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8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54 397 97 . 5 . 16 前言 在談論兩性議題時,有些人會有所謂「男有分,女有歸」、「男主外, 女主內」的觀念,這是對男、女兩性角色的一種期待。男女雖然有別,但是 男性和女性究竟有何差異?這些差異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 差異?本文將簡要分析性別角色的形成、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現象,並探討 我們要如何從社會政策推動性別平等,以建置具有性別平權的社會。 壹、現代社會的性別議題 200731日由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SW)於紐約召開「聯合國提 升婦女地位」會議,探討消除對女性歧視與暴力的一切形式,以因應全球日 益增加的1017歲女性所面臨各項就學、就業、婚姻、疾病等問題,聯合國 副秘書長米吉洛(Asha-Rose Migiro)提出:不管是公共部門或私人企業,不 管在和平時期或戰爭衝突期間,世界各地對女性的不公與暴力情形依然十分 普遍,全球有5,500名萬女童無法獲得正常教育機會,8,200名萬女性在未滿 18歲之前結婚,在全球被強制徵募的兒童兵種中,40%是女童,而全世界發 展中國家至少有200名萬女童及女性罹患婦女疾病,顯見女性問題的嚴重性。 為建構一個兩性平權的社會,需要各國同心協力改變男性陳舊的性別態度及 行為。會議中所提供的資料指出,全球女性國會議員席次雖已創新紀錄提升 17%,但代表性仍嫌不足;全世界262位國會議長中,只有35位女性,占 13.4%。其中盧安達境內的女性國會議員比例居全球之冠,占48.8%,其次是 瑞典的47.3%,但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帛琉在內的9個國家並沒有女性 國會議員;女性執掌國會的比例上升速度太慢,預計到2077年,全球國會中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第七章第一節 / 葉至誠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May-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230/(397)054-061.pdf ·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54 397

空 大 學 訊 97 . 5 . 16

前言

在談論兩性議題時,有些人會有所謂「男有分,女有歸」、「男主外,

女主內」的觀念,這是對男、女兩性角色的一種期待。男女雖然有別,但是

男性和女性究竟有何差異?這些差異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

差異?本文將簡要分析性別角色的形成、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現象,並探討

我們要如何從社會政策推動性別平等,以建置具有性別平權的社會。

壹、現代社會的性別議題

2007年3月1日由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CSW)於紐約召開「聯合國提

升婦女地位」會議,探討消除對女性歧視與暴力的一切形式,以因應全球日

益增加的10至17歲女性所面臨各項就學、就業、婚姻、疾病等問題,聯合國

副秘書長米吉洛(Asha-Rose Migiro)提出:不管是公共部門或私人企業,不

管在和平時期或戰爭衝突期間,世界各地對女性的不公與暴力情形依然十分

普遍,全球有5,500名萬女童無法獲得正常教育機會,8,200名萬女性在未滿

18歲之前結婚,在全球被強制徵募的兒童兵種中,40%是女童,而全世界發

展中國家至少有200名萬女童及女性罹患婦女疾病,顯見女性問題的嚴重性。

為建構一個兩性平權的社會,需要各國同心協力改變男性陳舊的性別態度及

行為。會議中所提供的資料指出,全球女性國會議員席次雖已創新紀錄提升

至17%,但代表性仍嫌不足;全世界262位國會議長中,只有35位女性,占

13.4%。其中盧安達境內的女性國會議員比例居全球之冠,占48.8%,其次是

瑞典的47.3%,但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帛琉在內的9個國家並沒有女性

國會議員;女性執掌國會的比例上升速度太慢,預計到2077年,全球國會中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第七章第一節

/ 葉至誠

Page 2: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230/(397)054-061.pdf ·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55

兩性比例才能首次達到50對50。各國有必要儘速通過性別平權法律,以改善

及保證所有女性的人權及基本自由。是以,本次會議發起「消除對婦女一切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解性別不平等的過去覺醒兩性關係的現在,以寄望落實兩性平等的社會。為

說明台灣社會的性別情況,茲將性別相關統計數字陳述如下表:

台灣性別相關統計數字一覽表(2006年)

相關指標 男性 女性

性別人口 11,591,707人 11,284,820人

新生嬰兒性別分布 107,378人 98,476人

初婚率性別分布 34.3% 43.5%

有偶率性別分布 44.16% 43.77%

外籍配偶居留性別分布 7,674人 76,906人

15歲以上一般戶長性別分布 4,622,645人 2,768,353人

有偶人口離婚率性別分布 12.6% 13.1%

再婚率性別分布 29.5% 12.4%

單獨生活戶性別分布 1,050,612人 902,373人

平均餘命性別分布 74.57歲 80.81歲

65歲以上老人性別分布 1,129,910人 1,157,119人

單身獨居老人性別分布 26,814人 22,914人

勞動參與率性別分布 67.35% 48.68%

低收入戶戶長性別分布 49,757人 40,145人

低收入人數性別分布 108,099人 110,052人

取得國籍外籍配偶性別分布 314人 52,416人

老人長青學苑性別分布 33,600人 75,608人

國家考試錄取人性別分布 17,114人 25,971人

政務人員性別分布 90.5% 9.5%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網站,2007/9/31。

貳、性別影響社會互動

根據社會學家的研究,社會經濟結構的型態影響男女社會地位及角色分

化程度。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社會不平等最初源起於生物上的不平等;同

一個社會的人可能因為性別、年齡或種族等生物上的差異,而獲得不同的社

會待遇,也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命運。一個人出生之後,便由其生物上的性徵

(sex)予以「男性」、「女性」的標籤,此為生物上的性別;但是也由於此

生物上之區分,在其社會化的過程中建構了社會性的性別(gender)。而當生

Page 3: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230/(397)054-061.pdf ·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56 397

空 大 學 訊 97 . 5 . 16

物性別和社會性別劃上等號時,便是性別不平等之開始。「男女有別」—

生物結構上確實如此,兩性生理結構之不同,除了表現在體型、骨骼、重

量、肌肉等差異,也同時反映在生理功能、感官、認知能力上。在許多社會

發展的初期,一旦男尊女卑的階層模式形成之後,便影響到後來社會角色的

界定(例如職業區隔)、職場與家務工作的分配(男主外、女主內)、社會

資源的分配(財產的分配與繼承)等。其產生的原委有:

一、性別刻板印象(sex stereotype)

所謂刻板印象是指因某種人的屬性或類群,而對某種人堅持一種固定

且僵化的看法;而性別刻板印象便是因為性別的屬性,而對於特定性別產生

的一種固定且僵化的看法,例如:男性為陽剛,女性必定柔弱。正因為我們

的視野常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限制,在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之下,往往會轉

化成對特定性別的偏見,進一步造成性別歧視;而在現代社會中,許多統計

數字也都顯現出男、女性的就學比率在近年來已經達到相同的水準,但是因

為性別的刻板印象,讓人對於特定性別的能力、特質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

因而限定了本來應有的發展與表現機會。這樣的結果,又進一步強化了性別

階層的僵化模式,這是追求性別平權社會所企圖突破的。然而根據媒體的報

導:「女性力量」明顯抬頭,女性主掌購屋大權的時代業已來臨,大台北

地區女性購屋的比例,直到95年底為止,不但高達買方的54%,超越男性一

成,而且女性購屋的手筆也愈來愈大方,創下首度突破平均40坪的紀錄,一

戶總價動輒一千多萬元,與民國90年代之前,女生只買得起幾百萬元的小套

房相比,顯然粉領族不但購屋自主能力大舉抬頭,甚至還超越男性,躍居為

房地產市場上的「主力」(中國時報,2007/3/07)。

「兩性工作平等法」自91年實施以來,由於立法的保障與兩性平等觀念逐

漸開放,近年來「女性族群」不論在教育程度或是職場表現均有明顯提升,在

房地產市場上,男性獨享購屋權力的時代逐漸轉變,現在女性已躍居為購屋主

力大戶。顯示女性隨經濟能力逐漸拉升,對自身居住需求條件亦愈來愈注重。

二、性別角色(sexual roles)

角色是指一個人在其所占的社會位置上擔任的任務與從事的活動。此

與角色期望與角色表現有關,角色影響著社會成員於社會網絡中所從事的互

動,例如母親角色是指母親所從事的活動。活動包含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

Page 4: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230/(397)054-061.pdf ·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57

是指擔任此角色者所應該從事的活動,也就是社會期望擔任此角色者所應該

表現的行為,稱為角色期望,例如母親應該養育與關愛子女;第二個層次則

指擔任此角色者實際所表現的相關行為,稱為角色表現。而兩性因其性別之

屬性而在社會中依循著社會期待擔任某種特定任務或從事特定活動,即所謂

性別角色。從理性的社會分工角度來看,角色的適當分配有助於社會整體工

作效率的提升;但是此任務或活動的界定一旦與性別之刻板印象連結之後,

性別角色也會隨之僵化,失去原本社會分工的理性精神。基本上,性別角色

的概念包括兩種層面:性別角色期待與性別角色表現,前者指社會期待某一

類性別的人從事的活動內容。性別角色的學習或是對於性別角色的期待,都

是一種社會化的學習過程。在這樣的角色塑造之下,造成個人能力受限於性

別因素,這是現代社會企圖調整改善的。

性別分工到底是不是社會進化過程中必要的機制?它具有什麼樣的社

會功能或反功能?功能論與衝突論提出了相異的看法。功能論認為性別分工

是人類為了滿足生活需求而發展出來的社會制度,男主外(丈夫外出工作)

女主內(妻子養育子女與照管家務)的角色模式是一種有效率的分工體系。

但是,衝突論批評功能論的看法只是將支配團體(男性階層)的權力予以正

當化而已。他們認為早期的性別分工是基於當時的社會條件,但是這套已不

合時宜的分工體系之所以得以維持,是因為獲得利益的人不願意改變這種情

形。根據他們的觀點,性別角色體系不僅不具有正面功能,而且帶來性別不

平等與性別歧視的問題,若要建立一個平等的社會,應該要推翻性別角色體

系。例如:法國女性主義者波娃(Beauvoir Simone de, 1908-1986)其著作《第

二性(The Second Sex, l953)》檢視了父權制(patriarchy),提出「我不是生

為女人,而是被教育成女人。」她用黑格爾的用語說明「女性」在文化構成上

與男性「不同」,這種「不同」來自性別分工(sexual division of labor)這一

歷史文化事實,但也部分地是由婦女的性生殖能力所決定,並從而使婦女的自

由比男人的自由受到更多的限制,她提出唯一解決的辦法是婦女應當不結婚、

不生孩子和不承擔母親的責任。

叁、性別平權政策的思維

隨著社會型態的發展與轉變,這些生物基礎仍然影響著社會互動,其

中,性別之間的差異性是最普遍存在的。兩性地位的差距,也建立起如「男

Page 5: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230/(397)054-061.pdf ·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58 397

空 大 學 訊 97 . 5 . 16

主外、女主內」、「婦以夫為貴」等性別角色差異的刻板印象,這種被強

化,並融入律法、風俗、習慣、社會禮儀,以及對子女的教育模式之中,成

為根深柢固的觀念。在此基礎下,塑造出兩性各不相同的「理想形象」;男

性應扮演具有「男子氣概」的形象,諸如:理性、果敢、能幹、壯碩、獨

立、堅強、冒險等作為;相對的女性應扮演具有「女子氣質」的形象,包

括:感性、膽小、軟弱、被動、依賴、婉約、柔弱、矜持等作為。這種以性

別角色區隔的基礎,使得男性具備「先天優勢」的條件以主導社會資源。兩

性之間在生物上的差異是不容否認的,從生物學及心理學上的證據顯示出男

女在生物結構上及人格特質方面的先天不同。但是這些先天的生物差異並不

足以成為後天社會差別的合理化基礎,兩性要什麼樣的互動關係?是值得現

代成員審慎檢視的。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社會結構隨著產業的快速變革促使

性別角色的變遷,加以社會思潮的推波助瀾,促發人們須重新檢視性別角

色。60年代以來,婦女運動即積極主張提升女性的地位和福祉,消除社會的

性別歧視,達到平等正義、分享社會資源的目標。著名的人類學家瑪格利

特.米德(Margaret Mead)所發表的《三個原始部落的性與氣質》、《男性

與女性》等二書,也打破了男女性別分工是依據自然法則的迷思,易言之,

兩性之間的差異主要是文化與社會結構塑造的結果。近年來十分盛行的女性

主義觀點(feminist perspectives)也極力批判性別角色導致性別不平等的現

象,強調的是重新檢視社會所建置的「性別系統」,包括:性別角色、性別

分工、性別能力等,藉由這一套設計,避免將生物的「性別」轉變為人類活

動的單一依據,並以此作為社會各項活動的基礎,以理性態度探索合宜的兩

性互動與角色,消弭性別刻板印象。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1986年6月在日內瓦召開大會之報告預測,全

世界婦女參與經濟活動的比重,將從1950年的55%上升至2010年的70%,亦

即可預見的,婦女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國婦女勞參率

與世界各國相較明顯偏低,特別是因「料理家務」而未投入勞動市場者占整

體勞動力人口兩成,蘊藏可觀的潛在勞動力尚待開發運用。隨著時代不斷地

向前推進,工業社會的崛起不僅影響產業結構的改變,更進一步在政治、文

化、社會各方面產生了影響,其中又以女性角色的改變最為引人注目,由於

女性的學歷較過去大為提高、參與社會工作的機會增加、家庭組織趨向小型

化、子女人數減少等,都使得女性的地位有了顯著的變化,加上女性一旦具

Page 6: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230/(397)054-061.pdf ·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59

有經濟能力,其自主權也就相對地得到了發展,於是男女的互動關係及家庭

組織都產生急驟的轉變,至於女性的職業參與也有別於往昔,成為追求男女

平等的一項基本權利。產業結構改變是影響女性勞動參與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農業及較重視勞動密集的工業結構轉為資本密集的工業結構,再由工業結

構逐漸轉為較重視服務業的產業結構型態,正是台灣經濟結構帶動女性勞

動參與最重要的原因。自1961年起,台灣地區農業總產值比率有逐年下降趨

勢;工業生產值則上升到1986年的47.64%,而後有稍降趨勢;服務業生產值

則有逐漸揚升的現象。可見工業和服務業已成為產業的主流,尤其產業的特

質傾向不需要體力勞動,因此有利於女性就業。究此,顯示女性就業受到產

業結構轉型影響甚大。在工業部門和服務業部門的勞動力分布情形中,女性

所占勞動比例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其中服務業的女性勞動大幅成長發展確實

吸引女性參與勞動,也提供女性更多就業機會。而民國77年服務業勞動人口

首度超過工業勞動人口。由於服務業的勞動性質與內容,頗能契合婦女勞動

特質,故服務業的興起與擴大對婦女勞動參與有直接鼓勵作用。其次,我國

教育在質與量上的大幅提升,造就出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反映在勞動力市場

上的變化是勞動力素質的普遍提高。由於女性與男性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利,

故三、四十年來教育成果上很顯著的一項成就是女性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

縮小了與男性平均教育程度的差距。如今高級人才中不乏為數可觀的一群女

性佼佼者。換言之,教育水準的提高造就出高素質的女性,也連帶地提高了

女性的自我期望水準與工作成就動機,這點對婦女積極投入勞動力市場具有

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另外,社會逐漸能接納並肯定對女性從事家庭以外的勞

動行為。換言之,女性的角色扮演有更大的空間。社會對女性「主內」角色

的執著日益鬆散,使得婦女在生涯的展望上能有其他的選擇。社會價值觀期

望於女性角色扮演上所產生的改變,也直接影響女性的勞動參與。除上述3項

結構性因素外,家庭結構的改變,如小家庭的普及、生育子女數的減少,以

及現代化科技簡化了家務工作,從而減少了對家務的投入時間,以上因素均

有利於女性的勞動參與。從勞動供給的角度而言,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提高確

實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

肆、性別階層化影響社群

性別階層化是社會階層化的一種現象。在階層化的社會中,社會資源的

Page 7: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230/(397)054-061.pdf ·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補充教材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60 397

空 大 學 訊 97 . 5 . 16

分配依團體的階層而不同,呈現出不平等的關係。有些團體因為屬於較高的

社會階層而享有較其他團體多的社會資源。主要的社會資源有3種:(一)生活

機會:指影響生活水準的各項利益,例如教育、健康、工作與財富等;(二)社

會地位與聲望;(三)政治影響力:指權力,那些可以影響他人或團體決策的能

力,或個人可從決策獲得利益的能力。擁有愈多社會資源的團體歸屬於其中

的成員愈能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優勢。性別階層化就是指社會依性別將男性與

女性劃分為不同的社會階層,加上父權思想,男性階層高於女性階層,以致

於女性擁有的各項社會資源都較男性短少,形成兩性之間不平等的基礎。每

一個社會在分配資源時,往往會根據一些不同的特質而將人分群或分層,並

且讓不同群或層之間擁有的資源不相同也不相等,這種現象是社會不平等。

當這種不平等的現象重複又穩定的發生,並且形成比較定型化的結構一代傳

一代時,就是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女性主義(feminism)」是一種要求女性

享有身為人類的完整權力,並且反抗所有造成女性無自主性、附屬性和屈居

次要地位的權力結構、法律和習俗。「女性主義」是對父權主義下所造成兩

性不平等的關係,以及不合理的價值觀,所提出的抵制與反抗。

無論是「父權體制」,或是「性別的體系」,還是「性別歧視」,都是

被運用來區隔兩性在社會、文化價值下產生的不同標準,得以合理的基礎,

這也正是女性主義者所須對抗的基本緣由。隨著時代的推移,今日社會由於

產業結構的改變,人們不再依賴體力為生產的主要憑藉,未來學家奈斯比(J.

Naisbitt)甚且提出「智慧、知識」將是引領人群進入21世紀的首要資源。隨

著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快速擴增,參與社會工作的比例也有大幅的成長,加

以家庭子女人數銳減,使得女性同樣可以於職埸上藉由個人優異的表現獲得

肯定。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實不宜再執拗於舊社會的思維,以性別為享領

社會資源的判準。兩性誠然有先天性的差異與生理上的區別,但是應有同等

獲得社會公允對待與充分尊重的基本權利。

結語

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9條第5項規定:「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

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相關法規

亦應配合憲法規定不得牴觸,使男女平等更為落實。近年來,在許多關心婦

女權益團體的運作下,修定了許多保障婦女應有權益的法令;民國85年通過

Page 8: 性別平權與社會政策 - enews.open2u.com.twenews.open2u.com.tw/~noupd/book_up/5230/(397)054-061.pdf · 形式歧視公約」(cedaw)締約活動,以推動性別平權的社會,強調須從瞭

61

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87年「家庭暴力防治法」、91年「兩性工作平等

法」、93年「性別平等教育法」,以及至今仍一再修定的「民法親屬篇」,

對於婦女基本人身安全及婚姻保障,以及婦女工作權的維護有了一定的基

礎。然而,在既有的成果下,我們應該聚集對婦女安全及權益應予重視的共

識,讓婦女不只是在人身、婚姻、工作上獲得應有的保障,而且從最基本的

法律權益維護到觀念上對女性的真正尊重;如此一來,才能彰顯兩性平等、

平權的實質意義,而兩性共治的文明社會才能到來。因此,在完成各項性別

平等立法後,並希冀政府能積極落實,以為對當前婦女安全、婦女權益等相

關政策;當然,法律的保障是在法律落實的基礎上,性別平等平權教育的再

推廣及法令的加強宣導、相關法律執行層面上的再檢視,都是現行政府單位

不應輕忽的環節,而這也是性別平等政策所應堅持的原則及揭櫫的理念。

隨著性別平權社會的建立,亦將有助於我們對於弱勢者的關懷、對社會

的重視、對環境品質的堅持、對社區民主的要求等,這些新興的領域,將會

使整體社會改造運動增添更豐富而踏實的內容。性別平權的概念,除了法律

的保障,在更高的人性價值上,在基於對「人」的絕對尊重上,我們應該使

所有社會成員在周延的作為和保障下,期許一個公允正義、兩性共治、平等

平權社會的到來。

1.林立樹(1995) 兩性關係新思維,臺北:輔大。

2.葉至誠(2005) 社會學是什麼,臺北:揚智。

3.張樹棟(1996) 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臺北:南天。

4.謝臥龍(1996) 兩性、文化與社會,臺北:心理。

5.藍采風(1996) 婚姻與家庭,臺北:幼獅。

(作者為本科目學科委員)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