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cc.shutcm.edu.cn/g2s/ewebeditor/uploadfile/20140519152808520.pdf ·...

3
2012 05 月, 31 3 中医教育 ECM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自 2007 年起资助一批上海 市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或科研项目,以期培 养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本科人才。笔者作 为导师,于 2010 年指导由 4 位中药专业二年级学生 组成的项目组,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清口保健方药与 剂型的研发”。在活动执行的 1 年中,全程给予“以 问题为中心”的指导,学生以实验室为研究基地自主 展开研究,期间与导师保持紧密联系,教学相长,形 成良性互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该项目分别获 得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优秀 项目奖和第四届“神农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 奖。目前,笔者于 2011 年指导了另一创新小组进行 科技创新项目的实践,下面就将实施过程与思考做 一总结。 1 创新项目实施及体会 围绕着我校“一体两翼”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 目标,在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过程中充分 体现“五个结合”,即大学生创新活动与专业教育相 结合、探究性学习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中医药传统 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相结合、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坚持“兴 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这一基本原则,大学生 科研创新项目实施步骤,见图 1。项目组备有《科学 实验记录本》《跟师记录本》和《小组活动记录本》,分 别详细记录研究日志、与导师交流情况、小组内成员 间讨论沟通与经费使用情况;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时需提交《阶段性小结》《科创心得》及项目研究过程 材料,如调查问卷及数据资料(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活动记实(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项培训、研 讨、交流活动笔记),研究的其他成果(相关研究的论 文、成品制作),成果佐证材料(获奖证书、专利证书) 等。 中药学专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沈岚 马诗瑜 周宁慧 夏瑜桢 林晓 宋梦娇 高颖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上海 201203 关键词: 中药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0 沈岚,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资助(No.J50302),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一期课程建设( No.SHUTCMKCJS2011094 ),上海中医药大学 杏林学者和优秀团队培养计划( No.R100206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为优选方药和药食两用中药 金银花、藿香、甘草所组成的“双花方”,运用现代中 1 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步骤示意图 · · 31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Sep-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2年05月,31(3) 中医教育ECM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自 2007年起资助一批上海

市高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或科研项目,以期培

养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本科人才。笔者作

为导师,于2010年指导由4位中药专业二年级学生

组成的项目组,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清口保健方药与

剂型的研发”。在活动执行的 1年中,全程给予“以

问题为中心”的指导,学生以实验室为研究基地自主

展开研究,期间与导师保持紧密联系,教学相长,形

成良性互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该项目分别获

得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届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优秀

项目奖和第四届“神农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三等

奖。目前,笔者于2011年指导了另一创新小组进行

科技创新项目的实践,下面就将实施过程与思考做

一总结。

1 创新项目实施及体会

围绕着我校“一体两翼”的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

目标,在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过程中充分

体现“五个结合”,即大学生创新活动与专业教育相

结合、探究性学习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中医药传统

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相结合、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坚持“兴

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这一基本原则,大学生

科研创新项目实施步骤,见图1。项目组备有《科学

实验记录本》《跟师记录本》和《小组活动记录本》,分

别详细记录研究日志、与导师交流情况、小组内成员

间讨论沟通与经费使用情况;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时需提交《阶段性小结》《科创心得》及项目研究过程

材料,如调查问卷及数据资料(问卷、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研究活动记实(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项培训、研

讨、交流活动笔记),研究的其他成果(相关研究的论

文、成品制作),成果佐证材料(获奖证书、专利证书)

等。

中药学专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沈岚 马诗瑜 周宁慧 夏瑜桢 林晓 宋梦娇 高颖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上海 201203)

关键词:中药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沈岚,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资助(No.J50302),上海中医药大学第十一期课程建设(No.SHUTCMKCJS2011094),上海中医药大学

杏林学者和优秀团队培养计划(No.R100206)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为优选方药和药食两用中药 金银花、藿香、甘草所组成的“双花方”,运用现代中

图1 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步骤示意图

·· 31

2012年05月,31(3)中医教育ECM药前处理和制剂技术,设计高、中、低 3种不同含药

剂量,试制出清新口气保健硬糖和棒棒糖,适用于老

年人、中青年、儿童等不同热性体质人群,并采用先

进的电子舌数据化评价与受试者口感评价相结合的

方式,筛选适宜口感的保健成品。

1.1 创新项目申报过程初步培养了创新思维和科研

能力

生活中许多人有“口气不洁”问题,市场上却少

有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根据体质分型的“清新口

气”产品。结合所学的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等知识,项目组受到启发,于2009年12月起,在导师

指导下,将创新项目选题定位于研制以中医药理论

为指导的“清新口气”保健品种。

在 2009年 12月-2010年 3月期间,组员们分工

进行了市场调研、文献检索、实验设计、可行性分析、

立项申请书撰写等工作。导师以“问题”为桥梁,通

过连环式问题的提出,项目组互动反馈,不断修正研

究目标、内容及方案。在指导过程中,组员们学会了

在CNKI、Springlink、专利库等专业数据库准确检索

专业文献资料、中医古籍资料及政策法规资料(如卫

生部颁布的87种有关“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清

单”等),确保项目所用方药满足保健品要求,为项目

的安全性、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师指导项目

组细致分析已有 4种市售清口产品(西瓜霜、金嗓

子、甘八味、藏蜜糖)各自的特点,建议从体质分型、

口感、外观等方面力求创新,研制出不同特质的清口

品种。通过市场调研和文献分析,项目组学会了正

确筛选文献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笔者认为更为主

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程度,认识到科研

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对本研究领域详尽

熟知的基础上的。最终,在导师的严格要求下,项目

组反复修改申请书,精益求精,最终获得了上海中医

药大学第三批科技创新项目资助。

项目伊始,项目组成员均为大二学生,通过学生

自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开拓思维,加以导师“点睛

式”指导,积极寻找解决方法,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

动学习,将传统上课“填鸭式”学习变为自主互动式

学习,初步培养了组员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1.2 创新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躬行实践的能力

创新项目的实施有别于传统实验教学中方法、

条件等均为现成提供的模式,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可

行的实验方案、积极落实实验进度、全程与导师互

动、独立解决实验难题、统筹经费的合理使用等,学

会认真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加强动手能力和实验

技能,最终提高躬行实践的能力。导师为学生积极

创造实验条件,满足学生创新性想法的实践,为学生

实验方案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制剂成型环节中,因经提取得到的制剂

中间体中药浸膏性质黏稠、出膏率大,且藿香挥发油

气味特异,制成口含片等常用剂型均不适宜。项目

组经导师启发提出了更适于保健品的剂型含药硬糖

的设想。由于制备含药硬糖在专业课学习中未涉

及,组员们查询大量食品类专业书籍,寻找制糖工艺

路线,对制糖原料类别、辅料处方、制备方法、药物与

糖的比例、模具、包装材料等进行了考察,经历多次

尝试,终于制出第一批保健硬糖。在“清新口气保健

糖”的口感优化过程中,导师向学生推荐了用于科研

工作的新技术——口感评价检测仪电子舌,该客观

指标结合主观的志愿者试吃评价,对优化配方提供

了可信的支撑。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又进行了有针

对性的改进:一是适当添加薄荷脑,有助于口感清

凉;二是将藿香挥发油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适度降

低用量,减少不适气味。经改良后的“清新口气保健

糖”,得到志愿者的良好评价。

1.3 创新过程中感受失败和挫折教育,增进团队协

作精神

创新项目实施并非一帆风顺,可贵的是组员们

能在失败中查找原因,迎难而上。例如,硬糖成型后

需脱模,第一次实验以普通冰格为模具,无法顺利脱

模,考虑到模具材质是重要影响因素,后改用硅胶模

具得以顺利脱模。对于药物与糖的比例,项目组成

员想到按口气严重程度制备高、中、低3种不同药物

剂量的硬糖,并反复摸索适当比例保证硬糖成型。

为进一步适应现今社会低糖低脂的保健需求,项目

组曾想用木糖醇来代替白砂糖制糖,但经多次实验,

木糖醇均难以脱水成为硬糖,也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设想失败。在项目进展受挫的情况下,导师并未直

接指出问题所在,而是向学生抛出若干问题,引导学

生将实验细节进行逐级剖析,排摸问题,最终由学生

自主发现,并通过重复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了解科

研工作的严谨性和复杂性,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

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是培养团队协作精

神最好的实践基地。科创项目组由项目负责人依据

各人不同的特长及能力所组建,为项目的顺利完成

提供人员保障。每位组员在实施中群策群力、互相

配合、分工协作,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按节点完成

相应的进度;当实验出现问题或失败时,也共同承担

责任,而不相互推诿。在科创项目中,培养了学生组

·· 32

2012年05月,31(3) 中医教育ECM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让项目组深刻体

会到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的重要意义。

1.4 创新项目汇报及成果展示中提升凝练能力

项目进展 6个月时,项目组按照实施步骤必须

以PowerPoint形式进行中期汇报,执行 1年到期时,

由学校组织公开答辩会进行结题汇报,提交相关资

料,并为成果展示提交成品及宣传页。这些工作是

对整个创新项目的意义、结论、创新亮点的凝练,是

对工作的总结和提升。项目组在导师的指导下,由

原来实验结果的简单罗列,到对结果进行提炼总结

出有意义的结论与创新点,再到包括准确精炼文字、

图文并茂、突出亮点等的 PowerPoint精良制作与讲

演,学生们在反复修改与练习中掌握了答辩汇报的

关键点,从实战中提升了凝练能力。

2 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

2.1 创新活动为学生了解未来职业定位提供途径

许多本科生在面临毕业时都有这样的困惑,“我

到底能做什么?”,这是对自我不了解、对社会不了

解、对职业现状不了解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科技创

新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科研工作岗位的

机会,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近距离地了解“科研工

作者”这个职业的工作状态、职场现状、工作特点及

价值体现等,充分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及是否适合

从事科研工作,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帮助学

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

科研、什么是学术。

2.2 创新活动应扩宽实验室资源,并提供良好实验

条件

在本科生创新活动实施中,容易碰到实验室资

源紧缺的情况,现阶段的创新活动也仅使少数本科

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创新活动要获得长久的发展,

必须扩大实验室资源,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使更多

学生受益。学校可以进一步推行实验室开放制度,

通过预约时间开放、定时开放和无限时开放等形式

满足不同科创团队的需要;应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实

验室条件,在各项管理、安全制度的保障下,尽可能

地为学生提供一切方便和良好的服务,保证学生可

按自己的计划进度在开放时间(包括晚上、假期)内

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保证仪器

和设备的完好,方便及时地为学生申领试剂药品材

料。通过以上保障来为科技创新活动搭建良好的实

验平台。

2.3 健全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机制保障

作为管理层面,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生科技创

新的组织机构,加强资金保障,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完善激励机制 [1];应引导和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

极性,将教书育人功能延伸和拓展,造就一支有强烈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学生作

为主要实施者应增强刻苦学习、参与科技创新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全社会构建起大学生科技创

新教育与实践体系[2]。

在学生层面,我校对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教务

处将颁发《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结题验收证

书》,经专家审核认定项目组成员参加创新活动后获

得“实验操作技能已满足实验实践课程要求”者,可

准予免修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程,并给予一定学分;对

参加创新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经学校组织专家评

审,在免试保送研究生排名时给予适当加分;对被选

为校级以上(含校级)优秀项目的项目组成员给予一

定物质奖励。在教师层面,我校通过对顺利结题的

项目指导老师给予适当津贴;对被评为校级以上(含

校级)优秀项目的指导老师,教务处可推荐作为优秀

本科生导师,申请学校年终教学绩效奖励等措施来

鼓励教师投入到大学生创新行动中去。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院校

的办学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和学校

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秉承我校“勤奋、仁爱、求实、

创新”的良好学风,让师生在活跃的科技创新氛围

中,教学相长,以创新型的教学队伍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型的中药学本科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

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闫福全,韩巴根那,斯钦.蒙医药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

动的探索[J].中医教育,2009,28(5):61-63,68[2] 马新飞,王九龙,吴皓,等.药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72-73

(收稿日期:2011-11-20)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