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出错,你怎么看? -...

1
2017 5 25 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 黄剑华 美编 丁佩昂 校对 王静 B01 成长学院 当代作家金曾豪的散文作品《家 里的灶头》多年入选苏教版教材《现 代散文选读》。 胡晓虹认为其中的一 处注音有误。 原文表述是: “灶上煮的 米饭肯定要比铝锅和电饭煲煮的香。 那是因为灶上的饭有一张香喷喷的 饭粢(锅巴)熏着。”对上述段落中的 “粢”,教材注释是:“粢( ),古代供 祭祀用的谷物。 ” 胡晓虹翻阅权威工具书, 看到, “粢”,读 时,有如下两种释义:谷类的总称。 古代供祭祀用的谷 物。此外“粢”还有另一读音 ,古时 与“糍”通用,指一种用稻米做成的特 色食品,如,粢饭、粢团、糍粑,等等。 “综合来看,粢,发 音时,多 指未加工过的谷物,尤其指供祭祀用 的谷物。 读 音时,多指食品,如粢 饭、粢团等。 联系课文的上下语境,此 处的‘粢’,显然不是供祭祀用的谷 物,而是一种锅巴类的地方小吃。 ”胡 晓虹告诉记者,她还就这一问题特地 请教了数位常熟本土人士。 他们均认 为,此处“粢”的正宗读法应是 ,尽 管在常熟土话里也有人读作 chī但读 肯定不对。 教材出错,你怎么看? 最近,一初三学生纠出人教版《世界历史》中一处错误 教授级中学教师、省 333 工程培养对象胡晓虹老师:重点 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科书又出错了。为什么加个“又”字 呢? 因为此前教科书出错的新闻频频见诸报 端,以至于有网友在《初中历史教科书竟有 错误! 》这篇新闻下回复:教科书出错,这还 能叫新闻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在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课,第 65 页有一张“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地图,图中标号 5 写的是保加利亚,标号 7 写的是罗马尼亚。 地图中的这两处标号顺序 颠倒了,标号 5 应该是罗马尼亚,标号 7 该是保加利亚。 这一错误前几天被南通一名初三学生 发现,并发邮件到出版社。 出版社邮件回复 承认错误并致歉,解释错误原因:“这是中 国地图出版社在为我们教材绘制地图时出 现了错误。”(详见 B02 版) 即便不放眼全国,在徐州的范围内查找 最近几年的新闻, 可以发现多名徐州老师、 学生为教材“纠错”。 2013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登出《关于人教版 语文教材的致歉信》, 称 2013 年秋季新上市的刚刚 修订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有错,其中 黑白本错误有 5 处,彩色本 6 处。 我市七年级所使用 的教材为“人教版”黑白本。我市泉山区一位初中语 文老师表示,在“人教版”补充习题中也发现了一些 错误。 泉山区一所中学一位九年级语文老师称, 她在 辅导学生完成江苏教学研究室及人民教育出版社 的 《人教版义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补充 习题》语文九年级上册时,发现了两处错误,“ 3 雨说’中的根据拼写汉字,‘ 襁褓’的‘ ’应是三声,教材上成了第二声51 物的正确答 ’中,‘ 而不’的‘ ’应为第四声qiè’,习册上第四声的‘ ’。 ”这位老 师表示, 到这的错误, 她只能引导学生为教材 找茬”,的错误正过来。 苏教版语文课本“ 雏燕遇桃花”的错误当年影响 较大争论2015 年,徐州退休工人腾震称,苏教 年级《语文》(上册),3 桃花画6 月怒 闹笑话。 是在检查孙女作文时发现插图不对。“ 燕子 1 繁殖,通常在 4 月至 7 月间略早北略迟,江苏5 月份左右从交配、生孵化、出 插图中的模样45 天左右算算该 6 月份夏天了,来的桃花? 但是也有家指出:“一地区桃花清明节前后开花, 而此时江地区燕子刚刚开始繁 ,小燕子壳大致在 5 雏期,出致在 5 。因此,插图确有一定的问题, 建议去除画桃花。” 胡晓虹表示,教材是国家教育方针、课程改革 纲要、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主要载体,是为教师的 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础信息线索的 关键载体,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影响中小学生的 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教材出错危害 性很大。 中小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这时期正是他们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学校一方面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培养自己求真务实的品格, 尊重真理、实事求是品质,而教材既是他们接受知 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精神品 格塑造的重要载体。 教材出错会严重影响中小学 生在认知上的形成和发展, 也会给老师教育教学 带来不利影响。 为教材“纠错”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这种质 疑是建立在认真研究基础上的。 学习语文的一项 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能提 出问题,有了问题和好奇心才能继续往下钻研。 “揪出教材的错误说明对教材有了思考,哪怕 最后证明这个不是教材的‘错’而是自己的错,自 己也能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 同时对这一点记忆 也是深刻的。”胡晓虹说, “例如曾经有同学质疑教 材上的‘腊梅’应为‘蜡梅’。这是因为‘蜡梅’大多 会在腊月开,就误用成‘腊’,而这种误用也逐步被 人们认可,所以变成了‘腊梅’。 实蜡梅以,古代有记载。 而蜡梅和梅不是一,蜡梅大多是冬天开的,而梅大多 春天开。 蜡梅这种花骨朵的质的蜡。在修订后的 《现代汉规范字典》 中,蜡梅用了之前的用。”在有同学在学习的时 有了步的质疑精神, 是在究的时往往 喜欢到网答案网络是一种辅助,最确信 使规范的工具书,例如 《辞海》 《现代 词典》等在胡晓虹来,教材的重要性不,青少年获得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关系到他们的,一个错误的观念若从小就在他们脑海里成就会蒂固,很改正。 也正因为如此,教材的 是一个很严的问题, 必须慎之又慎, 力争完 等于说,教材对不能出错、也对不 会出错,既是人出来的东西,教材也可能有错 误。 对此,在质疑的同时也会有要的理,关键在版社面对质疑时的度。 此面对质疑基做声地看 ,出版社始积极回应质疑。 / 记者 晏菲 江苏语文特级教师、教级中学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333 程培养胡晓虹老师曾多指出语文教材( 配套读物)中的错误。 有一,上小学的女儿放后坐 客厅课文《秋姑娘的信》,晓虹在仔细听着,因为老师要长根据孩子的熟练程度。 课文里有一“一(信) 写给贪 松鼠快准备好的食品。 ” 胡晓虹感觉课文里“食品”这当。 她让孩子查“食品”和“食物”两个词用法。 孩子取来《新华字典》, 翻 到 “食品”“食物”那大声来: “食物”是吃的东西都可 称作食物“食品”是小类,指商店 过加工、包装出来的食物。 胡老师把疑问和意见整理成了 文,投给了《语字报》, 后引起较大争论。 苏教版教 编委会审慎论证特地 来致电话。 课文用瑕疵也在 新版教材里到了修正。 胡晓虹多时教材上的表 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错误,但是标准的语法规范。这种“ 失范”现 对教学的影响更大如: 课文《 惊弓之鸟》有一:“ 更羸 是古时候魏国射箭。“古 ”是整个句子的时语,中“ 魏国之前在语法上与“ 成定语和中语的关系,读来也别扭。应“古时逗号意清又便读时读出。这合现代语语法规范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 112 有一话:“当然,也看看西 看看人的风筝,如中还有人的风筝的话。”“ 看看西看看”面往往跟宾语,“ 看看西看看人的风筝”中,“ 人的风筝冗余合语法规范,但是也不能说就是错的。 人教版语文课本年级下册 30 有一:“认歌善舞的七位 姑娘。” 歌善舞”是状形容,作 定语时姑娘”的距离于数“七位”,为“认了七位 歌善舞姑娘流畅且合现代 语语法规范徐州人多次发现教材错误 她多次指出教材上的错误 “食品”这个词用得恰当 1 ”,小吃时应是 ,不2 符合标准的语法规范现象对教学的影响更大 3 教版 文课 雏燕 遇桃花的错误 响较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Jan-2020

3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7年 5月 25日 星期四责任编辑 黄剑华 美编 丁佩昂 校对 王静

B01成长学院

当代作家金曾豪的散文作品《家里的灶头》多年入选苏教版教材《现代散文选读》。 胡晓虹认为其中的一处注音有误。 原文表述是:“灶上煮的米饭肯定要比铝锅和电饭煲煮的香。那是因为灶上的饭有一张香喷喷的饭粢(锅巴)熏着。 ”对上述段落中的

“粢”,教材注释是:“粢(zī),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 ”

胡晓虹翻阅权威工具书, 看到,“粢”,读 zī 时,有如下两种释义:①谷类的总称。 ②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此外“粢”还有另一读音 cí,古时

与“糍”通用,指一种用稻米做成的特色食品,如,粢饭、粢团、糍粑,等等。

“综合来看,粢,发 zī 音时,多指未加工过的谷物,尤其指供祭祀用的谷物。 读 cí音时,多指食品,如粢饭、粢团等。 联系课文的上下语境,此处的‘粢’, 显然不是供祭祀用的谷物,而是一种锅巴类的地方小吃。 ”胡晓虹告诉记者,她还就这一问题特地请教了数位常熟本土人士。 他们均认为,此处“粢”的正宗读法应是 cí,尽管在常熟土话里也有人读作 chī,但读 zī肯定不对。

教材出错,你怎么看?最近,一初三学生纠出人教版《世界历史》中一处错误教授级中学教师、省 333 工程培养对象胡晓虹老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教科书又出错了。 为什么加个“又”字呢?因为此前教科书出错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以至于有网友在《初中历史教科书竟有错误! 》这篇新闻下回复:教科书出错,这还能叫新闻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课,第65 页有一张“二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地图,图中标号 5 写的是保加利亚,标号 7写的是罗马尼亚。地图中的这两处标号顺序颠倒了,标号 5 应该是罗马尼亚,标号 7 应该是保加利亚。

这一错误前几天被南通一名初三学生发现,并发邮件到出版社。出版社邮件回复承认错误并致歉, 解释错误原因:“这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在为我们教材绘制地图时出现了错误。 ”(详见 B02 版)

即便不放眼全国,在徐州的范围内查找最近几年的新闻, 可以发现多名徐州老师、学生为教材“纠错”。

201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登出《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致歉信》, 称 2013 年秋季新上市的刚刚修订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有错,其中黑白本错误有 5处,彩色本 6处。 我市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黑白本。 我市泉山区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表示,在“人教版”补充习题中也发现了一些错误。

泉山区一所中学一位九年级语文老师称, 她在辅导学生完成江苏省教学研究室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补充习题》语文九年级上册时,发现了两处错误,“第 3 页

‘雨说’中的根据拼音写汉字,‘襁褓’的‘襁’应是第三声,教材上印成了第二声。 第 51页‘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锲而不舍’的‘锲’应为第四声的

‘qiè’,练习册上印的却是第四声的‘qì’。 ”这位老师表示, 遇到这样的错误, 她只能引导学生为教材

“找茬”,及时将这样的错误纠正过来。苏教版语文课本“雏燕遇桃花”的错误当年影响

较大,引发争论。2015年,徐州退休工人腾震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 3 月的桃花画成 6 月怒放,闹笑话。

老腾是在检查孙女作文时发现插图不对。“燕子1 年繁殖两窝,通常在 4 月至 7 月间,南方略早北方略迟,江苏约在 5 月份左右,从交配、生蛋、孵化、出壳、直到长成插图中的模样,得 45 天左右。 算算该 6月份过夏天了,哪来的桃花? ”

但是也有鸟类专家指出:“一般江南地区桃花在清明节前后开花, 而此时江南地区燕子刚刚开始繁殖,小燕子出壳大致在 5月上旬,经育雏期,出巢学飞大致在 5月下旬。因此,插图确有一定的科学性问题,建议去除画中桃花。 ”

胡晓虹表示,教材是国家教育方针、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主要载体,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础信息线索的关键载体,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影响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因此,中小学教材出错危害性很大。

中小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这时期正是他们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生在学校一方面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培养自己求真务实的品格,尊重真理、实事求是品质,而教材既是他们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 也是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精神品格塑造的重要载体。 教材出错会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在认知上的形成和发展, 也会给老师教育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为教材“纠错”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这种质疑是建立在认真研究基础上的。 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能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和好奇心才能继续往下钻研。

“揪出教材的错误说明对教材有了思考,哪怕最后证明这个不是教材的‘错’而是自己的错,自己也能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 同时对这一点记忆也是深刻的。”胡晓虹说,“例如曾经有同学质疑教材上的‘腊梅’应为‘蜡梅’。 这是因为‘蜡梅’大多会在腊月开,就误用成‘腊’,而这种误用也逐步被人们认可,所以变成了‘腊梅’。 其实蜡梅以前一直是虫子旁,古代文献上都有记载。 而且蜡梅和梅花并不是一回事,蜡梅大多是冬天开的,而梅花大多是春天开。 蜡梅这种花的花骨朵的质感就像蜡烛的蜡。在修订后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蜡梅还是采用了之前的用法。”现在有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有了初步的质疑精神, 但是在探究的时候往往喜欢到网上寻求答案。网络是一种辅助,最终确信还是需要使用规范的工具书,例如《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

在胡晓虹看来,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青少年获得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一个错误的观念若从小就在他们脑海里形成就会根深蒂固,很难改正。也正因为如此,教材的出版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必须慎之又慎, 力争完美。但这并不等于说,教材绝对不能出错、也绝对不会出错,既然是人编出来的东西,教材也可能有错误。 对于此,在质疑的同时也会有必要的理解和宽容,关键在于出版社面对质疑时的态度。 此前出版社面对质疑基本上默不做声, 现在越来越多地看到,出版社开始积极回应质疑。

文 /记者 晏菲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胡晓虹老师曾多次指出语文教材(配套读物)中的错误。

有一次,上小学的女儿放学后坐在客厅里背课文《秋姑娘的信》,让胡晓虹在边上仔细听着,因为老师要求家长根据孩子的熟练程度, 签下意见。 课文里有一句:“一封(信)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

胡晓虹感觉课文里“食品”这个词用得有点不恰当。 她让孩子查一查“食品”和“食物”两个词的含义及用法。 孩子取来《新华字典》,翻到

“食品”“食物” 那页, 大声读起来:“食物”是大类名,能吃的东西都可称作食物;“食品”是小类名,指商店出售的经过加工、包装出来的食物。

胡老师把疑问和意见整理成了一篇小论文,投给了《语言文字报》,刊发后引起了较大的争论。 苏教版教材编委会的专家经过审慎论证特地打来致谢电话。 课文用词的瑕疵也在新版教材里得到了修正。

胡晓虹说,很多时候教材上的表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错误,但是却不符合标准的语法规范。 这种“失范”现象对教学的影响更大。 例如:

课文《惊弓之鸟》有一句:“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古时候”是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放在句中“魏国”之前,易在语法上与“魏国”形成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读起来也别扭。 应将“古时候”置于句首,并用逗号和主句隔开, 既表意清楚,又便于诵读时读出节奏感。 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

112 页有一句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 ”“东看看西看看”后面往往不跟宾语,“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中,“别人的风筝”冗余不符合语法规范,但是也不能说这句话就是错的。

人教版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 30页有一句:“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 ”“能歌善舞”是性状形容词,作定语时离中心词“姑娘”的距离应近于数量词“七位”,改为“认识了七位能歌善舞的姑娘”更流畅且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徐州人多次发现教材错误

胡晓虹老师给学生们上课。

她多次指出教材上的错误

“食品”这个词用得不恰当挑错1

“粢”,小吃时应是 cí,不读 zī挑错2

不符合标准的语法规范现象对教学的影响更大挑错3

苏 教 版语 文 课本“雏燕遇桃花”的 错 误当 年 影响较大。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