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17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己的 文化傳承,也有自己的宗教傳統,但是隨著他們所依附的齋堂逐漸空門化的結 果,目前台灣的齋姑越來越少。我在漳州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漳州的齋姑不但 現仍多有所存,而且還有許多齋姑肩負著寺廟維持的重任,成為巖寺廟亭的主要 負責人,甚至旗下可以統領年輕的出家比丘尼,也仍受民間大眾的敬重,這樣的 情況在現在台灣已經很難看到了,其原因可能在於閩南佛教並未遭逢類似台灣戰 後以來,政府規制及中國佛教會長期主導台灣佛教的發展,而中國佛教會的勢力 對於台灣傳統齋教有著非常負面視之為外道的批判。無論如何,齋姑可說是台閩 兩地傳統民間信奉佛教的主要形式之一。相較於今日的台灣,閩南齋姑的傳統保 持仍多,但也閩南齋姑如今也面臨與過去台灣所曾遭逢的類似狀況,在政府的登 記制度與正統佛教會所推行之剃度受戒制的雙重壓力下,閩南齋姑傳統也逐漸走 向凋零,未來並有顯著朝向比丘尼化發展的趨勢。 一,前言 齋姑在台灣過去民間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己的傳承,有 自己的傳統,許多齋堂佛教巖寺都由她們負責,但目前台灣的齋姑越來越少,齋 堂也多已式微。 2010 年的八月和 2112 年的四月我曾兩次到福建漳州做過一些實地的田野 調查,在兩次訪查的過程中,我了解到福建的漳州仍有許多寺廟有齋姑的存在。 我在參訪漳州的幾個寺廟時,發現漳州的齋姑不但多有所存,而且仍有許多齋姑 肩負著寺廟的發展、維持的重任,這樣的情況在現在台灣已經很難看到了。不過 我在漳州看到的情形,也有和台灣發展類似的趨勢,即官方與官方認可的佛教會 以體制化的度牒、宗教登記等制度開始強勢介入這些寺廟原有的傳承制度,截斷 了齋姑原來的傳承,以中央、正統的佛教傳承為尊,使得齋姑傳統日趨衰弱。 齋姑可說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而後發展出的漢化現象之一,在中國東南沿海許 多地區都可以發現類似的人群,例如在江西在廣東都有類似的一群人, 1 香港、 菲律賓、東南亞地區也有。 2 台灣齋姑的傳統淵遠流長,這樣的傳統是從台灣許 1 可見劉勁峰,〈活躍在佛教寺院院的齋公與齋婆―寧都縣民間佛教文化調查〉;劉一蓉,〈民間 宗教科儀對佛教懺悔儀式的採納與應用―粵東梅縣的齋嬤〉,皆收入譚偉倫主編,《民間佛教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2007)。 2 Marjorie Tropley 的調查是齋姑研究的先行之作也是經典,調查對象是廣東、新加坡地區的先天 道齋姑,後來則有葉漢明、吳鳳儀等人繼續研究廣東的齋姑。Andrea P. Sankar 的研究則是香港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Jul-2020

3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己的

文化傳承,也有自己的宗教傳統,但是隨著他們所依附的齋堂逐漸空門化的結

果,目前台灣的齋姑越來越少。我在漳州進行田野調查時,發現漳州的齋姑不但

現仍多有所存,而且還有許多齋姑肩負著寺廟維持的重任,成為巖寺廟亭的主要

負責人,甚至旗下可以統領年輕的出家比丘尼,也仍受民間大眾的敬重,這樣的

情況在現在台灣已經很難看到了,其原因可能在於閩南佛教並未遭逢類似台灣戰

後以來,政府規制及中國佛教會長期主導台灣佛教的發展,而中國佛教會的勢力

對於台灣傳統齋教有著非常負面視之為外道的批判。無論如何,齋姑可說是台閩

兩地傳統民間信奉佛教的主要形式之一。相較於今日的台灣,閩南齋姑的傳統保

持仍多,但也閩南齋姑如今也面臨與過去台灣所曾遭逢的類似狀況,在政府的登

記制度與正統佛教會所推行之剃度受戒制的雙重壓力下,閩南齋姑傳統也逐漸走

向凋零,未來並有顯著朝向比丘尼化發展的趨勢。

一,前言

齋姑在台灣過去民間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己的傳承,有

自己的傳統,許多齋堂佛教巖寺都由她們負責,但目前台灣的齋姑越來越少,齋

堂也多已式微。

在 2010年的八月和 2112年的四月我曾兩次到福建漳州做過一些實地的田野

調查,在兩次訪查的過程中,我了解到福建的漳州仍有許多寺廟有齋姑的存在。

我在參訪漳州的幾個寺廟時,發現漳州的齋姑不但多有所存,而且仍有許多齋姑

肩負著寺廟的發展、維持的重任,這樣的情況在現在台灣已經很難看到了。不過

我在漳州看到的情形,也有和台灣發展類似的趨勢,即官方與官方認可的佛教會

以體制化的度牒、宗教登記等制度開始強勢介入這些寺廟原有的傳承制度,截斷

了齋姑原來的傳承,以中央、正統的佛教傳承為尊,使得齋姑傳統日趨衰弱。

齋姑可說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而後發展出的漢化現象之一,在中國東南沿海許

多地區都可以發現類似的人群,例如在江西在廣東都有類似的一群人,1香港、

菲律賓、東南亞地區也有。2台灣齋姑的傳統淵遠流長,這樣的傳統是從台灣許

1 可見劉勁峰,〈活躍在佛教寺院院的齋公與齋婆―寧都縣民間佛教文化調查〉;劉一蓉,〈民間

宗教科儀對佛教懺悔儀式的採納與應用―粵東梅縣的齋嬤〉,皆收入譚偉倫主編,《民間佛教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2007)。 2 Marjorie Tropley 的調查是齋姑研究的先行之作也是經典,調查對象是廣東、新加坡地區的先天

道齋姑,後來則有葉漢明、吳鳳儀等人繼續研究廣東的齋姑。Andrea P. Sankar 的研究則是香港

Page 2: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多人所來自的閩南原鄉傳過去的,因而與閩南形式接近。在台灣目前已有許多研

究關注到這群人。但對閩南齋姑的歷史與現代的研究相對來說都較少,歷史多以

教派、文獻為線索來討論,資料搜羅不夠豐富,而對於現存齋姑的關注則更少,

且未涉及齋姑這群特殊的宗教修行者,尤其幾乎沒有對於閩南齋姑現況的資訊。

本文以我兩次漳州田野的經驗,提出一些觀察。

二,台灣的齋教與齋姑

台灣的齋姑與齋教相當有關。台灣齋姑的記載在明清時期的歷史記載較少,

與閩南齋姑應相當類似,不過在經歷日本及國民黨的統治後兩地明顯有不同的發

展路線。齋姑被明顯客體化,涉及日本殖民時期政府的對於台灣的宗教分類、管

理制度。日本殖民時將當時台灣三個有在家修行之傳統的教派,即先天派、金幢

派、龍華派統稱為「持齋宗」,在明治年間「臺灣舊慣調查」中,岡松參太郎以

「齋教」統稱與取代原先日本人所稱的「持齋宗」。齋教的齋堂與佛教的寺,道

教的廟在日本政府的統計中分別而立,表示日本殖民時期已承認齋教為一獨立,

不同於佛、道教的宗教客體。齋教原先在福建原鄉具有秘密教派性,明、清政府

均認為此為邪教而多所防範、並打擊取締,但在日本殖民台灣以後,不再視齋教

為邪教,而是諸多合法的宗教之一,齋教各派都可以較無顧忌地傳佈,直到西來

庵事件後,齋教為了不讓日本當局猜疑,始較為積極主動地融入日本佛教。在日

本統治之下,不少教派為求自保,開始與日本的佛教團體成立了以日本佛教曹動

宗為中心的「愛國佛教會」,齋教亦為其中的一支,這是齋教走向佛教化(當時

就是日本佛教化)的起始點,再歷經南瀛佛教會、寺廟整理運動與皇民化政策,

日本政府將齋教併入佛教而加以管理,使得日治時期的臺灣齋教加速朝向佛教化

的方向發展。(鄭志明 1998:106-108)然而終日治時期,齋教一直是台灣佛教的

主要型態,也是多數臺灣人民所理解與認識的佛教,其齋堂亦為當時香火鼎盛的

寺廟,如臺南的德化堂、(林朝成、張家慧 1999)彰化的朝天堂、(林美容、祖運

輝 1994)宜蘭的啟昌堂與振昌堂等。(闞正宗 2001)1949 年國民政府撤退台灣的這

段期間,隨著大量軍民的移入,中國佛教與其他民間教派隨之在臺灣深耕與拓

展。近年由於臺灣佛教的復振,部份齋堂因後繼無人而廢、或由出家僧侶取得主

導權等因素,使得齋教在近幾年來呈現空門化與沒落化的發展。

齋教的信徒最大的特色是不葷不酒,信徒間互稱齋友,外人則稱齋姑、齋媽、

齋公,或又被民間稱為「菜教」、「吃菜教」,也因此齋教才被日本政府稱為持齋

的齋姑。Topley, Marjorie 相關的作品包括:"Marriage Resistance in Rural Kwangtung," in Arthur P. Wolf

ed. Studies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67-88; "The Great Way of Former

Heaven: A Group of Chinese Secret Religious Sects, "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26 (1963): 362-392; "Chinese Women's Vegetarian Houses in Singapore, " 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7 (1954): 42-67; The Organiza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Chinunction of Chinese Women's Chai-t'ang in Singapore [microform], 1958.

Page 3: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宗。齋教的信徒敬拜佛祖、唸誦佛經、吃齋一如佛教的修行人。但齋教與正統佛

教最為不同處是其展現強烈的在家修行主義,齋教徒帶髮修行,強調以在家人為

主體的修行方式,閩南語稱之為「在家修」。齋教信徒以在家的身分可以建立、

管理堂寺,可以弘法皈依、可以收弟子,信眾平時可從事俗務,除了先天派以外,

都可以娶妻生子在家修行。先天派規定守貞戒淫,入道者不准結婚,往往收養子

女來解決繼承的問題,透過收養關係,發展出擬家庭繼承制。3齋教三教派皆有

各自明確的教主、教階、經典、教義、傳承體系。因此齋教有明顯教派性宗教

(Sectarian Cult)的特性,和民間信仰有本質上的差異,不過在形式上較傾向佛

教。齋教雖自認為佛教一支,但甚有自主意識,認為自己較諸佛教有許多優點,

齋教自認和佛教皆同源天地之初的聖祖,他們尊禪宗六祖慧能為祖,自信承其教

理精髓更勝正統佛教。正統佛教除須剃頭,無法有子嗣,參與社會活動少。而齋

教在俗世之中修行,比佛教僧尼(空門)更能實踐禪理。齋教除組織、教義,傳

承與正統佛教有別之外,其徒所建立的宗教場所,稱為「齋堂」,齋堂又稱為「庵

堂」、「菴堂」、「佛堂」、「玄堂」、「齋家」、「菜堂」,作為齋教的具體建築空間,

除了是齋眾舉行法會的儀式空間之外,也是齋友聚會的場所,有些甚至是齋友日

常生活居住的地方。臺灣老齋堂有數種建築格局,可分為合院式的齋堂、街屋式

的齋堂、廟宇式的齋堂、日本社殿式的齋堂等四種,(張崑振 2003:130-149)顯

見其民間色彩相當的強烈,建築形式與正統佛教不同的寺院規制並不相同。

根據釋見曄的訪談十八位女性「出家人」的記錄,台灣的齋姑不盡然來自於

齋教三派,也有些來自於空門帶髮修行的女性,或來自於民間的巖寺廟宇,但帶

髮、吃齋、不淫、在菜堂裡修行是她們對於「出家」的一致認知。4這與戰後跟

隨國民黨撤退來台的中國佛教會的正統出家觀念有很大的不同。台灣齋姑的傳統

應從台灣歷史開發初期便由閩南原鄉逐步移入,由來已久。1919 年總督府的宗

教調查課員丸井圭治郎曾以新竹淨業院為例,指出台灣尼眾不似日本尼僧,反而

較像齋姑。5雖然日本時期有些齋姑開始到日本剃度受戒,但這樣的人很少。整

體而言,日治時期台灣的尼眾出家落髮也不普遍。她們多帶髮修行,也就是維持

齋姑的型態,落髮受戒的情況要不就是要前往日本,或以寄戒的方式,要不就是

到福建鼓山受戒。6日本殖民之前台灣佛教的傳承主要來自福建,與福州鼓山湧

泉寺最有淵源,出家受戒者多至於此,主傳以臨濟、曹洞為主。不管是清代或日

本時代,整體來說未落髮受戒者佔十之八九。這可說是大部分時期台灣佛教的特

色之一。劉枝萬說「在台灣雖稱寺院,實為齋堂,比比皆是,尤其尼庵,差不多

都是齋堂。因為我們的祖先,渡海來台求生,百般辛苦,三餐不繼,只能維持最

3先天派齋堂和其他齋堂不一樣之處。即雖然出家但依然會收養女/養子來滿足親情的需求及傳承

祭祀的責任,也會有分祭祀財產。李鸞嫻,〈新竹市福林堂之研究―先天派齋堂繼承收養制度的

歷史考察〉(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頁 174。 4釋見曄訪問;釋見曄,釋見甯紀錄整理,〈政府遷台與台灣女性修行者:18 位「出家人」訪談錄〉

(臺北:國史館,2010),頁 319。 5丸井圭治郎,《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台北:台灣總督府,1919),頁 21。

6李玉珍,〈出家入世 – 戰後台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回顧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

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頁 426-431。

Page 4: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低生活,當然無由隨便出家,所以在家佛教才符合墾民的迫切需求。」7為了不

誤日常營生,以齋姑的方式出家是生活環境所造就的傳統。

1949 年國民黨撤退來台,中國佛教會也在台復會,台灣佛教的發展又有了

重大的轉變。曾就讀於廈門閩南佛學院的東初(1908-1977),1949 年抵台,同

時將中國佛教會招牌遷帶來台,1950 年中國佛教會正式在台灣登記復會,時任

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東初剛到台灣時曾至各地做了一番考察,他對當時台灣的

佛教大致的觀察是:

東初的觀察有些與事實不符之處,龍華派雖可婚嫁,但也吃齋,這不能不說當時

大陸僧人初來乍到並不太了解台灣當時的情況,但也點出了台灣齋姑普遍的事

實。

來台後中國佛教會雖內部矛盾不斷,但對台灣佛教的影響卻是愈日俱增。由

於中佛會是政府承認的正式佛教組織,許多接近佛教的民間寺廟必須與之掛勾。

中佛會的白聖從1953年起便年年辦傳戒會,這是台灣佛教史上前所未有的舉動,

對於台灣正統中國佛教徒的養成有重大影響。白聖一派於 1957 年後掌握中佛會

核心權力,至此更大加發揮其影響。符合中國正統佛教的合格僧眾因傳戒會兒逐

年增加,又因白聖掌握中佛會權力中樞,使這些受戒僧眾成為其組織核心領導的

助力,受戒的僧尼積年累月人數逐年增長,也開始影響台灣佛教原有的生態,促

使許多原來民間的齋姑受戒轉變成為比丘尼。9

釋見曄的訪談記錄許多齋姑都經歷了正統佛教對於傳統台灣齋教生態影響

期的轉變歷程。例如受訪者釋能定,生於 1915 年,1953 年 40 歲時至桃園迴龍

寺帶髮修行,1963 年 50 歲時圓頂受戒。她說在受戒之前,她的出家觀念完全

不同於中國正統佛教:「我們那個 時候『出家』的人都沒有剃頭,所謂的『出家』,

指的就是『獨身、住在菜堂修行、吃菜、過清淨的生活』。」10

另有一些齋姑在未受正統佛教剃度戒律前,住在寺院,但仍與俗家維持密切

關係。報導人釋一心,生於1931年,1955 年 25 歲時至屏東東山寺帶髮修行,

1972 年 41 歲時圓頂受戒。她說家裡曾叫她晚點出家,理由是在社會活動較為

方便,可見對於當時齋姑和原生家庭仍保持密切的關係:「因為家裡的人少,父

母親說有很多事需要我幫忙,如果剃了頭就不方便了,於是叫我晚一點剃。所以

7 陳美蓉整理,〈民俗、信仰與宗教―劉枝萬先生專訪〉《臺灣史料研究》6(1995),頁 148。

8釋東初,〈了解台灣佛教的線索〉,《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中國佛教史論集(台灣佛教篇)》

(台北:大乘文化,1976),第87冊,頁 106。 9 台灣戰後除了有許多齋姑轉換成比丘尼,也有一部分轉換成一貫道的信徒。

釋見曄訪問;釋見曄,釋見甯紀錄整理,〈政府遷台與台灣女性修行者:18位「出家人」訪談錄〉,

頁88。

Page 5: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在東山寺帶髮期間,我常常回家幫忙,有時要出去收帳,有時要到縣政府、市公

所申請印鑑證明等文件。」11不過在一心正式受戒圓頂後,這樣的情況便不再被

允許。

也有些齋姑在正統佛教下的影響下,仍堅守原來的傳統,而拒不剃度。她們

是因為原先派別的因素而如此。例如報導人陳蘭姑(1947-),1967 年 22 歲時便

至大崗山福全堂帶髮修行。她就說「修行先天大道就 要始終永遠,絕對不可以改

變宗門的規矩,……我們都是佛祖的弟子,圓頂或帶髮都是一樣『出家』修行,

圓頂的有圓頂的規矩,我們有我們的規矩,只是我們傳下來的規矩是『帶髮』,

這樣而已!」12

由於中佛會積年累月的影響,使得台灣原本齋教、齋姑為主的佛教信仰型態

有了很大的轉變,佛教尼眾的身分認定越來越趨向正統漢傳佛教經典所規範的教

團生活模式,從剃度、逐步接受三壇大戒,尼眾在佛教僧團內的角色,越來越往

中國正統佛教的制度化發展。目前的台灣,一個正統的、專業的、現代的女性僧

侶生涯隨著傳戒制度與僧侶教育的普及,已經形成,並成為一個明顯的社會現

象。 台灣信仰佛教的女性在社會人口之眾,社會參與之積極與所獲得的成就之

大,在全世界,乃至於整個佛教史之中皆屬罕見。台灣佛教女性修行者人數如此

之多,又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其實從以往台灣齋姑的傳統便能循其脈絡。14

在台灣的歷史中,女性修行者的數量及貢獻非常突出,不過囿於文字紀錄的

關係,這些女性修行者全成了無聲的信徒,沒有歷史的人,好在透過現代田野調

查、口述歷史的方法,我們才能對這群佛教背後無形的推手有比較多的了解,並

藉此再回去追溯她們在歷史中所曾經生存的痕跡。

三,閩南齋姑的採訪案例

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民間有許多持齋者的情形被日本政府識別出來,並在宗

教登記上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客體,在解嚴以後,又因為女性佛教徒積極的社會

參與並取得巨大的成就,使得社會難以忽略她們,因而在往後的台灣學術界齋

14

Page 6: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教、齋姑成為重要的研究題目。同時,來自於西方女性主義、人類學、宗教學等

不同研究視角的刺激,使齋姑的研究領域得以別開生面。其實台灣女性參與佛教

的傳統應該能追溯到許多台灣人所來自的閩南原鄉,台灣的經驗與視角很適合回

頭來觀察閩南地區齋姑的過去與現況。

過去雖然有許多學者曾對福建佛教與民間信仰的融合情況有許多論述,例如

對於三平祖師、定光古佛、慚愧祖師、清水祖師等民間崇祀佛教僧侶的現象多有

討論,然而對於民間至今仍存在許多齋姑的現象相關的研究卻不多。以往有學者

曾注意惠安有特殊的婦女文化,因而注意到齋姑,齋姑是被放在惠安地區特殊的

婦女文化脈絡下來被認識。例如陳國強在惠安崇武曾對當地存在的菜姑菜堂有過

基本的調查15。而台灣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生周明慧也則曾在惠安崇武

進行過當地菜堂菜姑的田野調查。16因此過去對閩南地方齋姑的研究以惠安較

多。近來魏婷婷則是對廈門的齋姑有做過一些紀錄研究。17這皆是屬於地方文化

脈絡下對齋姑的研究。較從歷史文獻的角度來討論整個閩南齋姑的過去與現狀的

有陳珍珍與法清,陳珍珍對於近代閩南齋姑的大勢有一番簡介18;法清則是對閩

南菜姑的起源與當時現狀做考論,並從佛教的角度探討菜姑的地位,肯定其社會

價值。19整體而言,有關閩南菜姑的專門研究其實現在還不多,尤其對漳州的調

查研究更是缺乏。

齋姑是閩南地區的普遍的社會現象,有其長久傳統,也是民間佛教的重要現

象之一,而且我發現即便在今日的閩南漳洲各地也還有不少的齋姑,卻少有學者

聚焦於探討這群獨特的人群。過去我在台灣曾經關注過這個題目,閩南齋姑是我

以在台灣過去的觀察經驗所發覺的現象,我是帶著比較的觀點來觀看閩南的齋

姑。隨著社會環境與政府制度的變化,我發現閩南齋姑也台灣一樣,面臨各種不

利狀況而逐漸凋零,因此對於這群人的紀錄與研究是耽誤之急。

齋姑在閩南的早期歷史不甚明瞭,但似乎已有相當長久的傳統。宋初時即有

史料記載泉州有「未剃僧尼」。直至 1948 年冬,閩南著名高僧性願法師自菲律

賓回國,在廈門南普陀寺傳授三壇大戒,女眾戒子中,凡是閩南籍的沒有一個落

髮。她們有的自幼隨姑母或生母出家佛寺,有的成人後自願脫離塵勞煩擾而進入

佛門,有的則因婚姻不如意或青年喪夫孤苦無依、不願再婚而出家。陳珍珍甚至

言到「20 世紀 80 年代前,閩南出家女眾中,幾乎沒有一個落髮的比丘尼和沙彌

尼。」當時這類出家人俗稱「菜姑」,未婚的俗稱「清姑」,一般通稱「菜姑」。20可見齋姑在閩南地區是顯著且淵遠流長的現象。

我在幾次短暫訪問漳州時,曾進行過一些田野訪查,就有訪問到幾位齋姑,

以下便將 2010-2012 年之間,三次訪問閩南齋姑,一共有七位齋姑的事蹟的田野

15

《 16

17

18

19

20

Page 7: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資料整理如下:

1.漳州石室巖的日清姑與慧前姑

2010.8.25 我在漳州師院段凌平教授的陪同下,我與兩位助理林伯奇與楊一

樂來到漳州的石室巖,巖前供奉龍褲祖師,石室巖有供奉三寶佛的佛殿,以及觀

音殿。石室巖有兩位老齋姑,住持是其中一位齋姑,名叫慧前,她是出家菜姑,

惠安人,三歲就跟著她姑姑出家,她姑姑叫日清姑,日清姑二十年前過世,她的

徒弟很多現在都在閩南的各個寺院擔任住持。我訪問了慧前姑,初次瞭解了閩南

齋姑的一些情況,她算是我訪問到的第一個閩南齋姑。

慧前姑說她是惠安人,惠安有許多的女孩在年輕時就出家了,她自己三歲的

時候就跟著自己的姑姑,住到寺院,成為齋姑。慧前姑曾皈依南普陀的一位師父,

1949 年受菩薩戒,戒師誠願法師,慧前姑的戒號是惠晴,而日清姑給她的法號

是覺蓮。之後,在覺華佛學院出家。她至青岩寺學習三昧水懺。她現在已經 75

歲了。她一共收了 5 個徒弟,皆為女眾,他們都是孤兒,強褓的時候,就被放於

石室岩廟外而拾得。她的徒弟大都上了佛學院,成為剃度的出家人。慧前姑說,

菜姑的形象是三姑頭、大兜衫。她說,弘一法師於福州靜心寺時曾說,其有無落

髮都唯一樣,只要潛心向佛。

石室岩為上任住持日清姑修復的,日清姑最早在泉州海印寺,日清姑一個人

住,先至漳州的南山寺,再轉至石室岩落腳。日清姑是在莆田的廣化寺出家。文

革的時候日清姑被調去養羊,日清姑有一百多位徒弟,其中 10 多位出家,在清

蓮、惠安半山、嶺頭,南安天竺寺,都是帶髮的。日清姑本身駐錫過晉江的清蓮

寺、惠安東園的頂寶寺、惠安的(惠安縣洛陽鎮的西北處的梅嶺村)嶺頂寺、南

安官橋青口社的天竺寺,最後才來到石室岩。日清姑來到石室岩後,再次整建,

完成之後,曾請妙蓮法師前來講經說法,由於妙蓮法師是男眾師父,所以之後就

少再請他上山講經。

石室岩供奉三寶佛與觀音佛祖,石室岩開山祖師為龍褲祖師,屬淨土宗。廟

中主要的佛事為早課、晚課、佛祖聖誕,與每月二十三日的共修,很少外出助念,

助念的話,都以自己的信徒為主。七月例行的法會做梁皇,請泉州開元寺的師父

前來主領,開元寺的師父是男眾師父,為期五天的普渡法會。本寺主要誦念的經

典為三經、水懺、地藏經。

2.漳州龍海烏石岩普惠姑

2010.8.25的下午,我和兩位助理在段凌平老師的陪同下,來到位於龍海九

湖鎮的烏石岩,烏石岩又稱林前岩,距漳州市區約 18公里。林前岩下有一村落,

叫林前村。烏石岩後面有一條步道,我們在步道入口的樹蔭下泡茶聊天,進行訪

問,主要是訪問普惠姑,同時在場的還有烏石岩的一位在家男眾。

Page 8: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烏石岩是南宋末從泉州遷來的臨濟宗第 34 代的祖師開發的,第 34 代與第

35 代的祖師再開石晶岩(石晶岩在烏石岩前,兩岩同屬龍海市九湖鎮林前村)、

鳳仁寺(林前村村邊有條小河,河對岸是九湖鎮田墘村,寺在此村),這幾座寺

院原來都有會武功的和尚,康熙時期民眾反清復明的行動,使得清廷燒毀了許多

寺廟,石晶岩也被燒,沒再恢復。普惠姑說,烏石岩本來田園很多,現在已經所

剩不多了。

約在 1918 年時,漳州市區遭水災,在中山橋頭開糕餅店的一對母女被水沖

走,她們抱著一根木頭漂到九龍江的南岸,之後轉到烏石岩開基,在哪裡成為齋

姑,剛開始的時候,日子非常艱苦。母親陳四海算第一代,第二代是她的女兒吳

玉華,第三代是陳寶珍和食品仔兩人,第四代為桃姑、普惠姑,第五代燕貞(普

願),已經連續五代,都由齋姑擔任住持。目前的住眾多為各地遊僧前來,現在

都強調要剃度。21

普惠姑比我還年輕,她是烏石岩第四代,第三代住持叫林碧華,也是一位菜

姑,五六年前去世之後,由桃姑擔任住持。惠普姑說她是林前村人,俗姓鄭,五

歲父親將她帶給菩薩,就出家了,16 歲來到烏石岩,以持誦金剛經為主。她說,

烏石岩第三代有六七十個菜姑,人數很多。她的下一代,第五代則只剩下鄉賜、

鄉進、仁惠、普願、普智五位女眾師父,也都是菜姑。我們訪問結束的時候,有

看到一位十來歲的小女孩,依偎在普惠姑旁邊,形同母女,是普惠姑收養的女孩,

也是一名孤兒。

3.漳浦縣烏石紫微寺秀麗姑

2010.8.27 一樣在段凌平教授的陪同下,我與兩位助理來到漳浦縣烏石區烏

石天后宮旁邊的一座寺院紫微寺,寺院頗具規模,寺院理有眾多的出家尼眾,寮

房很多,但是寺院的負責人是一位齋姑,名叫秀麗姑,承蒙她的接待,接受訪問

之外,還讓我們在寺中用齋。她是一位精明幹練的婦人,讓我對閩南齋姑的能力

與實力,感覺真是大開眼界。

秀麗姑說,漳浦縣烏石區舊鎮 18 社 5 村,分別為湖仔口、五江、山豆、坂

上、後龍仔等五村,皆信仰紫微寺。本地有一位明朝探花林世章,於文昌宮辦學

校,出了 12 位進士,29 位秀才。自古人才輩出,造就地方繁榮。秀麗姑說,漳

浦約有 48 間佛寺,60%為「在家修」管理,其他為剃度的出家師父管理。這實

在是很高的比例。

秀麗姑法號妙勝,她是在福州的崇福寺受戒。小時候便到紫微寺,來寺中身

體就變得健康,在家就一直頭痛。秀麗姑有收養三個孤兒,現在都成了剃度出家

的法師。秀麗姑說,紫微寺以前為和尚管理,寺廟被拆去建公社,1988 年重建,

1992 年秀麗姑讀書回來故鄉,就喜歡在這裡,因此就留下來呆在紫微寺了。秀

21

以上這兩段的敘述,係根據漳州師院段凌平教授提供的資料(2013.4.19 電郵通信)寫成,感

謝段教授。

Page 9: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麗姑說,寺裡的菜姑修持強調三個規矩,1.不下山念經,2.不出外化緣,3.不把

寺裡的東西帶回家。

4.漳州東橋亭的慧芳姑

2012.11.18 在段凌平教授及一位助理的陪同下,我參訪了漳州市薌城區中的

東橋亭,東橋亭頗為古老,在漳州建城時就有。負責接待我們的林清華女士說

1966 年文革時東橋亭曾被做為石英鐘、鐵、草蓆工廠,直到 82 年才恢復。信眾

才逐漸回流。

林清華說她記得她是 1966 年(也就是文革開始那年)舊曆七月時被趕出去

東橋亭,搬去台灣路 195 號樓上,住了 18 年,那地方也是政府安排的。

林女士說她的師父(她說若師父沒出家的話應該她叫做姑姑)1948 年就來

到東橋亭,她是同安人,住同安市西安路 84 號,她十八歲就出來做菜姑,在同

安福壽寺(福壽寺當時的住持也是菜姑)。以前曾去廈門、泉州四處去住,最後

來到漳州,在漳州住最久。林女士說她師父現在 92 歲,叫劉慧芳,現在就住在

東橋亭內。

林女士說附近都叫她師父為慧芳姑,目前已落髮十幾年,約九零年代時落髮

的,法名戒慧。她是在福州崇福寺落髮的,當時是傳常法師(也是女性)主持剃

度,法脈屬臨濟宗。雖然之前她已當了很久的菜姑,但現在只承認落髮的,所以

沒落髮都不算是出家人,在剃度之前只是帶髮修行的菜姑,不算是真正的出家

人。要落髮,受過比丘尼五百大戒才算是出家人。林女士後來找出文件,說戒慧

是 1996 年 11 月 20 日受比丘尼五百大戒。

林清華說自己不算出家,也不算菜姑,應該是居士,護持而已。她說因為以

前文革時有結婚,所以回來後也不算菜姑了,而且她也也沒落髮,不是出家,落

髮了才算出家。她說以前文革時,有很多和尚、菜姑都被逼去結婚。但師父在文

革時沒被逼去結婚,因為她那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年輕人才被強迫去結婚,老的

就沒辦法了。那時東橋亭還有一位菜姑叫李金針,她當時也六十多歲,也沒被逼

著去結婚,當時就這兩位老的沒結婚。後來這位金針姑也落髮了(七十多歲時),

叫做照忠法師。照忠的剃度儀式是崇福寺的法師來這裡替她辦的,戒慧師則是自

己去崇福寺落髮。當時戒慧是住持,照忠是當家。

戒慧還沒出家時是拜金針姑做師父,金針大戒慧五歲,當時她是到福壽寺拜

金針做師父。所以林女士說戒慧接金針,她則應該要接戒慧的,但後來因文革結

婚的緣故,所以沒辦法傳承,但他們應該算是祖孫三代。金針姑也是與佛有緣,

她 17 歲時從南洋印尼(小時候就去了)回來在福壽寺當菜姑,當菜姑後就六親

不認,與家人斷絕往來。林女士說東橋亭以前除了一個叫阿狗姑(已過世,阿狗

是俗名,即很受人疼惜的意思)的老姑是本地人以外,其他都是外地來的。金針

姑會來到東橋亭也是因為和這裡有,和阿狗姑有緣,所以才久住下來。出家人本

來就是四處為家,有緣才會久住,有緣才會一個牽一個,男的牽男的,女的牽女

Page 10: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的,這就是閩南的風俗。目前戒慧有個出家徒弟叫做升宏,是人家介紹來找戒慧

的,她是從泉州市來的,在東橋亭剃度,今年已經 37 歲了。

林女士說依國家規定,佛寺的住持必須是出家人,須落髮,菜姑不被承認。

慧芳去落髮也是因為國家的規定。林清華補充道,現在國家也規定六十歲以上的

也不能受比丘尼戒,所以年紀太大的也不行,而慧芳當時可以受戒是因為當時有

特別政策才行。林女士說現在東橋亭還是以戒慧為住持,以後就是升宏了,而她

就是護持,幫忙而已。林女士說東橋亭本來叫做「東橋亭廟」,現在正式名稱叫

「東橋亭寺」,寺代表屬於佛教,佛教事務歸省級所管,是去年升級的。

林女士說她本晉江人,老家在晉江池店洋木村。九歲時被慧芳收養,就來到

了漳州,那時約 1958 年時,當時來就住在東橋亭了。她說母親總共生了九個女

的,自己排第七,此外還有兩個男的,總共十一個。那時養小孩很困難,負擔很

重。她說當時的收養並沒有說一定要做菜姑,狀況因人而異,但她確實是被慧芳

培養(做菜姑)的。她說雖然那時孩子生得多,生活困難,但在晉江的村子裡只

有她一位被收養。

林女士說她小學畢業後在蚊香工廠工作過,二十五歲時結婚,丈夫是漳州

人,生了三個,兩男一女。丈夫已經病死了,孩子都已經有自己的房子。她退休

已經十多年了,一直都住寺裡。丈夫還在時她都住家裡,只有忙時偶爾住亭裡幫

忙。林女士說戒慧算是她的養母,但因為戒慧已經是出家人了,所以她還是叫戒

慧師父。

東橋亭寺目前屬南山寺管,寺內有何活動都是由南山寺指派,他們如果有通

知、邀請我們,我們也會去幫忙。和崇福寺的關係也是如此,至今都還有保持往

來的關係,他們那邊的老歲仔有時也會來東橋亭這裡看看。

林女士說她都有在修,有做早晚課,也有拜千佛,四處去各寺幫忙。她說東

橋亭有誦經團,目前約五十人,最年輕的也已經五十歲了,都是老歲仔,幾乎沒

對外,就是當團裡有團員往生,大家一起去幫忙助唸而已。她說經懺她都會,都

是慧芳姑教的。她說唸調有分新舊:福州的是新調,較短,居士叢林在唸的,像

西橋亭就是。東橋亭唸的是舊調,外江調,拖音較長,是出家叢林在唸的。她說

她沒聽過龍華這樣的詞。林女士當場為我們示範,唱了一段「阿彌陀佛讚調」先

唱外江調,再唱福州調。她說她不會放焰口,女的沒在做放焰口,都是男的在做

的,她說放焰口都是寺裡有甚麼大事時才會請人來放,東橋亭都是請人來做的,

像是金針姑往生時就曾請人來放焰口。

林女士接受完我們訪問後還帶我們去拜訪住在後面的慧芳姑,慧芳姑已 92

歲了,雖不良於行但聽力口齒依然清晰。一直重複說著人最怕的就是老,說自己

以前騎腳踏車哪裡都能走透透,現在則哪裡都去不了。還說她以前是集美女中畢

業的,在藝術方面很有造詣,星曆之學則是家傳學問。可見惠芳姑以前的家境相

當不錯,個人也有學識。

Page 11: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5.漳州三條巷伽藍王廟的玉姑與麗美姑

2012.04.29 下午我和段凌平老師與薌城區道教協會的楊亞聰副會長的陪同

下,參觀了薌城區南星村上街社伽藍王廟。接待我們的是伽藍王廟的負責人昌麗

美女士。我們來到時伽藍王廟正在翻修,我們就在旁邊的臨時廟談話。昌女士說

伽藍王廟是她阿嬤傳下來的,阿嬤原本是位菜姑。在解放以前那曾被政府收去作

為打鐵廠,麗美的阿嬤把神像都拿去偷藏起來,在 80 年代時才再拿出來。

麗美說阿嬤是廟裡最早的乩童,晚年時瞎眼的,現已過世了二、三十年。伽

藍王廟是阿嬤(內嬤,姓黃,布營頂人,此為古地號名)傳給麗美的,中間隔著

媽媽,但那時因為政府的打壓因此都沒在活動。麗美是菜姑,曾跟過南山寺的傳

園法師修行。阿嬤是乩童也是菜姑,九十多歲才去世;麗美的父親現在已八十多

歲了。麗美說以前廟內像阿嬤一樣的老菜姑約有四、五位,現在都去世了。阿嬤

以前被叫做玉姑,她說會稱什麼什麼姑的,都是對修行比較好的老前輩的一種尊

稱。麗美說菜姑有許多是「五保戶」,因為她們沒後代,被政府照顧的叫做五保

戶。

麗美姑說十六年前伽藍爺就在抓生童,一直要抓她,但麗美拜佛不肯做乩,

曾就此去請教傳園法師(曾任南山寺的住持),傳園教她唸大悲咒,唸了是有效,

但不唸時伽藍爺又接近了;還去找那種能夠退童的人幫忙,結果伽藍公出乩,歷

數他家裡遭小偷、眼睛瞎掉等私人舊事,要他不可幫麗美退童;就在有次看戲時

「踩棚頭」儀式後,伽藍公就抓麗美去了,一堆人抓不住麗美這個瘦弱女子,父

母跪求伽藍爺先放了麗美。伽藍爺便說 4 月 12 日他要巡「三條巷仔」,從晚上 8

點巡到清晨 4 點,三條巷仔全都巡,那時一些人半信半疑,在伽藍爺巡巷時拿著

整把的香去戳麗美,但事後麗美竟毫髮無傷,自那天起三條巷仔的人們都相信麗

美真的是伽藍爺的乩身。

麗美說她還未成乩時,就一直重複做著同樣的夢,夢到一個鼎,但一直沒有

掀起蓋來讓她看,結果做了乩童要建廟時,夢中鼎才翻起來給她看,麗美看到鼎

底是一間房子,這才曉得那就是她們的廟;麗美還一直夢到一個黑鬍鬚的人,不

曉得什麼意思,原以為是要生男孩的徵兆,後來看到神像才知道這黑鬍人就伽藍

爺。她說伽藍爺是當地求財、求生男的最靈的神。

麗美現在還在當乩童,但沒有再牽別的乩童,麗美知道佛教沒有乩童,未來

有機會還是會牽新童,她認為現在不牽新童只是因為機緣未到,信眾說其實很多

人想要跟麗美學。對於未來,麗美說伽藍爺廟不一定要傳給後代。

麗美說阿嬤以前都會念咒,像是唸白衣神咒一類的,沒有念經,她說,以前

佛教沒有像現在這麼流行,佛經沒有那麼多人唸。麗美講話時常也時常把阿彌陀

佛掛在嘴邊。

廟裡會上僮的神明只有伽藍一尊神,上童時麗華沒有意識,說話聲音沒變,

眼睛呈閉起的狀態。她無法隨時知道信徒要來辦甚麼事情,必須要上童時才能知

Page 12: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道來問事人的事。麗美現在仍一直在替人辦事,她辦事沒有一定的時間,早課、

晚課作完後就都有替人辦事。

由於談到了一些菜姑、巖仔等民間佛教的事,楊亞聰秘書長補充到:福建也

有民間佛教的說法,他說福建省現在的狀況,是民間佛教包含於民間信仰之中,

全歸道教協會管理。接著又談到了南山寺,南山寺乃是禪宗南宗喝雲派的祖庭,

他說南山寺以前的住持傳園法師管裡比較鬆散,到了普法就比較嚴格,他把居士

都趕出了南山寺,後來,漳州許多寺廟都是這些被趕出來的居士所建立的,大家

對普法的印象都不太好。

談到吃齋的問題,麗美說阿嬤都吃早齋。而她自己則吃十齋,分別是每月的

1、8、14、15、18、23、24、28、29、30 日。另外有還吃六齋:8、15、23、28、

29、30。現在麗美專持《地藏王經》,她說在建廟開始,約一個月的時間,她每

天從早到晚念十一遍《地藏王經》,中間不吃不喝。

麗美說她治病都派草藥、中藥,再加持大悲咒、藥師神咒。有許多治病的例

子。有癌症病患化療沒用,來這裡找帝爺公,就開白頭翁(草藥名)給他,他就

靠這一味草藥而吃好的。還有個賣鳥人,許願沒有還願,腳一直腫,才想起這邊

來,回來跪求還願,再回家腳腫就消了。

每年伽藍王廟都到南海普陀山進香,每次約五車,一車約 40 多人,每次約

去一個禮拜,除了跑普陀山之外還會跑九華山、桃花島等南海聖地島嶼。談話完

後,麗美領著我們參觀了還在施工的新廟,並在附近餐廳請我們吃了豐盛的晚飯。

四,概說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根據法清所言,厦門的菜姑多數是由先天、龍華、金童等三教而来。22情形

與台灣類似。周明慧則在惠安崇武發現許多齋堂。在台灣,齋堂是齋姑主要修行

的場所,許多齋姑就是住在齋堂裡,多半是齋教三派的信徒。但以我目前在漳州

採訪齋姑的經驗,絕少聽到與台灣所習稱的齋教任何一派有關的,只不過這些齋

姑都具有帶髮、吃齋、不淫、在寺廟等宗教場所裡居住修行的特徵,這點可說與

台灣過去的齋姑是合轍的。帶髮、吃齋、不淫、在寺廟等宗教場所裡居住修行的

特徵,在很長的歷史時期中,就是閩南與台灣民間對於佛教修行者的認識。這與

戰後中國佛教會來台後所亟欲養成、教導給大眾的形象,例如受過三壇大戒、剃

髮、著僧服是相當不同的。

閩南的齋姑長時間裡在艱困的環境裡仍能持戒守貞、吃齋拜佛,居住在寺廟

裡修行,或許她們對於經典義理比不上受過戒的正統的僧尼,但她們就是廣布於

市井,與民眾接觸最多的一群人,而在民眾看來她們就是佛教信仰的體現者, 齋

姑在其日常生活的行為態度中具體體現佛教的核心精神。過往時弘一大師曾說當

時的菜姑:「貞節苦行,精勤課誦,視比丘尼殆有過之。」無獨有偶,台灣的齋

22

Page 13: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姑,在日本殖民時期官員丸井圭治郎的眼中也可作為僧尼的表率:「彼等多數嚴

守持齋,不娶妻,慎嫖賭,不違戒律這些方面,是遠在內地(時指日本)僧人之

上。」我所訪問的齋姑,對於佛祖信仰之虔誠,對於日常課誦、持咒、持齋、守

貞之堅持,也一如過往的前輩一樣。不過由於沒有剃髮、正式受戒,使得現代齋

姑屢屢受到正統佛教的質疑,這是近代國家力量強大,並結合一個全國性佛教會

的力量後才出現的社會現象,但在閩南民間的角度視之,齋姑長久以來就是佛教

的出家人,而且也相當具有社會聲望。雖然齋姑多半被民間當作是佛教出家人,

自我定位也多半是如此,但由於齋姑缺乏一套由上而下、制度性的認可,使得齋

姑的個別狀況相當多元,由於修行才是重點,所以齋姑們的信仰行為帶有許多民

間信仰的色彩,但大致而言都具有帶髮、吃齋、守貞、在寺廟等宗教場所裡居住

修行的特徵。

在我所訪問的齋姑之中,三條巷伽藍王廟的麗美姑的情況比較特別。麗美姑

目前負責的伽藍王廟民間信仰的色彩較濃厚,是麗美姑阿嬤傳下來給麗美,現在

屬於漳州市道教協會所管轄。麗美姑阿嬤當過乩童,她以前當過乩童,而且麗美

姑也不否認現在的乩童身分,麗美現在也沒吃全齋,僅吃十齋。她現在也持續幫

信眾治病派藥的辦事服務,就像她的阿嬤當年一樣,並且麗美姑也表示以後若有

機也會再牽新童。

雖如此,但有幾點我們也必須注意,雖然麗美承認自己是乩童,但同時也認

為自己是位菜姑,除了麗美的阿嬤就是位菜姑以外,以前的伽藍王廟也曾住過好

幾位老菜姑,因此伽藍王廟從以前就與菜姑有關,現在也繼續保持這樣的特色,

根據信徒歐先生表示,伽藍王廟內部都是女姓在管理,平常的早晚課頌都是由廟

內女性自己負責。而伽藍王廟除供奉伽藍王爺,也供奉佛祖,從訪問的參拜中,

也感覺佛祖更受重視。麗美在日常的宗教實踐裡也充滿了佛教色彩,她以前曾跟

過南山寺傳園法師修行,早晚課誦佛教經典,以大悲咒、藥師咒幫信徒草藥加持,

也會到九華山、南海普陀山進香,麗美姑說當她在翻建伽藍王廟時曾專持《地藏

王經》,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們在和麗美姑的談話裡她不時就會唸句「阿彌

陀佛」。麗美本身也知道佛教裡沒有乩童,對此她不以為意,在日常生活的宗教

實踐中麗美姑的佛教信仰與民間信仰看來是沒有衝突。

我所訪問的這些齋姑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她們都是是廟宇巖寺日常實際運作

的維持者,甚至有的還是主導人。普惠姑、慧芳姑都是住持,秀麗姑、麗美姑都

是負責人。譬如說秀麗姑,以及曾經有擁有一百多位帶髮徒弟的日清姑,還有主

導伽藍王廟的建成的麗美姑,都具有精明幹練的能力。而這也是寺廟得以維持不

墜,並使得佛教得以遍傳民間的最堅實基礎。這樣的例子應相當普遍,秀麗姑說

漳浦約 48 間四十八間佛寺中,60%是在家修的菜姑在管理,比例驚人。齋姑可

以掌握寺廟經營並非沒有道理。根據一些齋姑的憶往,過去漳州民間便有許多齋

姑,如普惠姑說過去烏石岩曾有六七十位菜姑。麗美姑也說以前伽藍王廟有許多

老菜姑。因此有些齋姑掌握寺廟的經營的例子很多,我在閩南發現許多巖廟的住

Page 14: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持雖然是國家許可的僧人,但僧人彷彿掛單而已,對於寺廟日常事務的實際操控

權依然掌握在原來地方的齋姑手上。

有關齋姑和佛教的關係,由佛教的觀點視之,齋姑的地位很值得爭議。雖然

一般社會視這些帶髮修行的齋姑為出家人,而尊敬之,但從正統的觀點出發,這

些齋姑是沒有地位的,因此也才有齋姑再到佛寺受戒的情形。秀麗姑以前曾在福

州崇福寺受戒,慧芳姑同樣在崇福寺剃度受比丘尼五百大戒,連當過乩童的麗美

姑也說自己曾在南山寺跟師父修行過。似乎佛教才是她們修行的唯一依循權威。

但不可忽視的是,齋姑也有自己別於正統佛教的養女傳承,如普惠姑收養女孤

兒,兩人關係形同母女。以往有些研究對於惠安菜姑以及當地特殊的婦女文化多

所著墨,我在訪問中也得到了證實,慧前姑就是一位來自惠安的齋姑,她說惠安

有許多的女孩在年輕時就出家了,她自己則是在三歲的時候就跟著姑姑,住到寺

院,而成為齋姑。所以慧前姑是跟著姑姑而成為齋姑。惠安有許多婦女離鄉背井

出外工作,香港就有許多惠安女作幫傭工作,而到外地巖寺生活的齋姑也是外出

惠安女的一類。許多齋姑都是離鄉背井,林清華女士說東橋亭以前除了一位老姑

是本地人以外,其他都是外地來的,其中或有一些同樣來自惠安,但這點還有待

調查。東橋亭現在實際的負責人林清華則是給慧芳姑收養,慧芳姑當年則拜金針

姑為師。本來她們祖孫三代的傳承應該要繼續維持,但因為林清華文革時曾被逼

迫結婚過,所以回來後不認為自己還是菜姑,可見林女士非常重視守貞,不過我

也發現東橋亭附近的人們還是稱林清華為菜姑。

由於生活環境的使然,使得閩南的女性必須選擇齋姑的形式來兼及社會對於

她們在俗務上以及自我宗教上的追求,結果造成閩南顯著的齋姑文化。由於這群

女性幹練又貞節而贏得社會上的尊敬。她們對於佛教普及之貢獻,應不下那些受

過正式三壇大戒、剃度、著僧服,鑽研經典、深思佛理的僧尼。

五,結語

台灣的齋教徒極力實行佛教的某些理想,但另一方面卻企圖把佛教追求的這

些理想,如出家、離世、開悟、守戒、清修等與一般的日常生活更加密切地結合

起來。不僅將佛法轉變成始於中國的道,更把佛教的精隨吸納、保存於自己派下,

她們極力提高「在家人」的地位,甚至認為唯有在家人才保存著佛教的祕法,相

當有自信。

從秀麗姑的訪談所言,百分之六十的寺廟是在家人所管理,這實在是一個很

高的比例。但變遷一直在發生。從台灣的發展情形來觀照現今閩南的齋姑,可以

發現許多似曾相似的現象,第一,齋姑面臨政府與正統佛教會的制度壓力,台灣

所曾經歷過的齋門空門化的情形也在今日閩南不斷上演,齋姑越來越少,也不再

像從前一樣認同原有的齋姑身分。這並非齋姑無能,而是國家以及正統佛教制度

地強大化與社會環境的變遷使然,造成齋姑的延續傳承越來越困難。慧方姑就是

Page 15: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有學識有能力,足以使她維持一間寺廟並栽培後繼者,但目

前的東橋亭的管理人卻因為國家的規定,而必須是一位受戒剃度的僧人。林清華

女士曾當過十幾年的齋姑,原本應是慧芳姑的傳人,但她因為文革時曾被逼結

婚,而不再認為自己是齋姑,她說自己現在只是護法居士而已,現在的她的出家

觀念是落髮才算出家:「沒落髮都不算是出家人,在剃度之前只是帶髮修行的菜

姑,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要落髮,受過比丘尼五百大戒才算是出家人。」林女

士的說法不過是齋姑凋零的現象的一個側面而已,即齋姑對自我認同的降低。

2012 年 6 月 29 日廈門市為保護凋零的菜姑,發出了廈門市佛教「梵行清信女(菜

姑)教職人員資格認定辦法」試行草案,給予廈門市菜姑「廈門市佛教教職人員

證」,但此時獲得資格認證的菜姑已不足 50 人。23

不論偏向佛教或民間信仰的齋姑,我發覺這些修行女性的氣質其實相當接

近。不過宗教屬性卻可能因為個人經歷及修行場所而有不同的差異。我所訪問的

齋姑中,雖有人曾有至佛寺受戒出家的經驗,可有人小時候即被齋姑收養而跟隨

其出家也成為齋姑,還有人曾當過乩童,不過她長時間吃齋茹素住在廟裡修行。

不只閩南,台灣有許多齋姑也類似的氣質,但她們的宗教屬性很難只以佛教框

限,我在台北市曾採訪一間祭祀媽祖公寓廟,裡面的各項活動都十分仰賴女性的

投入,早期時此廟有位菜姑,因持齋修行而被人認為具有通靈的能力,因此有人

會去找他問事。後來則是由一名女性乩童再進行起駕濟世的儀式活動。24這是民

間宮廟神壇裡的修行女性。我在漳州市也訪問到兩位女性,她們兩人共同創建一

間還頗有規模的天公壇。天公壇比較接近民間信仰的廟宇而較遠於佛教,雖然我

沒將她們歸入本文所討論的齋姑,但她們的精神氣質與我在漳州其他佛教寺廟中

所見到的齋姑是非常類似的。

參考書目

林美容、祖運輝

1992 在家佛教—彰化朝天堂所傳的龍華派齋教,山西大學編

《中國佛教思想與文化》頁214-222(初稿) 修訂稿刊於江燦騰、王

見川編《台灣齋教的歷史觀察與展望》頁191-249 台北:新文豐(19

94)

林美容、張崑振

2000 臺灣地區齋堂的調查與研究,臺灣文獻 51(3):203-235

林觀潮、詹石窗

2007 《閩南宗教》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3

24

辜神徹、林美容,〈女乩、義女與誦經女:女性在「公寓廟」的活動和地位〉,《民俗曲藝》

168(2010),頁 22。

Page 16: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闞正宗

2001 蘭陽地區佛教與齋教的發展及轉型,宜蘭文獻雜誌 49

李玉珍

2000 出家入世 – 戰後台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回顧臺灣、展望

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

系。

李鸞嫻

2006 新竹市福林堂之研究―先天派齋堂繼承收養制度的歷史考察,清華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珍珍

2009 談福建的「梵行清信女」,普門學報 52:頁 118-130。

劉勁峰

2007 活躍在佛教寺院院的齋公與齋婆―寧都縣民間佛教文化調查,收入譚

偉倫主編,《民間佛教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劉一蓉

2007 民間宗教科儀對佛教懺悔儀式的採納與應用―粵東梅縣的齋嬤,收入

譚偉倫主編,《民間佛教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釋見曄訪問;釋見曄,釋見甯紀錄整理

2010 《政府遷台與台灣女性修行者:18 位「出家人」訪談錄》,臺北:國史

館。

丸井圭治郎

1919 《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台北:台灣總督府。

陳美蓉整理

1995 民俗、信仰與宗教―劉枝萬先生專訪,《臺灣史料研究》6。

釋東初

1976 〈了解台灣佛教的線索〉,《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中國佛教史論集(台

灣佛教篇)》,台北:大乘文化,第 87 冊。

江燦騰

1996 〈從齋姑到比丘尼-台灣佛教女性出家的百年滄桑〉,《歷史月刊》1996

年 10 月號。

陳國強、蔡永哲主編

1990 《崇武人類學調查》,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法清

1992 〈閩南菜姑的起源和地位〉,《閩南佛學院學報》 7。

周明慧

2000 依存與糾葛-惠安崇武的菜姑與菜堂,新竹: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陳珍珍

2009 〈談福建的「梵行清信女」〉,《普門學報》52。

Page 17: 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閩南齋姑對閩南佛教的影響 林美容、李家愷 摘要: 齋姑在過去台灣的民間社會裡十分普遍,她們長期吃齋持戒守貞,有自的

辜神徹、林美容

2010 〈女乩、義女與誦經女:女性在「公寓廟」的活動和地位〉,《民俗曲

藝》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