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评介dyyjy.zjgsu.edu.cn/uploadfiles/file/20140227/20140227102497819781.pdf ·...

3
第 24 卷 第 5 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4 No.5 2011 年 9 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Sep. 2011 —————————————— 收稿日期: 2011 - 05 - 08 作者简介: 张新朋(1979-),男,河北唐山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敦煌吐鲁番文献、近代汉字。E-mail: [email protected] 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评介 张新朋 (浙江工商大学 东亚文化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1)05 - 0130 - 03 韩小荆博士为 2010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获得者,专攻近代汉字学及古典文献学研究。 2009 年 10 月其博士论文《〈可洪音义〉研究——以 文字为中心》(下文简称《研究》)由巴蜀书社出 版了,全书 130 多万字,实可谓洋洋大观。 《研究》的上编为“通论篇”。作者在该部 分从近代汉字研究、大型字典编纂、佛典文献校 读、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可 洪音义》的价值,同时对《可洪音义》的编纂宗 旨、内容体例、所用术语作了详尽的分析描述, 并进一步与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早期的音义著 作《玄应音义》作了比较。在指出了《可洪音义》 对《玄应音义》的继承、补充、驳正的同时,又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了《可洪音义》在体例、 注释及传刻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与当前有的论著 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一味拔高,只言其“美”,不 言其“丑”的做法大异其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 严谨的学风及唯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本书的中编为“考释篇”,这是全书的精华 之所在。作者利用《可洪音义》的文字资料,对 出现于古代文献或《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 等大型字书中历来音义失考、关系不明、出处缺 失的700多个疑难字、同形字、生僻字进行考释, 结论多可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 功底。这一成果不仅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使用状 况,而且对古代文献的识读整理、对今后大型字 书的修订均具有实际意义。 论著下编的“《可洪音义》异体字表”更是 匠心独具。作者下苦功夫,对《可洪音义》中的 字形资料作了全面普查,把《可洪音义》中丰富 的俗字异体按字形演变的脉络加以排列,依音序 编成“《可洪音义》异体字表”,使得原本晦暗不 明的俗字异体的字际关系变得一目了然,不但为 读者利用《可洪音义》中的文字资料带来了极大 的便利,而且对于异体字的整理研究和汉字字形 演变谱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充分吸收前人成果,总揽全局,旁征博 引,钩玄提要,益以灼见,胜义纷呈。现略叙 数端: 一、选题极具开创性,学术眼光敏锐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说:“由中国文字 学的历史来看,《说文》、《字林》以后,可以分 成五大派:一、俗文字学;二、字样学;三、《说 文》学;四、古文字学;五、六书学。前两派属 于近代文字学,后三派属于古文字学,在文字学 里都是不可少的。” [1]24 而“清代学者只复兴了《说 文》学和古文字学”, [1]24 其它几个方面都未加重 视。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殷墟甲骨的发掘和三 代青铜器的大量出土,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吸引 了众多学者的注意,因而古文字学在整个文字学 领域内仍然是一枝独秀,而俗文字研究则未得到 应有的重视,长期“营养不良”。造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固然与重正轻俗的传统观念有关,而俗 文字研究资料的匮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 《可洪音义》所释对象是晚唐五代时期的抄 本佛经文字,其书以佛经原典用字为字头,保存 了当时写本风貌;而且该书收释词条多,重复率 高,基本反映了当时手抄佛经文字使用的自然状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Feb-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评介dyyjy.zjgsu.edu.cn/UploadFiles/file/20140227/20140227102497819781.pdf · 论著下编的“《可洪音义》异体字表”更是

第 24 卷 第 5 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4 No.5 2011 年 9 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Sep. 2011

—————————————— 收稿日期:2011 - 05 - 08

作者简介:张新朋(1979-),男,河北唐山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敦煌吐鲁番文献、近代汉字。E-mail: [email protected]

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评介

张新朋

(浙江工商大学 东亚文化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1)05 - 0130 - 03

韩小荆博士为 2010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

文获得者,专攻近代汉字学及古典文献学研究。

2009 年 10 月其博士论文《〈可洪音义〉研究——以

文字为中心》(下文简称《研究》)由巴蜀书社出

版了,全书 130 多万字,实可谓洋洋大观。

《研究》的上编为“通论篇”。作者在该部

分从近代汉字研究、大型字典编纂、佛典文献校

读、中古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可

洪音义》的价值,同时对《可洪音义》的编纂宗

旨、内容体例、所用术语作了详尽的分析描述,

并进一步与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早期的音义著

作《玄应音义》作了比较。在指出了《可洪音义》

对《玄应音义》的继承、补充、驳正的同时,又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了《可洪音义》在体例、

注释及传刻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与当前有的论著

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一味拔高,只言其“美”,不

言其“丑”的做法大异其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

严谨的学风及唯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本书的中编为“考释篇”,这是全书的精华

之所在。作者利用《可洪音义》的文字资料,对

出现于古代文献或《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

等大型字书中历来音义失考、关系不明、出处缺

失的 700 多个疑难字、同形字、生僻字进行考释,

结论多可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

功底。这一成果不仅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使用状

况,而且对古代文献的识读整理、对今后大型字

书的修订均具有实际意义。

论著下编的“《可洪音义》异体字表”更是

匠心独具。作者下苦功夫,对《可洪音义》中的

字形资料作了全面普查,把《可洪音义》中丰富

的俗字异体按字形演变的脉络加以排列,依音序

编成“《可洪音义》异体字表”,使得原本晦暗不

明的俗字异体的字际关系变得一目了然,不但为

读者利用《可洪音义》中的文字资料带来了极大

的便利,而且对于异体字的整理研究和汉字字形

演变谱系的建立也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充分吸收前人成果,总揽全局,旁征博

引,钩玄提要,益以灼见,胜义纷呈。现略叙

数端:

一、选题极具开创性,学术眼光敏锐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说:“由中国文字

学的历史来看,《说文》、《字林》以后,可以分

成五大派:一、俗文字学;二、字样学;三、《说

文》学;四、古文字学;五、六书学。前两派属

于近代文字学,后三派属于古文字学,在文字学

里都是不可少的。”[1]24 而“清代学者只复兴了《说

文》学和古文字学”,[1]24 其它几个方面都未加重

视。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殷墟甲骨的发掘和三

代青铜器的大量出土,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吸引

了众多学者的注意,因而古文字学在整个文字学

领域内仍然是一枝独秀,而俗文字研究则未得到

应有的重视,长期“营养不良”。造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固然与重正轻俗的传统观念有关,而俗

文字研究资料的匮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2]

《可洪音义》所释对象是晚唐五代时期的抄

本佛经文字,其书以佛经原典用字为字头,保存

了当时写本风貌;而且该书收释词条多,重复率

高,基本反映了当时手抄佛经文字使用的自然状

Page 2: 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评介dyyjy.zjgsu.edu.cn/UploadFiles/file/20140227/20140227102497819781.pdf · 论著下编的“《可洪音义》异体字表”更是

第 5 期 张新朋: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评介 131

态,可以说是其时所见俗字异体的渊薮。日本学

者高田时雄在《可洪〈随函录〉与行瑫〈随函音

疏〉》中说:“《随函录》和《随函音疏》的内容

可以说是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面貌,不过今

日当我们将这些音义书作为语言史数据利用之

时可以想见,它在文字史研究上要比它作为音韵

史的材料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3] 高田氏所言

甚是,《可洪音义》在文字学研究上的价值是巨

大的,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近代汉字发展演变的情

形和当时人们的用字状况,所以说它是研究那个

时期俗字流行情况的绝好材料,而今人有关《可

洪音义》文字方面的研究恰恰又是最薄弱的。前

此,学术界一般多注意玄应、慧琳和希麟《音义》,

虽亦偶尔论及《可洪音义》,但或流于肤浅的介

绍,或局限于个别文字问题,并不系统深入。

韩小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认真考察了

《可洪音义》现有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敏锐地发

现了这一研究机遇,从文字学角度对《可洪音义》

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解决不少具体问题,

彰显了《可洪音义》的学术价值,因此说该书选

题很具开创性。

二、注重实证研究,辨析深入细致

《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文献和字书的

互证,注重文字构形和书写变异规律的运用,大

大提高了考据结果的可靠性。通读全书,没有浮

泛之语,推测之词,所有结论都有坚实可靠的证

据,书中绝大多数条目考证的结论都是十分可靠

的。我们不妨举一些例子来看。

如古字书《搜真玉镜》有“ ”字,音“眷”,

《四声篇海》《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

字书据以收载之,皆有音而无义。《汉语俗字丛

考》疑此字为“勬”的俗字,根据是二字同音。

本文认为此推断证据不足,不可信,而谓此字当

是“勌”的改换声旁俗字。《可洪音义》卷六《六

度集经》第二卷音义:“无 ,其卷反,疲也,

猒也,懈也,正作勌也。”是其确证。今《大正

藏》对应经文作“无倦”。“勌”同“倦”,《广韵·线

韵》渠卷切:“倦,疲也,猒也,懈也。《说文》

又作劵,劳也。或作勌。”

又如《龙龛手镜·心部》有“ ”字,云“~

忌也”。此后《字汇补》、《汉语大字典》、《中华

字海》等大型字书皆承沿其说。今人《疑难字考

释与研究》云:“以音义求之,‘ ’当是‘讳’

字俗书。”我们认为此说有误,“ ”乃是“麾”

增旁俗字“ ”的讹误字。考《可洪音义》卷五

《普曜经》第八卷音义:“幢 ,许皮反,正作

麾。郭氏音讳,非也。”又同书卷十三《中本起

经》上卷音义:“憧 ,许为反,正作麾。麾,

憧也。郭迻音讳,非也。”因手书“忄”“巾”两

偏旁易混,故“幢”异写作“憧”,“ ”“ ”则

皆为“麾”的讹俗字。盖“麾”字受“幢”字影

响俗书加“巾”旁作“ ”,俗写作“ ”,进而

又讹变作“ ”和“ ”。郭氏(郭迻)音“ ( )”

为“讳”;《龙龛》本之,进而又臆测郭氏之“音

讳”为“同讳”,故有“忌也”之训,后代字书

多承之,其实误也。

类似的考据,书中很多,凡所按断,证据充

分,辨析入微,新见胜义,目不暇接。这些考释,

不仅有助于大型字书的编纂,也有助于正确解读

传世古籍(特别是佛经文献),有助于深入研究

汉字形体使用和变异的规律。

三、运用考据方法,揭示规律性联系

作者从实证考据中清楚地看出,汉字的书写

变异不是随意而为、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

循的。例如“殭”字讹作“彊”,“ ”字写成“ ”,

“殆”字写成“ ”;而从“弓”旁的字反过来

也常常讹变成从“歹”旁,如“弭”字俗书写作

“ ”,“弥”字讹作“殄”,“ ”俗作“ ”。

据此,作者发现手书中“歹”旁易于与“弓”旁

相混。认识了这条规律,作者就为字典中的一些

未释俗字找到比较确切的解释了。如《字海》中

所收的义未详字“ ”,作者就考证出当是“ ”

的俗字;又有义未详字“ ”、“ ”,作者证明

是“殛”字俗讹;又有“ ”字,作者认为乃“彊”

之异写俗字。

作者具备中国古典文献学、近代汉字学坚实

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且阅读

广泛,了解海内外研究动态,熟悉古代佛经音义

类著作和现当代语文著述,再加上缜密的分析、

客观的评判,研究方法得当,从而揭示了很多前

修时贤所没有发现的汉字书写变异的规律性联系。

四、研究资料翔实,信息量大,实用性强

《可洪音义》已经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许

多字书和佛经文献,本书作者在此基础上又广泛

Page 3: 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评介dyyjy.zjgsu.edu.cn/UploadFiles/file/20140227/20140227102497819781.pdf · 论著下编的“《可洪音义》异体字表”更是

13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

征引和借鉴大量文献资料,尤其是《龙龛手镜》

和《汉语大字典》以及《中华字海》等工具书,

因而言之有据,信息量大。论文的最大创新之处,

在于驳正了佛教元典(如《大正藏》《碛砂藏》

等收录的多种佛典)、唐五代以来的佛教音义类

著作(如玄应、慧琳《音义》)和其他古代语文

类著述中存在的大量讹误(如上编第四章部分小

节、第五章),包括《可洪音义》中的舛讹(如

上编第五章);发明或清理了当代大型语文工具

书《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的一批疑难字

或讹误字(如上编第五章、中编等),贡献殊多。

其次,论文下编“《可洪音义》异体字表”

也颇具价值,为读者了解《可洪音义》中的异体

俗字的情况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根据本表,我

们知道《可洪音义》中“匹”字出现了 18 种形

体,而较早的《敦煌俗字谱》中未列“匹”字的

异体情况,新近出版的《敦煌俗字典》“匹”字

下也只收录了“匹”和“疋”这两种字形;又《可

洪音义》中“旋”字出现了 21 种形体,其中 13

种形体都是《敦煌俗字谱》和《敦煌俗字典》所

未收的;又《可洪音义》中“恶”字出现了 27

种形体,其中 8 种形体都是《敦煌俗字谱》和《敦

煌俗字典》所未收的。诸如此类,作者按字形演

变的脉络把《可洪音义》中丰富的字形资料汇聚

在一起,从而使得原本晦暗不明的俗字异体的字

际关系变得一目了然,不但为读者利用《可洪音

义》中的文字资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对于

异体字的整理研究和汉字字形演变谱系的构建

都具有重要意义,实嘉惠于学林。

本书实用性强。对以往大型字书的阙失有匡

正,有订补,极有参考价值,相信会成为研究中

古以来文字,尤其是俗字的学者的必备工具书。

五、治学态度严谨

本文作者学风严谨,对《可洪音义》不是全

盘肯定,大加赞颂,也不是一味批评,专挑毛病,

而是实事求是地对《可洪音义》作了客观、公允

而又细致的评判,结论精确,令人叹服。尤其值

得赞誉的是,文中多处与当代学术界的著名学者

进行交流,或商榷,或驳正,显示了唯真理是求

的科学态度。作者与之商榷之当代著作,如汤用

彤《高僧传校注》,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

张涌泉《汉语俗字丛考》、郑贤章《龙龛手镜研

究》、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至于暂时不

能得出结论者,亦存疑俟考,体现了一种踏踏实

实治学的朴学精神,这种求是精神在今天的学术

界显得格外珍贵。

赞赏之余,本人也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全

书考证字词多达千例,但散见在各章各节,查检

不便。本书后面如果附一个字词索引,会更方便

读者检索。二是,要订正失校误排的错误。如该

书第 31 页脚注第二条中引《可洪音义》“亦作薅

锄”的“锄”字,原书作“耡”;第 346 页“䐿”

字下摘引《可洪音义》作“正作鳵䐿也”,当摘

录作“正作䐿也”比较合适,等等。三是,可以

增加一篇绪论或前言,总揽全书,给读者一个阅

读指南。

参考文献

[1] 唐兰. 中国文字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张涌泉. 试论汉语俗字研究的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96

(2):162-173.

[3] 高田时雄. 可洪《随函录》与行瑫《随函音疏》[M]//高田时

雄. 敦煌·民族·语言. 北京:中华书局,2005:430.

(责任编辑 张文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