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堰魚道效益評估與改善方案規劃報告 ·...

124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斗六堰魚道效益評估與改善方案規劃報告 主辦機關: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受託單位:巨廷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CMC-095-05(2) (95)地址:台中縣霧峰鄉中正路 1340 6 總機: (04)23320579 傳真: (04)23320484 廉潔、效能、便民 95年度) GPN1009601970 定價:新台幣500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斗六堰魚道效益評估與改善方案規劃報告

    主辦機關: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受託單位:巨廷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七 月

    CMC-095-05(2)

    斗六堰魚道效益評估與改善方案規劃報告(

    95年度)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地址:台中縣霧峰鄉中正路 1 3 4 0之 6號

    總機: ( 0 4 ) 2 3 3 2 0 5 7 9傳真: ( 0 4 ) 2 3 3 2 0 4 8 4

    廉潔、效能、便民

    (95年度)

    GPN:1009601970定價:新台幣500元

  • 目 錄

    第一章 前言 .................................................................. 1-1

    1.1 工作目的 ............................................................. 1-2

    1.2 工作範圍 .............................................................. 1-2

    1.3 工作項目及內容 .................................................. 1-4

    第二章 基本資料及現況調查 .......................................... 2-1

    2.1 南雲大橋至清水溪河口(含魚道)魚類生理生態現況

    調查 ........................................................................... 2-1

    一、歷年魚類生理生態資料蒐集 .......................... 2-1

    二、95 年魚類生理生態現況調查 ......................... 2-9

    (一)斗六堰樣點現況調查 ................................. 2-9

    (二)斗六堰附近魚蝦類資源 ............................ 2-14

    2.2 清水溪下游歷年水理狀況及最佳生態基流量研究 2-25

    一、清水溪下游歷年水理狀況 ............................ 2-25

    二、清水溪下游最佳生態基流量研究 ................. 2-28

    2.3 清水溪下游歷年水質調查 .................................... 2-31

    第三章 監測結果及分析 ................................................ 3-1

    3.1 南雲大橋至清水溪河口(含魚道)魚類生理生態監測

    結果及分析 ................................................................ 3-1

    3.2 清水溪下游最佳生態基流量監測結果及分析 .......... 3-4

    i

  • 3.3 清水溪下游歷年水質調查結果及分析 .................... 3-5

    第四章 問題檢討及分析 ................................................ 4-1

    4.1 魚道本體結構物(土木、閘門操作)檢討及水理分析

    (流量、流速) .......................................................... 4-1

    一、魚道本體結構物(土木、閘門操作)檢討 ..... 4-1

    二、魚道本體水理(流量、流速)分析 ............... 4-1

    4.2 現地模擬試驗 ...................................................... 4-18

    第五章 解決對策及構想 ................................................. 5-1

    5.1 魚道內部結構物布置及改善方法擬定 .................... 5-1

    5.2 解決對策與構想 .................................................... 5-7

    第六章 魚道具體改善方案與規劃 ................................... 6-1

    6.1 現有魚道的問題改善策略 ...................................... 6-1

    一、魚道進水口(出口)的改善方案: .............. 6-1

    二、魚道本體的改善方案: ................................ 6-2

    三、魚道出水口(入口)的改善方案: .............. 6-2

    6.2 魚道改善規劃方案(入口、出口、本體)及圖說 .. 6-2

    一、魚道出口(進水口) 39~ 48 階潛孔打除 ...... 6-2

    二、魚道本體構造規格重新量測及修繕 .............. 6-4

    三、魚道入口(出水口)段改設導槽式魚道 ....... 6-4

    6.3 工程費估算 ........................................................... 6-9

    6.4 其他改善方案 ...................................................... 6-11

    ii

  • 參考文獻 ...................................................................... 參 -1

    附錄一、第一季季報工作檢討議題討論及處理情形 ...... 附 -1

    附錄二、第一季季報工作檢討審查意見及處理情形 ...... 附 -3

    附錄三、期中報告工作檢討審查意見及處理情形 .......... 附 -7

    附錄四、第三季季報工作檢討議題討論及處理情形 .... 附 -12

    附錄五、第三季季報工作檢討審查意見及處理情形 .... 附 -14

    附錄六、年度成果報告工作檢討議題討論及處理情形 . 附 -18

    附錄七、年度成果報告工作檢討審查意見及處理情形 . 附 -19

    附錄八、河川污染分類指標 (River Pollution Index, RPI) ... 附

    -23

    iii

  • 表 目 錄 表 2.1: 湖山水庫計畫區及鄰近地區相關計畫魚類調查成果

    一覽表(1/2) .......................................................... 2-4

    表 2.1:湖山水庫計畫區及鄰近地區相關計畫魚類調查成果一覽表(2/2) .......................................................... 2-5

    表 2.2:清水溪河川魚類生態習性與分布統計表 .............. 2-6

    表 2.3:湖山水庫計畫區清水溪魚類資源(1/2) ............. 2-7

    表 2.3:湖山水庫計畫區清水溪魚類資源(2/2) ............. 2-8

    表 2.4:清水溪魚類資源(斗六堰上游樣站) ............... 2-18

    表 2.5:清水溪魚類資源(斗六堰下游樣站) ............... 2-19

    表 2.6:清水溪魚類資源(斗六堰魚道站) ................... 2-20

    表 2.7:清水溪魚類資源(枋寮導水暗渠下游樣站) ..... 2-21

    表 2.8:清水溪甲殼類資源(斗六堰上游樣站) ............ 2-22

    表 2.9:清水溪甲殼類資源(斗六堰下游樣站) ............ 2-23

    表 2.10:清水溪甲殼類資源(斗六堰魚道站) ............. 2-24

    表 2.11:清水溪甲殼類資源(枋寮導水暗渠下游樣站) 2-25

    表 2.12:清水溪流域流量樣站(桶頭樣站)近十年之流量表.............................................................................. 2-26

    表 2.13:清水溪流域流量樣站(桶頭樣站)近十年之水位表.............................................................................. 2-27

    表 2.14:87 年度清水溪排放量 (單位 :公斤 /天 )表 ........... 2-31

    表 2.15:清水溪南雲大橋樣站近十年水質調查資料表 ... 2-31

    表 2.16:95 年度斗六堰水質監樣站監測值表 ................ 2-35

    表 6.1:魚道出口(進水口)段各階隔壁諸元統計表 ....... 6-3

    表 6.2:魚道入口(出水口)段改設導槽式魚道各部諸元統計表 ......................................................................... 6-6

    表 6.3:魚道入口(出水口)段改設導槽式魚道及魚道出口

    iv

  • (進水口)39~48 階潛孔打除所需工程費估算表 ... 6-10

    v

  • 圖 目 錄 圖 4.1:斗六堰位置示意圖(中水局,2001) ................. 4-2

    圖 4.2:斗六堰上游清水溪右岸丁壩工設置位置圖(中水局,2001) ...................................................................... 4-3

    圖 4.3:斗六堰上游清水溪右岸丁壩工設置平面圖(中水局,2001) ...................................................................... 4-4

    圖 4.4:斗六堰總佈置圖(中水局,2001) ..................... 4-6

    圖 4.5:斗六堰及排砂道平面佈置圖(中水局,2001) ... 4-7

    圖 4.6:斗六堰魚道入口剖視圖(中水局,2001) .......... 4-8

    圖 4.7:斗六堰排砂道終點正視圖(中水局,2001) ....... 4-9

    圖 4.8:斗六堰魚道隔板詳圖(中水局,2001) ............ 4-11

    圖 4.9:斗六堰魚道隔板剖面圖(中水局,2001) ........ 4-12

    圖 4.10:斗六堰魚道本體剖面圖(中水局,2001) ...... 4-13

    圖 4.11:斗六堰魚道平面圖 .......................................... 4-14

    圖 4.12:斗六堰魚道本體縱剖面圖(中水局,2001) ... 4-15

    圖 4.13:斗六堰魚道本體各階水深與潛孔水流速度測量值(20060812) .............................................................. 4-17

    圖 6.1:斗六堰魚道改善規劃方案圖(1/2) .................... 6-7

    圖 6.2:斗六堰魚道改善規劃方案圖(2/2) .................... 6-8

    圖 6.3:斜曲面式魚道配置 ............................................ 6-12

    圖 6.4:斜曲面式魚道配置 ............................................ 6-12

    vi

  • 結論

    一、 在洄游性蝦類的調查結果發現,在 2~ 4 月所調查到

    的個體大多為成熟之個體,頭胸甲長大於 1cm。而

    在 9 月的調查時所記錄到之大和沼蝦則為體型較小

    之幼體(頭胸甲長小於 1cm),顯示 9 月開始所發現

    之大和沼蝦應為當年所繁殖之幼體,這些從河口上

    溯的幼體一直到 12 月份仍有發現,顯示本區下游生

    態斗六堰溢流水量尚足以吸引洄游蝦類之溯河。

    二、 在魚類族群的分布上,明顯看出下游樣站的個體數

    遠較上游樣站為多,研判和斗六堰阻礙魚類洄游的

    情形有關。針對斗六堰魚道系統之研究結果發現,

    魚道本體結構主要因為魚道出口(進水口)及入口

    (出水口)邊界條件不適當,造成魚道通水量不足

    及 流 速 過 快 等 問 題 , 因 此 至 今 仍 未 發 揮 應 有 的 功

    能,仍待改善。

    三、 目前斗六堰魚道入流量大小取決於上游導水路的修

    築於否,所以在導水路未修築的情況下,清水溪主

    流大都偏向於右岸,使大部分魚蝦類會往右岸主流

    集中。

  • 建議

    一、 需特別注意斗六堰生態基流量的排放,以及魚道系

    統正常的運作,在洄游生物溯河的主要季節( 9~ 12

    月份)。

    二、 應該積極改善斗六堰生物廊道(魚道)的問題,現

    有 的 魚 道 系 統 建 議 進 行 包 括 以 下 的 改 善 措 施 : (1) .

    魚道出口(進水口)段 39~ 48 階左右潛孔間之隔壁

    全部打除。 (2) . 魚道入口(出水口)段改修為導槽

    式魚道。 (3) . 現有魚道本體之潛孔規格均應加以按

    照原設計檢修。 (4) . 魚道出口(進水口)加設攔污

    柵。

    三、 除改善現有的魚道問題之外,也建議在清水溪右岸

    枋寮導水隧道增設新的過魚設施,以專案之方式研

    究於枋寮導水暗渠左、右兩岸設置斜曲面式或其他

    合適的魚道,以徹底改善本地生物廊道的問題。

  • 第一章 前言

    斗六大圳位於嘉南平原北端,於民國三十六年開始興

    建,引清水溪之水做為嘉南平原主要之灌溉水源,民國四十

    年因草嶺潭崩潰沖毀林內圳進水口閘及渠道後,與斗六大圳

    進水閘合併建造,並於民國四十四年完工,為中美合作建造

    之重要設施。早期斗六大圳水源供應林內、斗六工業區及大

    斗六地區的農業用水,但因六輕工業用水需求大增,加上清

    水溪水量不足,所以改引濁水溪之溪水,用暗渠之方式經斗

    六大圳引至六輕工業區。斗六堰即為原斗六大圳進水口,由

    於斗六大圳進水口設備已漸老舊,所以政府撥款進行進水口

    更新改善工程,以滿足南岸聯絡渠道之需及進水口原有之功

    能,並考量生態保育之重要性增設魚道提供洄游生物利用。

    斗六堰進水口更新改善工程工程主要設施包括進水口,排砂

    道、魚道、排砂暗渠、枋寮導水暗渠加高工程(約 890 公尺)、

    照片 1.1:斗六堰排砂道閘門及魚道入

    上游挑流丁壩工 3 座及監測站。

    口主體現況。

    照片 1.2:枋寮導水暗渠現況。

    1-1

  • 照片 1.3:斗六堰排砂道現況。

    1.1 工作目的

    為瞭解斗六堰魚道自完工以來其效益如何,並證明水利

    建設與生態保育並不相違,故以「95 及 96 年度集集攔河堰

    營運階段水域生態及水質監測」的分項計畫(斗六堰魚道效

    益評估),進行斗六堰上下游水域生態資源調查研究及魚道

    系統的效益評估,以充分瞭解位於濁水溪支流(清水溪)上

    的斗六堰魚道自完工以來魚道使用的狀況。

    1.2 工作範圍

    斗六堰魚道效益評估於斗六堰魚道及魚道上下游 50 公

    尺各設置一樣站,監樣站包括:斗六堰魚道站、斗六堰上游

    樣站及斗六堰下游樣站。

    1-2

  • 圖 1.1:斗六堰魚道效益評估工作範圍示意圖(中水局,2001)

    斗六堰

    1-3

  • 1.3 95 年度工作項目及內容

    一、斗六堰生態資料蒐集及調查

    (一)南雲大橋至清水溪河口(含魚道)魚類生理生態現況調查

    (二)清水溪下游歷年水理狀況及最佳生態基流量研究

    (三)清水溪下游歷年水質調查

    二、魚道本體檢討及改善方法之擬定

    (一)結構物(土木、閘門操作)檢討及水理分析(流量、流速)

    (二)魚道內部結構物布置及改善方法擬定

    (三)現地模擬試驗(採用簡易式)

    三、魚道具體改善方案規劃設計

    (一)魚道改善方案設計(入口、出口、本體)及圖說

    (二)工程費工期估算

    (三)相關配合措施

    1-4

  • 第二章 基本資料及現況調查

    2.1 南雲大橋至清水溪河口(含魚道)魚類生理生態現

    況調查

    一、歷年魚類生理生態資料蒐集

    清 水 溪 相 關 的 調 查 研 究 雖 然 早 在 六 十 年 代 即 有 開

    始廣泛的調查,但是比較完整的調查應該始於農委會特

    有生物保育中心葉等人在 81~82 年間,於清水溪之南雲

    大橋至石鼓盤溪與阿里山溪交界之來吉橋之間,共 14

    個點位所做之調查(葉等, 2000)。該次調查總共發現

    7 科 15 種魚類,種類分別為平鰭鰍科之台灣間爬岩鰍

    及埔里中華爬岩鰍;鯉科之台灣石、台灣鏟頷魚、短

    吻鎌柄魚、鯽魚、高體鳑鲏、粗首鱲及台灣馬口魚;鰍

    科之中華花鰍,鮠科之台灣鮠;慈鯛科之莫三鼻克口孵

    魚;鯰科之鯰;鰕虎科 2 種吻鰕虎屬之物種。其中埔里

    中 華 爬 岩 鰍 為 二 級 保 育 類 , 台 灣 間爬岩鰍、短吻鎌柄

    魚、埔里中華爬岩鰍、台灣石、粗首鱲、台灣鮠及台

    灣馬口魚等物種為台灣特有種。 82~84 年期間,經濟部

    水 利 處 水 利 規 劃 試 驗 所 執 行 湖 山 水庫環境影響評估時

    所做的生態調查結果,記錄在湖山水庫計畫區及鄰近地

    區共有 10 科 16 種魚類,其中鱸鰻為保育類物種,台灣

    特有種則包含台灣纓口鰍、台灣間爬岩鰍、台灣石、

    短吻鎌柄魚、粗首鱲、台灣馬口魚、明潭吻鰕虎及脂鮠

    2-1

  • 等 8 種物種(經濟部水利處水利規劃試驗所, 1993)。

    92~93 年間環境影響監測調查在清水溪流域內記錄了 7

    科 16 種魚類 (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 2004),其

    中鱸鰻及埔里中華爬岩鰍 2 種為珍貴稀有之保育類野

    生 動 物 , 特 有 性 物 種 則 包 含 台 灣 纓口鰍、台灣間爬岩

    鰍、埔里中華爬岩鰍、台灣石、高身小鰾鮈、粗首鱲、

    台灣馬口魚、短臀鮠及明潭吻鰕虎等物種(表 2.1)。

    綜合上述三項調查,在清水溪流域內有 10 科 27

    種魚類,包括鰻鱺科 1 種 (鱸鰻 );平鰭鰍科 3 種 (台灣纓

    口鰍、台灣間爬岩鰍、埔里中華爬岩鰍 );鯉科 9 種 (台

    灣石、台灣鏟頷魚、短吻鎌柄魚、鯽魚、高身小鰾鮈、

    高體鳑鲏、粗首鱲、平頷鱲、台灣馬口魚 );鰍科 2 種 (泥

    鰍、中華花鰍 );鯰科 1 種 (鯰 );鮠科 (台灣鮠、脂鮠、

    短臀鮠 );胎生鱂魚科 1 種 (食蚊魚 );合鰓科 1 種 (黃鱔 );

    慈鯛科 3 種 (吉利慈鯛、吳郭魚、莫三鼻克口孵魚 );鰕

    虎科 3 種 (明潭吻鰕虎、 2 種吻鰕虎 )。上述物種中,鱸

    鰻及埔里中華爬岩鰍為二級保育類物種。平鰭鰍科之台

    灣纓口鰍、台灣間爬岩鰍、埔里中華爬岩鰍;鯉科之台

    灣石、短吻鎌柄魚、高身小鰾鮈、粗首鱲、台灣馬口

    魚;鮠科之脂鮠、台灣鮠及短臀鮠;鰕虎科之明潭吻鰕

    虎等為台灣特有種(表 2.2)。

    由於過去台灣淡水魚類的分類變化,知道平頷鱲應

    該不會分布在濁水溪流域 (Tzeng, 1986),台灣鮠是短臀

    鮠的同種異名(洪, 2004),川鰕虎和褐吻鰕虎可能都

    是明潭吻鰕虎的同種異名(陳等, 1999),莫三鼻克口

    2-2

  • 孵魚和吳郭魚都是同一種魚類。短吻鎌柄魚應該是高身

    小鰾鮈的誤判(陳, 2001)。因此整理本地區現有魚類

    名錄如下:

    2-3

  • 表 2.1: 湖山水庫計畫區及鄰近地區相關計畫魚類調查成果一覽表(1/2)

    各類調查

    清 水 溪 魚 類 族

    群 分 布 與 海 拔

    高 度 及 溪 流 坡

    度之關係 *1

    雲林縣河川

    魚類調查*2

    清水溪流域魚類群

    聚結構與環境因子

    關係之研*3

    環境評

    估階段

    環境監

    測階段

    調查時間 81 年~82 年 83 年~84 年 83~84 年

    82 年 7

    84 年 1

    92年 4~5

    93年 4~9

    調查位置 清水溪 清水溪 清水溪、生毛樹溪 桶頭 清水溪

    鰻鱺

    科 鱸鰻 * *

    平鰭

    鰍科 台灣纓口鰍 * * *

    台灣間爬岩鰍 * * * * *

    埔里中華爬岩鰍 * * *

    鯉科 台灣石 * * * * *

    台灣鏟頷魚 * * * * *

    短吻鎌柄魚 * * *

    鯽魚 * *

    台灣石鮒 *

    高身小鰾鮈 *

    高體鳑鲏 * *

    粗首鱲 * * * *

    平頷鱲 * *

    台灣馬口魚 * * * *

    鰍科 泥鰍 *

    花鰍(中華花鰍) * * * * *

    鯰科 鯰魚 * * *

    塘虱

    魚科 塘虱魚 *

    註 1:葉明峰、邱健介、李德旺,2000。 註 2:李德旺、邱啟銘、蔡昕皓,1996。 註 3:郭世榮,1996。

    2-4

  • 表 2.1:湖山水庫計畫區及鄰近地區相關計畫魚類調查成果一覽表(2/2)

    各類調查 清水溪魚類族群分布

    與海拔高度及溪流坡

    度之關係

    雲林縣河

    川魚類調

    清水溪流域魚類群聚

    結構與環境因子關係

    之研

    環境評估

    階段

    環境監

    測階段

    調查時間 81 年~82 年 83 年~84

    年 83~84 年

    82 年 7 月

    84 年 1 月

    92 年

    4~5 月

    93 年

    4~9 月

    調查位置 清水溪 清水溪 清水溪、生毛樹溪 桶

    鮠科 台灣鮠 * *

    脂鮠 * *

    短臀鮠 *

    胎生

    鱂魚

    食蚊魚 * *

    合鰓

    科 黃鱔 *

    慈鯛

    科 吉利慈鯛 * *

    吳郭魚 *

    莫三鼻克

    口孵魚 * *

    鰕虎

    褐吻鰕虎

    (明潭吻鰕

    虎)

    * * * * *

    極樂吻鰕

    虎 * *

    川鰕虎 *

    種數 15 10 16 16 2 1 7 14註 1:葉明峰、邱健介、李德旺,2000。 註 2:李德旺、邱啟銘、蔡昕皓,1996。 註 3:郭世榮,1996。

    2-5

  • 表 2.2:清水溪河川魚類生態習性與分布統計表 調查位置 清水溪 保育類 特有種 河海洄游 河川內洄游 外來種

    鰻鱺科 鱸鰻 * * *

    平鰭鰍科 台灣纓口鰍 * * *

    台灣間爬岩鰍 * * *

    埔里中華爬岩鰍 * * * *

    鯉科 台灣石 * * *

    台灣鏟頷魚 * *

    鯽魚 *

    台灣石鮒 * *

    高身小鰾鮈 * *

    高體鳑鲏 *

    粗首鱲 * * *

    台灣馬口魚 * * *

    鰍科 泥鰍 *

    中華花鰍 * *

    鯰科 鯰魚 *

    塘虱魚科 塘虱魚 *

    鮠科 脂鮠 * * *

    短臀鮠 * * *

    胎生鱂魚科 食蚊魚 * *

    合鰓科 黃鱔 *

    慈鯛科 口孵魚(雜交種) * *

    鰕虎科 明潭吻鰕虎 * * * *

    極樂吻鰕虎 * *

    種數 23 2 11 2 12 2

    2-6

  • 表 2.3:湖山水庫計畫區清水溪魚類資源(1/2) 92年第2季(4、5月)

    93年第2季(5、6月)

    93 年第3 季(8月)

    93 年第 3 季(9月)

    93 年第 4 季(12月)

    清水溪 清水溪 清水溪 清水溪 清水溪 科名 種名

    級 桶

    科 台灣鏟

    頷魚 Scaphesthes barbatulus 18 8 28 14 6 2

    台灣馬

    口魚 Candidia barbata

    有 3 16 5

    粗首鱲 Zacco pachycephalus 特

    有 44 34 38 22 21 17 4 3 1 11 8 11 23 15

    平頷鱲

      Zacco platypus 20 8 9 4 3 6

    台灣石

    魚賓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有 61 33 68 41 33 26 11 2 21 2 1 5 4

    高身小

    鰾鮈 Microphysogobio alticorpus

    有 25 10 19 18 8 3 1

    台灣纓

    口鰍 Crossostoma lacustre

    有 2 1

    台灣間

    爬岩鰍 Hemimyzon formosanum

    有 19 48 15 24 11 13 16 19 4 12 12 15 7 8

    埔里中

    華爬岩

    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有 Ⅱ 3 17 6 10 4 5 1 5 8 10

    科 中華花

    鰍 Cobitis sinenesis 2 1 1

    明潭吻

    鰕虎 Rhinogobius candidianus

    有 9 26 14 31 13 35 11 34 16 29 7 5 8 11

    科 鯰魚 Parasilurus asotus 1

    科 短臀鮠 Pseudobagrus brevianalis brevianalis

    有 4 4 9 7 3 1

    科 鱸鰻 Anguilla marmorata Ⅱ 1

    9科 14(種數) 9 2 10 12 11 8 10 8 6 4 3 5 6 5 6 6

    2-7

  • 表 2.3:湖山水庫計畫區清水溪魚類資源(2/2) 94年第 3季(8月) 94 年第 3 季(9 月) 94 年第 4 季(10

    月) 清水溪 清水溪 清水溪

    科名 種名 特

    鯉科 台灣鏟頷魚

    Scaphesthes barbatulus 1 1

    粗首鱲 Zacco pachycephalus 特

    有7 3 1 5 2 16 6

    平頷鱲  Zacco platypus 1 1 2 3 1

    台灣石魚賓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特

    有2 5 6 8 15 9 10 23

    高身小鰾

    鮈 Microphysogobio alticorpus

    有4 6 2 3 4 5 1

    平鰭

    鰍科 台灣間爬

    岩鰍 Hemimyzon formosanum

    有9 8 4 1 1 1 9 7 16 5

    埔里中華

    爬岩鰍 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有Ⅱ 3 2 5 6 7

    鮠科 短臀鮠 Pseudobagrus brevianalis brevianalis

    有1 4 1 6

    鰕虎

    科 明潭吻鰕

    虎 Rhinogobius candidianus

    有2 9 4 10 10 7

    5 科 9(種數) 8 1 0 3 7 5 2 5 5 7 1 5 6 8個體數 0 16 28 22 3 16 19 39 9 29 60 50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2004 註 1: Ⅱ表 珍 貴 稀 有 的 二 級 保 育 類 動 物 。 註 2: 水 域 調 查 日 期 為 9 2 年 第 2 季 0 4 / 2 1 與 0 5 / 1 4; 9 3 年 第 2 季 0 5 / 1 5 與0 6 / 2 5; 9 3 年 第 3 季 0 8 / 1 6 與 0 9 / 0 8; 9 3 年 第 4 季 1 2 / 1 2 與 1 2 / 1 3; 9 4 年 第1 季 9 4 / 2 / 1 5 ~ 1 6、 3 / 1 8 ~ 1 9; 9 4 年 第 2 季 9 4 / 4 / 2 5、 9 4 / 5 / 1 6; 9 4 年 第 3 季9 4 / 8 / 11 ~ 1 2、 9 4 / 9 / 6 ~ 7; 9 4 年 第 4 季 9 4 / 1 0 / 2 4 ~ 2 6。 註 3: 清 水 溪 龍 門 大 橋 與 瑞 興 橋 為 9 3 年 第 3 季 新 增 點 位 。

    2-8

  • 二、 95 年魚類生理生態現況調查

    (一)斗六堰樣點現況調查

    1.斗六堰上游樣站:

    1~ 6 月份調查期間溪水於斗六堰上游之南雲大橋上游

    附近分流為二,右岸分流水量較大,水質清澈,右岸分流直

    接越流過枋寮導水暗渠堰堤而下,左岸分流水量較小,河床

    呈現乾枯的現象。左岸分流因南雲大橋正下方左岸正進行護

    岸施工,使左岸分流濁度增加、水色呈現黃褐色相當混濁,

    水流順流而下進入斗六堰。由於斗六堰上游樣站有一取水

    口,1、2 月份時引走左岸分流大部分的水量,使越流過斗六

    堰水閘門之水量減少許多,3、4 及 5 月份時則將左岸分流完

    全引走,使斗六堰閘門完全斷流,魚道內全無通水,呈現乾

    枯的現象。

    7~10 月正式進入豐水期,水量較前兩季(1~6 月)增

    加不少,亦使河水濁度增加、水色呈現黃褐色相當混濁。 8

    月份開始,上游導水渠路完工,進入斗六堰的水量大增。

    11、 12 月因上游導水渠路損壞,進入斗六堰減少,斗

    六堰上游樣站水位退去、淹沒區消失,樣站範圍內累積不少

    淤砂。

    2-9

  • 照片 2.1:斗六堰上游樣站 1~6 月環境照。(2006/04/16)

    照片 2.2:斗六堰上游樣站 7~10 月環境照。(2006/08/12)

    照片 2.3:斗六堰上游樣站 11 及 12 月環境照。(2006/11/11)

    2.斗六堰下游樣站:

    斗六堰下游樣站在 1~6 月時,上游入水量雖然較少,

    但因有另一水源(斗六大圳閘門群組)由左岸排水口匯入清水

    溪,使斗六堰下游水量較上游樣站大許多。

    在 7~10 月時,清水溪流域已逐漸進入豐水期,溪水水

    量充足,由上游順流而下之水量增加,加上左岸斗六大圳閘

    門群組放水門的匯入,使本樣站水量相當豐沛。

    2-10

  • 照片 2.4:斗六堰下游樣站 1~ 6 月環境照。(2006/05/14)

    照片 2.5:斗六堰下游樣站 7~ 10 月環境照。(2006/08/12)

    照片 2.6:斗六堰 11 及 12 月環境照。(2006/11/11)

    3.斗六堰魚道:

    1~7 月調查期間因斗六堰進水量不足,魚道內部並無通

    水,魚道入口因此堆積許多淤砂及漂流木。

    照片 2.7:1~7 月調查期間斗六堰魚道入口淤積情況(左)(2006/07/16)。斗六堰排砂道閘門開啟情形(右)(2006/07/16)。

    8 月調查期間,斗六堰上游臨時導水渠道已完工,將右

    岸河水導向左岸,加上斗六堰水閘門關閉,部分河水得以越

    過魚道進水口進入魚道。魚道通水後魚道第二階(魚道入口)

    2-11

  • 潛孔阻塞,使得魚道水位抬昇,水越過缺崁而下,與下一階

    產生高約 1 公尺的落差,所以 8 月份僅進行魚道第一、二階

    之調查。

    照片 2.8:斗六堰排砂道閘門關閉情形(2006/08/12)。

    照片 2.9:魚道第二階(魚道入口)潛孔阻塞、越流情形(2006/08/12)。

    照片 2.10:魚道內水棲昆蟲棲息、築巢的情形(2006/10/3)。

    2-12

  • 9、10 月份時斗六堰排砂道閘門關閉,排砂道水位抬昇,

    魚道水閘門開啟使溪水得以進入魚道,魚道持續通水。

    11、 12 月因上游導水渠路損壞,進入斗六堰不穩定,

    斗六堰魚道時而通水時而呈現乾枯的現象。

    4.枋寮導水暗渠站(臨時樣站):

    6 月份調查時清水溪流域已逐漸進入豐水期,溪水水量

    充足,部分河水由右岸越流過枋寮導水暗渠後,與左岸分流

    於斗六堰下游樣站匯流。為充分瞭解斗六堰樣區附近水域生

    態分佈的狀況,6 月份調查開始於枋寮導水暗渠下方增設一

    個臨時樣站(枋寮導水暗渠站)。

    於 7 月份調查期間因清水溪溪水水量大增,考量調查人

    員之安全暫止調查一次,8~10 月調查期間仍持續監測。11

    及 12 月因上游導水渠路損壞,進入斗六堰不穩定,靠近斗

    六堰的枋寮導水暗渠已無越流現象,枋寮導水暗渠呈現乾枯

    的情形。

    照片 2.11:臨時樣站(枋寮導水暗渠站)越流情況(左)(2006/07/16)。11 及 12 月呈現乾枯的情形(右)。(2006/12/10)

    2-13

  • (二)斗六堰附近魚蝦類資源

    本團隊根據今年所調查到之結果,共記錄 3 目 5 科 12

    種魚類,魚類所記錄到之族群數量共 1656 個個體,其中底

    棲性魚類 -埔里中華爬岩鰍、陳氏鰍鮀及高身小鰾鮈為主要優

    勢種,分別佔總捕獲量 25.4%、17.6%及 13.2%,游泳性魚

    類則以粗首鱲及台灣石為主,分別佔總捕獲量 13.8%及

    11.8%。蝦類則記錄 2 科 5 種,共 1039 個個體,其中以洄游

    性蝦類大和沼蝦及台灣沼蝦為主,分別佔總捕獲量 85.8%及

    11.4%,陸封型的粗糙沼蝦及擬多齒米蝦次之,分別佔總捕

    獲量 1.4%及 1.3%。另外在斗六堰亦記錄到日本沼蝦 1 個個

    體。

    各樣站調查結果如下:

    1.斗六堰上游樣站

    (1)魚類:本年度 12 次的調查中,共記錄 3 目 4 科 9

    種魚類,魚類所記錄到之族群數量共 214 個個體,其中

    以游泳性魚類台灣石為主要優勢種,佔總捕獲量 30.4

    %,主要的族群為 11、12 月所調查到。底棲性魚類 -高

    身小鰾鮈及明潭吻蝦虎魚為本樣區次要的魚類,分別佔

    總捕獲量 23.4%及 22.0%。整體而言,樣站範圍內是屬

    於游泳性魚類及底棲性魚類各半的魚類組成,如表 2.4。

    (2)蝦類:蝦類則記錄 2 科 5 種,共 20 個個體,其中

    以棲息於小水系的擬多齒米蝦為主佔總捕獲量 40%,

    陸封型的粗糙沼蝦次之,佔總捕獲量 30%;洄游性蝦

    2-14

  • 類大和沼蝦及台灣沼蝦僅佔總捕獲量 15.0%及 10%,

    :台灣石

    如表 2.8。

    照片 2.12 為斗六堰上游樣站主要的魚類(左)及主要的蝦類(擬多齒米蝦)(右)。

    12 次共調查到 3 目 5 科 11 種魚類,

    共累積 798 個個體,有粗首鱲、陳氏鰍鮀、台灣石、

    高身小鰾鮈、鯽魚、 、埔里中華爬岩鰍 台灣間爬

    岩鰍、明潭吻蝦虎魚、鯰及台灣鮠。族群數量以底棲性

    魚類陳氏鰍鮀及埔里中華爬岩鰍為主,佔總捕獲量的

    %,其中又以埔里中華爬岩鰍為主要優勢種,佔總

    捕獲量的 %;游泳性魚類粗首鱲佔總捕獲量的

    、 月份所發現。整體而言,樣站範圍

    內以數種底棲性魚類為主要的魚類組成,游泳性魚類粗

    首鱲有將近 成在 6 月份以前所調查到,如表 。

    2.斗六堰下游樣站

    (1)魚類:本年度

    鯝魚 、

    65.2

    34.1 12

    %,主要是在 5 6

    8 2.5

    2-15

  • (2)蝦類:發現 2 科 4 種蝦類,共捕獲 957 個體,有

    台灣沼蝦、大和沼蝦、粗糙沼蝦及擬多齒米蝦,以洄游

    性蝦類(大和沼蝦)為主要優勢種,共紀錄 834 個個體,

    佔總捕獲量的 87.1%,台灣沼蝦次之佔總捕獲量的 11.9

    %;陸封型的蝦類粗糙沼蝦及擬多齒米蝦僅零星出現,

    2.13:斗六堰下游樣站主要的洄游性蝦類

    如表 2.9。

    照片 -大和沼蝦。(2006/09/10)

    道站

    本年度的調查期間,僅於 8、9 及 10 月

    斗六堰排砂道閘門關閉,排砂道水位抬昇,魚道閘門開

    啟,清水溪溪水得以進入魚道,魚道開始進水使用 11

    及 12 月因上游導水渠路損壞,進入斗六堰不穩定,斗

    六堰魚道時而通水時而呈現乾枯的現象。

    查到 2 目 4

    科 5 種魚類,共累積粗首鱲、埔里中華爬岩鰍、台灣

    3.斗六堰魚

    斗六堰魚道站於

    (1)魚類:本年度(8、9 及 10 月)共調

    2-16

  • 間爬岩鰍、鯰及明潭吻蝦虎魚 39 個個體,其中以埔里

    中華爬岩鰍為魚道主要利用魚種,佔總捕獲量的 69.2

    %;游泳性魚類粗首鱲佔總捕獲量的 20%,如表 2.6。

    種蝦(2)蝦類:本年度(8、9 及 10 月)發現 1 科 1

    類,僅捕獲洄游性蝦類大和沼蝦 12 個體,如表 2.10。

    4.枋寮導水暗渠下游樣站(臨時樣站)

    1)魚類:本年度僅 4 個月(6 及 8~10 月)的調查

    期間共調查到 3 目 5 科 10 種魚類,共累積 605 個個體,

    (2)蝦類:本年度僅 4 個月(6 及 8~10 月)的調查

    期間共發現 2 科 4 種蝦類,共捕獲 50 個體,有台灣沼

    有粗首鱲、陳氏鰍鮀、台灣石、高身小鰾鮈、鯽魚、

    埔里中華爬岩鰍、台灣間爬岩鰍、鯰、明潭吻蝦虎魚及

    台灣鮠。族群數量以底棲性魚類為主,佔總捕獲量的

    62.3%,其中又以埔里中華爬岩鰍、高身小鰾鮈及明潭

    吻蝦虎魚最多,分別佔總捕獲量的 23.8%、17%及 13.1

    %;游泳性魚類則佔總捕獲量的 37.4%,以台灣石及

    粗首鱲最多,分別佔總捕獲量的 21.2%及 15.7%。根據

    本年度僅 4 個月(6 及 8~10 月)的調查資料顯示,本

    樣站的種類數及族群數量皆相當豐富的,所調查到的種

    類數及族群數量僅次於斗六堰下游樣站 12 次的調查結

    果,如表 2.7。

    蝦、大和沼蝦、粗糙沼蝦及擬多齒米蝦。樣站之物種組

    成與斗六堰下游樣站較為相似,以洄游性蝦類大和沼蝦

    為主,佔總捕獲量的 84%,如表 2.11

    2-17

  • 2-18

    2.4:清水溪魚類資源(斗六堰上游樣站) 斗六堰上游

    監測地點/監測時間 95/01/15 95/02/18 95/03/12 95/04/09 95/05/14 95/06/04 95/07/16 95/08/12 95/09/10 95/10/3 95/11/1 5/ 0 1 9 12/1

    粗首鱲 Zacco pachycephalus * 8 * * * 5 17

    陳氏鰍鮀 Gobiobotia cheni * * * *

    台灣石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 5 * * * 20

    高身小鰾鮈 Microphysoogobio alticorpus * 18 3 2 2 2 3 * * * 10

    鯽魚 Carassius auratus * 1 1 3 * * *

    鯝魚 Scaphesthes barbatulus * * * *

    埔里中華爬岩鰍 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 1 * * *

    台灣間爬岩鰍 Hemimyzon formosanum * 1 * * *

    台灣鮠 Pseudobagrus brevianalis taiwanensis * 1 3 * * *

    鯰 Parasilurus asotus * * * *

    明潭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candidianus * 10 7 2 2 1 8 * * * 13

    極樂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giurinus * * * * 1

    種數 * 3 2 3 3 4 6 0 0 0

    40

    10

    3

    4

    5 5

    個體總數 * 29 10 12 5 14 21 0 0 0 49 74

    註 1:*表示因樣區水勢湍急或是水源不足而導致乾枯等因素而無法進行採樣。

  • 表 2.5:清水溪魚類資源(斗六堰下游樣站) 斗六堰下游

    監測地點/監測時間 0 2/10 95/01/15 95/ 2/18 95/03/12 95/04/09 95/05/14 95/06/04 95/07/16 95/08/12 95/09/10 95/10/3 95/11/11 95/1

    粗首鱲 Zacco pachycephalus * 4 6 56 20 1 3 6

    陳氏鰍鮀 Gobiobotia cheni * 23 8 3 11 18 124 84

    1

    17 4

    3 4 1 4 1 9 43 59

    2 2

    1 3 3 1

    * 17 27 3 1

    9 6 7 4 2 2 7

    1

    台灣石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 1 1

    高身小鰾鮈 Microphysoogobio alticorpus * 16 7 15 3 3

    鯽魚 Carassius auratus * 1

    鯝魚 Scaphesthes barbatulus * 1 1

    埔里中華爬岩鰍 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 16 6 102

    台灣間爬岩鰍 Hemimyzon formosanum * 5 3 3 1

    台灣鮠 Pseudobagrus brevianalis taiwanensis * 10 4

    鯰 Parasilurus asotus * 1

    明潭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candidianus 12 2 9 1

    極樂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giurinus *

    種數 * 5 7 4 7

    個體總數 82 46 59 92 49 19 4 151 * 10 107 179 註 1:*表示因樣區水勢湍急或是水源不足而導致乾枯等因素而無法進行採樣。

    2-19

  • 表 2.6:清水溪魚類資源(斗六堰魚道站) 斗六堰魚道

    監測地點/監測時間 95/01/15 95/02/18 9 9 5 / 15/03/12 5/04/09 95/05/14 95/06/04 9 /07/16 95/08/12 95/09/10 95 10/3 95/ 1/11 95/12/10

    粗首鱲 Zacco pachycephalus * * * * * * * 8 * *

    陳氏鰍鮀 Gobiobotia chen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灣石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 * *

    高身小鰾鮈 Microphysoogobio alticorpus * * * * * * * *

    鯽魚 Carassius auratus * * *

    鯝魚 Scaphesthes barbatulus * * *

    埔里中華爬岩鰍 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 1 26 * *

    台灣間爬岩鰍 Hemimyzon formosanum * 2 * *

    台灣鮠 Pseudobagrus brevianalis taiwanensis * *

    鯰 Parasilurus asotus * 1 * *

    明潭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candidianus * * * * 1 * *

    極樂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giurinus * * *

    種數 0 0 2 4 * *

    個體總數 * * * * * * 0 0 2 37 * * 註 1:*表示因樣區水源不足而導致乾枯等因素而無法進行採樣。

    2-20

  • 表 2.7:清水溪魚類資源(枋寮導水暗渠下游樣站) 導水暗渠 枋寮

    監測地點/監測時間 95/06/04 95/07/16 95/08/12 95/09/10 95/10/3 95/11/11 95/12/10

    粗首鱲 Zacco pachycephalus 60 * 7 2 26 * *

    陳氏鰍鮀 Gobiobotia cheni 14 * 5 1 *

    121 * 5 1 1 *

    94 * 1 5 3 *

    3 * *

    * *

    13 * 57 74 *

    * 18 *

    1 * 5 2 3 *

    4 * *

    47 * 4 24 4 *

    * *

    種數 9 0 6 7 7 *

    *

    台灣石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

    高身小鰾鮈 Microphysoogobio alticorpus *

    鯽魚 Carassius auratus *

    鯝魚 Scaphesthes barbatulus *

    埔里中華爬岩鰍 Sinogastromyzon puliensis *

    台灣間爬岩鰍 Hemimyzon formosanum *

    台灣鮠 Pseudobagrus brevianalis taiwanensis *

    鯰 Parasilurus asotus *

    明潭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candidianus *

    極樂吻蝦虎魚 Rhinogobius giurinus *

    *

    個體總數 357 0 7 92 129 * 2 * 註 1:*表示因樣區水勢湍急或是水源不足而導致乾枯等因素而無法

    進行採樣。

    2-21

  • 表 2.8:清水溪甲殼類資源(斗六堰上游樣站)

    監測地點/監測 斗六堰上游 時間

    95/01/15 95/02/18 95/03/12 95/ 06/ 16 95/ 95/ 1/11 10 95/04/09 05/14 95/ 04 95/07/ 95/08/12 09/10 10/3 95/1 95/12/

    台灣沼蝦 rmosense * 2 * Macrobrachium fo * *

    大和沼蝦 * 3 *

    粗糙沼蝦 * 1 2 *

    um nipponense * 1 *

    denticulata * 1 2 1 1 3 *

    * 3 3 2 2 1 0 * * 1 0

    Macrobrachium japonicum

    Macrobrachium asperulum

    * *

    2 * * 1

    日本沼蝦 Macrobrachi

    Caridina p

    * *

    擬多齒米蝦 seudo * *

    種數 *

    個體總數 * 6 4 3 3 0 * * 1 0 3 *

    註 : 淹沒區或是水源不足而導致乾枯 因素而無法進行採樣。 1 *表示因樣區排砂閘門關閉樣區形成

    2-22

  • 表 2.9:清水溪甲殼類資源(斗六堰下游樣站)

    監測地點/監測時間 下游 斗六堰

    9 5 0 7 / 1 195/01/15 95/02/18 5/03/12 9 /04/09 95/05/14 95/ 6/04 95/0 /16 95/08 12 95/09/ 0 95/10/3 95/11/1 95/12/10

    台灣沼蝦 Macrobrachium formosense * 9 3 6 4 56

    大和沼蝦 Macrobrachium japonicum * 205 204 64 4 5 1 133 08 0 90

    5 1

    *

    1 1

    種數 3 1 3 1 1 1 1 2 1

    1 2

    粗糙沼蝦 Macrobrachium asperulum * 1

    日本沼蝦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擬多齒米蝦 Caridina pseudodenticulata *

    * 3 2

    個體總數 215 204 68 4 5 1 5 34 08 7 146 * 1 1 6註 1:*表示因樣區水勢湍急或是水源不足而導致乾枯等因素而無法進行採樣。

    2-23

  • 表 2.10:清水溪甲殼類資源(斗六堰魚道站)

    監測 斗六地點/監測時間 堰魚道

    95/01/15 95/02/18 95/03/12 95/04/09 95/05/14 95/06/04 95/07/16 95/08/12 95/09/10 95/10/3 95/11/11 95/12/10

    台灣沼蝦 Macrobrachium formosense * * * * * * * * *

    大和沼蝦 Macrobrachium japonicum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種數 * * * * 0 1 0 *

    * * * *

    粗糙沼蝦 Macrobrachium asperulum * *

    日本沼蝦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 *

    擬多齒米蝦 Caridina pseudodenticulata * *

    * * * *

    個體 * * * * 0 1總數 * * * 2 0 * * 註 1:*表示因樣區水源不足而導致乾枯等因素而無法進行採樣。

    2-24

  • 2-25

    表 2.11:清 溪甲殼類資源(枋寮導水暗渠下游樣站)

    監測地點/監測時間 枋寮導水暗渠

    95/06/0495/07/1695/08/1295/09/1095/10/3 95/11/1195/12/10

    台灣沼蝦 Macr um formosense 2 * * * obrachi

    大和沼蝦 Macr um japoni 30 5 * *

    粗糙沼蝦 Macrobrachium asperulum * 2 * *

    日本沼蝦 Macrobrachium

    obrachi cum 7 *

    nipponense * * *

    擬多齒米蝦 C ina arid

    pseudodenticul4 * * *

    3 * 1 1 1 * *

    ata

    種數

    個體總數 13 * 2 30 5 * * 註 1:*表示因樣區水勢湍急或是水源不足而導致乾枯等因素而無法進行採樣。

    2.2 清水溪下游歷年水理狀況及最佳生態基流量研究

    一、清水 下游歷年水理狀況

    清水 為濁水溪之支流,發源於阿里山西麓,流經

    嘉義、 林、南投等縣,於南雲大橋下游匯入濁水溪

    流,全長 47.5 km,流域面積約為 421.39 km 2。清水

    一千四百萬立方公尺,

    蓄水壩的河川之一外,

    利局 林地區中 庫,也計畫引用清水溪

    ,位於清水

    頭樣站一站,樣站十年

    6

    9 月 份 為 豐 水 期 , 桶 頭 樣 站 最 小 月 平 均 流 量 為

    s, 103.28 cms,水位則維持

    溪水資源年平均逕流量約二億

    精省前被水利局列入可能興建

    豐水期的餘水為水源。

    溪流域範圍內之水文樣站有桶

    來之月平均流量如表

    月 ~

    0.79cm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水文資料庫資料顯示

    6。根據資料顯示清水溪流域

    最大月平均流量為

    規劃雲 小型

  • 2-26

    在 220m 左右,如表 7。 表 2.12:清水溪流域流量樣站(桶頭樣站)近十年之流量表

    河川流量樣站站況資料

    站名 桶頭(2) 站號 1510H024 行政區 南投縣

    流域名稱 濁水溪 觀測方式 自計 流域面積(km2) 259.20

    站址 南投縣竹山鎮桶頭里 經辦單位 經濟部水利署 水資源分區 中區

    河川名稱 清水溪 上游引蓄水 無 水尺零點標高(m)

    桶頭(2) 日期:1995/1 ~ 2005/12 流量樣站資料

    特殊符號說明:* 表示缺測。

    年 \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95 1.32 1.77 2.84 4.80 7.58 50.80 29.85 31.44 11.35 7.10 2.82 2.22

    1996 1.11 0.89 0.79 4.46 29.47 20.58 46.01 77.93 6.95 5.30 3.16 1.09

    1997 0.98 1.35 3.69 3.32 14.36 73.43 50.44 61.10 23.83 4.31 1.82 1.16

    1998 2.57 9.83 17.87 13.21 13.01 90.45 10.30 50.56 25.25 38.19 8.35 6.14

    1999 2.36 1.75 1.62 1.87 10.43 12.77 42.19 94.93 17.68 3.72 1.34 1.10

    2000 1.53 2.66 3.69 7.18 10.63 29.89 38.63 48.10 22.87 5.22 6.53 2.85

    2001 3.44 2.93 2.83 6.87 22.87 43.87 63.74 37.70 89.31 18.79 7.33 5.54

    2002 3.56 1.50 1.32 1.40 5.42 18.26 41.99 29.08 13.92 7.96 5.15 4.38

    2003 2.58 2.68 2.99 6.06 4.75 45.10 17.39 22.41 20.67 8.92 4.04 2.82

    2004 2.66 2.86 2.63 3.18 6.30 5.14 103.28 75.86 24.00 2.95 2.65 3.23

    2005 3.32 5.43 8.71 9.33 43.09 71.60 101.07 64.01 46.31 7.81 1.49 1.01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水文資料庫資料

  • 表 2.13:清水溪流域流量樣站(桶頭樣站)近十年之水位表 桶頭(2) 日期:1995/1 ~ 2005/12 水位統計資料

    特殊符號說明:* 表示缺測

    年 \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995 219.62 219.70 219.82 219.95 220.06 220.72 220.67 220.70 220.29 220.10 219.84 219.77

    1996 219.73 219.71 219.69 219.94 220.52 220.48 220.43 220.42 219.93 219.89 219.81 219.71

    1997 219.64 219.67 219.75 219.81 220.07 220.60 220.45 220.48 220.26 220.00 219.92 219.89

    1998 219.93 220.11 220.26 220.19 220.20 220.82 220.31 220.65 220.53 220.47 220.27 220.22

    1999 220.19 220.16 220.15 220.17 220.34 220.41 220.68 220.94 220.34 219.91 222.22 222.20

    2000 222.18 222.23 222.28 222.43 222.80 223.78 223.92 224.00 223.69 223.38 223.39 223.29

    2001 * * * * * * 223.81 * * 223.26 223.13 223.102002 223.08 223.23 223.20 223.21 223.11 223.39 223.60 223.52 223.33 223.21 223.13 223.10

    2003 223.04 223.04 223.05 223.13 223.11 223.53 223.29 223.35 223.33 223.19 223.09 223.05

    2004 223.03 223.04 223.03 223.06 223.11 223.13 223.76 223.59 223.38 223.05 223.03 223.04

    2005 223.02 223.08 223.15 223.17 223.44 223.62 223.61 223.61 223.29 223.06 222.90 222.85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水文資料庫資料

    2-27

  • 二、清水溪下游最佳生態基流量研究

    為進行魚道最佳流量、流速的評估 著重

    流及 水量 測, 做為 道最

    量、流速的參考依據。 1~6 月斗六堰上游入流量小,

    最大僅 0.53c 中,會因水

    深不足導致利用魚 者捕食的機會。

    7~ 10

    清 水 增 於

    , 查 無

    下 豐 下

    所 的

    11 及 12 月因斗六堰上游臨時導水渠路損害,清水

    溪主流再度偏回右岸,進入斗六堰減少,經量測後進

    流量約為 0.6 cms 左右,雖然斗六堰排砂閘門仍然關

    閉,但仍無水流進入魚道,顯示以現階段斗六堰的條

    件,例如灌溉引水及排砂閘門漏水等問題, 0.6 cms 的

    入流量仍無法提供魚道足夠的水量,甚至使魚道無任

    何水流、乾枯的現象。

    ,所以 於斗

    六堰入 放流 的量 以 評估魚 佳流

    ms,以這樣的流量放流至魚道

    道之生物受到掠食

    在 月的調查期間,由於清水溪流域已進入豐水

    期, 水溪 量 加,進入斗六堰的水量大增,礙

    安全的考量 調 人員無法進行流量的量測。雖然

    法進行現地之量測,但依據現場之觀察,斗六堰在

    引水的情況 , 水期時上游的入流量應足夠提供

    游水域生態 需 生態基流量。

    照片 2.14:清水溪流域豐水期(7~10 月)的環境照。

    2-28

  • 其他各月份流量量測結果如下:

    1 月份量測結果發現斗六堰上游樣站左岸入流量

    0.53cm

    0

    3

    之水量由上方取水口引走。斗六堰下游樣站因

    分 ,

    季最小的一次,上游樣站入流量為 0.018cms 全都由上

    方取水口引走。斗六堰下游樣站因部分河水由左岸排

    水口匯入清水溪中,使清水溪水量較斗六堰上游樣站

    大一些,水量為 0.35cms。

    4 月 份 量測結 果 發 現 斗六堰上游樣站入流量相當

    小,經現地測量後僅有 0.027cms 的流量。斗六堰下游樣

    站因部分河水由左岸排水口匯入清水溪中,使清水溪水量

    較斗六堰上游樣站大許多,水量為 0.606cms。

    5 月份量測結果發現斗六堰上游樣站入流量相當小,

    經現地測量後僅有 0.071cms 的流量。斗六堰下游樣站因

    部分河水由左岸排水口匯入清水溪中,使清水溪水量較斗

    六堰上游樣站大許多,由於本月調查期間左岸排水口所排

    放之水量相當大而無法進行流量之量測。

    6 月份量測結果發現斗六堰上游樣站入流量較前幾次

    為 s,流經閘門之放流水量為 0.36cms,其他約

    有 .17cms 之水量由上方農業取水口引走。

    2 月 份 量 測 結 果 發 現 斗 堰 上 游 樣 站 入 流 量 為

    0.3 cms,流經閘門之放流水量為 0.01cms,其他約有

    0.32cms

    部 河水由左岸排水口匯入清水溪中 使清水溪水量

    較 六堰上游樣站大一些,水量為 0.77cms。

    3 月 份 量測結果 發 現 斗 六 堰 上 游 樣 站 流 量 是 本

    2-29

  • 調查增加一些,但水量仍然相當小,經現地測量後僅有

    0.102cms 的流量。斗六堰下游樣站因大部分河水由左岸

    排水

    的水量較斗六堰上游樣站大許多,也因左岸排水口所排放

    之水量相當大所以本月調查期間無法進行流量之量測。

    12 月份量測結果發現斗六堰上游樣站環境狀況與 11

    月份相似,入流量小、淹沒區內大量泥砂淤積的情況,

    魚道閘門仍然開啟但

    11 月份

    環境

    口匯入清水溪中,使清水溪水量較斗六堰上游樣站大

    許多,由於本月調查期間左岸排水口所排放之水量相當大

    而無法進行流量之量測。

    11 月份量測結果發現,因斗六堰上游臨時導水渠路

    損害,清水溪主流再度偏回右岸,進入斗六堰減少,

    淹沒區內大量泥砂淤積,因此調查樣區向上游移動約

    100 公尺左右,經現地測量後僅有 0.65cms 的入流流量,

    但魚道閘門開啟但仍無法通水。雖然由上游的匯入斗六堰

    下游樣站的入流量相當小,但斗六堰下游樣站附近左岸斗

    六大圳閘門群組放水門提供了大部分的河水,使該樣站

    經現地測量後僅有 0.64cms 的流量,

    因入流量不足而無法通水。斗六堰下游樣站亦與

    相似,大部分的水量來自於左岸斗六大圳閘門群組放

    水門排水口,使該樣站水量較斗六堰上游樣站大許多,但

    由於本月調查期間左岸排水口所排放之水量湍急而無法

    進行流量之量測。

    2-30

  • 2.3 清水溪下游歷年水質調查

    歷年水質調查資料蒐集結果,發現清水溪主要污染

    源為畜牧廢水及生活污水兩大類,事業廢水所佔之比

    例相當低,如表 8。 表

    滲出水 廢水

    2.14:87 年度清水溪排放量(單位:公斤/天)表

    事業廢水 畜牧廢水 生活污水垃圾 非點源

    總計

    總氮(TN) 47.64 1340.97 720.4 0 601.7 2710.721

    氨氮(NH3-N) * 737.53 432.25 0 300.85 1472.19

    生化需氧量(BOD) 106.77 183.21 3693.98 0 527.32 4511.28

    資料

    ,進一步分析發現豐水

    季主要因懸浮固體測值增加使水體品質較差。 表 2.15

    溶氧 生化需氧量 懸浮固體 氨氮

    整理自環境資料庫網頁(http://edb.epa.gov.tw/Index_water.htm)

    水體品質方面,依據環保署環境資料庫資料顯示,

    位於清水溪流域範圍內之水質樣站有南雲大橋樣站一

    站,樣站十年來之水質如表 9。近十年水體品質介於

    未受污染至中度污染之間,以豐水季時出現中度污染

    頻率較高,所呈現之水質較差

    :清水溪南雲大橋樣站近十年水質調查資料表

    檢測日期 (mg/L) (mg/L) (mg/L) (mg/L)

    RPI 污染程度

    95.10.12 8.4 2 30.8 0.1 1.5 未受污染

    95.09.07 7.5

  • 95.02.10 14.5 4.6 7.1 0.05 1.5 未受污染

    95.01.12 11.6 2.2 3.5 0.05 1 未受污染

    94.12.01 10.6 1.4 8.6 0.05 1 未受污染

    94.11.02 8.4 1.5 103 0.08 3.25 中度污染

    94.10.06 7.5 3 1060 0.12 3.25 中度污染

    94.09.06 7 2.6 1680 0.15 3.25 中度污染

    94.08.03 6.8 4.9 1010 0.14 3.75 中度污染

    94.07.05 7.9 2.2 125 0.18 3.25 中度污染

    94.06.07 7.7 2.4 464 0.63 3.75 中度污染

    94.05.05 8 1.5 66.3 0.05 2.25 輕度污染

    94.04.07 8.1 1.4 246 0.09 3.25 中度污染

    94.03.17 9.1

  • 92.11.03 8.2 3.4 11.4 0.23 1.5 未受污染

    92.10.02 7.4 1.2 36.2 0.44 1.5 未受污染

    92.09.05 6.8 4 56 0.99 3.25 中度污染

    92.08.14 7.5 2.7 110 0.12 3.25 中度污染

    92.07.16 7

  • 87.07.07 7.5 1.4 668 0.3 3.25 中度污染

    87.04.16 8 1 123 0.34 3.25 中度污染

    87.01.08 10.6 1.6 56 0.12 2.25 輕度污染

    86.07.01 8 1.5 0.48 1 未受污染

    86.01.27 9.5 2.1 44 0.24 1.5 未受污染

    資料整理自環境資料庫網頁(http .epa.gov.tw/ water.h

    斗六 附近的 查中, 斗六 圳 群

    由斗六堰下 樣站排 水溪 , 亦

    閘 組放 門的水 料列 參 料

    準,其他水質參數則皆符合乙類水體水質標準。由於

    清水溪與濁水溪屬於同一水系,生物組成差異不大,

    所以斗六大圳閘門群組所排放的水對於清水溪下游的

    站 樣站 水生生物 息。

    ://edb Index_ tm)

    在 堰 調 發現 大 閘門 組的

    水常會 游 入清 中 所以 將斗

    六大圳 門群 水 質資 入 考資 中。

    水質資料顯示,僅有懸浮固體量超出乙類水體水質

    生物組成並無直接影響,反而提供了較充足的水量

    斗六堰 下游 的 棲

    2-34

  • 2-35

    表 2.16:95 年度斗六堰水質監樣站監測值表

    (µm 25

    (m )

    mg (

    (m

    化學需氧量

    g/ (

    C/ (m

    L)

    g ( L)

    l)

    U l)

    監測

    地點 日期 pH 值

    水溫

    (℃)

    導電

    ho/cm

    ℃)

    g/l)

    懸浮固體

    (mg/l

    生化

    (

    氧量

    /l)

    氯鹽

    mg/l)

    酸鹽

    g/L)

    氨氮

    (mg/l) (m l)

    總磷

    mg/l)

    總有

    (mg

    L)

    總汞

    g/l)

    (mg/

    /L)(m

    mg/L)

    總鉻

    (mg/

    (mg/

    (CF

    桿菌

    /100m

    95.01.16 - - - - - - - - 0.04 N.D - 1.05 N.D N.D N.D N.D N.D N.D 770

    95.02.20 - - - - - - - - 0.11 3.2 - 0.78 N.D

  • 第三章 監測結果及分析

    3.1 南雲大橋至清水溪河口(含魚道)魚類生理生態監

    測結果及分析

    一、 彙整今年度各樣站之物種組成,各樣站全年之物種

    組成相似,以底棲性魚類佔較多的族群數量( 53.3

    ﹪~ 65.2﹪),游泳性魚類略低一點( 46.7﹪~ 34.8

    ﹪)。若整合所有樣站之魚類組成資料,發現斗六堰

    附 近 魚 類 組 成 以 底 棲 性 魚 類 為 主 , 佔 總 捕 獲 量 的

    73.2﹪,其中又以保育類魚種 -埔里中華爬岩鰍最多

    ( 25.4﹪),所以在該河段水域環境維持或水域生物

    廊道(魚道)的設計與改善方面,需特別注意底棲

    性魚類生活習性的考量,例如魚道轉折處的平順度

    要求。在蝦類方面,除了斗六堰上游樣站以陸封型的

    粗糙沼蝦及擬多齒米蝦為主外( 70﹪),其他樣站則以

    洄游性的蝦類(大和沼蝦及台灣沼蝦)為主,最高的樣

    站(斗六堰下游樣站)佔總捕獲量的 99﹪。

    二、 分析調查結果發現,9 月所記錄到之大和沼蝦與 2~

    4 月所調查到的個體(多為成熟之個體,頭胸甲長大

    於 1cm)不同,9 月所調查到之個體則為體型較小之

    個體(頭胸甲長小於 1cm),顯示 9 月開始所發現之

    大和沼蝦應為今年所繁殖之個體。這些上溯的個體一

    直到 12 月份仍有發現,所以 9~12 月份需特別注意斗

    六堰生態基流量的排放及魚道系統正常的運作。若比

    3-1

  • 對斗六堰附近主要的兩種洄游性蝦類(大和沼蝦及台

    灣沼蝦)發現,大和沼蝦在 9 月份開始可以發現大量

    小型個體的蝦類出現,台灣沼蝦則一直到 11 月份才大

    量出現,顯示兩種蝦類在生態區位的差異。

    三、 根據本年度對枋寮導水暗渠僅 4 個月( 6 及 8~ 10

    月)的調查資料顯示,本樣站的種類數及族群數量

    皆相當豐富的,所調查到的種類數及族群數量僅次

    於斗六堰下游樣站 12 次的調查結果。另外根據 7~ 8

    月其他樣站之調查資料顯示,枋寮導水暗渠下游樣

    站:斗六堰下游樣站族群數量比約為 3.6: 1,族群

    數量的差異雖無前兩季懸殊( 7: 1),但仍顯示斗六

    堰 附 近 的 大 部 分 魚 類 集 中 於 枋 寮 導 水 暗 渠 下 游 樣

    站。經進一步勘查發現,造成的原因應是魚類該受

    大水的刺激開始大量出現,但礙於枋寮導水暗渠下

    端(高程為 EL107.6m)與下游新設的護坦工 (底部

    高程為 EL105.5m)有 2.1m 的落差,使得魚類無法順

    利往上而受困於此。

    枋 寮 導 水 暗 渠 下 端

    枋 寮 導 水 暗 渠

    下 游 護 坦 工 底 部

    照片 3.1:枋寮導水暗渠下端高出下游護坦工底部 2.1m。

    3-2

  • 四、 在魚道的部分,由於魚道在 8 月才開始進水啟用,

    加上 8 月份調查時發現魚道第一階(魚道入口)潛

    孔阻塞,使得魚道水位抬昇,水越過上方缺崁而下,

    與下一階產生高約 1 公尺的落差,所以 8 月份僅進

    行魚道第一階之調查而且未發現任何魚蝦類。但若

    僅比較 9 及 10 月份兩個月各樣站之資料可發現,斗

    六堰魚道站:斗六堰下游樣站:枋寮導水暗渠下游

    樣站魚類族群數量比約為 1: 3: 5.6,蝦類族群數量

    比約為 1: 20.1: 2.9,雖然蝦類族群數量的差異並

    無魚類明顯,但都顯示目前魚蝦類利用魚道的頻率

    不高,而且大部分的魚類都集中於枋寮導水暗渠下

    游附近。這樣的結果可能與魚道目前的通水量未能

    達原設計標準有關僅( 0.74cms 左右)。魚道內太小

    的的通流量除了無法吸引大部分的魚蝦類外,也容

    易導致魚道內水深過淺而增加利用魚道生物被捕食

    的機率。

    五、 根據調查的結果,可以發現清水溪下游有相當多的

    洄游性物種分布其間。這些物種有許多是河海洄游

    的種類,譬如大和沼蝦,其分布代表著濁水溪下游

    的河段對於這種生物並沒有太大的阻隔。這些生物

    的分布可以到達更上游的地區,但是因為水流量銳

    減和人工構造物的阻隔,使得這些生物無法繼續上

    溯。雖然其他的魚類都是以純淡水性魚類為主,比

    較少河海洄游的物種,但是這些魚類也會在河川內

    洄游。譬如在集集攔河堰附設魚道內常見的埔里中

    華爬岩鰍,主要是在濁水溪中游(彰雲大橋周邊)

    3-3

  • 繁殖,而其幼魚會在秋冬之際成群的逆流而上分布

    到較上游的河段繼續成長。鯉科的粗首鱲等魚類,

    其成魚主要是在春季裡於中下游地區繁殖,幼魚則

    會在夏初開始上溯分布到更上游地區繼續成長。雖

    然 對 於 其 他 的 魚 蝦 類 生 活 史 還 沒 有 非 常 清 楚 的 輪

    廓,但是根據在集集攔河堰或是石岡壩附設魚道的

    調查時,也都可以發現不少其他物種會利用魚道的

    情形。因此,目前在此地所發現的各種魚類或是蝦

    類 , 都 有 可 能 會 利 用 魚 道 進 行 河 川 上 下 游 間 的 遷

    移。所以像斗六堰以及其相關的人工構造物,都應

    該考慮相關的過魚設施,否則將會阻斷生物的自然

    遷移行為。

    3.2 清水溪下游最佳生態基流量監測結果及分析

    在本年 12 次的調查中, 1~6 月斗六堰上游入流量

    小,最大僅 0.53cms,以這樣的流量放流至魚道中,會

    因水深不足導致利用魚道之生物受到掠食者捕食的機

    會。在 7~ 10 月的調查期間,由於清水溪流域已進入豐

    水期,清水溪水量增加,進入斗六堰的水量大增,礙於

    安全的考量,調查人員無法進行流量的量測。雖然無法

    進行現地之量測,但依據現場之觀察,斗六堰在無引水

    的情況下,豐水期時上游的入流量應足夠提供下游水域

    生態所需的生態基流量。11 及 12 月因斗六堰上游臨時

    導水渠路損害,清水溪主流再度偏回右岸,進入斗六堰

    減少,經量測後進流量約為 0.65 cms 左右,僅達集水

    面積法所估算出之 1.2cms 基流量的一半。但在 11 及

    3-4

  • 12 月觀察清水溪右岸的主流的水量顯示,由右岸越流

    而下之水量應大於 1.2cms 基流量的標準,所以 11 及

    12 月的應足夠提供下游水域生態所需的生態基流量。

    另外參考清水溪上游樣站(桶頭樣站)歷年流量資料,

    發現斗六堰近十年來在 1~ 12 月份之大部分的流量皆

    在 1.2 cms 以上,所以斗六堰在無任何引水的情況下,

    上游的入流量應已足夠提供下游水域生態所需的生態

    基流量。

    3.3 清水溪下游歷年水質調查結果及分析

    水質方面,根據歷年資料雖然在豐水期時往往因水

    量充足、河水擾動大,使懸浮固體量增加水體品質呈現

    中度污染之現象,懸浮固體量最高達 3,700mg/L,依照

    往年在濁水溪主流調查資料之經驗,縱使懸浮固體量達

    到 4,000mg/L 以上對於生物分佈仍無顯著影響,所以目

    前清水溪之水質狀況應不致影響斗六堰上下游魚類的

    分佈。另外根據斗六大圳閘門群組放水門的水質資料顯

    示懸浮固體量最高測值達 5,800mg/L,在比對今年度的

    調查資料後發現集集共同引水南岸渠道所排放的水體

    品質對於清水溪下游的生物組成並無直接影響,反而提

    供了較充足的水量供斗六堰站下游樣站的水生生物棲

    息。

    3-5

  • 第四章 問題檢討及分析

    4.1 魚道本體結構物(土木、閘門操作)檢討及水理分

    析(流量、流速)

    一、魚道本體結構物(土木、閘門操作)檢討

    斗六堰之攔河堰位於清水溪與濁水溪匯流點上方

    約一公里左右的地方,進水口下方到匯流點的距離約

    為 1.3 公里(圖 4.1)。攔河堰長度約為九百公尺,將

    清 水 溪 的 水 流 引 入 斗 六 堰 , 以 做 為 雲 林 地 區 灌 溉 之

    用。枯水期的清水溪主流偏向右岸,所以斗六堰魚道

    下游(左岸)有將近 1.3 公里的河道,在枯水期並沒

    有天然逕流。

    雖然在清水溪右岸介於攔河堰與南雲大橋之間,設

    有三道挑流之用的丁壩工(圖 4.2),原本希望能夠將

    水流導至左岸,讓斗六堰比較容易取得到水源。但是

    因為本處的丁壩工是以寬 3.0 公尺、間隔 50 公分之水

    泥鼎塊,表面接近水平但是中心軸偏向下游之下斜設

    計,構築三道長度分別約為 120、170 和 200 公尺長的

    構造物(圖 4.3)。由於本項的丁壩工設置效果,可能

    和原本希望能夠將流心挑往左岸的目的背道而馳,因

    此目前清水溪的主流還是比較偏向右岸,左岸進水口

    的地方淤積反而比較嚴重,經常取不到水流。

    4-1

  • 圖 4.1:斗六堰位置示意圖(中水局,2001)

    斗六堰攔河堰

    4-2

  • 4-3

    圖 4.2:斗六堰上游清水溪右岸丁壩工設置位置圖(中水局,2001)

    丁壩工設置點

  • 4-4

    混凝土鼎塊丁壩工

    圖 4.3:斗六堰上游清水溪右岸丁壩工設置平面圖(中水局,2001)

  • 斗六堰設於攔河堰左側,魚道的工程是配合新進水

    口在民國九十年斗六堰更新改善工程中,同時興建的

    設施。本項更新改善工程除了保留原有之進水口(底

    部高程為 EL107.0m)之外,在其下游側新增一排進水

    口(底部高程為 EL107.8m),同時在旁邊增設一座水

    池階段式魚道(底部高程為 EL109.0m),以供洄游生

    物的使用(圖 4.4~ 4.5)。

    斗 六 堰 附 設 魚 道 進 水 口 底 部 的 設 計 標 高 為

    EL109.0m,相對於控制本區水位具有關鍵條件的攔河

    堰頂部高程 EL109.3m,魚道內僅有 30 公分的基本水

    位 (圖 4.6)。雖然魚道的進水口設計高為一公尺,但是

    除非清水溪攔河堰越流水深達 70 公分以上,否則魚道

    內並無法取得原設計的流量。理論上,魚道進水口的

    常水位深度只有 30 公分,但是在連接進水口的魚道本

    體最後一階隔壁,也是和整個魚道本體的其他隔壁都

    是同樣的高度結構,因此在平常的時候,水流深度大

    都不到最後一個隔壁的一半而已。

    4-5

  • 4-6

    圖 4.4:斗六堰總佈置圖(中水局,2001)

  • 4-7

    圖 4.5:斗六堰及排砂道平面佈置圖(中水局,2001)

    魚道進水閘門新進水口閘門

    舊進水口閘門

  • 魚道進水口底部高程 EL109.0m

    常水位 109.3m

    圖 4.6:斗六堰魚道入口剖視圖(中水局,2001)

    斗六堰附設魚道的入口(出水口)底部高程設計與

    排砂道尾檻高程一樣,都是 EL102.0m(圖 4.7),和更

    下游的天然河道之間並沒有特別的連絡管道。

    4-8

  • 圖 4.7:斗六堰排砂道終點正視圖(中水局,2001)

    4-9

  • 斗 六 堰 附 設 魚 道 本 體 的 隔 板 是 採 用 兩 側 均 附 有 潛

    孔和缺嵌的形式,本種類似 Ice Harbor Type 水池階段

    式魚道(圖 4.8)。潛孔的規格為 30cmx30cm,缺嵌規

    格為 40cm(H)x50(W)cm。根據原設計的每一個階段落

    差平均為 13.7cm(圖 4.9),推算平均流速為 1.64m/sec,

    未有越流時的流量約為 0.3cms,全越流時的流量約為

    0.74cms。由於進水口的高程僅高出攔河堰的自由溢流

    面高程 30 公分而已,因此常水位的進水量無法讓魚道

    隔壁有全面越流(水位高過缺嵌),本魚道的形式基本

    上只能算是潛孔式魚道而已(照片 4.1)。

    照片 4.1:魚道本體通水時僅能從潛孔流出而無法有越流。

    4-10

  • 圖 4.8:斗六堰魚道隔板詳圖(中水局,2001)

    4-11

  • 圖 4.9:斗六堰魚道隔板剖面圖(中水局,2001)

    本魚道之本體可分為上中下三層轉折部,三層分別

    有 17 階之隔壁,雖然每個隔壁只有 1.6 公尺左右的高

    度 , 但 是 三 階 之 間 都 是 以 高 達 數 公尺的水泥牆做分隔

    (圖 4.10~ 4.13)。

    4-12

  • 4-13

    圖 4.10:斗六堰魚道本體剖面圖(中水局,2001)

  • 圖 4.11:斗六堰魚道平面圖

    4-14

  • 圖 4.12:斗六堰魚道本體縱剖面圖(中水局,2001)

    4-15

  • 二、魚道本體水理(流量、流速)分析

    由於目前整個斗六堰都沒有正常的水源,1~7 月調查

    期間魚道內皆無任何水源,因此無法進行魚道本體水理(流

    量、流速)的現場分析。

    若根據斗六堰附設魚道的原設計,每一個階段落差平

    均為 13.7cm,可推算平均流速為 1.64m/sec,未有越流時

    的流量約為 0.3cms,全越流時的流量約為 0.74cms。由於

    目前進水口的高程僅高出攔河堰的自由溢流面高程 30 公

    分而已,因此常水位的進水量無法讓魚道隔壁有全面越流

    (水位高過缺嵌),本魚道的形式基本上只能算是潛孔式魚

    道。依目前斗六堰附設魚道進水口的邊界條件來推算,既

    使魚道閘門在全開啟的狀態下,魚道內部的流量約只有

    0.3cms,平均流速則為 1.64m/sec。在經 8 月份實地測量魚

    道水理分佈結果發現,流量為 0.34 cms,潛孔流速介於 1.11

    ~2.8m/s 之間,潛孔平均流速則為 1.93m/s(圖 4.13)。9

    份量測魚道最下一階(魚道入口)之潛孔,魚道流量為 0.32

    cms,潛孔流速介於 1.78~1.81m/s 之間。10 份量測魚道最

    下一階(魚道入口)之潛孔,魚道流量為 0.31 cms,潛孔

    流速介於 1.87~2.18m/s 之間。11 及 12 月因上游導水渠路

    損壞,進入斗六堰不穩定,斗六堰魚道時而通水時而呈現

    乾枯的現象。

    4-16

  • 斗六堰附設魚道水深及流速分佈圖

    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階數(由下游往上游)

    潛孔流速

    (m/s)

    及水

    深(m)

    潛孔流速(R)

    潛孔流速(L)

    水池水深

    潛孔水深

    圖 4.13:斗六堰魚道本體各階水深與潛孔水流速度測量值(20060812)

    4-17

  • 4.2 現地模擬試驗

    斗六堰因上游導水圳路的修築完成,魚道自 8 月份

    開始進水啟用,於魚道通水期間(8~ 10 月)已完成魚

    道內部的水理測量及分析,並將相關的水理資料(水

    位、流速及流量)建檔以做為後續模擬試驗的參考資料。

    照片 4.2:斗六堰魚道水深、流速及流量之量測。

    現階段魚道之水理資料(水位、流速及流量)已建

    檔完成,本報告中亦提出斗六堰魚道內部改善規劃方

    案,將來在魚道改善工程完工後,將持續進行相關的現

    地模擬試驗,以進一步檢視魚道部分改善成果的效益。

    4-18

  • 第五章 解決對策及構想

    5.1 魚道內部結構物布置及改善方法擬定

    根據對於整體斗六堰和攔河堰工程的了解,基本上

    可以發現以下的問題,導致進水口和魚道的功能並不能

    如預期的發揮出來:

    一、 河堰與南雲大橋之間的丁壩工設置不理想:一般而言,

    如果要有挑流功能的丁壩工(水制),必須使洪水期的

    越流經過其結構體上的水流依重力偏回垂直丁壩工中

    心軸的流心。因此下斜的丁壩工不僅無法讓水流偏向對

    岸,反而會讓洪水的流心朝向河岸偏。這個嚴重的問題

    導致清水溪左岸的淤積會越來越嚴重,進水口會越來越

    不容易取到水。在以往大都以開鑿人工渠道的方式,將

    右岸的水流導引到左岸來,但是這種方式畢竟並非上上

    之策。要解決這種問題,就必須全面的檢討目前的丁壩

    工佈置方式,否則不僅斗六堰會無法自然取得到水源,

    連帶的魚道也無法發揮功能。雖然過去可以用人工開鑿

    引水渠道的方式解決,但是畢竟問題會層出不窮,而且

    需要每年經常維護。因此,如果要徹底解決以自然力量

    引取清水溪的水源,改善清水溪的主流流心是根本之

    道,而南雲大橋上下游的丁壩工挑流工程乃是關鍵。

    照片 5.1:清水溪南雲大橋下丁壩工現況。

    5-1

  • 二、 斗六堰的整體改善工程完成之後,舊的進水口還是最容

    易取得到水,新進水口因為高程較高反而不容易取得到

    水,更何況魚道進水口的高程遠比新進水口還要高出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1.2 公尺,因此更不容易取到水。

    必須修改魚道進水口的結構,讓進水口的底部高程要和

    取水口的高程一致,或是更低(依照通水量需求和閘門

    控制需求而定)。

    照片 5.2:斗六堰將新舊進水閘門關閉才能夠讓魚道有超過 30 公分的進水量。

    三、 由於攔河堰的溢流面寬達 890 公尺,雖然有相當多的砂

    洲影響整體溢流面的通水寬度,但是可以通水的寬度遠

    更遑論魚道只有 2.0 公尺寬而已(照片 5.3~5.4)。

    面有高達 70cm 的水位,換算成流量將可能超過 100cms

    大於新進水口的 35 公尺寬,或是舊進水口的 20 公尺

    寬,

    也因此,魚道如果要提升到原設計的通流量,則必須有

    高達一公尺的水位(EL110.0m),這也意味著自由溢流

    5-2

  • 以上。這麼大的溢流量也可能讓上溯的魚類會往較大水

    流的溢流面集中,而不能找到流量不足 0.3cms 的魚道

    入口。通常魚道最好能夠有較大的流量,或是小流量的

    魚道旁邊有一個較大的吸引水流量。後者的吸引水流量

    通常是當做環境流量的排放水道(又稱呼水路),其出

    口必須和魚道的入口位置互相配合。

    照片 5.3:斗六堰攔河堰(枋寮導水暗渠)是控制進水口高程的重要關鍵。

    照片 5.4:新進水口的頂部高程與攔河堰頂部相差不大。

    四、 目前僅有 0.3cms 左右的魚道通流量,全部水流僅能從

    魚道隔壁下方的潛孔流通,而無法從上部的缺嵌越流,

    因此魚道本體的原結構特性並不能完全發揮(照片

    5.5)。要能夠發揮本種魚道的性能,提高通水量是無可

    避免的要求,因此魚道進水口的改善扮演著決定性的關

    鍵。如果無法改善進水口的構造,在通水量無法提高的

    時候,魚道本體的結構就必須檢討改修。如果全部的水

    流僅能從潛孔通流,則必須了解上溯的生物是否可以克

    5-3

  • 服潛孔的流速,否則必須修改魚道潛孔的結構。

    照片 5.5:一般常水位時魚道進水量過小,無法滿足魚道原設計的需求。

    五、 魚道入口部(出水口)高程與天然河道之間落差的檢

    討:目前的魚道入口部並沒有足夠的水深,對於河床(目

    考慮到,因此在日後河床刷深之後,魚道入口部的落差

    將可能比現在還要大,水流速度也會過高而導致魚類不

    前的尾檻下方固床工)有可能刷深的問題似乎也未一併

    容易進入魚道之內(照片 5.6)。建議解決的方法可以將

    魚道的入口部繼續延伸或是轉彎,讓入口部底部的高程

    可以達到計畫河床底以下至少一公尺的深度,以便確保

    魚道入口有足夠的魚類起跳水深或是當做集魚的休息

    池。

    5-4

  • 照片 5.6:魚道入口與天然河道之間,常因落差問題成為魚道設計失敗的主因之一。

    舊進水閘門 新進水閘門

    魚道閘門

    照片 5.7:清水溪斗六堰現況(20060122)。

    5-5

  • 新進水閘門底

    魚道進水閘門底

    照片 5.8:斗六堰魚道的最大問題是魚道出水口的底部高程過高。

    5-6

  • 5.2 解決對策與構想

    對於魚道工程的檢討所發現的一些問題,導致斗六

    堰的改善工程並沒有如預期的發揮其功能。縱使使用新

    進水口取水,但是根據實際的觀察,似乎並沒有多大的

    效果,因此魚道閘門以往開啟的頻率相當低。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發現本魚道的設計工作在規

    劃設計階段,建議要注意到以下的幾點:

    一、斗六堰改修後無法有效取水的問題,主要的關鍵在

    於其對面(右)岸上游的三座丁壩工,無法有效的將

    清水溪主流流心挑往左岸。反過來卻將進水口的前方

    堆積成高灘,堵住了所有的河水,以致於進水口的功

    能完全喪失。根據原規劃之構想是希望能夠挑流中低

    洪豐流量 (Q20 以下 )之水流,使低河槽流向偏向左岸

    以利下游斗六堰取水。但是事與願違,這三座丁壩工

    位於南雲大橋下游 650 公尺右岸之枋寮堤防前面,是

    以混凝土塊所構築而成。由於整體的佈設方式是以下

    斜方式構築之,同時在最上游端建造的丁壩工是三個

    當中最長的一個 (~100m),混凝土塊彼此之間並沒有

    良好的連結,佈設的傾斜方式不足。也因為這樣的佈

    設方式,不僅不能將清水溪南雲大橋下游偏向右方凹

    岸的流心挑向左岸,反而更使得流心往右岸偏移。進

    水口前方的左岸卻成為堆積的河中島,因此縱使在一

    般的豐水期也無法取得到應有的水源,更何況在枯水

    期幾乎是滴水全無。由於丁壩工的挑流效果會在大洪

    水的時候發揮的更加明顯,因此這幾座丁壩工的問題

    5-7

  • 將會隨著時間而越發嚴重,如果不儘速加以解決,未

    來將會產生更大的問題。斗六堰位置相對於整體清水

    溪下游環境而言,應該是屬於凸岸取水的地理條件,

    為了保障取得到水源,應該在南雲大橋上方就開始規

    劃挑流丁壩工,讓主流偏向左岸,否則就得經常以人

    工築堤或是挖掘臨時性渠道的方式進行補救措施,否

    則取水的成效不彰。也因為目前無法有效的解決斗六

    堰前方淤積的問題,所以斗六堰已經幾乎是停擺的狀

    態。如果不先解決這個嚴重的問題,縱使改善了魚道

    這個附屬工程,對於魚類的洄游及生態保育工作的效

    益 也 相 當 有 限 。 因 為 魚 道 根 本 沒 有 可 以 排 放 的 水 流

    量,屆時還是一個乾枯、無法發揮功能的魚道。

    臨時導水路 丁壩工

    照片 5.9:南雲大橋下方的丁壩工設置可能不理想,需要以臨時導水路來維持(20050116)。

    二、斗六堰溢流式進水口底標高 EL107.8m,遠比魚道水

    門門底( EL109.0m)低 1 .2m。在斗六堰興建的同時,

    可能以取水為優先考量,魚道或是環境基流量用水為

    附屬的觀念,與現階段以生態為優先考量的觀念確實

    有落差。所以正確的做法應當是魚道取水口的門底高

    通常要低於溢流式進水口底標高 30cm 以上,才能夠

    5-8

  • 確保魚道用水以及生物洄游時的安全。因此建議改修

    的魚道出口底部標高應該降至 EL107.5m。

    照片 5.10:斗六堰新進水口現況。

    三、新進水口七座閘門各有五公尺寬, 1.5 公尺以上的有

    效取水高度,如果全開之時,所能夠引取的水量超過

    50cms(計畫最大取水量為 40cms),是否有其必要性

    其實是值得檢討。理論上以集集攔河堰共同引水計畫

    的規劃,斗六堰的引水功能應該都納入其中,因此如

    此大規模的取水工程其必要性值得重新檢討。

    四、魚道的通流量必須考量下游基流量(環境流量)的

    需求:若以集水區面積推估環境所需之基流量,以清

    水溪將近四百平方公里的集水區面積而言,大約要有

    1.2cms 以上的環境流量,才屬於合理的範圍,因此如

    果沒有其他專管排放環境流量,則必須考慮將環境流

    5-9

  • 量的排放,全數由魚道中排放。

    五、魚道是一個附屬工程,如果能夠以最簡潔的工程方

    式完成,則可以減少工程經費。目前的斗六堰魚道工

    程的量體相當大,而許多設計(如側牆隔壁)的功能

    性及必要性也值得重新探討。

    側牆

    照片 5.11:上中下三階段魚道之間的高聳隔壁(側牆)。

    六、本魚道的本體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整個魚

    道系統問題卻非常嚴重。進水口(魚道出口)的底部

    高 程 僅 低 出 攔 河 堰 溢 流 面 ( 常 水 位 控 制 高 度

    EL109.3m) 30 公分 (EL109.0m),但是魚道出口的高

    度卻有 100 公分 (EL110.0m),而且緊臨的下一個隔壁

    缺嵌是和魚道出口頂部的高程等高 (EL110.0m),隔壁

    中央的頂端突出部還要高出 40 公分 (EL110.4m)。如

    此的設計導致上游水位高在 EL110.0m 以下的時候,

    5-10

  • 只有魚道隔壁下端的潛孔會有水流,缺嵌上部是無法

    有溢流的情形發生,使得整個魚道的通流量無法達到

    預期目標,魚道本體因此喪失原先設計的功能。由於

    原設計的魚道閘門保護水位是 EL109.8m,因此最後

    一 階 隔 壁 的 頂 部 標 高 應 該 是 EL109.65m

    (109.8m-0.15m(理想設計越流水深)),超出將近 75cm

    的隔壁也值得重新檢討。

    七、魚道入口(出水口)理論上是應該考慮到與下游的

    河床銜接的問題,尤其是魚道的水面線與天然河床面

    (河床水面線)有一個緩和的銜接面。但是目前的設

    計卻將魚道的地面線(低於水面線 1.6 公尺)與排砂

    道消能池尾檻高( EL102.0m)佈置等高,這也意味著

    魚 道 入 口 的 前 幾 階 隔 壁 水 位 會 急 劇 下 降 而 增 加 流

    速,魚道入口的水位高(水深)不足(照片 5.12)。

    同時入口的水流(魚道本體與下游固床工之間)可能

    會形成一個類似瀑布的狀況,縱使這個落差極小,卻

    也因為固床工的表面平滑,以及固床工間隙的狹小,

    魚類沒有休息池以及起跳的空間,對於魚類溯河都有

    不利的影響。

    八、類似本項進水口改善工程和魚道設計,最好都能夠

    做相關的水工試驗,或是小型模型,實際的模擬可能

    發生的狀況,使魚道的功能能完全的發揮出來。

    5-11

  • 照片 5.12:斗六堰附設魚道流速過快的情形。

    5-12

  • 第六章 魚道具體改善方案與規劃

    6.1 現有魚道的問題改善策略

    現有魚道的問題改善策略,則必須從南雲大橋上游

    的挑流工程開始做起(非本計畫的範圍),以保障足夠

    的水源可以提供斗六堰的取水之用,之後再來考慮以下

    的幾個改善方案:

    一、魚道進水口(出口)的改善方案:

    (一)降低進水口頂部高程:應該以攔河堰溢流面

    高程加上可能之溢流高度做為魚道進水口的頂部高程

    基準,因此魚道進水口頂部的高程大約在 EL109.8m 左

    右即可。目前雖然設計到 EL110.0m 左右,但是如果後

    方閘門以及魚道本體隔壁可以修改以因應進水口高度

    的話,則不需要降低進水口頂部高程。

    (二)降低魚道進水口底部高程:以攔河堰溢流面

    高程 EL109.3m 為基準,做為計算魚道通流量的依據,

    如果魚道內要保持 1.2cms 流量之時,魚道進水口的高

    程約需降低至 EL107.5 m 左右。

    (三)魚道最上一階接近出口部的連續幾個隔壁之

    改善:最後一個隔壁的頂部高程應該低於 EL109.4m,

    以確保在魚道全面取水的時候,還有足夠的水深可以越

    流。

    6-1

  • 二、魚道本體的改善方案:

    (一)敲除不必要的隔壁:減低每一階之間,和後

    端的高牆,只要保留大約距離魚道隔壁頂部高約 20.0

    公分的高度即可。因此可敲除 3~ 5 公尺高的水泥側牆。

    ( 二 ) 如 不 敲 除 隔 壁 , 則 必 須 增 加 安 全 爬 梯 的 設

    置:在每一個轉折點都需要增設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