿子要求他放弃 村医工作,前往合肥安心治病疗养。他嘴上 答应,心里却不舍得丢下全村的乡亲,第一 次化疗出院后,他就立刻返回卫生室上班, 该做的工作一项也没有落下。 葛德福常说他希望自己可以像太阳一 样,发出自己的光,去温暖身边的人,让人 感到温暖,而又无需靠近。每年冬天,他会 准备一些食物、衣服鞋子、自制的防冻疮膏 药等送给村里的低保老人,这是他从医多年 来保持的习惯。村里有一位失去两个孩子的 老奶奶,他就走访得更频繁些,每次逗留的 时间也格外长,看病之余陪她唠家常,让她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因为这一件事 我和你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种交集和故事 改变“鸡叫走路”的他 也是命运的强者 痛仰乐队:我们有些虚名 而他们负责伟大 ◎文|俞曦 陈殊清 ◎文|王柳 胡浩 ◎文|商华鸽 陈劲 暖心村医 暖心村医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ul-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因为这一件事 医 我和你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种交集和 …2019/10/31  · 完一座座山,给村里所有寨子的孩子打完疫 苗。班利村如今10个寨子共3509人,在村

1415

公益CSR

复星人 2019.10.31

在中国,也许你从未将目光和想象投

向一些峰峦叠嶂、山路回转的深处。

那里有着与高楼林立所不一样的雄阔

壮丽,也不乏泥泞艰难。

在这些起伏绵延的大山里,藏着神秘

奥妙,也藏着,一群可亲可敬的守护神,

他们守护着偏远乡村里的百姓,守护着最

淳朴善良的一群人的健康。

我们总能发现一些闪光的温暖与感

动,凝聚这些忠于职守、坚守责任的人身

上,在被需要的时刻,他们迸发出令人为

之震撼的“守护力量”。

为了守住老百姓的健康,张瑞廷一年

365天每天都会出诊。新年的大年初一他同

样也看了5个病人,365天,有苦也有泪,

但是当他被村民需要,一切便仿佛都顺理

成章地值得了。

村民们把张瑞廷村医都作为自己的紧

急联络人,因为他们知道,他,一直都会

在。

1980年出生、2010年由卫校毕业的

马国林,选择回乡做一名普通的乡村医

生,为全村老小开展妇幼保健、慢性病管

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山夹路,路盘

山,为了方便开展村医工作,马国林硬是

在自己家“隔”了一间房间出来,设计成

一个简单的卫生室作为医疗服务的根据

地。

行医问诊路的艰险与不易,只有村医

自己知道。

平日里,感冒、发烧、腹泻、膝关

节疼痛、摔伤,等等,村民们平时大大小

小的毛病,都需要李玉忠医生的救治。地

处深山,交通不便,一下大暴雨,道路泥

泞,还会有泥石流。元阳县攀枝花乡碧播

村的村医李玉忠的日常出诊,除了步行,

摩托车,还有一匹小马驹。

十几年来,他在每一条危险的山间羊

肠小道上走了一遍又一遍。

林泳祺是山西省永和县的驻点扶贫队

员。寒冬凛冽,每每当村医谷继花得知他

要来看望,她都会到半路迎接。就像半山

腰一盏明灯,伫立着、眺望着,照亮着、

温暖着彼此的心灵。

年仅26岁的城市姑娘高雯离开熟悉的

繁华,一头扎进重庆市奉节县的扶贫工作

中,贫困地区有待改善的生活条件、扶贫

工作面临的种种困难都让她震撼。像一束

温柔的光,乡村医生驻点队员的身份让她

得以抚慰和帮扶那些原本远在天涯的贫困

户和大病家庭。

李素银作为一名志愿者驻点云南省红

河州元阳县,她在爱心人士资助下完成了

高中和大学学业,现在决定以参加西部计

划的方式回报社会。

今年夏天,对痛仰乐队来说足够喧

嚣。告别喧嚣,9月17日,痛仰乐队默默来

到云南澜沧,这个地处中缅边境,东临澜沧

江、高山林立的小县城。他们来澜沧县不做

演出,低调无踪。主唱高虎、贝斯手张静和

吉他手宋捷跨沟越岭,跋山涉水,他们的服

务对象是澜沧县山沟沟里的几位乡村医生。

医生出诊,他们帮忙拎医药箱,箱子里带着

村医三大件: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

9月18日,在云南省澜沧县惠民镇芒景

村,痛仰见到了村医陈志华。

陈志华1982年生,从医20年中最深刻

的记忆,却是一次失败。那次他和妈妈出

诊,两个小孩因误吃毒果生命垂危,当时路

况太差,17公里的路程母子俩一天内往返

两次,耽误太多时间,没能挽回。这份遗憾

他记了整整20年。

如今,他的手机每天24小时保持开

机,背着药箱走村入户为附近几个村的村民

看病。

当村医收入微薄,仅靠村医的工资难

以维持一家老小的开支。陈志华不得不做

茶养家,在山上种了几十亩茶叶。穿上白大

褂,他是陈医生;脱下大褂,他又是一个普

通的茶农。

二十年来,陈志华在两种身份中来回

转换。尽管村医工资不高,但他仍不愿放弃

这份职业。每当看见儿子在作文中写到为村

医爸爸而自豪时,他又增加了一份动力,

他甚至探过儿子口风,“儿子愿意来接我的

班,回村当村医”。

贝斯手张静生长在南京,家里有多位

至亲是医生。他从来都觉得医生是一个蛮稳

定的不错的职业,没想过这个职业如果落在

中国的大山深处,会遇到多少超出想象的困

难。

在班利村,姚芳医生在云南深山行医

二十年,以前路不好走,她三天时间才能爬

完一座座山,给村里所有寨子的孩子打完疫

苗。班利村如今10个寨子共3509人,在村

民口中,姚芳村医被称作“保护神”。

跟随姚医生行走的过程中,张静惊讶

于姚医生居然和遇到的每个乡亲都很非常熟

悉。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哪家的

老人要随访、哪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疫

苗,姚芳的心里最清楚。

班利村位于中国和缅甸边境,以往毒

品泛滥,村民健康意识差,不少人患上艾滋

病,姚芳想着拉祜族村民都能歌善舞,于是

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编成拉祜族民歌教给村

民。

吉他手宋捷从小和爷爷一起长大,父

亲是需要常年远行的大货司机,他记得自

己上课时总想翻开地图,想找一找正开大货

车的爸爸今天到了哪里。18岁宋捷到北京

闯荡,一往无前。他还记得少年写的日记:

要去找大部队,去霍营,去找那些搞乐队的

人。

最终,他找到了高虎和张静。

他觉得音乐和医生一样,也可以治

愈,但医生的工作与音乐相比更加直接。

澜沧县岩因村的村医张惠仙和钟丽

萍,负责8个寨子约3000人的健康。2017

年,村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大,张惠仙一

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把从卫校毕业的侄女

钟丽萍叫回来帮忙。说起刚当村医出诊时的

慌乱,钟丽萍忍不住流泪。

村里的卫生室由一所旧小学改造而

成,没有自来水,平时用水需要到山谷里

取。高虎和宋捷背着取水用的竹篓,沿着羊

肠小道往山下走,雨后泥泞的路走起来湿

滑,到达装水的地方大约需要十五分钟。回

程时,背着装满水的背篓,上坡路走起来更

吃力。

数十年来,高虎习惯用歌词讲述爱,

而他觉得村医是用行动来讲述爱,村医的存

在,是深山乡村数千人健康和幸福的基石。

第一次拜访葛德福村医时,心里惶惶

不安,57岁的他患有白血病,承受着化疗的

痛苦,却依然坚守岗位给村民看病,这幅画

面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想象。可当我见到他

时,他是那样的平静亲切,端坐在干净整洁

的就诊台前,细心询问病人的病情,笑容似

春日阳光般温暖。

此前,水坪村的老百姓看病,需要夜

里出发,徒步20多里山路赶到卫生室,如果

选择白天再去,天黑前就无法回来,因此当

地看病被称为“鸡叫走路”。就医路途的遥

远、医疗资源的匮乏,曾经困扰着这个大别

山深处的乡村长达几十年。“鸡叫走路”这

个看似滑稽的名字,诉说的是村民看病的艰

难,他们甚至为此曾付出生命的代价。

多年前,葛医生的母亲突发脑溢血,

几兄弟好不容易把母亲送到卫生室,却被告

知医生在外出诊,最终母亲因救治不及时,

不幸瘫痪,落下终身残疾,不久后就离他而

去。

老家接着发生洪涝灾害,由于洪水阻

隔,村里的一名产妇未能及时就医,大出血

去世。这些事情深深的刺激着葛德福,初中

毕业后他就迫切地想行医治病,改变山里人

的命运。

“那时候我就想既然找医生看病这么

难,那就让 我自己来当医生给村民看病,

‘鸡叫走路’的事情一定要成为历史”,今年

是葛德福做村医的第38个年头,他告诉我坚

持这么长时间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让村民看

病方便些,这是打小就植根心底的愿望。

学医归来后,他在村里组建了医疗

室,两个破旧的泥巴墙围成,四周糊了些报

纸挡风,虽然很简陋,但重要的是他可以服

务村民了。为了更及时地医治病人,他通常

都是亲自去病人家里,风雪无阻,这样的坚

守持续了近四十年。

2012年的冬天,大半年的高强度工作之

后,葛德福感到身体不适,在安徽医科大学被

查出身患慢性淋巴系统白血病、冠状动脉硬化

性心脏病。主治医生告诉他,感冒对别人来说

是小病,但对他却是可以致命的大病。

为了让他专心治病,儿子要求他放弃

村医工作,前往合肥安心治病疗养。他嘴上

答应,心里却不舍得丢下全村的乡亲,第一

次化疗出院后,他就立刻返回卫生室上班,

该做的工作一项也没有落下。

葛德福常说他希望自己可以像太阳一

样,发出自己的光,去温暖身边的人,让人

感到温暖,而又无需靠近。每年冬天,他会

准备一些食物、衣服鞋子、自制的防冻疮膏

药等送给村里的低保老人,这是他从医多年

来保持的习惯。村里有一位失去两个孩子的

老奶奶,他就走访得更频繁些,每次逗留的

时间也格外长,看病之余陪她唠家常,让她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因为这一件事我和你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种交集和故事 改变“鸡叫走路”的他

也是命运的强者

痛仰乐队:我们有些虚名 而他们负责伟大

◎文|俞曦 陈殊清

◎文|王柳 胡浩

◎文|商华鸽 陈劲

暖心村医医医医医

暖心村医医医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