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流/知識管理建置 -...

44
產官學合作之近況與國內外案例探討 ----台灣紡織產業為例 資訊流/知識管理建置 高科技紡織品研發創新之策略與實務 陳永欽著 民國941114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Dec-2019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產官學合作之近況與國內外案例探討

    ----台灣紡織產業為例

    資訊流/知識管理建置

    高科技紡織品研發創新之策略與實務

    陳永欽著

    民國94年11月14日

  • 產業遇到瓶頸時

    轉型或技術升級?

    外移?

    生存永續與永續發展

  • ◎紡織產業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創

    匯產業,對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居功厥

    偉,但現正逐年下降的趨勢。

    ◎紡織產業的上、中、下游相當完整,但是

    創新研發與管理的能力則明顯落後於歐、

    美、日本等紡織強國。

    產業的現況/困境/因應之道

  • ◎紡織之中小企業的活動力相當強勁,

    然而管理與基礎研究(Basic Research)、

    應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的水準提升

    速度卻太慢。

  • ◎全球紡織產業結構版塊的快速移動,產

    業所面臨的問題是買主外移、企業外移

    以及中國大陸、東南亞諸國低成本產品

    的競爭。

  • ◎台灣紡織產業浴火重生再現繁榮的唯

    一途徑就是必須對於產業結構與經營

    環境進行改造,並尋求國內外各種型

    式的交流與合作是產業結構改造的重

    要手段之一,跨領域(Across Fields)

    與跨國界(Across National Borders)

    的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

  • ◎如何結合產官學(研)的力量,強化紡織產

    業的管理與創新研發能力,提高產業競爭

    力是刻不容緩之事。

  • 附加價值

    創新能力

    台灣

    瑞士、意大利

    南韓、香港

    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

    中國大陸

    泰國、印尼、越南

    台灣紡織業在國際間的地位

    ( Source : CYC )

  • 企業的前景永續成長

    顧客、市場

    有效率的

    具生產性的、有經濟規模

    最適成本的

    結合顧客需求的創意

    無止境的創新

    創造價值

    研發創新的管理與理

    Make something different

  • 企業技術來源:

    (1)內部自行研發 (2)技術合作

    (3)整廠移轉 (4)購買設備

    (5)委託研究 (6)技術授權

    (7)購買技術 (8)聘用技術顧問

    (9)產官學合作研發

  • (1)產學合作(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

    與國內外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究。

    (2)與擁有全球先端技術之同業廠商合作:如技術合作、

    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合資企業

    (Joint Venture Company)等。

    (3)與重要原料供應商之合作:如Du Pont、Dystar等。

    (4)跨領域之交流合作:如紡織、生物科技、電子企業之合

    作研發,對於突破傳統紡織品的應用領域有絕對正面

    的助益。

    經營體質的改善的合作模式:

  • 產官學合作提升產業競爭力之道

  • 台灣產官學界強化產業競爭力活動記要

    2000.08.10---第二屆全國紡織會議.台北

    對於台灣紡織產業面臨的困境,集合產官學界共謀對策並呼籲政府對於紡織傳統產業的未來提出前瞻、務實的產業政策,以協助台灣紡織產業的升級轉型及永續經營的能力。

    2001.03.27---知識經濟論壇

    由時代基金會主辦,國內外產、學界領袖於論壇中對於產、官、學界之合作、資訊科技、企業經營與策略等提出頗為建設性之論點。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韋斯特(Charles M. Vest)提出"全球知識經濟的教育問題( Education in a Global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演講內容對於產官學合作之重要性與做法建議著墨甚多。

  • 2001.08.30---經濟部提出紡織工業國家政策草案

    內容中之一項為推動"技術甲乙丙計劃",丙計劃主要之目標為推動產學研整合型創新開發計劃。紡織工業國家政策全程計劃自2001年起至2010年止目標將紡織業產值5500億元提高至8000億元,外銷值由美金150億提高至210億,培養高級設計師360位、國際級設計師3位。

    2001.02---經濟部技術處提出:紡織科技發展方案中程綱要計

    劃書草案(91);計劃全程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計劃之中多項透過產官學合作進行。紡織技術研究發展之規劃重點為:

    網路及自動化技術 環保型染整技術 產業用紡織品

    健康舒適性紡織品

  • 2001.10.31~11.01---第17屆國際成衣聯盟(IAF)年會(The 17th

    IAF World Apparel Convention)在台北舉行,會中國內外產官學界對於流行、創新、品牌、成本與通路革新(Cost and Pipeline Reform)、產業之經營環境與機會威脅提出諸多建言。

    2001.11.14~16---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暨研發成果展(Textile

    International Forum and Exhibition 2001):國際產學界對

    市場、管理行銷、策略、技術提出精闢論文。

    2003.9.8~10---2003年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National

    Nanotechnology Program)‧商機探討暨成果發表會。(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

  • 2000 ~ 2005年---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暨研發成果展。

    每年在台北世貿中心舉辦的台北紡織展(Taipei

    Innovation Textile Application Show, TITAS),

    2005年Sept. 29 ~ Oct. 1展出主題為:"F4:From

    Fibers to Fabrics for Fashion Plus Functions)"

  • 廠商與MIT合作交流的理由:

    (1)可由MIT專家的協助解決技術與組織上的問題

    (Organizational Problems)

    (2)提供研究之先前監控和評估新技術的潛力,可對公

    司之成功提供助益。

    (3)經由參與MIT寬廣的研究活動(Research Activities)

    領域提升公司的技術與管理實務水準。

  • (4)可從眾多的思維領袖(Thought Leaders)攝取精髓用

    之於未來之技術、事業(Business)與社會領域,創

    造公司事業成長(Business Growth)與改善生產力

    (Productivity)的機會。

    (5)經由與MIT教授團隊、幕僚、學生之交流以激勵創

    新。

    (6)從MIT之研究與特許裡面挖掘出可能的事業機會

    (Business Opportunities)。

  • (7)擴大其技術與經營管理之接觸面(Technical and

    Managerial Contacts)。

    (8)可以全球之最佳策略為其營運準繩。

    (9)藉由MIT之畢業生充實其未來之研究與管理人才。

    (10)可由MIT持續且專業的教育訓練課程,激發公司員工之

    專業研發能力。

  • 產學合作的助益:

    (1)借重大學之研究人才、儀器設備、技術資訊作以彌補

    企業自身研發能量之不足,加強產品研發能力與新產

    品商業化速度。

    (2)以教授之專業知識,強化企業應用研究之理論基礎。

    (3)提供跨產業領域之知識、技能,有助於企業發展必須

    結合異業知識方能成就之產品研發與多角化經營的機

    會。

  • (4)利用產學合作研發進行之研討過程,提升企業內研發

    人員之專業知識與能力、激發創新能力。

    (5)提升管理與技術水準、強化產業競爭力。

    (6)對於尖端科技的研發提供必要的協助,促進產業升

    級。

  • 產學活動需求內容:

    (1)足以影響企業經營策略的大師級思維,可以改變台灣

    紡織產業以往中小型企業之傳統經營格局與經營理念

    ,帶動產業結構革命。

    (2)全球尖端產品技術、管理趨勢與研究方向的掌握,帶

    動產業擁有全球一流的競爭力,務實面對台灣紡織企

    業擁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真正需要。

    (3)大學須要有寬廣且具有前瞻市場性的研究活動與研究

    內容,這些研究的活動與內容必須透過一個方便的平

    台(Platform)讓廠商易於瞭解並吸引廠商參與。

  • 國內外產官學(研)合作與產業群聚案例

    南韓大邱亞洲米蘭計劃(Milano Project)

    21世紀末又提出大邱“亞洲米蘭計劃”,計劃全程自1999年至2003年,全案投入資金大約美金5.5億,目標是將紡織相關產品之輸出金額由1998年的美金184億提高到2007年的300億。其中產、官、學合作重要項目包括:

    先端染色整理加工技術之開發。

    纖維技術大學之擴大與改編。

    紡織技術人員之訓練等。

  • 日本產官學(研)合作案例

    超臨界CO2流體染色技術,產官學合力要於2005年確立

    基本技術。

    日本國家產業戰略中纖維產業之無鹵素製程(Halogen-

    free Process),產官學合作開發,配合日本經濟產業省

    PRTR (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sister)法

    案之實施,預計2010年完成。

  • 1999年末,在福井市舉辦國際纖維研討會,產官學為

    振興日本纖維產業提出產官學合作、互動之“先端纖

    維技術研究中心(IF-TEC)“之構想,結合中央政府相

    關單位(如產業經濟省、文部科學省)、地方政府的研

    究機構、大學、海外知名研究機構以及全國纖維紡織

    相關企業,企圖以總體力量促進日本紡織產業的再生

    ,是一個典型的跨國性的產官學(研)合作體系。

  • 日本國立大學例年共同/委託研究趨勢圖

  • 共同研究①/委託研究契約②

    研究員派遣①

    大學教授派遣①

    研究報告提出②

    提供研究費用①、②

    民間企業(Industry)

    大學(University)

    產學研究合作模式

  • 纖維化技術染色加工技術整理加工技術

    重點研究分工

    京都市染織試驗場.生物可分解機能性纖維開發.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染色石川縣工業試驗場.1000 atm以上超高壓染色、防縐、縮技術

    和歌山縣工業技術中心.大氣壓放電(如Plasma)表面機能化、染色 技術

    愛媛縣纖維產業試驗場.天然高分子Chitin(幾丁質)、Chitosan(幾丁聚醣)、Sericin(絲膠蛋白)等加工技術群馬縣纖維工業試驗場.天然蛋白質賦予之機能性整理加工技術

  • 日本Seiren公司異業交流創新研發之產學合作模式:

    善用大學內部眾多各行各業的專門研究人才、設備、

    研究結果(或專利)並結合異業的專門知識、技術建構

    企業在本業之外的產品(生產)技術,對於公司的轉型

    、升級、多角化經營確實可以提供相當大的助益。

    Seiren公司是十分成功的

  • AIST運作架構

  • 工研院與日產研所策略聯盟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與AIST大部分的研發領域與研究屬性與工研院相當接近,亦有多項技術合作。雙方進一步建立策略夥伴的關係,工研院與AIST亦互派研究與技術專人員進行跨領域技術合作,藉由雙方之研發能量,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縮短研發時程,讓技術成果快速落實於產業界。

    §隻方並簽技術合作協定書,將共同開發微流體反應器、液晶面板材料、奈米結構模擬、太陽能電池、高分子奈米合膠等技術,並建立共同規劃、分工合作、共同執行之合作機制。

  • 瑞士Schoeller紡織公司的產學合作的作法

  • 台灣產官學合作與產學群聚

    產學群聚:台灣新竹地區的產官學(研)群聚現象也是足以稱道的,地區知名學府如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等,研究機構如工業技術研究院、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等,加上一個半小時左右車程的中科院、核能所、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結合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形成一個強大競爭力的資訊與電子高科技產業群聚。近年由政府積極推動的竹北大學城,即將有台大、清大、交大、台灣科技大學之第二校區進駐,也是寄望擴大原有新竹科學園區的高科技產業群聚的成就。作者認為附近的紡織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科學園區的科學特色,結合異業科技發展高科技紡織產品。

  • 產官學(研)合作:我國經濟部工業局、技術處等單位對於振興台灣紡織產業不餘餘力,各種短、中、長程研究計劃陸續推動,所有的計劃都藉由產官學(研)的合作執行,例如台灣.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新纖維、新紗種、新布種快速反應生產計劃",全程計劃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結合產官學(研究機構)的力量,推動台灣紡織產業之技術、生產、設計(Design)、行銷(Marketing)之競爭力提升。

  • 紡織產業快速反應生產計劃

    工業技術研究院化學工業研究所Union Chemical Laboratories ( UC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ITRI):負責聚合與紡絲技術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負責紡紗、織布、染整工廠之技術,協助開發新紗種及布種

    合成纖維公司抽絲 / 織布、染整工廠加工

    經濟部技術處

    紡拓會(Taiwan Textile Federation;TTF):負責布種之設計、行銷、展覽

  • 國科會93年年報之中提及政府對現階段科技發展擬訂六大策略:

    加強科技人力資源的培育、培訓、延攬及運用。充實並開創科技研發及創新經費,有效運用現有科技

    資源。重視學術研究,發展具有特色之世界級研究領域。加強技術創新、建構產業發展適合之環境。促進科技與社會、環境互動之發展,增進民生福祉與

    環境品質。強化優勢國防科技體系,促進全民通用科技的發展。

  • A).織物之無電解金屬鍍層加工對電磁波干擾遮蔽性之研究(The Study on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by Using Electroless Plating of Metal to the Woven Fabrics):由實驗室的研究到產品的商品化過程是相當不容易的。

    (1)表面阻抗0.02 Ω /□

    (2)電磁波遮蔽500MHz:50dB

    1000MHz: 50dB

    導電聚酯布(鍍Cu/ Ni)

  • 合作模式: FTC提供必要的紡織知識與基材。NYUST研究之教授就此項研究專責指導、並提供試驗儀器與技術、相關資訊。以研究檢討會的方式進行階段結果、對策研討,工廠研究人員可以提升知識領域、研究方法、試驗儀器設備之使用等相關知識;而學生可藉此充實工廠實務經驗並完成專題研究、碩士論文。

  • B).光觸媒在紡織品之應用研究(The Study of New Generation TiO2-based Photocatalyst for Textile Application)。FTC已經將此產品以Sun-Eco®品牌推出市場。研發動機乃著眼於健康及衛生紡織品是產業的趨勢,企業永續經營必須重視於此。合作模式與導電布之進行方式是相似的。。

  • C).以FTC與工研院化工所合作研究超臨界CO2流體染色為例,FTC自1997年至1998年參與此項計劃,參與研究的動機背景如下:超臨界CO2流體染色是兼顧生態與環保的製程技術,

    減少地球環境的負荷是21世紀產業的方向,是企業永續經營必須重視的前瞻性(Future-Oriented)之研究,也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社會責任。地球能源、資源短缺,企業有責任協助及早因應

  •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教授提出五個創新構面以建構國家創新能力模型(Nat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Model),

    (1)科技人力(S&E Manpower)

    (2)創新政策(Innovation Policy)

    (3)群聚的創新環境(Cluster Innovation Environment)

    (4)創新連結(Innovation Linkages)

    (5)企業創新導向(Company Innovation Orientation)

    結語

  • ◎國家的競爭力繫於企業、產業的興衰榮

    枯,企業只有強大的創新研發能力才能

    在全球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

    地、脫穎而出。

    ◎大學的基礎研究與企業的應用研究必須

    強力接軌,官方對於產學合作的激勵政

    策與支援必須兼具紮實與前瞻性。

    產學合作的未來契機

  • ◎產學的合作與互動可以讓大學務實的面對企業的需求及研究的實用性與前瞻性,而企業的永續經營、競爭能力也可由大學的研究協助而獲得助益。

    ◎透過產官學綿密而強力的合作能成就台灣紡織產業永續的蓬勃發展。

  • 謝謝指導!謝謝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