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91
汽車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建制指引 經濟部工業局 財團法人 工業技術研究院 環境與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 出版機關:經濟部工業局 I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汽車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建制指引

    經濟部工業局

    著 財團法人

    工業技術研究院 環境與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

    出版機關:經濟部工業局

    I

  • 出版年月: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

    II

  • 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不僅指經濟的成長,尚包括生活品質的提

    高,隨著經濟發展與製程相關的職業安全衛生(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OHS)問題已深受關切。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日漸重視

    其在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表現和企業形象,期望以系統化的方法來推

    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以滿足法律規定和營運方針的要求,並促

    進企業永續發展。

    國際上繼品質(ISO 9000)與環境管理系統(ISO 14001)造成

    全球一股風潮後,英國標準協會於 1996 年公佈 BS 8800 職業安全衛

    生管理系統標準,英國安全衛生署與數個國家標準機構及七家國際驗

    證公司合作,出版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規範,提供

    企業評估或驗證其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標準,使企業能有效的管

    理安全衛生事務與運作良好的管理系統並持續改善,以發揮其應有之

    功能,達到災害預防之目的,進而提昇企業之安全衛生績效及經營效

    率。

    為有效善用本局有限之經費,特委請翁德宗先生就個人專長及

    過去輔導實務經驗參酌業界應用實例執筆編撰汽車業職業安全衛生

    管理系統建制指引,提供企業界認識國內其他廠商在建制職業安全衛

    生管理系統的作法及成效。並聘請英國 BSI 台灣分公司 高毅民經理

    及勞委會勞研所 戴基福所長等詳細審查以求周延。期藉由本手冊發

    行,擴大提供業者執行 OHSAS 18001 要求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

    統,達成企業永續發展之目標。

    經濟部工業局 謹識

    III

  • 目 錄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二章 汽車製造業之作業特性 ................................................................... 3

    2.1 汽車製造流程 ................................................................................ 3

    2.2 主要原物料 ................................................................................... 3

    2.3 主要機器與設備 ............................................................................ 4

    2.4 主要製程與潛在安全衛生危害 ....................................................... 4

    2.4.1 素材鋼捲收料作業 ................................................................. 4

    2.4.2 鋼板衝剪及衝壓成型作業安全衛生危害 ................................ 5

    2.4.3 車身焊接作業 ....................................................................... 6

    2.4.4 塗裝作業安全衛生危害 ......................................................... 8

    2.4.5 車輛裝配作業相關危害 ......................................................... 11

    2.4.6 品管檢驗作業相關危害 ......................................................... 12

    2.4.7 其他相關危害 ....................................................................... 12

    第三章 初期審查 ........................................................................................ 13

    3.1 初期審查之必要性 ......................................................................... 13

    3.2 初期審查執行人員之要求 .............................................................. 13

    3.3 初期審查的執行方式 ..................................................................... 13

    3.3.1 時程的規劃及訪談對象的選定 .............................................. 14

    3.3.2 人員訪談 .............................................................................. 14

    3.3.3 文件審查 .............................................................................. 14

    3.3.4 現場驗證 .............................................................................. 14

    3.3.5 初期審查之內容 ................................................................... 14

    第四章 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 .................................................... 22

    4.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要求 .......................................................... 22

    4.2 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之規劃執行程序 .......................... 23

    I

  • 4.2.1 執行流程 ............................................................................... 23

    4.3 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計畫 .............................................................. 27

    第五章 法規符合性之評估 .......................................................................... 38

    5.1 法令及其他要求符合性之評估 ....................................................... 38

    第六章 政策與目標之訂定 .......................................................................... 47

    6.1 安全衛生政策之訂定 ..................................................................... 47

    6.2 安全衛生管理目標與標的之訂定 ................................................... 51

    第七章 安全衛生管理文件之訂定 ............................................................... 52

    7.1 系統要求之文件 ............................................................................ 52

    7.2 安全衛生文件之製作 ..................................................................... 53

    第八章 績效量測、矯正措施與審查 ........................................................... 59

    8.1 績效量測的目的 ............................................................................ 59

    8.2 OHSAS 18001 系統要求 .................................................................. 59

    8.3 被動式與主動式績效量測 .............................................................. 60

    8.3.1 被動式績效量測 ................................................................... 60

    8.3.2 主動式績效量測 ................................................................... 61

    8.4 國內生產事業安全衛生績效量測現況實務 ..................................... 62

    8.5 矯正措施 ....................................................................................... 63

    8.5.1 事故調查處理程序 ................................................................ 63

    8.6 稽核 .............................................................................................. 77

    8.6.1 系統要求 ........................................................................... 77

    8.6.2 稽核實務 ........................................................................... 78 8.7 管理審查 ....................................................................................... 79

    第九章 未來展望 ....................................................................................... 80

    參考文獻 .................................................................................................. 80

    II

  • 圖 目 錄 圖 2.1 汽車製造流程圖. .....................................................................................................3

    圖 4.1 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流程圖 .............................................. 24

    圖 7.1 文件模式 .......................................................................................... 55

    III

  • 表 目 錄 表 4.1 職務與作業清查表 .......................................................................... 29

    表 4.2 危害類別參考表 ............................................................................. 30

    表 4.3 發生可能性分級參考表 ................................................................... 31

    表 4.4 後果嚴重性分級參考表 ................................................................... 32

    表 4.5 風險矩陣參考表 ............................................................................. 33

    表 4.6 風險評估表 ..................................................................................... 34

    表 4.7 風險控制計畫 ................................................................................. 35

    表 4.8 風險控制計畫執行追蹤表 ............................................................... 36

    表 4.9 風險管理參考表 ............................................................................. 37

    表 5.1 安全衛生相關法令適用性判別表 .................................................... 42

    表 5.2 法規符合性查核表 .......................................................................... 45

    表 5.3 法規不符合事項之管理方案 ........................................................... 46

    表 7.1 OHSAS 18001 標準與 ISO 14001 標準及 ISO 9001 之比較 ..............................56

    表 7.2 BS 8800/OHSAS 18001 程序書制修訂分工一覽表(例) .....................................58

    IV

  • 第一章 前言 我國的汽車製造工業之發展,是由初期的裝配技術導入期進入生產技術導

    入期,再由生產技術導入進入生產技術吸收期,目前則已由生產技術吸收期進

    入生產技術研發期階段,各大廠均成立了技術研發單位。由於汽車之製造,由

    料材到成車上市之過程,所涉及的技術及產業領域非常廣泛,至少包括有鑄造、

    機械、電機、電子、化工、橡膠及玻璃等工業以及運輸、廢棄物管裡等產業。

    以目前國內汽車製造廠的情況來說,通常每一中心工廠會有超過 100 家以上的

    協力工廠提供零組件的供應。因此汽車製造工業素有「火車頭工業」之稱。而

    國內各汽車製造中心廠則可以說是火車頭工業的主導。

    由於體認自身處在火車頭工業主導者的地位,瞭解事業單位本身的經營管

    理所造成的影響層面相當廣,其影響效果會直接或間接的展現在產品之產出,

    因此國內各汽車製造公司均積極的尋求最佳的營運管理策略方式,期能由自身

    做起進而影響其所有協力廠商,以共同創造出最佳的產品,滿足顧客之要求、

    創造企業繁榮、貢獻社會福祉、永續經營。

    經營管理所涵蓋的層面相當廣,可能包括產品之產能、銷售、品質保證、

    環境管理、安全衛生管理、勞資關係、敦親睦鄰等管理要素。在這些管理要素

    中,過去的管理者所採用的策略可能是著重於產品之產能、銷售及客戶的品質

    要求等,但隨著市場競爭的趨強,光滿足產提高產能、擴大行銷及做好品質要

    求已不能保證掌握市場之競爭優勢了。生產、運輸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以及

    作業場所之所有員工或其他人員之健康與安全,已是不可疏忽的管理要素。自

    國際標準組織公佈 ISO 9000 系列品質管理標準、 ISO 14000 系列環境管理標準

    後,國內汽車製造廠及其協力廠大部份均積極建制符合 ISO 標準之品質管理及

    環境管理系統並尋求第三者之驗證。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目前尚未有 ISO標準,但自 1996 年 5 月 15 日英國

    國家標準訂出 BS 8800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 (Guide to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以及於 1999 年 4 月訂出OHSAS 18001職

    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驗證規範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Specification)之後,國內各大汽車廠均著手進行符合標準之職業安全衛

    生管理系統建制。

    事業單位需要推動執行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主要理由為 (1)法令要求, (2)

    道德責任,(3)工業關係之需要,以及 (4)經濟考量。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及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之管理階層對做好全廠員工的安全衛生向來極為

    1

  • 重視。該二家公司的高階主管有鑑於其公司內作業場所的危害會隨著機具設備

    的使用、人員的異動、物料製程的變動而異,而這些變動通常是隨時間而遞增。

    為了持續提昇安全衛生績效,將作業場所之潛在危害消除或控制在可接受的程

    度之內,惟有建制並維持一套建全的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才能使事業單位的安全

    衛生績效持續改善成長,因而指 示公司安全衛生部門人員決定推動 BS

    8800/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本技術手冊係以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安全衛生技術輔導服務執行中華汽車工

    業股份有限公司 BS 8800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建制及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OHSAS 18001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建制之經驗為編撰依據。希望能提供有意推動

    BS 8800 或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事業單位、安全衛生專業人

    員或系統建制輔導人員在執行過程中之參考。

    2

  • 第二章 汽車製造業之作業特性 2.1 汽車製造流程

    汽車製造製程從素材鋼板、物料之進料及組裝配件之收料開始到成品車

    之試車合格所涉及的產業技術相當多,以下為主要製造流程圖:

    中塗作業 研磨作業 2 面層加工 面塗作業

    塗裝工廠

    研磨作業 1 防水防塵隔音 加工作業

    電著塗裝 作業

    塗漆前處理清洗 作業

    車身焊接 作業

    衝壓成型 作業

    平板衝剪 成型作業

    素材鋼捲 收料作業

    測試作業 引擎組裝

    作業 底部組裝 作業

    內部組裝 作業

    圖 2.1 汽車製造流程圖

    2.2 主要原物料

    汽車製造的主要原物料包括鋼板、金屬零組件、電線、車用儀表板、油

    漆塗料、調漆用溶劑、松香水、接著劑、車用玻璃、輪胎、機油、煞車油、

    冷凍液、冷媒 R-134A、潤滑油、油脂、鹽酸、硫酸、硝酸、氧氣、亞氣 (Argon)、

    電焊棒、工業用酒精、切削液、甲苯、高級柴油、無鉛汽油、煤油、液壓

    油、氫氧化鈉 (NaOH)、淬火液、離型劑、車用電子電氣零組件、鋁錠、防

    銹油等。

    3

  • 2.3 主要機器與設備

    汽車製造的主要機具設備包括固定式起重機 (包括 3 公噸以上及 3 公噸

    以下都有 )、衝剪機器、工業用機器人、夾治具、手動點焊機、氣動工具、

    輸送帶、電著塗裝設備、噴塗塗裝設備、烘乾設備、升降機、堆高機、引

    擎測試設備、車檢設備 (含頂高機 )、LPG 儲槽、鍋爐等。

    2.4 主要製程與潛在安全衛生危害

    2.4.1 素材鋼捲收料作業

    汽車車身所需要的車身材料主要為鋼板材料,這些鋼板材料的來源

    主要為國內主要鋼鐵廠或由國外進口的鋼板材料。鋼板材料是以捲鋼

    型態,由拖板大卡車運送入廠,每一鋼捲的重量可能超過 10 公噸,因

    此卸料作業是以超過 15 公噸的固定式起重機操作。

    在素材鋼捲收料作業之過程中所可能涉及的安全問題就是吊掛作業安

    全以及鋼捲之定位問題。分別描述如下:

    (1) 吊掛作業安全危害:

    由於鋼捲是以拖板大卡車運入,在吊掛過程中,車輛的移動可能

    會造成鋼捲滾動或是鋼捲掉落。對於在附近工作的人員會有很大

    的危害。

    由於鋼捲是以拖板大卡車運入,進行卸料作業時,人員必須在拖

    板大卡車平台上下,進行鋼纜掛勾及解除作業,通常在爬上車台

    時可能危險較小,但自卡車平板下車時,如未使用輔助踏板或梯

    子直接跳下時,很可能傷到足踝。

    由於所吊掛的鋼捲重量高達 10 噸,鋼纜的安全強度必須隨時確

    認,否則將會有吊掛鋼捲掉落壓傷人員之危害發生。

    由於所吊掛的鋼捲面積很大,吊掛時如單人操作有時可能會有視

    覺死角存在可能會有撞擊人員或其他物件之危害。

    (依據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法第十五條、第二十三條及勞工安全衛生

    教育訓練規則之規定,吊升荷重五公噸以上之固定式起重機操作人員

    屬危險性機械之操作人員應接受 56 小時的合格專業訓練,使用起重機

    具從事吊掛作業之人員應接受 18 小時的合格專業訓練。

    4

  • 另依據我國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八十七條至一百零三條之規

    定使用起重升降機具應採取一些必要的管控措施 )。

    (2) 鋼捲定位可能危害

    由於在作業場所現場存放的鋼捲數量通常超過一天使用量,因此

    並排存放甚至堆疊的情況會發生。因為鋼捲本身為圓形,如未有

    安全的定位裝置在吊放過程中如有碰撞可能會使鋼捲位移滾動

    造成傷害。

    利用大型的固定式起重機吊放鋼捲,無法確保每次均精確放在預

    定位置,有時難免需用人力以槓桿進行調整,人員如未採正確工

    具或姿勢可能會有身體骨骼肌肉傷害。

    2.4.2 鋼板衝剪及衝壓成型作業安全衛生危害

    購入之鋼材經過檢驗合格後即準備進入衝壓製程。衝壓製程可分

    為二階段。第一階段是將捲鋼剪裁成預定的平面尺寸,第二階段是

    將成型的平面鋼板進行第二次的沖壓使之成為所需的車體部分之形

    狀,包括剪邊、衝孔、再成型及折邊等。衝剪製程所使用的主要機

    器設備為固定式起重機、衝剪機械、堆高機等。該機組之功能包括

    將捲鋼拉平以及依據所預置模型衝剪成型。整個製程為一貫作業。

    製程的輸入為素材捲鋼,輸出為成型平面鋼板。作業人員直接參與

    的作業為鋼捲吊掛、開關操作控制以及將成品搬運至下一製程或存

    放。其所可能涉及的安全衛生危害包括如下:

    (1) 吊掛作業危害:作業員必須將素材捲鋼吊上平面成型沖壓機組,

    除前述的吊掛作業危害可能產生之外,因吊掛作業之不正確,可

    能造成後續操作之危害。如何確保捲鋼被正確的、牢固的、平衡

    的被附掛在機台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工作。因為機台正常運轉時

    之鋼捲轉速很快、萬一脫落其所產生的飛撞力量將對被撞人或物

    造成嚴重傷害。

    (2) 沖床作業時所產生的噪音危害:由於沖床的衝壓素材原料為鋼

    板,其所產生的噪音一般均超過 90 分貝。現場之作業員工雖然

    不必隨時在機台旁邊監視,但需定時或不定時的檢視機器運轉的

    正常及產品的合乎規定。如未有適當的危害控制措施會造成員工

    聽力受損。

    (3) 衝剪機台維修保養時的截剪危害:在正常機台運轉之過程中,作

    5

  • 業人員並不會去靠近機台的任何捲入點或剪截點。但當機台進行

    維修、保養、及調整過程中,有時部分身體如手指、手掌可能會

    無意間或必須進入危害區域內,如果機台本體所設置的安全防護

    連鎖裝置如限制開關、光電開關等有所不足或功能失常時,可能

    會有危害。

    (4) 衝剪機台換模作業時的截剪危害及人力搬運危害:汽車製造公司

    所生產的車輛並非只有單一型式。配合市場之需求以及公司的創

    新研發,衝壓工廠之使用衝壓模具進行更換是不可避免的,亦屬

    於例行性的工作之一。由於汽車車身鋼板之衝壓模具通常非常重

    且大,因此在更換模具的過程中除了有前節所列之截剪危害之外

    尚有重物推拉用力之安全考量。

    (有關衝剪機械之安全規定請參閱我國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六十九條至第七十二條 )。

    (5) 堆高機作業危害:成型的料材係用堆高機運搬,因此堆高機駕駛

    及搬運所可能的危害必然存在,例如裝載高度、搬運速度、容許

    荷重及人員訓練等。

    (依據我國勞工安全衛生法第十五條、第二十三條及勞工安全衛

    生教育訓練規則之規定,駕駛荷重一公噸以上堆高機人員屬特殊

    作業人員應接受 18 小時的合格專業訓練。 )

    (6) 鋼板銳利邊緣之割傷危害:在整個衝剪及衝壓正常運轉過程中,

    原則上不必操作人員直接用手取拿單片料材,但當在試模時期或

    機器異常之時作業人員仍需用手搬運。因為新切剪裁成型的料件

    之邊沿非常銳利,作業人員如果未帶上適當的防護手套、護腕等

    個人防護具很容易受到割傷。

    2.4.3 車身焊接作業

    車身焊接作業主要是把由衝壓成型的各車身部位鋼板成型材

    料,主要的操作機具包括點焊機械手臂、活動、固定式點焊機、銅

    焊機、CO2 機、點焊治具、補膠機、吊車、台車、輸送帶、油壓機、

    氣動工具、手治具、料架等。經過一連串的焊接熔組程序,使之成

    為一體的車殼。在整個車身焊接作業的製程中,可能潛存的主要安

    全衛生危害包括如下:

    (1) 電氣性危害:在整個車身焊接作業過程中使用活動或固定式點

    6

  • 焊機的步驟非常之多,由於點焊機的動作是利用被焊物與電焊

    頭形成一個電氣迴路時,電流通過焊接點產生高溫,使得擬熔

    合的鋼板在電流通過點熔成一體。當設備整個電氣迴路絕緣電

    阻以及設備之接地電阻維持在良好標準時,不至於會有觸電的

    危害,但由於點焊作業在本製程的作業頻率非常高,不管是由

    於操作通電時所產生的電磁應力、熱效應或是活動式點焊機的

    移動對電線本身所造成的機械應力都可能使得電線劣化絕緣降

    低、螺絲接頭鬆脫等現象。這些現象都會增加操作人員觸電的

    危害。

    (2) 電焊作業其他危害 ;除了會有電氣性危害之外,點焊作業之其他

    危害包括如下:

    燻煙危害:焊接作業所產生的燻煙依據所使用的電焊條之材

    質會有所不同。電焊作業時常會伴隨著氣體、燻煙之產生,

    這些燻煙和氣體大多有害於人體健康,長期及過量吸入影響

    健康甚巨,其可能對人員造成的症狀包括鉛中毒、金屬熱、

    塵肺、頭痛、嘔吐、精神模糊等症狀。

    強光、火花對眼睛之危害:在焊接過程中常會產生很強烈的

    電弧光,這些強光中包含有紫外線光,如果短時間內暴露於

    過量紫外線將可能造成暫時性的眼盲或長期暴露於紫外線可

    能會造成白內障。除了強光之外,在點焊機電流接通被焊接

    物的瞬間,通常會有火花伴著微小的金屬粒子往外飛濺,除

    了帶有高溫之外且速度很快,對未佩戴防護眼鏡之作業員或

    作業場所附近之人員會造成眼睛之傷害。

    高溫危害:不論是作業中的火花直接濺到或者是剛才焊著之

    成品,都可能對未穿著適當個人防護具之作業員或其作業場

    所附近之人員造成灼傷。

    火災危害:在點焊作業場所之附近,如果存放有可燃性或易

    燃性物質時,飛濺的火花可能引起火災。

    (3) 氣焊作業危害:車身之整合熔組作業並不僅為點焊作業,仍有

    很多部分需要以銅焊機或 CO2 機進行線性熔接。這一類的的作

    業除了沒有電氣性危害及較低的紫外線危害之外,其他之危害

    與電焊作業相同類型,包括灼傷危害、燻煙危害、強光危害等。

    7

  • (4) 機器人危害:汽車製造業是傳統產業中使用機器人作業較多的

    行業。採用機器人來替代人工主要原因為 (1)降低勞工生產成本

    (2)替代人員從事重複性的工作、危害性的工作以及防止人員暴

    露在危害性的作業環境。在車身熔組製程中有很多的機器人被

    採用來進行點焊作業。使用機器人進行點焊作業毫無疑問的可

    以防止前述的電焊作業危害。但由於機器人的使用也隨附著產

    生其他新的危害。這些新的危害可能包括:

    身體被夾住

    被機器人撞擊

    暴露於危險之高電壓

    (5) 板件搬運危害:在車身熔接組裝過程中衝壓部門製成的成品是

    逐片予以熔接,因此使用雙手搬運的作業相當的多。由於鋼板

    邊沿銳利,搬運過程之割傷危害相當多。

    (6) 氣動工具危害:車身組裝過程中,部分作業需使用氣動工具。

    汽動工具所潛在的危害包括:

    高壓氣體所產生的高速微小物件傷人,特別是對眼睛

    氣動工具所產生的噪音

    氣動工具所產生的振動傷害

    (7) 人因問題:車身組裝過程中,重複性的作業非常多,如果工作

    抬面之設計及作業空間之配置不符合人工學的考量,很可能造

    成作業人員累積性職業傷害。

    (8) 噪音危害:在整個作業場所,當所有員工同時進行作業時,由

    於主要加工材料是薄片鋼板,碰撞所產生的噪音很高,長時期

    的暴露於噪音,可能造成聽力失聰。

    2.4.4 塗裝作業安全衛生危害

    當車身經過焊接熔組成為一體之後,接下來的製程就是整個車體

    的防鏽及表面塗裝作業。通常整個作業是自成一個部門,被稱做塗

    裝工廠或油漆工廠。事實上塗裝作業的整個作業可細分為塗裝前處

    理作業、電著塗裝作業、塗裝中塗作業、塗裝上塗作業、塗裝補修

    作業及檢驗作業等。茲就各作業之內容及可能涉及的危害說明如下:

    8

  • (1) 塗裝前處理作業:本項前處理作業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將附著於

    車身上之污物、灰塵、油脂等加以清除,同時在鋼板表面形成

    一層磷酸皮膜以強化鋼板之耐蝕性及有利於後續塗料電著成效

    之密著性。清洗液可能包括約 15%硝酸、弱酸及清水,整個前

    處理作業過程中除了必須考量清洗脫脂化學溶劑之添加或清除

    作業時所可能對作業人員造成呼吸性或皮膚接觸類型危害之外

    無其他特定危害。有關化學物質之危害應參閱使用物質之物質

    安全資料表。

    (2) 電著塗裝作業危害:所謂電著塗裝作業就是在樹脂與顏料之中

    加入醋酸且將其水份散化,將車體浸此塗料溶槽之中,以車體

    為負極而在相對的位置設置陽極板,塗料電著的方式是在車體

    與電極板之間通以 100V-300V 之間的直流電,及在車體上析出

    不溶於水的塗膜。將形成塗膜的車體經過清洗及烤爐的烘乾即

    成為硬化的防鏽塗膜。電著塗裝的特徵包括塗膜厚度可依通過

    的電流加以控制、塗膜的厚度均一且緊密附著性良好、塗料損

    失少、是採用水性塗料,火災危害較低、塗膜呈鹼性耐蝕性良

    好等。電著塗裝作業可能的安全衛生危害考量如下:

    電氣線路之可能危害:由於電著的過程是藉由電流的通過正

    負極,如果電氣迴路有接觸不良之情況發生時可能產生高

    溫,雖然是採用水溶性的塗料但溫度過高仍可能造成火災。

    電著槽攪拌作業之靜電危害:把溶劑及塗料經過管件輸送、

    噴出、攪拌、過濾等使之流動,通常會發生靜電。為防止電

    著槽內塗料之產生沉澱起見,需有適當的方法加以攪拌。電

    著槽內之塗料是運用循環幫浦來做推動攪拌力。如果循環幫

    浦的流速太快或持續不斷,可能會造成靜電的累積,當設備

    之接地措施不良時,可能因靜電放電而造成火災。

    維修時之清槽作業危害:每隔一段期間電著槽可能依據保養

    計畫或換料之需要,必須施行清槽作業。清槽作業時應注意

    是否會產生缺氧情況。

    火災危害:儘管是水性溶劑,但塗料中仍有溶劑存在,如果

    沒有良好的排氣裝置運作,累積的可燃性氣體加上塗料數量

    大,仍具有高度火災危害。

    9

  • 有機溶劑以及其他添加物的健康危害:電著塗裝正常作業時

    對操作人員並不會造成危害暴露,但在維修保養之過程中,

    由呼吸或皮膚侵入作業人員身體的機會就可能會發生。有機

    溶劑侵入身體之後,由於人體的新陳代謝,而逐漸排泄體外,

    如排出量比侵入量少,則逐漸蓄積於特定內臟器官中,所有

    的有機溶劑都會對中央神經系統造成某種程度的傷害,因為

    它們具有壓抑與麻醉之功能。其他可能受到影響的器官包含

    肝臟、腎臟、呼吸系統。經由皮膚的接觸則可能造成接觸性

    或過敏性的皮膚病。

    (有關有機溶劑作業危害之預防請參考我國有機溶劑中

    毒預防規則、勞工作業環境測定實施辦法及勞工作業環境空

    氣中有害物質容許濃度標準,另依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

    則之規定,有機溶劑作業主管應接受十八小時的合格專業訓

    練 )

    (3) 烘乾作業火災危害:在完成電著塗裝塗膜之後車體必須經過清

    洗作業及人工吹氣作業以確保薄膜層的乾淨。接著的製程就是

    將車體送進入烤爐進行烘烤作業使塗膜硬化。正常烘烤作業的

    溫度可能高達 170℃而烘烤的溫度可能在 20-30 分鐘。烘烤溫度

    及時間是由定溫及定時儀器自動控制,當儀控正常時不會有危

    害發生,但如儀控有所異常時就會有火災之危害。

    (4) 封膠、防水、防鏽及隔音加工作業危害:經過點焊機溶接成一

    體的車身,因是利用點焊作業施工,所以板金與板金之間存有

    細縫。在經過電著塗裝並清洗之後,接下來就是以填縫材料加

    以密封以防止整車完成後發生漏水之情況發生。被用來作為填

    縫材料期成分包括樹脂或橡膠,過分的接觸對某些人可能造成

    皮膚過敏。除了封膠作業外,另外的作業項目就是在車體底層

    及輪弧 (wheel house)等容易遭到砂石損傷的不為噴塗防護 PVC

    漆以及隔音材料之覆蓋。其中防護漆之噴塗仍然會有油漆作業

    之潛在危害。

    (5) 中、上塗噴塗作業危害:中、上塗噴塗作業事實上包括中塗準

    備、中塗噴漆、中塗烤爐、貼紙準備、加工研磨、上塗準備、

    上塗噴漆、上塗烤漆、撕紙以及檢查等工作項目。在這些工作

    項目中,噴塗作業包括採用機器人噴塗及以人工噴漆兩種方

    10

  • 式,因此除了有噴漆作業之危害之外尚有機器人之作業危害。

    在加工研磨作業工作部分,是以是以氣動或電動小型研磨機將

    瑕疵部分加以磨平,因此在該項作業時會有粉塵危害。另外由

    於不論是機器人噴漆或是人工噴塗在作業場所內會有塗料氣膠

    (aerosol)同時會有靜電之產生,這種情況具有高度的火災危害。

    (有關粉塵危害之預防請參閱我國粉塵危害預防標準,另依勞工

    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規定,粉塵作業主管應接受十八小時的

    合格專業訓練 )

    (6) 二氧化碳滅火設備誤動人員窒息危害:由於前述噴塗作業具有

    很高的火災危害,因此在中塗及上塗作業區域均裝有全區放射

    二氧化碳滅火設備,上班作業時間內是以手動控制,下班假日

    則轉為自動。當該滅火系統發生誤動作時,如果人員對應變程

    序不瞭解或對警告訊息不瞭解時,滯留現場可能造成窒息危害。

    (7) 調漆室調漆作業之人員健康及安全危害:調漆作業除了添加混

    料過程中,人員可能接觸塗料、溶劑或吸入揮發之溶劑,造成

    健康危害之外,調漆作業所產生的可燃性氣體可能蓄積在室

    內,使得成為危險性作業場所,因此室內所有裝設的電氣防爆

    裝置,其功能完整性以及人員之嚴格動火管理極為關鍵。

    2.4.5 車輛裝配作業相關危害

    在完成車體塗裝作業之後,空殼之車體即被送入裝配作業生產

    線。整個裝配線是在傳輸輸送帶上作業。作業線之長度可能長達 200

    公尺,在這麼長的作業線上,生產技術規劃部門針對著所需裝配的

    零組件位置、體積、重量以及人因工學之考量安排組件裝配之順序

    及工作站。工作站的數量可達 30 處。幾乎所有的汽車組件在裝配線

    上完成組裝。組裝的配件包括主線束、雨刷、門鎖、煞車、儀表板、

    頂蓬布、車窗及擋風玻璃、底盤配線配管、前後軸、引擎風扇、冷

    氣機、水箱、保險桿、供油管、煞車油管、排檔、馬錶、座椅、方

    向盤、冷煤、煞車油、機油、冷卻水等之填加以及輪胎附裝等。在

    整個裝配作業中可能的安全及衛生危害可能包含下列諸項:

    (1) 重力物件壓、夾傷之危害:原則上所有較重的物件都有搬運承

    載之輔助工具,但安裝之過程中難免需要進行調整,調整時就

    會有壓、夾傷之危害。

    11

  • (2) 人因危害:很多配件的組裝需要員工彎腰、蹲姿作業,加上組

    裝的速度是以輸送帶之速度為準,規劃之生產速度如太快時,

    除會使員工產生肌肉骨骼酸痛之職業病外,並會造成作業人員

    精神上的壓力 (stress)。

    (3) 氣動工具危害:由於裝配作業很多組件需使用氣動工具,特別

    是螺拴上緊作業時氣動工具所產生的噪音很高,因此有噪音危

    害。另外長期使用氣動工具可能因振動造成手指或手臂之傷

    害。使用氣動工具的另一潛在危害就是供氣管線破裂或工具損

    壞時高速氣體或物件擊傷眼睛之可能危害。

    2.4.6 品管檢驗作業相關危害

    (1) 引擎組裝測試:引擎組裝通常是在另一工作場所完成組裝後才

    送到前述裝配線裝上車體。在引擎初步組裝完成送到裝配線之

    前必須經過功能測試。測試過程的危害包括噪音、高溫及燃油

    之火災危害以及排氣健康危害。

    (2) 成品車測試:成品車測試之危害包括排氣之健康危害及新車道

    路測試之交通安全考量。

    2.4.7 其他相關危害

    (1) 壓鑄鋁作業危害:部分組件為鋁壓鑄成形,壓鑄過程涉及高溫

    溶鋁湯因此會有高溫危害、金屬燻煙危害、爆炸 (湯爆 )危害。

    (2) 燃油儲槽危害:為車輛試驗之使用燃料儲槽,其危害與加油站

    之危害同。

    (3) 液化瓦斯氣或天然氣儲槽危害:溶鋁作業所需之燃料儲槽,有

    洩漏爆炸之危害。

    (4) 環保設備運轉或維修時之危害:逸散有機污染物(VOC)之處

    理設備、廢棄物處理設備、積存廢棄物之清除作業。

    12

  • 第三章 初期審查 3.1 初期審查之必要性

    初期審查 (Initial Status Review ISR)是英國 BS 8800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系統指引中所明訂的首要工作項目,初期審查之目的在於經由系統化的審

    查,有條理的發覺事業單位內在安全衛生制度面與實際工作現場執行面之

    間;及法令要求與事業單位安全衛生規章二者間的實質差異,初期審查之發

    現可作為整體安全衛生推動方向之指引,可有效的使用事業單位之資源。雖

    然 OHSAS 18001 條文中並未有執行初期審查之要求,但在 OHSAS 18002 之

    4.3.1-b 中則說明事業單位得經由初期審查的執行瞭解事業單位本身當前的

    風險及其相對之管控狀況。對一個剛要施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事業單

    位,初期審查可以說是管理審查之部分替代。

    3.2 初期審查執行人員之要求

    初期審查執行人員執行時應保持客觀的態度,因此通常是由第三者來執

    行。執行初期審查之人員應具備一些要件,包括 :

    (1) 教育程度:足夠的教育程度才能以適當的口語溝通或文詞書寫方式清

    楚的表達出個人意見。

    (2) 訓練:審查人員需經過稽核技巧的適當訓練,例如對相關標準的認知、

    訪談詢問技巧、評估方式、報告整理等。

    (3) 經驗:審查人員應有實際執行該類審查工作的經驗。

    (4) 個人特質:審查人員在尋求證據或發掘問題時應有開放的眼光、客觀、

    公正而且能把持前後的一致性。

    (5) 背景專業知識:審查小組成員中應有對擬接受審查單位工作場所作業

    特性及相關安全衛生考量面有所認知者。

    3.3 初期審查的執行方式

    初期審查的執行方式得包括文件查核、人員訪談、直接檢查量測以及審

    閱過去管理系統之稽核結果等。

    初期審查主要執行步驟如下 :

    13

  • 3.3.1 時程的規劃及訪談對象的選定

    初期審查先期工作包含審查時程的規劃及訪談對象的選定。時程規劃

    由審查人員配合擬推動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事業單位推動小組的人員議

    定,訪談時程應以盡量減少對公司生產作業造成干擾不便為原則。訪談

    對象之選定包括輔導單位的審查人員及受輔導單位之人員。受輔導單位

    訪談對象,包括預先排訂訪談時間者,與現場機動查詢驗證者兩類,安

    排訪談者應由足以代表各部門及各階層之人員中抽樣選取。現場機動查

    詢主要對象則為現場作業人員。

    3.3.2 人員訪談

    人員訪談是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初期審查的一個關鍵性步驟。透

    過人員的訪談,審查人員可判定該事業單位各項安全衛生管理運作之落

    實成效。由於其關鍵性,因此審查人員執行訪談之前應該有充分的準備。

    準備工作包括資料收集如受訪人員的職稱、工作場所、涉及製程、機具

    或物料等以及依據收集的資料擬定訪談的內容。由於初期審查所訪談的

    對象包含組織內各階層,上至最高執行總經理下至基層員工,而且訪談

    對象並不侷限於生產線部門,過程同時涵蓋支援性的行政部門。雖然每

    位員工均應以保護自身及工作伙伴之安全為責任,但因個人的職掌不

    同,其所涉及的危害暴露及控制會有所不同,因此訪談內容應依受訪者

    的職務適當提出。

    3.3.3 文件審查

    審查的文件包含 (1)法令規定的必要文件,如災害統計、健康檢查、

    必要人員證照或機器設備檢驗合格證等之查閱 (2)危害控制相關作業之執

    行記錄,如保養記錄、檢測記錄、人員訓練記錄等之檢視以及 (3)安全衛

    生管理相關文件適宜性之審查,如時效性、職掌定位、量測標準及稽核

    等。

    3.3.4 現場驗證

    現場驗證是由審查人員在工作場所進行觀察及人員訪談。主要目地是要瞭

    解作業現場各種安全衛生危害控制措施之執行狀況,包括硬體的安全防護

    設備裝置、作業環境以及作業人員工作程序及防護具使用的正確安全性。

    3.3.5 初期審查之內容

    審查人員執行初期審查是依據 BS 8800 或 OHSAS 18001 之條文要求

    為評估基準。以下是初期審查內容範例:

    14

  • (1) 政策

    是否備有書面安全衛生政策?

    書面安全衛生政策政策中是否由現任高階之簽署 (包括日期簽

    註 )?

    書面的安全衛生政策中,是否清楚明確的顯示出高階的決心與承

    諾? (以 BS 8800 或 OHSAS 18001 規範之要求為準 )

    安全衛生政策是否透過適當的溝通方式使得所有員工充分了解政

    策之內涵。

    安全衛生政策宣導是否包括非屬員工之人員,如承攬人員或訪客告

    知?

    職業安全衛生的運作與溝通是否為公司整體運作的一部份?

    安衛政策是否在公司明顯的地方張貼?

    安衛政策內容是否在職掌表、程序手冊或工作說明書中整合?

    安衛政策是否有定期審查機制,其頻率如何?

    高階主管是否展現出他的承諾並有效的對員工溝通?

    (2) 規劃 -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規劃

    公司是否訂有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規劃之程序?

    是否有一套系統可以評估工作場所內的危害?

    是否辨識危害的方法包括主動式的與被動式的策略?

    是否將計畫性檢查、危害報告、作業觀察以及工作安全分析的結果

    用來與事件或事故調查結果及事故紀錄統計相結合作為分析依

    據?

    是否有規定風險評估的執行時機?

    是否有適當的規定風險評估的方法?

    是否危害辦識及風險評估所採取的資料是基於 (1)發生機率 (2)暴露

    頻率 (3)產生後果的嚴重度

    風險評估的執行人員是否有明確的規定,包括指派高階層或資深人

    員負責主導?

    15

  • 風險評估的執行人員之資格、經驗及必要教育訓練是否有所規定?

    所辨識出來的危害是否採取適當的方式控制?

    風險評估結果是否依據風險之高低訂有控制規劃之準則?

    (3) 規劃 -法令及其他要求之遵循度的評估

    公司是否訂有法令及其他要求之符合性查核之程序?

    是否備有公司現行應適用法令或其他要求的清單及對應法令條

    文?

    是否明確規定各單位由誰負責法令及其他要求符合性之查核?

    員工是否清楚了解與個人有關之法令及其他要求相關規定?

    法令或其他要求之相關規定是否融入公司之工作規定或說明之

    內?

    法令或其他要求之相關規定有所變更時之相對變更對策或程序?

    (4) 規劃 -目標之訂定

    公司是否訂有文件化的目標?

    所訂的目標是否依據公司政策、風險評估結果或是法令及其他要求

    符合性查核結果?

    所訂的目標是否考慮到技術可行性、財務、營運作業等因素?

    所訂的目標是否與員工諮商或有員工的參與?

    所訂的目標是否考慮到利害關係者的關切問題?

    所訂的目標是否有適當的對應指標以利監督與量測?

    是否有量化目標及完成之期限目標?

    是否各階管理者都有其管轄部門的安全衛生管理目標?

    各階管理者管轄部門的安全衛生管理目標均予以文件化?

    (5) 規劃 -安全衛生管理計畫 /方案

    安全衛生管理計畫 /方案之目的是否明確?

    管理計畫 /方案中是否明訂完成時間期限?

    管理計畫 /方案執行之產出是否有文件紀錄?

    16

  • (6) 執行與運作 -架構及權責

    公司的組織架構與安全衛生業務推動執行之組織架構是否相稱?

    安全衛生組織是否符合法令要求?

    管理計畫 /方案中是否對各階主管或執行者給予適當的授權與責

    任?

    被授權者對其職掌及責任是否充份溝通使其瞭解?

    執行人員的能力、資格、訓練要求是否明確?

    管理計畫 /方案執行必要資源之提供是否明確?

    是否有將管理計畫 /方案執行進度或成果向高階報告之機制?

    高階主管是否展現出他對執行管理計畫 /方案之承諾?

    (7) 執行與運作 -訓練、認知與勝任能力

    是否訂有教育訓練計畫?

    是否有證據顯出新進員工是整個計畫的一部份?

    各職位是否有明確的執掌表?

    較危害的作業或特殊作業是否有明確的工作說明書或標準作業程

    序?

    是否有證據顯現出這類訓練包括新的作業或變更的作業?

    是否有證據顯出被指派工作的人接受足夠的訓練?

    是否保存訓練紀錄?

    管理者是否審查訓練計畫的有效性?

    是否有員工執行安全衛生業務之評核考績機制?

    (8) 執行與運作 -諮詢與溝通

    管理者是否把對員工的溝通與諮商做為他日常作業的一項?

    管理者是否辨識適當程序可以與員工探討安全衛生事宜?

    公司對於安全衛生溝通之範圍是否有包括:

    法律及指引

    工作場所的特殊需要、程序、作業標準

    17

  • 員工的要求

    工業標準

    管理者是否在他的工作場所針對安全衛生問題執行諮商的程

    序?,例如

    勞工安全衛生委員會

    員工代表

    外部資源

    工具箱會議

    管理者對於安全衛生的諮商程序之有效性,例如檢查下列事項是否

    落實?

    可以明顯看出員工的參與

    經常性的舉行會議

    安全衛生委員會的被執行

    資深的管理者是安全衛生委員會的成員

    安全衛生委員會的會議記錄傳閱及張貼

    管理者是否有一套系統用於定期的審查他的安全衛生諮商程序?

    例如:

    正式的安全衛生委員會目標

    正式的系統審查的證據

    報告或管理階層的指示

    更換委員會成員的程序

    (9) 執行與運作 -文件化

    公司是否利用適宜的媒介,如年報、資料庫或電子網路( intranet),

    建立並有系統的保存安全衛生管理資料。

    關鍵性的文件是否被確認出並適當管理,包括定期修正、發行等。

    是否存有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文件或手冊

    是否備有文件登錄、清單或目錄

    18

  • 是否備有文件化的作業程序

    是否備有必要的工作說明書

    過時或不適的文件是否抽換

    (10) 作業控制

    與工作、製程相關之危害被辨識出來,控制被規劃並執行,例如:

    工作許可制度

    動火許可

    侷限空間作業

    高架作業

    拆管作業

    開挖作業

    聽力防護

    特定之危害控制計畫

    停電作業

    (11) 緊急狀況之防備及應變

    是否有證據顯示有一個正規的緊急應變評估計畫,該計畫對於事業

    單位的組織運作及地形特殊因素加以考慮?

    是否有證據顯示出所備有的緊急應變計畫內包括員工以及承攬商

    人員或訪客等的必要程序?

    是否有證據顯示事業單位內適量的緊急應變器材?

    是否有證據顯示出有一套程序能夠確保緊急應變計畫的適時更新

    以符合作業場所及週遭環境之變動?

    是否辨識出處理工作場所內可預見的緊急狀態處理程序之需求?

    是否處理前述緊急狀態的標準程序已被建立,例如這些程序是否包

    括:

    任何法令需求,例如消防主管單位或危害通識

    員工

    19

  • 在現場的訪客

    鄰近的廠商

    周遭的社區

    急救服務及設備

    緊急停機程序

    管理階層是否落實緊急應變程序,例如這些程序是否包含下 列事宜

    指派適當的人員

    擔任特定職務,同時將該類人員的姓名、職務加以告示及溝通

    對被指派的人員提供必要的訓練

    購入必要的裝備,該裝備應能使應變處理人員容易取得

    員工對於緊急應變的認知瞭解,有關的緊急應變主管單位為應

    變計畫之部份

    緊急應變器材的經常維護

    適當的危害標示、逃生方向標示、滅火器等

    管理階層是否評估應變程序的有效性?例如:

    對於適當的人員施予適當的應變演練

    應變器材的檢查與測試

    接受應變主管機關的適當評估

    對負責執行緊急應變程序人員的績效評估

    管理階層是否有一套系統來審查現行緊急應變的適當性,例如:

    評估情況的改變

    對於評估結果的反應,例如演練結果的滿意度

    (12) 查核與矯正

    是否訂有監督安全衛生管理計畫的達成度與標準符合度的主動式

    績效量測系統

    是否有監督意外事故、職業病與事故的被動式績效量測系統

    20

  • 是否有主動式績效量測及被動式績效量測之執行紀錄

    主動式績效量測及被動式績效量測執行之權責及時機

    績效量測結果不符事項的改善程序及執行紀錄

    意外事故報告、調查、處理改善之程序、執行追蹤及紀錄

    (13) 稽核

    是否訂有稽核程序,明訂稽核項目、稽核方式?

    是否訂有稽核計畫?

    稽核人員的資格、訓練要求?

    不符合事項之處理程序

    高階者的參與程度

    稽核結果之溝通

    (14) 管理審查

    管理審查之時機

    管理審查之內容

    是否有管理審查之紀錄?

    21

  • 第四章 危害鑑定、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之規劃

    4.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要求

    工作場所潛在之危害及安衛管理制度執行狀況均可對作業人員在工作

    方面造成若干程度不同的影響,在經過初期審查後將可初步地顯現出來。經

    過系統化的危害鑑定、風險評估,找出重大的關鍵作業項目或設備,並規劃

    必要的作業危害消除替代或管制方案。

    依據 OHSAS 18001 條文 4.3.1 之規定要求「事業單位應制訂並維持執行

    危害鑑定、風險評估與執行必要的控制措施的程序,這些程序應包括:

    -例行與非例行性作業;

    -進入工作場所所有人員的活動 (包括承攬商與訪客 );

    -由事業單位或其它單位所提供在工作場所使用的設備或設施。

    事業單位在制訂其職業安全衛生目標時,應確保將風險評估的結果與所

    規劃風險控制的效果納入考量,事業單位應將這些資料文件化並隨時更新。

    事業單位執行危害鑑定與風險評估所採取的方法應:

    -界定相關工作的範圍、性質與時程以確保主動而非被動;

    -提供4.3.3與4.3.4節界定之消除與控制風險措施的風險分類與風險鑑定;

    —與操作經驗和所使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相符;

    —提供決定設施需求、訓練需求與 /或作業管制設計的輸入;

    —提供應採取必要措施的監督,以保證執行的有效性及時效性。」

    危害鑑定、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之規劃是整個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

    衛生管理系統建制的核心關鍵工作,本項工作如果未能落實執行,除法令查

    核之結果之外,其他 OHSAS 18001 條文中所要求工作項目的成果將只是檔

    案櫃中的裝飾或者會造成投入資源的浪費。

    風險分析的執行方法有很多,除可由過去事業單位內的事故災害或員工

    職業病紀錄直接判定風險之外,其他方法包括查核表、如果…萬一…會怎麼

    樣之分析法 (What if?)、失誤樹分析法 (Fault Tree Analysis, FTA)、事件樹

    分析法 (Event Tree Analysis,ETA)、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 (Failure Modes &

    Effects Analysis ,FMEA)、危害及可操作行分析 (Hazard and Operability

    22

  • Studies, HAZOP)等。到底要採用哪一種方法來執行最好,要看事業單位

    的運作特性以及事業單位人員對所擬採用的風險分析方法熟悉度而定。

    4.2 危害鑑定、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之規劃執行程序

    危害鑑定及風險評估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事業單位行動方案的依據,也是

    提供事業單位控制或改善措施的基礎。

    危害鑑定及風險評估人員,可能會有過於自信之缺點,彼等因對工作的

    熟悉度可能看不出危害,或認為只是無足輕重的問題,因同樣的情況過去不

    曾發生過意外事故,因此評估員應以中立及抱持懷疑的態度執行評估作業。

    危害鑑定及風險評估應由具現場實務經驗且能勝任者擔任,最好有其他

    單位具權責的同仁參與,在可能情況下,應訓練員工以小組的方式,執行評

    估工作。

    最理想的狀況是每位員工均可對評估工作有所參與,例如,他們應告訴

    評估人員他們認為之需求及特別風險控制的實用性。大型事業單位,應從內

    部遴選一位具有能力的同仁負責協調及督導評估工作,必要時亦應尋求專家

    的建議。以下為危害鑑定、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之規劃執行程序範例:

    4.2.1 執行流程

    23

  • 製程/作業辨識Identify the process / task

    危害辨識Identify the hazardsand the associatedaccident scenarios

    評估事件發生機率Evaluate the probabilitiesof the accidents occuring

    評估事件可能後果Evaluate the consequences

    of possible accidents

    決定風險等級Assign a risk code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task

    提出改善方案Take appropriate action

    based on the estimated risk

    實施與運作Implementation & operation

    查核與矯正Checking & correction

    安全的完成作業

    Accomplish the task safety

    職務作業清查表(機具,物料,環境)

    變更管理事故調查定期審查

    危害類別參考表

    發生可能性分級表

    後果嚴重性分級表

    風險矩陣表

    風險控制計畫

    改善方案追蹤查核

    建制期程序 相關附表持續改善程序

    風險分析表

    圖 4.1 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流程圖

    24

  • 4.2.1.1 製程與作業辨識

    為了要確保工作場所所有人員可能面對或遭遇的危害都被辨識出

    來,最好的開始考量方向就是把事業單位所管轄廠區內的所有機具、

    設備、製程與作業均列出。被列入考量作為評估項目的作業,可能是

    很簡單的更換一個零件,也可能是很複雜的組裝或機組。但是當要執

    行危害辨識時,過於複雜的作業必須加以分解成較小的部分作業。當

    所有的作業都被辨識出來之後即製成作業清單以為下一步驟 --危害辨

    識之依據。所有作業之清單是後續危害辨識、風險評估以及規劃危害

    控制之主要依據,未被列入清單的作業將會被遺漏在後續危害辨識風

    險控制過程中,因此必須由對於作業場所有相當了解的人員執行作業

    辨識及清單之製作。基於此項理由,最好執行該項工作的人員是各部

    門資深人員。

    作業分類可用的方法有:

    (1)作業場所內 /外的地理位置;

    (2)製造類或服務類工作是否可劃分為不同的階段;

    (3)經常性及突發性作業;

    (4)作業特性,例如:駕駛。

    4.2.1.2 危害鑑定

    危害鑑定是要確認與每項作業相關的重大危害,考慮那一些員工

    在什麼狀況下可能受到傷害。將每一項分解後之作業及未分解之作

    業,依據所涉及的活動步驟與方法、使用之機具設備、使用的物料以

    及作業的環境辨識出危害。辨識各類作業危害的方法可包含如下:

    訪視現場

    檢查結果 ; 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關鍵部份的檢查

    員工訪談

    稽核結果

    監測記錄

    差異事件、事故記錄、事故事件後果的檢討

    員工健檢資料

    25

  • 設計者或供應商提供資料

    員工問卷調查結果

    外部顧問的諮商

    工作安全分析

    作業觀察

    隨意抽檢

    危害報告

    小組會議

    作業場所可能的危害可能包括下列種類:

    物理性危害

    噪音

    電器-觸電、燒傷

    輻射-紫外線、雷射、X光等

    溫度-極高溫、極低溫

    光線-適當的照明

    振動-全身振動及手部振動

    重力-落下來物體、人員的墜落

    動力能源-拋出物件、刺穿物件

    機器性能源-被撞擊或夾擊

    物質化學性危害

    空氣性

    粉塵-例如:木屑、石綿、矽

    瓦斯氣體-例如:一氧化碳

    燻煙-例如:金屬燻煙 (電焊、金屬熔解 )

    蒸氣-例如溶劑

    霧滴-例如:酸、溶劑

    26

  • 皮膚接觸

    吸收-例如:殺蟲劑

    腐蝕性-例如:酸或鹼

    脫脂性-例如:溶劑

    過敏性-例如:鎳、環氧樹脂

    生物性危害

    細菌

    黴菌

    微生物

    寄生蟲

    其它危害

    人因問題-疲勞、輪班、工作位置設計、工作壓力、工作變動

    人工搬運-抬舉

    酒和藥物的使用

    週遭環境-週邊作業之影響

    工作場所暴力以及保全

    4.3 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規劃

    風險是某特殊具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綜合,因此風險包含兩

    個要素:一為危害發生之可能性,一為危害事件後果的嚴重性。根據可能性

    及後果嚴重性再評定每一作業之風險等級,在依據風險之高低規劃控制計畫

    或方案。

    事業單位執行風險評估之前,應先規劃出一些工具表格。這些表格分別

    是發生可能性分級表、後果嚴重性分級表、風險矩陣及風險分析表等

    以下為某汽車製造公司所採用的表格

    1. 職務與作業清查表 (表 4.1)

    2. 危害類別參考表 (表 4.2)

    27

  • 28

    3. 發生可能性分級參考表 (表 4.3)

    4. 後果嚴重性分級參考表 (表 4.4)

    5. 風險矩陣參考表 (表 4.5)

    6. 風險評估表 (表 4.6)

    7. 風險控制計畫 (表 4.7)

    8. 風險控制計畫執行追蹤表 (表 4.8)

    9. 風險管理參考表 (表 4.9)

  • 29

    表 4.1 職務與作業清查表

    單位 : 作業線 /站: 建立日期:

    工作性質

    (打 V) 作業名稱 (職掌 )

    例行

    非例

    行性

    職 務 人數 原料 /物料 機械 /設備 /工具 作業 /環境

    主管 : 製表人員 :

  • 表 4.2 危害類別參考表

    編號 危害類別

    1 墜落、滾落

    2 跌倒

    3 衝撞

    4 物體飛落

    5 物體倒塌、崩塌

    6 被撞

    7 被夾、被捲、被壓

    8 被切、刺、擦傷

    9 踩踏

    10 溺水

    11 與高溫、低溫接觸

    12 與有害物接觸

    13 感電

    14 爆炸

    15 火災

    16 物體破裂

    17 動作不當

    18 異物入眼

    19 其他

    30

  • 表 4.3 發生可能性分級參考表

    可能性等級 預 期 發 生 的 頻 率

    1 經常的,一年發生五次以上

    2 可能的,一年發生一次以上,未滿五次

    3 也許的,約一至十年發生一次

    4 稀少的,約十至百年發生一次

    5 極少的,不太可能發生

    31

  • 表 4.4 後果嚴重性分級參考表

    嚴重性等級 人員傷亡 財產損失 生產損失 環境衝擊

    A 一人死亡或三

    人嚴重受傷

    新 台 幣 1,000

    萬 (含 )以上

    停工 1 週 (含 )以

    上 及於廠外

    B 嚴 重 傷 害 ( 截

    肢 、 嚴 重 骨

    折、職業性癌

    症、二級燙傷 )

    新台幣 500 萬

    以上~低於

    1,000 萬者

    停工 3 天以上~

    不足 1 週者 限於廠內

    C 中 度 傷 害 ( 輕

    微骨折、嚴重

    扭傷、一級燙

    傷 、 縫 合 傷

    害、輕微腦震

    盪 、 暫 時 失

    聽、皮膚病、

    氣喘 )

    新台幣 100 萬

    以上~低於 500

    萬者

    停工 1 天以上~

    不足 3 天者

    限於工廠局

    部區域

    D 輕 度 傷 害 ( 表

    皮受傷、輕微

    割傷、暫時性

    過敏、病痛或

    不適 )

    新台幣 10 萬

    以上~低於 100

    萬者

    停工半天以上 ~

    不足 1 天者

    局部設備附

    E 無明顯危害 輕微受損,無

    明險損失

    短暫停工,無明

    顯損失 無明顯危害

    32

  • 33

    表 4.5 風險矩陣參考表

    可能性等級 風險等級

    1 2 3 4 5

    A 1(HH) 1(HH) 2(H) 3(M) 4(L)

    B 1(HH) 2(H) 3(M) 4(L) 5(LL)

    C 2(H) 3(M) 4(L) 4(L) 5(LL)

    D 3(M) 4(L) 4(L) 4(L) 5(LL)

    級 E 4(L) 5(LL) 5(LL) 5(LL) 5(LL)

  • 表 4.6 風險評估表

    單位: 作業線 /站: 評估日期:

    項次 作 業 名 稱 潛在危害 (對人

    員、財產、生

    產、環境 )

    可 能 原 因 現有防護措施 可能性

    等 級

    嚴重性

    等 級

    風 險

    等 級

    主管: 評估人員:

    可能性等級、嚴重性等級、風險等級表示法請參閱風險管理辦法 正本留存各單位、影本送交安衛室

    34

  • 表 4.7 風險控制計畫

    備註:每項危害造成的原因至少有 2 個改善建議。綜合判斷欄中如可行打 O;不可行 X

    控制計畫適用性評估

    作業名稱 造成的危害及原因 改 善 建 議 可能

    性等

    嚴重

    性等

    是否

    會產

    生新

    危害

    負責

    承辦

    完成

    日期

    部門主管: 審查: 製表:

    35

  • 36

    表 4.8 風險控制計畫執行追蹤表

    追蹤改善建議執行情形 改善建議完成後之風險

    作業名稱 改 善 建 議 日期 追蹤者 執 行 情 形

    可能性

    等 級

    嚴重性

    等 級

    風 險

    等 級

    部門主管: 審查: 製表:

  • 表 4.9 風險管理參考表

    風險等級 風險控制規劃 備註

    1-嚴重 在風險降低前不能開始或繼續作業,若

    任何不計成本的改善措施仍無法降低風

    險時,必須立即禁止作業。

    2-高度 在風險降低前不可開始作業,可能需要

    相當多的資源以降低風險,若現行作業

    具高度風險,應儘速進行風險降低措施。

    3-中度 應盡力降低風險,而預防的成本須詳加

    衡量,在一定時程內,應執行降低風險

    措施。當中度風險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時,應進一步更精確評估事故發生的可

    能性,以作為改善控制方案的基礎。

    不可接受風險,應

    發展風險控制計

    畫,將其風險降至

    4 或 5。

    4-低度 不需額外增加控制措施,但在不增加成

    本條件下,應考慮增加更符合成本效益

    的解決或改善方法,須定期查核以確保

    控制措施之持續性。

    5-輕度 不須任何控制,亦不須保留紀錄。

    可接受風險

    37

  • 第五章 法規符合性之評估 5.1 法令及其他要求符合性之評估

    法令及其他要求符合性之查核是建制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系統之另一必要工作,依據OHSAS 18001條文4.3.2之要求「事業單位應制訂

    並維持確認合適用法規及其它職業安全衛生要求的程序。事業單位應隨時更

    新這些資料,並應與員工及其它利害相關者溝通法令與其它要求的相關資

    料」。本項工作項目之重點在於確認所執行的安全管理活動均能符合適用之

    法規及其它職業安全衛生要求,而且其查核結果相關資訊應向受影響的員工

    溝通使其瞭解。OHSAS 18001條文中並未規定該由誰來執行本項工作,可由

    少數專業人或全體員工來執行。但不管由誰執行,其結果必須進行溝通使受

    影響的員工瞭解。以下為某汽車製造公司所採用的法令查核程序(詳見附錄

    一)。查核工作是由安全衛生部門的人員與各部門基層幹部共同合作。

    38

  • 附錄一 ○○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令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評估程序書

    壹、目的

    為使能維持並確認和本公司運作各項活動、作業、產品、服務相關的安全衛

    生法令規定或其他規定,同時對相關員工給予必要溝通,使其認知各相關要

    求,特訂定本程序書。

    貳、範圍

    政府相關單位所頒佈與安全衛生、消防有關之法令、公告、通報等及

    本公司經營策略決定符合之要求或標準均屬之。

    參、定義

    安衛法令係指勞委會頒佈之勞工安全衛生法令等。

    消防法令係指內政部頒佈之消防法規、行政規定、解釋函等。

    39

  • 肆、作業說明

    安全衛生相關法令登錄作業程序

    責任者 作業流程 說 明 使用表單

    安衛室

    安衛室

    相關單位

    安衛室

    安衛室

    安衛室

    相關單位

    相關單位

    相關單位

    相關單位

    系統建制後 系統建制期

    取得∕蒐集法令鑑別適用性

    取得相關法令評估其適用性

    適用性

    鑑別適用單位

    擬定不符合事項管理方案

    安全衛生設施及作業盤點

    鑑別適用章節

    符合性

    Y

    N

    Y

    N

    管理方案追蹤

    結案存查

    1.取得來源:主管機

    關發佈之勞工安

    全衛生法令、消防

    法令、工業區管理

    中心公告及相關

    通報等資料。

    2.由專責單位判別

    最新增修法規與

    目前公司現行作

    業之適用性。

    3.鑑別適用單位。

    4.鑑別適用章節。

    5.查核工作相關作

    業是否符合增修

    法規內容。

    6.若與法規不符合

    事項,應具對策因

    應。

    7.專案追蹤

    8.結案存查

    新增 / 新修

    法 令 登 錄

    安 全 衛 生

    相 關 法 令

    適 用 性 判

    別表

    法 令 符 合

    性查核表

    法 令 不 符

    合 事 項 管

    理方案

    管 理 方 案

    追蹤表

    註:1.客戶要求之規範或標準及其他要求事項(與安全衛生有關部份),相

    關單位須主動回饋予安全衛生室彙整辦理。

    40

  • 安全衛生相關法令適用性判別步驟

    核 准 審 查 承 辦

    說明:

    1. 勞工安全衛生法令係以「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編印之四冊﹝「一

    般安全衛生標準」、「分業安全衛生標準」、「特殊危險機具安全標準」、「特

    殊工作場所危害預防、特殊有害物危害預防」叢書為判別標的 (如有疑問

    請上勞委會網站直接查閱﹞。

    2. 各法令條文中有關「依據」、「目的」、「定義」、「適用範圍」、「罰則」、「附

    則」等,於條文逐條查核時因屬說明性質,僅供參考,故不列入查核標的。

    3. 判別單位:安全衛生室。

    41

  • 表 5.1 安全衛生相關法令適用性判別表

    適用性判別

    類別 NO 法 令 名 稱 適 用 不適

    1. 勞工安全衛生法 V

    2. 勞工安全衛生法施行細則 V

    3. 勞動檢查法 V

    4. 勞動檢查法施行細則 V

    5. 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V

    6. 工業用機器人危害預防標準 V

    7. 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 V

    8. 高架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 V

    9. 精密作業勞工視機能保護設施標準 V

    10. 重體力勞動作業勞工保護措施標準 V

    11. 勞工健康保護規則 V

    12. 指定醫療機構辦理勞工體格及健康檢查辦法 V

    13. 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與自動檢查辦法 V

    14.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 V

    15.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實施要點 V

    16. 勞工安全衛生諮詢委員會設置辦法 V

    17. 工業安全標示設置準則 V

    18. 機械器具防護標準 V

    19. 選拔全國性推行勞工安全衛生優良單位及優良人員實

    施要點 V

    一般

    安全

    衛生

    標準

    20. 違反勞工安全衛生法罰鍰案件處理要點 V

    42

  • 表 5.1 安全衛生相關法令適用性判別表 (續 )

    適用性判別

    類別 NO 法 令 名 稱 適 用 不適

    21. 童工女工禁止從事危險性或有害性工作認定標準 V

    22. 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 V

    23. 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暨檢查辦法 V

    24. 林場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V

    25. 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 V

    26. 碼頭裝卸安全衛生設施標準 V

    27. 礦場衛生設施標準 V

    28. 爆竹煙火製造業安全衛生設施標準 V

    分業

    安全

    衛生

    標準

    29. 船舶清艙解體勞工安全規則 V

    30. 危險性機械及設備安全檢查規則 V

    31. 鍋爐及壓力容器安全規則 V

    32. 溫水鍋爐檢查處理要點 V

    33. 舊有第一種壓力容器清查處理要點 V

    34. 起重升降機具安全規則 V

    35. 舊有起重升降機具清查檢查處理要點 V

    36. 危險性機械或設備代行檢查機構管理規則 V

    37. 危險性機械或設備代行檢查收費標準 V

    特殊

    危險

    機具

    安全

    標準

    38. 高壓氣體勞工安全規則 V

    43

  • 44

    表 5 安全衛生相關法令適用性判別表 (續 )

    適用性判別

    類別 NO 法 令 名 稱 適 用 不適

    39. 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 V

    40. 鉛中毒預防規則 V

    41. 四烷基鉛中毒預防規則 V

    42. 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 V

    43. 勞工作業環境測定實施辦法 V

    44. 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容許濃度標準 V

    45. 勞工健康有害物質追蹤管理要點 V

    46. 粉塵危害預防標準 V

    47. 缺氧症預防規則 V

    特殊

    工作

    場所

    危害

    預防

    特殊

    有害

    物危

    害預

    48. 異常氣壓危害預防標準 V

  • 表 5.2 1.工作場所及通路 法令符合性查核表

    說明:各法令條文中有關「依據」、「目的」、「定義」、「適用範圍」、「罰則」、「附則」等,因屬說明性質,僅供參考,故未列

    入查核標的,如查核條文過程中有不瞭解之處,請自行翻閱該法令。此外,為落實查核的目的,請以現時、現地、現

    物、現人之原則查核。

    單位: 核准: 審查:

    承辦:

    查 核 結 果

    NO 法令代

    碼 -法條條 文 內 容

    不符合部分請說明 (問題點 )

    45

  • 46

    表 5.3 法令不符合事項之管理方案

    單位:

    追蹤改善建議執行情形

    項次 問 題 點 改 善 建 議 負責

    承辦

    預定完

    成日期日期 負責

    承辦

    執 行 情 形

    核准: 審查: 承辦:

  • 第六章 政策與目標之訂定 6.1 安全衛生政策之訂定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要能發揮其功效,必須包含一些必要的元素,

    而這些要素中又以安全衛生政策為首要。事業單位有了政策為各項管理規劃

    之指導原則,才可能把安全衛生做好。依英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

    BS 8800 之建議,一套完整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應為包含初期審查、政

    策、規劃、實施與運作、查核與矯正措施、管理審查等元素的閉路循環。這

    些要素之中,政策是整個管理系統的核心。安全衛生政策的重要性,可以由

    歐洲議會所訂定 SEVESOⅡDirective 指引中,對控制潛在重大危害產業應有

    之必要文件優先順序可以看出。依據該指引之要求,可能產生重大危害的產

    業必須定有三類文件,分別是:

    1.重大危害預防政策 (Major Accident Prevention Policy MAPP)

    2.安全管理系統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3.運作文件 (Working Documents)

    以上三種文件,稱為優先順序文件 (a hierarchy of documentation)。訂定

    安全衛生政策的目的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它是一個事業單位用來展現其對

    於保護員工或相關人員安全與健康所秉持的態度,它是事業單位高階管理者

    用來表示出其個人在安全與衛生議題上所將採取原則及做法。政策也是高階

    管理者要求全體員工所遵行的一些指導。由於安全衛生政策是事業單位高階

    人員或事業單位本體對所要執行的理念態度的一種宣示,因此僅僅訂出書面

    政策仍然不夠。書面的政策並不真正的代表完整的政策,必須是在經過良好

    溝通的程序,讓所有事業單位人員充分瞭解後才能算是該事業單位具備有完

    善的安全衛生政策。就高階主管來說公司的政策是你對員工安全與健康的態

    度,這種態度必須要以本身的行動來表現出來。

    由於安全衛生政策的訂定目的是為了要向員工及相關人員展示事業單

    位或公司對安全衛生議題的態度,因此政策的內容必須能讓被溝通者容易瞭

    解,應採用簡明易知的文句來表示出來。

    安全衛生政策的內涵應包含什麼呢?以下就英國 BS 8800 及 OHSAS

    18001 之要求做介紹:

    1.英國 BS 8800 建議之安全衛生政策應涵蓋:

    a.將職業安全衛生視為整體業務績效的一部份;

    47

  • b.提昇職業安全衛生績效,其基本要求為符合法規,並以最經濟的做法

    達到持續改善的目標;

    c.提供貫徹政策所需之各種資源;

    d.設定職業安全衛生目標,並正式對內、外宣佈;

    e.將安全衛生管理視為自資深至現場各級主管主要責任;

    f.確定安全衛生政策之宣導、宣示、執行和持續、涵蓋組織內所有管理

    階層;

    g.員工的參與和諮商;

    h.定期審查安全衛生政策和管理制度,並定期稽核安衛政策貫徹程度;

    i. 確認各級員工均接受適當之訓練,且具備執行份內各項工作之能力;

    2.英國 OHSAS 18001 建議之安全衛生政策應涵蓋:

    a. 符合該事業單位的職業安全衛生風險特性與嚴重性;

    b. 包括持續改善的承諾;

    c. 包括事業單位恪守現行職業安全衛生法令、規章與其它要求之承諾;

    d. 職業安全衛生措施文件化、實施與維持;

    e. 與所有員工充份溝通,並確認所有員工均瞭解其個人肩負的職業安全衛生責

    任;

    f. 向利害相關者公開;

    g. 定期審查,以確保職業安全衛生政策的適宜性;

    事業單位的安全衛生政策內容並沒有任何強制性的長短要求,可

    為一頁或數頁。它可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透過員工參與的機制制訂出

    來,並可以用簡明扼要的短短幾句陳述出來。

    如前面所述,安全衛生政策的完整性須包括有效的溝通,而溝通

    的方式除了在公司內部員工可明顯看到的地方張貼之外,其他如將政

    策列印在勞工安全衛生工作手則上、薪水袋背面、新人訓練教材中也

    是可行的方法。又書面的安全衛生政策送達員工的手上,並不代表員

    工真正了解政策中的內涵,因此需強化員工的認知。此可以利用工作

    中的小組討論加以宣導,或管理人員可利用小獎賞的方式,隨機詢問

    員工是否對安全衛生政策真正瞭解以達成。

    48

  • 政策的訂定及溝通之重要性已如前面所述。但政策的完整性只是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循環閉路中的一項要件,它僅是整個安全衛生管理

    系統的一個起始點,必須整個環路中的其他元件包括規劃、實施與運

    作、查核與矯正措施,管理審查、定期審查系統等要素均以政策為導

    向一致的推動執行,才能完成整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最終目標。

    以下是某汽車製造公司的安全衛生政策:

    49

  • 安全衛生政策 本公司為從事汽車製造之企業,結合品質、環境管理制度,提昇公司

    之全方位管理效能。為能掌控重大職業安全衛生風險、持續符合法規與政

    策要求、展現良好的職業安全衛生績效、保障員工安全與健康及展現公司

    持續改善、永續經營、邁向國際化之優質企業之決心。特以:

    預知危害風險要「快」

    安全衛生要求要「狠」

    工安設備改善要「準」

    為公司之職業安全衛生宣言,在此我們承諾:

    1.提供必要資源,維持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有效運作,持續推動改善活

    動,降低安全衛生損失風險。

    2.加強對作業環境、活動、產品或服務過程之安全衛生風險控制,貫徹安

    全衛生各項法規規定。

    3.建立全公司職業災害診斷、實施個人健康風險評估,提昇公司生產力並

    促進員工健康與福祉。

    4.加強員工溝通、強化教育訓練,提昇全員職業安全衛生認知,並提供相

    關諮詢機制,徹底落實安全衛生責任。

    總經理 ○ ○ ○ 2000 年 8 月 8 日

    50

  • 6.2 安全衛生管理目標與標的之訂定

    事業單位安全衛生目標必須符合所訂的政策,這些目標是在安全衛生政策中所

    辨識訂出的整體安全衛生執行績效。因此它也就可以被用來做為事業單位執行安全

    衛生績效評估的一種方法。

    目標與標的可以廣泛的運用在事業單位整體內部,也可以侷限運用於特定場所

    或單獨作業,適當階層的管理者必須要訂出目標和標的。

    初期審查提供了瞭解事業單位當前安全衛生狀態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可以用

    來辨識事業單位各階層內在安全衛生的績效上比較弱的區域單位或作業活動。目標

    與標的必須與事業單位的安全衛生政策一致,目標與標的應以危害鑑定、風險評

    估以及法令查核結果來訂定,因此它必須做為改善工作場所、作業或活動的安全衛

    生績效量測的根據。

    目標應該以改善安全衛生績效為目的,它必須由清楚合理量化而且有時間範圍

    的標的來支持著。目標與標的應該定期的審查以及依據過去的執行績效加以修改。

    在修改時必須與員工、安全衛生專業人士、保險業者以及其他有關的人或團體相諮

    商。

    當事業單位訂出它的目標與標的時,也應考慮建立可量測的安全衛生績效指

    標。績效指標可提供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的資訊,績效指標可以用反應管理系

    統或組織績效的產出來界定(例如傷害率),也可以依據輸入來界定(例如執行過的稽

    核次數,施行過的檢查次數或者有多少百分比的工作職掌中包含了安全衛生的要求

    等),後者之例通常也被稱作是正面的或領導性的績效指標,因為它與採取職業傷害

    與疾病之預防有關。

    51

  • 第七章 安全衛生管理文件之訂定 7.1 系統要求之文件

    事業單位推動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常會遇到的一個挑戰就是如

    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必要文件。一套有效的文件不但要能符合系統標準 (如

    BS 8800 或 OHSAS 18001),更應有效的與工作場所安全衛生風險管控相

    契合。建立一套管理系統文件,是要使事業單位的管理目標持續改善,

    而不是要造成一個龐多文件的管理系統。很可惜目前有些推動 ISO 9000

    或 ISO 14001 的事業單位步入後者。

    依據 OHSAS 18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驗證規範之條文規定,建制

    一套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需有包括下列文件:

    (1) 文件化的安全衛生政策

    (2) 文件化的鑑別危害、評估風險及危害控制規劃之程序

    (3) 文件化的安全衛生管理目標

    (4) 法令規章與其它安全衛生要求事項鑑別之文件化程序

    (5) 文件化之一個或多個安全衛生管理方案

    (6) 文件化的組織架構及人員權責

    (7) 文件化的諮詢及溝通程序

    (8) 文件化的教育訓練程序

    (9) 書面或電子型式的資訊

    (10)文件化的文件管制程序

    (11)文件化的作業管制程序

    (12)文件化的組織所購買及 (或 )使用的商品、設備和服務中之安全衛生

    風險鑑別程序 (採購與承攬管理程序 )

    (13) 文件化的設計工作場所、製程、安裝、機械、作業程序及工作組織

    的程序

    (14) 文件化的安全衛生績效監督與量測程序

    (15) 文件化的監督設備之校正和維修程序

    (16) 文件化的意外事件、事故之處理、調查程序以及不符合事項之矯正

    52

  • 及預防程序

    (17) 文件化的紀錄管理程序

    (18) 文件化的稽核程序

    (19) 管理審查文件

    7.2 安全衛生文件之製作

    一般常被事業單位所採用的管理系統管理文件,期架構大致如圖 7.1 所

    示分為一階管理手冊 (Manual) 、二階程序書 (Procedures)、三階說明書

    (Instructions)及四階其他文件 (Technical or other data)。在 OHSAS 18001 職

    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驗證標準中,並未強制規定事業單位必須建立安全衛生

    管理手冊或是前節所述的各種文件需要分別製作。但由於近年來 ISO 9000

    品質管理系統及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的推動,大部份均依上述模式製作

    相關文件。事業單位如已執行 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要推動 OHSAS

    18001 時,強烈建議依據其 ISO 14001 模式製作文件,因為 OHSAS 18001

    之條文架構與 ISO 14001 條文架構極為相似 (請參考表 7.1 )。兩系統以相同

    模式建製文件可為事業單位未來嘗試進行整合預留方便之處。

    不管事業單位所採取的文件架構模式為何型態,在進行文件製作時有幾

    個原則必須考量:

    (1) 撰寫製作過程中應有與文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