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20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 【財政學】 <張政老師 精選> 頭號重點1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 「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 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 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 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 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 、「貨物稅」(10%) 劃入統籌分稅 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 ) 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 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 (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 (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 (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 (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 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 分析之。 (1)圖形 0 G Y G Y P P B BA A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 0 U 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AB ′′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 1 U 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 提高(U 1 U 0 )、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 1 G 0 )()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 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 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 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an-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

「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

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

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

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

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

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

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 (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 (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 (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 (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

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

分析之 (1)圖形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A Bprime prime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

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

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

G0)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

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

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

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

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

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

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

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

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

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

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

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P

0

S

D

QDrsquo

Q

E

ErsquoPrsquo

P

(1)圖形房屋 P

0 Q

S

DDrsquo

E

Ersquo

PPS

P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

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

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

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

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

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

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

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

共同負擔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

共同承擔租稅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

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

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

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

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

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

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

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

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

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0A 0B

MPKAMPK

B

MPKA MPK

B

MPKA-t

E0rB

KKrsquo

rBrsquo

rA

rArsquo

MPKB-t

Ersquo

0A 0B

MPKA

MPKB

MPKA MPK

B

MPKA-t

E0

Ersquo

rB

KKrsquo

rBrsquo

rArArsqu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3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

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

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

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

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

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

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

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

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

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

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

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

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

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

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

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

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

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

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

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

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 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4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

生超額負擔 【解】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

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

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

定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

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

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

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

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

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ac而超額負擔

為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

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

abc

無異曲線 分析

受補償需求

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ab acde C超額負擔 bc abc

X

Y

PP

Y

0 X

U0

U1

E1

X0X1 X0rsquoPX

0 XDC(U1)

PX(1+t)

PX

X0Y

P (1+t)P

E0

E0rsquo

X0X1 X0rsquo

EV

a

bc

T

EB

a

bcd

e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212 D P Qε τsdot sdot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212 D P Q tε sdot sdot sdot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Dε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

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

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

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

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

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

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

緩課徵而已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5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

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

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

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

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1 10 0

C YC + =Y +

1+r 1+r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10 0 0

C YC + =Y T +

1+r 1+rminus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 0Y T C FHminus minus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010 0

Y B (1 r)CC + =Y +

1+r 1+rminus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Y C DHminus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

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

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

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

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6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

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

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

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

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

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

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

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

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

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

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

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

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

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7

(三)圖形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

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

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

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

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

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

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

人 利 益 最 大 而 支 付 克 拉 克 租 稅 為

G0bG(或cEf)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

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

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

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

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

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

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

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

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8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 (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

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

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

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

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

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

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

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

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

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2: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

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

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

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

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

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

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

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

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P

0

S

D

QDrsquo

Q

E

ErsquoPrsquo

P

(1)圖形房屋 P

0 Q

S

DDrsquo

E

Ersquo

PPS

P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

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

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

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

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

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

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

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

共同負擔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

共同承擔租稅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

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

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

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

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

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

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

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

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

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0A 0B

MPKAMPK

B

MPKA MPK

B

MPKA-t

E0rB

KKrsquo

rBrsquo

rA

rArsquo

MPKB-t

Ersquo

0A 0B

MPKA

MPKB

MPKA MPK

B

MPKA-t

E0

Ersquo

rB

KKrsquo

rBrsquo

rArArsqu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3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

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

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

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

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

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

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

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

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

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

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

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

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

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

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

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

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

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

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

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

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 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4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

生超額負擔 【解】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

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

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

定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

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

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

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

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

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ac而超額負擔

為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

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

abc

無異曲線 分析

受補償需求

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ab acde C超額負擔 bc abc

X

Y

PP

Y

0 X

U0

U1

E1

X0X1 X0rsquoPX

0 XDC(U1)

PX(1+t)

PX

X0Y

P (1+t)P

E0

E0rsquo

X0X1 X0rsquo

EV

a

bc

T

EB

a

bcd

e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212 D P Qε τsdot sdot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212 D P Q tε sdot sdot sdot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Dε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

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

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

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

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

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

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

緩課徵而已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5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

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

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

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

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1 10 0

C YC + =Y +

1+r 1+r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10 0 0

C YC + =Y T +

1+r 1+rminus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 0Y T C FHminus minus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010 0

Y B (1 r)CC + =Y +

1+r 1+rminus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Y C DHminus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

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

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

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

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6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

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

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

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

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

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

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

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

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

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

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

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

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

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7

(三)圖形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

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

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

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

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

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

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

人 利 益 最 大 而 支 付 克 拉 克 租 稅 為

G0bG(或cEf)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

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

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

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

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

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

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

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

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8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 (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

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

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

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

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

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

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

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

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

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3: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3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

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

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

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

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

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

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

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

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

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

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

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

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

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

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

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

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

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

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

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

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 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4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

生超額負擔 【解】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

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

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

定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

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

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

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

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

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ac而超額負擔

為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

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

abc

無異曲線 分析

受補償需求

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ab acde C超額負擔 bc abc

X

Y

PP

Y

0 X

U0

U1

E1

X0X1 X0rsquoPX

0 XDC(U1)

PX(1+t)

PX

X0Y

P (1+t)P

E0

E0rsquo

X0X1 X0rsquo

EV

a

bc

T

EB

a

bcd

e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212 D P Qε τsdot sdot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212 D P Q tε sdot sdot sdot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Dε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

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

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

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

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

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

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

緩課徵而已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5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

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

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

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

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1 10 0

C YC + =Y +

1+r 1+r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10 0 0

C YC + =Y T +

1+r 1+rminus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 0Y T C FHminus minus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010 0

Y B (1 r)CC + =Y +

1+r 1+rminus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Y C DHminus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

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

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

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

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6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

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

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

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

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

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

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

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

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

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

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

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

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

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7

(三)圖形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

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

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

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

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

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

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

人 利 益 最 大 而 支 付 克 拉 克 租 稅 為

G0bG(或cEf)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

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

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

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

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

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

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

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

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8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 (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

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

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

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

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

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

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

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

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

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4: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4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

生超額負擔 【解】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

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

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

定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

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

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

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

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

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ac而超額負擔

為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

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

abc

無異曲線 分析

受補償需求

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ab acde C超額負擔 bc abc

X

Y

PP

Y

0 X

U0

U1

E1

X0X1 X0rsquoPX

0 XDC(U1)

PX(1+t)

PX

X0Y

P (1+t)P

E0

E0rsquo

X0X1 X0rsquo

EV

a

bc

T

EB

a

bcd

e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212 D P Qε τsdot sdot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212 D P Q tε sdot sdot sdot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Dε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

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

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

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

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

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

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

緩課徵而已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5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

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

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

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

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1 10 0

C YC + =Y +

1+r 1+r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10 0 0

C YC + =Y T +

1+r 1+rminus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 0Y T C FHminus minus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010 0

Y B (1 r)CC + =Y +

1+r 1+rminus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Y C DHminus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

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

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

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

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6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

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

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

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

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

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

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

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

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

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

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

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

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

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7

(三)圖形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

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

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

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

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

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

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

人 利 益 最 大 而 支 付 克 拉 克 租 稅 為

G0bG(或cEf)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

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

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

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

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

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

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

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

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8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 (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

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

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

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

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

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

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

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

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

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5: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5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

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

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

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

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1 10 0

C YC + =Y +

1+r 1+r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10 0 0

C YC + =Y T +

1+r 1+rminus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 0Y T C FHminus minus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1 010 0

Y B (1 r)CC + =Y +

1+r 1+rminus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0C

1C )

④個人儲蓄 0 0Y C DHminus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

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

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

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

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6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

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

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

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

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

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

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

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

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

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

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

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

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

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7

(三)圖形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

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

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

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

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

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

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

人 利 益 最 大 而 支 付 克 拉 克 租 稅 為

G0bG(或cEf)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

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

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

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

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

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

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

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

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8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 (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

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

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

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

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

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

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

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

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

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6: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6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

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

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

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

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

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

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

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

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

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

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

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

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

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7

(三)圖形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

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

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

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

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

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

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

人 利 益 最 大 而 支 付 克 拉 克 租 稅 為

G0bG(或cEf)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

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

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

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

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

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

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

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

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8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 (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

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

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

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

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

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

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

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

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

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7: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7

(三)圖形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

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

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

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

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

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

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

人 利 益 最 大 而 支 付 克 拉 克 租 稅 為

G0bG(或cEf)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

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

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

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

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

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

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

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

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8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 (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

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

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

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

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

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

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

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

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

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8: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8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 (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

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

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

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

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

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

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

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

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

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9: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9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0 X

Y

X

Y

PP

B C

A

D

E1E0

U1

U0

X1X0

E2

U2

X2

J

KX

Y

P (1 s)Pminus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AB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AC X YP (1- s)X+P 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1E J DA=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

變量(EV)」衡量為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DA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2 1E K E J DA== (以Y財衡量)下現金

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

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Q0 Q1

PX

0 QX

D

S(1-s)

SP0

P1

A 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0 1 1P P Qsdot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1 1

1 0 1 02 2ΔP ΔQ= P P Q Qsdot sdot =ABC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

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

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

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

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

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

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

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

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

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

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

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

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

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

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

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

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

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

部損害MED(Qo)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0: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0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o

MED=t

A

C

D F

H

I

G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o

J

KL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

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

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

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

MUG=MUT

0

MUG

MUT

GT

MUG

MU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X

0 G

0 G

E

PPFUB=UB

0

UA

G

XA=X-XB

ArsquoA

X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

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

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1: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1

100

G0

MBB

MB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A PB

A

B

P

0 GP

0 GP

0

DA=MBA

DB=MBB

DA+B

SG

E

G

P=

PA+PB

PA

P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N

$

0 N0 N1

B(G0)B(G1)

C(G1)

C(G0)

G

$

0 G0 G1

C(N1)

C(N0)

B(N1)

B(N0)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

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

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

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

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

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

率損失 $

0車流量N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sdot

C+T(NK)+τA

E

O

NNoN

C

F

G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

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

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

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P

0 GG

SMC

d1

SMC-(D-d1)

G0

Ec

fa

b

id DS =

D-d1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

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

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2: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2

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

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

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

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

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

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

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

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

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

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

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

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

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

格 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

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

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

minussum sum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T Tt t

t tt=0 t=0

B C(1+r) (1+r)sum sum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

(IRR)

Tt t

tt=0

B C0

(1+IRR)minus

=sum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3: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3

符號說明(1) tB 為第t期的效益 (2) t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

率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

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P

0 Q

AC

MC

ARMR

PH

CMPM

E

GErsquo

H

D

B A

FPA

PC

QM QA QC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

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虧損 最大 無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

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無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

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

(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P

0 Q

SMC1

LMC

DL

DH

P

PLEL

EH

SMC2

PH

E

Q0 Q1 Q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4: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4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

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

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

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

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平均稅率=(T)(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課稅所得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應納稅額

總所得

(2)邊際稅率=( T)( Y)∆∆

稅負變動幅度

稅基變動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

(T)與稅

基(Y) 表示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

稅率(AT)與稅基

(Y)表示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AT

0 Y(稅基)

AT (平均稅率)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

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

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5: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5

YA0YB

TU

UA(YA)UB(YB)

BY

a

cB BY -T

BT

AY

d

e

f hg1g2g3

brsquoersquo

MU

b1b2b3ij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1ab 2ab 3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de de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1ab = de 2abac

= dedf

3ig =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b gprime prime = e hprime prime A繳納稅額 a

AT = 1cg pAT = 2cg m

AT = 3cg B繳納稅額 a

BT = fh pBT = fh m

BT = fh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

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

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21

2 ( )= sdot sdot ∆EB Q P Pε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21

2= sdot sdot sdotEB P Q tε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

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

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

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

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

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

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6: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6

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

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

(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

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

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

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C

0

E2

E3

E1

R1 R2 R3

2Eprimeprime

2Eprime

2Rprime 2Rprimeprime RT

U1

SE IEIE

IE

休閒財貨

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0

C1

C0

U0

E0

E1

E

E2

2Eprime

20C prime 0

0C 20C 1

0C Y0

S(稅前)

SS

斜率=1+r(1-t)

darr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

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7: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7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

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

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

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

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

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

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

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

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

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0

C1

C0

0C

1C E1

E0

Y0

Y1U0

U1

A

B D

Y0-T0

FH

C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

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

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

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

增稅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

(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

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

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

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8: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8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縣(市)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X1X0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X1X0 Brdquo

E2

U2

X2

c

dX

Y

P (1 s)Pminus

0 X

Y

X

Y

PP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X3X0 X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X2X

(1) 現 金 補 貼 (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

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

金並不限制消費用

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

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

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

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

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

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

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

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

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

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

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

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

(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

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

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

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

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

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

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

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

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

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

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

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

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

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19: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19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需配合

無配合

補助金

1無條件補助

限 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

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

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

(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

(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squo

E1

E0 U1

U0

G1G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

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

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

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

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

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

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

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

的福利水準(U2>U1)

0 G

Y

G

Y

PP

B Brsquo

A

Ardquo

E1E0

U1U0

G1G0 Brdquo

E2

U2

G2

c

dG

Y

P (1 s)Pminus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Page 20: 試題評析 - GETmember.get.com.tw/File/PDF//KP/103/KP_Finance_80345.pdf ·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

【版權所有重製必究】

高點

高上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

2-20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

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

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

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

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

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

>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

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0 G

Y

C

A

E0 U1

U0

G0 B

E1

Ardquo

E2

U2

G1G2 G BrsquoBrdquo

0 G

Y

C

A

E0

U1U0

G1G0 Brsquo

E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

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

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

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

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G )則數

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且邊際替代

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則福利水準低

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

較少(G3)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1

U0

G3G0 G1

E0E1E2 U2

U3

Ardquo

Brdquo

E3

G2G

【財政學】 lt張政老師 精選gt

頭號重點1 (( 熱門議題與相關考題

張政老師叮嚀地方特考偏好「地方財政理論」的議題舉凡「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補助金制度」「財產稅歸宿的三種觀點」「Tiebout模型與遷移決策」等皆為熱門議題此外今年有「九合一選舉」故公共選擇的問題也需要留心

一我國的「統籌分配稅款」與所謂的「補助金」制度有無不同請就其功能比較分析之

【解】

(一)統籌分稅款其理論基礎為部分具有「稅基廣高流動性」的租稅此類租稅雖然為中央政府徵收但仍有地方政府經濟活動的貢獻但因由地方政府徵收困難不符合徵收效率原則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故其性質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我國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國稅中的「營業稅」(60)「所得稅」(10)「貨物稅」(10)劃入統籌分稅款再依透明化及公式化原則分配分配予各地方政府

(二)補助金制度其理論基礎為上級政府對於下級政府的財力移轉屬於地方政府「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而給予地方補助金的原因有(1)解決上下級政府間財政的「垂直不均」(2)改善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不均」(3)激勵地方的財政努力(4)特定補助可矯正地方公共財利益外溢的問題

(三)兩者的異同

1相異處在收入分類上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

2相同處「普通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由以下分析之

(四)結論

1統籌分配稅款屬於地方政府的「自有財源與收入」係因部分租稅「稅基廣高流動性」故由中央政府統一徵收再依照一定分配予地方政府而補助金則屬於「非自有性財源與收入」純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移轉

2統籌分配稅款因不限定支出用途在經濟效果上與一般性補助款相同將不影響財貨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而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擴張

二請說明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新觀點(new view)與使用者付費(Userrsquos Fee View)對於財產稅歸宿有何不同並說明兩者分析結果差異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國目前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如何在這幾種觀點分析

【解】

(一)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認為財產稅具有「貨物稅」特性以「部分均衡分析」取決於供需曲線的彈性大小分為土地與房屋兩類

(二)新觀點(New Viewpoint)將財產稅視為一種「資本稅」以「一般均衡分析」認為資產的所有人將共同承擔租稅

(三)使用費觀點(Userrsquos Fee View)

1此觀點下認為財產稅是建設地方的財源在民眾可充分自由遷移下可自行選擇喜愛的居住地其中財產稅亦是影響決策的一項因素因此財產稅具有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當地方公共財提供願完善居民支付財產稅的意願也將越高

2財產稅被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每一人可透過繳納財產稅來換取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因此財產稅則為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3在使用者付費的觀點下力求收支平衡亦即地方政府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應由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擔

(四)我國對房屋課徵的奢侈稅的課徵目的為抑制房屋過度炒作且期待符合量能公平原則故不適用使用者付費觀點分析

1若以傳統觀點分析我國針對出售房屋課徵奢侈稅其稅負會部分轉嫁於房屋購買者並不會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

2若以新觀點分析討論我國針徵奢侈稅其稅負由所有房屋持有者(包括土地持有者)由此觀點完全由房屋出售者承擔符合奢侈稅原始的立法意旨

3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五)結論

1財產稅的傳統觀點分析與新觀點分析分別採用「部分均衡分析」與「一般均衡分析」傳統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貨物稅」土地稅歸宿由地主負擔房屋稅由供需雙方依彈性大小負擔新觀點將財產稅視為「資本稅」無論土地或房屋皆屬於資本其財產稅歸宿由資本持有者負擔而使用者付費則將財產稅視為取得公共財與公共服務的代價和成本課徵財產稅將不產生租稅歸宿與超額負擔

2我國奢侈稅的目的為量能公平原則顧若以新觀點分析較符合符合立法意旨但我國奢侈稅屬於特種銷售稅仍偏向財產稅傳統分析

三名詞解釋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

【解】

(一)捕蠅紙效果(flypaper effect)為實證研究提出當地方政府獲得每一元補助而花費的公共支出的比例會勝過每一元由地方自己所得增加所花費在公共支出的比例簡言之不論中央政府採取哪種型態的補助金給地方政府其效果將相對於地方所得增加為大而其中以「一般性補助」產生的效果最大

(二)租稅競爭(tax competition)指地方政府之間相互以租稅減讓方式來吸引地區外之生產要素到轄區內從事生產活動以期增加其稅基與稅收然而若各地方皆從事租稅競爭則長期使地方政府收入偏低最終導致公共支出不足或公共財水準低於最適

(三)租稅輸出(Tax exporting)指將租稅負擔移轉至該地區以外的居民或其他層級的政府負擔則地方政府增加外來的稅收但該地區居民並無對應的租稅負擔若某地區發生租稅輸出則將導致公共支出過多或公共財水準高於最適

(四)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通常指地方公共財的利益影響至該轄區之外即外部性理論中的「外部利益」以效率的觀點來看若忽略此效果則此類地方公共財會提供過少而低於最適水準而上級政府常給予補助金以矯正外溢效果

(五)租稅努力(tax effort)指地方政府只以特定稅率而實際課徵的稅收除以某一基準稅率應課徵的稅收所得到之比值上級政府通常以「配合補助」來刺激地方政府的租稅努力下級政府自籌款努力的程度越高表示應獲得的補助款(無條件補助)應越多藉以激勵地方政府自籌財源租稅努力(TE)=實際稅收基準稅收若稅基相同則租稅努力(TE)=實際稅率基準稅率

四政府課徵租稅如果違反「效率原則」表示課徵租稅的結果會產生「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請問超額負擔如何衡量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決定於那二項因素又為何會產生超額負擔

【解】

(一)超額負擔的衡量

1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 EB)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當租稅課徵出現超額負擔表示租稅違反效率原則由上述可知衡量超額負擔將由個人因課稅造成的總負擔扣除政府租稅負擔額外的福利損失即為超額負擔

2圖形以無異曲線和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二)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若以消費者角度計算超額負擔假設消費者面對固定價格或水平供給曲線

1以從量稅(稅額τ)計算EB=

image15wmf

2

1

2

D

PQ

et

timestimes

2以從價稅(稅率t)計算EB=

image16wmf

2

1

2

D

PQt

e

timestimestimes

3由平方法可知超額負擔稅與彈性(

image17wmf

D

e

)成正比與稅額(τ)或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故超額負擔主要由「需求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三)結論產生超額負擔的原因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如上述圖形只對X財課稅而Y財不課稅)進而引起「替代效果」故由受補償需求函數分析超額負擔反之若課稅不產生超額負擔則達到租稅中立性

五我國最近修正了公共債務法將存量債限提高試問何謂李嘉圖模型(Ricardian Model)說明以公債作為政府支出的融通其影響為何

【解】

(一)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也不會擴張有效需求換言之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即將公債視為財富)公債只是讓租稅延緩課徵而已

(二)假設

1政府支出已給定所以課稅或公債兩種財源融通不影響政府支出

2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

3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且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4消費者為理性且生命無限長並可完全預知現在與未來的所得所以對於目前公債所造成的未來租稅負擔亦可完全預期

5公債發行所產生的未來租稅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租稅課徵為定額稅

(三)理論說明

1圖形

2分析假設政府只需要當期的支出G0選擇課稅與發行公債兩種融通方式

(1)課徵定額稅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課徵定額稅T0

①稅後稟賦點ArarrC (Y0-T0 Y1)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0wmf

11

000

CY

C+=YT+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1wmf

0

C

image22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3wmf

000

YTCFH

--=

(2)發行公債以融通政府支出若當期發行公債B0(未來以租稅償還)即B0=T0但未來課徵B0 (1+r)的租稅

①稅後稟賦點ArarrB (Y0 Y1-T0(1+r))

②個人課稅後預算限制式

image24wmf

10

1

00

YB(1r)

C

C+=Y+

1+r1+r

-+

③消費者均衡效用與消費數量U1E1點(

image25wmf

0

C

image26wmf

1

C

)

④個人儲蓄

image27wmf

00

YCDH

-=

表示消費者當期將多儲蓄T0以支付未來T0(1+r)的租稅

(四)結論在其他條件不變下租稅與公債的融通方式不改變其預算限制式稟賦點仍在同一條預算線上不改變消費決策市場利率也不會改變由於消費者可完全預知未來則會將公債視為未來租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六最近我國綜合所得稅已公布免稅額扣除額等項目之最新金額試問我國綜所稅採用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何在學理上有哪些調整方式其對綜合所得稅的內在穩定(built-in stabilization)功能與累進程度有何影響 我國目前現行的規定為何

【解】

(一)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又稱「指數化」其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通貨膨脹稅發生原因為「累進稅制」+「定額免稅額(扣除額)」

(二)通貨膨脹稅的影響當貨幣名目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在所得稅累進稅制下所得增加將使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再者當通貨膨脹時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聯想線性累進所得稅)使稅負因而加重

(三)學理上的調整方式

1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在課稅所得中將物價上漲而虛增之名目所得折算成一定特定百分比依照費用減除方式列為課稅所得之特別扣除項目

2稅率調整法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調整各級距之邊際稅率使調整後的稅率級距與通貨膨脹發生前之有效稅率相同

3指數調整法依據物價指數或其他相關指數配合調整個人所得稅中的免稅額扣除額和稅率級距

4實質所得調整法將貨幣所得按物價指數變動調整為實質所得(基期)以適用稅率計算稅負後再乘以物價指數還原回當期的應納稅額

(四)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的效果

1對所得稅累進程度的影響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整體社會累進程度提高反之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消除此效果降低租稅的累進程度

2對內在穩定的影響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反之景氣蕭條時則可刺激景氣但物價指數連動後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五)現行規定

1固定金額減除部分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1)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2稅率級距

(1)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2)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六)結論

1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其目的為避免租稅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符合實質課稅的原則

2物價指數連動機制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則不利於「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與「經濟穩定」的效果

七何謂克拉克稅(Clarke Tax)該理論要解決財政學上什麼樣的問題

【解】

(一)意義克拉克稅(Clarke Tax)是一種解決公共財偏好顯示的機制公共財的搭便車問題的主因為非排他性引起個人隱匿偏好的動機且人數越多時越嚴重故克拉克稅將涉及多人的問題轉化為少數人的問題建立一種付費機制矯正公共財最適數量偏離的問題

(二)假設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

(五)結論與評論

1若公共財的消費者不存在相互勾結的情況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可解決搭便車問題

2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課稅的目的只是為了矯正不效率

八何謂成本效益分析何謂影子價格對一項公共投資是否值得進行可使用那些方法進行評估並比較其差異

【解】

(一)基本概念成本效益分析(CBA)的精神是以客觀的數量分析方法去評估公共支出計畫可能發生的淨效益做為決策者評估計畫的可行性是公共決策的重要依據此概念與私人決策相同但對於公共計畫的CBA與私人的差異在於「效益成本折現率等」的選定是在站在社會觀點來考量

1效益與成本的價值應以影子價格衡量

2折現率的選定基於政府應保障未來世代的利益應 低於私人折現率

(二)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而由影響的對象不同影子價格的調整將不同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以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三)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九何謂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le Theorem)中位數選民定理(Mean Voter Theorem)是否符合亞羅的不可能定理

【解】

(一)亞羅說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即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可以同時滿足下列的各項檢驗條件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1柏拉圖準則即為社會偏好必須能反映個人偏好若社會上每一個人皆偏好A議案優於B議案(A B)則投票結果必須是A議案優於B議案(即A議案勝選)

2偏好的全域性投票法則對於社會成員的偏好沒有任何限制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社會偏好必須具有完整性和遞移性(或稱一致性)即投票後必定有結果且不會出現循環的結果

(1)完整性表示任何議案都可以被排序或比較

(2)遞移性若A議案 B議案B議案 C議案則A議案C議案

4不相關議案獨立兩議案的社會偏好排序不會因為第三案的加入而改變

5無獨裁者社會成員中不可以只有單獨一人的偏好就決定社會的偏好亦即投票結果並非只反應某一人(獨裁者)之偏好

(二)中位數選民定理在下列假設下成立

1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2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3議題數只能單一議題(即一維空間)

4投票法則採簡單多數決

但中位數選民定理不符合亞羅不可能定理的要求其違反了亞羅定理中「偏好的全域性」的條件中位數選民定理假定個別選民的偏好必須具備單峰偏好的要求才能使投票結果滿足亞羅不可能定理的其他條件

(三)結論亞羅的不可能定理說明沒有任何投票制度可完全滿足其所提出的檢驗條件並且中位數選民定理之所以成立也是在不滿足亞羅定理條件下的結果

十何謂價格扭曲式(price-distorting)的補貼請舉例說明為什麼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既然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會造成效率損失為何現代福利國家仍採用相當多的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制度

【解】

(一)定義

1價格扭曲式的補貼或稱價格補貼指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2例如補貼營養食品的購買價格補貼基礎教育的學費補貼國民住宅房價等

(二)圖形以無異曲線分析

(三)圖形部分均衡分析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

(四)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的原因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為政府課稅或補貼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主因為使課稅或補貼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出現「替代效果」而造成無謂損失

(五)結論由上述分析可知政府採取價格補貼將造成無損損失且比起採取現金補貼價格補貼的效用較低但由無異曲線分析或部分均衡分析可知價格補貼可使消費者購買較多的受補貼商品(X2與Q1)因此若受補貼財貨為民生必需品則政府基於「公平」或「父權式主義」的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或低所得者消費民生必需品則價格扭曲式的補貼則可達到較好的效果在公平與效率的取捨下部分效率損失只是達成公平目的之必要犧牲

頭號重點2 (( 重點整理 輕鬆得分

1矯正外部成本之庇古稅與庇古補貼

2最適公共財數量分析

3最適投票法則

(1)由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提出藉由極小社會成本以達到最適投票門檻其中社會成本=外部成本+決策成本但此最適投票門檻未必等於簡單多數決下的二分之一門檻

(2)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又稱傷害成本表示一種效率損失議案在未獲全體一致同意時因有部分人不同意而社會所產生的預期損失此成本將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減當全體一致通過外部成本=0

(3)決策成本(Decision making cost)又稱談判妥協成本為了獲取全體一致同意時所需花費的預期成本隨人數(或贊成比例)增加而遞增當全體一致通過決策成本達到最大

4中位數投票法則布萊克(Black)提出在簡單多數決的表決法則下若每個選民的偏好皆屬於單峰偏好時中位數選民的偏好能反映單一議案的投票結果而中位數選民的偏好即是所有選民偏好集合排序後恰好排在中間的選項 假設

(1)投票法則為簡單多數決

(2)個別選民偏好屬於單峰偏好

(3)議題數只能一個(或一組)(一維空間)

(4)選民人數為奇數且人數 3

(5)整體社會選民偏好呈現對稱分配(中位數投票法則與Samuelson條件一致的條件)

6亞羅的不可能定理(Arrowrsquos Impossibility Theorem) 亞羅提出若將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投票過程必須滿足以下幾項條件

(1)柏拉圖準則(Pareto principle)

(2)偏好的全域性(Universal domain)

(3)偏好具有集體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A完整性B遞移性

(4)不相關議案獨立(IIA)

(5)無獨裁者(Non-dictatorship)

整體而言上述要求皆相當合理但經過數學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投票機制可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各項要求因此稱之為「不可能」定理

6華格納法則華格納以公共支出成長的實證資料說明隨著一國經濟的成長政府支出(G)的增長將隨國民所得(Y)一起增長且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ΔGG)將大於國民所得增長速度(ΔYY)亦即政府支出的所得彈性大於1(ΔGGgtΔYY)

7皮考克(Peacock)與魏斯曼(Wiseman)的政府支出成長理論其觀察公共支出之成長型態認為公共支出的增加並非只是單調遞增而應該呈現階梯狀的型態增加在加入戰爭或社會動亂因素後可將政府支出增加的因素分為三類(1)位移效果(Displacement Effect) (2)審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或稱稽核效果檢查效果 (3)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或稱中央集權效果

8影子價格反映資源使用的機會成本當市場不存在則市場價格也不存在或是市場失靈發生時市場價格無法忠實反映機會成本則使用影子價格作為設算的機會成本(設算價格Imputed price)使機會成本趨近於完全競爭價格作為社會福利或成本的衡量指標當市場處於完全競爭時影子價格等於市場價格市場價格的調整

(1)影響為生產者若政府採購使生產者的產量增加採購計畫的社會成本即以額外生產所需使用資源的價值就是邊際成本

(2)影響為消費者若政府採購計畫並未使廠商多生產而是犧牲私人的消費則社會成本將以市場價格衡量

(3)生產者消費者皆有影響則應採邊際成本與市場價格的加權平均衡量

9成本效益分析之評估準則與分析方法

10社會貼現率的種類

(1)社會的機會成本率

(2)政府借款利率

(3)資本的邊際生產力

(4)社會時間偏好率

11成本有效分析(Cost-effectness analysis CEA)當公共支出計畫涉及無形的效益時即效益確實具有其意義

但卻難以數量化時則可比較相同或類似效益下各種方案的成本選出成本最低的方案

12公營事業訂價理論

(1)公營事業特性

A需求面一般私有財

B供給面產業具有規模經濟

(2)訂價法則

image62emf

P

0

Q

AC

MC

ARMR

P

H

C

M

P

M

E

GErsquo

H

D

B

A

F

P

A

P

C

Q

M

Q

A

Q

C

14公營事業的無效率

(1)X-無效率(X-inefficiency)由賴賓斯坦(Leibenstein)提出公營事業的經營者不像私人部門的經營者必須對事業的營運負全責因為公營事業的利潤歸於國庫經營者可得的獎賞有限即使營運不當而產生虧損也由國庫彌補因此經營者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去加強公營事業的管理與效率以降低成本這種公營事業因缺乏誘因而產生的效率損失稱為「X-無效率」

(2)A-J效果(Averch-Johnson effect)當公營事業管制資本報酬率(公正報酬率法定報酬率)時可能會出現過度使用資本形成非利潤極大的不效率現象此稱之為「A-J效果」

15稅率結構

16相等犧牲原則(Equal sacrifice principle)是指租稅課徵使個人可支配所得減少亦即課稅將使個人的效用減損因此主張每個人在效用的損失上應該達到公平而量能原則下的公平有以下三種看法前提假設

(1)個人邊際效用隨所得增加而遞減

(2)個人效用函數相同

(3)以所得作為個人那納稅能力的指標

image74emf

Y

A

0

Y

B

TU

U

A

(Y

A

)U

B

(Y

B

)

BY

a

c

BBY-TBTAY

d

e

fh

g

1

g

2

g

3

Y

A

0

Y

B

MU

A

(Y

A

)

MU

B

(Y

B

)

AYmAAY-T

crsquo

arsquo

brsquo

grsquo

ersquo

drsquo

hrsquof rsquo

BYBBY-T

MU

b

1

b

2

b

3

i

j

17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指因為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此種負擔是由於租稅的課徵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消費者或生產者經濟決策的改變(即為產生替代效果)而產生

(1)從量稅課徵稅額T

image101wmf

2

1

2

()

=timestimesD

EBQPP

e

(2)從價稅課徵稅率t

image102wmf

2

1

2

=timestimestimes

EBPQt

e

(3)結論

①課徵從量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額(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②課徵從價稅的超額負擔大小將與稅率(t)的平方成正比與彈性(ε)成正比

③超額負擔與稅額(T)或稅率(t)的平方大小成正比的法則稱為「平方法則」

18租稅中立性租稅的課徵應避免扭曲經濟行為和破壞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無謂損失(或超額負擔)因此一個良好的租稅制度應達到「中立性」亦即避免因租稅造成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造成經濟行為的扭曲

19最適租稅理論-雷姆西法則(Ramsey Rule)次佳理論下最適租稅在中立性課稅無法達成的前提下應討論如何使政府「每課徵一元稅收所創造的超額負擔最小」

(1)等比例減少原則若要課稅達到超額負擔極小就必須使課稅所造成的每一種財貨減少的數量占稅後均衡數量(XrsquoYrsquo)的比例相等(或變動百分比相等)故Ramsey rule又稱「等比例減少原則」

(2)反彈性法則只要商品在消費上具獨立性稅率應與需求彈性成反比亦即有效率的稅制應盡可能減少對經濟決策的扭曲商品的需求彈性大扭曲的可能性就較大因此必須要對彈性小的商品課徵較高的稅率才符合效率

20柯列特-漢克法則(Corlett-Hague Rule)主張因無法對休閒課稅的情況下消費稅的課徵(消費稅與所得稅有某種對應關係)無法避免超額負擔的產生進而扭曲工作與休閒間的決策影響勞動供給故為了減少超額負擔應針對與休閒具有不同關係的財貨課以差異的租稅

(1)對與休閒互補之商品課重稅 (2)對與休閒替代之商品課輕稅

21租稅歸宿

(1)意義係指租稅最後的著落處意指租稅將不再轉嫁而實際負擔該筆租稅可分為法定歸宿與租稅歸宿

(2)平衡預算歸宿(Balanced budget tax incidence)在支出總額等於稅收總額之下的租稅效果

(3)差異租稅歸宿(Differential tax incidence)稅收總額不變下稅種改變的租稅效果

(4)絕對租稅歸宿(Absolute tax incidence)其他租稅與支出不變下增加某一種租稅的效果

22一般均衡模型下的租稅歸宿由Harberger提出

(1)假設

①技術經濟體系中存在兩個產業製造業(M)與食品業(F)各使用兩種生產要素勞動(L)資本(K)

②總要素供給資本與勞動的總額固定即LM+LF= KM+KF= 且生產要素在各產業間可自由流動

③市場結構商品與要素市場皆為完全競爭市場且生產者與要素供給皆追求利潤極大

④消費者偏好經濟體系中所有消費者偏好皆相同

⑤租稅歸宿架構使用差異租稅歸宿

(2)對製造業資本課稅(部分要素稅tKM)的結果

①產出效果若製造業屬於資本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下降(

image103wmf

rw

uarr)若製造業屬於勞力密集則課稅使資本的相對價格上升(

image104wmf

rw

darr)

②要素替代效果製造部門將使用較少的資本較多的勞動表示對資本的需求下降對勞動的需求上升則資本的相對價格應下降(

image105wmf

rw

darr)

23對工資率課徵比例稅(或比例薪資所得稅)

24 對所利息所得課徵比例稅

25績效預算又稱成本預算將企業組織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政府預算制度中基於政府的職能業務和計畫來編制的預算目的在使預算支出和施政計畫配合在績效預算下按計畫決定預算按預算決定成本按成本表現效率按效率實行考核整個過程都有明確的衡量和責任歸屬

26設計計畫預算制度(Planning programming budgeting system PPBS)一種由上而下的預算制度設計計畫預算制度乃重視預算編成的計畫機能之制度亦即重視長期計畫項目計畫的預算制度將「設計目標」「擬訂計畫」「預算編製」三個過程在制度上予以具體化的預算制度目的在於使政府重視國家資源配置問題使資源達到適當的配置狀態是一種運用成本效益性分析方法編列的預算

27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 budget system ZBS)又稱分權化預算編列預算時對所有預算項目及數額皆以零為基礎重新評估其必要性及價值否定舊有預算項目及金額的必然延續性不合時宜或效率欠佳的現行計畫不予列入全盤重新考量預算內容使預算更合理更具彈性

28內在自動穩定裝置又稱自動穩定因子或自動穩定功能為貨幣學派所主張指政策或措施具有反景氣循環的穩定力量在不景氣時有刺激景氣的作用而在景氣過熱時則有抑制景氣的效果常見的兩種措施(1)累進所得稅(2)社會福利支出

29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30Tiebout模型

(1)意義丁波(Tiebout)認為個人會以遷移的方式選擇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居住地區此種「以足投票」(voting by feet)的方式類似市場機能可使地方公共財達到效率配置

(2)假設

①國內有許多偏好不同的地區可供選擇居住

②居民對各地方收支與偏好型態有完整的資訊且充分瞭解

③居民有充分遷移能力與自由且不具遷移成本

④居民無就業問題所得皆為股利所得

⑤地區公共支出沒有利益外溢租稅輸出的現象

⑥地方政府依現有居民的偏好決定預算且以比例財產稅作為稅源(原為人頭稅)

⑦每單位公共支出的成本固定若公共財數量加倍則總成本加倍(即固定規模報酬)

⑧地區可執行區域排除法即限定土地用途的規定

(3)結論

①每人會「以足投票」表達偏好將會跟對公共支出偏好相同的人居住在相同地區而且地區的公共支出也會反映居民的偏好

②每地區人口具有最適規模未達到最適規模會吸引民眾遷入該地區反之若超出最適規模則會有民眾遷出當達到最適規模時則維持現狀

31 (1)依『財政收支劃分法』我國租收收入劃分為

(2)依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納入統籌分配稅款之租稅為

①營業稅(扣除統一發票給獎獎金3)之40

②所得稅之10

③貨物稅之10

④土地增之稅在 縣(市) 之20 注意不包含直轄市

32社會補貼制度

33所得稅指數化(消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對租稅課徵的影響(即需要指數化的理由)

①對於免稅額扣除額的影響免稅額扣除額是綜所稅(或遺產贈與稅)計算課稅所得的重要項目當通貨膨脹倍增時貨幣所得亦倍增但若免稅額扣除額卻未以同幅度做調整使課稅所得增加率大於全年所得額增加率使稅負因而加重

②對累進稅率的影響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但實質所得並未改變不過在綜所稅必須適用的較高邊際稅率時(即適用稅率級距爬升)產生虛盈實虧虛盈實稅的效果納稅者的稅負加重

(2)調整方法

①通貨膨脹特別扣除法②稅率調整法③指數調整法④實質所得調整法

(3)所得稅指數化的效果

(4)現行綜所稅中的物價指數連動法

①固定金額減除部分

A範圍包括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殘障特別扣除額和退職所得之減除

B指數調整條件和方式

a調整條件免稅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百元四捨五入

②稅率級距

A調整條件稅率級距之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年度之指數上漲累計3以上時

B調整方式按上漲程度調整調整金額以萬元為單位未達萬元者按千元四捨五入

34補助金制度

image112emf

一般補助

特定補助

需配合

無配合

1無條件補助

限額

未限額

2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

3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

種類與說明

圖形

(1)無條件的補助又稱一般性補助不指定用途補助總額補助補助金未指定用途也不需要提列配合使用地方政府可自由運用

說明

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13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2)條件式配合補助-未限額上級政府指定補助款的用途且受補助的政府必須自行籌措某一比例的配合款才能獲得補助金此效果等同於該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較便宜但將干擾財貨的相對價格

說明

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福利水準提高(U1>U0)地方政府面對相對價格較低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條件式配合補助與無條件補助比較特定補助面對的地方公共財相對價格較低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image114emf

0

G

Y

G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Brdquo

E

2

U

2

G

2

c

d

GYP(1s)P

(3)條件式配合補助-限額與非限額配合補助不同的是設有補助金額上限超過一定金額後則不再補助此後公共支出的相對價格又恢復為未補助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在一定的金額或數量內地方公共財的相對價格較低此時將比無條件補助之下購買較多的特定公共財(G1>G2)但獲得較低的福利水準(U2>U1) 如上左圖所示

(B)反之超過一定數量後福利水準將與無條件補助相同如上右圖所示

image115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0

B

E

1

Ardquo

E

2

U

2

G

1

G

2

G

BrsquoBrdquo

image116emf

0

G

Y

C

A

E

0

U

1

U

0

G

1

G

0

Brsquo

E

1

G

B

Arsquo

(4)條件式非配合補助受補助政府不必提供相對配合款即可獲得補助但補貼金額不可自由使用只能用於購買受補助的特定財貨(與無條件補助的差別類似實物補貼與現金補貼的關係)

說明

與無條件補助比較

(A)購買特定公共財數量超過補貼數量(

image117wmf

G

)則數量(G1)和福利水準(U1)與無條件補助相同

(B)若購買數量恰巧等於補貼數量(G2)( 且邊際替代率小於相對價格比即角解 )則福利水準低於無條件補助(U3>U2)但無條件補助的數量較少(G3)

image118emf

0

G

Y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G

3

G

0

G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G

2

G

①公平方面(正面看法)

A消除通貨膨脹的稅負增加使課稅趨於公平

B在通貨膨脹下高所得者的實質稅負加重較多反而是讓所得分配公平然而指數化將消除此效果但因物價膨脹來達成所得分配公平的方式並不合理所以所得稅指數化措施並無不妥

②經濟穩定方面(反面看法)

A經濟繁榮時貨幣所得因通貨膨脹而增加所得稅的累進制度可抑制景氣過熱使經濟趨於穩定但指數化將減弱所得稅的自動穩定功能

B自動穩定效果的有效性有待商榷在景氣繁榮時的效果優於景氣蕭條此制度並非完美無缺亦不因此而否定所得稅指數化的措施

image109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image110emf

0

X

Y

XYPP

BBrsquo

A

Ardquo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Brdquo

E

2

U

2

X

2

c

d

XYP(1s)P

image111emf

0

X

Y

XYPP

B

Brsquo

A

Arsquo

C

U

1

U

0

X

3

X

0

X

1

E

0

E

1

E

2

U

2

U

3

Ardquo

Brdquo

E

3

X

2

X

(1)現金補貼(Subsidy in cash)又稱所得補貼即直接給受補貼者現金並不限制消費用途故不改變商品間的相對價格

(2)價格補貼(Subsidy in price)又稱價格折扣即給予受補貼者消費某項特定財貨價格上的優惠但改變了商品間的相對價格此種補貼方式將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

(4)現金補貼與價格補貼比較(政策視目的而定)

①若目的在於提高受補助者的效用則現金補貼優於價格補貼

②若目的在於鼓勵受補助者消費特定商品(例如殊價財)則價格補貼優於現金補貼

(3)實物補貼(Subsidy in kind)為維持受補貼者(貧窮民眾)之基本生活政府直接提供實物配給(通常為民生必需品)

國稅(第8條)

直轄市及縣(市)(第12條)

直接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礦區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土地稅房屋稅契稅

間接稅

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菸酒稅

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娛樂稅

image108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意義在一特定政府支出下以租稅或公債作為融通財源的方式兩者對經濟體系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民眾具前瞻性可預期今日的公債發行未來必調高租稅以償還公債所以不會改變消費決策(即民眾不存在「公債幻覺」)故當公債發行時(或目前的減稅)民眾會多儲蓄以因應未來的增稅

image107emf

0

C

1

C

0

U

0

E

0

E

1

E

E

2

2E20C00C20C10C

Y

0

S(稅前)

S

S

斜率=1+r(1-t)

darr

uarr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u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當期消費C0darr未來消費C1darr儲蓄Suarr

image106emf

C

0

E

2

E

3

E

1

R

1

R

2

R

3

2E2E2R2R

R

T

U

1

SE

IE

IE

IE

休閒財貨種類

所得效果替代效果大小

課稅結果

正常財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uarr勞動Ldarr

|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休閒Rdarr勞動Luarr

劣等財

因為方向相同不需要比較

休閒Ruarr勞動Ldarr

絕對犧牲相等

比例犧牲相等

邊際犧牲相等

高所得者(A)

image75wmf

1

ab

image76wmf

2

ab

image77wmf

3

ab

=

arsquobrsquogrsquocrsquo

低所得者(B)

image78wmf

de

image79wmf

de

image80wmf

de

=

drsquoersquohrsquofrsquo

效用犧牲原則

image81wmf

1

ab

=

image82wmf

de

image83wmf

2

ab

ac

=

image84wmf

de

df

image85wmf

3

ig

=

image86wmf

jh

稅後邊際效用

-

-

image87wmf

bg

centcent

=

image88wmf

eh

centcent

A繳納稅額

image89wmf

a

A

T

=

image90wmf

1

cg

image91wmf

p

A

T

=

image92wmf

2

cg

image93wmf

m

A

T

=

image94wmf

3

cg

B繳納稅額

image95wmf

a

B

T

=

image96wmf

fh

image97wmf

p

B

T

=

image98wmf

fh

image99wmf

m

B

T

=

image100wmf

fh

(1)平均稅率=

image64wmf

(T)

(Y)

稅負

稅基

A名目稅率即法定稅率名目平均稅率

image65wmf

=

稅額

稅所

B實質稅率即有效稅率實質(平均)稅率

image66wmf

=

稅額

總所

(2)邊際稅率=

image67wmf

(T)

(Y)

D

D

稅負變

幅度

稅基

幅度

比例稅(Proportional tax)

累進稅(Progressive tax)

累退稅(Regressive tax)

判定

方式

(1)平均稅率不隨稅基變動而改變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提高

(2)平均稅率<邊際稅率

(1)平均稅率隨稅基增加而降

(2)低平均稅率gt邊際稅率

以稅額(T)與稅基(Y)

表示

image68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69emf

0

Y(稅基)

T(稅額)

image70emf

0

Y(稅基)

T(稅額)

以平均稅率(AT)與稅基(Y)表示

image71emf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A

T

image72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image73emf

A

T

0

Y(稅基)

A

T

(平均稅率)

方法項目

價格

產量

廠商利潤

社會福利

無謂損失

MR=MC訂價法

最高(PM)

最少(QM)

最多(具有超額利潤)

最小

最大

P=AC訂價法

次低(PA)

次多(QA)

零(只有正常利潤)

次大

次大

P=MC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虧損

最大

二部式訂價法

最低(PC)

最多(社會最適)(QC)

零(只有正常利潤)

最大

13尖峰時間訂價法

(1)適用於無法儲存且需求具有差異化(尖離峰)

(2)離峰價格=營運成本

(3)尖峰價格=運成本+能量成本

(4)短期目的在於決定尖峰訂價(PH)離峰訂價(PL)

(5)長期目的在於決定最適規模(SMC2)

image63emf

P

0

Q

SMC

1

LMC

D

L

D

H

P

P

L

E

L

E

H

SMC

2

P

H

E

Q

0

Q

1

Q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57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58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59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60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61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1)邊際效用均等模型Pigou提出均衡條件MUG=MUT

image49emf

0

MU

G

MU

T

GT

MU

G

MU

T

G

(2)純粹公共財模型Samuelson提出Samuelson條件ΣMRS=MRT (或 MB=MC)

image50emf

X

0

G

0

G

E

PPF

U

B

=U

B

0

U

A

G

X

A

=X-X

B

Arsquo

A

X

A

(3)自願交易模型(1)Lindahl提出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P=PA+PB稱Lindahl price

image51emf

100

G

0

MB

B

MB

A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100

0

G

P

A

P

B

A

B

(4)自願交易模型(2)Bowen提出利用垂直加總得出市場需求依據受益原則分攤成本

image52emf

P

0

G

P

0

G

P

0

D

A

=MB

A

D

B

=MB

B

D

A+B

S

G

E

G

P

=

P

A

+P

B

P

A

P

B

G

(5)俱樂部財模型Buchanan提出最適會員人數與最適俱樂部財規模雙重決定仍滿足Samuelson條件

image53emf

N

$

0

N

0

N

1

B(G

0

)

B(G

1

)

C(G

1

)

C(G

0

)

G

$

0

G

0

G

1

C(N

1

)

C(N

0

)

B(N

1

)

B(N

0

)

image54emf

N

G

0

Grsquo

N

G

G

N

Nrsquo

E

lt給定俱樂部財規模下決定最適會員人數gt lt決定最適規模與最適會員人數gt

lt給定會員人數下決定最適俱樂部財規模gt

(6)擁擠性公共財公共財使用隨使用人數增加(達到一定的水準後)造成邊際成本上升的情況(表示具有部分敵對性)特性均衡與最適的不一致透過課稅矯正

結論道路在擁擠時才收費才合乎效率配置且擁擠程度越高收費也越高(稅額取決於需求量或使用量)反之在離峰或平常時間收費反而產生效率損失

image55emf

$

0

車流量N

或里程數

D

Drsquo

C+T(NK)

dTC+T(NK)+NdN

C+T(NK)+τ

A

E

O

N

N

o

N

C

F

G

H

(7)公共財偏好顯示機制克拉克稅(Clarke tax)矯正搭便車者問題使個人決策具重要性

A在克拉克租稅下每個人皆願意誠實顯示偏好公共財數量將達到社會最適的數量

B克拉克稅收未必能支應公共財的支出且即使有盈餘也無法移轉回消費者而有效率損失

image56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定義庇古稅(Pigouvian tax)即政府對外部成本的製造廠商課稅(庇古稅污染稅)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等同於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稅額 t=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定義庇古補貼(Pigouvian subsidy)當政府對污染廠商的「減產」行為補貼可讓污染廠商有誘因降低產量此種方法相當於若廠商繼續生產每單位產量的邊際成本將上升依然是透過讓廠商單位成本上升的方式使廠商將外部成本納入生產活動的考量中且訂定單位補貼額 s=最適產量Qo所對應的邊際外部損害MED(Qo)

image47emf

P

Q

E

MPC+t

MSB=MPB

0

Q

MPC

O

Q

o

MED=t

A

C

D

F

H

I

G

image48emf

P

Q

E

MPC+s

MSB=MPB

MPC

O

MED=s

A

C

D

F

H

I

G

QQ

o

J

K

L

L

0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DFEG

政府稅收的增加=+COFD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矯正後的福利變化

消費者剩餘變化=-COEG

生產者剩餘變化=+COLG-LEF+OJKF(補貼)

政府補貼的花費=-OJKF

外部損害的減少=+OAEF

社會的淨福變化=+AOE

優點(1)若找到最適稅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符合公平原則

A污染者付費

B租稅可用於補貼受害者

(3)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成本內部化避免直接管制

優點(1)若找到最適補貼率可使資源配置達到效率

(2)透過價格機能使外部性內部化避免管制

缺點(1)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

(2)評估邊際損害困難稅率訂定不易

(3)效果需長時間才會出現緩不濟急

缺點(1)不符合公平性因補貼污染者長期下將造成污染工廠林立製造更多的污染(2)若資訊不充分無法確知污染來源(3)評估邊際損害困難補貼率訂定不易

image44emf

Q

0

Q

1

P

X

0

Q

X

D

S(1-s)

S

P

0

P

1

AB

C

1消費者受到價格補貼如同面對廠商的供給曲線由SrarrS(1-s)使其支付價格由P0下降為P1

2政府給予消費者價格補貼總額

image45wmf

011

PPQ

times

=P0BCP1

3消費者剩餘增加P0ACP1

4超額負擔

image46wmf

11

1010

22

Δ

P

Δ

Q=PPQQ

timestimes

=ABC

image34emf

0

X

Y

XYPP

BC

A

D

E

1

E

0

U

1

U

0

X

1

X

0

E

2

U

2

X

2

J

K

XYP(1s)P

FH

G

若X財為受補貼商品在相同補貼金額下與現金補貼比較

1價格補貼前預算限制為

image35wmf

AB

均衡數量為E0

2價格補貼使預算限制變為

image36wmf

AC

image37wmf

XY

P(1-s)X+PY=M

其中s為補貼率

3價格補貼後效用為U1均衡數量為X1此時補貼金額為

image38wmf

1

EJDA

=

(以Y財衡量)

4若達到相同效用U1分析補貼造成消費者效用變動以「對等變量(EV)」衡量為

image39wmf

GA

(以Y財衡量)表示政府補貼金額

image40wmf

DA

大於消費者福利變動的貨幣價值

image41wmf

GA

存在超額負擔(EB)為

image42wmf

DG

5在相同補貼金額現金額

image43wmf

21

EKEJDA

==

(以Y財衡量)下現金補貼效用為U2均衡數量X2

6若以相同補貼金額分析在政府補貼支出相同下現金補貼使消費者獲得的效用U2高於價格補貼的效用U1

方法

公式

決策法則

優先順序

淨現值法

(NPV)

image29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

aringaring

NPV>0表示計畫可進行

NPV正值越大者越優先

益本比法

(BC)

image30wmf

TT

tt

tt

t=0t=0

BC

(1+r)(1+r)

aringaring

BC>1表示計畫可進行

BC>1越大者越優先

內部報酬率法(IRR)

image31wmf

T

tt

t

t=0

BC

0

(1+IRR)

-

=

aring

IRR>r表示計畫可進行

IRR(>r)且越大者越優先

符號說明(1)

image32wmf

t

B

為第t期的效益 (2)

image33wmf

t

C

為第t期的成本 (3)r為市場利率(或社會貼現率)

(4)IRR為內部報酬率

(三)圖形

image28emf

P

0

G

G

SMC

d

1

SMC-(D-d

1

)

G

0

E

c

f

a

b

idD

D-d

1

(四)說明

1若公共財提供的社會邊際成本為SMC全體社會對公共財的需求為 消費者1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1而除了消費者1以外其他人對公共財的需求為D-d1

2其他人誠實顯示偏好下所決定的公共財數量為G0

3當其他人顯示偏好後消費者1所面對的公共財供給曲線為SMC-(D-d1)

4在克拉克稅的設定下個人1只需支付每單位公共財的增加成本(即SMC與D-d1的差距)最後個人1將決定公共財產量為G以滿足個人利益最大而支付克拉克租稅為G0bG(或cEf)

rarr本題要點我國所得稅物價指數連動機制的學理基礎為消除「通貨膨脹稅」的影響而採行物價指數連動後將降低租稅累進程度進一步降低所得稅內在穩定的功能

符號說明

(1)若代表性個人當期消費為C0未來消費為C1當期所得為Y0未來所得為Y1市場利率為r且政府兩期支出為G0G1且課徵租稅為T0T1

(2)個人預算限制式

image18wmf

11

00

CY

C+=Y+

1+r1+r

image19emf

0

C

1

C

0

0C1C

E

1

E

0

Y

0

Y

1

U

0

U

1

A

B

D

Y

0

-T

0

FH

C

斜率=1+r

3圖形說明

(1)當X財價格因課稅由PX上升至PX(1+t)由無異曲線可知E0稅前均衡E1為稅後均衡由E1可求出個人課稅前後購買力差距為

image8wmf

ab

由課稅前後U0U1可衡量消費者福利變動即對等變量為

image9wmf

ac

而超額負擔為

image10wmf

bc

(2)由無異曲線分析可另求出受補償需求曲線其中對等變量為abde政府租稅為acde而超額負擔為abc

無異曲線分析

受補償需求曲線分析

A消費者福利變動

image11wmf

ac

abde

B政府稅收(租稅負擔)

image12wmf

ab

acde

C超額負擔

image13wmf

bc

abc

image14emf

XYPP

Y

0

X

U

0

U

1

E

1

X

0

X

1

X

0

rsquo

P

X

0

X

D

C

(U

1

)

P

X

(1+t)

P

X

X0YP(1+t)P

E

0

E

0

rsquo

X

0

X

1

X

0

rsquo

EV

a

b

c

T

EB

a

b

c

d

e

rarr本題要點超額負擔是指政府課稅使消費者或生產者產生租稅以外的負擔其發生原因為若使課稅商品產生相對價格的改變進而引起「替代效果」使個人經濟決策改變而產生扭曲由超額負擔的平方法則可知超額負擔的大小主要由「彈性(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和「稅率或稅額的平方」所決定

1單一稅率若所有財產與資本財均課徵相同稅率所有者無法將資本移轉每一種資本所有者的報酬將因租稅課徵而下降所有財產稅負將由所有資本所有者依持有比例承擔

2差別稅率因各地區的資本可完全流動當課徵差別的財產稅率時高稅率之資本將流向低稅率的地區此時將會使原高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上升而使原低稅率地區的稅後資本報酬率下降資本流動的結果最終使各地區資本財稅後報酬一致由資本財所有者共同承擔稅負此觀點下財產稅可以轉嫁

image6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MP

K

B

-t

Ersquo

image7emf

0

A

0

B

MP

K

A

MP

K

B

MP

K

A

MP

K

B

MP

K

A

-t

E

0

Ersquo

r

B

K

Krsquo

r

B

rsquo

r

A

r

A

rsquo

1土地由於土地數量固定不變故其供給曲線為垂直在課徵土地稅後稅負將完全轉嫁於地主負擔(後轉)買賣時亦透過租稅資本化轉嫁於地主負擔

2建築物由於建築物供給並非固定不變因此供給彈性並非為0特別就長期而言房屋稅的課徵將使建築物數量減少促使房租(或房價)上升租稅將部分轉嫁於買方(消費者)負擔

(1)圖形土地

image4emf

P

0

S

D

Q

Drsquo

Q

E

Ersquo

Prsquo

P

(1)圖形房屋

image5emf

P

0

Q

S

D

Drsquo

E

Ersquo

P

P

S

P

D

QQrsquo

Erdquo

(2)圖形說明

A土地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土地數量固定為均衡價格為P

B當土地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rsquo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仍為P

C政府土地稅收PEErsquoPrsquo全為土地供給者負擔

(2)圖形說明

A房屋需求線為D供給線為S均衡價格為P數量Q

B當房屋稅課徵後需求線下移為Drsquo稅後供給者所收到價格為PS而需求者支付的價格為PD

C政府房屋稅收PDErsquorsquoErsquoPS由供需雙方共同負擔

(1)圖形

image119bmp

(2)分析

A補助前

(A)地方政府預算線

image2wmf

AB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0U0

B補助後

(A)地方政府預算限制(

image3wmf

AB

centcent

)S為補助金額

(B)地方公共財數量效用G1U1

C預算限制平行外移不改變公共財間的相對價格(僅有所得效果)接受補助後地方政府效用提高(U1>U0)可提供的公共財數量增加(G1>G0)

image1emf

0

G

Y

GYPP

B

Brsquo

A

Arsquo

E

1

E

0

U

1

U

0

G

1

G

0

高點高上公職

103地方特考重點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