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江南 - hsdaily.cn · 有一篇课文,对此画有提纲挈领的...

1
1878 徽州 吴鹏凯/作 散花坞 3 散花坞 2016 年 6 月 8 日 星期三 www.huangshannews.cn 金色的江南 □ 洪振秋 本版责任编辑/阮文生 E-mail:[email protected] 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便 点亮那一树树报春之灯笼,无论是大街小 巷,还是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市繁纷了。 杨柳婀娜多姿地摇曳招唤,春风柔情脉脉地 纵容着百花仙子轻轻袅袅地进村入户,玉 兰、桃花、杏花、梨花、海棠、樱花,还有自命 清高的兰花,此时都争先恐后,闪亮登场 了。她们的性子都很着急,等不及司花女神 的一声令下,或浓妆、或淡抹、或整齐、或零 散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姹 紫嫣红地开遍。但以食为天的农夫村妇们, 似乎顾不得百花的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却 更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开了小灶,给 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养料,让油菜花很霸 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视野,一任油菜花肆 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 一个个乡间,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此时,桃红柳绿,梨白兰香,确实美妙无 穷,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它们也只能为遍地 黄花的江南做一点点很有限的点缀而已。 因为这时候,在乡间的田畦旁、垄河边、菜地 头等,处处尽被金黄色染遍,更不用说那大 片大片的农田和山地了。你随处可见的,尽 是盛开着黄花的油菜,一簇簇、一片片,随风 摇曳,热闹非凡。它们严守纪律,步调一致, 很认真地执行司花女神的号令,前仆后继, 朝着江南飞舞而下……而娇媚的百花仙子 们,也只是打着一把把、一串串五色的小伞, 悄悄地从江南走过。 以前,我特喜欢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用它来形容白色 雪花可谓千古绝唱,可用来形容这场江南的 “黄花雪”时,明显觉得有些弱不禁风了,因 为江南的油菜花开放得太壮阔、太大气了。 此时,江南植物国度里的油菜花是绝对的主 角,那些娇艳妖娆的奇花异草也只是配角而 已。虽然,它们也带来许多明亮和俊美,让 江南生辉,灿若明霞。但油菜花毕竟来自于 平民百姓的普遍热爱和扶持,它自然成了江 南春日的主人,而且是那么强大、那么生机 勃勃。 确实是这样,油菜花没有海棠她们的娇 贵,没有桃花她们之艳丽,也没有兰花之俊 雅,更谈不上千娇百媚了。它们很朴素、太 平常,千枝黄花,一个模样,一个面孔,有时 真感觉到它们犹如是一群群庆丰收赶热闹 的妇女腰鼓队,一色着装,三二个姿态,成群 结队,你追我赶,一浪推着一浪,平常平淡。 但同样让人感觉到这也是美丽的乡情、乡 愁,菜花香,百姓乐,百姓乐了,则天下百姓 饭菜更香。所以,她们虽然不是什么名角大 腕,但前来捧场的人依然很多,因为她们的 演出很接地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油菜花确实平凡,但认为其含有高贵气 的也不是少数人,清代乾隆皇帝也是这样认 为的。他下江南时,偶遇江南油菜花开,漫 山遍野,一簇簇黄灿灿的花朵正散发着耀眼 的光芒,令人感到一种不甘平凡、积极向上 的生命和力量。他情不自禁地写道:“黄萼 裳裳绿叶绸,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汁资 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此时,他已把百花 搁在一边去了,独赞着这普普通通的油菜 花。乾隆皇帝的诗很多,但我只记住这一 首,因为这诗超越了对油菜花的歌唱,更具 有“民以食为天”的哲学思想。 其实平民百姓都是这样想的,他们都以 为油菜花不贱不俗,反倒以为贵,就是因为 有这种朴素的想法,所以在他们眼里,油菜 花由一朵朵推广至一望无际,便是民间的乐 事,天下之盛事。春风荡漾,黄花齐放,青畴 白壤,全变金黄,是丰衣足食之洋洋大观 也。蜂蝶在田间,争着给他们带路引导,春 风在街巷,抢着替他们打开柴扉酒帘迎接, 仿佛一个个田舍翁也都成了富翁,不光田野 金黄,不光阳光金黄,连云朵也黄了,这是油 菜花带给他们的自信和希望。 江南的春日,无论是谁,只要用力一吸, 都会觉得田野油菜花好香、山坡好香、村庄好 香,这种香味是油菜花邀约泥土的香味。在 村头,香气荡漾着,在街巷,香气荡漾着,进农 屋,香气还是荡漾着。所以,他们觉得这种诱 人的芳香总在百姓饭桌上回荡,千家万户如 此,一日三餐如此。他们觉得,这种乡村最平 常的香气,滋养了他们的生命,成了他们的灵 魂,他们注定离不开这一个个美丽的乡村,因 为他们太珍爱这种迷人的气味了。 油菜花的日子就是这样,菜花它们都带 着故事,带着画面,带着亮丽,带着诗意赶来 江南汇集,它们都浓缩了天地间金黄的色 彩,使劲地要挤进这个春日,以至于这日子 成了一个浩瀚无边的黄色海洋,人世间的精 灵们也都喜欢此时来凑趣,求热闹,共同营 造出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 江南的乡间有句谚语:“油菜花开,痴鬼 成堆。”油菜花盛开时,都在清明节前后,本 来那些伤春的诗人、咏絮的少女们,都开始 带着叹惋和伤情,编织着清明时节的纷纷 雨,遥望着灿若红云的杏花村了。可是,当 他(她)们无意中往窗外望了一眼,哪知,油 菜花一夜之间就把窗外的大地浪漫地染遍, 让人们眼前豁然一亮,那种黄灿灿的明丽的 鲜活的感觉,让人刹那间转入一种遐想的世 界。男男女女们都迫不及待地梳洗了冬日 尘秽和呆板,忽然轻松起来,活泼起来,争着 穿上花枝招展的衣裳,欢笑奔跑着,一头扎 进万般妩媚的黄花国度里。阳光也更加兴 奋,把大片大片金黄的田野照得更亮了,欢 呼的人群,相视大笑。尔后,用各自的方言, 南腔北调一番,相互嗔怪一句民谚:“痴鬼成 堆”,然后变成一股股热流,温暖着田野,温 暖着山川,真是花也芬芳,人也芬芳。 金色的江南,总有一些铙有趣味之事发 生,一些刚刚赶来江南的摄影朋友,漫步或 疾步于江南黄花海洋之中,一步一景,步步 美景,弄得眼花缭乱,也不知从哪个角度,也 不知何时按下照像机的快门。我想,这主要 是他们还没有抓住这满地黄花世界的灵魂, 百姓的丰收梦是主旋律,金黄便是主色调, 何况还有骀荡的春风,江南的舞台上,尽是 拍摄不完的美景。 (原载 2016 年 4 月 30 日《人民日报》副刊 第 8 版) 给你一幅画,你能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估计很多人都得发 蒙。不就是画吗,在那里明晃晃地 摆着呢,别人看到什么我就看到什 么啦。 说是这样说,其实心里还是犯 嘀咕。 确定的一点是,画是需要读 的,需要思考的;就像书需要读,需 要思考一样,如果风过了无痕,水 过地不湿,看见就像没看见,创作 它们还有什么意义? 当年诗人、画家马莉画过一组 诗人的头像,我仔细研究后,发现 诗人的嘴绝大多数都是闭着的,于 是写了一篇《闭嘴的诗人》给马莉 看。不知她是否受到了触动,那一 段时间她画的诗人开始频繁张开 嘴,但不久以后又都闭上了。我颇 为自得,以为读懂了画,或曰会读 画。但这也只是灵光一闪,此后去 看各种书画展览,还是不得要领, 莫名其妙。 及至得到远人先生的新著《有 画要说》,都是一两千字的短文,共 七十篇,逐一读完,不禁豁然开朗, 读画,原来应该这样读。 就拿普通读者最熟悉的《伏尔 加河上的纤夫》为例,中学课本中 有一篇课文,对此画有提纲挈领的 解读,大意是“充分表现了在封建 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 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远人读画 时,一个标题就把要说的话几乎都 说明白了—《让纤夫还原成纤 夫》,附着在画面上的压迫,过多的 政治内涵,瞬间被消解掉。这并非 彻底否定所谓的“压迫内涵”,而是 要将画作拉回其原点,揭掉蒙在读 者眼睛上的那层纱布。“过于强调 阶级,往往使人无法看清个体。俄 罗斯天才们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 们将目光锁定在个体之上,锁定在 生活之上,也锁定在艺术的原则之 上。” 如今中国的大小城市,广场街 衢,常见各类雕塑,尤以人像雕塑 居多。这些雕塑有什么特点和门 道?远人在《坐在一起的人》一文 中,介绍英国雕塑家亨利 · 摩尔的 青铜作品《家族群像》:“……丈夫 和妻子微微有些距离,丈夫很自然 地将手臂伸向妻子,后者亦然。在 两人交叉的臂弯上,坐着他们的孩 子。三个人都雕塑得无处不圆润, 因此他们的姿势和动作都给人温暖 和幸福。”他进而分析这位雕塑家: “不管他使用的材料是青铜还是石 头,完成后的那些作品总是非常圆 润。圆润意味棱角的取消。因此, 面对他的随便哪件雕刻,都使我感 觉一股能抚摸到的温存在其中闪 现。”不由联想到,我们身边的雕 塑,果然是圆润得居多,尖锐的少 见,原来来历在这里。 有些事物,因为平常、易见,便 会视若无睹。就像这些画,只有静 下心来打量,才会发现各有其独特 和值得深究的东西。比如,人类讲 究和追求成熟之美,远人在意大利 画家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中, 发现了“诞生之美”,“尽管画中的 维纳斯不是一个婴儿,但她所处的 时刻却恰恰是生命将要绽放的极 致时刻。就美的范畴来说,这或许 就是最初之美的顶点。在这个顶 点上,……是连‘天神也会感到喜 悦’的时刻”。他还从法国画家劳 特雷克的若干关于红磨坊的画作 中看到人类的“孤独”,无论画作中 出现多少人,那些人总是显得不怎 么兴奋,且都紧皱眉头,郁郁寡 欢。从古至今那么多画作,无论抽 象的,具体的,写实的,变形的,都 是凝固的看到。远人眼睛看到的, 心里看到的,说出来的,都有着作 家独特的敏锐,带着强烈的个人体 温。 有必要说一下专业的问题。 远人将这本书定性为随笔集,不愿 称其为艺术评论或者画评,其潜意 识里也许是担心专业两个字吓跑 了读者,或者被那些执迷于专业的 “匠人们”指为不专业,所以才干脆 拒绝专业,拒绝定位为评论。的 确,这不是一本正襟危坐的评论 集,而是有着轻松笔调的随想录, 但从普通读者角度看,这仍不失为 一本相对专业的、起码是半专业性 质的普及书。作者曾习画十多年, 对西方各类文化艺术有着广泛的 兴趣,因此他在谈画时往往更准 确,更有话可说,更一针见血。就 像解读一个人,如果对他没有基本 的了解,完全不知道其性格、成长 历程、知识背景、价值取向等,怎么 能凭空瞎说?远人在解读画家英 国透纳的《商船遇险》,就告诉读 者,画家当时就在这条船上,当海 浪翻滚时,他要求水手将其绑上桅 杆,以便目睹海洋是如何展现自身 的。“因此,他的笔下不仅是真实, 还有激情”。这些基本的知识有助 于普通作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梵高的作品为什么可以卖出那么 高的价钱?远人在解读梵高的《星 夜》时说,梵高看到的星空是一个 充满激情的星空。 “人之所以是人, 是因为人是有激情的生命体。对 任何人来说,激情都毫不陌生,在 我们每个人的少年时期和青春期, 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激动过。但 没有多少勇气,我们就很难将这种 原始而充沛的情感延续。” “而今天 梵高的作品屡屡被标出天价,抛开 那些商业运作,里面是不是也包含 人对生命和激情的最终肯定。”尽 管是一家之言,却有让人因共鸣而 拍案之冲动。 远人的看到,更适合当成画作 的旁白。面前挂着一幅画,你在 看,他给你讲。很老实,很扎实的 述说,没有一点故弄玄虚,一句话 就是一句话,句句说到点子上,让 你简直无法再去概括他的话,只能 频频点头。 如何阅读一幅画 □ 王国华 到了端午节的时候,竹林里新生的竹子长齐了 竹叶,一些老竹子就被砍下来编制竹篮子。 篾匠师傅用上好的篾青编出精致的竹篮子,形 状各有千秋,小巧玲珑的,阔耳大腹的,天圆地方 的,都是篾匠师傅心血凝聚而成的杰作。 刚编好的竹篮子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很好闻。 这样的竹篮子,用来“担端午”最为适宜。 中国人用词非常讲究,过年时走亲戚叫做“拜 年”,端午节、中秋节走亲戚不叫“拜端午、拜中秋”, 叫“担端午、担中秋”。说是“担端午”,可上门时又 不是用扁担挑,而是提着篮子的。不知道谁规定 的,“担端午”比过年、中秋时多出了两样礼物,那就 是鸡蛋鸭蛋。这是很让人纠结的礼物,蛋壳那么脆 弱,碰一下就碎了。所以,“担端午”最好用竹篮子, 鸡蛋鸭蛋放在竹篮子里,不用担心它们碎了。 竹篮子里面到底藏着一些什么样的礼物或是 什么样的秘密,旁人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担端午” 的竹篮子上是用漂亮的毛巾盖着的。毛巾也是新 毛巾,还没下过水,散发着棉布的软香。毛巾下的 小小世界很精彩,鸡蛋、鸭蛋、绿豆糕,烟、酒,时令 的水果。 女婿给丈母娘“担端午”的竹篮子里,还要有新 鲜的猪肉,条件差一点的人家给丈母娘的是白条 肉,条件好一点的,要剁小半个猪腿,就是猪的胯下 转弯的那一截,俗称“蹄苞”。其实,“蹄苞”的肉质 并不是猪身上最好的,有一截很大的腿骨,那瘦肉, 牙齿不好的丈母娘根本咬不开。 但是,篮子里有“蹄苞”,就有面子,有尊重。大 多数的丈母娘都喜欢把女婿送来的“蹄苞”拿到人 多的水边去洗,一边洗一边故意说:“这孩子,早就 跟他说不要破费,不要破费,还是要拿个大蹄苞 来。”这是生女儿的母亲才有的自豪和炫耀。 我妈有四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四个姐姐。我的 姐姐们本事都不“大”,几十年了,我一直就只有固 定的四个姐夫。想当年,这四个小伙子陆陆续续走 进我家,给我妈“担端午”的时候,我是守门的。四 个姐夫都知道他们的小舅子喜欢吃酸的水果,竹篮 子的顶层都预备着给我的“过境礼物”。通常情况 下,我就坐在大门槛上,姐夫们鱼贯而来,掀开竹篮 子上的毛巾,拿出事先给我预备好的酸水果。都是 不要钱买的,山上的野杨梅,野毛桃,桑树果。我最 喜欢那种比牛奶头还大许多的野草莓,那是只有端 午前后才成熟的野草莓,就叫“端午莓”。有了我喜 欢的野果子,他们就可以进门了,至于,篮子里有没 有“蹄苞”,那是我妈的事,我不关心。 其实呢,我妈是很吃亏的,为了招待四个女婿, 端午节前好几天就要准备了。我妈上街买菜也是提 着篮子,是那种小巧的竹篮子,一坨五花肉,两串油 炸豆腐,一条腌制的干鲢鱼。还有两个五月桃,那是 专门给我买的。我妈烧菜的手艺非常好,特别是红 烧肉,小火,慢慢烧,烧到滋锅的时候,满屋子里那个 香啊,肚子里的蛔虫都差不多要爬到喉咙口来了。 我妈没读过书,可她知道“来而不往非礼也”的 道理。姐夫们拿来的礼物,我妈不全收,要选一两 样作为回礼,让他们带回去。四个姐夫的家庭背景 不一样,我妈给他们的回礼也不一样。大姐夫自幼 失去双亲,是跟他哥嫂长大的,我妈特别敬重他的 哥嫂,大姐夫拿来的蹄苞,我妈都让他带回去。二 姐夫的妈妈喜欢吃糖食,我妈就让他把糕点带回 去。三姐夫和四姐夫的爷爷奶奶都健在,我妈给他 们的回礼中,还有两封云片糕,那是象征高寿的礼 物。回礼不多,用毛巾盖着,四个姐夫谁也不去考 虑连襟的篮子里的回礼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他们 彼此都不问。因为我妈说过,喜欢问东问西、打破 砂锅问到底的男人,猜忌心重,难相处,跟这样的男 人过日子累。 翠绿色的新竹篮子,用的年数多了,就变成了 酱黄色。这时候它也成了主人最好的随身物品。 出门做客的时候,用它装礼品。去田里劳作的时 候,用它装水盛饭。村姑们用它装着从山野里采 来的芹菜、蕨菜、马兰头,花褂子映衬出一张张如 花笑靥。花头巾盖着的小竹篮里,蕴含着乡村女 孩子们羞羞的梦想:栀子花开了,谁来我家“担端 午”? 我是父母的老来子,我最小的姐姐比我还大十 岁。看着姐夫们提着竹篮子来我家“担端午”,我年 少的心里也曾经骚动过,想着我以后长大了,会到 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去“担端午”呢?我未来的丈母 娘会不会和我妈一样优雅、精明,在我的竹篮子里 放进我最喜欢的回礼呢? 若干年后,我成家了。丈母娘和我妈一样智 慧,善良,只是,我却没有了当年我姐夫们提着竹篮 “担端午”的风光。因为,我在小镇教书,在小镇安 家,房子和丈母娘家一墙之隔。天天见面的,自然 就少了那么多繁琐的礼节。和我妈一样,我的丈母 娘也是很吃亏的,我“担端午”过去,她老人家大鱼 大肉招待我。偏偏我这人什么本事都没有,就吃喝 本事大,总能把丈母娘烧的一桌子菜都装进我的五 脏庙里。丈母娘好像是前世欠了我的,我越是吃得 多,她越是高兴。就像今天吧,我还没有“担端午” 过去,她反过来,把自己一个月前腌下的咸鸭蛋,煮 了拿过来,给我下酒了。天底下有女儿的妈妈都是 能吃亏的,兄弟们,端午节又要到了,还不赶快提着 竹篮“担端午”去! 又是一年高考时。 寒窗书剑十年苦,今日向阳花正开。寒窗 书剑十年苦,今日向阳花正开。数据显示,今 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 940 万人。这也意味 着,将有 940 万人要在今后的两天内“书剑见 刃”,用高考这种最庄严的方式检验自己的水 平。 年年高考年年考,考来考去心如烤。考场 内,考生绞尽脑汁迅速答题;考场外,挥汗如雨 的父母焦急等待。高考,需要公平。教育部一 再强调禁止高考舞弊,可不法者却总喜欢挑 战。从广东电白到甘肃天水,从湖南耒阳到吉 林松原,从贵州松桃到甘肃靖远,从抢试卷抄 袭、砸屏蔽车、靠作弊上大学、潜规则,从高科 技作弊再到南昌高考替考,种种高考舞弊案无 不让人震惊。对其只有依法严打,才能还高考 以公平和正义。尤其今年,堪称“史上最严”高 考。首先,去年 11 1 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 (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 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 7 年有期徒 刑。同时,根据本月刚刚开始实施的新版《教 育法》规定,考生考试作弊或将面临“禁考” 3 年的处罚。其次,从 5 25 日至今,教育部在 10 天之内 6 次发出有关确保今年高考安全的 消息。而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从今年 3 月以 来,教育部至少 10 次通过会议、文件、督查等 方式部署高考纪律。依法严打高考舞弊,已不 仅关系考生自己,更是关乎家长、学校、教育部 门,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 对更多考生来说,需要的是放松心态去 “参战”。早在清朝,科考舞弊处罚就很严厉, 夹带者会被当场戴上重枷示众,而考官纳贿, 则可能被处死、籍没、流放、革职、降职。如今 施以重刑的严惩高考舞弊措施,恰恰是为更多 考生保驾护航。换言之,受益者将是更多追求 公平的考生,这是国家制度层面对他们权益的 最大保障。 当然从考生个人和家庭层面来看,直面史 上最严高考,更需要好的心态。“烧香拜神”不 可取,上网求神保佑更是自欺欺人。高考,只 不过是将考生平时的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检验 而已,真正决定好坏的是平日的积累和考场上 的发挥。高考的核心正是检验考生的综合能 力,考试心态正是其中重要一环。据报道,对 高考心理有 8 年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 所王极盛教授称,心态是高考的软件,起重要 调节作用。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瓦伦达效 应”理论,就是说越是患得患失,就越会把事情 搞砸。因为这个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 者,一次重大表演前,反复对妻子说:这次太重 要了,绝不能失败!结果,他不幸失足,身亡。 高考,只有调整好心态,要拒绝做“绝不能失 败”的瓦伦达,要用好心态去迎接人生大考,即 使面对的是史上最严高考亦如此。严不严,除 了制度层面外,更关键的还是心态。 两学一做入门槛,聚精会神学党章。 带着问题找对错,越学心里越亮堂。 总纲冠于雄文首,正篇条款十一章。 总纲理念位前沿,性质目标立顶端。 马列毛邓夯基础,三个代表续华章。 复兴中华圆旧梦,科学发展筑新观。 四项原则要掌握,一个中心催志强。 初级阶段勤努力,共产主义是理想。 经济建设增国力,改革开放促发展。 基本路线永把握,和谐稳定奔小康。 党员名列第一章,权利义务各八款。 学习贯彻守党纪,团结为民敢担当。 受教研讨提建议,批评检举添荣光。 活动参加党费交,莫超六月遭名删。 入党誓词八十字,字字千钧莫淡忘。 志愿入党纯动机,拥护纲领尊党章。 执行决议严纪律,保守秘密献赤胆。 实现主义付终生,牺牲一切不叛党。 组织制度第二章,民主集中原则强。 服从组织认多数,下级服从党中央。 重大问题多商议,体现意志少茫然。 中央组织第三章,六条规定政策强。 全党上下应知会,忠诚领袖拥护党。 地方组织第四章,省区市县基础夯。 各级会议要求严,成员任职规矩强。 基层组织第五章,堡垒作用力无双。 宣传教育强素质,联系群众作桥梁。 党的干部第六章,人民公仆百姓帮。 德才兼备是标准,六个条件不一般。 党的纪律第七章,条例准则两相当。 五种处分有实规,八项规定无虚枪。 政治纪律慎言行,组织规定不违章。 工作生活勤照镜,廉洁奉公铸心安。 纪检机关第八章,职权责任下良方。 内强素质精技能,外塑形象洒阳光。 党组工作虽三条,重点单设第九章。 批准机关是领导,工作条例作保障。 团的关系第十章,助手作用应加强。 先进青年重栽培,新鲜血液助健康。 党徽党旗十一章,镰刀锤头铸辉煌。 按规使用显尊严,情无旁恋心有党。 全心全意为民众,三严三实守位岗。 五十三条融言行,合格党员遵党章。 坚定信念莫失志,提高觉悟不脱档。 宗旨明确观念新,道德练达品行端。 系列讲话帮解惑,党章党规助成长。 公私分明克己欲,崇廉拒腐防自殇。 尚俭戒奢乐朴素,吃苦在前傲风霜。 勤勉从政持本色,谨慎用权防塌方。 严以修身万民敬,洁净齐家一生欢。 百行诗句记党章 □程兵 “担 端 午” □ 伍劲标 又是一年高考时 □ 姜春康

Upload: others

Post on 09-Feb-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878)徽州吴鹏凯/作散花坞

第3版

散 花 坞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www.huangshannews.cn

金色的江南□ 洪振秋

本版责任编辑/阮文生 E-mail:[email protected]

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便点亮那一树树报春之灯笼,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处处开始花市繁纷了。杨柳婀娜多姿地摇曳招唤,春风柔情脉脉地纵容着百花仙子轻轻袅袅地进村入户,玉兰、桃花、杏花、梨花、海棠、樱花,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此时都争先恐后,闪亮登场了。她们的性子都很着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或浓妆、或淡抹、或整齐、或零散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姹紫嫣红地开遍。但以食为天的农夫村妇们,似乎顾不得百花的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却更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开了小灶,给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养料,让油菜花很霸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视野,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此时,桃红柳绿,梨白兰香,确实美妙无穷,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它们也只能为遍地黄花的江南做一点点很有限的点缀而已。因为这时候,在乡间的田畦旁、垄河边、菜地头等,处处尽被金黄色染遍,更不用说那大片大片的农田和山地了。你随处可见的,尽是盛开着黄花的油菜,一簇簇、一片片,随风摇曳,热闹非凡。它们严守纪律,步调一致,很认真地执行司花女神的号令,前仆后继,朝着江南飞舞而下……而娇媚的百花仙子们,也只是打着一把把、一串串五色的小伞,

悄悄地从江南走过。以前,我特喜欢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用它来形容白色雪花可谓千古绝唱,可用来形容这场江南的

“黄花雪”时,明显觉得有些弱不禁风了,因为江南的油菜花开放得太壮阔、太大气了。此时,江南植物国度里的油菜花是绝对的主角,那些娇艳妖娆的奇花异草也只是配角而已。虽然,它们也带来许多明亮和俊美,让江南生辉,灿若明霞。但油菜花毕竟来自于平民百姓的普遍热爱和扶持,它自然成了江南春日的主人,而且是那么强大、那么生机勃勃。

确实是这样,油菜花没有海棠她们的娇贵,没有桃花她们之艳丽,也没有兰花之俊雅,更谈不上千娇百媚了。它们很朴素、太平常,千枝黄花,一个模样,一个面孔,有时真感觉到它们犹如是一群群庆丰收赶热闹的妇女腰鼓队,一色着装,三二个姿态,成群结队,你追我赶,一浪推着一浪,平常平淡。但同样让人感觉到这也是美丽的乡情、乡愁,菜花香,百姓乐,百姓乐了,则天下百姓饭菜更香。所以,她们虽然不是什么名角大腕,但前来捧场的人依然很多,因为她们的演出很接地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油菜花确实平凡,但认为其含有高贵气的也不是少数人,清代乾隆皇帝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下江南时,偶遇江南油菜花开,漫

山遍野,一簇簇黄灿灿的花朵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令人感到一种不甘平凡、积极向上的生命和力量。他情不自禁地写道:“黄萼裳裳绿叶绸,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汁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此时,他已把百花搁在一边去了,独赞着这普普通通的油菜花。乾隆皇帝的诗很多,但我只记住这一首,因为这诗超越了对油菜花的歌唱,更具有“民以食为天”的哲学思想。

其实平民百姓都是这样想的,他们都以为油菜花不贱不俗,反倒以为贵,就是因为有这种朴素的想法,所以在他们眼里,油菜花由一朵朵推广至一望无际,便是民间的乐事,天下之盛事。春风荡漾,黄花齐放,青畴白壤,全变金黄,是丰衣足食之洋洋大观也。蜂蝶在田间,争着给他们带路引导,春风在街巷,抢着替他们打开柴扉酒帘迎接,仿佛一个个田舍翁也都成了富翁,不光田野金黄,不光阳光金黄,连云朵也黄了,这是油菜花带给他们的自信和希望。

江南的春日,无论是谁,只要用力一吸,都会觉得田野油菜花好香、山坡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油菜花邀约泥土的香味。在村头,香气荡漾着,在街巷,香气荡漾着,进农屋,香气还是荡漾着。所以,他们觉得这种诱人的芳香总在百姓饭桌上回荡,千家万户如此,一日三餐如此。他们觉得,这种乡村最平常的香气,滋养了他们的生命,成了他们的灵

魂,他们注定离不开这一个个美丽的乡村,因为他们太珍爱这种迷人的气味了。

油菜花的日子就是这样,菜花它们都带着故事,带着画面,带着亮丽,带着诗意赶来江南汇集,它们都浓缩了天地间金黄的色彩,使劲地要挤进这个春日,以至于这日子成了一个浩瀚无边的黄色海洋,人世间的精灵们也都喜欢此时来凑趣,求热闹,共同营造出一个春光明媚的世界。

江南的乡间有句谚语:“油菜花开,痴鬼成堆。”油菜花盛开时,都在清明节前后,本来那些伤春的诗人、咏絮的少女们,都开始带着叹惋和伤情,编织着清明时节的纷纷雨,遥望着灿若红云的杏花村了。可是,当他(她)们无意中往窗外望了一眼,哪知,油菜花一夜之间就把窗外的大地浪漫地染遍,让人们眼前豁然一亮,那种黄灿灿的明丽的鲜活的感觉,让人刹那间转入一种遐想的世界。男男女女们都迫不及待地梳洗了冬日尘秽和呆板,忽然轻松起来,活泼起来,争着穿上花枝招展的衣裳,欢笑奔跑着,一头扎进万般妩媚的黄花国度里。阳光也更加兴奋,把大片大片金黄的田野照得更亮了,欢呼的人群,相视大笑。尔后,用各自的方言,南腔北调一番,相互嗔怪一句民谚:“痴鬼成堆”,然后变成一股股热流,温暖着田野,温暖着山川,真是花也芬芳,人也芬芳。

金色的江南,总有一些铙有趣味之事发生,一些刚刚赶来江南的摄影朋友,漫步或疾步于江南黄花海洋之中,一步一景,步步美景,弄得眼花缭乱,也不知从哪个角度,也不知何时按下照像机的快门。我想,这主要是他们还没有抓住这满地黄花世界的灵魂,百姓的丰收梦是主旋律,金黄便是主色调,何况还有骀荡的春风,江南的舞台上,尽是拍摄不完的美景。

(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副刊第8版)

给你一幅画,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估计很多人都得发蒙。不就是画吗,在那里明晃晃地摆着呢,别人看到什么我就看到什么啦。

说是这样说,其实心里还是犯嘀咕。

确定的一点是,画是需要读的,需要思考的;就像书需要读,需要思考一样,如果风过了无痕,水过地不湿,看见就像没看见,创作它们还有什么意义?

当年诗人、画家马莉画过一组诗人的头像,我仔细研究后,发现诗人的嘴绝大多数都是闭着的,于是写了一篇《闭嘴的诗人》给马莉看。不知她是否受到了触动,那一段时间她画的诗人开始频繁张开嘴,但不久以后又都闭上了。我颇为自得,以为读懂了画,或曰会读画。但这也只是灵光一闪,此后去看各种书画展览,还是不得要领,莫名其妙。

及至得到远人先生的新著《有画要说》,都是一两千字的短文,共七十篇,逐一读完,不禁豁然开朗,读画,原来应该这样读。

就拿普通读者最熟悉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为例,中学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对此画有提纲挈领的解读,大意是“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远人读画时,一个标题就把要说的话几乎都说明白了——《让纤夫还原成纤夫》,附着在画面上的压迫,过多的政治内涵,瞬间被消解掉。这并非彻底否定所谓的“压迫内涵”,而是要将画作拉回其原点,揭掉蒙在读者眼睛上的那层纱布。“过于强调阶级,往往使人无法看清个体。俄罗斯天才们的不凡之处,就在于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个体之上,锁定在生活之上,也锁定在艺术的原则之上。”

如今中国的大小城市,广场街衢,常见各类雕塑,尤以人像雕塑居多。这些雕塑有什么特点和门道?远人在《坐在一起的人》一文中,介绍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青铜作品《家族群像》:“……丈夫和妻子微微有些距离,丈夫很自然地将手臂伸向妻子,后者亦然。在两人交叉的臂弯上,坐着他们的孩子。三个人都雕塑得无处不圆润,因此他们的姿势和动作都给人温暖和幸福。”他进而分析这位雕塑家:

“不管他使用的材料是青铜还是石头,完成后的那些作品总是非常圆润。圆润意味棱角的取消。因此,面对他的随便哪件雕刻,都使我感觉一股能抚摸到的温存在其中闪现。”不由联想到,我们身边的雕塑,果然是圆润得居多,尖锐的少见,原来来历在这里。

有些事物,因为平常、易见,便会视若无睹。就像这些画,只有静下心来打量,才会发现各有其独特

和值得深究的东西。比如,人类讲究和追求成熟之美,远人在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中,发现了“诞生之美”,“尽管画中的维纳斯不是一个婴儿,但她所处的时刻却恰恰是生命将要绽放的极致时刻。就美的范畴来说,这或许就是最初之美的顶点。在这个顶点上,……是连‘天神也会感到喜悦’的时刻”。他还从法国画家劳特雷克的若干关于红磨坊的画作中看到人类的“孤独”,无论画作中出现多少人,那些人总是显得不怎么兴奋,且都紧皱眉头,郁郁寡欢。从古至今那么多画作,无论抽象的,具体的,写实的,变形的,都是凝固的看到。远人眼睛看到的,心里看到的,说出来的,都有着作家独特的敏锐,带着强烈的个人体温。

有必要说一下专业的问题。远人将这本书定性为随笔集,不愿称其为艺术评论或者画评,其潜意识里也许是担心专业两个字吓跑了读者,或者被那些执迷于专业的

“匠人们”指为不专业,所以才干脆拒绝专业,拒绝定位为评论。的确,这不是一本正襟危坐的评论集,而是有着轻松笔调的随想录,但从普通读者角度看,这仍不失为一本相对专业的、起码是半专业性质的普及书。作者曾习画十多年,对西方各类文化艺术有着广泛的兴趣,因此他在谈画时往往更准确,更有话可说,更一针见血。就像解读一个人,如果对他没有基本的了解,完全不知道其性格、成长历程、知识背景、价值取向等,怎么能凭空瞎说?远人在解读画家英国透纳的《商船遇险》,就告诉读者,画家当时就在这条船上,当海浪翻滚时,他要求水手将其绑上桅杆,以便目睹海洋是如何展现自身的。“因此,他的笔下不仅是真实,还有激情”。这些基本的知识有助于普通作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梵高的作品为什么可以卖出那么高的价钱?远人在解读梵高的《星夜》时说,梵高看到的星空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星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是有激情的生命体。对任何人来说,激情都毫不陌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少年时期和青春期,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激动过。但没有多少勇气,我们就很难将这种原始而充沛的情感延续。”“而今天梵高的作品屡屡被标出天价,抛开那些商业运作,里面是不是也包含人对生命和激情的最终肯定。”尽管是一家之言,却有让人因共鸣而拍案之冲动。

远人的看到,更适合当成画作的旁白。面前挂着一幅画,你在看,他给你讲。很老实,很扎实的述说,没有一点故弄玄虚,一句话就是一句话,句句说到点子上,让你简直无法再去概括他的话,只能频频点头。

如何阅读一幅画□ 王国华

到了端午节的时候,竹林里新生的竹子长齐了竹叶,一些老竹子就被砍下来编制竹篮子。

篾匠师傅用上好的篾青编出精致的竹篮子,形状各有千秋,小巧玲珑的,阔耳大腹的,天圆地方的,都是篾匠师傅心血凝聚而成的杰作。

刚编好的竹篮子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很好闻。这样的竹篮子,用来“担端午”最为适宜。

中国人用词非常讲究,过年时走亲戚叫做“拜年”,端午节、中秋节走亲戚不叫“拜端午、拜中秋”,叫“担端午、担中秋”。说是“担端午”,可上门时又不是用扁担挑,而是提着篮子的。不知道谁规定的,“担端午”比过年、中秋时多出了两样礼物,那就是鸡蛋鸭蛋。这是很让人纠结的礼物,蛋壳那么脆弱,碰一下就碎了。所以,“担端午”最好用竹篮子,鸡蛋鸭蛋放在竹篮子里,不用担心它们碎了。

竹篮子里面到底藏着一些什么样的礼物或是什么样的秘密,旁人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担端午”的竹篮子上是用漂亮的毛巾盖着的。毛巾也是新毛巾,还没下过水,散发着棉布的软香。毛巾下的小小世界很精彩,鸡蛋、鸭蛋、绿豆糕,烟、酒,时令的水果。

女婿给丈母娘“担端午”的竹篮子里,还要有新鲜的猪肉,条件差一点的人家给丈母娘的是白条肉,条件好一点的,要剁小半个猪腿,就是猪的胯下转弯的那一截,俗称“蹄苞”。其实,“蹄苞”的肉质并不是猪身上最好的,有一截很大的腿骨,那瘦肉,牙齿不好的丈母娘根本咬不开。

但是,篮子里有“蹄苞”,就有面子,有尊重。大

多数的丈母娘都喜欢把女婿送来的“蹄苞”拿到人多的水边去洗,一边洗一边故意说:“这孩子,早就跟他说不要破费,不要破费,还是要拿个大蹄苞来。”这是生女儿的母亲才有的自豪和炫耀。

我妈有四个女儿,也就是我的四个姐姐。我的姐姐们本事都不“大”,几十年了,我一直就只有固定的四个姐夫。想当年,这四个小伙子陆陆续续走进我家,给我妈“担端午”的时候,我是守门的。四个姐夫都知道他们的小舅子喜欢吃酸的水果,竹篮子的顶层都预备着给我的“过境礼物”。通常情况下,我就坐在大门槛上,姐夫们鱼贯而来,掀开竹篮子上的毛巾,拿出事先给我预备好的酸水果。都是不要钱买的,山上的野杨梅,野毛桃,桑树果。我最喜欢那种比牛奶头还大许多的野草莓,那是只有端午前后才成熟的野草莓,就叫“端午莓”。有了我喜欢的野果子,他们就可以进门了,至于,篮子里有没有“蹄苞”,那是我妈的事,我不关心。

其实呢,我妈是很吃亏的,为了招待四个女婿,端午节前好几天就要准备了。我妈上街买菜也是提着篮子,是那种小巧的竹篮子,一坨五花肉,两串油炸豆腐,一条腌制的干鲢鱼。还有两个五月桃,那是专门给我买的。我妈烧菜的手艺非常好,特别是红烧肉,小火,慢慢烧,烧到滋锅的时候,满屋子里那个香啊,肚子里的蛔虫都差不多要爬到喉咙口来了。

我妈没读过书,可她知道“来而不往非礼也”的道理。姐夫们拿来的礼物,我妈不全收,要选一两样作为回礼,让他们带回去。四个姐夫的家庭背景不一样,我妈给他们的回礼也不一样。大姐夫自幼

失去双亲,是跟他哥嫂长大的,我妈特别敬重他的哥嫂,大姐夫拿来的蹄苞,我妈都让他带回去。二姐夫的妈妈喜欢吃糖食,我妈就让他把糕点带回去。三姐夫和四姐夫的爷爷奶奶都健在,我妈给他们的回礼中,还有两封云片糕,那是象征高寿的礼物。回礼不多,用毛巾盖着,四个姐夫谁也不去考虑连襟的篮子里的回礼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样,他们彼此都不问。因为我妈说过,喜欢问东问西、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男人,猜忌心重,难相处,跟这样的男人过日子累。

翠绿色的新竹篮子,用的年数多了,就变成了酱黄色。这时候它也成了主人最好的随身物品。出门做客的时候,用它装礼品。去田里劳作的时候,用它装水盛饭。村姑们用它装着从山野里采来的芹菜、蕨菜、马兰头,花褂子映衬出一张张如花笑靥。花头巾盖着的小竹篮里,蕴含着乡村女孩子们羞羞的梦想:栀子花开了,谁来我家“担端午”?

我是父母的老来子,我最小的姐姐比我还大十岁。看着姐夫们提着竹篮子来我家“担端午”,我年少的心里也曾经骚动过,想着我以后长大了,会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家去“担端午”呢?我未来的丈母娘会不会和我妈一样优雅、精明,在我的竹篮子里放进我最喜欢的回礼呢?

若干年后,我成家了。丈母娘和我妈一样智慧,善良,只是,我却没有了当年我姐夫们提着竹篮

“担端午”的风光。因为,我在小镇教书,在小镇安家,房子和丈母娘家一墙之隔。天天见面的,自然就少了那么多繁琐的礼节。和我妈一样,我的丈母娘也是很吃亏的,我“担端午”过去,她老人家大鱼大肉招待我。偏偏我这人什么本事都没有,就吃喝本事大,总能把丈母娘烧的一桌子菜都装进我的五脏庙里。丈母娘好像是前世欠了我的,我越是吃得多,她越是高兴。就像今天吧,我还没有“担端午”过去,她反过来,把自己一个月前腌下的咸鸭蛋,煮了拿过来,给我下酒了。天底下有女儿的妈妈都是能吃亏的,兄弟们,端午节又要到了,还不赶快提着竹篮“担端午”去!

又是一年高考时。寒窗书剑十年苦,今日向阳花正开。寒窗

书剑十年苦,今日向阳花正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共 940 万人。这也意味着,将有 940 万人要在今后的两天内“书剑见刃”,用高考这种最庄严的方式检验自己的水平。

年年高考年年考,考来考去心如烤。考场内,考生绞尽脑汁迅速答题;考场外,挥汗如雨的父母焦急等待。高考,需要公平。教育部一再强调禁止高考舞弊,可不法者却总喜欢挑战。从广东电白到甘肃天水,从湖南耒阳到吉林松原,从贵州松桃到甘肃靖远,从抢试卷抄袭、砸屏蔽车、靠作弊上大学、潜规则,从高科技作弊再到南昌高考替考,种种高考舞弊案无不让人震惊。对其只有依法严打,才能还高考以公平和正义。尤其今年,堪称“史上最严”高考。首先,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入刑定罪,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同时,根据本月刚刚开始实施的新版《教育法》规定,考生考试作弊或将面临“禁考”3年的处罚。其次,从 5 月 25 日至今,教育部在10 天之内 6 次发出有关确保今年高考安全的消息。而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从今年 3 月以来,教育部至少 10 次通过会议、文件、督查等方式部署高考纪律。依法严打高考舞弊,已不仅关系考生自己,更是关乎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正义。

对更多考生来说,需要的是放松心态去“参战”。早在清朝,科考舞弊处罚就很严厉,夹带者会被当场戴上重枷示众,而考官纳贿,则可能被处死、籍没、流放、革职、降职。如今施以重刑的严惩高考舞弊措施,恰恰是为更多考生保驾护航。换言之,受益者将是更多追求公平的考生,这是国家制度层面对他们权益的最大保障。

当然从考生个人和家庭层面来看,直面史上最严高考,更需要好的心态。“烧香拜神”不可取,上网求神保佑更是自欺欺人。高考,只不过是将考生平时的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检验而已,真正决定好坏的是平日的积累和考场上的发挥。高考的核心正是检验考生的综合能力,考试心态正是其中重要一环。据报道,对高考心理有 8 年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称,心态是高考的软件,起重要调节作用。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理论,就是说越是患得患失,就越会把事情搞砸。因为这个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一次重大表演前,反复对妻子说:这次太重要了,绝不能失败!结果,他不幸失足,身亡。高考,只有调整好心态,要拒绝做“绝不能失败”的瓦伦达,要用好心态去迎接人生大考,即使面对的是史上最严高考亦如此。严不严,除了制度层面外,更关键的还是心态。

两学一做入门槛,聚精会神学党章。带着问题找对错,越学心里越亮堂。总纲冠于雄文首,正篇条款十一章。总纲理念位前沿,性质目标立顶端。马列毛邓夯基础,三个代表续华章。复兴中华圆旧梦,科学发展筑新观。四项原则要掌握,一个中心催志强。初级阶段勤努力,共产主义是理想。经济建设增国力,改革开放促发展。基本路线永把握,和谐稳定奔小康。党员名列第一章,权利义务各八款。学习贯彻守党纪,团结为民敢担当。受教研讨提建议,批评检举添荣光。活动参加党费交,莫超六月遭名删。入党誓词八十字,字字千钧莫淡忘。志愿入党纯动机,拥护纲领尊党章。执行决议严纪律,保守秘密献赤胆。实现主义付终生,牺牲一切不叛党。组织制度第二章,民主集中原则强。服从组织认多数,下级服从党中央。重大问题多商议,体现意志少茫然。中央组织第三章,六条规定政策强。全党上下应知会,忠诚领袖拥护党。地方组织第四章,省区市县基础夯。各级会议要求严,成员任职规矩强。

基层组织第五章,堡垒作用力无双。宣传教育强素质,联系群众作桥梁。党的干部第六章,人民公仆百姓帮。德才兼备是标准,六个条件不一般。党的纪律第七章,条例准则两相当。五种处分有实规,八项规定无虚枪。政治纪律慎言行,组织规定不违章。工作生活勤照镜,廉洁奉公铸心安。纪检机关第八章,职权责任下良方。内强素质精技能,外塑形象洒阳光。党组工作虽三条,重点单设第九章。批准机关是领导,工作条例作保障。团的关系第十章,助手作用应加强。先进青年重栽培,新鲜血液助健康。党徽党旗十一章,镰刀锤头铸辉煌。按规使用显尊严,情无旁恋心有党。全心全意为民众,三严三实守位岗。五十三条融言行,合格党员遵党章。坚定信念莫失志,提高觉悟不脱档。宗旨明确观念新,道德练达品行端。系列讲话帮解惑,党章党规助成长。公私分明克己欲,崇廉拒腐防自殇。尚俭戒奢乐朴素,吃苦在前傲风霜。勤勉从政持本色,谨慎用权防塌方。严以修身万民敬,洁净齐家一生欢。

百行诗句记党章□ 程 兵

“担 端 午”□ 伍劲标

又是一年高考时□ 姜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