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草心、編織情 -...

4
68 69 一、大甲草蓆編織的起源 清朝《淡水廳志》物產考記載:「蒲(可 織蓆,大甲最佳)」。據說在1727 年(清雍正 5年)時,住在大甲附近的雙寮社(現在大甲建 興里)平埔族婦女蒲氏魯禮,及日南社婦女吶希 烏毛氏,於大安溪下游兩岸的沼澤濕地,採取野 生「大甲藺」草,經收割泡洗在太陽下晒乾後, 質感柔靭且不易折斷,於是粗製成草蓆及各種用 具。1765 年(乾隆30 年)時雙寮社的平埔族婦 女加流加買,將藺草莖撕成細條,所編的草蓆更 為美觀,清涼舒爽,質靭可折疊。早年大甲蓆僅 有少數婦女編織,這價格高貴的產品,是滿清末 葉台灣的滿清官吏回京時必備的禮品,後改良的 「加紋蓆」成為入京的貢品,「龍鳳蓆」更是帝 王家必備的嫁妝。連雅堂先生曾在《台灣通史》 〈工藝志〉中曾提到:「臺郡之箱、大甲之蓆、 雲錦之綢緞,馳名京邑,採貢尚方,則有足志 焉。」 藺草心、編織情 ─台中大甲帽蓆產業 文字/圖片 朱芳君 1897 年筆者祖父朱麗任大甲街副街長,知 要促進鄉民福祉,須提升家庭經濟,因而提倡大 甲草蓆,先教導婦女編織草蓆以獲得收入。大甲 蓆編織在中部海岸線(早年大甲地區有53庄)一 庄又一庄地開始流傳,到了1910 年代也傳到其 他街庄,有錢人家開始購買,大甲蓆成為時髦的 商品。此時大甲婦女競相投入草蓆的生產行列, 帶動了當時大甲地區的經濟,大甲亦邁入富裕街 市。當時一件大甲蓆約25日圓,編製一件上等 大甲蓆(特別是龍鳳蓆)需時百日,價格高達30 日圓以上,當時一個工人月薪不過10 日圓。夏 天的大甲蓆睡久了會吸汗而無粘質感,不會感到 熱,不會生蝨子、跳蚤,且用久了自發幽香。滿 清末年大甲蓆在上海被稱為「寶蓆」,成為中外 人士爭相購買的物品。 二、編織用大甲藺草 藺草是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為三角 台灣 技藝 形中空,高約12公尺。花結果為綠色毬果狀, 待變成淡褐色就表示已成熟可收割。藺草性喜水 分,可分為鹹水草與淡水草,鹹水草生長於海邊 一帶,通稱為鹹草或燈心草,品質較粗硬且沒香 味,常用來綑綁貨物,如粽子、蔬菜等。淡水草 就是一般所稱的大甲藺、蓆草,有一股淡淡的清 香味,為編織大甲帽蓆的原料。大甲藺草栽種在 水田中,看起來像稻禾,每年23期的收穫。播 種時間在農曆12月,若提前則可收三期,其第二 期在9 月收割,稱為秋草,因不易斷裂及變色, 龍鳳蓆整個龍鳳圖案以藺草鏤空方式編出圖案,龍飛鳳 舞、活靈活現,因為難度相當高,極費體力和眼力,即 使動作再熟練,長約3公尺、寬2公尺的龍鳳蓆,起碼 也得花上一個多月才能完成。龍鳳蓆可折疊成方塊狀, 看起來很美觀。(相片由雷養德提供) ╱台灣技藝 在民國60年代以前,大甲及苑裡曾大面積種植大甲藺 草達100多公頃,用來編織大甲帽蓆。如今只剩下由大 甲農會及苑裡農會輔導種植的幾百坪大甲藺草。(相片 由張慶宗提供)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Jul-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藺草心、編織情 - TAIPOWERdept.taipower.com.tw/yuan/yuan_95/yuan_pdf/95_9.pdf前,大甲及苑裡尚有種植大甲藺草達100多公頃,用來編織帽蓆。如今只剩下由大甲農會及苑裡農

68 69

一、大甲草蓆編織的起源

清朝《淡水廳志》物產考記載:「蒲(可

織蓆,大甲最佳)」。據說在1727年(清雍正

5年)時,住在大甲附近的雙寮社(現在大甲建

興里)平埔族婦女蒲氏魯禮,及日南社婦女吶希

烏毛氏,於大安溪下游兩岸的沼澤濕地,採取野

生「大甲藺」草,經收割泡洗在太陽下晒乾後,

質感柔靭且不易折斷,於是粗製成草蓆及各種用

具。1765年(乾隆30年)時雙寮社的平埔族婦

女加流加買,將藺草莖撕成細條,所編的草蓆更

為美觀,清涼舒爽,質靭可折疊。早年大甲蓆僅

有少數婦女編織,這價格高貴的產品,是滿清末

葉台灣的滿清官吏回京時必備的禮品,後改良的

「加紋蓆」成為入京的貢品,「龍鳳蓆」更是帝

王家必備的嫁妝。連雅堂先生曾在《台灣通史》

〈工藝志〉中曾提到:「臺郡之箱、大甲之蓆、

雲錦之綢緞,馳名京邑,採貢尚方,則有足志

焉。」

藺草心、編織情─台中大甲帽蓆產業

文字/圖片 朱芳君

1897年筆者祖父朱麗任大甲街副街長,知

要促進鄉民福祉,須提升家庭經濟,因而提倡大

甲草蓆,先教導婦女編織草蓆以獲得收入。大甲

蓆編織在中部海岸線(早年大甲地區有53庄)一

庄又一庄地開始流傳,到了1910年代也傳到其

他街庄,有錢人家開始購買,大甲蓆成為時髦的

商品。此時大甲婦女競相投入草蓆的生產行列,

帶動了當時大甲地區的經濟,大甲亦邁入富裕街

市。當時一件大甲蓆約2~5日圓,編製一件上等

大甲蓆(特別是龍鳳蓆)需時百日,價格高達30

日圓以上,當時一個工人月薪不過10日圓。夏

天的大甲蓆睡久了會吸汗而無粘質感,不會感到

熱,不會生蝨子、跳蚤,且用久了自發幽香。滿

清末年大甲蓆在上海被稱為「寶蓆」,成為中外

人士爭相購買的物品。

二、編織用大甲藺草

藺草是莎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為三角

台灣技藝

形中空,高約1~2公尺。花結果為綠色毬果狀,

待變成淡褐色就表示已成熟可收割。藺草性喜水

分,可分為鹹水草與淡水草,鹹水草生長於海邊

一帶,通稱為鹹草或燈心草,品質較粗硬且沒香

味,常用來綑綁貨物,如粽子、蔬菜等。淡水草

就是一般所稱的大甲藺、蓆草,有一股淡淡的清

香味,為編織大甲帽蓆的原料。大甲藺草栽種在

水田中,看起來像稻禾,每年2~3期的收穫。播

種時間在農曆12月,若提前則可收三期,其第二

期在9月收割,稱為秋草,因不易斷裂及變色,

龍鳳蓆整個龍鳳圖案以藺草鏤空方式編出圖案,龍飛鳳

舞、活靈活現,因為難度相當高,極費體力和眼力,即

使動作再熟練,長約3公尺、寬2公尺的龍鳳蓆,起碼

也得花上一個多月才能完成。龍鳳蓆可折疊成方塊狀,

看起來很美觀。(相片由雷養德提供)

╱ 台 灣 技 藝

在民國60年代以前,大甲及苑裡曾大面積種植大甲藺

草達100多公頃,用來編織大甲帽蓆。如今只剩下由大

甲農會及苑裡農會輔導種植的幾百坪大甲藺草。(相片

由張慶宗提供)

Page 2: 藺草心、編織情 - TAIPOWERdept.taipower.com.tw/yuan/yuan_95/yuan_pdf/95_9.pdf前,大甲及苑裡尚有種植大甲藺草達100多公頃,用來編織帽蓆。如今只剩下由大甲農會及苑裡農

70 71

期,朱麗認為要將此手工藝品發揚光大,需成立

工廠,且須為股份公司的組織。1902年他集合大

甲地區志同道合的親朋好友李城(大安)、陳坤

龍(日南)、陳瑚(苑裡)及大甲的李進興、杜

清、李聰和等人士,以資金10萬日圓,籌設大甲

帽蓆株式會社,這是台灣第一間民營的股份公司

並於1903年創立,同年3月1日開工生產。4月8日

朱麗被選為社長,次月他於該會社大甲工廠籌設

全台第一個編織大甲帽蓆研習班,聘請陳阿市、

陳富、吳玉、吳幼、黃廉等5位編織教師,訓練家

庭主婦250人,作為編織技術的種子,提升編織技

術,所以大甲的帽蓆品質最好。1914年成立大甲

帽蓆購買販賣組合,朱麗為第一任組合長,後由

杜清接任。

四、提高大甲的草蓆編織環境

為提高大甲地區的大甲草蓆編織品質,當時

的大甲街副街長朱麗除了很注重編織人員的訓練

外,為改善大甲帽蓆的原料大甲藺的色澤,必須

有良好水質,才能讓藺草的加工的色澤良好,因

而致力推動大甲水廠。所以第一任的大甲區街長

朱麗推動興建大甲水廠,由台中州的公共衛生費

支付3萬日圓,但仍嫌不足。後由大甲帽蓆同業

組合在1907年12月資助5千日圓,水廠才有足夠

的經費動工。因大甲水廠是當時台中縣第一座自

來水廠,使得大甲的帽蓆原料「大甲藺」加工的

色澤良好,對大甲帽後來原料林投葉的加工與漂

白,更能維持優異色澤。

大甲區建興里的大

甲藺草,經收割、

曝曬乾燥、整理及

加工等程序,而成

為可編織的材料。

1903年朱麗創立的大甲帽蓆株式會社的大甲工廠外景,位於大甲街(今順天路)上的北門附近。

品質最好,價格較貴。從種植的過程,大約為選

苗、耕田、插秧、定期施肥、3個月成長期、收

割、曝晒乾燥、整理及加工等程序,而成為可編

織的材料。藺草幼苗是利用第三期作的「三冬

草」,11月收割後留一苗圃區,做下年度幼苗插

種用。

1900年朱麗赴日推廣大甲草蓆,其原料大甲

藺草亦先後獲得1907年東京勸業博覽會,及1935

年10月始政40週年紀念台灣博覽會的獎牌,成為

世界級的編織原料,大甲帽蓆因而暢銷海內外。

1908年時大甲藺產量最多,達5千餘擔,1943年

栽培面積最廣,計有563公頃。在民國60年代以

前,大甲及苑裡尚有種植大甲藺草達100多公頃,

用來編織帽蓆。如今只剩下由大甲農會及苑裡農

會輔導種植的幾百坪大甲藺草,且散落在偏遠地

區。

三、大甲帽蓆訓練編織工

1900年日本政府極力發展各地特有產物,同

年4月30日台中縣知事派朱麗到日本東京、大阪及

神戶等地考察產業,並參觀全國貿易品博覽會與

新古美術博覽會,這趟日本之行,順便推廣大甲

帽蓆,認為如能確保帽蓆品質,外銷大有前途。

因而他很重視技術的提升,返台後聘請陳阿市、

陳富、吳玉、吳幼、黃廉等五位婦女等五人,將

她們的帽蓆編織經驗傳授大甲北門附近的婦女,

該地區後發展成為大甲帽蓆編織中心。次年各地

湧來大量訂購單,原本為貧窮婦女賴以為生的技

能,連小康之家的婦女亦開始投入大甲草蓆編織

行列。同年李聰和、朱麗、杜清及李進興等人,

在李聰和宅(庄尾)創設元泰商店(大甲第一家

帽蓆行),開始第一次外銷日本2千頂大甲帽。

1901年大甲帽產達3萬頂,開始邁入成長

╱ 台 灣 技 藝

Page 3: 藺草心、編織情 - TAIPOWERdept.taipower.com.tw/yuan/yuan_95/yuan_pdf/95_9.pdf前,大甲及苑裡尚有種植大甲藺草達100多公頃,用來編織帽蓆。如今只剩下由大甲農會及苑裡農

72 73

早年中部各鄉鎮的婦女編織大甲帽蓆,常利

用家事之餘在戶內外、路旁或樹蔭下編織,到了

夜間點菜子油燈,視線不良無法編織。為解決這

點,大甲區街長朱麗因而致力推動興建后里發電

廠,1911年7月完工,是中部地區(從新竹到嘉

義)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先供電台中彰化,大甲

次年供電,是中部地區首先通電的鄉鎮。這段期

間中部海線的大甲帽蓆產地,只有大甲已供電,

夜間有良好工作環境,不但可以夜間趕貨,能把

握客戶的交貨期。有了電燈後,增加將近一倍的

編織時間,對帽蓆編織工的獲利大增。

五、大甲帽

1897年苑裡西勢庄的農婦洪鴦,她的兒子幼

時頭生瘡,為了保護兒子頭部,學當地原住民的

藺草編織技巧,仿洋人呢帽編織草帽,經多次改

良完成第一頂草帽。當時大甲街副街長朱麗得知

洪鴦用大甲藺編織草蓆的技巧完成草帽,於1899

年10月召集大甲編織草蓆的高手林紅柿、郭富、

林快、張枝和駱聬等5人共同研究,參照大甲蓆

技術改編草帽,將苑裡人洪鴦編織的草帽加以提

升,研究出與大甲蓆同水準的大甲帽,次年大甲

開始編織草帽。由於大甲蓆與大甲帽系出同門,

大甲帽原料原來是以大甲藺草編織,但在1906

年起外銷逐漸改用林投葉纖維,後再改為紙捻編

織,外銷的數量以林投葉與紙捻為原料較多,可

說是廣義的「大甲帽」,但大甲蓆始終都是用大

甲藺草編織,不像大甲帽原料種類繁多。

台灣光復初期,吳墩禮及黃金爐加入經營帽

蓆產業,大甲帽蓆行銷歐美及大陸業績不錯,但

民國38年後失去中國大陸市場。民國45年蔣夫人

關心大甲帽蓆業的衰頹,曾通令全省初中的童子

軍帽,一律採用國產草帽,大甲帽業一時恢復生

機,後來不再硬性規定,大甲帽就沒落了。

六、博覽會大出頭

大甲帽蓆曾在博覽會大出風頭:1903年2

月,朱麗以大甲帽參加第5回內國勸業博覽會展

覽,得到三等賞牌,並捐贈該博覽會15日圓,頒

贈名譽贊助員徽章,並邀請大甲帽蓆株式會社參

加下次之博覽會。1907年在日本舉行的東京勸業

博覽會,台灣館中的大甲帽蓆株式會社展出大甲

蓆及大甲帽,榮獲賞牌及褒狀,受到上至皇族、

下至日本民眾的讚賞,1935年10月始政40週年紀

念台灣博覽會,亦登錄受賞,確是大甲無上的光

榮。

大甲帽蓆享譽中外,百年前為台灣爭取外

銷,參加日本博覽會獲獎,集資設廠研究改進開

拓市場者,是首屆大甲區街長朱麗。他熱心公

益,疏導水圳,籌設水電,以利民生。本文細述

大甲帽蓆發展原委,倡導婦女手工藝功績點滴,

成為台灣地方盛事。台中縣議會第一屆議長李晨

鐘曾說:「十九世紀初年朱麗就擁有經濟頭腦,

創立大甲帽蓆株式會社,訓練數百名家庭主婦作

為種子教師編織帽蓆,大量賺取外匯,讓大甲帽

蓆聞名全球。」

七、帽蓆富裕了大甲

1922年海線通車後,大甲帽蓆邁入鼎盛時

期,大甲火車站前大街兩旁的帽蓆店林立,大

甲成為中部沿海鄉鎮所產帽蓆的最大集散地。

1936年是大甲帽蓆的全盛時期,當時走進每一條

朱麗非常重視帽蓆編織技術,於1903年在大甲帽蓆株式會社的大甲工廠籌設大甲帽蓆研習班訓練家庭主婦,作為編

織技術的種子。

1930年筆者舅舅經營大甲帽蓆,當時大甲商人以戴大甲帽最為時髦。

╱ 台 灣 技 藝

Page 4: 藺草心、編織情 - TAIPOWERdept.taipower.com.tw/yuan/yuan_95/yuan_pdf/95_9.pdf前,大甲及苑裡尚有種植大甲藺草達100多公頃,用來編織帽蓆。如今只剩下由大甲農會及苑裡農

74 75

建興里另一位朱周貴春,不但是大甲帽蓆的

編織專家,更將帽蓆的編製提升至藝術的層面,

擔任大甲區編織技藝研習的指導老師,擔負起這

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揚重任。自從會編「龍鳳

蓆」的柯莊屘去世後,現在世上只剩朱周貴春還

會「龍鳳蓆」這絕活。此外有黃嬌、林慧津、鄭

滿足等人都是編織技藝的後起之秀,將有遠景可

期,即不再詳述。

早年聞名遐邇的大甲帽蓆,曾經風行中外,

是台灣三大重要輸出產物之一,近年來已經沒

落,現在大甲只剩下1~2家帽蓆行,這項古老的

手工藝品因費時耗工,與收入不成比例,成為即

將消失的行業。大甲區及苑裡鎮農會為延續大甲

帽蓆產業,以免帽蓆編織藝師逐漸凋零,近年成

立帽蓆文化館,並設立編織班,讓婦女重新投入

編織工藝,加入新生命,讓大甲帽蓆編織以全新

風貌呈現。政府為保存、延續及發展地方產業特

色,也在文建會的規劃下,於民國79年12月在豐

原成立台中縣立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該館為保

存並發揚大甲帽蓆文化,設立專題展示館收藏各

種草蓆編織品,主要為大甲草蓆。

大甲今年入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大甲的

人文、歷史、古蹟與觀光遊憩資源很多,值得遊

客前往重溫歷史記憶,欣賞大甲在地文化之美。

早年聞名遐邇的大甲帽蓆,近年來已經沒落,現在大甲只剩

下一、二家帽蓆行。

1936年是大甲帽蓆的全盛時期,在朱麗的熱心推廣下,都能看到許多婦女們在

街上,正在編織著草帽、草蓆。

圖片中那些默默在編織的布娃娃婦女,值得我們肯定,

當年會編織大甲帽蓆的婦女,所得比男人還高,因她們

的努力,改善了早年大甲地區的經濟,也繁榮了西部沿

海農村的鄉鎮。(相片攝自裕珍馨大甲三寶文化館)

街道,都能看到許多婦女正在編織著大甲草帽、

草蓆。大甲鄰近鄉鎮也深受影響,全是「大甲帽

蓆」編織的天下,還包括錢包、煙草袋、皮包等

產品。當時帽蓆商搜集中部沿海鄉鎮婦女編織的

帽蓆,運到日本神戶供貨外銷,大甲有不少大甲

帽蓆商,在大甲編織或搜購帽蓆,在神戶經營商

行派家中成員長駐神戶推廣帽蓆,成為巨室。

當時台灣每年大甲帽蓆出口值僅次於糖及米

的第三位,大甲帽蓆產地遍及中部西海岸各街

庄,1936年清水的產量已比大甲多,但大甲帽

蓆的稱呼依舊,這得歸功於朱麗早年對地方二級

單位設立的―大甲辦務署、大甲支廳、大甲郡,

不論是否在大甲編織,只要在中部海線生產都是

大甲郡管轄,名正言順冠上「大甲」。同時大甲

帽蓆株式會社的大量生產,當時「帽蓆」以「大

甲」為名就此定案。

八、大甲帽蓆編織師

早期苑裡西勢庄的洪鴦,是著名的大甲帽蓆

編織師,1914年被聘為台北第三高女(今中山

女高)的手工藝教師。近代則以柯莊屘最著名,

1905年生於大甲建興里,8歲時已能把製品賣給

帽蓆商以補貼家計,終身樂於編織大甲帽蓆近90

年。因其手工精巧細緻,民國81年獲教育部第8屆

「民族藝術薪傳獎」傳統工藝編織類得獎者,是

大甲的草編國寶。柯莊屘拿手絕活是龍鳳蓆,整

個龍鳳圖案都在編者腦中成形,再以藺草鏤空方

式編出圖案,因難度相當高,即使動作再熟練,

長3公尺寬2公尺的龍鳳蓆,起碼要花一個多月才

能完成,無法用筆記下製作方式,幾乎成獨門手

藝。目前臺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

也典藏一件龍鳳蓆作品。

╱ 台 灣 技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