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投机 天使心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9-06-17/08/08.pdf ·...

1
现代教育都强调基因对人的 学习能力及技能培养的影响,与 成长环境、家人互动的关系,对人 的品质塑造产生了决定性的作 用。不过,也能找到很多相反的 例子。像爱因斯坦的儿子就没有 延续父亲的基因,成为一个伟大 的科学家,马拉多纳、贝肯鲍尔、 克鲁伊夫的儿子,也没有像父亲 那样成为世界知名的足球巨星。 最典型的是在文学领域,虽 然也有过大仲马与小仲马、曹氏 三父子、大晏与小晏、苏门三杰等 例子,但古今中外,著名文人作家 的子女,在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 背景下,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熏 陶,能够承继家业,同样也以文学 扬名于世的文二代,屈指可数。 不少文二代一生都碌碌无为,甚 至沦为村野鄙夫,根本无法实现 父母寄托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诗歌成就毋庸赘述, 其子李伯禽却没有遗传到父亲的 文学基因。虽然李伯禽自幼就薄 有名声,时人夸他“长能持,幼能 辩,数梯公之德,必将大其名也已 矣”。但称颂的是他的友爱和孝 悌,并非文学天赋。李白去世后, 李伯禽既无做官食禄之才,又无鬻 文为生之力,生活非常潦倒。李伯 禽死后,其儿子愤然离家出走十二 年未归,两个女儿也名字不传。 李商隐对儿子也曾抱有很大 的期望,其《骄儿诗》:“衮师我骄 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 已知六七。四岁知名姓,眼不视 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 物。”夸赞儿子容貌俊秀,天资聪 颖,未满周岁就懂得数数,四岁能 识姓名,平时不贪嘴好吃,只与品 行良好的小朋友玩耍。只不过, 成年后的李衮师既无诗文名世, 史籍里也是默默无闻,最终还是 辜负了父亲的殷殷期许。 北宋时,欧阳修与儿子欧阳 棐谈论新近崛起的苏轼:“汝记吾 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 也!”话里既有对苏轼诗文的赞 赏,也隐含有对儿子无法承接衣 钵的失落,所以他让儿子记住自 己的预测,三十年后,就没有人再 提他欧阳修了,未来的文坛宗主 非苏轼莫属。同样,苏轼的儿子 也没有嗣承父亲的文学资禀。其 幼子苏过,少以聪颖慧黠著称,时 称“小坡”,被认为是兄弟几个中 最能承袭家风者,但他的文学成 就,与父辈所达到的高度,仍有云 泥之别。唯一值得称颂的是他的 人格操守。北宋末,苏过经河北 赴任,路上遭到强盗劫持,逼他入 伙。苏过说:“我乃苏内翰之子, 岂能为了活命跟随你们作恶?”通 宵痛饮而死。其性格,与父亲讲 究风节、刚直不阿的人生态度倒 是一脉相承。 有学者认为,智力会在代际 传承中回归到平均值。也就是 说,上一代很强,下一代则未必。 而且,很多文人在人生前期,资源 微薄,生活困苦,为了改变命运, 须发愤图强,以求出人头地,最终 凭借不懈努力在漫漫路途中学以 成人。但到了文二代,生活条件 大都已经获得了改善,没有了不 甘食贫的动力与危机感,很多人 要么缺乏自律,要么是个性、兴趣 与父辈相去甚远,对文字不再敏 感,于是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路径。 此外,优秀的写作者除了要 有才华,还须对世事有足够的观 察力,能与身边的社会环境共 情。要抵达这一境界,经历过困 境是必经之路。能够从逆境中脱 壳而出,懂得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的活动,是一种成长的能力。只 有越过了这道坎,才能更深刻地 理解社会和人生,对生命的意义 有更清醒的认识,并用文字理性 客观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相比起来,没有经历过逆境的文 二代,无法利用自身的积累和体 悟进行叙事,也就难以写出能够 通达读者内心的文字。市井俚语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 洞”,这种经由基因传递使后代延 续亲代特征的现象,至少在文学 领域,并不适用。 “文二代”为何少有成功 [email protected] WANG HAI CHAO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第 2396 期 8 副刊 责编:王瑞编辑:范炳菲美编:李玉伟校对:林梅制作:王金刚 精品连载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使锦云的双面绣 “忘了这千针万线,是怎样一 个缘起”,这是绣娘锦云的 QQ 签 名,几年都没有变过,一看就知道, 说的是双面绣的藏针术—不管 是正反一致的双面绣,还是异面异 色绣,你都是看不到线头的,绣娘 们用垂直于绣面的针法,将开端与 收尾的线结都藏在那半透明的丝 帛中,不露痕迹。 锦云到现在还记得,她十年前 绣的第一幅作品,是一条金鱼,绣 金鱼鱼尾,一根花线要劈成12丝 来绣,排针要虚不要密,才能表现 出金鱼尾巴的那种虚无飘渺的美, 绣出一种透明的颜色荡漾在水流 里,也是一种思绪荡漾在自由虚空 中,恍若有情又恍若无意的美。而 绣到鱼身,一根花线劈成两半就够 了,称为“一绒”,绣织的线条要略 粗,排针要密,才能表现出鱼身活 泼浑厚的生命力。按师傅的话说, 好的金鱼双面绣,要透过鱼身的鳞 片,看到鱼的每一次转身和下潜, 腹部肌肉的鼓凸,同时要看得出每 一片金色鱼鳞的闪光是活的,微有 不同。 一条鱼,绣得锦云颈椎病都要 犯了。 她后来才知道,为了保护双手 灵敏的感知力和微妙的触觉,绣娘 们有很多事是不能做的,不能用钢 丝球刷洗灶台和锅盖,不能择菜, 不能剁排骨,不能徒手洗衣,家务 事几乎一样也不能做。她们也要 小心地保护好视力,因为光是我 们眼中的绿丝线,就有六大类18 种不同颜色的绿,这就要求绣娘 的眼睛有异于常人的分辨率,就 算是锦云这样的85后绣娘,也不 能打电脑游戏,不能过多地看电 视及上社交网站,连很多人用来 消磨时间的“连连看”,也玩不得, 因为连续点击鼠标的动作会使右 手发生微小的震颤,使手持绣针 的稳定性下降。 好在锦云也逐渐适应了这种 恬淡安宁的生活。为了养出绣娘 心中必要有的那种纯彻的静气,她 尝试用小楷抄录唐诗中的五言绝 句,已抄了 300 多首;尝试把宋元 明时期的古画临摹本拿来一张张 揣摩;又尝试听半世纪前的慢歌, 以及大量近几年才被音乐工作者 发掘出来的古琴曲和古筝曲,总 之,她在刺绣之外所做的事,只有 一个核心,就是把心中的焦躁滤 清。在她学艺的这七八年内,这些 努力甚至都改变了她的样貌她现在连脸型轮廓都温柔了,眉毛 变淡,很有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姑 苏人家的闺秀气。 去锦云所在的工作坊看她的 新作时,正逢锦云在接待盲人学校 的孩子们,虽说对绣娘们来说,双 面绣作品是只可远观不能触摸的, 因为就算手洗得很干净,很少有油 脂,但手上的指纹对绣品的表现力 也是一种伤害—摸多了,金鱼鱼 尾的空灵感就消失了,猫身上有体 温、有呼吸的绒毛感也会消失。但 盲人学校的带队老师,也是锦云的 闺密,央求锦云拿出她的作品来让 孩子们感受一下,这些失去视力的 孩子们,如果不用指尖,怎能感知 花的肌理和叶的脉络? 听了这些孩子的遭遇,锦云很 动容,破例拿出了四幅屏风让孩子 们触摸,这是她最得意的作品,绣 的是荷与水禽、荷与鲤鱼,荷与鹤, 荷与蜻蜓。荷叶的光影转侧,荷花 的浓淡变色,都用丝线表现得栩栩 如生。孩子与老师有这样的对话: “这朵荷花的花瓣,比我刚才摸的 那一朵薄。”“对,它的颜色也变淡 了,它将开谢,你再摸摸看,花芯的 莲蓬头也结出来了。”“这片荷叶, 很大,很厚,很老……”“对,你再摸 摸,老荷叶上,是有白色的霜粉的, 摸上去感觉有点像丝绒,水分也偏 少;嫩荷叶还没有舒展开,上面有 皱皱的突起;等它刚打开时也不会 有丝绒感,比较透和薄。” 孩子露出“我终于明白了”的 笑,绣娘锦云看到那笑,眼圈忽然 红了。 每滴酒都不一样 葡萄酒文化涉及了太多的领域,似乎难以用定义描述,这本书不 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内容以葡萄酒 为媒介,覆盖时尚文化领域,包括旅行、建筑、文学、电影等与葡萄酒 文化话题。作者在 2011 年出版《灯暗酒红》,获得世界美食图书大奖 赛最佳饮品类文学图书奖。 作者:沈爱民 定价:58元 出版时间:2019 年 3 月 百花文艺出版社 老聂对美食也相当在行,出 版过自己编写的食谱。我没见过 老聂年轻时的照片,据说那时候 挺瘦的,吃着吃着,就胖了。不 过,熟悉他的人说,胖老聂比瘦老 聂更快活。 老聂生在智利,算是他的运 —这里是孕育好葡萄酒的地方。 走 进 智 利 的 美 宝 谷(Maipo Valley),一 路 上 都 能 看 到 雪 山 环 抱,土地多砾石(适合种葡萄),植 物盛大,枝叶葳蕤。山谷里的甘露 酒 庄(Vina Concha y Toro)生 产 的酒,非常独特,兼有南美的狂野 大气与法国的内敛优雅,能把这两 种气质近乎完美结合在一起,基本 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老聂写给玛蒂尔德的诗中,第 一首第一句就是:“玛蒂尔德:一种 植物、岩石或者酒的名字。”他不但 把她视为自然之女,而且视为美 酒。其实老聂也像一种酒,就是这 款独特韵味的活灵魂。而活灵魂, 犹如浓缩的液体智利。 有一个传说—老聂走的那 天,走进黑岛房子的人,发现室内 有一只从未见过的老鹰,这人打开 窗子,鹰飞走了。老聂生前说过, 他想做一只鹰。这传说听起来不 像真的,太像传说,不过我还挺喜 欢,因为这种灵魂飞翔的味道,与 甘露酒庄活灵魂葡萄酒的酒标挺 吻合。那个酒标充满神秘感,上面 的标志是印第安部落马普切人 (Mapuche civilization)在鼓上使用 的图案,象征地球、太空和宇宙。 也许这个传说只是人们对聂鲁 达表达的一种敬仰和善意。其实, 鹰也有累的时候。我觉得,老聂有 些累了,他想安静地欣赏暮色苍茫。 听说在宏大荒蛮环境生活的 南美诗人,都擅长在燃后余烬中寻 找美。老聂自己说过:我承认,我 历经沧桑。看到他这样说,我会想 到我的外祖母。外祖母老了之后, 经常会拿个小板凳坐在大街边上, 看人来车往。那时我是个孩子,问 她看什么,她总是笑笑说,没啥,就 是看看。 大戏落幕,走出剧场,生活本 来的面目会显得更加真切。 老聂爱海成瘾,实际他却完全 不会游泳。所以,他实际上和我的 外祖母一样,就是看看。不一样的 是,外祖母真的就是看看,而老聂, 诗心里会有波涛汹涌,潮起潮落。 “今夜我可以写出最哀伤的诗爱太短,而遗忘太长。”老聂的这句 名言,有无尽苍凉。 老聂选择造房子的地方,过去没 几户人。不知道为什么叫黑岛,其实 不是岛,也没有黑色。当地人称这个 地方为LaChascona,是“有着乱发的 女人”的意思。住在面向大海鲜花长 开的房子里,有乱发小玛陪伴,看看 海,喝喝酒,写写诗。我觉得,这样的 日子,内心可以没有杂音,诗句中,能 生长出通往天堂的旋律。 在从圣地亚哥返程回国的旅 程中,我再次翻开老聂的诗集,这 句话跳了出来:我喜欢你是寂静 的。老聂常坐着的那间书房,屋顶 用的是锌板,诗人说,这样可以听 到下雨的声音。 我每次远行,其实都会期待, 多少天后,起落架降落在北京机场 的那“咕咚”一声。走累了,愿意回 来。回来,可以去熟悉的超市买喜 欢喝的牛奶,坐在常去的餐厅常坐 的位子上点经常点的菜,躺在自己 的沙发上,听属于自己的雨声。 晚上那个月亮,也是在熟悉的 位置上。 生活,原来就是一种习惯。 草青露白水中央 打开世界地图,向南看,过赤 道,南纬 15 至 45 度之间,有两个地 方,一个大,一个小;一个是大陆,一 个是岛;一个叫澳大利亚,一个叫新 西兰。它们与地球其他地方相隔甚 远,安静地相守在大洋中央。 去过两次。写这篇文字的时 候,又让我想起那个纯净的远方。 如果,我也会产生说走就走的冲动, 那么,要去的地方,就是那里了。 澳新都出好葡萄酒。说起那 里的酒,只要有些葡萄酒入门知 识,脑海里跳出来的第一个词应该 是“新世界”。第二个词,也许是年 轻,起码对我而言是这样。 没错,澳新的葡萄酒,都是典 型的新世界酒。至于年轻,是说对 它的感觉。年轻代表着清新,有活 力,激情外溢,这些也正是澳新葡 萄酒的标签。它们柔和香郁,轻盈 适口,笑呵呵地拥抱每一个接触它 的人。不像老世界的葡萄酒,戴着 礼帽,矜持少语,让你欲言又止,或 者一言难尽。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独立 国家的历史,都不算长。澳大利亚 也就是一百来年,新西兰还不到70 年,与老世界国家相比,确实还是 一个年轻人。澳新酿造葡萄酒的 历史,也不长。 (连载 18)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2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现代教育都强调基因对人的

学习能力及技能培养的影响,与

成长环境、家人互动的关系,对人

的品质塑造产生了决定性的作

用。不过,也能找到很多相反的

例子。像爱因斯坦的儿子就没有

延续父亲的基因,成为一个伟大

的科学家,马拉多纳、贝肯鲍尔、

克鲁伊夫的儿子,也没有像父亲

那样成为世界知名的足球巨星。

最典型的是在文学领域,虽

然也有过大仲马与小仲马、曹氏

三父子、大晏与小晏、苏门三杰等

例子,但古今中外,著名文人作家

的子女,在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

背景下,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熏

陶,能够承继家业,同样也以文学

扬名于世的文二代,屈指可数。

不少文二代一生都碌碌无为,甚

至沦为村野鄙夫,根本无法实现

父母寄托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诗歌成就毋庸赘述,

其子李伯禽却没有遗传到父亲的

文学基因。虽然李伯禽自幼就薄

有名声,时人夸他“长能持,幼能

辩,数梯公之德,必将大其名也已

矣”。但称颂的是他的友爱和孝

悌,并非文学天赋。李白去世后,

李伯禽既无做官食禄之才,又无鬻

文为生之力,生活非常潦倒。李伯

禽死后,其儿子愤然离家出走十二

年未归,两个女儿也名字不传。

李商隐对儿子也曾抱有很大

的期望,其《骄儿诗》:“衮师我骄

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

已知六七。四岁知名姓,眼不视

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

物。”夸赞儿子容貌俊秀,天资聪

颖,未满周岁就懂得数数,四岁能

识姓名,平时不贪嘴好吃,只与品

行良好的小朋友玩耍。只不过,

成年后的李衮师既无诗文名世,

史籍里也是默默无闻,最终还是

辜负了父亲的殷殷期许。

北宋时,欧阳修与儿子欧阳

棐谈论新近崛起的苏轼:“汝记吾

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

也!”话里既有对苏轼诗文的赞

赏,也隐含有对儿子无法承接衣

钵的失落,所以他让儿子记住自

己的预测,三十年后,就没有人再

提他欧阳修了,未来的文坛宗主

非苏轼莫属。同样,苏轼的儿子

也没有嗣承父亲的文学资禀。其

幼子苏过,少以聪颖慧黠著称,时

称“小坡”,被认为是兄弟几个中

最能承袭家风者,但他的文学成

就,与父辈所达到的高度,仍有云

泥之别。唯一值得称颂的是他的

人格操守。北宋末,苏过经河北

赴任,路上遭到强盗劫持,逼他入

伙。苏过说:“我乃苏内翰之子,

岂能为了活命跟随你们作恶?”通

宵痛饮而死。其性格,与父亲讲

究风节、刚直不阿的人生态度倒

是一脉相承。

有学者认为,智力会在代际

传承中回归到平均值。也就是

说,上一代很强,下一代则未必。

而且,很多文人在人生前期,资源

微薄,生活困苦,为了改变命运,

须发愤图强,以求出人头地,最终

凭借不懈努力在漫漫路途中学以

成人。但到了文二代,生活条件

大都已经获得了改善,没有了不

甘食贫的动力与危机感,很多人

要么缺乏自律,要么是个性、兴趣

与父辈相去甚远,对文字不再敏

感,于是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路径。

此外,优秀的写作者除了要

有才华,还须对世事有足够的观

察力,能与身边的社会环境共

情。要抵达这一境界,经历过困

境是必经之路。能够从逆境中脱

壳而出,懂得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的活动,是一种成长的能力。只

有越过了这道坎,才能更深刻地

理解社会和人生,对生命的意义

有更清醒的认识,并用文字理性

客观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相比起来,没有经历过逆境的文

二代,无法利用自身的积累和体

悟进行叙事,也就难以写出能够

通达读者内心的文字。市井俚语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

洞”,这种经由基因传递使后代延

续亲代特征的现象,至少在文学

领域,并不适用。

【青丝●话不投机

“文二代”为何少有成功

[email protected]

WA

NG

HA

IC

HA

O

2019年6月17日星期一

第2396期

8 副刊 责编:王瑞 编辑:范炳菲 美编:李玉伟 校对:林梅 制作:王金刚

精品连载

■社址:天津市滨海新区新港路1814号宝龙城市广场一号楼广电大厦 ■总编办公室E-mail:[email protected] 65622926 ■编辑部:65622960 ■时政新闻部:65622938 ■经济新闻部:65622908 ■综合新闻部:65622903 ■邮编:300456 ■广告热线:65622929 ■门市:65622968 ■发行热线:65622967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明前茶●天使心

锦云的双面绣“忘了这千针万线,是怎样一

个缘起”,这是绣娘锦云的 QQ 签

名,几年都没有变过,一看就知道,

说的是双面绣的藏针术——不管

是正反一致的双面绣,还是异面异

色绣,你都是看不到线头的,绣娘

们用垂直于绣面的针法,将开端与

收尾的线结都藏在那半透明的丝

帛中,不露痕迹。

锦云到现在还记得,她十年前

绣的第一幅作品,是一条金鱼,绣

金鱼鱼尾,一根花线要劈成 12 丝

来绣,排针要虚不要密,才能表现

出金鱼尾巴的那种虚无飘渺的美,

绣出一种透明的颜色荡漾在水流

里,也是一种思绪荡漾在自由虚空

中,恍若有情又恍若无意的美。而

绣到鱼身,一根花线劈成两半就够

了,称为“一绒”,绣织的线条要略

粗,排针要密,才能表现出鱼身活

泼浑厚的生命力。按师傅的话说,

好的金鱼双面绣,要透过鱼身的鳞

片,看到鱼的每一次转身和下潜,

腹部肌肉的鼓凸,同时要看得出每

一片金色鱼鳞的闪光是活的,微有

不同。

一条鱼,绣得锦云颈椎病都要

犯了。

她后来才知道,为了保护双手

灵敏的感知力和微妙的触觉,绣娘

们有很多事是不能做的,不能用钢

丝球刷洗灶台和锅盖,不能择菜,

不能剁排骨,不能徒手洗衣,家务

事几乎一样也不能做。她们也要

小心地保护好视力,因为光是我

们眼中的绿丝线,就有六大类 18

种不同颜色的绿,这就要求绣娘

的眼睛有异于常人的分辨率,就

算是锦云这样的 85 后绣娘,也不

能打电脑游戏,不能过多地看电

视及上社交网站,连很多人用来

消磨时间的“连连看”,也玩不得,

因为连续点击鼠标的动作会使右

手发生微小的震颤,使手持绣针

的稳定性下降。

好在锦云也逐渐适应了这种

恬淡安宁的生活。为了养出绣娘

心中必要有的那种纯彻的静气,她

尝试用小楷抄录唐诗中的五言绝

句,已抄了 300 多首;尝试把宋元

明时期的古画临摹本拿来一张张

揣摩;又尝试听半世纪前的慢歌,

以及大量近几年才被音乐工作者

发掘出来的古琴曲和古筝曲,总

之,她在刺绣之外所做的事,只有

一个核心,就是把心中的焦躁滤

清。在她学艺的这七八年内,这些

努力甚至都改变了她的样貌——

她现在连脸型轮廓都温柔了,眉毛

变淡,很有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姑

苏人家的闺秀气。

去锦云所在的工作坊看她的

新作时,正逢锦云在接待盲人学校

的孩子们,虽说对绣娘们来说,双

面绣作品是只可远观不能触摸的,

因为就算手洗得很干净,很少有油

脂,但手上的指纹对绣品的表现力

也是一种伤害——摸多了,金鱼鱼

尾的空灵感就消失了,猫身上有体

温、有呼吸的绒毛感也会消失。但

盲人学校的带队老师,也是锦云的

闺密,央求锦云拿出她的作品来让

孩子们感受一下,这些失去视力的

孩子们,如果不用指尖,怎能感知

花的肌理和叶的脉络?

听了这些孩子的遭遇,锦云很

动容,破例拿出了四幅屏风让孩子

们触摸,这是她最得意的作品,绣

的是荷与水禽、荷与鲤鱼,荷与鹤,

荷与蜻蜓。荷叶的光影转侧,荷花

的浓淡变色,都用丝线表现得栩栩

如生。孩子与老师有这样的对话:

“这朵荷花的花瓣,比我刚才摸的

那一朵薄。”“对,它的颜色也变淡

了,它将开谢,你再摸摸看,花芯的

莲蓬头也结出来了。”“这片荷叶,

很大,很厚,很老……”“对,你再摸

摸,老荷叶上,是有白色的霜粉的,

摸上去感觉有点像丝绒,水分也偏

少;嫩荷叶还没有舒展开,上面有

皱皱的突起;等它刚打开时也不会

有丝绒感,比较透和薄。”

孩子露出“我终于明白了”的

笑,绣娘锦云看到那笑,眼圈忽然

红了。

毫不费力地呼吸每一口新鲜空气

为需要你的人努力而愉快地活着

就是生命的意义

每滴酒都不一样葡萄酒文化涉及了太多的领域,似乎难以用定义描述,这本书不

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内容以葡萄酒为媒介,覆盖时尚文化领域,包括旅行、建筑、文学、电影等与葡萄酒文化话题。作者在2011年出版《灯暗酒红》,获得世界美食图书大奖赛最佳饮品类文学图书奖。

作者:沈爱民定价:58元出版时间:2019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老聂对美食也相当在行,出

版过自己编写的食谱。我没见过

老聂年轻时的照片,据说那时候

挺瘦的,吃着吃着,就胖了。不

过,熟悉他的人说,胖老聂比瘦老

聂更快活。

老聂生在智利,算是他的运

气——这里是孕育好葡萄酒的地方。

走 进 智 利 的 美 宝 谷(Maipo

Valley),一路上都能看到雪山环

抱,土地多砾石(适合种葡萄),植

物盛大,枝叶葳蕤。山谷里的甘露

酒庄(Vina Concha y Toro)生产

的酒,非常独特,兼有南美的狂野

大气与法国的内敛优雅,能把这两

种气质近乎完美结合在一起,基本

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老聂写给玛蒂尔德的诗中,第

一首第一句就是:“玛蒂尔德:一种

植物、岩石或者酒的名字。”他不但

把她视为自然之女,而且视为美

酒。其实老聂也像一种酒,就是这

款独特韵味的活灵魂。而活灵魂,

犹如浓缩的液体智利。

有一个传说——老聂走的那

天,走进黑岛房子的人,发现室内

有一只从未见过的老鹰,这人打开

窗子,鹰飞走了。老聂生前说过,

他想做一只鹰。这传说听起来不

像真的,太像传说,不过我还挺喜

欢,因为这种灵魂飞翔的味道,与

甘露酒庄活灵魂葡萄酒的酒标挺

吻合。那个酒标充满神秘感,上面

的标志是印第安部落马普切人

(Mapuche civilization)在鼓上使用

的图案,象征地球、太空和宇宙。

也许这个传说只是人们对聂鲁

达表达的一种敬仰和善意。其实,

鹰也有累的时候。我觉得,老聂有

些累了,他想安静地欣赏暮色苍茫。

听说在宏大荒蛮环境生活的

南美诗人,都擅长在燃后余烬中寻

找美。老聂自己说过:我承认,我

历经沧桑。看到他这样说,我会想

到我的外祖母。外祖母老了之后,

经常会拿个小板凳坐在大街边上,

看人来车往。那时我是个孩子,问

她看什么,她总是笑笑说,没啥,就

是看看。

大戏落幕,走出剧场,生活本

来的面目会显得更加真切。

老聂爱海成瘾,实际他却完全

不会游泳。所以,他实际上和我的

外祖母一样,就是看看。不一样的

是,外祖母真的就是看看,而老聂,

诗心里会有波涛汹涌,潮起潮落。

“今夜我可以写出最哀伤的诗——

爱太短,而遗忘太长。”老聂的这句

名言,有无尽苍凉。

老聂选择造房子的地方,过去没

几户人。不知道为什么叫黑岛,其实

不是岛,也没有黑色。当地人称这个

地方为La Chascona,是“有着乱发的

女人”的意思。住在面向大海鲜花长

开的房子里,有乱发小玛陪伴,看看

海,喝喝酒,写写诗。我觉得,这样的

日子,内心可以没有杂音,诗句中,能

生长出通往天堂的旋律。

在从圣地亚哥返程回国的旅

程中,我再次翻开老聂的诗集,这

句话跳了出来:我喜欢你是寂静

的。老聂常坐着的那间书房,屋顶

用的是锌板,诗人说,这样可以听

到下雨的声音。

我每次远行,其实都会期待,

多少天后,起落架降落在北京机场

的那“咕咚”一声。走累了,愿意回

来。回来,可以去熟悉的超市买喜

欢喝的牛奶,坐在常去的餐厅常坐

的位子上点经常点的菜,躺在自己

的沙发上,听属于自己的雨声。

晚上那个月亮,也是在熟悉的

位置上。

生活,原来就是一种习惯。

草青露白水中央

打开世界地图,向南看,过赤

道,南纬15至45度之间,有两个地

方,一个大,一个小;一个是大陆,一

个是岛;一个叫澳大利亚,一个叫新

西兰。它们与地球其他地方相隔甚

远,安静地相守在大洋中央。

去过两次。写这篇文字的时

候,又让我想起那个纯净的远方。

如果,我也会产生说走就走的冲动,

那么,要去的地方,就是那里了。

澳新都出好葡萄酒。说起那

里的酒,只要有些葡萄酒入门知

识,脑海里跳出来的第一个词应该

是“新世界”。第二个词,也许是年

轻,起码对我而言是这样。

没错,澳新的葡萄酒,都是典

型的新世界酒。至于年轻,是说对

它的感觉。年轻代表着清新,有活

力,激情外溢,这些也正是澳新葡

萄酒的标签。它们柔和香郁,轻盈

适口,笑呵呵地拥抱每一个接触它

的人。不像老世界的葡萄酒,戴着

礼帽,矜持少语,让你欲言又止,或

者一言难尽。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独立

国家的历史,都不算长。澳大利亚

也就是一百来年,新西兰还不到70

年,与老世界国家相比,确实还是

一个年轻人。澳新酿造葡萄酒的

历史,也不长。 (连载18)

【稻荷前●绘时光